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扬州慢》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扬州慢》 课件(共43张PPT)
![《扬州慢》 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a3881d284ac850ac024225.png)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 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 不如。
——《赠别》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怀》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1)形象更加鲜明,增加文采 。 (2)用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 荒凉,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 地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四)三读赏佳句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让我们真诚地祝福扬州 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
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 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 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Ⅹ 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 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 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扬州慢-优秀课件
![扬州慢-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4e9d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7.png)
影响力
扬州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 在创作中都受到了这首词 的启发和影响。
扬州慢的作者介绍
• 姜夔(约1155年 - 约1221年):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 章,号白石道人。姜夔的文学造诣很高,他的词作情感真挚、 意境深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还是一位 音乐家,精通音律,能自度曲。
修身养性
学习扬州慢需要耐心和静心,有助于人们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 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增强文化底蕴
了解和掌握扬州慢等古典文化知识,可以增强个人的文化底蕴和 人文素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扬州慢的内容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开篇描绘
词的开篇“扬州慢·春日感怀”以 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日扬州的景 象,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宁静而美 丽的画面。
历史背景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介绍,让读者 了解扬州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和繁 华景象,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了 铺垫。
词的下片解析
情感抒发
下片开始,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抒 发了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慨, 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失落和哀愁 。
意象运用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落花” 、“燕子”、“秋千”等,这些意象 不仅增加了词的艺术美感,也深化了 词的情感表达。
词的整体解析
艺术特色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词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 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思想内涵
这首词不仅表现了词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感慨,更蕴含了 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 涵。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北 宋交替时期,战乱频繁,
社会动荡不安。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a3d47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5.png)
2.诗人抒情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这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将扬州作了今 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概写 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过春风十里”,则 “尽荠麦青青”,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 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 其强烈。
㈡所听:清角吹寒:
❖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 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 通感 ——(触觉写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 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
❖ 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 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 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倚声协律。
❖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途 经扬州时。十六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两淮沦陷,金 兵一度占领扬州,烧杀抢掠,城池残破不堪。后完颜亮在瓜 州被部下杀死,宋军乘机收复两淮,金兵北去,未能渡江。 但战争给扬州造成的破坏,多年难以恢复,人们的心灵创伤 更难以医治。
❖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 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 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总结:写作特点
❖ 1.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 2.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 3.巧于用典,活于用典。巧于用典,隐为对
比,在对比中述悲愤。 ❖ 4、运用移情手法。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2dcea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7.png)
②虚实结合
“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 “荠麦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这里 虚实结合,同时进行对比,一边繁华热
xxx
闹,一边萧条冷落。 表现出战后扬州的荒凉破败,寄寓着词 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
词人将废池、乔木人格化,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 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 池乔木”都“犹厌言兵”,物犹如此,何况于人!人民对这战争 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jì),荠(jì)麦弥 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 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 悲也。
译文: 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进 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 来了黄昏的号角。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 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这三句表达了对扬州遭金兵洗劫后繁华不再的悲怆及哀 恸之情。
①借用典故,反衬
化用了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 教吹箫?”,杜牧所写是明月当空,萧笙聒耳,何 等热闹;而姜词所写却是冷月浸在冬至日的水里, 寂静无声,何等冷清,昔盛今衰对比鲜明。
如今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仍有,但“玉人吹 箫”的繁华之景却没有了,以乐景衬哀情,倍增今 日之凄清,把“黍离之悲”渲染的愈加浓烈。
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 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了。这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 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用典,化用杜牧“豆蔻”“青楼”等诗句,强调此时的 扬州已面目全非,即使有杜牧的才华也难以描摹;
《扬州慢》精品课件
![《扬州慢》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27c4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4.png)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 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 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
姜夔词与杜牧诗
一座名城,两个才子,三百多年,词中相逢。
活动任务三
品读姜夔《扬州慢》,找出姜夔词中杜牧 诗的影子,体会其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词句
诗句来源
艺术手法
竹西佳处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赠蔻别梢》头二月初。 青楼梦好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用 典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新知讲解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竹
——《遣怀》
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
作用: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这句 词中作者突然联想起,假如杜牧来了,此情此景会怎样?纵然有 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 的深情,瞬间令人感受到姜夔杜牧共情的双重感伤。
新知讲解
出 处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歌舞升平,繁华如梦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你还在何处听美人吹箫作乐?
风光独绝,浪漫美丽
姜夔与扬州
300多年后,扬州又邂逅了另一位才子——21岁的南宋词人姜夔,他路过扬州,自 度声律,独创词牌,追古抚今,写下了千古名词——《扬州慢》。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 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 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词与杜牧诗
一座名城,两个才子,三百多年,词中相逢。
活动任务三
品读姜夔《扬州慢》,找出姜夔词中杜牧 诗的影子,体会其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词句
诗句来源
艺术手法
竹西佳处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赠蔻别梢》头二月初。 青楼梦好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用 典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新知讲解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竹
——《遣怀》
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
作用: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这句 词中作者突然联想起,假如杜牧来了,此情此景会怎样?纵然有 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 的深情,瞬间令人感受到姜夔杜牧共情的双重感伤。
新知讲解
出 处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歌舞升平,繁华如梦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你还在何处听美人吹箫作乐?
风光独绝,浪漫美丽
姜夔与扬州
300多年后,扬州又邂逅了另一位才子——21岁的南宋词人姜夔,他路过扬州,自 度声律,独创词牌,追古抚今,写下了千古名词——《扬州慢》。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 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 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优秀课件PPT课件
![扬州慢 优秀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a73bcdaef8941ea76e05d0.png)
写作背景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 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 乐,不思恢复。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 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 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 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 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 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 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 黍离之悲。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 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 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
二读:疏通词意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 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 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 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 凉意蕴。
知人论世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 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 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 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善 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词 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 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 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 夔感到痛心,但他由幕僚清 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 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 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 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 鞍稍为停留。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现在都是野麦青青。自 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的池苑,伐去的乔木还讨厌说起 旧日用兵。渐渐进入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吹起,这些画 面都在劫后的扬州城。
《扬州慢》上课课件
![《扬州慢》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ca5d2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d.png)
6.《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7.《扬州慢》中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是: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8.《扬州慢》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三句,作 者从听觉和触觉两个角度把角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 起,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
9.“月”在古代诗文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形象,如姜夔《扬 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16.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在 物是人非中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译文:当年杜牧给予了扬州很高的赞赏,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地一 定感到吃惊。 思考: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上:由上片“空”引出“惊”,此时此地,此情此景, 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 何等令人心痛! 结构上:连缀全词,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 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 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姜夔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 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 道人歌曲》。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 “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课件高二语文《扬州慢》获奖PPT
![课件高二语文《扬州慢》获奖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ddf49927d3240c8547efa1.png)
并 重
明确:
交代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
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
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 抒写作者抗敌救国宏图大志,表达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 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 ——《题扬州禅智寺》
渐黄昏角吹寒,都在空城
自 \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对比鲜明,拟人含蓄、视听结合、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黄昏时候,凄清的号角声随着凛冽 纵 \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 通过对比反衬,把“黍离之悲”渲染的 ——《资治通鉴》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纵 \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念 \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宋时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 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左地区的著名都会,故称淮 左名都。竹西,是扬州的名胜。说明过去扬州是繁 华的,令人向往的。所以作者路过此处,自然要 “解鞍少驻初程”。意思是说,下马解鞍,暂时在初 行的这段路歇歇吧!
运用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 词人将它们人格化,赋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 表达战乱的凄惨景象。
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物犹如此, 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 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 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一个 年轮就是每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只 会越深越浓。
扬州慢获奖课件演示文稿
![扬州慢获奖课件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9ee64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9.png)
望。入其城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 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 为有黍离之悲也。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1.交代作词的时间(
)及当时的情况(
2.眼前所见所闻(
);
3.写作时的心情(
);
4.写作的缘由(
);
5.他人(
)的评价(
); )。
第四页,共17页。
以下内容什么是小序的核心内容?
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 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 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 ,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 梅也。”
扬州慢获奖课件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17页。
优选扬州慢获奖课件
第二页,共17页。
背景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 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90余年的历史。 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 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 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 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古今扬州皆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1.交代作词的时间(
)及当时的情况(
2.眼前所见所闻(
);
3.写作时的心情(
);
4.写作的缘由(
);
5.他人(
)的评价(
); )。
第四页,共17页。
以下内容什么是小序的核心内容?
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 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 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 ,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 梅也。”
扬州慢获奖课件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17页。
优选扬州慢获奖课件
第二页,共17页。
背景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 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90余年的历史。 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 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 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 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古今扬州皆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格。
《扬州慢》写的是姜夔在( )(时间)经过( )(地点),看见(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黄昏时分又听见(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他的叔岳父肖德藻认为这首词有(
)的悲痛之情。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他的叔岳父肖德藻认为这首词有(
)的悲痛之情。
杜牧《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初读明大意
大声朗读词前小序和词作,疏通文意,并简略地概括这首词的大意,填充下列
)(时间)经过( )(地点),看见(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他的叔岳父肖德藻认为这首词有(
)的悲痛之情。
杜牧《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初读明大意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1大空1声格2朗。9读年词,前小金序和兵词作渡,疏过通淮文意河,并占简略领地概扬括州这首,词的将大意全,城填充劫下列掠 一空《)。扬,州黄1慢昏1》时6写分1的又年是听姜见,夔(在金(主完)),颜(心时潮亮间澎)亲湃经,过帅感(慨6万0千万),(于兵地是点马创)作,大了看这见举首(词南 侵,。攻他的占叔岳扬父肖州德藻后认,为这又首词在有(瓜州望)江的悲亭痛之对情。部下说:
)的悲痛之情。
李绅《宿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
帆樯近斗牛。”
王建《夜看扬州市》: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平时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初读明大意
大声朗读词前小序和词作,疏通文意,并简略地概括这首词的大意,填充下列
空格。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写的是姜夔在(
),黄昏时分又听见(
)的悲痛之情。
离离:茂盛的样子。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行驿路过西 周旧都,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 因悲周室颠覆,乃作《黍离》诗。后来就 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对国 家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
初想读一明大想意,扬设州计慢 拍摄镜头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大声朗读词前小序和词作,疏通文意,并简略地概括这首词的大意,填充下列
“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将望江亭改名为
不归亭。正当南宋朝廷摇摇欲坠之际,金人内讧,
完颜亮在逼迫部下渡江时反被部下乱箭射杀,金 人才遣使与南宋议和,并撤离扬州。
《白雨斋词话》:“写兵燹(xiǎn)情景逼真。 他人累千言亦无此韵味。”
初读明大意
大声朗读词前小序和词作,疏通文意,并简略地概括这首词的大意,填充下列
初“读明念大桥意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大声朗读词前小序和词作,疏通文意,并简略地概括这首词的大意,填充下列
空《格扬宋。州慢·吴》写曾的是《姜夔能在(改斋)(曼时间录)经》过(:“)(扬地点州),芍看见药( ,
名扬天下,非特以多为夸也。其敷腴盛大, ),黄昏时分又听见(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途失意,在此期间,他常跟判官韩绰一起寻
访佳丽,纵情声色,并写过不少歌颂扬州的
繁华和与歌妓美女们风流缱绻的艳诗。
初读明大意
大声朗读词前小序和词作,疏通文意,并简略地概括这首词的大意,填充下列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空格。 《扬州慢》写的是姜夔在(
)(时间)经过( )(地点),看见(
),黄昏时分又听见(
)(时间)经过( )(地点),看见(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城。春他的草叔岳木父深肖德。藻认为这首词有( 草)木的、悲痛花之情、。 鸟、烽火
拍客
姜 夔
初读读明一大意读,确定拍摄主题
大声朗读词前小序和词作,疏通文意,并简略地概括这首词的大意,填充下列
空格。
《诗经•王风》:“彼黍离离。” 《扬州慢》写的是姜夔在(
),黄昏时分又听见(
)(时间)经过( )(地点),看见(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黍:俗称小米。 。他的叔岳父肖德藻认为这首词有(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空格。 《扬州慢》写的是姜夔在(
)(时间)经过( )(地点),看见(
),黄昏时分又听见(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他的叔岳父肖德藻认为这首词有(
)的悲痛之情。
杜牧于唐文宗太和七年到九年(833-835
年)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邀请,曾来扬州
做过牛僧孺的推官,后转为掌书记。由于仕
初读明大意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大声朗读词前小序和词作,疏通文意,并简略地概括这首词的大意,填充下列
空格。
《扬州慢》写的是姜夔在( )(时间)经过( )(地点),看见(
宋·洪迈《容斋随笔》:“扬一益二。” ),黄昏时分又听见(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他的叔岳父肖德藻认为这首词有(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空格。 《扬州慢》写的是姜夔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间)经过( )(地点),看见(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黄昏时分又听见(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他的叔岳父肖德藻认为这首词有(
)的悲痛之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空格。
《扬州慢》写的是姜夔在( )(时间)经过( )(地点),看见(
),黄昏时分又听见(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他的叔岳父肖德藻认为这首词有(
)的悲痛之情。
初读明大意
《春望》
电视散文《春望》镜头
大声朗读词前小序和词作,疏通文意,并简略地概括这首词的大意,填充下列
空格。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原有意象: 《扬州慢》写的是姜夔在( ),黄昏时分又听见(
。他的叔岳父肖德藻认为这首词有(
)的悲痛之情。
而纤丽巧密,皆他州之所不及……遂与洛阳
牡丹俱贵于时。四方之人,尽皆赍携金帛,
市种以归者多矣。”
宋·王观《扬州芍药谱》:“扬之人与西
洛无异,无贵贱皆戴花……方春之月,拂旦
有花市焉。”
初读明大意
大声朗读词前小序和词作,疏通文意,并简略地概括这首词的大意,填充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