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合集下载

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海洋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水下光通信技术无疑是一个热点话题。

水下通信是指在水下传递信息和信号的过程,它广泛用于海洋观测、海洋资源开发和资源调查等领域。

而光通信技术则是一种高速、节能且可靠的通信方式,是一种水下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

一、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水下光通信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科研、商业以及军事领域。

在科研领域,水下光通信技术在海洋观测、环境监测等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水下光通信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比如水下设备的通信控制、海洋油气勘探等领域。

在军事领域,水下光通信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水下潜艇通信、水下情报传递等。

因此,水下光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过,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水下光信号的弱化受到水下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海水杂质、氧化剂、热膨胀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光信号的衰减。

其次,水下光通信受到信道噪声和多路径干扰的影响,难以保证其安全和可靠性。

此外,水下光通信的传输距离也受到限制,因为光在水中传输时其能量也会在水和大气之间发生转移。

二、水下光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水下光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 海底光缆海底光缆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水下光通信技术。

海底光缆内部运用的是光纤通信技术。

海底光缆能够在斜率较大的海底中传输光信号,而且距离也更远。

目前,海底光缆已经成为联接世界各地的主要网络之一,而且运用渐渐扩展到了海洋石油勘探、环境监测、海底地震观测等领域。

(二) 水下无线光通信水下无线光通信是指利用水下光通信技术在水下传递数据和信息。

水下光通信短距离通信情况下,水下无线光通信更加适用。

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可以用于水下机器人控制、水下设备的通信控制等领域,这是水下光通信技术应用的另一大亮点。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海底光缆通信技术也逐渐成为了网络通信的主导方式。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海底光缆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本文主要介绍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技术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二、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海底光缆是连接全球各地的重要数据通信线路。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试图采用海底光缆进行通信。

1966年,美国成功铺设了第一根自美国到英国的海底光缆,从此开启了全球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时代。

其后的几十年,全球尝试着在不断深水海域铺设海底光缆,不断拓展其通信范围。

随着科技的进步,海底光缆通信技术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通信速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

三、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技术现状现今,随着高清视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应用的涌现,大量数据传输量需求增长,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应用也逐渐被广泛采用。

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海底光缆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1、传输速度快在传输速度方面,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速度达到了百亿级数据传输,远超普通光纤。

从远古时代的每秒几百个比特到现在的每秒数T,这种网络传输速度远超人传,发电机室,传输网络万兆、亿兆光纤等。

2、光纤光子传输技术为了更好地提高光缆的传输速度和减少衰减,光子传输技术也被广泛采用。

光子技术利用光子在光纤中传输的光学特性,使其在高速、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数据传输。

3、光电转换技术光电转换技术,也被称为光接口技术,是海底光缆中重要的技术措施。

该技术主要是将在海底光缆中传输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这样,就可以连接其他设备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四、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前景展望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海底光缆通信技术广阔的前景展望正逐渐形成。

1、5G网络5G网络市场价值预计在5年左右将超过3.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网络容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因此,海底光缆技术将成为支持全球5G网络的重要基础,更大程度上实现全球互联。

水下通信技术现状及趋势

水下通信技术现状及趋势

水下通信技术现状及趋势作者:何昫张德张峰吴宇航查文中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8期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物质资源,是各国的必争之地,无人潜行器对军民两个应用领域都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

而水下通信技术是无人航行器工作的必备条件,由于其通信空间受到传输介质的制约,一直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

其中包括光通信技术、声光复合通信技术、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等,新材料的出现也在提升了传输载荷在某些方面的特性,为水下通信开辟了新道路。

一、水下光通信技术水下光通信包括两种方向:有线光通信和无线光通信。

有线光通信是指在海底铺设光缆作为通信载体,海水可防止外界光磁波的干扰,所以,海缆的信噪比较低,由于,光信号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因此,几乎没有延迟,且光缆的寿命较长可达25 年。

无线通信是指海水对蓝绿激光的衰减比对其它波段光的衰减小很多,多采用这种方式,也有提出采用紫外线的通信方式。

光通信的优势包括:光波频率高,承载信息能力强;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方向性强等。

二、声光复合通信技术光纤传输是一种以光导纤维为介质进行的数据、信号传输技术,现今已被应用到水下通信领域,复合水声信号的光纤传输系统是利用光电混合缆中光纤、电缆共存的结构,通过光纤向接收设备传输接收的多路声信号,包括压力、磁、温度等辅助传感器数据,再用光纤,把控制水下基阵的指令及控制等指令发送给水下载体。

通过电缆,向水下载体端发射用于水下发射换能器的高压大功率电脉冲信号。

基于Manchester 编码技术,可有效提高对海量数据的双向稳定传输,是一种较可靠的水下声光复合通信方式。

三、移动网络技术水下移动通信网络是由一系列可自由移动的节点组成,摆脱物理环境的制约,可达到任何位置,同时,提高了节点的使用率。

水下传感器网络是通过人工抛撒的方式将其布放于目标海域,每个节点根据预先编制的网络协议,采用自组织的方式形成传感器网络。

按照网络体系结构可划分为:水下二维网络、水下三维立体网络和水下移动网络。

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展望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商业模式大规模普及的同时也使为数不多的频谱带宽几乎消耗殆尽,6G技术的发展势必要寻求新的频谱途径。

5G信号因其自身技术的限制和频谱的不足难以满足空天海地一体化的新型全场景覆盖通信网络的需要,6G技术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实现一体化的新型通信网络需要寻找新的无线通信方式来补充传统单一的无线通信模式。

可见光通信相较于现有的通信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频谱无需授权,有着极大的使用自由度。

可见光通信拥有高频段的频谱(400-800THz),适用于高速通信技术,且其安全性和保密性有着独特的优势。

可见光通信没有传统电磁通信所带来的电磁污染和射频辐射,也不会受到电磁干扰。

这些优势使得可见光通信技术成为了近年来各国争相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首先介绍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着重介绍水下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可见光通信的应用场景与所面对的挑战。

然后基于现阶段的研究提出一种成熟的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

一、传统水下通信方式简析随着人类通信技术的发展,距离空天海地一体化的全方位通信目标的实现也越来越近,但水下通信依旧是现在难以解决的难题。

在现有的通信网络中,应用于海洋、水下场景的智能装备主要使用射频信号、声波等无线技术,或使用有线网络进行通信。

团水下有线通信水下有线通信多用于2个大规模水上平台与平台之间,通过铺设水下光缆的方式进行通信,如连接各国的大规模水下光缆网络。

有线通信可以保证高速的数据传输,每秒可以传IOOGbit以上,但水下光缆本身的安全性很难得到很好的保障且被损坏后很难修补。

水下有线通信笨重,成本高,无法满足未来6G时代水下通信的需求。

团水下射频信号通信海水对射频信号有非常强的屏蔽作用,射频信号穿透海水的能力与频率直接相关,只有低频率的射频信号如甚低频(3~30kHz)才能在海水中进行有限的传播。

潜艇等水下设备通常使用超低频和甚低频进行有限的通信,通信速率只有300b∕s左右。

水下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水下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75技术交流2023.11·广东通信技术DOI:10.3969/j.issn.1006-6403.2023.11.016水下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林木泉 杨少程]对目前水下光通信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主要对信道建模技术和信道调制技术进行了文献的综述,最后总结了水下光通信技术目前面临的难题,同时说明水下光通信的发展前景,以促使其不断改善,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后续系统设计和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林木泉闽南理工学院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信息处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讲师,学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无线通信、故障检测。

杨少程闽南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21级电子信息专业本科大三学生。

关键词:水下光通信 信道建模技术 信道调制技术摘要1 前言光通信技术发展可追溯至1880年,光电话由美国贝尔发明,但仅处于试验阶段。

当前光通信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电信、互联网工控等诸多领域。

我国海岸线长度超过3万公里,对海洋资源的探索也随科技发展而逐步深入。

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支持。

现在的水下通信方式还是主要依靠海缆完成,但无线通信方式相对线缆通信具备更多优势,一直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特别是水下光通信。

水下光通信(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 , UWOC)作为一种新兴的水下无线通信方式,是以可见光信息为载体,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调制和解调,以水作为信道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

由于其具备低延时、高带宽的特点,在海底资源探索及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具备较广泛的应用前景,且具备高保密性的特点,在军事上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现今成为水下信息传输领域的研究热点。

2 水下光通信系统模型和研究现状水下可见光通信的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整体结构可分为3部分,发射部分、信道部分和接收部分。

发射部分主要实现信号的编码调制,要求光源效率高、编码抗干扰能力强。

该部分实现了电信号转光信号。

水下光通信数据传输技术研究

水下光通信数据传输技术研究

水下光通信数据传输技术研究随着人类对深海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对水下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水下通信系统采用声波进行传输,然而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受到水温、水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传输速度较慢,且易受到环境噪声干扰。

因此,水下光通信技术成为了当前水下通信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水下光通信传输系统主要由光源、光纤、探测器和调制解调器等组成。

水下光纤通信系统将光纤作为信号传输媒介,通过电信号调制光强度来实现信息传输,具有高速传输、抗干扰等优点。

但是,水下光通信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光信号在水中传输损耗较大,需要在水下光通信系统设计中克服这些挑战。

当前,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水下光通信信号传输损耗问题水下的水体对光信号有较强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导致光信号传输距离较短,信号衰减较大。

因此,在水下光通信系统中需要采用高功率的光源和低损耗的光纤来解决信号传输损耗问题。

二、水下光通信系统的封装和保护问题水下光通信系统需要耐水深、抗水压、防水等性能,因此在水下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封装和保护。

三、水下光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水下光通信系统易受到水下环境噪声的影响,因此在系统中需要采用合理的编码和调制技术来抑制干扰,提高信噪比。

四、水下光通信系统的定位问题在水下通信中,位置信息非常重要,因此水下光通信系统需要加入定位技术,实现对通信对象的精确定位。

总之,水下光通信技术是未来水下通信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进展。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水下光通信技术在未来的水下探测、海洋工程、军事防御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

浅析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趋势

浅析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趋势

浅析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趋势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以无线电波为媒介,在水下传输能量的新型技术。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本文将从该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新兴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一、技术的发展历程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人们对水下通信和能源传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在水下受限较大,因此人们开始尝试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水下能量传输。

最早的水下无线能传输实验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海军与研究机构进行了一些试验,但由于技术受限和水下环境的复杂性,这些尝试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果。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熟,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海洋资源开发、海底地质勘探、水下机器人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水下设备和装备的不断升级,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也得到了更大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水下能源传输技术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为水下能源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技术原理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波在水下传输能量。

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能量传输,一种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即利用信号发射器产生的电磁场感应接收器以实现能量传输;另一种是采用谐振原理,即利用天线在水下产生谐振现象,将发射器产生的无线电波转换为传导性能量,通过水下电缆或传感器实现能量传输。

无线电场的传播受到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和介质的影响。

水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有很大的阻尼,会导致信号衰减、传输距离有限以及传输效率下降等问题。

要解决水下无线能传输技术的问题,需要克服水下信号衰减、传导损耗和水下信号传输的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三、应用现状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首先是在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领域,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为海洋勘探设备、海底仪器和通信设备等提供稳定的电能支持,使得这些设备可以实现远程操作、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测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海洋勘探人员的工作。

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概述水下激光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光束进行水下通信的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水声通信和电磁波通信,水下激光通信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因此在海洋勘探、海底管道布设、海底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发展现状1. 技术成熟度不高由于水下环境复杂,如海水中存在浮游生物、沉积物等,这些都会对激光光束产生干扰。

因此,目前水下激光通信技术尚未达到成熟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传输距离受限由于水下环境的限制,目前实际应用中水下激光通信的传输距离较短。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改进,相信这个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3. 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尽管目前水下激光通信技术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但是在海洋勘探、海底管道布设、海底机器人等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其应用范围也会逐渐扩大。

三、技术原理水下激光通信技术是利用激光光束进行水下通信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光束进行信息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将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调制方式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然后将模拟信号通过激光器发射出去,在接收端通过接收器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进行解调和解码等处理,最终得到原始信息。

四、关键技术1. 水下激光器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核心部件是水下激光器。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些商业化的水下激光器产品,但是这些产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功率不足、稳定性差等问题。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水下激光器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2. 全息成像技术全息成像技术是一种将三维物体信息记录在二维平面上的技术。

在水下激光通信中,可以利用全息成像技术进行信息传输,从而提高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3. 自适应光学系统自适应光学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光束形状和相位的系统。

在水下激光通信中,可以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来消除水下环境对激光光束的干扰,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五、发展趋势1. 技术不断改进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水下激光通信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并且应用范围也会逐渐扩大。

水下通信技术综述

水下通信技术综述

水下通信技术综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通信技术也日益受到。

水下环境具有特殊的挑战,包括低能见度、高压力、温度变化、盐度等等,这些因素都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综述水下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水下通信技术发展历程水下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主要是通过水下无线电波来进行通信。

然而,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早期的水下通信技术存在着许多困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下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水下通信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其中,水下机器人(AUV)和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的发展,为水下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水下通信技术现状目前,水下通信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下无线电通信水下无线电通信是早期水下通信的主要方式,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但存在着信号衰减严重、稳定性差等问题。

为了提高通信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出了许多无线电通信协议,比如TCP/IP、UDP等。

2、水下声学通信水下声学通信是一种利用声波进行通信的方式,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较远、信号衰减小、稳定性较好。

但缺点是受到水温、盐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信质量不稳定。

3、水下光学通信水下光学通信是一种利用光波进行通信的方式,其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带宽大、安全性高。

但缺点是受到水中的能见度、悬浮物、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信距离和稳定性有限。

4、水下超短波通信水下超短波通信是一种利用超短波进行通信的方式,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信号衰减小、稳定性较好。

但缺点是频段较为紧张,带宽有限。

三、水下通信技术未来趋势未来水下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性能传感器和设备的开发随着水下机器人和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广泛应用,对于高性能传感器和设备的开发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这些设备需要具有更高的精度、更低的能耗以及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2、水下物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水下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水下环境中,实现水下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

水下激光通信技术及发展研究

水下激光通信技术及发展研究

二、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 状
尽管水下激光通信技术有许多优点,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许多挑战。以下 是当前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1、技术成熟度:尽管水下激光通信技术在理论上已经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 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例如,如何确保激光在各种水下环境中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以及如何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对目标的精确度等。
2、抗干扰能力强:由于激光的特性,其不易受到水下环境中的噪声和干扰影 响,相比其他水下通信方式,如水声通信,其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3、对目标精确度高:激光的波束窄,方向性好,能够精确地对准接收装置, 从而减少数据的丢失和误码率。
4、对环境影响小:激光通信系统运行时,不会产生电磁干扰,对周围环境影 响小,适合在电磁敏感的环境中使用。
四、发展趋势和挑战
1、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一是实现高速和长距离传输。当前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仍 然受到一定的限制。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算法等手段,提高 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二是与其他通信技术的融合。未来水下激光通信技术可以与其他通信技术相结 合,如无线电通信、声波通信等,形成多层次、多通道的通信网络,提高通信 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水下传感器网络
水下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监测和感知水下环境的重要技术。利用水下激光通信技 术,可以实现水下传感器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数据交换。
3、水下考古和探险
水下考古和探险需要获取水下环境的详细信息,如地形、水质等。利用水下激 光通信技术,可以将水下环境信息传输到地面控制站或其他设备上,为考古和 探险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特点

水下声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水下声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水下声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声通信技术(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海洋研究、深海探测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水下声通信技术的概述、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探讨水下声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一、概述水下声通信指的是利用水中传导声波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

由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质,水下声通信技术与地面通信技术存在极大区别。

在水下环境中,由于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光波速度慢得多,而且声波的传播距离也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频率、深度、水温等等,因此水下声通信技术的研制必须克服这些困难。

二、发展历程水下声通信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期。

最初的水下声学研究是通过对声波传播过程的实验研究来了解声波在水中的特性。

1909年,德国科学家陆德维格(Max Ludwig Hergtweck)发明了水下声学信号发生器,第一次成功地在水下传递了声波信号。

20世纪初,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水下声通信技术逐渐从理论探索转向实际应用。

二战期间,水下声通信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美国、苏联等国家积极推行水下声通信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下声通信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70年代,数字水声通信技术开始应用,使得水下声通信技术的传输速率有了显著提升。

20世纪90年代,CDMA技术被引入到水下声通信领域,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水下通信的抗干扰性得到了提高。

21世纪以来,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水下声通信技术也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应用前景水下声通信技术的应用在海洋研究、深海探测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海洋研究领域,水下声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下声纳探测、海底地震监测等方面,为海洋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深海探测领域,水下声通信技术是实现深海观测的必备技术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人类开发深海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

水下光通信-综述

水下光通信-综述

水下光通信综述一、水下光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光通信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70 年代,当时Alexander Graham Bell 提出采用可见光为媒介进行通信,但是当时既不能产生一个有用的光载波,也不能将光从一个地方传到另外一个地方。

因此直到1960 年激光器的发明,光通信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研究领域基本上集中在光纤通信和不可见光无线通信领域。

由于海水对光的强吸收特性,水下光通信技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直到1963 年,Dimtley 等人在研究光波在海洋中的传播特性时, 发现海水在450- 550 纳米波段内蓝绿光的衰减比其它光波段的衰减要小很多, 证实在海洋中亦存在一个类似于大气中存在的透光窗口。

这一物理现象的发现为解决长期水下目标探测、通信等难题提供了基础。

水下光学通信技术研究前期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水下潜艇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美国海军从1977 年提出卫星与潜艇间通信的可行性后, 就与美国国防研究远景规划局开始执行联合战略激光通信计划。

从1980 年起, 以几乎每两年一次的频率, 进行了迄今为止共 6 次海上大型蓝绿激光对潜通信试验, 这些试验包括成功进行的12 千米高空对水下300 米深海的潜艇的单工激光通信试验, 以及在更高的天空、长续航时间的模拟无人驾驶飞机与以正常下潜深度和航速航行的潜艇间的双工激光通信可行性试验, 证实了蓝绿激光通信能在天气不正常、大暴雨、海水浑浊等恶劣条件下正常进行。

1983 年底, 前苏联在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附近也进行了把蓝色激光束发送到空间轨道反射镜后再转发到水下弹道潜艇的激光通信试验。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学院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低成本、小体积、结构简单的光学通信系统,选用LuxeonⅢLED 的蓝(460nm)、青(490nm)、绿(520nm)光,接收器电路采用对蓝青绿三种光灵敏度很高的SLD—70BG2A 光电二极管,这套系统在兼顾速度与稳定性的同时,通讯速率可达57.6kbps,由于采用红外无线通信协议,其水下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受到极大限制。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还在海洋科学、水下考古、海底资源开发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

目前,水下无线通信主要使用的是声波通信、水下光通信和无线电通信等几种方式。

声波通信是利用声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信息传输,但因为海水对声波的吸收较大,导致通信距离受限。

水下光通信利用光在海水中的散射和吸收特性进行信息传输,但其传输速率较低。

无线电通信则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信息传输,但其在水下环境的传输距离较短。

尽管上述通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水下通信的需求,但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声波通信受到海水温度、盐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下降。

水下光通信的传输速率较低,无法满足大数据传输的需求。

无线电通信在水下的传输距离较短,且易受到水下环境的影响。

尽管现有的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但科研人员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水下通信技术。

其中,利用激光进行水下通信是一种有前途的新技术。

激光水下通信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和方向性进行信息传输,其具有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激光水下通信还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高清视频传输,使其在水下环境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激光水下通信也存在一些挑战。

海水对激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较强,导致通信距离受限。

激光在水下环境中的传输稳定性较差,易受到水下环境的影响。

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实现高效、稳定的激光水下通信。

目前的水下无线通信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和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出现,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例如,利用新的调制解调技术提高通信速率和稳定性,利用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性等等。

我们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水下无线通信技术,以适应未来海洋开发和利用的新需求。

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一、引言水下激光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它利用激光器将数字信息转化为激光脉冲,通过水下传输介质进行传输。

相较于传统的水声通信和电磁波通信,水下激光通信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误码率。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水下激光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技术特点1.高速传输水下激光通信技术采用光学信号进行传输,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在实验室条件下,已经实现了每秒钟10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这种高速传输能力可以满足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勘探等领域对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2.低误码率由于水下激光通信采用了高频率的电磁波作为载体,与水声通信相比具有更低的误码率。

这种优势使得水下激光通信在海底地震监测、深海探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短距离传输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在几十米到几千米之间。

这种短距离传输特点使得水下激光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海底地形勘探等领域。

4.受环境影响小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传输介质是水,相对于电磁波和声波,水的折射率变化较小,因此水下激光通信技术受环境影响较小。

这种特点使得水下激光通信技术在海洋环境复杂、气象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

三、发展现状1.国内外发展情况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我国,也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与水下激光通信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2.应用领域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海底地形勘探、深海探测、水下机器人控制、海洋资源勘探等方面。

其中,海底地形勘探是水下激光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搭载激光通信设备的无人潜水器,在海底进行三维地形扫描和数据采集,可以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3.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深海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下激光通信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水下光通信-综述

水下光通信-综述

水下光通信综述一、水下光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光通信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70 年代,当时Alexander Graham Bell 提出采用可见光为媒介进行通信,但是当时既不能产生一个有用的光载波,也不能将光从一个地方传到另外一个地方。

因此直到1960 年激光器的发明,光通信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研究领域基本上集中在光纤通信和不可见光无线通信领域。

由于海水对光的强吸收特性,水下光通信技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直到1963 年,Dimtley 等人在研究光波在海洋中的传播特性时, 发现海水在450- 550 纳米波段内蓝绿光的衰减比其它光波段的衰减要小很多, 证实在海洋中亦存在一个类似于大气中存在的透光窗口。

这一物理现象的发现为解决长期水下目标探测、通信等难题提供了基础。

水下光学通信技术研究前期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水下潜艇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美国海军从1977 年提出卫星与潜艇间通信的可行性后, 就与美国国防研究远景规划局开始执行联合战略激光通信计划。

从1980 年起, 以几乎每两年一次的频率, 进行了迄今为止共 6 次海上大型蓝绿激光对潜通信试验, 这些试验包括成功进行的12 千米高空对水下300 米深海的潜艇的单工激光通信试验, 以及在更高的天空、长续航时间的模拟无人驾驶飞机与以正常下潜深度和航速航行的潜艇间的双工激光通信可行性试验, 证实了蓝绿激光通信能在天气不正常、大暴雨、海水浑浊等恶劣条件下正常进行。

1983 年底, 前苏联在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附近也进行了把蓝色激光束发送到空间轨道反射镜后再转发到水下弹道潜艇的激光通信试验。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学院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低成本、小体积、结构简单的光学通信系统,选用LuxeonⅢLED 的蓝(460nm)、青(490nm)、绿(520nm)光,接收器电路采用对蓝青绿三种光灵敏度很高的SLD—70BG2A 光电二极管,这套系统在兼顾速度与稳定性的同时,通讯速率可达57.6kbps,由于采用红外无线通信协议,其水下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受到极大限制。

水下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水下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水下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水下通信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无论是海洋资源的开发、水下军事活动,还是科学研究和探索,高效、可靠的水下通信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水下环境与陆地和空中环境有着极大的差异,这给通信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水的物理特性对电磁波有强烈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得无线电波在水下的传播距离非常有限。

其次,水的密度和压力会影响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增加了信号传输的复杂性。

此外,水下的噪声干扰源众多,如海洋生物的活动、水流的流动等,这也给信号的准确传输带来了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多种水下通信技术。

其中,水声通信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

水声通信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来传递信息。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约为1500 米每秒,但它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

在水声通信中,发送端将需要传输的信息转换为声波信号,通过换能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发送出去。

接收端的换能器则将接收到的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解调,以恢复出原始的信息。

然而,水声通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声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导致通信的延迟较大,不适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此外,水声信道的多径效应和时变特性会导致信号的衰落和失真,影响通信质量。

为了提高水声通信的性能,研究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来补偿信道的衰落,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来增加通信的容量和可靠性。

除了水声通信,还有一些其他的水下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水下光通信利用可见光或红外线在水中传播来实现通信。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通信带宽大,能够实现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但光在水中的传播距离较短,容易受到水中杂质和悬浮颗粒的影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另一种有潜力的水下通信技术是磁感应通信。

它利用磁场在水中的传播来传递信息,具有较低的衰减和较小的干扰,适用于近距离的水下通信。

水下通信技术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研究

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研究

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研究一、前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增加,而水下通信技术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

传统的水下通信方式往往是通过有线电缆或声音传播实现,但是受到环境的限制,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都十分有限。

因此,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现代水下通信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的原理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实现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

在水中,声波在物质中传播时,会受到多重散射、衰减、多普勒频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实现水下超声波通信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水下超声波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声换能器将电信号转换成声波信号,然后通过水中的传播实现信息传输。

在接收端,通过水中传达过来的声波信号,利用电声换能器将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数据的接收和解码。

三、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1. 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在海洋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在海洋油气勘探中,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

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深度的限制,传统的有线电缆或声音传播的通信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

通过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实时数据的传输和监测,为海洋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通信手段。

2. 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在海洋安全监测中的应用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在海洋安全监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海底沉降、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监测上。

利用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地震波的实时监测和传输,为预警海洋灾害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

3. 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水下沉积物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上。

通过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下沉积物和矿产资源的高精度勘探和开发。

四、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未来,水下超声波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提高通信速率和传输距离目前,水下超声波通信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都比较有限。

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科技文献综述竞赛论文题目: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姓名:张嘉敏,汤窈颖,谢露,吴琼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王石语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摘要:为了解、利用和开发海洋、湖泊等未知水领域,本文研究了水下光通信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前景,即水下光纤通信和水下激光通信。

水下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不受电磁干扰、资源丰富、光纤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

而水下激光通信具有容量大,保密性好,传输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又由于其在水下传输时受到了水下诸多条件的影响,水下激光通信现在还只是在试验阶段,并未走出实验室而进行实际应用。

关键词:光通信;水下光纤通信;水下激光通信一、简介水下通信水下通信,主要指在淡水、海水中的通信。

像陆地上的通信一样,水下通信,也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水下有线通信可以通过铺设海底光缆、海底电缆的手段实现。

由于电磁波在水中有很大的衰减,所以陆地上广泛使用的电磁波无线通信,在水中很难实现。

现在,水下无线通信主要利用声波、特殊波长的光进行无线通信,分别称为水声通信、水下无线光通信。

目前,水声通信技术是实现水下目标间无线通信的最成熟的技术。

但是,声波在水中的衰减和声波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当水声信号的频率为10MH在时,水声信号的衰减可以达到30dB/m,因此水声通信的频率低带宽小;另外,声波在水中传输速度慢,导致信号延迟大;海洋背景噪声大导致信噪比小。

因此,水声通信无法满足当前传感器网络、水下探测中普遍采用的视频、音频等信号的实时传输的需求;另外,水声系统设备昂贵、体积大、功耗大,也无法满足水下通信系统对小体积、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的需求。

水下无线光通信,是指利用蓝绿波长的光进行的水下无线光通信。

二、研究水下光通信的重要性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海洋中不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而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

譬如,全球温室效应、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新资源、新能源、新生物基因、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展望目前,传统的水下通信方式主要依赖声波通信,但是声波通信有其固有的缺点,如传输速度慢、带宽窄、功耗大等。

而水下光通信则能够充分利用光的高速传输特性,实现更高的传输速度、更大的带宽以及更低的功耗。

在水下光通信的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人员致力于改进水下光通信的传输速度和带宽。

由于水中光纤传输存在损耗和色散等问题,研究人员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光纤材料和传输技术,来提高水下光通信的传输速度和带宽。

其次,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如何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实现有效的光通信。

水下环境的特殊性,如水质浑浊、海流扰动、污染物等都对光信号传输造成了干扰。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开发适应水下复杂环境的光通信技术,如自适应调制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以提高光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还有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水下光通信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水下光通信可以用于海洋观测、海洋传感器网络、海底探测、海洋机器人等方面。

通过水下光通信,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实时传输海底观测数据、海洋生物图像等重要信息,为海洋研究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手段。

展望未来,水下光通信有望突破传输速度和带宽的限制,进一步推动水下通信技术的发展。

同时,随着海洋工程的快速发展和深海资源的开发,水下光通信将在海洋工程和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深海油气开采、海底电缆布设、海底矿产资源开采等领域,水下光通信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之,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展望涉及到光纤材料、传输技术、水下环境适应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水下光通信有望成为一种高速、高带宽、低功耗的水下通信方式,为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文献综述竞赛论文题目: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姓名:张嘉敏,汤窈颖,谢露,吴琼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王石语水下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摘要:为了解、利用和开发海洋、湖泊等未知水领域,本文研究了水下光通信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前景,即水下光纤通信和水下激光通信。

水下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不受电磁干扰、资源丰富、光纤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

而水下激光通信具有容量大,保密性好,传输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又由于其在水下传输时受到了水下诸多条件的影响,水下激光通信现在还只是在试验阶段,并未走出实验室而进行实际应用。

关键词:光通信;水下光纤通信;水下激光通信一、简介水下通信水下通信,主要指在淡水、海水中的通信。

像陆地上的通信一样,水下通信,也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水下有线通信可以通过铺设海底光缆、海底电缆的手段实现。

由于电磁波在水中有很大的衰减,所以陆地上广泛使用的电磁波无线通信,在水中很难实现。

现在,水下无线通信主要利用声波、特殊波长的光进行无线通信,分别称为水声通信、水下无线光通信。

目前,水声通信技术是实现水下目标间无线通信的最成熟的技术。

但是,声波在水中的衰减和声波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当水声信号的频率为10MH在时,水声信号的衰减可以达到30dB/m,因此水声通信的频率低带宽小;另外,声波在水中传输速度慢,导致信号延迟大;海洋背景噪声大导致信噪比小。

因此,水声通信无法满足当前传感器网络、水下探测中普遍采用的视频、音频等信号的实时传输的需求;另外,水声系统设备昂贵、体积大、功耗大,也无法满足水下通信系统对小体积、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的需求。

水下无线光通信,是指利用蓝绿波长的光进行的水下无线光通信。

二、研究水下光通信的重要性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海洋中不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而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

譬如,全球温室效应、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新资源、新能源、新生物基因、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尽管人类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活动,但是迄今为止,人类对大部分海域的了解都非常有限,许多海域仍然处于未知状态。

因此,发展先进的海洋探测高技术对人类了解、利用和开发海洋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十年来,新兴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获取连续、系统、高时空分辨率、大时空尺度的海洋要素观测资料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多个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的集成化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传感器节点构成无线网络,具有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将多个此类传感器节点布置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可形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它们通过特定的协议,高效、稳定、准确的进行自组织,并通过各传感器节点协作进行实时测量、感知和采集各种海洋要素的信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观测信息实时传输。

因此,通过在感兴趣的海域布设大量廉价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获取海洋环境时空变化观测资料,实现大范围的观测区域高覆盖面的监测,为实现多点化、立体化、长时序、网络化、实时化、大空间尺度的海洋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在海洋军事活动中,为保障信息传输过程中不受干扰和不被截听,利用AUV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进行指挥舰与潜艇,潜艇与潜艇之间的通信联络;在港口安全保障过程中,在AUV上搭载声学或光学监测传感器进行港口及水下设备的检测和目标的跟踪,并及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信息传输到信息中心。

总之,对于水下的通信技术的要求已经是越来越高,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高效的水下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多个固定端点的信息传输和多个移动端点的信息传输。

三、水下光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光通信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当时Alexander Graham Bell提出采用可见光为媒介进行通信,但是当时既不能产生一个有用的光载波,也不能将光从一个地方传到另外一个地方。

因此直到1960年激光器的发明,光通信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研究领域基本上集中在光纤通信和不可见光无线通信领域。

由于海水对光的强吸收特性,水下光通信技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直到1963年,Dimtley等人在研究光波在海洋中的传播特性时,发现海水在450-550纳米波段内蓝绿光的衰减比其它光波段的衰减要小很多,证实在海洋中亦存在一个类似于大气中存在的透光窗口。

这一物理现象的发现为解决长期水下目标探测、通信等难题提供了基础。

水下光学通信技术研究前期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水下潜艇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美国海军从1977年提出卫星与潜艇间通信的可行性后,就与美国国防研究远景规划局开始执行联合战略激光通信计划。

从1980年起,以几乎每两年一次的频率,进行了迄今为止共6次海上大型蓝绿激光对潜通信试验,这些试验包括成功进行的12千米高空对水下300米深海的潜艇的单工激光通信试验,以及在更高的天空、长续航时间的模拟无人驾驶飞机与以正常下潜深度和航速航行的潜艇间的双工激光通信可行性试验,证实了蓝绿激光通信能在天气不正常、大暴雨、海水浑浊等恶劣条件下正常进行。

1983年底,前苏联在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附近也进行了把蓝色激光束发送到空间轨道反射镜后再转发到水下弹道潜艇的激光通信试验。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学院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低成本、小体积、结构简单的光学通信系统,选用LuxeonⅢLED的蓝(460nm)、青(490nm)、绿(520nm)光,接收器电路采用对蓝青绿三种光灵敏度很高的SLD—70BG2A光电二极管,这套系统在兼顾速度与稳定性的同时,通讯速率可达57.6kbps,由于采用红外无线通信协议,其水下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受到极大限制。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小组研制了一套基于发光二极管(LED)低功耗深海水下光学通信样机,采用键控调制技术(OOK)实现了10Mbps的通信速率。

由于是针对深海领域,没有考虑了水下光学信道中的散射影响,其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日本Keio大学研究小组开展了基于可见光LED的水下光学无线通信研究,采用米氏散射理论进行悬浮颗粒对信道影响的分析,其仿真结果表明,水下光学信道的传输特性与波长和海水浊度有关。

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的研究小组探讨了海水散射影响对PSK调制的水下光学无线通信在10-100Mbps通信速率的影响,结合实验室内模拟试验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海水的混浊度对信道调制带宽和相位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对实际环境下海水散射对编码调制技术的影响机制缺乏全面的认识。

近年来,Hanson和Radic采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水下光波传输仿真,验证了传输速率为1Gbps的水下光学通信的可行性。

由于各种原因,国内所开展的水下光学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在水下光学信道的光学特性研究方面基础较为薄弱。

谈新权和陈锐(2002)采用经验估算公式进行了激光对潜通信的带宽展宽影响,对光学信道采用了Storts(1978)提出的经验估算公式进行了云层平均多径展宽对PPM的影响的探讨,正如作者指出的其无法给出精确的预测,要获得对脉冲影响的精确程度,需要通过现场试验的进一步验证。

何宁等(2001)将水质划分为3类水质,依据经验数据对水下光学信道的接收能量进行了评估,证明在I 类海区实现100米以上深度通信是可能的。

王敏和刘维华(2005)利用经验公式结合模拟试验对海水信道的光脉冲信号的时间扩展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海水信道极为复杂,不能从一种环境的结果来预测另一种环境的光传输特性。

青岛海洋大学在1998年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做了3m 的水箱传输图片的实验,传输数据率为9.6kbps 。

在2007年在 1.8m 的水箱中进行了不同水质,不同频率的光传输实验。

中科院自动化所在2007年研制了全方向通信模块,采用IrDA 协议,最高测试传输速度达到57.6kbps ,零误差通信距离为2m 。

和国外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相比,国内的水下光通信系统无论是在通信速率还是通信距离上都还有待提高。

四、水下光纤通信和水下激光通信(一)水下光纤通信(水下光纤:海缆)海底光缆:Submarine Optical Fiber Cable 。

敷设在海底的通信光缆,称海底光缆。

又称海底通讯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铺设在海底,用以设立国家之间的电信传输。

最初海底通讯电缆提供电报通讯。

后来的电缆则最次引入电话通讯,以及电脑网络通讯。

现代的电缆还用上光纤技术去传递数位讯息,并且设立更先进的电话通讯、互联网与私人数据通讯。

海底光缆是用绝缘外皮包裹的导线束铺设在海底,分海底通信光缆和海底光力光缆。

前者主要用于通讯业务,后者主要用于水下传输大功率光能。

与人造卫星相比,海底光缆有很多优势,海水可防止外界光磁波的干扰,所以海缆的信噪比较低;海底光缆通信中感受不到时间延迟;海底光缆的设计寿命为持续工作25年,而人造卫星一般在10到15年内就会燃料用尽。

因此相对于卫星通信,海缆通信具有价格低,通信速度快等优点。

但是由于海缆是埋在海底,所以海缆往往容易遭到捕鱼的拖网渔船,船锚破坏,甚至鲨鱼咬断。

而且有时也被敌军部队在战时破坏。

再加上海水具有腐蚀性,且海缆一般埋在深海处,受到的压强较大所以海底光缆也有其铺设维修困难等不利因素。

海缆的实物图海缆的模型图海底光缆的结构解析见下图。

深海光缆的结构比较复杂:光纤设在U 形槽塑料骨架中,槽内填满油膏或弹性塑料体形成纤芯。

纤芯周围用高强度的钢丝绕包,在绕包过程中要把所有缝隙都用防水材料填满,再在钢丝周围绕包一层铜带并焊接搭缝,使钢丝和铜管形成一个抗压和抗拉的联合体。

在钢丝和铜管的外面还要再加一层聚乙烯护套。

这样严密多层的结构是为了保护光纤、防止断裂以及防止海水的侵入。

在有鲨鱼出没的地区,在海缆外面还要再加一层聚乙烯护套。

典型海底光缆的结构解析1聚乙烯层2聚酯树酯或沥青层3钢绞线层4铝制防水层5聚碳酸酯层6铜管或铝管7石蜡,烷烃层8光纤束(二)水下激光通信水下激光通信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发射系统、水下信道和接收系统。

水下无线光学通信的机理是将待传送的信息经过编码器编码后,加载到调制器上转变成随着信号变化的电流来驱动光源,即将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号,然后通过透镜将光束以平行光束的形式在信道中传输;接收端由透镜将传输过来的平行光束以点光源的形式聚集到光检测器上,由光检测器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然后进行信号调理,最后由解码器解调出原来的信息。

水下激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其中系统的水下通信信道部分可以用下图表示,其中部分光线受水体中的颗粒影响发生散射和吸收,导致光传输功率的损失。

大的接收孔径尺寸可以有效地增加所接收的光功率,但是接收孔径尺寸也不能无限的加大。

五、水下光通信的优势光学通信技术可以克服水下声学通信的带宽窄、受环境影响大、可适用的载波频率低、传输的时延大等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