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原文出处】经济管理·新管理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24

【原刊页号】4~11

【分类号】F8

【分类名】世界经济导刊

【复印期号】200402

【标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兼论波特体系的内在矛盾

【作者】陈立敏/谭立文

【作者简介】陈立敏谭立文武汉大学商学院,武汉市,430072

【内容提要】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由于我国加入WTO和世界分工转移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目前最

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四类进行分析和评述,并指出波特的钻石模型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在进行指标计算的实证

方法上有偏差,在整个竞争理论体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本文认为,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在评价竞争力

定义的四个不同层次,对一国产业进行评价最有效的指标应该是产业利润率、全球市场份额和劳动生产率。

【摘要题】理论研究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评价/波特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国外可以上溯到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从1980年开始的

专题讨论,以及1986年形成的相对完整体系和发表的轰动性研究报告。在国内则始自1989年原国家体改委与世界

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

IMD)的联系,以及1996年起出版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

对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是经济与管理领域最具深入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内容之一。短短20年的时间,

多种评价方法伴随着大量的研究组织和研究报告纷纷涌现。其中最著名的,除了世界经济论坛的年度《全球竞争

力报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简称GCR)和瑞土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每年6月出版的《世界竞争力年

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简称WCY)之外,还有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90年在《国

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钻石模型,以及他对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10国进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

析。此外,世界经济论坛自1998年始,根据他关于竞争力和环境方面的理论,增加了微观

经济竞争力指数(2000

年改名为当前竞争力指数)。各国著名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机构还有:美国的商业风险评比公司,韩国的产业研究

院和大宇经济研究所,日本的经济新闻研究中心等。其他有影响力的竞争力评价方法,是荷兰格林根大学(Unive

rsity of Groningen) “产出和生产率国际比较”(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Output and Productivity,

简称ICOP)研究组所提出的“生产法”(Approach of Origin)。

在国内,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

究所等机构的专家、教授也对国际竞争力及其评价方法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但是,一个明显的状况是,国内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前期观点并不统一,在评价方法的采用、指标体系

的选择上还有一些争论和差异。其重要原因是,各研究者对于包括研究对象在内的基本元素并没有清晰界定。比

如,包括上面提到的各项研究,虽然都是针对国际竞争力的,但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有的是研究国家层面的竞

争力的,有的是研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还有的是研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实际上,对国际竞争力不同主体

进行评价的方法也确实有共同之处。另一方面,对相同主体的评价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地方。一个典型例证是,对

同一主体即国家竞争力进行评价的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在数度联合工作后也自1998年

起分道扬镳。原因是前者越来越倾向于研究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而后者更加重视国家向企业提供有竞争力

环境的能力。

本文将研究重点置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这一点和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中的出发点是一致

的(但和他主持的WEF微观经济竞争力研究不一致,后者注重企业运作的微观经济运营环境,属国家竞争力层面)

二、国际竟争力的常用评价方法与指标分析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有多种,目前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多因素(环境)综合评价法

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波特的钻石模型和微观经济竞争力评价,以及中国人民大学

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应用的都是这一类方法。这类方法一般评价的并不是产业竞

争力而是国家竞争力(注:“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部产业竞争力项目组”朱金周等在《通信信息报》

上发表的《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2)》,是比较少见的用多因素法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例子

。该项目组选取了电信法律体系、行业监管体制、管制政策透明度等3个指标评价宏观(制度框架)国际竞争力水

平,选取电信业务收入、人均电信业务收入、电信业务收入年增长率、全国主线普及率、年均电信投资、年均电

信投资/GDP、国际话务量MOU以及ARPU等8个指标评价中现(市场表现)竞争力水平,选取我国进入《财富》500

强电信公司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等3个指标评价微观(企业规模效益)国际竞争力水平。

)。由于产业层次与国家层次的竞争力评价有共通之处,以及国家环境对产业竞争力的深刻影响,这里简单做一

介绍。

IMD在2001年以前采用的是8大要素体系,2001年改变了评价体系,建立了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

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4大国际竞争力要素体系。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在做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时,

是选用的IMD的标准和结果,而且将新4大要素体系和旧8大要素体系同时采用,公布对照结果。

WEF自1996年至2000年陆续采用并确定了4个新排名指数:增长竞争力指数、当前竞争力指数、经济创造力指

数和环境管制体制指数,其中当前竞争力指数是在2000年由1998年增加的微观经济竞争力指数更名而来,是依照

波特教授对竞争力的看法和定义设定的。而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也是根据“每个国家都有的4项环境因素”——生

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来评价国家产生竞争优势的能

力的。

可以看出,虽然内部还存在一些差别——如上文提到的IMD定义国家竞争力为支持企业竞争力的环境,而WEF

定义为获得经济高速增长和当前高生产率的能力;IMD对国家竞争力的评价建基于大量的统计和调查数据,而WEF

使用更多的最新理论和定性指标,更像一个研究报告而非评价报告——但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共

同点,即通过众多的指标、复杂的统计,来进行几乎包括国家所有经济因素的全面评价。这种方法的缺陷也比较

明显,如指标体系过分宠大,指标的重复性较大,指标的确定有些武断。如将对不同竞争主体(国家、企业)和

竞争对象(制度、产品)的影响因素放在一起加权计算,从而使最后的结果几乎失去了意义。

2.多因素(工业)综合评价法

这类综合评价法虽然也是将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综合评定,但针对的不是国家环境,而是工业发展能力。这

类研究国内做得比较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郭克莎研究员,采用了产业的增长潜力、就业功能、带

动效应、生产率上升率,技术密集度、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国际比较等7个指标,对我国的制造业进行比较排序(注

:郭克莎:“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2期。)。

该研究所魏后凯研究员评价的是区域工业竞争力,采取的是这样5个指标:一是市场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