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常用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百姓常用法律知识问答
百姓常用法律知识问答目录一、宪法类 (3)1.1 宪法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4)1.2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5)1.3 国家机构及其职权 (6)二、行政法类 (7)2.1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 (8)2.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9)2.3 政府信息公开 (11)三、民法类 (12)3.1 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主体 (14)3.2 物权法基本原理 (15)3.3 债权法基本原理 (16)3.4 侵权责任法基本原理 (17)4.1 公司法律制度 (20)4.2 合同法律制度 (20)4.3 票据法律制度 (21)4.4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22)五、刑法类 (23)5.1 刑法的基本原则 (25)5.2 犯罪构成与犯罪形态 (26)5.3 刑罚种类与刑罚执行 (28)5.4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适用 (29)六、经济法类 (30)6.1 宪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32)6.2 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33)6.3 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34)6.4 经济合同法 (34)7.1 劳动合同法基本原理 (36)7.2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38)7.3 工会与职工代表制度 (39)7.4 劳动保护与社会保障 (40)八、诉讼法类 (40)8.1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理 (42)8.2 行政诉讼法基本原理 (43)8.3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理 (45)8.4 仲裁法基本原理 (46)九、其他法律类 (47)9.1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48)9.2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 (49)9.3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50)9.4 法律法规汇编与解读 (51)一、宪法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国策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平等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利保障原则。
我国宪法修正案共进行了五次,分别是: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
法律常识100问
法律常识100问1、胎儿也有继承权?有继承权,但如胎儿分娩时为死体的除外。
2、哪些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哪些组织能向法院申请认定某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4、哪些机构能作为被监护人的临时监护人?被指定监护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5、老年人能选择自己的监护人吗?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以书面形式在自己的近亲属、其他人或组织事现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确定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6、因突发情况导致被监护人无人照料,怎么办?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7、离婚时获得子女抚养权的一方,可委托其父母代为抚养吗?法律未明文规定禁止,即可以。
8、被宣告失踪的人,其财产由谁代管?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
如有争议,由法院指定。
9、个体工商户的债务,由谁承担?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则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则以家庭财产承担;如无法区分的,则以家庭财产承担。
10、法定代表人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责任由谁承担?由法人承担。
如果法定代表人越权签订合同,只要相对人不知道其实际权限的,该合同对法人仍然有效。
所以,选聘法定代表人非常重要,一般由控股股东的自然人担任。
11、什么叫做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根据而获得的利益,属于不当得利,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得利。
12、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是什么?代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被代理事项违法仍然实施代理行为。
法律常识100问
法律常识100问1. 什么是法律?答:法律是指国家规定并实行的统治社会关系的规范。
2. 法律的目的是什么?答: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 法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公正、法制、自由、民主、人权等。
4. 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
5. 法律的种类有哪些?答:法律的种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等。
6. 什么是宪法?答: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机构和权力,对公民权利和义务、法律地位等进行保障。
7. 什么是行政法?答:行政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规章、政策、行政处罚等的法律规范。
8. 什么是刑法?答:刑法是指规定了违反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观、社会道德等违法行为所应受到的惩罚措施的法律规范。
9. 什么是民法?答:民法是指规定了个人、家庭、财产、合同、侵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0. 什么是商法?答:商法是指规定了商业活动、商业行为、商业合同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答:劳动法是指规定了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2. 什么是知识产权法?答:知识产权法是指规定了作品著作权、发明专利、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规范。
13. 什么是合同法?答:合同法是指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4.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答: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了民事诉讼程序、诉讼权利、诉讼义务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5. 什么是刑事诉讼法?答: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证据收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答: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者法律义务。
17. 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答: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18. 什么是行政责任?答:行政责任是指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反行政法规、规章或者政策,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知识问答
法律知识问答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范和原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并为社会成员提供行为指引和纠纷解决机制。
2. 法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合法原则、自由原则、公正原则、公共利益原则、责任原则等。
3. 法律是如何制定的?法律的制定通常由立法机关负责,如国家的议会或国家机构。
立法过程包括草案的起草、审议、表决和正式生效等步骤。
4. 那些机构负责执行法律?法律的执行主要由执法机构负责,这些机构包括警察、检察官、法院等。
5. 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责任可以是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6. 如何解决法律纠纷?法律纠纷可以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进行解决。
诉讼是通过法院进行的争议解决程序,仲裁是由独立仲裁机构处理争议,调解是通过第三方调解人促使各方达成和解。
7. 法律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人权,确保公平和正义。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和参照。
8. 为什么人们要了解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知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增强法律意识,规避法律风险,合法经营。
此外,法律知识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法律,提高社会责任感。
9. 什么是合同?合同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经意思表示一致,对于特定事项产生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或者行为。
10. 合同有哪些基本要素?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合同主体、合同目的、合同内容和合同形式等。
合同主体指订立合同的各方,合同目的指合同达成的意图和目标,合同内容是指合同项下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形式是指合同的形式要求。
11. 什么情况下合同无效?合同无效的情况包括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存在重大错误、恶意欺诈等情况。
法律知识大全常识题库及答案
法律知识大全常识题库及答案一、民法知识题库及答案1. 如何解释民法?答案:民法是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律,包括民事权利、民事行为、民事责任等内容。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
2. 什么是合同?答案:合同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通过协商达成的平等自愿的将来行为约定,载明其权利义务的文件。
合同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3. 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另一方有哪些权利?答案:当一方违反合同时,另一方可以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要求赔偿损失、请求解除合同,并可以要求侵权方承担违约责任。
4. 什么是侵权行为?答案: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
包括民事侵权和刑事侵权两种形式。
5. 什么是著作权?答案:著作权是指个人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技作品的权利。
著作权保护原创作品的独立性和独占性,确保作者享有合法权益。
二、刑法知识题库及答案1. 什么是刑法?答案:刑法是国家规定的对犯罪行为的处罚和预防的法律。
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2. 什么是犯罪?答案:犯罪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且有罪判决后需要受到法律制裁。
3. 刑法中常见的主体有哪些?答案:刑法中的主体包括犯罪主体和刑事责任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而刑事责任主体是指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可以是犯罪主体或者法定代表人。
4. 什么是故意犯罪?答案:故意犯罪是指有意识地实施犯罪行为,明知其行为会造成违法结果。
故意犯罪的主体具有相应的主观故意和行为表现。
5. 犯罪分为哪些基本形态?答案:犯罪可以分为基本形态和特殊形态。
基本形态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而特殊形态则包括共同犯罪、连续犯罪等。
三、行政法知识题库及答案1. 什么是行政法?答案: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活动并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
它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保护公民的权益。
法律常识问答,了解法律,维护权益!
法律常识问答,了解法律,维护权益!你是否曾经面临纠纷或者遇到法律难题,却感到无从下手?了解一些法律常识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走入法律的泥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答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并提供有关如何维护自己权益的建议。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旨在指导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的目的是确保公平、正义和法治,促进社会和谐。
2. 法律的来源有哪些?法律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宪法、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确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机构和人民的基本权利。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和通过的规范性文件。
法规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根据法律的具体规则。
司法解释是法院对法律条款的解释和适用。
3. 如何了解法律?了解法律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责任。
以下是一些了解法律的途径:a. 学习法律:可以通过就读法律专业的大学、学习法律课程或者参加法律培训班来学习法律知识。
b. 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如果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咨询,例如律师、法律顾问等。
c. 研究相关法规和判例:积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判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d. 探索互联网资源:现在有许多网站和在线资源可以提供法律知识和常见问题的解答。
4. 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当我们面临法律问题时,保护自己的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维护权益的建议:a. 了解自己的权益:首先,了解自己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我们了解自己的权益,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b. 保留证据:无论是面临合同纠纷还是其他问题,保留相关证据非常重要。
这可以帮助我们证明自己的权益。
c. 寻求法律帮助:如果遇到复杂的法律问题,最好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
他们可以为我们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d. 和解和调解:在某些情况下,和解和调解可能是解决法律纠纷的较好方式。
它可以减少纠纷的时间和费用。
e. 提起诉讼:当没有其他解决办法时,提起诉讼可能是维护权益的唯一途径。
法律知识问答
法律知识问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社交活动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与法律相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下面将回答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问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一套规则和准则,用于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权益和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法律的来源有哪些?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司法解释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3. 如何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首先,可以阅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文书,如宪法、法律条文、判决书等。
其次,可以参加法律培训班或课程,学习专业的法律知识。
此外,也可以咨询法律专家或律师,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 什么是合同?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依法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它是一种法律上的约束力文件,用于规范各方的行为,并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合同可以是口头约定或书面约定,但书面合同更具法律效力。
5. 如果合同中的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如果合同中的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之一: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义务、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或损害赔偿、解除合同、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等。
具体的措施应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
6. 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性劳动中产生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助于鼓励创新和创造,并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7. 如果发现他人侵犯了我的知识产权,我应该怎么办?如果发现他人侵犯了你的知识产权,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收集相关证据,如侵权行为的时间、地点、证据材料等。
其次,可以向相关部门或机构投诉举报,要求其采取相应的行动。
此外,也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专业律师,寻求法律保护和维权。
法律常识问答
法律常识问答作为普通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法律常识。
毕竟,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正因如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答一些常见的关于法律的问题,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一套由国家或政府实施的规则和原则,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解决争议。
它是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并由执法机关执行和适用。
法律的目的是确保社会的平等和公正,以及保护个人和集体的利益。
法律的来源有哪些?法律的来源可以分为宪法、立法、行政法规和司法判决。
1.宪法:宪法是每个国家的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它是其他法律的法律基础,任何其他法律都不能违背宪法的规定。
2.立法:立法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立法机关通常是议会或国会,他们负责通过法律来规范各个领域的行为和权利。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政府通过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它们通常涉及到政府机构的职权和行政事务。
4.司法判决:司法判决是法院根据现有法律对特定案件做出的决定。
法院会根据案件中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来裁决,形成判例,为今后的类似案件提供指导。
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个人或组织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当一个人破坏了法律的规定,他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处罚。
法律责任可以包括罚款、监禁、赔偿责任等。
什么是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违反民事法律规定,导致他人权益受损,承担的赔偿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的目的是纠正和弥补损害,使受损害的人能够恢复到事先的合法权益。
常见的民事法律责任包括合同违约、侵权行为等。
什么是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的人因违反刑法规定,侵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接受法律制裁的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刑事法律责任的处罚形式包括罚款、监禁、死刑等。
常用法律知识100问_常用法律知识问答
常用法律知识100问_常用法律知识问答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并保护人民的利益。
那么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常用法律知识100问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常用法律知识100问1、我国宪法对公有财产及公民私人财产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答:我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谁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答: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3、如何防止开发商一房二卖?答:《物权法》第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因此购买新房时,应首先去当地房管局查询欲购买的房屋是否已经预告登记,如已登记,则不能购买,如未登记,则购买后及时去预告登记。
二手房则只能先付订金或部分购买款,待办理过户手续后再付清,以防出卖人一房二卖。
4、悬赏寻找遗失物,权利人可否不履行悬赏承诺?答:权利人应当按照承诺履行悬赏义务。
法律知识问答题(3篇)
第1篇1.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A. 人民B. 国家C. 政府D. 社会主义事业答案:A解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
A. 刑罚执行完毕B. 刑罚执行期间C. 追诉时效D. 追诉期限答案:C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追诉时效。
3. 以下哪个法律不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
A. 《宪法》B. 《刑法》C. 《民法通则》D. 《行政处罚法》答案:D解析: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包括《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而《行政处罚法》不属于基本法律。
4. 以下哪个行为不构成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A. 未经他人许可,复制他人作品B. 未经他人许可,使用他人商标C. 未经他人许可,使用他人专利D. 未经他人许可,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答案:B解析:未经他人许可,使用他人商标可能构成侵犯商标权,但本题要求选择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因此B项符合题意。
5.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形式。
A. 书面B. 口头C. 书面或口头D. 书面或口头或其他形式答案:C解析: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书面或口头形式,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
二、填空题1.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人民民主专政解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
答案: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解析: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 我国《民法典》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原则。
法律知识问答
法律知识问答
法律知识是指人们对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法律原理和法律实务等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问答:
1. 什么是法律?
答: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套规范,用于管理社会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体系。
2. 法律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法律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解社会矛盾和解决争议、规范社会行为等。
3. 法律的来源有哪些?
答: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行业规定等。
4. 怎样才能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
答: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可以通过学习宪法、法律文书、法律案例和相关法律咨询等途径。
5. 什么是法律义务?
答:法律义务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6. 什么是法律权利?
答:法律权利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权益和权力。
7. 法律的适用原则有哪些?
答:法律的适用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等。
8. 什么是法律责任?
答:法律责任是指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据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9. 什么是刑法?
答:刑法是规定和惩处犯罪行为的法律,主要包括刑法总则和各种刑事犯罪规定。
10. 什么是合同?
答: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法律知识问答回答的简要概括。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讨论一些法律知识问题,并为每个问题提供更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让我们开始探索更深入的法律知识吧。
日常法律知识问答
日常法律知识问答目录一、法律基础知识 (2)1.1 什么是法律? (3)1.2 法律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3)1.3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4)二、民事法律 (5)2.1 什么是民事法律? (6)2.2 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7)2.3 什么是合同?如何订立和履行合同? (8)三、刑事法律 (10)3.1 什么是刑事法律? (11)3.2 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1)3.3 什么是刑事责任?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12)四、行政法律 (13)4.1 什么是行政法律? (14)4.2 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力是什么? (15)4.3 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行政法律领域? (15)五、知识产权法律 (16)5.1 什么是知识产权? (17)5.2 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7)5.3 如何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18)六、劳动法律 (19)6.1 什么是劳动法律? (20)6.2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应注意什么? (21)6.3 如何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22)七、家庭法律 (23)7.1 什么是家庭法律? (25)7.2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6)7.3 如何处理家庭纠纷? (27)八、环境法律 (28)8.1 什么是环境法律? (29)8.2 如何保护环境,遵守环保法规? (29)8.3 如何应对环境诉讼? (31)九、国际法律 (31)9.1 什么是国际法律? (32)9.2 中国在国际法律中的地位是什么? (33)9.3 如何应对涉外法律问题? (34)一、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是一套规范和约束社会行为的规则体系,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以及违反规定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解决纠纷、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经济关系等。
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机关。
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法律、修改法律、废除法律、解释法律、监督法律的实施等。
常用法律知识问答
常用法律知识问答1. 问:什么是法律?答: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规范人们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条文的总称。
它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
2. 问:什么是法律的来源?答:法律的来源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司法解释和国际法等。
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文件均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3. 问:什么是法律的适用?答: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案件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争议事实进行认定,并据以判断适用何种法律。
根据法律的原则,法律应公正、公平地适用于每个具体案件。
4. 问:什么是法律责任?答:法律责任是指依法应承担的权利义务以及因违法行为产生的责任。
它是一种法律所赋予的义务,当个人或组织违反法律规定时,将承担法律责任。
5. 问:什么是合同?答:合同是双方或多方自愿缔结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它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约定了争议解决的方式。
合同一旦成立,各方都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
6. 问:什么是劳动合同?答: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关于劳动条件的书面协议。
它规定了工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假等劳动条件,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7. 问:什么是犯罪?答: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罚。
8. 问:什么是侵权?答:侵权是指在法律上违反了他人的权益。
常见的侵权行为包括人身侵权、财产侵权和名誉侵权等。
9. 问:什么是知识产权?答: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思维创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法律权利。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
10. 问:什么是民事诉讼?答: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或组织因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司法机关制裁侵权人,并获得赔偿或其他救济。
以上是对常用法律知识的问答,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法律领域的基本概念。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遵守法律规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法律基础知识问答大全
法律基础知识问答大全法律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法律基础知识,我整理了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和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公布的规范行为的规则,是社会规范的一种体现。
它确保了社会秩序、公平正义和人民权益的实现。
2. 如何理解法律的适用范围?法律的适用范围取决于其颁布的国家或地区。
每个国家都会根据自身的国情和法律体系来制定具体规定。
3. 法律的主要分类有哪些?法律主要分为宪法、民法、刑法、商法、行政法、劳动法等。
不同的法律领域涉及到不同的法律关系和规范。
4. 如何理解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根据不同的法律领域和法律规定,法律责任可以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5. 如何保护个人权益?个人权益的保护是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
个人可以通过诉讼、申诉、举报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委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来代理维权。
6.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雇雇员?雇主在合法正当的情况下可以解雇雇员,例如雇员严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工作能力严重不符合要求、盗窃公司财物等情况下,雇主可以采取解雇措施。
7. 如何评定交通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评定主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办法来进行。
根据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包括违规行驶、交通信号灯状态、证据等方面来综合判断责任。
8. 婚姻登记需要哪些手续?婚姻登记需要提供双方的身份证明、户口簿、独身证明、户口迁移证明等相关材料。
具体要求可以咨询当地婚姻登记部门。
9. 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由创造者在科学、文学、艺术和技术等领域中所创造的独有的精神财富。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10. 如何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主要是通过签订保密协议、完善保密制度、加强保密意识等方式来实施。
一旦商业秘密泄露,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法律基础知识问答,希望能帮助您对法律有更深入的了解。
任何具体法律问题的解答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建议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机构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
法律基础知识百问解答
法律基础知识百问解答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规定人们行为准则的一种制度,它包括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
2. 法律的作用有哪些?法律的作用包括: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调整人际关系;解决争议和纠纷;规范经济活动等。
3. 法律有哪些分类?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劳动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领域。
4. 什么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指具备一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5. 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6. 法律如何产生效力?法律经过立法机关的制定,经过公告或公布后即产生效力。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效力。
7. 什么是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在具体案件中,根据实际情况将法律规定应用于该案件,以解决争议并给予相应的法律后果。
8. 什么是法律证据?法律证据是指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或者证明手段,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
9. 什么是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诉讼过程或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诉讼或行政活动,确保诉讼公正和行政效力。
10. 什么是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规范的有效力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既要保护公共利益,也要保护个人权利。
11. 什么是法学?法学是对法律、法规、法律制度以及判例和法律运行规律的研究,包括法律理论、法学方法、法律系统等方面。
12. 什么是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并公布实施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适用的法律效力。
13. 什么是合同?合同是自愿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合同双方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受法律保护。
14. 什么是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旨在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15. 什么是民法?民法是规定个人、家庭和财产关系的法律,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
16. 什么是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法律,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
法律法规问题解答
法律法规问题解答法律法规问题解答1. 什么是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和准则。
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决定和命令等各类法律文件。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行,是社会成员行为的准绳和规范,同时也对司法和行政机关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2. 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法律法规的遵守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保护人权、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遵守法律法规能够维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
3. 法律法规的种类有哪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其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最高层次的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权利;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机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法规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下属机构制定的有关具体事项的规则;规章是行政机关制定的对于特定事项的规则。
4. 违反法律法规有哪些后果?违反法律法规会面临一系列的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民事责任等。
行政处罚是由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的行政处罚,可能包括罚款、吊销执照或证件、行政拘留等;刑事处罚是根据刑法规定,由人民法院对违法行为进行的刑事处罚,可能包括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民事责任是在民事诉讼中,依法要求违法行为人对侵权行为承担经济赔偿、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
5. 如何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以下是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的一些建议: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班等方式增加对法律法规的了解。
关注媒体报道:通过关注新闻、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变化和重要法律案例。
尊重法律法规:作为公民,要积极践行法律法规,尊重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不得为了自身利益而违反法律法规。
民事法律知识问答
民事法律知识问答1. A:民事法律知识问答民事法律知识问答是公民及法人团体在生活和工作中必须了解的内容。
下面将就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回答,供读者参考。
问题一:什么是财产权?财产权是指个人或团体依法享有、支配和处分财产的权利。
具体来说,财产权包括物权和债权。
物权是指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例如房产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等。
债权是指权利人按照合同等法律关系要求他人给付金钱或其他标的物的权利。
问题二:什么是侵权?侵权指的是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常见的侵权行为有人身权利侵害、财产权益侵害、名誉权侵害等。
侵权行为不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还可能要赔偿损失。
问题三:如何进行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公民及法人团体以民事权益为争议,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对争议解决的一种方式。
一般民事诉讼的程序包括立案、受理、举证、开庭审理、判决等环节。
当然,如果双方能够友好协商解决争议,也可以选择进行调解或仲裁。
问题四: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是当今社会亟须关注的问题。
公民享有根据法律规定决定其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披露的权利和义务。
个人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
同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也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管理。
问题五:什么是法人?法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组织。
法人可以是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经过合法程序注册成立的法律主体。
法人享有与其法定地位相适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简要回答了几个常见的民事法律问题,供读者参考。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基本的民事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在生活和工作中遭受侵权或损失。
同时,在实际应用时请以法律规定为准,以免因文章的简要性而出现误解。
对更为复杂或具体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权威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常用法律法规知识问答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公民常用法律法规知识问答民法常识1、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哪几种答: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
鉴于年龄、智力发育和精神状况的不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指具备部分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3)无民事行为能力。
指不具备以自己的独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设立民事义务的能力。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2、什么是诉讼时效答: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我国民法规定了三种诉讼时效:(1)普通诉讼时效。
即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2年。
(2)特别诉讼时效。
即部分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它们包括: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产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最长诉讼时效。
即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上述三种诉讼时效期间,前两种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3、什么是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答: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法人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10种: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刑法常识1、怎样区分违法与犯罪答:一切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而当违法行为达到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程度时就构成了犯罪。
也就是说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并不一定达到犯罪的程度。
2、什么是赌博罪赌博罪与赌博有什么区别答:赌博是一种违法行为。
赌博罪则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障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
赌博罪也是扰乱公共秩序罪的一种。
赌博罪与一般赌博行为的区别主要有两点:①主观方面必须是以营利为目的,即赌博的人不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而是以赌博为手段赚钱获利;②客观方面必须有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常业的行为。
如开设赌场,提供赌具,组织、招引他人参加赌博而自己从中抽头渔利;不务正业,嗜赌成瘾,经常赌博,以赌博赚钱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等都构成赌博罪。
3、什么是窝藏包庇罪4、答: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而进行窝藏包庇,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窝藏就是为犯罪分子寻找、提供隐匿住所或者为其逃跑、转移提供钱物、帮助。
包庇就是向有关单位提供假证明以掩盖其犯罪事实真象,为犯罪分子开脱罪责。
窝藏包庇的对象必须是触犯刑律、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分子。
窝藏包庇罪,只能由故意构成,即明知是犯罪分子而故意窝藏包庇的。
构成窝藏包庇罪必须以窝藏人与犯罪分子事先没有通谋为前提,如果事先有通谋则要以共同犯罪论处。
治安管理条例常识1、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答: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而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2、治安管理处罚分几种3、答:治安管理处罚分为警告、罚款、拘留三种。
3、哪些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4、答: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o多种,概括起来分为八类:①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②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③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④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⑤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⑥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⑦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⑧违反户口或者身份证管理的行为。
4、哪些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管理的行为5、答: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管理的行为有:①卖淫嫖娼以及介绍卖淫嫖娼的;②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和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罂粟的行为;③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和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
5、哪些违反治安管理的情形应该从重处罚6、答:①有较严重后果的;②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③对检举人、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④屡教不改的。
婚姻法常识1、哪些财产属夫妻共同财产答:夫妻共同财产是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从领到结婚证之日起,至配偶一方死亡或者离婚判决生效之日止的期间。
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包括:①一方或双方劳动收入和购置的财产。
如工资、奖金及其他合法收入,以及购置的各类动产、不动产等。
②一方或双方从事经营、租赁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
③一方或双方由知识产权取得的经济利益。
如一方或双方根据着作权所获得的稿酬,无论着作权人是一方或夫妻双方,其稿酬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④一方或双方继承或受赠的财产,无论继承人、受赠人是一方还是夫妻双方,其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指明归一方所有的财产除外。
⑤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夫或妻不得擅自处理夫妻共同财产。
2、哪些财产归夫妻个人所有3、答:夫妻个人财产是指夫或妻一方单独所有的财产,即与个人身份不可分离的财产以及为个人职业或生活所需,不宜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以下财产归个人所有:①一方的婚前财产。
包括婚前个人所有的存款以及购置的用于个人使用的生活用品、普通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
②因一方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人身保险金等费用。
③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指明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
④一方因身体、生活、工作、职业等特殊需要由个人使用的物品。
⑤其池应当归一方所有的财产。
此外,双方约定归夫妻一方个人所有的财产亦属夫妻个人财产。
3、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受害者有哪些救济手段答: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以暴力或强制力殴打、捆绑、侮辱等方法,对家庭成员进行迫害残害的行为,致使家庭成员在身体、精神、性等方面受到伤害或摧残。
我国婚姻法明确禁止家庭暴力。
实施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劝阻、调解。
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向公安局、派出所寻求救助,公安部门应当对受害人提供保护,对加害行为进行阻止。
受害人也可以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进行劝说、阻止。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着眼于制止正在发生的暴力行为,使受害人避免加害的继续进行。
继承法常识1、什么叫遗产遗产的范围包括哪些答: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合法财产,包括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
遗产的范围包括:①公民的合法收入;②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③林木、牲畜和家禽;④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⑤合法的生产资料;⑥着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⑦其他合法财产。
2、哪些人可以成为继承人3、答:继承人是指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依法享有继承权的人。
继承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两种。
法定继承人是根据继承法规定直接取得继承资格的人。
法定继承人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代位继承权的孙子女和外孙子女,以及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女婿。
法定继承人原则上必须是被继承人的亲属,与被继承人没有亲属关系的不可能成为继承人;另外,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法人组织或非法人组织也不可能成为继承人,继承人只能是自然人个人。
遗嘱继承人是根据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而取得继承资格的人。
遗嘱继承人只能在法定继承人当中指定。
3、法定继承顺序是怎样规定的4、答: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我国《继承法》只规定了两个继承顺序,在同一个继承顺序中的继承中不再有先后顺序之分,同一顺序中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利。
合同法常识1、什么是合同公民应怎样订立合同答:合同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中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要求当事人诚实、守信用,不得弄虚作假,欺骗对方。
订立合同一般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即为发出缔结合同建议的行为,要约一经发出,提议人即受到自己建议的约束,表明提议人在对方的有效答复期内,负有和对方订立合同的义务,违反该项规定造成对方损失,有赔偿损失的责任。
承诺是对提议人的建议予以答复的行为,答复应是对提议人的提议内容完全同意的答复,有新提议不算答复,只能构成答复人的新要约。
答复一经向提议人表示,表明订立合同的阶段结束,合同成立,这时不按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即构成违约责任。
2、哪些合同为无效合同3、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有哪些情形,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4、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①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②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③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④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⑤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外出务工法律知识常识1、哪些人应当申领暂住证答: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拟在暂住地居住一个月以上年满16周岁的下列人员,在申报暂住户口登记的同时,应当申领暂住证:①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雇佣的人员;②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的人员;③从事商业、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的人员;④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人员;⑤其他需要申领暂住证的人员。
2、如何申领暂住证3、答:申领暂住证须持暂住人的居民身份证,并按以下规定办理:①暂住在居民家中,由本人携带户主的户口簿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②暂住在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或者工地、工场和水上船舶的,由单位或者雇主将暂住人员登记造册,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③暂住在出租房屋的,由房主携带租赁合同,带领其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