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第12课时第一单元复习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12课时第一单元复习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n):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通常涉及化学物质的分类、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等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这一章节的核心知识点概述: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类型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O2)、铁(Fe)。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果汁。

-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如氢、氧。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如水(H2O)。

-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涉及物质组成变化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

- 化学性质:涉及物质组成变化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3. 化学反应-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 \[ \text{A} + \text{B} \rightarrow \text{AB} \]-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反应,如:\[ \text{A} + \text{BC} \rightarrow \text{AC} + \text{B} \]- 还原-氧化反应(红ox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其中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反应,如:\[ \text{H}^+ + \text{OH}^- \rightarrow\text{H}_2\text{O} \]4. 化学方程式- 描述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方法。

5. 摩尔概念- 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包含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相同数量的原子或分子的任何物质的量。

-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的数量,约为6.022 x 10^23。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必修2知识点总结集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Li与O2反应(点燃):4Li + O22Li2 O K与H2O反应:2K+2H2O===2KOH+H2↑Na与O2反应(点燃):2Na+O2Na2O2 Na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2、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F2 + H2 === 2HF、Cl2 + H2 === 2HClBr2 + H2 === 2Br 、I2 + H2 === 2HI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①Cl2+2NaBr=Br2+2NaCl②Cl2+2KI=I2+2KCl(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Br2+2KI=I2+2KBr4、Mg与H2O反应:Mg+2H2O === Mg(OH)2↓+H2↑5、Na与Cl2、反应(点燃):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氯分子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H2 N2 H2OCO2 CH4 P21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2、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负极(锌):Zn-2e-=Zn2+ (氧化反应)正极(铜):2H++2e-=H2↑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Zn2++H2↑2H2O+O2↑3、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2H2O2=催化剂△4、Na2SO4与CaCl2反应:Na2SO4+CaCl2=CaSO4↓+Na2CO35、高炉炼铁:2C + O2 = 2CO Fe2O3+ 3CO ==2Fe + 3CO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点燃CO2(g)+2H2O(l)−→(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CH4(g)+2O2(g)−(2)取代反应(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P54①②③④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C 2H 4+3O 2 −−→−点燃2CO 2+2H 2O (2) 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P60①CH 2=CH 2 + H 2CH 3CH 3 ②CH 2=CH 2+HClCH 3CH 2Cl (一氯乙烷) ③CH 2=CH 2+H 2OCH 3CH 2OH (乙醇)(4)聚合反应:P60(乙烯制聚乙烯) ①(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P62(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2C 6H 6+15O 2 −−→−点燃 12CO 2+6H 2O (2)取代反应① 与Br2的反应 : ① + Br 2 −−→−3F e B r + HBr② 苯与硝酸(用HONO 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2 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人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
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
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

化剂 和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化学键是直接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
物理变化分子间 共价键 作 用力 化学 变化 共价键
特殊的物理性质是由
中存在一种被称为
作用力。水分子间


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
子中的氧原子间所形
间作用力,这种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增加,
有较高的
。其
形成氢键的分子


高中元素推断技巧专题
一、 位置与结构
1、 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 2 倍的元素。
2、 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 3 倍的元素。
(16 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
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
1
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氢化物稳定: HF>HCl> HBr> HI
(Ⅲ)
2
金属性: Li <Na<K<Rb< Cs
还原性 ( 失电子能力 ) : Li <Na<K< Rb<Cs 氧化性 ( 得电子能力 ) : Li +>Na+>K+> Rb+>Cs+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及方程式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及方程式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及方程式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2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同位素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Jay_h1218 奉上【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A,?A共7个主族族副族:?B,?B、?B,?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族:三个纵行,位于?B和?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一必修二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化学第一章知识点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

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 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

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

(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高一必修二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二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二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随着高一的学习进程,我们逐渐接触到了更深入的化学知识,这让我们更加了解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在必修二的化学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下面,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每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溶解性与溶液的酸碱性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溶解性与溶解度、溶液中物质的分散形式和溶液的酸碱性。

我们了解到,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所能溶解的最大量,可以通过增加温度、搅拌等因素来影响溶解度。

此外,溶液的酸碱性是由其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决定的,通过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在这一章节,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重要的知识点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与特点、氢氧化物、金属的氧化、还原剂与氧化剂等。

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有:确定元素的氧化态、判断氧化还原态以及进行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平衡。

第三章:金属材料与合金金属材料与合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材料。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分类和应用。

比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以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材料。

对于不同的应用需求,我们学习了几种常见的合金,如不锈钢、铜合金等。

第四章: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这一章节介绍了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特点、来自溶质和溶剂的粒子以及导电性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了解到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而非电解质溶液则不具备导电性。

此外,还学习了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过程,以及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的自由度。

第五章:酸碱中的质子转移反应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酸碱中的质子转移反应。

我们了解到酸的定义是能够给质子的物质,碱的定义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并且,我们了解到酸碱反应可以发生质子交换的过程。

在这一章中,我们还学习了酸碱的强弱和pH值的概念。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之一,这一章节着重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特点和种类。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高中化学必修2(上)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知识点: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方面。

而在化学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

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摩尔(mol)。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物质的量与物质中所含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等)的数量有关。

例如,1摩尔的氧气分子就是指含有6.02 × 10^23个氧气分子的样品。

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单位来表示物质的量,例如分子数和离子数。

分子数可以用N表示,而离子数则用Z表示。

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定义,可知1摩尔物质中粒子的数量为6.02 × 10^23个,因此1摩尔物质的分子数和离子数也分别为6.02 × 10^23个。

二、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物质的量之间的比值,用符号M 表示。

摩尔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克/摩尔(g/mol),可以通过化学式来计算得到。

以化学式为H2O的水分子为例,根据元素周期表上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得到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因此,水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氢和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来计算,即1 + 1 + 16 = 18 g/mol。

摩尔质量有助于我们在化学反应中计算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物质的质量,通过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物质的量;反之,如果我们知道物质的量,也可以通过摩尔质量计算出物质的质量。

三、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之间有着一定的数学关系。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可以用物质的量变化来表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能被破坏或创造,只能发生转化。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在定量计算中,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来表示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例如,对于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可以看出,一个分子的氧气和两个分子的氢气可以反应生成两个分子的水。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点燃 点燃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注: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置换金属性弱的金属④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知识点复习及强化训练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第一周期____种元素包括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_____种元素包括元素第三周期_____种元素包括元素周期第四周期_____种元素(横向)长周期第五周期_____种元素第六周期_____种元素第七周期_____种元素2、族主族(A)共七个主族族副族(B)共七个副族(纵向)第VIII族:第_______纵行。

______族:稀有气体元素ⅠA包括元素ⅡA包括元素ⅦA包括元素零族包括元素二、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1、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a.元素的单质和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越易置换出氢气则金属性越。

b.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金属性越强则碱性越。

c.金属单质和另外金属盐溶液中的置换反应:d.一般而言,原电池负极材料的金属性比正极材料。

e.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的金属单质金属性越。

2、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a.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

b.元素单质和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则越与氢气化合,且气态氢化物越。

c.非金属单质和另外非金属盐溶液中的置换反应d.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

e.同周期从左至右金属性,非金属性。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非金属性。

3、元素周期律的内容:1、最外层电子数:2、原子半径:3、最高正价:最低负价: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①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径,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

②同一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阴离子、阳离子半径也在变小,1但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③同一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价态离子,从上到下,半径也④相同电子层数的粒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二、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大小-2-3-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离子NaMgAlClSP----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LiNaKRbFClBrI2--+2+3+3、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OFNaMgAl-2+2+3+4、同一元素的原子与离子ClCl;MgMg;FeFeFe思考:1、同一周期阴、阳离子的电子层数一样吗?+-2、X和Y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那么它们的离子结构是和X还是Y原子所在周期的稀有气体相同?X和Y的相对位置如何?1.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主族)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8=负价横行: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表中位置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纵行: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元素性质综合练习1、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A.XYB.XY2C.XY3D.X2Y32.我国的纳米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例如一种合成纳米材料,化学式为RN,已知该n+化合物中的R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位于周期表的()A第三周期ⅤA族B第四周期ⅢA族C第五周期ⅢA族D第四周期ⅤA族3、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2三、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1、常见的含离子键的物质类别有:2.常见的含共价键键的物质别有:四、电子式1、原子的电子式:MgNSFC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H4ClK2SCaOLiH3、共价化合物电子式:H2O2NH3CH3CH2OHCO24、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CH4:HClO:Na2O2:五、分子间作用力1、分子间作用力属于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性质,一般而言分之间作用力越大则熔沸点越2、氢键:一种特殊的分之间作用力,常见有氢键的物质是、、。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注意:1.非第II A族和第III A族的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一定差1,同周期的第II A族和第III A族原子序数差从第二到第七周期依次为1、1、11、11、25、25.2.各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2 10 18 36 54 86 1183.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原子序数之差:左上右下规律。

即过渡元素左侧(第IA族第IIA族),同主族上下相邻的元素原子序数差等于上面元素所在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数,如Na和K原子序数差等于Na所在第三周期的元素种类数8;过渡元素右侧(从第III A 族到第VII A族、0族)同主族上下相邻的元素原子序数差等于下面元素所在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数,如Cl和Br原子序数差等于Br所在第四周期元素种类数18。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第IA族除氢以外的金属)锂钠钾铷铯Li Na K Rb Cs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点燃点燃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2X + 2 H2O =2 XOH + H2 ↑(X代表Li Na K Rb Cs)(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总结: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表:H 元素周期表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24.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Rb Sr Y Zr Nb Mo95.Tc[98]Ru101.Rh102.Pd106.Ag107.Cd112.In114.Sn118.Sb121.Te127.I126.Xe131.Cs 132.Ba137.La-LuHf178.Ta180.W183.Re186.Os190.Ir192.Pt195.Au197.Hg200.Tl204.Pb207.Bi209.Po[210]At[210]Rn[222]Fr [223 ]Ra[226]Ac-La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周期名称周期别名元素总数规律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叫周期。

7个横行7个周期第1周期短周期2电子层数 == 周期数(第7周期排满是第118号元素)第2周期8第3周期8第4周期长周期18第5周期18第6周期32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26(目前)族名类名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规律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一族。

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Ⅷ族主族第ⅠA族H和碱金属1主族数 == 最外层电子数第ⅡA族碱土金属2第ⅢA族3第ⅣA族碳族元素4第ⅤA族氮族元素5第ⅥA族氧族元素6第ⅦA族卤族元素70族稀有气体2或8副族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一、碱金属元素:1、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2、递变规律:同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在增大。

3、物理特性:①颜色逐渐加深;②密度不断增大(Na>K);③熔沸点逐渐降低;④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点燃 点燃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注: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置换金属性弱的金属④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总结

学习必备一欢迎下载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诞生:1869年,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短周期:1、2、3三周期,长周期:4、5、6、7周期。

(2)族: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共有十八个纵行,它们又被划分为十六个族。

族分为:主族(A)7■个,副族(B)7■■个,血族第8、9、10三个纵行,0族稀有气体。

族排列数序为:IA、IIA、mB、IVB、VB、WB、如B、而、IB、IIB、mA、IVA、VA、WA、加A、0。

4.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规律(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例:Na第三周期第IA族,Cl第三周期第加A族。

(2)除第一周期外,各个周期都是从活泼金属(碱金属)开始,逐渐过渡到活泼非金属(卤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知识点二1.碱金属元素(Li锂,Na钠,K钾,Rb铷,Cs铯,Fr钫)(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⑵碱金属元素单质的性质相似性:物理性质方面,除Cs外,均为银白色;都比较柔软;密度小、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化学性质方面,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因此,碱金属均为活泼金属,与o2等非金属单质以及水反应。

递变性:由上而下,碱金属单质与02以及水反应越来越剧烈,说明从Li-Cs,失电子能力逐渐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

2PS:钾燃烧的实验现象:钾迅速燃烧并产生紫色的火焰。

在加热的条件下,钠也能在空气中燃烧并产生黄色的火焰,但钾比钠更容易燃烧。

钾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钾浮于水面上,熔成闪亮的球,钾球四处游动,不时地产生轻微的爆炸声,很快就消失了。

在常温下钠也能与水快速反应,但钾比钠更容易与水反应。

锂跟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只生成氧化锂(Li2O,钠跟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钾、铷跟氧气反应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数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B C N O F P S K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1112131415P 16S 1718
(1)电子排布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1 +2 +3 +4
-4 +5
-3
+6
-2
+7
-1

(4)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冷水
剧烈
热水与
酸快
与酸反
应慢
———
(6)氢化物的化学式——43H2S —
(7)与H2化合的难易——由难到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
化学式
2O 2O3 2 P2O5 3 2O7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10)化学式
()2
()3 H23H34 H24 4 —(11)酸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氢
氧化物
弱酸中强

强酸很强
的酸

(12)变化规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 K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I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
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4=4+。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2=2+2。

(Ⅰ)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碱性:>()2>()3
非金属性:<P<S<(:可以画元素周期表来判断)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氢化物稳定性:4<3<H2S<
酸性(含氧酸):H23<H34<H24<4
(Ⅱ)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K<<(碱金属元素)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碱性:<<<<非金属性:F>>>I(卤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
(Ⅲ)
金属性:<<K<<
(同金属性)还原性(失电子能力):<<K<<氧化性(得电子能力):+>+>K+>+>注:其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与金属性的顺序相反+
非金属性:F>>>I
氧化性(注意是元素的单质):F2>2>2>I2
还原性:F-<-<-<I-
酸性(无氧酸):<<<
注:非金属元素的离子的还原性和其元素的非金属性相反
其酸性(注意是无氧酸像氰化物)
的排列顺序同其离子的还原性排列顺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三看”):
(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因为电子层数是半径的主导因素)
(2)电子层数相同时(同一周期),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 7 周期, 3 是短周期, 3 是长周期。

其中第 7 周期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ⅠⅦA 是主族元素,主族和0族由短周期元素、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

ⅠB() -ⅦB 是副族元素,副族元素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

3、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虽然核电荷数的递增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如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来的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4.对于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指向整张表的最右上角,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趋势都是逐渐增大的,右上角的F氟元素是非金属性最高的元素(稀有气体所在的0族不被包括在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讨论中。

所以0族不应用于这个规律)
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指向整张表的最左下角,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大,左下角的元素金属性最大(?)
5、位-构-性:
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反映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

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结构,预测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人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

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题型
1.推断题
截取片段
涉及到判断电子数的问题
建议考前去找例题来看大体思路不变,就是记得从上到下(第一周期开始到第六周期)是288161632 然后根据相应的去推算相邻格子的原子序数(特别注意在相隔的周期的不要算错每行的元素种类数)
以及原子核的电子层分布图要掌握熟悉
建议是考前在草稿纸上画出整张表来判断和回忆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