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排水与防水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的排水与防水设计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的排水与防水设计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是指在城市地下,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集中安装、敷设城市管线及相关设施的工程系统。
在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与施工中,排水与防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着重探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的排水与防水设计要点。
一、排水设计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排水设计主要包括雨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两个方面。
首先应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降水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排水标准。
对于雨水排水,根据降雨频率、雨水径流量等因素,合理规划雨水口、雨水井等设施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其次,在排水管道的设计上要注重施工方便和维护便利。
排水管道的坡度、截面尺寸等参数要合理选择,以确保排水效果良好且维护方便。
此外,对于长距离的排水管道,应合理设置排气阀,以避免管道内的气体阻塞排水。
此外,在排水设计中还要考虑到排水材料的选择。
排水管道宜选择非腐蚀、耐久性好的材料,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排水口、井盖等设施的材质也应具有防滑、防腐蚀等特性。
二、防水设计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的防水设计主要包括地基防水和结构防水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地基防水,应根据地下水位、土壤渗透性等因素,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防水层的布置方式。
常用的地基防水材料包括聚乙烯、土工膜等,防水层的设置应保证其连续性和耐久性。
其次,在结构防水设计中,要根据管廊结构类型和使用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水涂料和防水材料。
防水涂料应具备良好的粘结性和抗渗性能,且施工方便。
对于特殊要求的区域,如污水处理区域等,防水材料应具备耐酸碱、耐腐蚀等特性。
在防水设计中,还应注重施工工艺的控制。
施工前要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合格材料的使用。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工艺的控制,避免施工缝隙、漏洞等问题的产生。
三、其他设计考虑因素除了排水与防水设计外,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还有一些其他设计考虑因素。
例如,通风设计。
在管廊系统中,为了排除管道内的有害气体,保持管道内空气的流通,应合理设置通风系统,确保管廊内空气质量。
万达广场034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
湘潭万达广场项目B区基坑降水、排水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编号:CSCEC2B-XTWD-029)编制:审核:批准: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基坑降水、排水目的 (3)三、基坑降、排水设计依据 (3)四、降水设计方案 (4)五、现场采取的降水、排水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周边环境变形监测方案 (14)七、基具设备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安全文明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况1.工程基本概况湘潭万达广场项目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芙蓉路北、晓塘路南、月华东路、月华西路之间。
占地面积256亩,总建筑面积为88.4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为71.73万平方米,地下16.7万平方米。
由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公寓、住宅、室外商业街、商铺组成。
工程性质为住宅及公共建筑。
2.工程水文地质状况①地下水稳定水位勘察期间于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按其含水层性质及埋藏条件,主要为赋存于人工填土①、粉质粘土②、粉质粘土③、粉质粘土④层中的上层滞水以及赋存于砾砂、圆砾中的孔隙潜水。
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管网渗漏补给,水量较小且无连续稳定的统一水位。
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各处赋水情况不一,未形成连续水位面。
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50~2.90m,相当于标高56.28~63.02m。
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20~7.80m,相当于标高52.10~60.62m.赋存于强、中风化基岩中的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无稳定的自由水面,主要受上层地下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其水位、水量大小和径流、补给受裂隙的发育程度、连通性以及区域构造的影响。
建筑工程地基降水、排水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地基降水、排水施工方案1 现场地下水概况本工程现场地形为西高东低,高差1m,基坑开挖深度(相对标高,±0.000 的绝对标高为10.30m)为:-10.9m、-11.7m 和-12.2m,局部(消防电梯井坑底)深-15.1m。
地基持力层为强风化板岩和中风化板岩,该基坑地下水势复杂,开挖至-5m 时即见地下水,渗水主要从护壁下部钢管桩周围的缝隙内流出,其中基坑东北部渗水量最大。
另外,在基坑外东侧E 轴部位上有历史遗留水井一座,井深约23m,静止水位-5.2m,日涌水量约1400t。
2 施工顺序为确保地基不被水破坏,最后一层(1.5m~2m)土石方的开挖要同排水方案紧密结合,做到先排水、降水,再进行分层开挖。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基坑进行排水、降水的施工顺序安排如下:1.利用基坑东侧遗留水井,用潜水泵抽水,把井内水面降至约-15m,检查地基渗水情况,根据涌水量设置降水井位置、数量。
2.在挖掘机挖至距设计标高1.5~2.0m 后,暂停止挖掘。
然后将挖掘机移至各开挖分区基坑周边,在基坑边缘部位用机械配合人工依次开挖出集水井、排水沟、砌筑集水井,在集水井内安放潜水泵将水抽出,把基坑护壁上的渗水、周围地基承压水降至符合要求。
3.继续开挖剩余1.5~2.0m厚的土石方。
在挖至最后留有300mm土石方时,停止机械开挖。
在机械开挖过程中,可视渗水情况人工临时开挖深100mm、宽200mm的临时排水沟,将水引至电梯井部位或其他低洼处,集中外排。
剩余200mm厚土方,先进行标高检查。
最后100mm 厚土方,在浇筑混凝土垫层前人工清除,在挖至地基设计标高后,立即浇注混凝土垫层,以保护现有地基。
4.在开挖至地基设计标高后,如果地基表面仍有水渗出,或者在垫层上出现渗水,采用在地基上或垫层上留设永久性小排水沟的办法,将渗水引入消防电梯井或其他低洼部位,在消防电梯井坑部位和其他必要部位设置临时集水井,井内设置一台潜水泵(50t/ h)将水排走。
GB50108-《地下建筑防水防护工作流程》
GB50108-《地下建筑防水防护工作流程》1. 引言根据国家标准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本文档详细描述了地下建筑防水防护的工作流程。
本流程适用于各类地下建筑,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高防水效果,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2. 工作流程概述2.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土质、地下管线等情况。
同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防水施工图。
2.2 基坑支护根据土质情况和地下水位,采用适当的基坑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支护结构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抗渗要求。
2.3 地下水位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地下水位,防止水渗入地下建筑。
常见的措施包括降水、排水和堵水等。
2.4 防水层施工按照防水施工图,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进行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连续性和封闭性。
2.5 质量检查与验收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防水层施工质量。
工程完成后,应组织验收,对防水效果进行评估。
2.6 后期维护工程交付使用后,应定期进行后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防水效果的持久性。
3. 工作流程详细步骤3.1 前期准备- 现场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土质、地下管线等情况。
- 编制施工方案和防水施工图。
3.2 基坑支护- 根据土质情况和地下水位,选择适当的基坑支护结构。
- 施工支护结构,确保承载力、稳定性和抗渗性。
3.3 地下水位控制- 制定地下水位控制方案,选择降水、排水或堵水等方法。
- 施工控制措施,确保地下水位满足施工要求。
3.4 防水层施工- 根据防水施工图,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
- 施工防水层,确保一致性、连续性和封闭性。
3.5 质量检查与验收-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防水层施工质量。
- 组织验收,评估防水效果。
3.6 后期维护- 定期进行后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确保防水效果的持久性。
4. 总结本文档详细介绍了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下建筑防水防护工作流程。
排水与降水措施等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
排水与降水措施等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1>排水与降水措施<1.1>排水措施<1.1.1>场地排水场地开挖常会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滞水大量渗入,造成场地浸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进行,因此必须做好现场场地的排水、截水、疏水、排洪等工作,并尽可能减少雨季施工工作量,一般方法是:1、在现场周围地段应修设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防洪沟或挡水堤,山坡地段应在坡顶或坡脚设环形防洪沟或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雨水、潜水排入施工区域内。
2、现场内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保留或适当加以整修、疏水,改造或根据需要增设少量排水沟,以利排泄现场积水、雨水和地表滞水。
3、在有条件时,尽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服务,先修建正式工程主干排水设施和管网,以方便排除地面滞水和基坑井点抽出的地下水。
4、现场道路应在两侧设排水沟,支道应在两侧设小排水沟,沟底坡度一般为2%~8%,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
5、基坑开挖应在地表流水的上游一侧设排水沟、散水沟或截水挡土堤,将地表滞水截住;在低洼地段挖基坑时,可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0.5~0.8m高的土堤截水。
6、大面积的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设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
7、在可能滑坡的地段,应在该地段外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修设和疏通坡脚的原排水沟,疏导地表水,处理好该区域内的生活和工程用水,阻止渗入该地段。
8、湿陷性黄土地区,现场应设有临时或永久性的排洪防水设施,以防基坑受水浸泡,造成地基下陷。
施工用水、废水应设有临时排水管道;贮水构筑物、灰池、防洪沟、排水沟等应有防止漏水措施,并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一般在非自重搅拌站设置离建筑物应不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怀黄土地区不小于20m;搅拌站设置离建筑物应不小于10m。
距建筑物的四周,对非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在15m以内,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在25m以内不应设有集水井。
深基坑防水处理方法
深基坑防水处理方法一、引言深基坑工程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工程,其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防水处理,以保证基坑内地下水不渗透进入基坑,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深基坑防水处理方法。
二、喷射混凝土防水法喷射混凝土防水法是通过将混凝土喷射到基坑壁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混凝土壁,以防止地下水渗透。
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工艺成熟等优点,适用于一些较深的基坑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配方和喷射压力的控制,以保证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和效果。
三、灌浆防水法灌浆防水法是将防水材料灌注到基坑壁面和地基中,形成一层防水层。
灌浆材料可以选择聚氨酯、环氧树脂等,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抗渗漏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基坑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浆材料和施工工艺。
四、挡墙防水法挡墙防水法是在基坑壁面设置一道挡墙,挡墙可以选择混凝土墙、钢板桩等材料。
挡墙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阻止地下水的渗透,但需要注意挡墙与基坑壁面的连接,以确保防水效果。
此外,挡墙防水法还需要考虑挡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五、降水排水法降水排水法是通过降水和排水措施,将基坑内的地下水降低到安全水平。
降水可以采用抽水泵等设备进行,排水可以通过设置排水槽、排水管等方式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基坑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合理选择降水和排水设备,以保证基坑的排水效果。
六、草帘防水法草帘防水法是一种环保且经济的防水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基坑壁面搭设草帘,利用草帘的吸水性和透水性,达到防水的目的。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草帘材料和搭设方式,保证草帘的质量和防水效果。
七、综合应用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常常采用多种防水方法的综合应用。
例如,可以将喷射混凝土防水法与灌浆防水法相结合,形成双重防水层,提高防水效果。
综合应用不同的防水方法,可以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水方案,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八、总结深基坑防水处理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基坑排水施工中,防水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基坑排水施工中,防水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今建筑物越来越高,就会加大建筑物的负荷,如若不做好地下补偿工作,容易出现建筑物截断、塌陷等情况。
一起来学习下防水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回灌技术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由于土壤内地下水流失造成的。
回灌技术即在降水井点和要保护的建筑物之间打设一排井点,在降水井点抽水的同时,通过回灌井点向土壤内灌入一定数量的水,形成一道隔水帷幕,从而阻止或减少回灌井点外侧被保护的建筑物地下的地下水流失、使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就不会因降水使地基自重应力增加而引起地面沉降。
回灌井点可采用一般真空井点降水的设备和技术,仅增加回灌水箱、闸阀和水表等少量设备,一般施工单位皆易掌握。
采用回灌井点时,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回灌井点的间距应根据降水井点的间距和被保护建筑物的平面位置确定。
回灌井点宜进入稳定降水曲面下1m,且位于渗透性较好的土层中。
回灌井点滤管的长度应大于降水井点滤管的长度。
防止回灌量过大导致水渗入基坑影响施工,又要防止回灌量过小,使地下水位下降失控影响回灌效果。
所以应在回灌井点系统附近设置一定数量的水位观测井,同时对建筑物设置一定量的观测点;做好观测记录,以便及时调整回灌水量。
二、减慢降水速度使降水速度减缓:在砂质粉土中降水影响范围可达80m以上,降水曲线较平缓,为此可将井点管加长,减慢降水速度,防止产生过大的沉降。
亦可在井点系统降水过程中,调小离心泵阀,减慢抽水速度。
还可在邻近被保护建筑物一侧,将井点管间距加大,需要时甚至暂停抽水。
为防止抽水过程中将细微土粒带出,可根据土的粒径选择滤网。
另外确保井点管周围砂滤层的厚度和施工质量,亦能有效防止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在基坑内部降水,掌握好滤管的埋设深度、如支护结构有可靠的隔水性能,一方面能疏干土壤,降低地下水位便于挖土施工,另一方面又不使降水影响到基坑外面,造成基坑外面产生沉降。
建筑工程降水
建筑工程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降落到地球表面的过程。
在建筑工程中,降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对工程的进展和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降水的影响、建筑工程中的处理方法和预测降水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降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降水对建筑工程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降水会导致建筑工地的地面湿润,使得施工场地变得泥泞,给施工人员的作业带来困难。
其次,降水还会使土壤变得松软,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地基沉降或倾斜,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
此外,降水还容易导致建筑物结构的受损,例如墙体渗漏、地板变形等。
因此,建筑工程中的降水必须得到有效的处理。
二、建筑工程中的降水处理方法在建筑工程中,为了有效处理降水,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 雨水收集与排放雨水收集与排放是一种常见的处理降水的方法。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降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或者冲厕等用途。
对于大型建筑工程,可以建设雨水收集池,将收集到的雨水作为建筑物的消防用水或者冷却水。
另外,还需要设置排水系统,将多余的降水排放到指定的排水渠道,避免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2. 地面排水设计地面排水设计是针对建筑工地地面降水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
通过合理的地面排水设计,将降水快速、有效地排放出去,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
常用的地面排水设计包括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和泵站等设施,确保降水能够及时、顺畅地排除。
3. 防水处理防水处理是为了解决建筑物结构被降水侵蚀而导致损害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常常需要进行防水处理,以确保建筑物不会因为降水引起渗漏等问题。
常见的防水处理方法包括使用防水涂料或者铺设防水层等,防止降水渗透到建筑物内部。
三、预测降水为了更好地处理建筑工程中的降水问题,预测降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科学的气象预测技术,可以提前获知降水情况,根据降水的时间、强度等信息,科学安排施工计划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目前,气象部门提供了各种途径的降水预报,如天气预报、气象APP 等,建筑工程方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六种常用地下工程降水方法
六种常用地下工程降水方法
1. 直接排水降水方法
直接排水降水方法是指通过直接排泵将地下水抽离到地面上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可以迅速将地下水排除,降低地下水位,保持施工现场的干燥和安全。
2. 井喷降水方法
井喷降水方法是指在井筒或开挖洞口附近进行排水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井筒内设泵或通过井壁钻孔进行排水,将地下水引入到井外,以降低地下水位。
3. 抽水井降水方法
抽水井降水方法是指在地下施工区域内通过设置抽水井来排除地下水的方法。
抽水井可以通过井筒的抽水设备将地下水抽出,使施工区域保持干燥。
4. 地下隔离帷幕降水方法
地下隔离帷幕降水方法是指在地下施工区域周围设置一个隔离帷幕,以阻止地下水流入施工区域。
该方法可以通过注入隔离液体或设置防水膜等方式形成地下水屏障,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效果。
5. 重力式排水井降水方法
重力式排水井降水方法是指通过设置重力式排水井来排水的方法。
排水井一般设置在施工区域的低洼处,利用重力作用将地下水引流到井外,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6. 水封隔离降水方法
水封隔离降水方法是指在地下施工区域周围设置水封带,以隔离地下水流入施工区域。
水封带可以通过注入封闭液体或设置防水墙等方式形成,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以上六种常用地下工程降水方法各有其适用的条件和优缺点,施工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
道路与桥梁工程规范要求中的排水与防水要求
道路与桥梁工程规范要求中的排水与防水要求随着人们对交通基础设施要求的不断提高,道路与桥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规范要求也日益重要。
其中,排水与防水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道路与桥梁工程规范要求中的排水与防水要求,并对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排水要求合理的排水系统对于道路与桥梁工程来说至关重要。
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水雨对路面和桥梁结构的冲击,防止积水和泥沙对路面的侵蚀,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和舒适。
1. 道路排水要求在道路工程中,排水要求主要包括道路纵向和横向排水要求。
道路纵向排水要求指的是在道路纵向剖面设计中要考虑道路纵坡的合理设置,确保道路上的雨水能够迅速排向路两侧。
道路纵坡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以充分利用地势和重力,加速雨水的排放。
同时,道路横向排水要求也非常重要。
在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应合理设置横向坡度和路肩,以便将路面积水快速引向路肩或引导至排水系统。
横向排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降水条件下的排水能力和道路的使用要求,确保雨水顺畅排除。
2. 桥梁排水要求桥梁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排水要求更为关键。
桥梁的排水主要通过桥面排水和桥梁梁下排水两种方式实现。
桥面排水要求包括桥面板坡度的设计和排水系统的设置。
桥面板坡度应根据道路纵向坡度和降水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以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流向桥两侧或桥面的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降雨强度、雨水径流量和桥梁使用要求,确保雨水的迅速排放。
桥梁梁下排水要求主要指桥墩和桥墩基础的排水设计。
桥墩的排水主要通过桥墩端面的水平和垂直排水系统实现,以确保雨水不积聚在桥墩处,减少对桥墩结构的影响。
桥墩基础的排水设计应考虑到地下水位和土壤渗透性等因素,以保证桥墩基础的稳定和安全。
二、防水要求除了排水要求外,道路与桥梁工程也需要满足一定的防水要求,以保证结构的长期稳定和耐久性。
1. 道路防水要求在道路工程中,防水要求主要体现在路基和路面的设计和施工上。
地下室降水、排水方案
地下室降水、排水方案一、工程概述本次工程项目为具体工程名称,地下室建筑面积为具体面积,地下层数为具体层数。
地下室主要用途为停车场、设备用房等。
由于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需要面对地下水的影响,为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降水、排水方案。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到施工场地的地层分布情况,包括土层的类型、厚度、物理力学性质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查明地下水位的埋深、水位变化幅度、含水层的渗透性等。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含水层主要为具体含水层名称。
三、降水方案设计(一)降水目的降低地下水位至地下室底板以下,保证地下室施工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
(二)降水方法选择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要求和经济性,本工程拟采用井点降水法。
(三)井点布置井点沿地下室周边均匀布置,间距根据计算确定,一般为具体间距。
(四)井点设备选型选用具体型号的井点设备,满足降水要求。
(五)降水时间从地下室土方开挖前开始降水,直至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且地下室外墙防水及回填土施工完毕后停止降水。
四、排水方案设计(一)排水系统布置在地下室周边设置排水明沟,将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和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水汇集到集水井,再通过排水泵排至市政排水管网。
(二)排水明沟设计排水明沟截面尺寸为具体尺寸,沟底采用具体材料进行硬化处理。
(三)集水井设计集水井设置在排水明沟的交汇处,尺寸为具体尺寸,井内设置具体型号的排水泵。
(四)排水管道设计排水管道采用具体材质和管径的管道,连接集水井和市政排水管网,管道坡度不小于具体坡度。
五、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一)井点施工1、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
2、采用具体施工方法成孔,孔径和孔深符合设计要求。
3、安装井点管,确保井点管垂直插入孔中,并用具体材料填实孔壁与井点管之间的空隙。
4、连接井点管与总管,进行试抽水,检查系统是否正常。
(二)排水明沟及集水井施工1、按照设计要求开挖排水明沟和集水井。
降水排水专项方案
一、方案概述为确保基坑开挖、地下室结构施工、侧壁外防水及基坑土方回填等施工阶段的顺利进行,防止地下水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特制定本降水排水专项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本工程在土方开挖、地下室结构施工、侧壁外防水及基坑土方回填等施工阶段,针对地下水位高、土质松软、降水排水需求较大的情况。
三、降水排水原则1. 合理布置降水井点,确保降水效果。
2. 采取多种降水方法,提高降水效率。
3. 严格控制排水,防止地表水侵入基坑。
4. 保障周边环境不受影响。
四、降水排水措施1. 降水井点布置: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降水井点位置和数量,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井点管长度为4.5米,管径为32mm,间距1.2-1.5米,集水总管径为100mm。
2. 降水井施工:成孔后安装井点管,回灌50Kg粗砂,离地面以下1米范围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气。
3. 降水过程:地下水位通过降水后,坑内水位距基坑底最低点应保证500mm。
4. 排水措施:基坑底周围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水泵连续不间断抽水,确保排水畅通。
5. 雨季施工:加强地表排水沟的维护,及时清理淤泥,防止地表水侵入基坑。
6. 地表积水处理:基础顶部基坑边线外周边采用开挖截水沟的方法疏导开挖范围内的地表积水,阻止地表面水浸入坑内。
7. 泉涌处理:出现泉涌时,根据泉涌大小具体对待。
若泉涌较小,可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立马挖开浇筑垫层,垫层可浇筑厚些;若泉涌较大,需采取其他措施,如埋导管等。
五、施工管理1. 降水井施工、排水沟、集水井等设施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2. 专人负责地表排水沟的维护,及时清理淤泥,防止地表水侵入基坑。
3. 降水过程中,密切关注水位变化,确保降水效果。
4. 施工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六、监测与调整1. 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及时调整降水井点布置和排水措施。
2. 遇到特殊情况,如泉涌、降水效果不佳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工程降水方法
工程降水方法工程降水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手段,将地表和地下水排除出工程区域,以保证工程施工和运营的安全。
在工程建设中,降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因此,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
一、地面排水。
地面排水是指通过排水沟、排水管道等方式,将地表积水排除出工程区域。
在工程降水中,地面排水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降水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可以将雨水迅速排除,保持工程区域的干燥。
地面排水的关键在于排水系统的设计,包括排水沟的设置位置、排水管道的材质选择、排水口的设置等,都需要经过精确计算和合理布置。
二、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是指通过在地下设置井点,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抽出并排放到外部。
井点降水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的工程区域,通过设置井点和抽水设备,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井点降水时,需要注意井点的设置深度和间距,以及抽水设备的选型和运行参数,确保降水效果达到预期。
三、管道降水。
管道降水是指通过设置排水管道,将地下水引导到远离工程区域的地方排放。
在地下水位较深的工程区域,管道降水是一种常用的降水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排水管道的布置和坡度,可以将地下水有效地排放到外部,保持工程区域的干燥。
在进行管道降水时,需要注意排水管道的材质选择、布置方式和排水口的设置,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无阻。
四、地下隔水墙。
地下隔水墙是指在工程区域周边设置隔水墙,阻止地下水向工程区域渗透。
地下隔水墙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且工程要求严格的情况,通过设置隔水墙,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的渗透,保证工程区域的干燥。
在进行地下隔水墙施工时,需要注意隔水墙的材质选择、深度和连接方式,确保隔水墙的完整性和稳固性。
综上所述,工程降水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工程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降水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的降水方案,确保工程施工和运营的安全顺利进行。
工程中常见的排水降水方案
工程中常见的排水降水方案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排水降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排水降水方案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避免水患灾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为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做出贡献。
本文将对工程中常见的排水降水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一、建筑物周边排水方案1. 地面排水方案地面排水主要是指建筑物周边的地表雨水的排除。
一般来说,建筑物周边应设置排水沟、雨水口、排水管道等设施,将周边的雨水引导到城市排水系统或者收集回收利用。
在细化设计中,需要注意地形的变化、地基的渗透性和周边建筑物的排水情况,选用合适的排水设施。
2. 地下排水方案地下排水方案主要是指建筑物地下室和地下管线的排水。
通过设置排水沟、污水井和排水泵等设备,排除地下室和管线中的积水和污水,保证地下空间的干燥和安全。
在选择地下排水设备时,需要考虑管线的材质、平均水位和排水量等因素。
3. 屋面排水方案屋面排水主要是指建筑物屋面雨水的排除。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屋面的坡度、排水设备的设置、防水层的材质等因素,保证屋面雨水能够顺利排除,避免屋面积水和漏水现象的发生。
二、道路排水方案1. 高速公路排水方案高速公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大量的雨水排放问题。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应设置路面排水沟、雨水口、排水管道等设施,将路面雨水引导到周边的排水系统中。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考虑设置雨水集中收集设备,将雨水收集回收利用。
2. 城市道路排水方案城市道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因此道路排水方案需要特别细致。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应设置路面排水沟、雨水口、排水管道等设施,保证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三、园林绿地排水方案1. 园林排水方案园林绿地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植被的生长和水分的供给。
一般来说,园林绿地应设置排水沟、雨水口、喷灌设备等设施,保证植被的生长和水分的供给。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考虑设置雨水集中收集设备,将雨水收集回收利用。
基坑排水降水安全
基坑排水降水安全(一)排水降水技术简介为保证基坑内旱地施工,以及减小坑壁支护所受的水压力,基坑施工时需要在基础四周挖边沟和汇水井以排出基坑积水。
若直接排水有困难,可采纳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使坑底称为旱地;假如在基坑内排水或降水都有困难,可采纳水下浇筑混凝土,进行水下施工。
1.汇水井排水其要点是:在基坑内基础范围外低处挖汇水井,并从井开头在基础外四周挖排水沟(边沟),使流进坑内的水沿边沟流入汇水井。
在汇水井内抽水采纳一般离心水泵等抽水机。
汇水井井底应低于坑底或边沟底,一般不小于1m,以便在井内用水泵抽水时将水面降至坑底以下。
汇水井井壁要加以支护;井底铺一层粗砂或碎石层,以爱护井底下的土在抽水时不被带走。
长基坑可沿边沟每隔适当距离设汇水井。
如基底较宽而坑底范围有限时,方可将边沟设在基础范围以内,但在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要用碎石填满边沟,才能在上面砌筑圬工。
汇水井排水法设备简洁,费用低。
但是当地基为粉砂、细砂等透水性较小且黏聚力也小的土层时,汇水井排水可能是担心全的。
在排水过程中,坑外的水流经板桩底端以下向上流进汇水井,水在土中的渗流会给土粒施加一种动水压,称为渗透力。
假如向上的渗透力超过了坑底下地基土在水中的浮容重时,土粒就处于“浮扬”状态,或者说被向上的水流“冲”起来了。
这就是工程上常说的“涌砂”、“管涌”或“流砂”,其结果是地基破坏,坑壁下陷和坍塌。
在可能发生上述现象的状况,就只好放弃汇水井排水,而改为井点法降水或水下施工。
2.井点法降水采纳井点法降水时,其设备有多种类型,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深井井点等,必需依据不同土层的透水性来选择。
(1)轻型井点轻型井点降水其要点为:在基坑外围每隔肯定距离进行钻孔(或冲孔),埋下直径为38~50mm的井点管,埋好后,井点管四周填以砂砾作为过滤层,上面用黏土填封、以防漏气。
井点管在地面上通过总管与抽吸设备相联。
井点管下部为滤管,低于坑底肯定深度。
当抽水时,地下水流向坑外的、且比坑底低的滤管,这就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至坑底以下,既保证旱地工作条件,并消退坑底下地基土发生“涌砂”的可能。
基坑降水与防水检测方法与处理方案
基坑降水与防水检测方法与处理方案引言基坑降水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基坑降水的处理影响着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建筑行业对于基坑降水与防水检测方法与处理方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基坑降水的原因入手,讨论基坑降水的检测方法以及相应的防水处理方案。
一、基坑降水的原因基坑降水是指在基坑挖掘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部而引起的水的渗透。
基坑降水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地下水位的变动、降雨和地下水的浮动。
1. 地下水位的变动地下水位的变动通常会导致基坑降水的产生。
例如,潜水泵排水过程中,若未控制好排水量或者排水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基坑降水。
2. 降雨大雨时,雨水渗入基坑并通过土层渗透至基坑,从而导致基坑降水的发生。
特别是在建筑工程起初的阶段,若未预先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降雨引起的基坑降水量可能很大。
3. 地下水的浮动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波动幅度较大,特别是在河流附近。
地下水波动可能引起基坑降水情况的变化。
二、基坑降水的检测方法如何及时准确地检测基坑降水情况是进行防水处理的前提。
目前,常用的基坑降水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渗流法、井点法、压力法和水样分析法。
1. 渗流法渗流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水涌出速度的方法来检测基坑降水情况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精度较高,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基坑降水监测。
2. 井点法井点法是通过在基坑附近设置监测井,测量井中水位的变化来判定基坑降水的方法。
井点法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可自动报警,但需要安装相应设备和系统。
3. 压力法压力法是通过安装压力传感器在基坑边坡和底面进行测量,推算地下水位以及基坑降水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地下水位的变化,还可以判定地下水渗透速度和渗透范围。
4. 水样分析法水样分析法是通过收集基坑降水的水样,分析其中的水质和污染物含量来判定基坑降水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方法用于基坑降水质量的评估非常有效。
三、基坑降水的处理方案基坑降水的处理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公司防水系统及降水系统说明
公司防水系统及降水系统说明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建筑物的防水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建筑工程中,防水系统被广泛用于保护建筑物免受水的侵蚀和渗透,降低水灾风险,确保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我公司的防水系统及降水系统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客户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一、公司防水系统1. 防水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我公司使用的防水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丙烯酸乳液、沥青、自粘卷材等。
这些材料具有耐腐蚀、抗老化、抗紫外线、耐水压等特点,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的渗透和漏水现象发生。
我们的防水系统可以应用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屋顶、浴室和厨房等多个区域,确保建筑物的整体防水效果。
2. 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我公司注重每个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化解决方案。
我们的施工方案考虑了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地理环境、水源情况等多种因素,确保防水工程的可行性和持久性。
同时,我们的施工团队经验丰富,能够精准操作、高效施工,最大程度上减少潜在问题和施工时间。
3. 防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除了提供防水系统的建设服务,我公司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维护和保养的支持。
我们将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情况,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测。
如发现防水问题,我们将及时进行修复,以保持防水系统的良好状态。
二、公司降水系统1. 降水系统的分类我公司的降水系统主要包括屋面排水系统和地面排水系统。
屋面排水系统用于收集和排除建筑物屋面上的雨水,常见的形式有雨水排槽、排水管道等。
地面排水系统用于收集和排除建筑物周围地面积水,常见的形式有雨水篦子、排水沟等。
2. 降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要求降水系统的设计需要兼顾工程实际情况和绿色环保要求。
我们的设计团队会根据建筑物的位置、用途和设计荷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降水系统方案。
我们采用的降水系统具有排水快、排放顺畅、防堵塞等特点,确保降雨期间建筑物及周围地面的排水效果。
3. 降水系统的施工和维护我公司的降水系统施工团队经验丰富,能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有效施工,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工程降水方法
工程降水方法
工程降水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将地表、地下水排除出工程场地,以确保工程施工和运营的正常进行。
在工程建设中,降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因此,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常见的工程降水方法包括抽水、排水和降雨。
抽水是指通过泵站将地下水抽到地面,然后再排走;排水是指通过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将地表积水排走;降雨则是指通过排水设施将雨水排走。
这三种方法在工程降水中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其次,针对不同的工程场地和地质条件,需要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
例如,在地铁、地下车库等地下工程中,常常需要采用抽水的方式进行降水;而在道路、桥梁等地面工程中,则需要采用排水的方式进行降水。
此外,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场地,可能需要采用多种降水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降水,以确保降水效果。
此外,工程降水还需要考虑节能、环保等因素。
在进行工程降水时,需要选择节能、高效的降水设备,并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同时,还需要注意降水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护周边环境。
总之,工程降水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对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工程场地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并注重节能、环保等因素,以确保降水效果和保护周边环境。
希望本文对工程降水方法有所帮助。
降水排水与防水
降水、排水及防水一、基坑降水.基坑降水的目的基坑降水的目的是为了给基坑的土方开挖和地下构造的施工创造无水作业条件,以降低土体的含水率,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及稳定性,防止土体在开挖过程中发生纵向滑坡。
由于降水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水位高度降低,故而可防止基坑底板管涌、突涌及基底回弹隆起等现象的发生。
.降水分析根据其赋存介质的类型,工程沿线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第四系地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砾砂层和残积砾〔砂〕质黏土层中。
另一类为基岩裂隙〔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等风化带及断裂构造裂隙中,略具承压性。
基坑降水必须遵循“浅层疏干、深层降压〞原那么,浅埋富水层以疏干为主,深层承压水降压后以抽排为主。
降水井主要按降压井和疏干井两种方式设置。
.降水方案的选择在车站设计施工图中,设计单位已根据工程地质情况进展了降水设计,包括降水井的平面布置及数量。
以往的工程经历大多数采用深井井点降水方案。
基岩开挖深度超过时采用大口径管井降水,开挖深度缺乏时那么采用轻型井点和明槽集水井排水。
为确保土方施工及内部构造施工过程中的平安,在基坑开挖前天进展井点降水,确保水位在基坑底以下,以便进展基坑开挖施工。
.管井布置管井降水采用大口径井管,结合真空深井降水,在坑内地基加固后在进展。
⑴降压井计算公式〔按承压非完整井计算〕总水量××﹝〔〕﹞式中——承压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时间〔〕;——影响半径〔〕;——引用半径〔〕;——非完整调整系数,﹝〔〕﹞×〔〕;——降水井深入含水层的深度。
⑵布井方式和间距①布井方式在主线、匝道为坑内“之〞字形布置,在竖井段沿坑内布置。
②间距布井间距根据开挖深度确定,其原那么是依据设计标准要求进展。
⑶井构造降水管井由实管、滤管、过滤层、黏土层组成,过滤器为钢制材料,其长度据实采用。
坑内降水井点的剖面布置,如下列图。
图坑内降水井点剖面布置图.降水井施工⑴施工工艺流程准备施工→测量定位→钻机就位→定位安装→开孔→下护口管→钻进→成孔后冲孔换浆〔稀释泥浆〕→吊放井管→回填过滤粗砂→过滤层上口封堵→洗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排水与防水一、基坑降水1.基坑降水的目的基坑降水的目的是为了给基坑的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的施工创造无水作业条件,以降低土体的含水率,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及稳定性,防止土体在开挖过程中发生纵向滑坡。
由于降水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水位高度降低,故而可防止基坑底板管涌、突涌及基底回弹隆起等现象的发生。
2.降水分析根据其赋存介质的类型,工程沿线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第四系地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砾砂层和残积砾(砂)质黏土层中。
另一类为基岩裂隙(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等风化带及断裂构造裂隙中,略具承压性。
基坑降水必须遵循“浅层疏干、深层降压”原则,浅埋富水层以疏干为主,深层承压水降压后以抽排为主。
降水井主要按降压井和疏干井两种方式设置。
3.降水方案的选择在车站设计施工图中,设计单位已根据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降水设计,包括降水井的平面布置及数量。
以往的工程经验大多数采用深井井点降水方案。
基岩开挖深度超过5m时采用大口径管井降水,开挖深度不足5m时则采用轻型井点和明槽集水井排水。
为确保土方施工及内部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在基坑开挖前20天进行井点降水,确保水位在基坑底以下1m,以便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4.管井布置管井降水采用大口径井管,结合真空深井降水,在坑内地基加固后在进行。
⑴降压井计算公式(按承压非完整井计算)+a﹞总水量 Q=2.73k×m×s/﹝(lgR)/ra式中 k——承压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s——时间(s);R——影响半径(m);r——引用半径(m);a)﹞×(m-l)/l;a——非完整调整系数,a=﹝lg(1+0.2m/ral——降水井深入含水层的深度。
⑵布井方式和间距①布井方式在主线、匝道为坑内“之”字形布置,在竖井段沿坑内布置。
②间距布井间距根据开挖深度确定,其原则是依据设计规范要求进行。
⑶井结构降水管井由实管、滤管、过滤层、黏土层组成,过滤器为钢制材料,其长度据实采用。
坑内降水井点的剖面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坑内降水井点剖面布置图5.降水井施工⑴施工工艺流程准备施工→测量定位→钻机就位→定位安装→开孔→下护口管→钻进→成孔后冲孔换浆(稀释泥浆)→吊放井管→回填过滤粗砂→过滤层上口封堵→洗井。
⑵降水井的形式一般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包括降压井和疏干井,在基坑外设置水位观测井。
6.降水运行⑴试运行①试运行之前,准确测定各井口和地面高程、静止水位,然后开始试运行,以检查抽水设备、抽水与排水系统能否满足降水要求。
②降水井在成井施工阶段边施工边抽水,即完成一口投入使用一口,力争在基坑开挖前将基坑内地下水降到基坑底开挖面以下1.00m深。
水位降到设计深度后,即暂停抽水,观测井内的恢复水位。
③试运行时,观测井的出水量和水位下降值,以验证抽水量与下降能否满足降水设计的要求。
⑵降水运行①基坑内的降水在基坑开挖前15天进行,做到能及时降低基坑中地下水位。
②降水运行过程中,对各停抽的井及时做好水位观测工作,及时掌握境内水位变化情况。
③降水运行期间,值班人员认真做好各项质量记录,做到准确、齐全。
④降水运行过程中,及时对降水运行记录进行分析整理,绘制图表,以合理指导降水工作,提高降水运行效果。
7.质量保证措施⑴施工前期准备①选择适合于工程任务的能如期完成且满足降水技术要求的洗井、降水的机械设备。
②安设排水管道与集水坑。
基坑开挖过程中,注意对管井观测井、监测点的保护。
③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特别对施工的关键节点加强管控。
⑵降水运行技术措施①做好基坑内的明排水准备工作,以便基坑开挖时遇降雨能及时基坑内的积水抽干。
②降水运行开始阶段是降水工程的关键阶段,为保证在开挖时及时将地下水降至开挖面以下,在洗井过程中,洗完一口即投入一口,尽可能提前抽水。
③降水设备(主要是潜水泵与真空泵)在施工前及时做好调试工作,确保降水设备在降水运行阶段运转正常。
④工地现场要备足抽水泵,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泵。
使用的抽水泵要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发现坏泵立即修复,无法修复的及时更换。
⑤降水工作与开挖施工密切配合,根据开挖的顺序、开挖的进度等情况及时调整降水井的运行数量。
根据信息化的降水要求,按不同基坑深度等级、同一基坑不同开挖深度,合理的开启水泵,在保证地下水位始终低于开挖深度1m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抽水量,在保证开挖顺利的同时,减少环境变化等负面影响。
⑥降水运行阶段,如遇电网停电,立即启动自发电网,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⑶深井降水施工技术要求①规范要求,井点出水含沙量应小于1/50000~1/100000。
②砂滤层的砂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一般为Φ2~5mm的清洁石英圆砾。
③孔壁垂直度应控制在1/200,以保证滤管外有足够厚的砂层。
④井管平面位置偏差不宜大于20cm,井管管顶高程偏差不大于10cm。
井管应垂直位于管孔中央,吊装时轻起轻放,井管不得碰到孔壁。
⑤经管焊接要求严实,没有渗漏和砂眼。
8.监理控制要点⑴组织专业监理人员学习熟悉地质资料,图纸,施工规范,验收规程等技术文件,提出书面意见,参加设计交底,技术质量安全会议,制定详细的监理细则。
⑵详细审核施工方提交的组织设计;严格审查施工总包的质量管理和质保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实施。
⑶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进行检查审核,并督促其建立完善。
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制定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检查、审核,并对其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理。
⑷依照安全生产的法规、规定、标准及监理合同要求,督促协调施工单位从管理入手,全面在施工中执行各种规范,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预防措施,实施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
及时制止和纠正各种违章作业,对发现各种隐患,督促其整改。
对其重大隐患和问题有权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
⑸对施工单位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性能、检修证及特种工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等进行审核、监督,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消除安全隐患。
二、场地排水1.排水系统的分类⑴自然排水系统施工现场施工占地面积较大、高低落差较小的场地,为满足排水需要,施工前对现有场地内标高进行全面测量后,根据测量结果修筑排水设施,使雨水能够沿地面纵坡自然排水。
⑵强制排水系统施工现场强制排水主要为基坑内排水:因基坑高度低于现场地坪标高,故在基坑上口设置砖砌挡水坎防止雨水冲刷基坑侧壁或浸泡基坑。
另在基坑底周边设置300*300排水沟,并在最低处设置集水坑,由潜水泵从集水坑抽排至基坑顶部排水系统后,由地面排水系统经处理后排出。
2.排水方案的选择施工期间现场排水可以根据水体类别及具体区域位置制定排水方案来解决。
⑴施工期间收集汇总的雨水直接经一级沉淀池处理后,根据区域位置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⑵施工期间收集汇总的雨水直接经一级沉淀池处理后,根据区域位置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⑶生活雨、污水采用雨、污分流的方式布管,集中汇总收集、处理达标后利用高差自由排放至雨、污水管道。
生活污水采用现场砌筑化粪池,通过池化后排入城市管网内,化粪池内的沉淀物定期请环卫部门抽排。
⑷在现场修筑各类排水设施时,根据场地施工安排、施工区域划分、排水类别、周边市政雨、污水管道接驳井位置,统一规划、合理的进行施工现场排水布置。
接驳井及雨、污水管道具体位置制定施工现场排水设施布置图。
3.排水施工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数据及附近类似工程经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建筑物收到的影响,地下车站基坑一般采用明沟集排水。
为此,可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每隔20~30m设置一个φ800mm的集水井,集水井底低于水沟底0.8m,集水井内的水应随集随排。
排水沟和集水井结构如图2所示,基坑周边设截水沟与集水井,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基坑外刷坡并用混凝土护面,每隔25m左右设置一个集水井,使基坑内渗水与施工废水汇入其中,再用水泵抽入地表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边挖边加深截水沟和集水井,保持沟底低于基坑底不少于0.5m,集水井底低于沟底不少于0.5m,如图3所示。
图2 排水沟、集水井示意(单位:mm)图3 地面截水沟、集水井大样(单位:mm)每个集水井配备1台水泵,保证做到随集随排,严禁排出的水回流入基坑,备用水泵不少于2个,另外在雨季施工时配备足够的排水设施,以备发生突发事件时使用。
三、结构防水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与其相适应的防水措施。
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并以此作为系统工程对待。
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防渗能力,改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高其耐久性,同时以诱导缝、施工缝、变形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之以附加防水层加强防水。
1.防水混凝土⑴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砂和水水泥、砂、石子和水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
抗渗混凝土要根据工程所需要的不同抗渗标号的要求配制。
由水泥和砂子的用量及其比值决定水泥砂浆的密实度,水泥砂浆除满足粘结和填充外,还要求在骨料周围形成包裹层,将粗骨料充分隔离开,使之互不接触并保持均匀、合理的间距。
这样,混凝土才具有较高的抗渗性能。
⑵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好坏,关键在一定水灰比限值内有足够的、合乎质量要求的水泥砂浆,能将粗骨料充分包裹起来,并使之成为不接触的隔离体。
水灰比的影响对硬化后混凝土孔隙的大小数量起决定作用,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
在满足水泥完全水化及湿润砂石所需水量前提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密实度越好,但水灰比过小,导致施工操作困难,反而使混凝土不密实。
反之水灰比过大,剩余水分多,蒸发后留下的毛细孔径越粗,渗水可能性越大。
实践证明,防水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不宜超过0.6。
在适宜的水灰比和砂率均确定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坍落度与抗渗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坍落度越大,骨料沉降越强烈,当粗骨料沉降趋于稳定后,水泥砂浆还在继续下沉,一部分游离水绕过骨料上升到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形成外部泌水,另一部分水聚积在粗骨料下面而被一层水膜半粗骨料同水泥砂浆隔开,形成内部泌水。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这些多余的游离水逐渐蒸发,其泌水通路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毛细孔道,粗骨料下面形成沉降缝隙,使其抗水性下降,在混凝土施工中,普通抗渗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30~50cm之间。
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缝的处理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造成混凝土渗漏。
混凝土质量要求模板支护严密、不漏浆,混凝土振捣充分等,不能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引起混凝土的渗漏。
在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留下施工缝,在处理施工缝时不能粗心大意,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处理,以免在施工缝处留下隐患,产生漏水。
一般情况下,施工缝采用后浇带的方法提高抗渗性能。
后浇带是一种刚性接缝方法,适用于不宜留置柔性变形缝的结构和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