九年级下册物理C.材料、信息、能源学综合教案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兴趣、方法能力,要突出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为孩子潜能的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努力强化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放飞学生的童心,让教学回归生活,还物理教学的本意,让物理教学更富“磁性”,增强物理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物理教学应放飞学生的童心。
“我想发明一种神奇的医疗箱,由微型电脑控制,只要病人把手放在诊断仪上,医疗箱就会快速为患者作出准确诊断,并开出对症的药方。
”“我想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会拥有这样的房子,房子里的家具都可以折叠起来,使主人能充分的利用空间做更多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我能穿上能飞的鞋该有多好呀!这种鞋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鞋底下安装一个微电脑控制的自动喷射器,它能按你的想法飞到该去的地方。
”……这是物理课堂上一些“不安分”的学生的奇思怪想,教师对孩子们的这些奇思怪想不要一味抹杀,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
允许课堂“乱”一些,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议论。
孩子拥有一颗童心,有着天真烂漫的思想,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若能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放飞他们的梦想,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星空一片灿烂,也许将来就会使这些奇思怪想变成现实,这些学生也许就会成为科学家。
二、物理课应培养学生的童趣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开水沸腾发明了蒸气机。
他们的发明得益于他们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得益于对事物的细心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而兴趣则是细心观察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饶有兴趣的观察事物。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精选11篇)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精选11篇)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今年我担任了九年级的物理教育教学,随着时间过去中考以快结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我认识到了物理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死扣难、偏、怪题,不为考试而考试的宗旨和指导方针,要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基础,重实效。
只有这样,教师就会放开手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和思路。
挖掘教材和研究教法,力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一、中考复习应以课本为基础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
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
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我在讲授课程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都是以课本为主,重点抓好第一论的基础复习,把他们的基础知识打牢固,在进入道更深层次的复习,例题的讲解要有针对性。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反思教学效果,在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因此,有益的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对教学方式多注重精讲多练教学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
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是否适应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在习题的选取上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精讲,并让学生反复练习,对所讲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这样才能起到我们复习的效果。
三、对学生应该学会分层次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8篇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8篇反思1: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在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中,我意识到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我发现我没有清晰地传达给学生们本堂课的研究目标,导致学生们对本堂课要学什么并不明确。
这给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为学生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来指导他们的研究。
反思2:缺乏足够的互动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我意识到我在鼓励学生互动和讨论方面做得不够。
我往往是通过简单的讲解来传达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思考和表达。
这导致了学生们的 passivity,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反思3: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验环节我在教学中也意识到我没有充分地安排实践操作和实验环节。
学生们往往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
但是,由于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我在课堂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影响了学生们的研究效果。
反思4:教学材料和资源选择不当我在教学中也反思了自己对于教学材料和资源的选择。
有时候,我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会直接使用课本上的材料和题作为教学内容。
然而,这样的选择并不一定能够符合学生们的实际研究需求,而且可能显得枯燥乏味。
我应该更多地寻找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们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反思5: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我也发现我在教学中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研究方式和需求,而我却往往采用一种通用的教学模式。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无聊和浪费时间。
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他们的研究需求。
反思6:缺少评估和反馈环节在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中,我也意识到我在评估和反馈方面做得不够。
我没有充分地关注学生们的研究进展和理解程度,也没有及时地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这导致了学生们对于自己的研究状态缺乏清晰的认知,并且难以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我应该更加重视评估和反馈环节,以帮助学生们实现有效的研究。
第22章 第1节能源 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22.1能源知识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能源。
2.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它们的特点。
3.了解21世纪的能源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思考,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源的分类。
教学难点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实际,你知道了哪些形式的能,它们各与什么现象相联系?我们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量,它们的来源在哪里?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同学们每天要吃饭、喝水,把生米做成熟饭,把生水烧开都需要燃料,煤、煤气、柴禾、天然气等等在燃烧时都能提供能量;要开动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需要消耗汽油或者柴油,汽油、柴油燃烧时也能提供能量;山上采伐的木料放到江、河里能顺流而下,水流可以运送木料做功,水流还可推动水轮机做功,使磨转动,水轮机还能带动发电机转动发出电来,江河里的水流能提供能量;同样,流动的空气——风也有能量,风能推动风车做功。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活动1:讲解钻木取火使人类实现了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
开启了人类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
(展示图片:钻木取火。
)活动2:讲解柴薪主要通过砍伐森林获得,现在,大面积砍伐森林会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
同时,由于燃烧柴薪获取能量的效率较低,人类需要开发其他的能源。
(展示图片:砍伐森林。
)活动3:讲解蒸汽机的发明令人类成功地将燃烧获取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实现了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新时代,人类的主要能源也从柴薪转化为热值更高的煤。
(展示图片:行驶中的蒸汽机火车。
)活动4:讲解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展示图片:煤炭。
)探究点二能源的类型活动1:什么叫做一次能源?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像化石能源这样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开发新能源》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开发新能源》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
2.了解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的区别及特点。
3.了解能源的利用与环境的关系。
4.能够分析新能源的优势和劣势。
5.能够探究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教学重点1.新能源的种类及特点;2.新能源的优势与劣势;3.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教学难点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比较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新能源概念•情景引入:布置课前作业,提前了解新能源的基本概念。
•观看视频:播放一个有关新能源发展现状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新能源有什么了解?•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与讨论,交流并整合各自的观点、经验和数据,梳理出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并向全班呈现。
•课堂小结:由班长、助理班长等学生发言,综合小组讨论的结果,对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进行总结。
第二部分:探究新能源的优缺点•情景引入:导入新课程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思考并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新能源的到来是好还是坏呢?•知识讲解:讲解新能源的优势和劣势的概念和特点,分组讨论。
•PPT展示:分组轮流进行展示,通过PPT介绍自己小组关注的新能源优劣势。
•课堂小结:综合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新能源的优势和劣势。
第三部分:探究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情景引入:让学生利用他们掌握的新能源知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发挥想象和思维,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新能源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经验分享:小组轮流分享各自的见闻,讨论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对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一个展望。
教学效果本节课内容生动有趣,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新能源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并探究了其优缺点,让学生对新能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表演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课堂效果十分优秀。
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采取了针对性的授课方法,以导入新知识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能量守恒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能量守恒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论和实际应用;2.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3.理解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1.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2.能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3.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问答形式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帮助他们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问: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吗?答:学习了功和能。
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吗?答:不知道。
问: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他是什么意思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引出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讲解中,要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能量守恒定律表示,在物体和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总能量保持不变。
简单来说,就是能量不可能从一个物体消失或出现,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案例:一个漏斗里有10个小球,你把第一个小球落下,他撞到第二个小球,第二个小球撞到第三个小球,以此类推,当第10个小球撞到地面时,地面会受到多少能量?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量是如何转移和守恒的。
3.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建议采用实验演示的形式。
以自行车的例子为参照,有一个坡度为30度的山丘,自行车位于山丘的山顶,有一颗桔子位于山丘下部,每个桔子的质量为50克。
现在自行车开始往下滑,当滑到山丘末端的时候,自行车速度会变成15千米/小时,问桔子的速度会是多少?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把计算公式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深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
4. 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能量转换是指在物体和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讲解能量转换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能量转换的概念。
以滑板车的例子为参照,在一条平坦的路上,手拍一下滑板车,滑板车开始滑动,那么滑板车的速度能一直维持下去吗?为什么?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太阳能_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核能与太阳能开发新能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采用光转化为热的方式利用太阳能;2. 知道核裂变、链式反应和核聚变;3. 了解核电站的原理;4. 了解地热能、潮汐能和风能的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太阳集热器体验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利用挂图或录像了解裂变和聚变。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求知欲,树立为科学奋斗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1. 知道新能源的种类;知道新能源的用途。
核裂变、核聚变、链式反应的理解。
2. 核电站的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长,使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人们正在积极寻找各种办法和措施,大力探索和开发各种新能源。
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探究核能和太阳能的利用和优缺点。
一、核能1. 学生看书后提出问题:获得核能有哪两种途径?2. 说出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3. 核能的利用有哪些优点?学生回答:核裂变和核聚变学生回答:(1)能量密集,运输量小(2)地区适应性强(3)清洁、安全(4)铀矿在地壳中储量丰富二、太阳能你知道世界和我国核能利用状况吗?(1)世界:核发电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法国(2)我国: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太阳能的利用有哪两种途径?学生:太阳发电、转变为热2.太阳能的利用有哪些优缺点?讨论、交流、回答:优点:(1)能量巨大(2)清洁(3)分散缺点:受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三、其它新能源请同学们看书学习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看书学习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作业布置】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板书设计】开发新能源(一)核能:1.获得核能的两种方法:原子核裂变:链式发应原子核聚变:2.特点:(1)能量密集,运输量小(2)地区适应性强(3)清洁、安全(4)铀矿在地壳中储量丰富3.核能利用状况:(1)世界:核发电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法国(2)我国: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二)太阳能:1.利用方式:转化为电和转化为热2.特点:(1)能量巨大(2)清洁(3)分散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l)纬度因素(2)地形因素(三)其它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
初中物理教案反思(通用7篇)

初中物理教案反思(通用7篇)初中物理教案反思篇1教学目标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
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
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
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
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一、提问:什么是力?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15篇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15篇初三物理教学反思1又是一个新的学期,面对新的挑战,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成长,为新的起点作准备。
成长的一年中有汗水和喜悦,有迷茫也有前进……在教学方面有成长的一面也有仍需探索的地方。
首先很明确的是先吸引学生,对任何一门课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成功的保证。
课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的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自习课堂把时间充分的给学生,让他们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过程中适当的给予指导。
但是必须明确这一节课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有一定的要求,抽查任务要跟上,这一点需要不断加强。
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始终对自己有信心,尤其注意学生的一点小的进步,包括课堂的表现、作业情况和小考进步等。
平时课下尽量与学生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和问题。
再有对于课堂的几点感悟:新的知识尽量由生活和学生了解的知识入手,引导他们正确的使用物理语言科学的描述和表达,同时练习与应用要跟上;复习课要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入手进行总结拓展,理科的东西学生很讨厌死记硬背,造成很多学生理解意思表达不科学,这方面在平时就要注意,在复习时更应加强。
现在正想培养学生复习时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包括知识和题的类型。
相应的引导一方面是要求学生每章节结束时对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整理,题的类型刚开始和学生一起完成整理的过程,同时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衔接,这个是刚开始,目前只是从题的类型变形入手。
例如目前学的速度里面存在的比例、图像问题和前面学习的密度、电阻里面就很类似,有的只是字母和数字变化,这几个物理量和公式的相通之处和学生一起思考。
想法是一道题能引起学生从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延伸到对一系列的问题思考。
提醒自己复习后的效果检查要跟上。
作业方面我觉得首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当然这需要各个学科间的配合,现在很多方面不是单靠重复就能完成的,当然适当的练习是很必须的,自己留的作业不多,但缺点是层次性不突出,需要改进。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15篇)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15篇)初三物理教学反思11.初三下册物理教学反思经过一年紧张的工作,本届初三教学划上句号,下面谈谈我对初三物理复习的一些反思。
首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再回顾。
也是整个复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步。
在这轮复习中,尽量做到放慢速度,把知识点复习到位,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考点,做题要有针对性。
其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物理公式及单位等尽量做到让大多数学生理解,因为在这一轮丢掉的学生以后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赶上。
这一轮复习有多少人能跟上,就有多少人能进前400名。
所以首轮复习是让学生回归课本,是让大多数同学都有所提高。
二轮复习,是专题讲座,主要针对热门考点,给学生系统梳理知识。
象电学实验,我就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经过这次强化,很多以前头疼电学实验的同学对我说:老师,以前电学是难点,现在力学成难点了!我告诉他们,说明你们的复习见效了。
在专题讲座中,凸透镜成像是难点,我就把天利38套里这一知识点的题型汇总在一起,让学生们在题型变化中总结归纳。
从而对这一知识点有了个系统的认识。
三轮复习,是报纸上的五套,密码上的8套,还有省教研室的3套试题,此时,我认为学生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已经到位,需要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答案不只能得分,而是能得满分。
于是,学生们重要的不是作业写了没,而是试题附的标准答案看了没,和自己的想法有没有不同,不同在哪里,通过看答案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
经过这轮复习,学生们答题的规范性提高了。
考试的前一天,我告诉学生们,你们做的题太多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无论试题是难还是易,一切尽在你们的掌控中!2.初三下册物理教学反思在整个6月份里,主要进行了初三物理的综合模拟训练。
总共做了十套的全真模拟试卷,三套的考前冲刺卷,还有六套全省的模拟样卷,另外还有全校统一的两次模拟考试和一小本浏览题。
在这个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我主要运用考试,讲评的上课方式。
每测试之后,都让学生自己先交流,讨论,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自己改正,然后对较难的题目提出来,共同解答。
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物理学与能源技术1能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物理学与能源技术1能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1.能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要点1.形形色色的能量课标要求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知道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2.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知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3.能量守恒定律4.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解释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展示课件:五一期间,我们将去公园放松,秋千图片是其中一项。
如果我们不加外力,摆动时就会停止。
为什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秋千越来越高呢?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中引入新课程。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知道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合作调查探究点一形形色色的能量展示教材图11-1-1,让学生观察并寻找能量的足迹,并思考:在这些过程中,什么形式的能量已经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他们遵循什么法律?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者纠正。
老师:今天我们需要找出在能量不断转换和转移的过程中要遵循的规则。
学生观察并积极讨论。
指出了能量转换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
探究点二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1.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举几个例子,例如:太阳能炊具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当人们踢足球时,自身储存的化学能通过人体所做的功转化为球的机械能,等等。
让学生回忆并给出一些例子。
2.能量可以转移。
举出一些例子,如:打台球时,两颗台球之间发生了动能的转移;人们通过热水袋取暖,就是热水的内能转移至人体。
要求学生回忆,并举出一些例子。
老师:那么,让我们根据你的理解来寻找能量的足迹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11-1-2,开展“能源转化的识别”活动。
对于这个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个表格,以供各个小组填写。
让小组代表回答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能量是可以在不同的物体之间转移的,也可以转化成其他不同的形式的能。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们思考并给出一些例子。
学生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分析图11-1-2中各种能量的名称。
并分析其中的转化与转移过程。
2024年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学反思(2篇)

2024年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学反思【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有关物理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0分钟)根据教材内容,系统地讲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三、示范与实践(30分钟)通过示范实验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四、思考与探索(20分钟)提出有关物理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
五、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在教案的教学目标中,明确了学生需要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物理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些目标相对明确,有助于指导教师开展教学。
2.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等。
这样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教学内容是否紧密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以实例为引导,将物理概念和原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评价是否充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实验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5. 总结是否恰当?总结部分的时间安排较短,在10分钟内完成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B.能源学(教案与反思)

B.能源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东进学校陈思思随着全社会对能源问题的关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成为中考热点之一.能源学重点考查的内容是:能源与环境保护,是中考的热点,出题的主要形式是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分数值约占总分的2%〜3%.方法点拨:注意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1.了解什么是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3.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宝库,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4.了解能量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了解能量转移、转化的方向.5.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考点1 能源1.能源: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2.能源家族:(1)化石能源:千百年前埋在地底下的动植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变形成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①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像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都是一次能源。
②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3)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4)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①不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②可再生能源:像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的能源.考点2 核能1.原子结构:(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3)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如图所示)2.核能:原子核一旦发生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能量.3.裂变:核裂变是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铀核发生的核裂变叫链式反应,核电站利用的是可控核裂变,原子弹利用的是不加控制的核裂变.4.核电站: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5.聚变:核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这种反应又叫热核反应.考点3 太阳能1.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3.太阳能的利用(1)间接利用:开发利用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2)直接利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考点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1)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必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2)—些不发达国家过分依靠柴薪能源,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2.未来的理想新能源:(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2)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3)相关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课时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习【素材积累】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章能源材料与社会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案新版沪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能源。
知道哪些属于可再生能源,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知道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就是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历史,并能通过。
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
3.了解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了能源危机,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学会辨证的思考问题、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1.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2.知道世界能源的构成和我国能源的结构。
3.了解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及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一颗不大的原子弹能让一个城市变成废区,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原来这种威力来自于核能,太阳能也来自于核能,核能和太阳能是极具发展的新能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能源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能源与社会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人类能源及其利用的发展过程。
教师:1.什么是能源?2.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学生回答:1.像煤、石油、天然气、水流、太阳光等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所需能源的资源统称为能源。
2.可再生能源:可长期提供货可以再生的能源。
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
如煤、石油等。
探究点二能源与环境教师引导: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如何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呢?学生讨论交流:你认为人类如何才能解决好能源与环保这一问题呢?请畅所欲言!探究点三开发新能源1.太阳能学生阅读课本得出太阳能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归纳:采用光转化为热的方式可以发电,也可以供家庭用来取暖、加热生活用水。
太阳能的优点:能量巨大、供应时间长、分布广泛、获取方便、无污染、安全经济。
缺点:能量分散,且又间断和不稳定。
九年级下册物理C.材料、信息、能源学综合教案与教学反思

C.材料、信息、能源学综合一、热学内综合(1)分子动理论与物态变化:(2)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状态(3)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4)内能解释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2.热量计算:(1)物体吸收的热量计算,运用Q吸=cm(t-t0)求解.(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运用Q放=qm求解.(3)物体吸收热量和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综合计算,运用热平衡方程Q吸=Q 放联立求解.3.能量转化和守恒:(1)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2)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出热平衡方程Q吸=Q放.(3)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可解释各种形式能的转化.二、能源学内综合1.将不同的能源放在一起,认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2.将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放在一起,认识新型能源的优点.三、材料、信息学内综合1.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2.新型材料推动现代化通信技术的进步.四、热学、材料、信息和能源学与其他专题的综合1.将热量计算公式与机械功和电功进行联合计算.将下列公式联合运用计算.W机=Fs=Gh=Pt W电=UIt=Pt=I2Rt=U2t/R2.将热量计算公式与电功公式加以组合,建立等量关系进行综合计算.将以下公式联合运用计算.W =UIt=Pt=I2Rt=U2t/R2.热量计算公式与能源(太阳能)加以组合,建立等量关系进行综合计算.E=Q吸=cm(t-t0)4.以能源为切入点的综合:以能源为切入点的综合主要涉及下面几个方面:能源范畴、能量的转化、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5.以太阳能的利用为载体的综合:一是以太阳能热水器为载体的太阳能的转化、热量公式和电能的综合,二是以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为载体的光电转换、电学和力学的综合,主要运用热量公式Q=cm△t、电功和电功率的关系式W=Pt、功的公式W =Fs和效率公式η=Q有/Q 总或n=W有/W总求解.课时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习【素材积累】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九年级下册物理内能教学反思

九年级下册物理内能教学反思通过对这节课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其他老师对这节课的点评,形成了以下的反思: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层次清晰,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很自然、到位。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始终发挥着课堂组织者和学习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交流等行为自然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注意从学生探究与交流的角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这节课应用了多媒体教学,选择了许多图片和视频,使许多实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比如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中的打磨机图片、砂轮机视频,在做功还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小中的爆竹升空、炸弹爆炸、开水将壶盖顶起、火箭发射等,这样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仅仅限制的文字的理解上,而是直接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注意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每个重要的知识点的得出都能先根据学生的一些已有经验总结,学完以后让学生列举相关的生活实例。
这样既能达到练习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当然,本课设计的不足也还是有不少的。
比如:1、问题设置“过度”开放,比如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演示实验中,提问“什么会出现棉花着火现象?”就导致学生无从入手,摸不着头脑,出现了漫无边际的现象说出“空气与空气摩擦”这样让我无从回答的答案。
如果变“过度”开放为“适度”开放,在每个大问题下面设置几个小问题,用问题串的形式将它们紧凑的联系在一起。
比如在这儿可以设置:(1)棉花着火说明棉花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棉花的内能如何变化?(3)是用怎样的方式使其内能变化的?(4)变化的内能从何而来?(5)能量如何转化?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了,从而大大增加了提问的有效性。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内能教学反思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内能教学反思1. 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科学教育,而物理则是其中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
针对九年级学生,物理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力学”和“内能”。
本文主要从内能这一部分入手,对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内能教学进行反思。
2.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共有7个章节,内能部分主要涉及前三个章节。
其中,“内能的认识”、“物体的内能变化”和“内热能的利用”分别阐述了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物体的关系,以及通过内能转化产生的一些应用,如热机等。
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内能的认识”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理解内能的概念,但是文章中对于内能定义的解释较为模糊,仅简单地给出了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总和的机械能就是物体的内能”。
这样的定义并不容易被学生理解,给后面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其次,在“物体的内能变化”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了解内能与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但是文章中仅给出了公式“ΔE=int(q)dT”,但是没有具体说明该公式的含义,也没有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的意义。
这对于学生理解本章内容是有困难的。
3. 教学反思结合教材分析,本文对部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3.1 内能的定义内能的定义应该尽可能的明确、简练,并且具有科学性。
教材中给出的定义较为模糊,老师在教学中需要补充解释,而且需要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借助实际的图谱和实验结果来展示内能的作用和相关概念,这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3.2 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该章节缺少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需要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感受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几种不同温度下的金属导线或水的颜色来说明物体温度的不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3 内热能的利用在“内热能的利用”这个章节,教材中给出的知识比较抽象,难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简短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简短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1续上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本周学校举行了优秀教师典型课堂示范课,星期二我听取了白老师的一节语文课鲁迅写的《雪》,课堂上白老师继续强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达到了预习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江南雪和江北雪的特点部分的.教学利用小组讨论合作,不同小组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非常生动形象,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充分调动起了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出了老师的知识功底深厚,渊博的知识,语言生动、优美,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细节问题,板书设计欠合理,缺少对小组的评价。
学生在学习阶段如何来把握学习方向和质量呢?物理第一轮复习强调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自主梳理和归纳。
一轮复习不单是第一遍复习,也不是基础知识的单纯记忆。
而是我们在复习课本基础知识时,对本章或与此有关联的只是进行梳理整合,系统的全面的形成清晰地知识网络。
然后对照课本把不熟悉的知识进一步复习,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学生带着知识点进行课堂训练,小组内来解决同学们相互提出比较迷惑的问题。
老师根据各组反馈的问题集中点评。
从而能有效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
最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动性。
本次学习对初三物理复习很关键。
通过听肖老师和朱老师的观摩课。
让我学到了很多教学中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复习时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指导学生建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
这与我校的发展是一致的。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简短篇2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学反思今天,我讲了《比热容》这一节课。
总体上来说,讲得还可以,我感到大多数学生都能听懂,也都学会了——老师非常需要学生这样鼓励和赏识的表情。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优劣思考,说的不对的,希望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
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对水和煤油加热等等。
这些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用“水浴法”对水和煤油加热,让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到相同的热量体现转换法的物理研究问题的思想。
九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九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年级下册是中学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有着不同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些学科知识,是我们作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累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历史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更喜欢听讲故事而不是仅凭记忆知识点。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增加了更多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和人物的介绍,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历史知识点,而且还能体验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历史是一门需要回归到本质思考的学科,而不是一味记忆知识点。
因此,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历史事件的连贯性,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
地理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情在初中阶段会出现下降趋势。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观察天空、与地球地图互动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
开展课外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带学生去旅游、采访等,让他们不仅了解地理知识,还能亲身体验。
物理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因为难懂的公式和语言而感到困难。
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我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
例如,将抽象的物理公式转化为具象的例子说明,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来理解物理知识,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
此外为了更好的教学,我鼓励学生互相研究和讨论物理知识,并依照学生的才能让学生利用自习时间进行小型实验等活动。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化学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我发现化学知识点繁多,且不仅仅局限于视觉理解,而且还涉及到分子结构、化学反应、溶解度等复杂的概念。
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我课程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展示、化学实验采样、分类组合等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材料、信息、能源学综合
师院附中李忠海
一、热学内综合
(1)分子动理论与物态变化:
(2)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状态
(3)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4)内能解释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
2.热量计算:
(1)物体吸收的热量计算,运用Q吸=cm(t-t0)求解.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运用Q放=qm求解.
(3)物体吸收热量和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综合计算,运用热平衡方程Q吸=Q 放联立求解.
3.能量转化和守恒:
(1)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2)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出热平衡方程Q吸=Q放.
(3)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可解释各种形式能的转化.
二、能源学内综合
1.将不同的能源放在一起,认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将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放在一起,认识新型能源的优点.
三、材料、信息学内综合
1.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2.新型材料推动现代化通信技术的进步.
四、热学、材料、信息和能源学与其他专题的综合
1.将热量计算公式与机械功和电功进行联合计算.将下列公式联合运用计算.
W机=Fs=Gh=Pt W电=UIt=Pt=I2Rt=U2t/R
2.将热量计算公式与电功公式加以组合,建立等量关系进行综合计算.将以下公式联合运用计算.
W =UIt=Pt=I2Rt=U2t/R
2.热量计算公式与能源(太阳能)加以组合,建立等量关系进行综合计算.
E=Q吸=cm(t-t0)
4.以能源为切入点的综合:
以能源为切入点的综合主要涉及下面几个方面:能源范畴、能量的转化、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5.以太阳能的利用为载体的综合:
一是以太阳能热水器为载体的太阳能的转化、热量公式和电能的综合,二是以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为载体的光电转换、电学和力学的综合,主要运用热量公式Q=cm△t、电功和电功率的关系式W=Pt、功的公式W =Fs和效率公式η=Q有/Q 总或n=W有/W总求解.
课时作业
完成本课时练习
【素材积累】
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