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doc
长沙马王堆汉墓——20世纪中国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长沙马王堆汉墓——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工程总投资:—工程期限:1972年——1974年马王堆汉墓原址,位于长沙一所老年医院内,现仅存3号坑1972年7月30日新华社报道,一座距今2100多年的西汉早期墓葬在湖南长沙市郊的马王堆出土。
在这座古墓葬里,尸体、官椁及大批的随葬物,都保存得比较完整,是我国考古发掘工作中一项极为罕见的重要发现。
尸体出土时,全身裹着20层丝绸衣服,半身浸泡在略呈红色的溶液里。
出土后,经医生的解剖检验,证明女尸不但外形完整,而且内脏器官也是完整的。
尸体的皮下结缔组织还有弹性。
股部动脉的颜色,几乎跟刚死去的尸体一样。
给她注射防腐剂时,皮、肉、血管等软组织,随着药水所到而鼓起,然后通过微血管扩散。
估计女尸死亡年龄在50岁左右。
食道和胃里还保存着几颗甜瓜子。
从各方面的病理查明,死者生前患有多种疾病,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似乎是导致猝死的原因。
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和服饰则是中国古代丝绸的宝库;同时出土的帛书、帛图、帛画以其丰富的内涵印证了中国文化的丰厚与久远;关于三号墓主人,仍争论不休……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被世人誉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墓葬概况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牌,为一马鞍开土堆,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
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
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冢”。
1972-1974年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相继发掘,先后出土3座西汉墓葬。
据考证,这是西汉初期诸侯家族墓地,一号墓为汉侯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三号墓是利苍之子,3座墓葬的时间相距20多年。
《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
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 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
中国考古重要的事件
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六件大事中国的考古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有西方的考古学传播而来。
1900年,章太炎在《中国通史略例》中谈到西洋史学思想,提出,历史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机的整理收集和研究,地下埋藏的史迹可以补充记述的不足。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叙论》中直接介绍了欧洲考古学家对古物的“石器、铜器、铁器”的“三期划分法”。
①这些,表明中国的史学观念在发生变革。
不仅如此,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兴起,提出了“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疑古观念,为近代考古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伴随着近代列强的侵略,一些国外学者页到中国内陆进行考古研究和发掘。
自19世纪末起,外国人不断到中国进行探险考察,以日本、瑞典、俄国、德国、法国等最为着名,这一方面对中国的文物进行了侵略性的掠夺,但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考古学的形成。
在中国近代考古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几件影响中国考古学发展进程的大事件:一、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主持对河南仰韶村的考古发掘。
1920年以来,“北洋政府开始主动聘请外国学者和外国学术团体进行联合考古工作。
”②安特生是瑞典地质学家,应聘来中国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他首先在北京周口店进行考察工作发现了龙骨山遗址,后来由于同年(1921年)主持了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进行发掘,这也标志着田野考古学的形成。
二、1926年,李济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发掘。
李济是从美国学习人类学归来的中国学者,这次考古发掘,是中国人第一次自己主持的考古发掘工作。
但是,受人力、物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这次发掘“是一次中美之间的国际性合作,还不是中国学术部门独立完成的考古发掘”③。
之后,中国同其他国家展开了一系列联合考察活动。
三、192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派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试掘。
中国在20世纪初建立了一系列考古学术团体。
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了考古学研究室,④1924年,由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室又设立了考古学会。
中国近代考古大发现
中国近代考古大发现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里,诞生了中国现代考古学。
近代有什么震惊的考古发现呢?关于中国近代考古大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考古大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近代考古大发现之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
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1899年的一天,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达仁堂中药铺购得治疗疟疾的中药。
在其中的龙骨上,他意外地认出了陌生的古代文字。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龙骨成为值钱的古董之后,商贾为专擅厚利而隐瞒了其真正的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小屯。
直到1908年罗振玉探悉真相,才考定了小屯就是沉寂了3000多年的商代帝都;;殷墟。
从1928年到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其规模和成就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发掘工作被迫中止。
1950年起,新中国的考古人员继续发掘,并于1959年设立了安阳殷墟考古工作站。
经过70多年的发掘,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殷墟的重大发现中,除甲骨文之外还有大量珍贵墓葬、祭祀坑、车马坑等。
小屯东北地的殷墟中心还保存了宫殿宗庙的遗址。
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
着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
该鼎于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挖出,因无法搬运,又恐落入日本人之手,于是复埋入地下,直至1946年取出,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国近代考古大发现之敦煌:叹为观止的艺术宝藏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
这座掩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1600余年的文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大反响。
八十多年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1900年5月21日,一个逃荒到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在监督雇工清理第七佛殿下第16号石窟甬道中的积沙时,忽有天炮震响,山裂一缝,奇迹出现了。
最全考古书籍
最全考古书籍一,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古墓、珠宝、古尸、陪葬,神秘的面纱背后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1、《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个兵马俑发现,发掘的详细经过。
2、《寻找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来的“中国北京猿人”轰动了当时的世界,被誉为“整个地球人类的震撼!”然而。
3、《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
4、《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率部,以剿匪及军事演习为名,荷枪实弹进入东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打开乾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
5、《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这是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新中国以科学考古手段发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长篇纪实文学。
6、《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修订本)》位于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古刹法门寺宝塔,在一个风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员无意间在塔下发现了秘密玄宫,这便是埋葬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国无数珍宝并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
本书从不同侧面,披露这座迷宫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佛祖真身舍利东来中国的秘密过程,为中国历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
二,《天国的灵光:佛像》本书是走进珍宝世界系列图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绍了汉、十六国时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间的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对读者的欣赏。
全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识性及鉴欣赏性,是文物爱好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三,《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精)》本书是关于李宪夫妇葬墓的发掘报告。
本书记录了该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内装饰壁画以及种类繁多的随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铜、银、玉、玻璃料器等妈妈,这些都为唐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新中国重大考古发现
新中国重大考古发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家知道有什么重要的考古发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中国重大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北京人:五十万年前的祖先1929年12月2日,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为世界人类史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
北京西南有一座石灰岩的小山。
采石工常常在洞穴和裂隙的砂土中发现化石。
老百姓称之为龙骨,并将它们卖给中药铺。
1918年,来华担任矿政顾问的瑞典人安特生偶然来到龙骨山。
1926年,外国学者们证实,安特生等人1923年发掘出的化石中有一颗原始人的牙齿。
这一发现震撼了世界科学界,沉睡了50万年的北京人化石终于被发现了。
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分别代表中外双方签署了系统发掘周口店的协议,经费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
1929年12月2日下午4时许,太阳落山,寒意袭来。
在昏暗的烛光下,有人忽然大声叫了起来:这是什么?人头!主持发掘的专家裴文中激动地将其亲手取出。
这就是这震惊世界的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
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共发现了6个完整及较为完整的头盖骨和大量的、包括40多个人类个体的人骨化石。
此外,还有大量简朴的生产工具和用火的遗迹,为研究四、五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但令人极为痛心的是,所有二、三十年代发现的化石都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中失踪,至今不知去向,成为不解之谜。
化石的失踪和化石的发现一样,再次震撼了全世界。
新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定陵:地下宫殿的辉煌1956年,发掘定陵的工作正式开始,一座神秘辉煌的地下宫殿被打开。
得到珍贵文物的同时,考古学界也得到了许多教训和启示。
1955年10月3日,吴晗等人上书政务院,请求发掘明长陵。
虽有郑振铎、夏鼐提出异议,但周恩来还是签字同意了。
1955年底,长陵发掘委员会成立。
但考虑长陵太大,考古队提议先试掘一小型陵墓以积累经验。
1956年5月19日,定陵发掘铲下了第一锹土。
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
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本世纪2003年1月19日下午4点多,宝鸡市眉县杨家村五位村民在挖土时,挖到了27件珍贵的文物。
此次发现,被考古界称之为“二十一世纪中国考古最大发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锄头挖出了国宝宝鸡市眉县马庄镇杨家村是毗邻西宝高速公路的一个自然行政村,前几年因西宝高速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工程用土,该村就“靠土吃土”,日子也算红火,曾被宝鸡市评为市级小康示范村,这几年,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村民的日子已经不可同年而语。
2003年1月19日是个春意浓浓的日子,天气很好,吃完上午饭后,杨家村一组村民王宁贤、王明锁、王拉乾等5位村民相约给王拉乾家的庄基地拉土垫院。
一伙5人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到了村北砖厂的公用地,由于王宁贤身体不好,5人便商量由王宁贤、王明锁、王拉乾3人上坡掘土,其余二人在拖拉机边取土。
镢头在崖土上一镢一镢地掘进……下午4时30分,身强体壮的王明锁一镢下去,土崖上的土纷纷滑落后,一个拳头大小的洞露了出来。
好奇的3人借着阳光向洞里窥视。
这一看,可把3人惊呆了。
王宁贤事后回忆说,借着太阳光的照射,他看见洞里有一堆黄色的东西,他就一下子想到这可能是挖到“东西”了。
王宁贤的理由是这块方圆不过500米的土堆曾经挖出过许多“东西”,1954年,杨家村村民在整平土地时,在这里曾经“整”出过一只“骝金马”,后经文物部门鉴定为西周文物,1972年村民在种地时曾“种”出了一些青铜器;1985年,村民挖土时曾挖出过18件西周时期的扁钟,1992年也曾有过“东西”出现。
惊讶的5位村民在轮番窥探了一番后,大喜之余,就得想想该怎样处置这些“东西”了。
5个人中,王宁贤已近五十,身体不佳,家里负担颇重,王明锁,46岁,靠种地为生,日子也挺紧张;王拉乾,42岁,无一技之处,靠农忙时给人打工为生。
其余二人,除王拉乾的弟弟日子还算能过得去外,另一位张姓村民也在村中属于下等收入水平。
近三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2016 年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山东沂水纪王圈春秋墓葬、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2015 年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以及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2014 年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河南郑州东赵遗址、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河南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2013 年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等。
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石鼓山墓地位于宝鸡市区正南,渭河南岸台地上。
2012年6月墓地发现后,通过持续两年的钻探与发掘,确认墓地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300米,发现商周时期墓葬15座,均竖穴土坑墓,年代属商末周初。
整个墓地呈现“大稀疏、小聚集”的分布态势。
墓主头朝南部台地中脊,多为南向和东向。
按规模可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类,共出土各类随葬品230余件(组),多置放于二层台或壁龛内。
其中,小型墓一般随葬一、两件陶器,中型墓随葬品丰富,仅青铜礼器就多达92件,显示出一般平民与高级贵族两个层级的人群结构。
21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doc
21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1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1、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简介:宁夏鸽子山遗址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荒漠中,我国同类型地貌单元大量的文化遗物都是地表采集,很少发现有精确年代的遗址,因而对该地区文化演化特征的判定一直缺少明确的时空框架。
鸽子山遗址2014-2016年发掘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地区建立了距今约1.2万年~5千年,即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早中期的文化演化序列;在鸽子山遗址发现了原地埋藏的磨盘,磨棒和典型的两面器与尖状器,明确了这类具有重要文化特征的遗物的时代属性;初步浮选与残留物获得了一些植物遗存,这对于研究该地区晚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强化利用,乃至该地区的农业起源都有重要意义;出土了数件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鸵鸟蛋皮装饰品,是迄今同时代发现最小的同类型遗物,革新了我们对万年前人类认知水平和复杂技术能力的认识;数十处结构性火塘及疑似建筑遗迹为研究人类生存模式、生计能力和对气候适应行为以及居址空间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发现的疑似建筑遗迹可能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同类型遗迹,可能是古人类滨水而居搭建风篱的遗存;遗址其中一个文化层处于一个极冷事件新仙女木期,对于研究人类在这一特殊地理单元对环境极端事件的适应和文化特征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21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简介:牛坡洞遗址位于贵州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原平坝县)。
2012~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联合对遗址进行发掘。
目前已发现灰坑7座、用火遗迹10余处、墓葬7座、活动面两处等。
发现了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其中,各类型打制石制品近10万件、骨器约100件、陶片100余片。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年代序列,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遗址中发现的完整墓葬,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洞穴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
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近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杂志社等共同主办的199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正式揭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资料,供大家参阅。
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1、贵州盘县大洞遗址时代:旧石器时代发掘地点: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城珠东乡十里坪村发掘单位:中科院、六盘水市和盘县文化局、贵州师大、贵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简介:盘县大洞遗址是一个发育于厚层灰岩中的巨大的溶洞,洞口宽55米,高约40米,主洞1,600米。
进洞即为一个大厅,长220米,平均宽约30米,洞因其大而得名“大洞”,是中国南方新发现的古人类遗址。
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化石标本,找到了此前清理和采集的文化遗址对应层位依据,获得4颗古人类牙化石、2,000余件石器制品和近万件动物化石,以及一批灰烬、灰屑、烧骨等古人类文明遗物,这是目前贵州已发现的最早的文物遗品。
大洞石制品显示的修理台面技术在中国南方旧石器工业中并不多见,可以和非洲、欧洲同期文化作比较研究;大洞遗址的文物遗品和原始生活面保存了弃置时的状态,包含着丰富的潜在信息,大洞的第四纪堆积物丰厚保存完好,为建立华南第四纪洞穴堆积标准剖面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盘县大洞是更新世洞穴和旧石器时期洞穴遗址,在世界旧石器中期遗址中实属罕见。
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发掘地点:江苏省高邮市一沟乡龙虬镇发掘单位:南京博物院简介:龙虬庄遗址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距今7000--5000年。
发掘面积1335平方米,清理墓葬402座,出土陶器、骨角器、玉石器等各类文化遗物2000余件,其中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原始艺术品,最为珍贵的是在遗址地层中出土了大量的碳化稻米和古文字陶片,它对于研究稻作农业的起源和我国文字的产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龙虬庄遗址所揭示的独特文化风貌,被确认为填补江淮考古学文化区空白的龙虬文化,是文化面貌独特,文化特性稳定,发展序列完整的原始文化。
中国考古最大发现_0
中国考古最大发现中国十大最重要考古发现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里,中国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一次次轰动了全国乃至于全世界。
这些“奇迹”不断改写着民族和人类的历史。
下面是中国考古史上十大最重要的发现!兵马俑:秦帝国的赫赫武功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高大的武士俑和车马俑。
深埋地下的古代大军震动了全世界。
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陕西临潼的骊山北麓,有一座“中国第一帝陵”--秦始皇陵。
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就位于始皇陵园东门大道的北边。
1974年3月,临潼县一位普通农民在打机井时意外发现了与真人大小相仿的陶制人头、人身和手。
县文化馆有关人员闻讯后赶到现场,进行了初步的收集和清理。
此时回乡探亲的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听说了此事,便内部报道了这一消息。
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和中科院考古所有关专家的视察和批准之后,陕西省组织考古队开始了发掘。
到1975年上半年,清理1号兵马俑坑的工作基本结束。
1976年4月,1号坑东北侧出现了2号坑。
5月,又出现3号坑和一个未完成的兵马俑坑。
至今,发掘兵马俑的工作尚未结束。
秦兵马俑以“大”、“多”、“真”着称。
它们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造型更是栩栩如生。
敦煌:叹为观止的艺术宝藏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
这座掩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1600余年的文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大反响。
八十多年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1900年5月21日,一个逃荒到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在监督雇工清理第七佛殿下第16号石窟甬道中的积沙时,“忽有天炮震响”,“山裂一缝”,奇迹出现了。
王道士顺手用烟袋锅向裂缝处敲了几下,发现里面竟是空的。
于是,在雇工的挖掘下,一个内藏无数古经、绣画、文书、法器等无价之宝的藏经洞就这样重见天日了。
藏经洞是莫高窟寺院僧侣在躲避战乱迁徙他乡时用来珍藏佛家宝物的。
这些僧人既没回来,新来的僧人也无从得知,于是这批稀世珍宝在石洞里一睡就是近900年。
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
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1995年十大考古发现(以时代为序)1、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时代:旧石器末期至新时期早期发掘地点:江西省太源盆地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安德沃(Andover)考古基金会发掘领队:严文明(中方)、麦克什(美方)简介:1993~1995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安德沃考古基金会联合组成中美农业考古队。
开展了对万年仙人洞取样、发掘和对万年吊桶环遗址的发掘,并对两遗址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遗物,获取了大量自然、人文信息。
1999年夏,在1993年和1995年度发掘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发掘。
两遗址相距约800米,其中吊桶环遗址应为仙人洞居民狩猎的临时性营地和屠宰场。
时代在距今2~1.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及距今1.4~0.9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出土遗物有625件石器、318件骨器、26件穿孔蚌器、516件原始陶片,20余片人骨和数以万计的兽骨残片。
两遗址在石制品加工和陶器制作方面有明显差异。
陶片为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原始的陶制品之一。
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清晰的地层关系证据,并找到新石器早期的水稻遗存。
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地层堆积,涵盖了由旧石器时代末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完整地层序列,它对于研究人类如何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化演进过程。
尤其是对有关稻作农业起源、陶器的发现、动物的驯化等重大学术课题的解决提供了相关的考古学证据,揭示出目前我国从旧石器时期向新石器时期过渡的最清晰的地层关系证据。
2、湖南玉蟾岩遗址时代: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发掘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寿雁镇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玉蟾岩两度出土距今超过万年的有人工育化迹象的稻壳和陶器遗存,表现了其在新旧石器过渡方面的重要地位:超过28种属的动物,27种属的鸟类,5种鱼类,33种螺蚌类,40余种植物果核以及平地烧灰堆,大量的石、骨、角、牙、蚌制生产工具等,反映了过渡时期的经济形态和人类生活面貌。
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在过去的考古成果中,有什么是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吗?关于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
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1899年的一天,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达仁堂中药铺购得治疗疟疾的中药。
在其中的龙骨上,他意外地认出了陌生的古代文字。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龙骨成为值钱的古董之后,商贾为专擅厚利而隐瞒了其真正的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小屯。
直到1908年罗振玉探悉真相,才考定了小屯就是沉寂了3000多年的商代帝都;;殷墟。
从1928年到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其规模和成就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发掘工作被迫中止。
1950年起,新中国的考古人员继续发掘,并于1959年设立了安阳殷墟考古工作站。
经过70多年的发掘,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殷墟的重大发现中,除甲骨文之外还有大量珍贵墓葬、祭祀坑、车马坑等。
小屯东北地的殷墟中心还保存了宫殿宗庙的遗址。
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
着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
该鼎于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挖出,因无法搬运,又恐落入日本人之手,于是复埋入地下,直至1946年取出,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敦煌:叹为观止的艺术宝藏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
这座掩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1600余年的文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大反响。
八十多年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1900年5月21日,一个逃荒到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在监督雇工清理第七佛殿下第16号石窟甬道中的积沙时,忽有天炮震响,山裂一缝,奇迹出现了。
20世纪中国10项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20世纪中国10项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一、周品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研究1918年2月的一天,瑞典著名地质学家安特生偶然听说周口店附近一个叫龙骨山的地方有"龙骨"和石灰岩的洞穴,于是只身前往,对一小块遭到破坏的含化石的堆积物进行了小规模发掘,仅找到两个种的啮齿类和一个种的食肉类化石,收获不大。
1927年,由代表中外双方的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签署了系统发掘周口店的协议,1928年,发掘的堆积物2800立方米,得材料575箱,又发现了一件少年女性右下颌骨和一件成年人的保存有三颗完整臼齿的下颌骨。
沉睡地下几十万年的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在1929年12月2日发现了。
由北京人的遗骨可以推测他们的外貌。
北京人的头骨的特征是前额低平,眼眶上缘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像房檐一样遮盖着双眼;脑壳很厚,大约比现代人要厚一倍。
大半个世纪以来,对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使周口店成为闻名世界的人类化石宝库之一。
它解决了19世纪末爪哇猿人发现以来,猿人究竟是人还是猿的长期争论,确立了猿人阶段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大大推进了我们对于人类发展和人类起源的认识。
二、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半坡遗址的遗存丰富,面积约5万平方米。
它是在1953年被前西北文物清理队发现的,1954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考古工作者连续进行了5次发掘,它是我国考古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的一处原始氏族聚落遗址,后经14C测定年代为距今6700至6100年。
半坡聚落遗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由家庭到家族再到氏族社会的完整的生活场景,它不仅是新石器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人类发展史、文化史诸领域研究的极为珍贵的实物遗产。
三、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冬良渚文化最早发现于浙江杭县(今余杭市)的良渚镇。
良渚遗址的首次发掘工作是在1936至1937年春,由当时浙江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主持。
"良渚文化"的命名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于1959年12月26日正式提出的。
中国早期重要的田野考古实 践
中国早期重要的田野考古实践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心源、王小文2022年7月15日发表在《中国文物报》上的“钜鹿宋器——中国第一次历史时期田野考古实践及成果”一文,第一次在官方媒体上明确表达了百年前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巨鹿县三明寺的考古发掘,是中国第一次历史时期田野考古发掘的观点。
该文认为,国立历史博物馆1921年7月对巨鹿故城的发掘早于安特生对仰韶遗址的发掘,并且本次发掘一改传统考古以寻“宝”为目的的做法,记录了土层层位变化和大小文物的分布位置,已经具备了田野考古的基本特征。
发掘所获得的成果是钜鹿故城唯一一批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由正规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百年来这批文物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著名学者丁文江、谢扶雅、黄宗昌和东亚考古学会总干事岛村孝三郎等多次对其观摩研究,在宋代史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钜鹿宋器——中国第一次历史时期田野考古实践及成果高心源王小文提起中国考古学的起步阶段,最为辉煌的成果似乎都聚焦于以仰韶、城子崖为代表的史前期或以殷墟为代表的三代时期,但鲜为人知的是,在1921年7月,国立历史博物馆在河北巨鹿县钜鹿故城进行了建馆以来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发掘,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比较规范的历史时期考古发掘。
钜鹿发掘出的宋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批器物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时局变化等原因,钜鹿故城发掘相关信息已模糊不清,对于钜鹿宋器的发掘过程、文物内涵、研究流传等学界掌握资料有限。
作为钜鹿宋器文物整理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本文拟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钜鹿出土文物实物、相关账册、历史文献,初步厘清钜鹿宋器发掘、早期研究及收藏与南迁情况。
第一次田野实践:钜鹿宋器的发掘民国初年,巨鹿地区陆续有人发现瓷器等古物,闻讯而来的古董商人迅即将出土文物以“钜鹿宋”的名义销往北京、天津乃至海外。
民国九年(1920),北方五省旱灾,一时之间,京津古玩市场充斥着“钜鹿宋器”。
当时巨鹿县属直隶管辖,省会为天津。
天津博物院的筹备者率先行动,以直隶实业厅的名义派馆员李详耆和张厚璜“选购铜铁陶磁百数十件”,但在20世纪20年代,仅凭文物收购所获得的信息已难以满足学界研究视野。
中国最新考古古墓发现
中国最新考古古墓发现之墓主考证西汉大墓出土珍贵虫珀根据墓葬、墓园和出土文物的特点,结合文献记载,专家认为海昏侯墓与西汉海昏侯国存在很大关联,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国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
但具体是哪一代海昏侯,还有待于更多的证据。
据《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曲折,刘贺为汉武帝之孙,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后在位仅27天就遭废黜。
据考古专家介绍,地方史料记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
史料记载的刘贺墓位置与此次考古发掘的海昏侯墓非常接近。
之发掘意义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之四大谜团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文物出土2021年11月14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将正式启动。
此前出土的万余件文物让人们对海昏侯生前的奢华生活有了初步了解,但仍留下许多待解谜团,特别是墓主人的身份之谜。
答案将随着主椁室的清理工作而揭开。
棺木为何不在椁室正中?主椁室正中位置有一个明显的盗洞。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盗洞深约14米,是从上方封土堆正中心垂直向下挖而形成,但幸好主棺不在这个位置。
考古队员已确定主棺位于椁室的东北角。
“这与其他墓葬中的居中放置不太一样,也正因如此才避免了其遭到盗墓贼的破坏。
”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说。
也有专家认为,公元318发生在这里的一次大地震造成了椁室的坍塌,而且西边先坍塌,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棺木被推移至了椁室的另一边角落。
棺木不在椁室正中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天意促成,有待随着主椁室的发掘揭开谜底。
墓主安葬时棺椁是几重?棺椁制是古代体现死者身份和等级的一种制度。
一般来说,官位或身份越高贵,棺和椁的层数越多。
考古发现挖掘古墓
考古发现挖掘古墓考古学家破解中国迄今发掘最大古墓之谜。
关于考古发现挖掘古墓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考古发现挖掘古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古发现挖掘古墓之发现过程1974年,陕西春旱严重,骊山脚下许多村民被迫打井抗旱。
井底,有人忽然挖到一个奇怪的陶土人头。
当时他们谁都不会想到,这个陶土人头引出的,是巨大的秦俑方阵。
秦兵马俑就这样意外地被发现了。
这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俑都是武士打扮,这些武士守护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强悍的秦帝国的缔造者;;秦王赢政。
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位始皇帝和秦朝的了解,大多仅限于史料记载.兵马俑的发现,使人们有更多的资源,去勾勒这个王朝大致的轮廓。
随之而来的问题困扰着考古学界,这个帝国从何而来,他们先祖的遗存又在哪里? 1975年,陕西省考古所一支考古队来到宝鸡市风翔县,在灵山一带,这只考古队晓行夜宿,足迹几乎踏遍这个关中著名山脉的角角落落。
他们苦苦找寻的,就是那个强大的王朝;;秦帝国,其先祖的足迹。
但是,几个月的艰苦工作,考古队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在灵山东南30公里之外,一个叫南指挥村的地方,一位靳姓村民却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这件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一个引子,一场规模空前的考古大发掘由此拉开了序幕。
从1976年到1986年,这次发掘整整持续了10年。
一个个难解的谜团,穿越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不断浮现于人们眼前,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渐渐清晰地展露出来。
南指挥村坐落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南5公里,离村子不远有一块奇怪的荒地,春夏时节,不管雨水多寡,那里庄稼都长不好。
生活在附近的人们对此似乎也习以为常,没人想去深究。
1976年的一天,附近一赵姓村民推着小土车来到这里,他要挖点土修补自家的院墙。
铁铲挥处,黄土里带出一些奇怪的土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与周围黄土明显不同,有黄有红,还夹杂着一些碎石,并且非常坚硬。
几天以后,村民闲谈中又提及的这件事,很偶然地被陕西省考古所考古专家记了下来,职业的敏感让考古专家意识到,这里面必有蹊跷。
1958年 定陵发掘实录
1958年定陵发掘实录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小主精心编写而成的,如果您有需求,可以下载它,希望它能够帮助您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以进行修改,请根据您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本店铺还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比如工作总结、文案摘录、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等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不同的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后续更新文档。
谢谢!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small master,if you have needs, you can download it, I hope it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fter download, please adjust according to your actual needs. The store also provides you with a variety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work summary, copy excerpt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to the following updates.thanks!定陵是明代永陵的一部分,是明朝第13位皇帝朱棣和皇后孝慈文皇后的合葬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一
曾侯乙墓
1978年,湖北随州一公里处发现了一座战国前期的大型陵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乐器、礼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以及漆木竹器,另外还有一些竹简,共计一万五千件。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古墓出土了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的古代打击乐器曾候乙编钟(现藏武汉市的湖北省博物馆),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
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
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曾候乙编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优秀结晶,它的出土填补了我国在考古学、音乐史和冶炼史上的许多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此后,随州也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古乐之乡。
本书记载了曾侯乙墓的挖掘过程并展示了其中部分文物的图片。
作者简介
谭维四
谭维四,1930年4月生于湖南长沙。
1949年毕业于湖南长沙师范学校。
1954年结业于北京大学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
1952年始长期从事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工作历任湖北省文物考古队队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江陵楚都纪南城、江陵望山与沙冢楚墓、随县曾侯乙墓等重大考古发掘与研究。
1979年主持曾侯乙编钟的研究与复制,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3年主编《曾侯乙墓文物艺术》,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合作编写的《曾侯乙墓》考古报告获1999年中国社科院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二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
内容简介
在你的社交范围内是否有在博物馆工作的友人,你是否见过他们眉飞色舞地谈论着种种感受,是否钦佩又神秘地向往过这份工作。
你是否见过曾侯乙墓随葬的整套大型编钟、秦始皇陵大批兵马俑和铜车马、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的两件仅重49克的轻薄透明的素纱禅衣、广州南越王墓内那座高大的错金漆屏
还有那许许多多隐藏在这些中华瑰宝后面的一幕幕动人的故事,有时是欣喜,有的是辛酸,以及那些撒下的血与泪。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窑藏》选择典型的发掘事例,由发掘主持人撰写考古发掘记,尽可能地将某处发掘全过程以及有助于了解此处古代的资料,如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都包括进去。
犹如亲历考古现场,让您感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
作者简介
夏名采:
1941年出生,湖南生石门县人,土家族。
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曾在山东省博物馆工作,现任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研究员。
从事文物考古、文物研究、文物陈列等工作。
主要论著有《营丘初探》、《新建博物馆及周围环境得艺术构思》、《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艺术特色》、《青州龙兴寺出土背屏式佛教石造像艺术特色》、《青州龙兴寺出土背屏式佛教石造像分期初探》等。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三
长沙马王堆汉墓
内容简介
我们选择典型的发掘事例,争取发掘主人持人的合作,请他们撰写老古的掘记,并证得他们的同意,尽可能地将某处发生过程以及有助于了解此处古代的资料,如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都包括进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我们的愿望。
现在,记事又记情的重大考古发掘记,与大家见面了。
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发掘,时至今日,已三十多年了,回忆起当年参加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研究,涉及的人和事太多了,而本书所记载的一些发掘情况,仅仅是笔者在参加三座汉墓的发掘和研究过程中,所能亲自参加和亲眼见到的一些事实。
在写些书时,也曾尽量地做到全面地反映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有关研究,我们参照了侯良、何介均、张惟民、周世荣、傅兴有等先生撰写的有关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记回忆和研究文章,同时也参照了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报告。
作者简介
熊传薪,1940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1964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9月到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从事考古发掘、文物研究和文物博物馆管理四十余年。
曾先后负责、主持和参加了长沙、益阳、常德等地从商周至宋元时期上千座古墓葬的发掘。
特别是马王堆一、二、三号汉墓、响应澧、湘乡大型楚墓、长沙旬鼻咀一号汉墓和衡阳东汉墓的发掘;参与了石门皂市、宁乡炭河里等商代遗址和唐代沙窑遗址的发掘。
先后参加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长沙马王堆二号、三号汉墓发掘报告》、《唐代长沙窑》、《中国青铜器》、《中国重大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十卷等著作的编写。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四
满城汉墓
内容简介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
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
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
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五
广汉三星堆
内容简介
三星堆是迄今我国发掘数量最多,形体最大古代青铜雕像群,是古代蜀文化的惊人发现。
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在三星堆发现文物是从1929年开始的,是一个曾在县衙当过师爷的农民首先发现了玉器。
上世纪30年代进行过考古发掘,此后,五六十年代都在该地进行过发掘。
尽管每次发掘都有重要发现,但是,真正惊人的发现是在1986年,7月18日,当地农民在发掘过的地方取土时,发现玉器,告诉了在旁边正在进行发掘的考古人员,考古人员立即过去并布置了发掘,十天后,第一个惊人发现漏出来地面
作者简介
陈显丹,1955年出生于成都市。
毕业手四川大学考古专业。
现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先后主持发掘过广汉三星堆遗址、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及广汉三国雒城城墙遗址等。
在国内外发表的主要论著有《广汉三星堆古遗址》、《三星堆一、二号坑发掘简报》、The Sacrificial Pits at Sanxingdui Their Nature and Date(英国)、On The Designation Money Tree(香港)、《四川古代文物概论》(日本)、《三星堆青铜器四川巴蜀文化的灿烂证据》(台湾)、《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概况、初步分期兼论早蜀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三星堆奥秘》等。
其中《三星堆奥秘》一书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先后应邀在英国伦敦大学、大英博物馆、剑
桥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京都国际交流中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博物馆,美国西雅图博物馆、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台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艺术博物馆、新加波亚洲文明博物馆等处,就三星堆文化、古蜀王国的形成、巴蜀青铜器的分类及特点等问题举办了系列的专门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