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课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3cb3e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c.png)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国际单位:摄氏度,符号:℃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要等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并且要让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4、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电子体温计)、(温湿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
第二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4、温度计的液柱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4、蒸发:水从液态变成气态。
如:拖地以后,地上的水变干了。
5、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现象:露、雾、热水上方出现的“白雾”、盛冰的瓶子外壁出现的水珠、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的水珠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d41a5d10722192e4436f648.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人体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局部:〔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的运动方法与相应的关节名称:〔1〕屈伸: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肘关节〔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11、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2、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完成的。
14、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5、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6、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7、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兴盛〕、〔体力充分〕、〔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1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19、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
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0、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打算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二单元《养蚕》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青黑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d8043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8.png)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电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不显示带电。
物体表面的电荷能发生转移。
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2、要有电路,电流只能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一节普通的干电池的电压时1.5v。
人体安全用电是在36v以下。
5、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会造成电池损坏。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那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交换法等来破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为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为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或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亮或灭。
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相同材料下,并联比串联的电路要亮。
13、电池可以串联和并联。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 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青岛版四下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四下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4d593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a.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运动与力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运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3.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小球击倒矿泉水瓶,用锤子砸核桃,用石子击穿纸,用橡皮把沙堆砸出个坑4.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我们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或参照物而言的。
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情况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
5.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6.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课:小球的运动1.按照运动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运动轨迹形式主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
直线是物体特定的一点在一段时间的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始终保持不变,曲线运动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第三课:运动的形式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摆动、滚动等。
2.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包含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运动形式。
3.一个复杂的运动形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4. 自然界中,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平动、转动、振动是机械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是我们见到的各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
5. 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第四课:车来了1.站台上要设置安全线是为了乘客的安全。
2.越过安全线会有什么危险?会被气流卷入站台下,被人群挤下站台。
3.车辆快速经过时,路边的行人会感觉有一股风吹向车辆,路上的树叶会被卷入车底。
4.做车来了模拟实验时,纸相当于站台上的乘客,吹风相当于快速经过的车辆,吹风时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5.为了行人安全,道路上设置了哪些标线?人行横道(斑马线)、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公交车站台、安全岛等。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3简易电路知识点考点【必读】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3简易电路知识点考点【必读】](https://img.taocdn.com/s3/m/26e572c159eef8c75ebfb361.png)
Z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 电路 2.3 简易电路
知识点考点ZJ
Z
1.能够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2.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闭合回路叫 (电路)。 3.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导线、电池和小灯 泡)组成了简单电路。 4.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5.简单的电路是由导线、电池、灯泡和开关组成的。
知识点考点ZJ
Z
10.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 的电路。
11.组装一个电路的步骤:
①使用电池盒和灯座把电池和小灯泡固定下来。 ②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用连接电池盒的两根导线 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③把小灯泡安装灯座上,再用导线把它和电池连接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 ④将开关连接到电路中,使用开关控制电路的通和断。
12.开关的作用:闭合开关,电流接通;断开开关,电流断开。
知识点考点ZJ
Z
问答与实验
13.电路符号:
电池:
灯泡: 开关:
14.我们已经发现电路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在电路中哪些电 器元件是必备的?如果我们将小灯泡换成小风扇或小电动机, 会有什么现象?
将电路中的小灯泡换成小风扇、小电铃、发光器或者小电动机,这些小电器也 会工作,小风扇会转动,小电铃会发出声音,小电动机也会工作。因此,我们可以 得出结论,正常情况下,只要电路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在电路中的小电器都会正常 工作。
知识点考点ZJ
Z
15.在电路中,电是持续流动的,你认为电流动
的路径是怎样的?
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 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亮起来。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06864d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c.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3.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4.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的方法(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3)用手指在土里按2-3个洞,深度1cm左右。
在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然后用土盖住洞。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2.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1)观察工具:种植杯。
(2)在透明玻璃的内壁上放几层卫生纸,里面放点土,让卫生纸粘在玻璃壁上。
(3)将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4)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3.种子萌发:指种子从吸胀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变化。
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
3.种子长出了根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根迅速向下生长,然后长出茎和叶。
(2)无论把种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3)根、茎、叶三者之中,根生长最迅速,也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
2.根芽:从植物根部长出的幼芽。
根和芽出土后,移植后可成为独立植株。
3.主根系统:具有强壮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
4.须根系统: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许多根,根细长如须。
5.变态根: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根称为变态根。
变态根是植物在长期进化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6.探索植物根的作用(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fa175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2.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一、电的基础知识。
1. 生活中的电。
- 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电灯照明、电视播放节目、冰箱冷藏食物等。
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它能使电器工作。
2. 电路的概念。
-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只有电路是通路时,电流才能通过,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
二、电路元件。
1. 电源。
-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和发电机。
电池有不同的型号,如1号、5号、7号电池等。
在电路中,电池的正极(通常用 + 表示)流出电流,负极(通常用 - 表示)流入电流。
2. 用电器。
- 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像灯泡、电动机、电铃等都是用电器。
灯泡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3. 导线。
- 导线的作用是连接电路中的各个元件,让电流能够在电路中流动。
一般导线由金属芯(如铜芯)和绝缘外皮组成,金属芯导电,绝缘外皮防止触电。
4. 开关。
- 开关是用来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
当开关闭合时,电路接通,电流可以通过;当开关断开时,电路断开,电流无法通过。
三、简单电路的连接。
1. 串联电路。
-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例如,用电池、导线、开关和一个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依次经过开关、小灯泡,再回到电池负极。
如果其中一个元件损坏(如小灯泡灯丝断了),整个电路就会断路,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2. 并联电路。
- 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
例如,有两个小灯泡与电池、开关组成并联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在分支点分成两条路径,分别经过两个小灯泡,然后在汇合点汇合,再回到电池负极。
如果其中一个小灯泡损坏,另一个小灯泡仍然能正常工作,因为它们各自有独立的电流通路。
四、电路故障检测。
1. 电路故障类型。
- 电路故障一般有断路和短路两种情况。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ee1957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b.png)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生活中使用的电是由电源提供的。
(2)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它能驱动用电器工作。
2.探究目标
学会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二、知识梳理
1.1879年,爱迪生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发电厂发出,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压达到220伏,小于36伏的电压是人体安全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因此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我们只用干电池来做实验。
3.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家各户的,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千万不能直接触摸。
4.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当看到断开或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有关人员。
5.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而像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供电。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调查家中使用的电器。
(2)探究问题:电的来源和作用是什么?
(3)实验材料:家中使用的电器等。
1 / 2。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f1893bba1aa8114431d959.png)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知识要点一、油菜花开了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是十字花科,一朵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解剖油菜花时要用镊子遵循从外到里的顺序进行。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⑴萼片4个;黄绿色;草香味;萼片上无叶脉。
⑵花瓣4个;黄色;香味;两两对称形成“十”字形。
⑶雄蕊6个;整体黄绿色,顶端黄色;花粉味浓烈;形状相同,4长2短,上端大下端小。
⑷雌蕊1个;绿色;香味;顶端突出且有黏液、底端膨大。
4、油菜花花蕾的变化:花蕾→刚开的花→盛开的花→花谢了长出小果荚→小果荚长成油菜荚。
二、各种各样的花1、有些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如油菜花、豌豆花、牵牛花、桃花等;有些花却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如柳树花、桑树花、南瓜花、黄瓜花等。
2、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如:南瓜花、丝瓜花等。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如油菜花、桃花等。
三、花、果实和种子1、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2、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柱头上有黏液,能粘住花粉。
子房里藏有胚珠。
3、当人、动物、风将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去,就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四、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
2、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但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3、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有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流传播等。
靠弹射传播的如油菜、绿豆、豌豆、凤仙花等果荚类植物,果实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
栗子是通过滚动、跳动传播的;靠风力传播的如蒲公英、蓟、槭树等,它们的种子具有轻、带翅或绒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a9d4d0312b3169a551a40a.png)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花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它们能够帮助值物满足自身的需要,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由4个花瓣、另外还有4个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4、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花瓣、萼片雄蕊,雌蕊这四部份组成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
(油菜花就是完全花)四部份中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如: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都是不完全花)5、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的花是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不完全花,也是单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完全花一定是两性花,而两性花不一定是完全花,不完全花不一定是单性花。
6、植物的花有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作用。
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7、成熟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传送到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媒介主要有昆虫和风、水等。
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形式,自花传粉是指植物成熟的花粉粒传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并能正常的受精结果的过程。
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雌蕊接受另一朵花的花粉。
异花传粉的花,即是两性花,一般情况下同一朵花的雌蕊、雄蕊也不会一起成熟。
8、当蜜蜂或其他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去,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调谢,雌蕊的子房长成果实,胚珠长成种子。
9、雄蕊可以分为花药和花丝两部份,花药里面含有很多花粉。
10、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份,雌蕊的柱头上有黏液,能帮助雌蕊更好的接受来自雄蕊的花粉,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调谢。
11、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84df3053186bceb18e8bb59.png)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知识点整理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2、盖天说: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口锅,倒扣在地上;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3、浑天说:我国汉代的张衡在他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4、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发现,当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
由此,人们认识到面不是平的。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推测地球是球形的。
6、标注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发现:当取下连接小旗的棉线时,棉线呈环状。
这是因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后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西边航行,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麦哲伦的航行用实践验证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球体。
7、1961 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航天员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
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
8、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9、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或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绿色部分可能是森林或草原。
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10、400 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11、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20 世纪70 年代,科学家结合观测证据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体撞击形成的。
12、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1.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 3 厘米厚的细沙。
2. 从不同高度、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用手电筒光直射、斜射沙盘里的石子坑,观察石子坑阴影的变化。
实验原理:细沙模拟的是月球表面,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拟的是大小不同的陨星。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整理(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整理(2021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73dc27f90f76c660371a7f.png)
第二单元电路1.电和我们的生活1.所有的电器工作都需要电,电与生活紧密相连。
2.我们将能产生电的装置称为电源,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
3.安全用电的措施:(1)家用电器的电流很强,所以在使用电器时,应该格外小心。
(2)电器的导线破旧老化,应该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
(3)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和插座,电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
(4)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
(5)也不要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6)更不能将湿毛巾挂在电扇或电热取暖器上。
(7)遇电器起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如木棒)将插头拨开。
(8)在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架线铁塔、变电所。
(9)更不要去碰电线杆上的电线或掉落在地上的电线。
(10)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空旷处的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2.点亮灯泡1.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2.连接小灯泡和电池的线,称为导线。
3.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4.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5.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且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6.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不仅小灯泡不能发亮,而且电池会发热并很快消耗和损坏,所以应该尽快切断电流。
7.小灯泡的构造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2个连接点组成。
8.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是电流经过灯丝,形成通路,灯泡就会发光。
9.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10.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3.简单电路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正极(+)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负极(—)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d603a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b.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的。
2、解剖种子的顺序是先剖开种皮,在分开子叶,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3、种子的种皮能保护内部的组织结构。
4、观察植物的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式是用嘴尝。
5、浸泡一天的种子的胚芽变长。
6、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
6、浸泡一天的蚕豆种子,种子外部的种皮破裂,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萌发。
7、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种子,减少水分流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形成根;子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我们选种子时,要选择那些丰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应该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3、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的季节是春季。
4、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5、最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是潮湿、松软的土壤。
6、播种后一般经过7到10天凤仙花的种子会萌收回幼苗。
7、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泥土等必备前提。
8、播种凤仙花种子时,要先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口上,然后再放适量的土。
放一块小瓦片的目的是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9、播种凤仙花时,凤仙花种子埋入土中的合理深度大约为1厘米。
10、播种完成后,要在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适量的水是指使土壤湿润即可。
11、播种完成后,要将花盆放在温暖的地方。
12、播种凤仙花时,要挑选丰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丰满的种子储备的营养更丰富,更利于萌发,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能保证胚是完整的。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ac662d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1.png)
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可打印)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力》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举例:小球击倒矿泉水瓶,用锤子砸核桃,用石子击穿纸,用橡皮把沙堆砸出坑等。
4.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第2课《小球的运动》1.我们怎样让小球以不同的方式运动起来?对抛、平抛、自由下落等2.小球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怎样描述小球的运动?从小球运动的快慢、方向、轨迹等方面描述小球的运动。
4.给运动轨迹分类,可以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生活中,运动的物体随处可见,你能举个例子,像我们刚才描述小球的运动那样,说一说物体的运动吗?答:滑道运动:运动轨迹为曲线,是曲线运动;箱式电梯:电梯向上或向下运动,运动轨迹为直线,是直线运动;滑冰运动:运动轨迹有时为直线有时为曲线。
5.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第3课《运动的形式》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滚动、摆动)2.通过观察木块上标记点的连线,可以判断出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保持平行,如果连线始终平行,可以得出木块的运动形式为平动。
3.人用一只手将钢尺的一端用力压在桌面上,用另一只手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可以发现钢尺上红色的标记按一定的运动轨迹作往复运动,这说明伸出桌面一端钢尺的运动形式是振动。
4.用嘴吹动纸风车,纸风车转动时扇叶上的两个标记点始终围绕风车的轴心作圆周运动,得出风车的运动形式是转动。
5.手推车运动时,各部位的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车身在平动、轮子在转动。
落地扇运动时,各部位的运动形式不同,扇叶在转动,整个扇头在摆动。
摆钟运动时,各个部位的运动形式也不同,时针、分针和秒针在转动,摆锤则在摆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电路知识总结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电路知识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460494ba7e21af45b207a813.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总结1.电和我们的生活1.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1879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学校里照明的电压都达到220伏,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
3.实验证明,小于36 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4.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家各户的,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万不能直接触摸。
5.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只用干电池来做实验。
6.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
当看到断开或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有关人员。
8.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而像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供电。
1、下列电器中电压不是220V的是( A )。
A. 玩具遥控车B. 电视C. 电磁炉2、下列电器中( A )的电源我们可以直接用手触摸。
A. 手电筒B. 洗衣机C. 冰箱2.2点亮小灯泡1.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2.用导线分别把电池和小灯泡按下面的五种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结论: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3.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发生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还会在-瞬间发热发烫,甚至可能爆炸。
2.3简单电路1.电从电池的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2.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3.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4.在电路中安装开关这个实验中,实验材料: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1个电池盒、1节电池和1个小开关。
5.实验过程:(1)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个小开关,一端连接装有小灯泡的灯座金属点:一端连接装有电池的电池盒金属点。
(2)观察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的。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9d28d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c.png)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电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如,用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正电荷,头发带负电荷。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
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12.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3.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4.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例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例如遥控开关。
15.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而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家里和教室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6.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ba7a83f5335a8103d2207f.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知识点梳理1.生活中使用的电,像电灯、电视等是由发电厂的发电机供电;而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来供电。
这些为用电器提供电的装置我们把它们叫做电源。
2.电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
3.发电厂输送来的电是220伏的交流电,干电池的电是直流电,电压是1.5伏,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伏。
4.用电安全提示:(1)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万不能直接触摸!(2)家用电是220V的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用来做科学实验。
(3)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防止触电危险。
5.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6.小灯泡的构造有: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2个)。
7.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8.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电池、一根导线,并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
9.电流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
10.电流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11.电路是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在内的闭合回路,可以用开关来切断和闭合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
12.简单电路图13.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之间一定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这两点就是断开的。
14.灯泡不亮了可能是:①灯丝断了②电池没有电了③导线断了④接触不良⑤短路。
15.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是否出故障了。
检测时要至少检测2次。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16.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要首先接触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头,如果灯泡亮,就可以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了,检测时要进行多次检测。
17.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电器电路。
18.推测接线盒是怎样连接的:实验结果:推测:19.像金属、石墨等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塑料、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1844d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67.png)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热胀冷缩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自然界中的水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4、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5、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6、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 夏天松一些;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7、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的原因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8、“小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9、在研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2、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距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5、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一、做个岩石百宝箱1、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1将岩石砸成与标本盒大小相近的小块,洗净、晾干;2制作岩石标签:裁些小纸条,写上岩石的编号、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3将制成的标签贴在岩石下面;二、岩石的用途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建房、铺路、修桥、造纪念碑2、岩石是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石磨、石头工具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玉石做的手饰、挂件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石灰岩烧石灰,制水泥;还是制玻璃的原料,用油页岩来炼石油;三、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地质学家利用石头可以找到矿藏;2、远古时代人们利用石头做工具;3、石头中含有很多矿物;如铁、铜、铝等;4、四、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产的变质岩,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等;五、变质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六、1、开发新能源来代替矿产资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2、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岩石、保护土壤、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七、岩石的风化1、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2、岩石经过风化最终会变成细沙,成为土壤的一部分;3、用镊子夹住一块岩石,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实验目的: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痕,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一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温度变化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1、土壤是由空气、沙、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每立方米土壤中的生物数比地球上的人口数还多;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静止后土壤分两层,下层颗粒较大是沙子,上层颗粒较小是黏土;3、用滴管取上层清夜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加热,水滴干后玻璃片上有脏的痕迹,说明土壤里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盐类;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火烧,冒烟有气味,烧过后土壤变干; 颜色变浅,说明土壤里有水分和腐殖质;5、土壤的分类根据含沙量土壤分分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叫做黏质土;砂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叫做壤土;2、三类土壤特点:砂质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能差; 黏质土保水性能好但透气性差;壤土透气性能好保水性能也好;3、我国的土壤种类及分布: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 ,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 ;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腐殖质层,一般在70厘米左右,最后的可达1米以上;4、在土壤的渗水室验中:不同土壤的量一样,水量一样,要同时向漏斗里倒水;1、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为其保温、保湿,同时还辅助根部对植株的固定作用;2是很好的“储藏室”;通过根向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学成分;3土壤中还有大量的其他生物,如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为无机物,为植物的生提供营养;无脊椎动物能够通过其生理作用达到翻土的目的,增大空气含量;同时蚯蚓的粪便又能为植物提供直接营养;2、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也会不同3、不同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1相同的条件是什么①都放在阳光下;②浇同样多的水③植物相同2不同的条件是什么土壤不同实验现象: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最好;实验结论: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4、土壤对植物的意义1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2土壤中有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雨后的土壤容易硬化板结,人们及时松土,可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10、保护土壤一、土壤现状1、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2、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4、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土壤恶化1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0.001平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时,我国非农业用地还在每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的人口压力将越来越大;2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如沙漠、隔壁、石裸岩、冰川以及永久积雪区;3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如涝洼地、山地、盐碱地、水土流失、红壤低产地等; 二、我国每年土壤流失约50亿吨以上;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很严重,每年被冲刷走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4000万吨化肥;三、1、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1草可以不让土流出来;2草可以保护土壤;3花草树木可以保护土壤;4植物可以保护土壤水土流失的对比试验;实验物品:两块木板,上面铺上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2个水槽、2块木板、2个喷壶;实验步骤:两块木板,上面铺上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用烧杯把留下来的水收集起来;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有草覆盖的木板留下来的水较少,而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留下来的水较多,而且较浑;实验结论1、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2、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被流失,有了水和土植物才能生存;3、没有植物的保护,水、土易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1、像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灯这样的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3、按来源给光源分类,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光源、生物光源、人造光源 ;4、“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越来越多的灯饰在美化、点缀我们的生活,但灯光过多、过亮会产生光污染;玩镜子1、平面镜表面是平的,能反光,镜中的像与镜外的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室内装饰镜平面镜具有成像的特点,使室内景物成像后,使人产生空间扩大的感觉;2、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凸面镜的表面是凸起的,具有扩大观察范围的作用;3、医生戴的额镜、太阳灶凹面镜能把反射的光聚集在一点,提高其亮度和温度;在勺子的凹面看到的像是上下颠倒缩小的;凸面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筷子“折”了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生活中的例子; 筷子“折”了、小河里的水变“深”了、鱼缸里的鱼变“大”了、窗外的大树“折”了;海市蜃楼、云海佛光、三日同辉等;彩虹的秘密1、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阳光被这些小水珠分解成了七种色光,形成彩虹;3、彩虹在空中出现的时间较短 ,早晨看到的彩虹一般在天空的西边;因为空中形成彩虹的小水珠很快蒸发了,所以彩虹很快就消失了;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光学实验证明: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通过玩陀螺发现: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淡蓝; 蓝色+绿色=紫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同一种颜色的衣服在不同颜色的光的照射下,色彩是不一样的;16、光与我们的生活1、光对我们的生活有有利的方面:光诱捕器捕杀蚊子,用激光做手术,水幕电影;也有不利方面:电气焊光、玻璃幕墙、长期看电视损伤眼睛;2、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如玻璃幕墙等;人工白昼,如广告牌、霓虹灯、夜景照明等;彩光污染,如旋转灯、闪烁的彩色光源等3、偏振片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材料,它可以过滤掉物体上强烈的反射光,在特定的场合下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也可用旧胶卷代替偏振片;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17、航海家的发现1、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若乘坐每小时800千米的飞机绕地球一周,要连续飞行50个小时; 若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17天;3、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很曲折的过程;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发现了新的“大陆”,这就是现在的美洲;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4.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证明地球是球体1太阳、月亮、星星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2在海边看远处的航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才看到船体;3乘坐飞机一直前行,不改变航向,总能回到出发地;4月食、或航天器;18、地球上有什么1.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洋占71%,陆地占29%;2.地球的模型是地球仪;3.在地球仪表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弧线;其中连接两极的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赤道是中间最大的纬线圈,它把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5. 根据地面接受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人们把地球分为五带分别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6、在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符号和色彩表示,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七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9、我在哪里1、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2、GPS指的是卫星定位系统;在地图上,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民用GPS卫星地位系统主要原理是是什么答:通过卫星对目标进行监视,再把讯号发送给地球上的移动通讯基站,然后通过基站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20、苹果为什么落地1、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球中心的;3、宇航员在太空中会失重现象;21 测量重力1、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2、使用测力计时先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注意所测重力不要超过测力计的最大量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油菜【十字花科】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绿色 4 片】、花瓣【黄色 4 瓣】、雄蕊【 6 根】、雌蕊【 1 根】四部分组成。
完全花:萼片、花瓣、 雄蕊、雌蕊四部分都有 。【如油菜花、白菜花 、桃花】
3、
不完全花:四部分中缺 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 。【如南瓜花、黄瓜花 、桑树花】
卵生 动物 【以产卵的方式 繁殖后代】 蛙、鸟、鸡、蜻蜓
胎生 动物 【直接产出幼体 繁殖后代】 猫、羊、狗、马
11、种子的结构
种皮:保护种子 胚根 发育成根
胚 胚芽 发育成芽和叶 子叶 发育过程中提供营养(
枯萎)
12 、 种子萌发条件
足够的水分 空气 适宜的温度
13、种子萌芽时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4、 雄花 :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 雌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
6、植物的花有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作用。
5、雄花和雌花都是不完全花也是 单性花 。
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9
、像油菜花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 虫媒花 。
花药:含有很多花粉
7、 雄蕊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花丝
柱头:柱头上有粘液 雌蕊 —— 花柱
鱼 鸟 青蛙卵的孵化 小鸡的孵化
16、动 物 的 卵 形状多样、小 被胶质管(颜色不同)包围,缠绕在水草上 数量多 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10 天左右孵化出蝌蚪,几个星期内长成青蛙 三个星期
14、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5、鸟类的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和胚等部分组成
鸟类的卵
作用
卵壳
保护卵细胞
卵壳膜
卵白
保护卵细胞、供给胚胎
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
卵黄
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胚
气室
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蝴蝶 青蛙、蟾蜍
子房
8、 给花传粉 :昆虫将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10、把种子传播到远处
(将种子散布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弹射传播(自体传播) .如:油菜花、凤仙花、 芝麻 动物传播。如:苍耳、 鬼针草、蒺藜 风力传播。如:蒲公英 、蓟、槭树 水流传播。如:莲蓬、 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