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计算:
- 数的认识:认识1~100的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 数的计算:加法、减法的运算,小数的概念与认识。

2. 量的计算:
- 长度的认识和计算:认识长度的不同单位(米、厘米),学会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

- 重量的认识和计算:认识重量的不同单位(千克、克),学会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

3. 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 学会读取和写入时钟上的时间。

- 认识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学会计算时间的增减和转换。

4.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学会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 学会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简单的图形。

5.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 学会整理和统计一些简单的数据,比如喜欢的水果、喜欢的运动等。

- 学会根据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需要,欢迎再次咨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尺子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我们通常使用米和厘米作为长度单位。

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而伸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

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等于1米。

当我们测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使用厘米作为单位;而当测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使用米作为单位。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将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然后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的长度等于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而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

我们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线段是一条直线,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来得到它的长度。

在画线段时,我们需要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有时候,我们需要先计算出长度再画线段,比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在进行两位数的加法时,我们需要使用竖式计算。

首先,我们要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相加。

如果个位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我们需要向十位进1.在进行两位数的减法时,我们同样需要使用竖式计算。

首先,我们要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相减。

如果个位不够减,我们需要从十位退1,并将退掉的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进行减法运算。

在计算十位时,我们需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如果有小括号,我们需要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内容,并使用分步式进行计算。

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或少多少时,我们可以使用减法进行计算。

例如,70比25多多少?答案为45.又例如,19比46少多少?答案为27.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角是由1个顶点和2条直边组成的图形。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而钝角比锐角大。

我们可以用符号“直角>锐角)。

我们可以使用三角板来画出直角,并标出直角符号(也称为垂足符号)。

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课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2、认识米3、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二、本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

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

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课本上是线段图并配了一句话: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三、本单元学情分析:这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两个月的暑假可能让学生在很多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学这个单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让孩子以一个良好的状态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整体和个别共同关注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一年级上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中的第一步。

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数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数的大小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通过小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长短、粗细、高低等,引导小学生认识数的大小,来帮助小学生初步形成对数的感性认识。

2. 数的表示方法小学生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习如何表示数,主要学习从图形、实物、唱数等角度来表示数字,同时也学习如何用阿拉伯数字和手指表示数字。

3. 数量和数字数的数量指的是数量对象的多少,数的数字指的是这个数量的符号表示。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小学生感性认识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二、加减法初步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加减法初步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帮助小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基础。

1. 加法小学生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习如何进行单项加法运算和数的顺序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教具和图形,让小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本质。

2. 减法小学生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习如何进行单项减法运算和运算顺序变换。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减法的操作方法。

3. 应用题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老师会引导小学生把所学的加减法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分析图形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图形分析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方向、位置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1. 图形的基本特征小学生学习不同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如线段、直线、射线、角度等。

2. 方位小学生在图形分析时,也需要学习空间方位的知识,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3. 位置关系小学生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还要学习不同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如集合、包含、交集等。

四、第一次综合能力训练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第一次综合能力训练意在检测小学生对前面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形成对数学综合运用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解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解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解析一、长度单位1. 厘米和米-认识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食指宽大约1 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 厘米。

-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 米= 100 厘米。

例如,教室的长、宽一般用米作单位,而铅笔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尺子的0 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0 刻度,用另一端的刻度减去起始端的刻度。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32 + 45,个位上2 + 5 = 7,十位上3 + 4 = 7,结果是77。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如:38 + 25,个位8 + 5 = 13,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 + 2 + 1 = 6,结果是63。

2. 减法-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例如:75 - 32,个位5 - 2 = 3,十位7 - 3 = 4,结果是43。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当10,再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减。

如:51 - 34,个位1 减4 不够减,从十位5 退 1 当10,11 - 4 = 7,十位4 - 3 = 1,结果是17。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例如:28 + 34 + 23,先算28 + 34 = 62,再算62 + 23 = 85。

-连减:也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如:85 - 25 - 37,先算85 - 25 = 60,再算60 - 37 = 23。

-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例如:67 - 28 + 39,先算67 - 28 = 39,再算39 + 39 = 7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1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三、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
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如:加法:5+5+5+5+3=23乘加:5×4+3=23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2
练习:1、5个6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或()。

2、先看图,再填空★★★★★★★★★★★★
(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
(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
(3)第二行画△是4个3:
第一行:○○○第二行:
(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4
(1)()八二十
(2)七()六十
写)
3、根据算式写出乘法口诀。

8×7()6×9()
4、5+5+5+4=()或()8+8+8+8-7=()或()
四、观察物体知识点[从正面、侧面、上面看。

]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3
6、练习(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

(×)(球)(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五、认识时间知识点[5分]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

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
角。

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

六、数学广角知识点[5分]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
4、
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

如:0、4、7能组成40、47、70、74。

七、解决问题:1、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故事书每本4元,连环画每本7元,科学世界每本8元。

(1)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钱?(2)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技书,50元钱够吗?(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一辆公交车上原来62人,到站后下了25人,上了1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第一章概述
1.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
A.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D.药物作用时间随剂量变化的规律
E.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
2.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
D.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3.药物的作用是指()
A.药物对机体生理功能、生化反应的影响
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
E.对机体器官的兴奋或抑制作用
4.副作用是指()
A.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B.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由于患者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D.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E.预料以外的作用
5.选择性低的药物,在临床治疗时往往()
A.毒性较大
B.副作用较多
C.过敏反应较剧烈
D.成瘾较大
E.药理作用较弱
6.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A.药物安全范围小
B.用药剂量过大
C.药理作用的选择性低
D.患者肝肾功能差
E.患者对药物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