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论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论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汉语言文学正日益成为海外学子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尽管海外的汉语言文学课程已经逐渐发展成熟,但是,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改进和优化,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和学生需求。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出发,分析当前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解决途径。
一、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困境1语言文化障碍。
对学习者来说,汉语的发音和语法结构都与其母语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
除此之外,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是困扰海外学习者的一个问题。
此外,由于汉字的独特形态和书写方式,海外学习者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掌握汉字书写和阅读能力。
2.文化差异。
中国和西方文化增长于不同的背景和历史阶段,它们具有应有的独特性。
海外学习者理解或使用汉语时,也应掌握中华文化背景及在其中使用语言的文化潜规则,这是语言意识所不能替代的。
例如,中国文化中常用的成语、典故、谚语等,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汉语学文化基础。
因此,中国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3.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海外教育市场的发展不均衡,观念存在差异和汉语教学的时间限制,导致许多学校或培训机构不能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场地安排。
部分学籍学生无法享受针对性的导教服务,需要自费学习或参加其他社会组织的汉语课程,这对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构成了影响。
二、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对策与解决途径1加强汉语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上述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基石。
通过引进国内的汉语教学专家,优化汉语教学体系,为海外教育机构及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增强教育工作者的汉语水平,从而提高汉语教学水平和质量。
4.开发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通过研发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汉字拼音、语音标注、词汇表、练习题等教材,构建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可以方便学生的汉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共3篇)
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共3篇)论文一: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引言:汉语言文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问题:1.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在学习汉语言文学这门课程时,学生往往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困难。
古代文学作品常常使用古文和古代修辞手法,学生对其理解有困难,缺乏对其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
3. 口语表达能力欠佳。
汉语言文学教学往往偏重文字理解和阅读,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培养和提高。
二、解决对策: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趣味性的话题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
2. 提升学生综合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像、视频等方式将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直观化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3. 增加口语训练环节。
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提供适当的语音训练和口语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流利度和语音准确性。
结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增加口语训练环节,可以有效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论文二: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引言:汉语言文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学问题:1.对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特点的理解不足:由于传统的汉语教学较为重视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教授,学生往往对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特点的理解不足,缺乏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感知与解读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学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但是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汉语言文学的普及程度,需要我们对教育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围绕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1. 语文教育模式单一目前的语文教育模式主要以讲解教学为主,导致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单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感。
2. 教材过于单一教育教材单一化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材料单调乏味,缺乏新颖性,因此也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3. 课堂效率低由于语文教育中讲解教学的主要方式,也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评价体系不够公正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汉语表现的时候,常常只注重常规的标准,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和提高口语的能力。
5. 教学资源不足因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汉语文学教育资源的不足造成了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汉语文学学习环境。
二、对策1. 创新教育模式,提高语文教育的趣味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如游戏式教学、合作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叙述能力。
2. 优化教材,提高教材的质量教育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课程特点来选择或创新教育教材,设计更好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也能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
3.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课堂效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该加强课堂管理,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汉语,同时考虑安排适量量的任务和互动环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4. 公正评价表现,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评价体系需要与实际表现相符,要从不同方面评价学生的表现,如发音准确度、语法运用、汉字书写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汉语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汉语言文学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的方向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教学内容的单一化问题比较突出。
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一味追求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教育机构普遍以应试为导向,课程设置单一,内容死板,学生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丧失了汉语言和文学的魅力。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加强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并注重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扩大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领会汉语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方法的陈旧化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讲授、背诵和默写等形式为主,缺乏开放性、多样性和交互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和创新意识,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当更新教学方法,提倡多种教学形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应用等,使教学更具有活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的不足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师资队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方面。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不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避免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应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四、教学资源的匮乏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主要表现在教材、图书馆资源和教学设备等方面。
这种匮乏的教学资源限制了教学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育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古代文学和经典诗词上,传统文学知识的传授占据了大部分教学时间。
这种教学内容单一的情况,使得学生在接受汉语言文学教育时无法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无法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2. 教学方法传统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死记硬背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很多地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地区的学生因为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无法接触到优质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资源,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对策针对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我们应该逐步丰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内容。
除了传统的文学作品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当代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网络文学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为了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3. 提高师资水平为了改善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我们应该通过培训和招聘等方式,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教育水平。
可以开展师资力量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地区师资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综合教学水平。
4.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除了提高师资水平以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日益重要地位,汉语言文学教育成为了热门话题。
随之而来的是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际运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偏向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教育,忽视了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大多时间都花在了死记硬背课文和古诗词上,而缺乏实际的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在实际运用汉语时的能力较弱,难以应对真实的语言环境。
2. 缺乏趣味性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缺乏趣味性,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过多的书本知识传授,使得学生对学习汉语产生了抵触情绪,容易产生学习厌倦。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缺乏语言文学意识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学生的语言文学意识往往被忽视。
大多数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语言文学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在实际运用中,他们很难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语言文学知识。
4. 教学资源不足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有限,教材陈旧,教学设备简陋。
这样的条件下,教师难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也难以获得更广阔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二、对策建议1. 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
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口语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汉语语言能力。
2. 创新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我们必须增加趣味性。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讨论、微课堂等新的教学手段,以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学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滞后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经典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上,对于当代文学、口语交流、网络语言等内容的教学不足。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文学教育注重“传道授业解惑”的直接灌输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3.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当前学生普遍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浓厚兴趣和热情,缺乏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以及对文学艺术的迷恋和探索。
二、对策建议1. 更新教学内容针对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应该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对当代文学、口语交流、网络语言等内容的教学。
通过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对比,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2.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创作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3.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朗诵比赛、文学讲座、名人故事分享等。
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迷恋和探索。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中国传统的教育领域之一,它涉及到对汉语言、文学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汉语言文学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材过时。
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教材大多是历史悠久的经典著作,虽然这些著作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却无法完全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新的作品却很少能够被纳入到教材中,导致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和体验到当下的文学新动向。
汉语言文学教育缺乏足够的实践与体验。
许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课程往往停留在纸面上的知识传递,忽略了对学生实际遇到的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学生从没有真正触摸文学的实践,缺乏对文学的感悟与理解,只是生硬的死记硬背,缺乏对文学作品的真正体验和理解。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也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许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准备和素养相对滞后,他们缺乏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最新发展及研究成果的了解,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一些老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怀,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应积极更新教材内容,包括引入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文化名人的传记和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翻新版本等,以此来丰富教材内容,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现代性。
还可以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关于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的理解与感悟。
应加强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学创作、评论、赏析的活动,例如文学作文比赛、文学鉴赏会等,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文学的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为老师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于教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共3篇)
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共3篇)论文一: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汉语热的全球盛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积极学习汉语,并且汉语教学在国内也得到了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但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仍面临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 教学方式落后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主要是在语法、词汇教学上侧重,而缺少口语、听力等能力的培养。
汉语语音的特殊性质使得学习者难以正确掌握汉语语音的发音,更难以准确地理解汉语口语表达。
所以,应注重口语和听力训练,同时加强文化和背景知识的教授,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解决方案:对于汉语语音难以准确掌握的难点,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帮助和训练,如网络课程、使用电视节目和电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对于语言外的文化背景,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文化讲座或提供独有的文化体验项目,拓宽学生的文化文化视野,同时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 师资不足目前,汉语教学师资缺口比较大,这会影响这些老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现有的汉语老师大多是通过翻译和自学进入这个领域,在语言和文学的教学经验上相对不足,难以有效地传授专业技能。
解决方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加强汉语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化程度的建设,提供专业教师培训项目和实践机会,加强对汉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地位;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使用教学资源库和在线课程,辅助老师提高教学质量。
三.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认为,汉语语言学习很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难以保持学习兴趣。
很多同学的学习成效并不尽如人意,这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解决方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增强教学趣味性、扩充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注重独立思考,也要关注经典的优秀课文,用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实例展现汉语的魅力,深入挖掘本地区的语言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
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内容过于僵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科实践与实际脱节等,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改进。
一、内容问题: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教材内容较为固定,缺乏新颖的思路和方法。
一些经典文献也存在过分繁琐、枯燥乏味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策:教材内容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进行更新,注重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内涵丰富的作品,加强对教材的解读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二、教学方法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也失去了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对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导入、实地考察等,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实践与实际脱节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脱节,学生对于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
对策:汉语言文学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如参观文学展览、观看文学表演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四、评价机制问题: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评价机制过于功利化,重视成绩和表面的知识掌握,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对策:改变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作品创作、演讲、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发展和进步。
五、师资队伍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缺乏对新知识和新方法的了解和应用。
对策: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在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选择,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文学,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汉语言文学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起到改善作用。
问题一:脱离实际应用现阶段汉语言文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学生的语言和文学细节,而忽略其在真实场景中的语言使用能力。
这就导致了不少学生花了大量精力学习语言,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无法运用自如,或思维跟不上口语,言语不连贯。
这样就间接降低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对策:强化实践应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强化实践应用的教学方式。
教师不能停留于课堂讲解的表面,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汉语的应用。
比如,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聆听人民群众的用语,可以去参加各种文学活动,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这样学生才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
问题二:过度强调文艺性在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教师往往过于追求文学创作的艺术性,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批判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学的真正含义。
对策:实现基础知识与文艺创作的有机结合如果我们能够在教育中实现文艺创作与基础知识相结合,那么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因此,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同时,注重基础知识和批判意识的培养。
教师和学生要更多地关注文学创作的内在价值,通过深入剖析文学作品、加强方法建议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问题三:缺乏多元文化视角当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加深,多元文化视角成为各种文学研究的重要一个问题。
然而,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似乎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往往只在狭隘的视角内阅读文学作品,缺乏独立的文化鉴赏能力。
对策:多元文化视角进入教育体系要想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在教育中加强多元文化视角的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文化间的异同点、比较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文化鉴赏兴趣,提升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
现行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研究,但忽视了当代文学和新媒体文化的教育内容。
导致学生对现代文学和新媒体文化的了解不足。
2. 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缺乏实践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加强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3. 教材缺乏更新。
教材的更新不及时,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应及时更新教材,加入当代文学作品和新媒体文化的内容。
4. 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兴趣不高。
学生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认同感和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文学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对策:4. 增加文学活动。
学校应组织各类文学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讲座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作能力。
5. 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6.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解决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学生的文学活动参与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拥有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基石,而汉语言文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课程设置单一是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传统的文学课程多为文言文导向,缺乏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许多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实践环节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更新课程内容,增加现代文学、网络文学等新领域的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促进学生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通过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可以改善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为培养更多文学人才和文化传承者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束。
2. 正文2.1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设置单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缺乏实践环节。
课程设置单一是指教育机构在设置汉语言文学课程时往往只注重课文的背诵和考试成绩,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师资力量不足表现在教育机构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陈旧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和实践性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可能是由于课程内容过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
缺乏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无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教育机构和教师的重视,共同寻找解决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汉语言文学教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汉语言文学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接下来,我将就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一番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教与学不平衡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教与学不平衡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老师教学水平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些学生对汉语文学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导致学习的效果不佳。
2. 教育内容单一目前,汉语文学教育的内容主要以经典课文为主,忽略了现代文学及其他各方面的文化知识。
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只能停留在传统文学的层面,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 缺乏实践环节在汉语文学教育中,学生缺乏实践环节的培养,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不明显。
4. 教学方法滞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现代教学理念。
一些老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
二、对策探讨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机构需要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增强其教学魅力和影响力。
鼓励优秀的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设计,不断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对汉语文学教育内容的丰富。
除了经典课文外,还应该增加对现代文学、音乐、电影等多种文化形式的学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语文学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上的教学,更应该加强对实践环节的培养。
通过参观博物馆、参与社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汉语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汉语言文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既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进步。
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对策,推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陈旧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古典经典文学为主,而缺乏对当代文学、现代汉语等方面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教学。
这导致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兴趣不高,而对于现代文学、现代汉语的认知不足。
2.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的讲授、背诵为主,而缺乏与时俱进的现代教学手段。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 师资力量不足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师资力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结构单一,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由于师资流动性较大,这也导致了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够稳定。
二、对策及建议1. 更新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可以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引进更多的当代文学及现代汉语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加强对古典文学的解读和研究,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获得更深的认识。
2. 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来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3. 提高师资水平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大对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还可以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提升教学质量。
4.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创作、论文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汉语言文学是中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缺乏新的理念和课程的设计。
近年来,当局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但是传统的汉语教学理念和方法仍然在使用,太大程度地依赖于传统文化,普遍存在以静态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即重视掌握知识,忽视技能的培养。
其次,教学资源和设备有限,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和设备落后。
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图书馆中,而学校的设施和设备并不能满足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学习需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此外,由于技术手段受限,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满足学生日新月异的技术需求。
此外,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普遍存在“跟风教育”现象。
由于教育考试制度,教师及其学生正在努力追求传统文化的优秀成绩,课程涵盖的内容只是传统文化的浅表学习,忽视和放弃研究最新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想理念,只能满足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相关措施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
首先,完善教材内容,引入新颖的理念和课程设计,将视野从传统文化向新形势和新任务转移,强调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例如,可采用新媒体教学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完善教学资源和设备,努力提升学校的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比如加大数字化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强技术教育,及时引入最新的技术手段,满足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实践需求。
最后,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指导,完善课程设置,把学科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以汉语言文学教育涵盖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建立良好的思想传统和文化观念。
综上所述,要解决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全面改革汉语言文学教学,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努力培养优秀的新一代人才。
当今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浅论语言运用的原则论文摘要:语言是社会能够成立和维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能够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因此,实践语用原则,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语言交际的效度,创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论文关键词:语用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幽默原则语言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交流是人类最直接、最活跃、最频繁的交际形式。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以便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
语言在言语交际中的主导功能是调节功能,调节人们相互问的关系,达到相互理解和合作。
语言在思维中调节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在传递信息中调节整个社会成员的一致行动。
要从不同的层次调节人际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地传递信息,交际者就要在特定的言语环境实践语用原则,得体地运用语言,以便充分发挥语言的调节功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下面我们探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幽默原则等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一、合作原则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交际过程所说的话语符合交流的目的和方向,从而使交流得以有效、顺利地进行。
这就是“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有四个准则:1、数量的准则:言语信息不多也不少,包括:所说的话应该包含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该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量的准则:就是指在言语行为中努力说真话,包括: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联准则:即交际双方所说的话要有关联,要切题;4、方式准则:即所说的话要清楚明白,包括: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明扼要;井井有条。
1989年6月,戈尔巴乔夫来中国访问,抵达上海时,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到虹桥机场迎接他。
两人一见面,江泽民就说:“由于您的到来,连上海的天气都好转了。
”戈尔巴乔夫马上接过话题说:“更值得高兴的是中苏关系的天气好转了。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深远影响的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表现以及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
首先,形式化的教育方式给学生课堂活动的遴选带来了困难,这里指的是,课桌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有能做的事情只有考试。
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模式下,考试的重要性超过了实践的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破坏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热情,使学生只关注完成考试,失去了对语言文学的热情。
其次,教材缺乏新颖性。
近几年来,教材持续更新,但新发布的教材却缺乏新鲜感,教材的内容、形式都缺乏变化,满足不了当前学生的培养需求。
学生往往在欢呼雀跃中重复学习、回忆这些教材,路径非常单一,给学生学习获得了苦涩的体验。
第三,课程体系的套路性严重,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非常无趣。
很多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内容按照固定逻辑来处理,形式上单调紧张,给学生带来信息负担。
此外,教师教学水平上存在差异。
因为汉语言文学教育是集文字、文化、历史以及语言知识于一体的,教师在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理解能力的不同程度,会影响到他们教学时的能力,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有自主性的学习行动,并以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应丰富教材,课程要务实立体,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更多有趣的课堂学习体验。
此外,教育部门还可以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加强对教学水平的提升。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质量,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需求。
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摘要】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机会、师资队伍不足、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等问题。
为改善这些现状,建议在改革方向上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仅注重传统的考试评价,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潜力。
只有通过这样的改革方向和建议,才能使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加贴近时代需求,培养出更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人才。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机会、师资队伍、评价标准、改革方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议。
1. 引言1.1 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状况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虽然在不断发展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育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机会,师资队伍不足,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会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问题所在,寻求有效的改革方向和建议,使汉语言文学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教育的有效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加完善和健康地发展。
2. 正文2.1 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内容陈旧是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材和课程内容往往无法及时跟上时代潮流,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化。
传统的文学作品被反复讲授,而对于当代文学、新媒体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却往往缺乏涉及。
这种局面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无法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和文化追求。
教学内容陈旧还表现在教材编写上。
很多教材长期未更新,内容陈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使他们获得最新的知识。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新课改正处于不断贯彻执行的阶段中,并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给汉语言文学教学带来了有效的促进。
但是,就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而言,仍有提升的空间,高校应不断分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使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得到有效提高。
一、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1.教学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足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同时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又比较落后,使得在社会中人们对于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因此,具有较高专业教学水平的教师比较缺乏。
同时因当前社会风气存在败坏的现象,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招聘要求较偏低,导致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不足的现象。
另外,因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给该专业的教师安排了很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不相关的任务,使得教师要同时兼顾多项任务,无法抽出更多时间去钻研、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也正是由于教师需要兼顾多项工作,而使得教师身心疲惫,难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去,进而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一直都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2.教材内容过于落后陈旧当前,存在许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都比较落后、陈旧,在新形势发展的今天,落后、陈旧的教材内容已然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所需,并且其教材内容还未彻底脱离传统的教学形式。
然而,传统的教材内容普遍存在刻板的特点,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死记硬背,但死记硬背的形式并不是学生所喜欢的、所向往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实践性的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在实践上的成就感,进而也就对汉语言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
因此,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传统教材内容存在抵触的现象,不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高校在展开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接触实践性的教学,进而使得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汉语言文学相对而言是一门冷门且枯燥难懂的专业,而学生正处于活泼、有活力有朝气的年龄阶段中,学会更倾向于具有实践性的、相对较新奇的事物,使得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这一枯燥无味的学科并不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语言运用的原则论文摘要:语言是社会能够成立和维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能够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因此,实践语用原则,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语言交际的效度,创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论文关键词:语用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幽默原则语言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交流是人类最直接、最活跃、最频繁的交际形式。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以便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
语言在言语交际中的主导功能是调节功能,调节人们相互问的关系,达到相互理解和合作。
语言在思维中调节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在传递信息中调节整个社会成员的一致行动。
要从不同的层次调节人际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地传递信息,交际者就要在特定的言语环境实践语用原则,得体地运用语言,以便充分发挥语言的调节功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下面我们探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幽默原则等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一、合作原则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交际过程所说的话语符合交流的目的和方向,从而使交流得以有效、顺利地进行。
这就是“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有四个准则:1、数量的准则:言语信息不多也不少,包括:所说的话应该包含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该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量的准则:就是指在言语行为中努力说真话,包括: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联准则:即交际双方所说的话要有关联,要切题;4、方式准则:即所说的话要清楚明白,包括: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明扼要;井井有条。
1989年6月,戈尔巴乔夫来中国访问,抵达上海时,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到虹桥机场迎接他。
两人一见面,江泽民就说:“由于您的到来,连上海的天气都好转了。
”戈尔巴乔夫马上接过话题说:“更值得高兴的是中苏关系的天气好转了。
”作为主人的江泽民书记在欢迎时,紧扣自己的话题,借助天气的变化表示对来宾的欢迎之情,话语不多不少,简洁明了,真诚自然。
同时,戈尔巴乔夫也反应敏捷,顺着江泽民书记的“天气”话题,自然联系到此次访华的宗旨,巧妙地传达了中苏关系得到改善的喜悦之情,双方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
二、礼貌原则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它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
可是寒冷又把它们聚在一起,经过几番聚散,最后它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
同样,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
他们最后发现了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反礼貌者便要受警告——请保持相当距离。
叔本华的这一寓言,明确指出了人类相处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人际间要有适当的距离,而这一距离的具体实现方式就是人类特定的一套礼貌。
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又是促进社会文明的保障。
礼貌用语存在于任何民族的语言中,人们可以用不同言语手段显示自己的文明礼貌。
中国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几千年的内外交往中,形成了系统的礼文化。
但把礼貌视为言语交际中的一条原则,还是英国学者利奇提出来的,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问题。
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补充二者在言语交际中交替发挥作用。
利奇认为人们在会话交际中有时出于礼貌,往往要拐弯抹角,才能使交际得以成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貌原则包括六大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归纳起来共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少损人利己、少贬人扬己、多赞同他人,即在言语形式上采取赞美对方和自谦的手段,从而取悦对方。
而委婉语的基本特征就是用令人愉快、礼貌的字眼代替听起来不愉快、不礼貌的表达,使对方感到你和善不强迫他人,不使人无台阶可下。
如政府的公告和出版物中常使用的委婉语,将“救济”说成“送温暖”,“涨价”说成“调价”,“单位里的多余人员”说成“闲富人员”,“做坏的准备”说成“做两手准备”,等等。
言语交际中谦、敬称呼语的使用,也是遵循礼貌原则的。
称呼语的格调有雅俗、高低之分不仅反映人的身份、性别、社会地位和婚姻状况,而且反映与对方的态度及其亲疏关系。
不同的称呼语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
在交际开始时,只有使用高格调的称呼,才会使交际对象产生同你交往的欲望。
敬称是尊人,谦称是抑己。
敬称是对受话者表示一种尊重和恭敬的态度。
如称尊长、德高望重的人为“先生、X老、您老、女士”,称呼国外地位高的政府官员为“阁下”等。
谦称是为表示对受话者的尊重的自谦。
如表示辈分比别人低,用“晚辈”;向别人询问,用“拜问、请问、借问”等。
在社交场合,任何人都不愿失去面子。
英国人布朗和列文森两人早就把“面子”看成是人的基本需求,在交往中要经常顾及“面子”。
因此,人们倾向于用好听的字眼,甚至不惜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以掩饰真相,正是为了保住对方的“面子”。
礼貌原则要求尽量使别人多受益,交际过程中人们尽量把不好听的话说得好听一点,把不好直接表达的意思表达得间接、委婉一点。
委婉语正是通过婉转表达在听者身上产生愉快的效果,让听者受益,达到礼貌的目的。
我们可把使用委婉语言达到礼貌的目的看成是下列过程,更一目了然:说话者的委婉表达使听者产生愉快的心情,保住了听者的面子,实践了礼貌原则。
语言运用的追求,其实就是文学的追求,文学是没有界限的,虽然有形式的差别,但是主题和本质上还是一致的。
文学所追求的,我们中国的文学自然也会去追求。
汉语言文学比其它文学类别发展的早,发展的也更全面以及漫长。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之中,汉语言文学形成了其特有的形式以及风格特征,但是和世界文学一样,其所追求,无外乎三点:真、善、美。
1、追求真。
文学在本质上追求的就是真,本真的反应社会,反应人的内心世界。
文学是人内心诉求的外在表现,是人内心最纯真的强烈追求。
不管文学还是客观的人,对真都孜孜诉求。
不管是文学作品的主题,还是正面的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本真。
文学所追求的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客观的真。
客观的真,是指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多以客观生活为基础,来写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客观的“真”不仅对客观环境进行如实的描写,也对客观人物的境遇进行如实描写。
客观的真,既是文学作品环境的真。
(2)内在的真。
这多指在叙述人物的心理时,进行真实的描写。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家都务求真实而写作,不管这心理是对是错,是否符合逻辑,都求真实的表达出来。
内在的真,就是文学作品人物内心的真。
文学追求真实,而不掩盖任何黑暗或阴面,不管所追求的“真”是否符合客观的逻辑,只求符合文学作品内部的逻辑以及内在属性。
2、追求善。
善恶有分,是人在后天养成的品质,而文学则直观的把它表现出来。
不管是哪部文学作品,其描写的都有善,对善的歌颂,对善的渴求,对善的淋漓尽致的描绘。
有的时候是用恶来衬托善,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用副教主的恶来衬托敲钟人的善。
不过不是所有时候都有善恶同存的,有的时候文学作品中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善,用“善”来言善。
例如:沈从文的《边城》没有恶人,全是善者,虽然最后结局不好,但却把“善”发挥到至极。
虽然有全描写善的文学作品,但是不会存在全描写恶的文学作品,“恶”不能独立成材,只有善可以。
3、追求美。
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追求美,也在本质上追求美。
对于文学的形式,不管是整饬的还是散落的,其都追求形式的美,没事多种多样的,也是多层面的。
诗歌形式之美是整饬押韵,散文形式之美是散乱无序之美。
不过现在两种形式的美已经渐渐结合在一起。
在本质上追求美,就是在主题上追求美,文学主题不管是悲伤的还是喜悦的,其主题都是美的。
既是正面的主人公最后没能完成目标而死亡,例如哈姆雷特,但是其主题也是美的:悲壮之美。
追求美,是文学最外在的表现,美既是文学,文学既是美。
三、道德原则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来调节和处理人类行为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言语交际中,道德属于社会文化语境的内容,是道德作为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对于言语行为的规范,进而形成言语道德准则和规范。
言语道德准则和规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指导和评价公众言语行为善恶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它们是人们在言语道德观念影响和控制之下,在长期的言语交际实践过程中总结概括出来的一系列原则和各种言语交际领域中的具体规范。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遵从这些道德准则和规范,就会提高言语行为的可接受性和交际效率,就会得到社会的鼓励;而一旦违背了这些道德准则和规范,就会导致话语失误,进而影响人际关系,并被社会所否定。
中共中央2001年9月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道德规范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体现为公共道德原则、职业道德原则、伦理道德原则。
公共道德作为言语交际的准则,在言语实践中有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
各行各业均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而且绝大多数在语言上有所体现。
在职业道德中最需要强调言语规范的当属各类服务行业。
我国传统讲究“和气生财”,服务行业讲究言语交际不仅关系到服务的质量,而且关系到经营的效益和企业的成败,因此许多服务行业规定了自己的行业用语和服务忌语。
如:许多店铺,顾客一进门,售货员就对顾客热情地高呼:“欢迎光临!”顾客出门时,仍然热忱地欢送“谢谢光临!”这些话语给顾客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可见话语的语气温和,态度真诚,内容积极、健康,切合听众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重视家庭伦理对言语交际的影响除了表现在称呼语的使用上外,在交际的内容上呈现为“为尊者讳”(不可以谈论对方长辈不光彩的事情,指责对方长辈的过失)、“家丑不可外扬”(不可以谈论对方家庭不光彩的事情,揭对方家庭的老底)、“疏不问亲”(不可以介入对方家庭矛盾,更不可以挑拨对方家庭关系)、“君子成人之美”(关系较密切的人,可以介入对方家庭矛盾,但应以说和为主,以维护对方家庭的完整)。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倡导语言道德,提倡语言美,摒弃不健康的言语,建立一种良好的言语交际秩序。
涵养是人的内在气质,也是外在行为表现,涵养有高低之分,也有好坏之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涵养,也是不同的道德表现。
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涵养的有不同性质,有不同的表现。
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
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也就本质上人的涵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