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详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课件 (29张PPT)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课件 (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486da4700abb68a982fba6.png)
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 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 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 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快乐。
解答分析思想情感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
(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 《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 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典故,表达对友人康复的期
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 许,体现出两人的深厚友情,
日休。
“不怕江花不满枝”宽慰友
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旷达
乐观的心态。
三、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 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 “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 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 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 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益的 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 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 判断。评价观点态度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①采菊东篱下。②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解题方法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 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 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 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 “面”,指的是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 “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
1.关键词。
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 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 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 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 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 出来了。又如2019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 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中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 为我们的答题明确了方向。
解答分析思想情感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
(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 《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 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典故,表达对友人康复的期
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 许,体现出两人的深厚友情,
日休。
“不怕江花不满枝”宽慰友
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旷达
乐观的心态。
三、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 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 “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 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 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 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益的 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 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 判断。评价观点态度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①采菊东篱下。②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解题方法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 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 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 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 “面”,指的是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 “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
1.关键词。
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 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 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 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 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 出来了。又如2019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 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中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 为我们的答题明确了方向。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abce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f.png)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 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 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 此为其一。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方法指导
方法三:查序注
序注——鉴赏的灯塔,主题的指引
A.看诗前小序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 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 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九宿月建九渔德日闺王家范江忆怨维傲仲·山·孟王秋淹东浩昌思兄然龄弟
塞移下独舟秋在泊来风异烟景乡渚异为,,异日衡客暮阳,客雁愁去新无留。意。四面 边闺声中连少角每起妇逢,不佳千知节嶂愁倍里,,思春长亲日烟。凝落日妆孤上城翠闭楼。。
浊野酒遥旷一杯知天家兄低万弟树里登,,高江燕处清然,月未近勒归人无。计。羌管 悠忽悠见霜陌满遍地头插,杨茱人柳萸不色少寐,,一悔将人教军。夫白发婿征觅夫封泪侯。。
考点剖析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 诗考查的又一重要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 的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 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方法一 :审标题
标题——鉴赏的向导,主题的参考
一、看标题
夜归
周密 qióng
注释: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 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 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 此为其一。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方法指导
方法三:查序注
序注——鉴赏的灯塔,主题的指引
A.看诗前小序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 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 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九宿月建九渔德日闺王家范江忆怨维傲仲·山·孟王秋淹东浩昌思兄然龄弟
塞移下独舟秋在泊来风异烟景乡渚异为,,异日衡客暮阳,客雁愁去新无留。意。四面 边闺声中连少角每起妇逢,不佳千知节嶂愁倍里,,思春长亲日烟。凝落日妆孤上城翠闭楼。。
浊野酒遥旷一杯知天家兄低万弟树里登,,高江燕处清然,月未近勒归人无。计。羌管 悠忽悠见霜陌满遍地头插,杨茱人柳萸不色少寐,,一悔将人教军。夫白发婿征觅夫封泪侯。。
考点剖析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 诗考查的又一重要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 的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 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方法一 :审标题
标题——鉴赏的向导,主题的参考
一、看标题
夜归
周密 qióng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ppt优秀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f3f4fa50e2524de4187e08.png)
山早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
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3.边关思乡。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
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 4.闺中怀人。
《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 故人庄》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 巷》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 古》
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
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主旨)。
一、“概括内容主旨型”解题技巧
二、“概括内容主旨型”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答题步骤: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
考点 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形式为: 综述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3)评价诗歌中蕴含的观点态度。
梳理诗歌的思想情感。 我们按两种标准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进行 了分类。
复习 一是按诗歌的题材分类,梳理时可结合 重点 作者的风格分析。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
忧。
白居易《卖炭翁》
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
1.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
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王昌龄《从军行》
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课件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b21e1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4.png)
【参考答案】
(1)B(根据附注“目为知己”,我们可以知道,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海棠 的遭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爱花惜花”不是作者“主要”之意,作者借物抒怀 ,大有良辰易逝、盛时不再之感。)
(2)不反常。 ①春天已经逝去,惋惜无济于事;绿叶繁密错落,另有一番情趣。(景物角度 2 分 )②罗与之应举不第,倍感失意,无意赏花,而别有意味的绿叶更契合他的心境。 (作者角度 2 分) ③借景说理,写出了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的哲理 。(哲理角度2 分。答到以下哲理中的一个亦可:人不能只是留恋于人生的繁华, 平淡的生活也有真味;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平淡而长久的人生;人 不应该只留恋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过后,照样有令人陶醉的景色。)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
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完成如下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抒发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什么感情?用 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
第二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内容 分析。(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 衬托等)
第三步:说出表达效果及情感或者揭示诗歌主旨。
2024高考·古诗鉴赏 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高考诗词鉴赏考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就该考点而言,实际上是 “写什么” (形象)
“怎么写” (语言、表达技巧)
“为了什么”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规范答题的常用格式
①抒发……的思想感情 ⑤表达……的追求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棠》开头两句正侧结合,多感官结合,写出了海棠的高洁、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缥缈、迷蒙 的境界。 B.《海棠》后两句写作者担心海棠花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这样 写主要是想表达爱花惜花之情。 C.《看叶》开头一句写鲜花凋谢,芳草不香,作者感慨春天逝去,为下文写看“叶”做铺垫。 D.《看叶》一诗撷取自然界的普通事物,写出了诗人特殊的生活感受,情趣盎然,含蓄而富有哲理。 (2)苏轼夜点高烛赏海棠花,可罗与之却认为“看花应不如看叶”,你认为罗与之这种心理反常吗? 请结合诗歌《看叶》予以简析。(6分)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诗歌内容之观点态度ppt课件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诗歌内容之观点态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3744d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3.png)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②众意木为 俱移含山晚填,海孤的云事遂业不尚还未。完成,此我愿中牺有牲生佳命句来帮,助吟精卫断,不以自相己关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①尺幅之间,“满眼”“苍然”,山河万 里,意境苍茫渺远;
问: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 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了解观点态度
1.了解观点态度 ➢ 思想情感:个体对外界事物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表现出喜欢、愤怒、悲伤等。 ➢ 观点态度: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事件或问题等)所持有的看法和心理倾向。
两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交叉的,本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两者的不同,来准确答题。
1.了解观点态度
➢ 思想情感:个体对外界事物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表现出喜欢、愤怒、悲伤等。
2.设问与作答
【2019·全国卷I】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问: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 么样的评价?(6分)
含意: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 表达出。
问: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 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观点一)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 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 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 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 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 之情的表达; 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 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 换精卫的生命。
问: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 达的情感态度。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PPT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974f346294dd88d1d26b21.png)
关闭
分析①: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
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
分析②:尾联写当作者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
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答案
高考语文 诗歌鉴 赏专题 复习诗 歌思想 内容和 作者观 点态度 的评价P PT-PPT 执教课 件【推 荐】
【典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 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 路难。 问:“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 诗歌鉴 赏专题 复习诗 歌思想 内容和 作者观 点态度 的评价P PT-PPT 执教课 件【推 荐】
参考答案:情感①:表达了作者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
关闭
描述对象①:上片从作者自己的角度,写“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了内心无处诉说
的苦闷之情。“尘满面,鬓如霜”,把对妻子的想念与现实中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既道
出了死者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的辛酸。
情感②: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
描述对象②:下片从妻子角度,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坐,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16-
解题指津 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两大思维方式
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材就是送别友人诗,
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
高考语文 诗歌鉴 赏专题 复习诗 歌思想 内容和 作者观 点态度 的评价P PT-PPT 执教课 件【推 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
例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10
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⑴、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⑶、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
抒情、衬托等。
12
常见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赠别(杜牧)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
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考点剖析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是 古诗查的重要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 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 格,指出局限性。
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 19
诗眼。
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妇闺情诗
20
常见情感
• 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
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 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 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
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容易,
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
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
“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
7
常见特征
秋季 清晨 或春季 或傍晚
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
杨柳、 酒等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8
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 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 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 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3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
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 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 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 他。
21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爱情。 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 却人间无数。”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 思念。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 抛弃的哀怨,或借此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如秦 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 嫁衣裳。”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4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抒怀诗
5
送别诗的鉴赏要点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 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9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 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白)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如大雁、折柳等; 如除夕、元宵节、中秋节、 重阳节等。
17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18
例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4、注意: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
系,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用男女的依恋比喻希
望得到君王的重用;一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
弃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22
爱情诗常见意象:
1、 比翼鸟、连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 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14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
15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6
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 寄托的情思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唱歌送别3.饮酒饯别 6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 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 造形象。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 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 “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 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
例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10
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⑴、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⑶、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
抒情、衬托等。
12
常见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赠别(杜牧)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
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考点剖析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是 古诗查的重要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 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 格,指出局限性。
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 19
诗眼。
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妇闺情诗
20
常见情感
• 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
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 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 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
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容易,
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
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
“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
7
常见特征
秋季 清晨 或春季 或傍晚
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
杨柳、 酒等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8
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 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 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 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3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
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 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 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 他。
21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爱情。 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 却人间无数。”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 思念。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 抛弃的哀怨,或借此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如秦 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 嫁衣裳。”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4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抒怀诗
5
送别诗的鉴赏要点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 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9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 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白)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如大雁、折柳等; 如除夕、元宵节、中秋节、 重阳节等。
17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18
例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4、注意: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
系,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用男女的依恋比喻希
望得到君王的重用;一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
弃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22
爱情诗常见意象:
1、 比翼鸟、连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 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14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
15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6
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 寄托的情思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唱歌送别3.饮酒饯别 6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 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 造形象。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 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 “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 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