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单项选择题
1、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等工作共同遵守的一种(b
)。
A、工作要求
B、技术依据
C、加工准则
D、装配要求
2、
互换性按互换程度可分为(a)
A、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B、全部互换和部分互换
C、功能互换和几何参数互换
D、零件互换和装配互换
3、零件几何参数的误差允许范围叫公差,它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c)。
A、配合公差
B、跳动公差
C、位置公差
D、定向公差
4、。
/d。
ISO表示()标准。
A、国家
B、企业
C、地区
D、国际
5、。
:/a。
合理确定公差与正确进行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生产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条件。
A、互换性
B、机械化
C、流水线
D、自动化
6、。
0,/b。
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
A、持久性
B、稳定性
C、互换性
D、结合性
7、。
:,/c。
()的大小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直接影响。
A、尺寸误差
B、形状误差
C、表面粗糙度
D、以上都不是
8、。
/d。
标准公差决定尺寸公差带的()。
A、方向
B、形状
C、位置
D、大小
9、。
:,/c。
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
A、方向
B、形状
C、位置
D、大小
10、,/c。
基本偏差是()。
A、上偏差
B、下偏差
C、距离零线最近的那个偏差
D、以上都对
11、。
,/a。
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选择公差等级。
A、类比法
B、计算法
C、试验法
D、分析法
12、。
:,/(D)。
本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设计。
A、运动
B、结构
C、强度
D、精度
13、。
,/(C)。
()是精度要求的技术保证。
A、测量
B、检验
C、检测
D、验收.
14、。
:/(A)。
孔和轴的基本尺寸用( ) 表示.
A、D.d
B、Da. da
C、Dmax. dmax
D、Dmin. dmin.
15、。
,/(B)。
孔和轴的实际尺寸用( ) 表示。
A、D.d B.、Da. da C、Dmax. dmax D、Dmin. dmin.
16、。
:/(C)。
孔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用()表示。
A、D.d
B、Da. da,
C、Dmax. dmax
D、Dmin. dmin.
17、。
:/(D)。
孔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用()表示。
A、D.d
B、Da. da,
C、Dmax. dmax.
D、Dmin. dmin.
18、。
,/(A)。
孔的最大实体尺寸用()表示。
A、Dmin.
B、Dmax.
C、D.
D、Da
19、。
/(B)。
孔的最小实体尺寸用()表示。
A、Dmin
B、Dmax.
C、D
D、Da
20、。
:,/(B)。
轴的最大实体尺寸用()表示.
A、dmin
B、dmax
C、d
D、da
21、。
:/(A)。
轴的最小实体尺寸用()表示。
A、dmin
B、dmax
C、d
D、da
22、。
:/(A)。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偏差。
A、上
B、下
C、正
D、负
23、。
,/(B)。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偏差。
A、上
B、下
C、正
D、负
24、。
,/(A)。
孔的尺寸公差用()表示。
A、Th
B、Ts
C、Tf
D、Te
25、。
/(B)。
轴的尺寸公差用()表示。
A、Th
B、Ts
C、Tf
D、Te
26、。
/(C)。
配合公差用()表示。
A、Th
B、Ts
C、Tf
D、Te
27、。
:,/(A)。
尺寸公差值只能为()值。
A、正
B、0
C、负
D、最小
28、。
:,/(C)。
公差带位置指公差带沿零线垂直方向的坐标位置,由()偏差确定。
A、上
B、下
C、基本
D、轴
29、。
,/(C)。
公差带大小在公差带图中指公差带在零线垂直方向的宽度。
由()公差确定。
A、孔的
B、轴的
C、标准
D、基本
30、。
:,/(B)。
标准公差(IT)为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任一()。
A、偏差
B、公差
C、配合
D、误差.
31、。
:/(D)。
确定公差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为()偏差。
A、上
B、下
C、标准
D、基本
32、。
:,/(A)。
孔的上偏差用符号()表示。
A、Es
B、EI
C、es
D、ei
33、。
/(B)。
孔的下偏差用符号()表示。
A、Es
B、EI
C、es
D、ei
34、。
:,/(C)。
轴的上偏差用符号()表示。
A、Es
B、EI
C、es
D、ei
35、。
/(D)。
轴的下偏差用符号()表示。
A、Es
B、EI
C、es
D、ei
36、。
/(A)。
孔的上偏差为()。
A、Dmax-D
B、Dmin-D
C、dmax-d
D、dmin-d.
37、。
/(B)。
孔的下偏差为()。
A、Dmax-D
B、Dmin-D
C、dmax-d
D、dmin-d.
38、。
:,/(C)。
轴的上偏差为()。
A、Dmax-D
B、Dmin-D
C、dmax-d
D、dmin-d.
39、,/(D)。
轴的下偏差为()。
A、Dmax-D
B、Dmin-D
C、dmax-d
D、dmin-d.
40、,/a。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和测量精度等四个要素。
A、测量方法
B、测量环境
C、测量工具
D、测量工具
41、。
/b。
测量方法按是否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测量中分为()
A、静态和动态测量
B、在线和离线测量
C、接触和非接触测量
D、单项和综合测量
42、。
:/a。
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是()
A、动态测量和在线测量
B、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C、离线测量和静态测量
D、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430,/c。
测量方法按同时测量的被测量的多少分为()。
A、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B、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
C、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D、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
44、。
/d。
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误差
A、随机误差
B、粗大误差
C、人员误差
D、人员误差
45/b。
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
B、测量方法误差
C、测量方法误差
D、标准件误差
46、。
:c。
计量器具本身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各项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
B、测量方法误差
C、计量器具误差
D、标准件误差
47、。
a。
在测量时的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条件所引起的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
B、测量方法误差
C、计量器具误差
D、标准件误差
48、。
/d。
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
B、测量方法误差
C、计量器具误差
D、人员误差
49、。
,/(A)。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和测量精度等四个要素。
A、测量方法
B、测量环境
C、测量工具
D、测量人员
50、。
(B)。
测量方法按是否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测量分为()。
A、静态和动态测量
B、在线和离线测量
C、接触和非接触测量
D、单项和综合测量
51、。
,/(A)。
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是()。
A、动态测量和在线测量
B、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C、离线测量和静态测量
D、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52、。
:/(C)。
测量方法按同时测量的被测量的多少分为()。
A、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B、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
C、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D、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53、。
:,/(D)。
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误差。
A、随机误差
B、粗大误差
C、人员误差
D、系统误差
54、。
:/(B)。
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
B、测量方法误差
C、人员误差
D、标准件误差
55、。
,/(C)。
计量器具本身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各项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
B、测量方法误差
C、计量器具误差
D、标准件误差
56、。
:,/(A)。
在测量时的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条件所引起的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
B、测量方法误差
C、计量器具误差
D、标准件误差
57、。
:,/(D)。
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称为()。
A、测量环境误差
B、测量方法误差
C、计量器具误差
D、人员误差
58、。
:/(A)。
对某一尺寸进行系列测量得到一列测得值,测量精度明显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此温度误差为()。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粗大误差
D、绝对误差
59、。
/(D)。
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叫( )。
A、绝对误差
B、极限误差
C、剩余误差
D、相对误差
60、。
,/(A)。
用比较仪测量零件时,调整仪器所用量块的尺寸误差,按性质为( )。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粗大误差
D、绝对误差
61、。
,/(A)。
游标卡尺主尺的刻线间距为()。
A、1mm
B、0.5mm
C、2mm
D、0.1mm
62、。
,/(B)。
一列测得值中有一测得值为29.965mm,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若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则该值可取成()mm。
A、29.96
B、29.97
C、30.00
D、29.90
63、。
0,/(B)。
公称尺寸为100mm的量块,若其实际尺寸为100.001mm,用此量块作为测量的基准件,将产生0.001mm的测量误差,此误差性质是( )。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粗大误差
D、测量误差
64、。
(B)。
精度是表示测量结果中()影响的程度。
A、系统误差大小
B、随机误差大小
C、粗大误差大小
D、计量器具误差大小
65、。
/(B)。
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都较严,并需分别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原则。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最大实体要求
D、最小实体要求
66、,/(B)。
包容要求遵守()边界。
A、最小实体
B、最大实体
C、最大实体实效
D、最小实体实效
67、/(D)。
最小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应遵守()边界。
A、最小实体
B、最大实体
C、最大实体实效
D、最小实体实效
68、。
/(C)。
保证可装配性的场合主要采用()要求。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最大实体
D、最小实体
69、。
:/(D)。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形状和位置公差都有基准
B、形状和位置公差都无基准
C、形状公差有基准,位置公差无基准
D、形状公差无基准,位置公差有基准
70、。
,/(D)。
零件上的未注形位公差一律遵守()。
A、最小实体要求
B、最大实体要求
C、包容要求
D、独立原则
71、。
/(A)。
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是()。
A、圆度和径向圆跳动
B、同轴度和平面度
C、平面度和直线度
D、同轴度和位置度
72、。
/(C)。
最大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应遵守()边界。
A、最大实体
B、最小实体
C、最大实体实效
D、最小实体实效
73、。
:,/(A)。
可以控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和它的平面度误差的是()。
A、端面全跳动公差
B、平行度公差
C、直线度公差
D、平面度公差
74、。
(A)。
定位公差带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A、位置、方向和形状
B、位置方向
C、方向、形状
D、位置、形状
75、。
,/(B)。
定向公差带可以控制被测要素的()。
A、方向和位置
B、方向和形状
C、形状和位置
D、方向、形状和位置
76、。
0,/(B)。
下列哪个属于形状误差?()。
A、平行度
B、圆柱度
C、圆跳动
D、位置度
77、。
,/(C)。
设某轴的尺寸为Ф25±0.05mm,其轴线直线度公差为Ф0.05mm,则其最小实体实效尺寸为()。
A、25.05mm
B、24.95mm
C、24.90mm
D、24.80mm
78、,/(D)。
形位公差中的几何要素按存在状态分为( )。
A、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B、中心要素和实际要素
C、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D、实际要素和理想要素
79、。
:,/(A)。
形位公差带具有( )、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
A、形状
B、结构
C、精度
D、尺寸
80、。
/(A)。
形位公差带的大小是由公差值t确定的,指的是公差带的()。
A、宽度或直径
B、高度
C、长度
D、角度
81、。
,/(C)。
接触测量中测量力引起的计量器具和零件表面变形误差属于()。
A、计量器具误差
B、标准件误差
C、测量方法误差
D、测量环境误差
82、。
:/(B)。
图样上标注的各种尺寸公差和极限偏差,都是以标准温度()度为依据的。
A、0
B、20
C、36
D、273
83、,/(D)。
测量人员技术不熟练、视觉偏差、估读判断错误等,易引起()。
A、测量环境误差
B、测量方法误差
C、标准件误差
D、人员误差
84 (C)。
用量块作为标准件调整计量器具的零位时,量块的误差会直接影响测得值,产生()。
A、人员误差
B、测量方法误差
C、标准件误差
D、计量器具误差
85、,/(C)。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的误差是()。
A、系统误差
B、变值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定值系统误差
86、。
:,/(B)。
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计量器具、在不同的条件下,由不同人员对同一被测量进行不同次的测量,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A、相等
B、不相等
C、绝对相等
D、无法判定
87、/(D)。
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为()。
A、示值范围
B、测量范围
C、示值变动性
D、示值误差
88、。
,/(C)。
在相同条件下,计量器具示值按正反行程对同一被测量值进行测量时,计量器具示值之差的绝对值是()。
A、修正值
B、灵敏阈
C、回程误差
D、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
89、。
,/a。
GB/T3177-1997规定的验收原则是:所有验收方法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极限之内的工件,即()。
A、允许有误废但不允许有误收
B、允许误废和误收
C、允许有误收但不能有误废
D、不允许误废和误收
90,/a。
由配合公差Tf的值可以反应孔轴配合的()。
A、配合精度
B、松紧程度
C、配合类型
D、配合类型
91、,/c。
基本偏差代号f的基本偏差是()
A、ES
B、c
C、es
D、ei
92、。
0,/b。
Ф45G6和Ф45G7两者的区别在于()。
A、基本偏差不同
B、上偏差不同,下偏差相同
C、上偏差相同,下偏差不同
D、公差值相同
93、。
,/d。
配合公差符号Ф60P7/h6表示()。
A、基孔制过渡配合
B、基轴制过渡配合
C、基孔制过盈配合
D、基轴制过盈配合
94、。
:/a。
选用包容要求时,可用()检测实际尺寸和体外作用尺寸,检测方便。
A、光滑极限量规
B、功能量规
C、游标卡尺
D、千分尺
95、,/a。
最大、最小实体要求适用于()要素。
A、中心要素
B、轮廓要素
C、单一要素
D、关联要素
96、。
:,/c。
在需要保证零件的强度和最小壁厚等场合应选用()原则
A、独立原则
B、包容要求
C、最小实体要求
D、最大实体要求
97、。
/c。
Th代表()。
A、轴的公差
B、配合公差
C、孔的公差
D、位置公差
98、。
:,/a。
ES代表()。
A、孔的上偏差
B、轴的上偏差
C、轴的下偏差
D、孔的下偏差
99、。
,/c。
最大实体尺寸是指()。
A、孔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B、孔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C、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D、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100、。
/d。
下列哪个属于最小实体尺寸?()
A、孔的最小极限尺寸
B、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C、孔的极限尺寸
D、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101、,/d。
轴的下偏差代号是下列哪一个?()
A、EI
B、ES
C、es
D、ei
102、。
,/c。
尺寸为Ф30f6的轴的基本偏差为-20μm,标准公差为13μm,则另一个极限偏差为()。
A、3μm
B、-7μm
C、-33μm
D、33μm
103、。
:0,/d。
Ф20H7的孔中其()为零。
A、标准公差
B、上偏差
C、配合公差
D、下偏差
104,/b。
Ф30h8的轴中,其()为零。
A、下偏差
B、上偏差
C、标准公差
D、最小极限偏差
105、,/c。
下列陈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基本偏差只能是上偏差
B、对于同一标准公差等级来说,基本尺寸越大,公差值越小
C、公差是用于控制误差的。
D、基本偏差是用来控制公差带大小的
106、。
,/a。
在基准制的选择中应优先选择(\)。
A、基孔制
B、基轴制
C、非基准制
D、以上皆可
107、,/c。
孔的公差与轴的公差之和称为()。
A、生产公差
B、尺寸公差
C、配合公差
D、标准公差
108、。
/a。
间隙用符号()表示。
A、X
B、Y
C、Z
D、N
109、。
/b。
过盈用符号()表示。
A、X
B、Y
C、Z
D、N
110、/(A)。
孔的公差为()。
A、Dmax-Dmin
B、dmax-dmin
C、Xmax-Xmin
D、Ymax-Ymin
111、。
,/(B)。
轴的公差为()。
A、Dmax-Dmin
B、dmax-dmin
C、Xmax-Xmin
D、Ymax-Ymin
112、。
:,/(A)。
间隙配合公差为()。
A.、|Xmax-Xmin| B、|Ymin-Ymax| C、|Xmax-Ymax| D.|Xmin-Ymax| 113、。
:/(B)。
过盈配合公差为()。
A、|Xmax-Xmin|
B、|Ymin-Ymax|
C、|Xmax-Ymax| D、|Xmin-Ymax| 114、。
:,/(C)。
过度配合公差为()。
A、|Xmax-Xmin|
B、|Ymin-Ymax|
C、|Xmax-Ymax| D、|Xmin-Ymax|
115、,/(A)。
Xmax= ( ).
A、Dmax-dmin
B、Dmin-dmax
C、Dmax-Dmin
D、dmax-dmin
116、。
:00,/(B)。
Xmin = ( ).
A、Dmax-dmin
B、Dmin-dmax
C、Dmax-Dmin
D、dmax-dmin
117、。
:,/(B)。
Ymax = ( )
A、Dmax-dmin
B、Dmin-dmax
C、Dmax-Dmin
D、dmax-dmin
118、(A)。
Ymin = ( ).
A、Dmax-dmin
B、Dmin-dmax
C、Dmax-Dmin
D、dmax-dmin
119、。
,/(A)。
Xmax = ( ).
A、Es-ei
B、EI-es
C、Es-EI
D、es-ei
120、。
,/(B)。
Xmin = ( ).
A、Es-ei
B、EI-es
C、Es-EI
D、es-ei
121、0,/(B)。
Ymax = ( ).
A、Es-ei
B、EI-es
C、Es-EI
D、es-ei
122、。
:0,/(A)。
Ymin = ( ).
A、Es-ei
B、EI-es
C、Es-EI
D、es-ei
123、。
,/(A)。
Xav = ( ) / 2.
A、Xmax +Xmin
B、Ymax + Ymin
C、Xmax + Ymax
D、Xmin+Ymin 124、。
,/(B)。
yav = ( ) / 2.
A、Xmax +Xmin
B、Ymax + Ymin
C、Xmax + Ymax
D、Xmin+Ymin 125、。
,/(C)。
Xav (或Yav ) = ( ) / 2
A、Xmax +Xmin
B、Ymax + Ymin
C、Xmax + Ymax
D、Xmin+Ymin 126、。
:,/(A)。
孔与轴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A 、+0.054 B、+0.020 C、+0.037 D、0.034
127、。
:,/(B)。
孔与轴配合的最小间隙为()。
A 、+0.054 B、+0.020 C、+0.037 D、0.034
128、。
:0,/(C)。
孔与轴配合的平均间隙为()。
A 、+0.054 B、+0.020 C、+0.037 D、0.034
129、。
/(D)。
孔与轴配合的配合公差为()。
A 、+0.054 B、+0.020 C、+0.037 D、0.034 130、。
:0/(A)。
孔与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
A、-0.041
B、-0.007
C、-0.024
D、0.034 131、。
:,/(B)。
孔与轴配合的最小过盈为( ).
A、-0.041
B、-0.007
C、-0.024
D、0.034 132、。
:060440203004910,/(C)。
孔与轴配合的平均过盈为()。
A、-0.041
B、-0.007
C、-0.024
D、0.034 133、。
:060440203005010,/(D)。
孔与轴配合的配合公差为()。
A、-0.041
B、-0.007
C、-0.024
D、0.034 134、。
:060440203005110,/(A)。
孔与轴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A、+0.019
B、+0.015
C、+0.002
D、0.034 135、。
:060440203005210,/(B)。
孔与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
A、+0.019
B、+0.015
C、+0.002
D、0.034 136、。
:060440203005310,/(C)。
孔与轴配合的平均间隙为().
A、+0.019
B、+0.015
C、+0.002
D、0.034 137、。
:060440203005410,/(D)。
孔与轴配合的配合公差为()。
A、+0.019
B、+0.015
C、+0.002
D、0.034 138、。
:060440203005610,/(A)。
孔与轴配合的ES为( ).
A、+0.025
B、-0.009
C、0
D、-0.025 139、。
:060440203005810,/(C)。
孔与轴配合的EI为()。
A、+0.025
B、-0.009
C、0
D、-0.025 140、。
:060440203005910,/(B)。
孔与轴配合的es为()。
A、+0.025
B、-0.009
C、0
D、-0.025 141、。
:060440203006010,/(D)。
孔与轴配合的ei为()。
A、+0.025
B、-0.009
C、0
D、-0.025 142、。
:060440203006110,/(B)。
孔与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A、+0.009
B、+0.050
C、+0.0295
D、+0.041 143、。
:060440203006310,/(A)。
孔与轴配合的轴最小间隙为()。
A、+0.009
B、+0.050
C、+0.0295
D、+0.041
144、。
:060440203006410,/(C)。
孔与轴配合的平均间隙为()。
A、+0.009
B、+0.050
C、+0.0295
D、+0.041
145、。
:060440203006510,/(D)。
孔与轴配合的配合公差为()。
A、+0.009
B、+0.050
C、+0.0295
D、+0.041
146、。
:060440203006610,/(C)。
下列配合中为基孔制配合的是( ).
A、B、C、D、
147、。
:060440203006710,/(A)。
下列配合中为基轴制配合的是().
A、B、C、D、
148、。
:060440203006810,/(B)。
下列配合中()为间隙配合。
A、B、C、D、
149、。
:060440203006910,/(A)。
下列配合中()为过渡配合。
A、B、C、D、
150、。
:060440203007010,/(C)。
下列配合中()为过盈配合。
A、B、C、D、
151、。
:060440204000100,/b。
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都较严,并需分别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原则。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最大实体要求
D、最小实体要求
152、。
:060440204000200,/b。
包容要求遵守()边界。
A、最小实体
B、最大实体
C、最大实体实效
D、最小实体实效
153、。
:060440204000300,/d。
最小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应遵守()边界。
A、最小实体
B、最大实体
C、最大实体实效
D、最小实体实效
154、。
:060440204000400,/c。
保证可装配性的场合主要采用()要求。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最大实体
D、最小实体
155、。
:060440204000500,/d。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陈述()。
A、形状和位置公差都有基准。
B、形状和位置公差都无基准。
C、形状公差有基准,位置公差无基准。
D、形状公差无基准,位置公差有基准。
156、。
:060440204000600,/d。
零件上的未注形位公差一律遵守()。
A、最小实体要求
B、最大实体要求
C、包容要求
D、独立原则
157、。
:060440204000700,/a。
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是()。
A、圆度和径向圆跳动
B、同轴度和平面度
C、平面度和直线度
D、同轴度和位置度
158、。
:060440204000800,/c。
最大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应遵守()边界。
A、最大实体
B、最小实体
C、最大实体实效
D、最小实体实效
159、。
:060440204000900,/a。
()可以控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和它的平面度误差。
A、端面全跳动公差
B、平行度公差
C、直线度公差
D、平面度公差
160、。
:060440204001000,/a。
定位公差带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A、位置、方向和形状
B、位置方向
C、方向、形状
D、位置、形状
161、。
:060440204001100,/b。
定向公差带可以控制被测要素的()。
A、方向和位置
B、方向和形状
C、形状和位置
D、方向、形状和位置
162、。
:060440204001200,/b。
下列哪个属于形状误差?()
A、平行度
B、圆柱度
C、圆跳动
D、位置度
163、。
:060440204001300,/c。
设某轴的尺寸为Ф250-0.05mm,其轴线直线度公差为Ф0.05mm,则其最小实体实效尺寸为()。
A、25.05mm
B、24.95mm
C、24.90mm
D、24.80mm
164、。
:060440204001400,/d。
形位公差中的几何要素按存在状态分为()。
A、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B、中心要素和实际要素
C、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D、实际要素和理想要素
165、。
:060440204001500,/a。
形位公差带具有()、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
A、形状
B、结构
C、精度
D、尺寸
166、。
:060440204001600,/a。
形位公差带的大小是由公差值t确定的,指的是公差带的()。
A、宽度或直径
B、高度
C、长度
D、角度
167、。
:060440204001700,/b。
位置公差(标有基准)的公差带的方向或位置一般()。
A、浮动
B、固定
C、任意
D、以上皆不对
168、。
:060440204001800,/b。
轮廓公差分为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无基准时为()公差。
A、位置
B、形状
C、尺寸
D、配合
169、。
:060440204001900,/a。
形状误差可用()的宽度和直径表示。
A、最小包容区域
B、最大包容区域
C、中间包容区域
D、任何区域皆可
170、。
:060440204002000,/c。
全跳动是控制整个被测要素在()时相对于基准轴线的跳动量。
A、一次测量
B、间断测量
C、连续测量
D、分段测量
171、。
:060440204002100,/a。
圆跳动是控制被测要素在()内相对与基准轴线的跳动量。
A、某个测量截面
B、整个圆柱表面
C、整个端面
D、以上皆可
172、。
:060440204002200,/b。
模拟法是用形状足够精确的表面模拟基准,如以平板表面体现()。
A、基准轴线
B、基准平面
C、基准圆柱面
D、基准尺寸
173、。
:060440204002300,/c。
()是指被测要素在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应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A、最大实体要求
B、最小实体要求
C、独立原则
D、可逆要求
174、。
:060440204002400,/d。
考虑到检测的方便性与经济性,可用()代替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
A、径向圆跳动
B、端面圆跳动
C、径向全跳动
D、端面全跳动
175、。
:060440204002500,/b。
在确定形位公差值时,应注意在同一要素上给出的形状公差值应()位置公差值。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皆可
176、。
:060440204002600,/b。
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要求相差较大时,应采用()原则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最大实体要求
D、可逆要求
177、。
:060440204002700,/a。
某孔的尺寸为Ф350+0.015mm,其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为Ф0.05mm,则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 A、34.95mm B、35.05mm
C、35.15mm
D、35.25mm
位置公差的公差带的方向或位置一般()。
A、浮动
B、固定
C、任意
D、以上皆不对
179、。
:060440204003810,/(B)。
轮廓公差分为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无基准时为()公差。
A、位置
B、形状
C、尺寸
D、配合
180、。
:060440204003910,/(A)。
形状误差可用()的宽度和直径表示。
A、最小包容区域
B、最大包容区域
C、中间包容区域
D、任何区域皆可181、。
:060440204004010,/(C)。
全跳动是控制整个被测要素在()时相对于基准轴线的跳动量。
A、一次测量
B、间断测量
C、连续测量
D、分段测量
182、。
:060440204004110,/(A)。
圆跳动是控制被测要素在()内相对与基准轴线的跳动量。
A、某个测量截面
B、整个圆柱表面
C、整个端面
D、以上皆可
183、。
:060440204004210,/(B)。
模拟法是用形状足够精确的表面模拟基准,如以平板表面体现()。
A、基准轴线
B、基准平面
C、基准圆柱面
D、基准尺寸
184、。
:060440204004310,/(C)。
被测要素在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应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是指()。
A、最大实体要求
B、最小实体要求
C、独立原则
D、可逆要求
185、。
:060440204004410,/(D)。
考虑到检测的方便性与经济性,可用()代替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
A、径向圆跳动
B、端面圆跳动
C、径向全跳动
D、端面全跳动
186、。
:060440204004510,/(B)。
在确定形位公差值时,应注意在同一要素上给出的形状公差值应()位置公差值。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皆可
187、。
:060440204004610,/(B)。
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要求相差较大时,应采用()原则。
A、包容要求
B、独立原则
C、最大实体要求
D、可逆要求
188、。
:060440204004710,/(A)。
某孔的基本尺寸为Ф35mm,上偏差为+0.015mm,下偏差为0,其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为Ф
0.05mm,则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
A、34.95mm
B、35.05mm
C、35.15mm
D、35.25mm
189、。
:060440204004810,/(A)。
同一要素的各项公差值应协调,且保证形状公差()定向的位置公差。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以上皆可
190、。
:060440204004910,/(C)。
圆柱形零件,当仅需要顺利装配时,可选轴心线的()作为控制项目。
A、圆跳动度
B、全跳动度
C、直线度
D、位置度
191、。
:060440204005010,/(A)。
如果孔、轴之间有相对运动,应均匀接触或为保证密封性,应限制()。
A、圆柱度
B、圆度
C、素线直线度
D、轴线直线度
要求平行的两平面,其平面度公差值应()平行度公差值。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D、互不相关
193、。
:060440204005210,/(B)。
圆柱形零件的形状公差一般应()其尺寸公差。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互不相关
194、。
:060440204005310,/(A)。
平行度公差值应()其相应的距离公差值。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195、。
:060440204005410,/(C)。
在三基面体系中,对于板类零件( )应该选择零件上面积大,定位稳的表面。
A、辅助基准
B、第二基准
C、第一基准
D、第三基准
196、。
:060440204005510,/(D)。
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0.05mm,则其()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A、平行度
B、位置度
C、对称度
D、直线度
197、。
:060440204005610,/(B)。
同轴度公差属于( )。
A、形状公差
B、定位公差
C、定向公差
D、跳动公差
198、。
:060440204005710,/(D)。
公差原则是指( )。
A、确定公差值大小的原则
B、制定公差与配合标淮的原则
C、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
D、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
199、。
:060440204005810,/(B)。
某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值为0.1mm,•则该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允许偏离量为( )。
A、0.1mm
B、0.05mm
C、0.2mm
D、φ0.1mm
200、。
:060440204005910,/(D)。
在公差原则中,实效尺寸是( )综合形成的。
A、最小实体尺寸与形位误差
B、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公差
C、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误差
D、最小实体尺寸与形位公差
201、。
:060440204006010,/(B)。
一般说来,在选择基准时,基准要素与被测要素的精度比较应( )。
A、低
B、高
C、相同
D、无关
202、。
:060440204006110,/(A)。
若某测量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8mm,则其()误差必不大于0.08mm。
A、平面度
B、对称度
C、垂直度
D、位置度
203、。
:060440204006210,/(D)。
在生产中,有时用检测工件径向圆跳动的方法可测量( )。
A、垂直度
B、平行度
C、位置度
D、同轴度
204、。
:060440204006310,/(C)。
( )公差的公差带方向是根据项目的特征由基准决定的。
A、形状
B、尺寸
C、位置
D、未注
205、。
:060440204006410,/(B)。
标注( )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间的夹角是不带偏差的理论正确角度,标注时要带方框。
A、平行度
B、倾斜度
C、垂直度
D、同轴度
206、。
:060440204006510,/(D)。
当图样上被测要素没有标注位置公差时,要按未注公差处理,此时尺寸公差与位置公差应遵守( )。
A、公差原则
B、包容原则
C、最大实体原则
D、独立原则
207、。
:060440204006610,/(D)。
在两个平面平行度公差的要求下,其( )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平行度的公差等级。
A、垂直度
B、位置度
C、倾斜度
D、平面度
208、。
:060440204006710,/(D)。
在选择形位公差的公差等级时,通常采用( )法。
A、计算
B、试验
C、分析
D、类比
209、。
:060440204013110,/(B)。
与基准要素有功能关系,并给出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是()。
A、中心要素
B、关联要素
C、单一要素
D、被测要素
210、。
:060440204013210,/(B)。
图样上表示的要素均为()。
A、实际要素
B、理想要素
C、基准要素
D、轮廓要素
211、。
:060440204013310,/(B)。
形位公差带的形状由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和给定的()所确定。
A、公差大小
B、公差特征项目
C、误差大小
D、粗糙度
212、。
:060440205000100,/c。
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A、大
B、相等
C、小
D、不确定
213、。
:060440205000200,/b。
承受交变载荷的表面及易引起应力集中的部分,粗糙度参数值应()些。
A、大
B、小
C、相同
D、不确定
214、。
:060440205000300,/b。
摩擦表面比非摩擦表面、滚动摩擦表面比滑动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应()。
A、大些
B、小些
C、相等
D、以上都可以
215、。
:060440205000400,/b。
要求配合稳定可靠时,粗糙度参数值应()
A、大些
B、小些
C、相等
D、以上都可以
216、。
:060440205000500,/a。
表面粗糙度与()应协调。
A、尺寸及形状公差
B、位置公差
C、配合公差
D、生产公差
217、。
:060440205000600,/b。
密封性、防腐性要求高的表面或外形美观的表面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都应()。
A、大些
B、小些
C、相等
D、以上都可以
218、。
:060440205001410,/(A)。
下列坐标中()坐标的下偏差为零。
A、B、C、D、
219、。
:060440205001510,/(D)。
下列坐标中()坐标的上偏差为零。
A、B、C、D、
220、。
:060440205001610,/(B)。
下列配合中()为非基准制配合。
A、B、C、D、
221、。
:060440205001710,/(D)。
下列配合中()为基孔制优先配合。
A、B、C、D、
222、。
:060440205001810,/(B)。
在非基准制配合中,有的零件精度要求不高,可以与相配合零件的公差等级相差()级。
A 、1-2 B、2-3 C、3-4 D、4-5
223、。
:060440205001910,/(C)。
相配合零部件的()要匹配。
A、公差
B、偏差
C、精度
D、余量
224、。
:060440205002010,/(A)。
孔轴配合装配后有相对运动的,应选用()配合。
A、间隙
B、过渡
C、过盈
D、计算
225、。
:060440205002110,/(C)。
孔轴配合装配后有需要靠过盈传递载荷的应选用()配合。
A、间隙
B、过渡
C、过盈
D、计算
226、。
:060440205002210,/(B)。
孔轴配合装配后有定位精度要求或需要拆卸的应( ).
A、间隙
B、过渡
C、过盈
D、计算
227、。
:060440205002310,/(C)。
非基准件基本偏差代号罪常用的选择法是()法。
A、计算
B、试验
C、类比
D、经验
228、。
:060440205002410,/(C)。
用()法选择配合时,不应简单的搬用。
A、计算
B、试验
C、类比
D、经验
229、。
:060440205002510,/(C)。
若采用基孔制,则选择配合的关键是确定轴的( ) 偏差代号。
A、上
B、下
C、基本
D、尺寸
230、。
:060440205002610,/(C)。
若采用基轴制,则选择配合的关键是确定孔的( )偏差代号。
A、上
B、下
C、基本
D、尺寸
231、。
:060440205002710,/(A)。
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时是().
A、间隙
B、过渡
C、过盈
D、试验
232、。
:060440205002810,/(C)。
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负时是()。
A、上
B、下
C、基本
D、尺寸
233、。
:060440205002910,/(A)。
最大实体极限用()表示,
A、MML
B、LML
C、MMB
D、LMB
234、。
:060440205003010,/(B)。
最小实体极限用()表示,
A、MML
B、LML
C、MMB
D、LMB
235、。
:060440205003110,/(C)。
最大实体边界()表示,
A、MML
B、LML
C、MMB
D、LMB
236、。
:060440205003210,/(D)。
最小实体边界()表示,
A、MML
B、LML
C、MMB
D、LMB
237、。
:060440205003310,/(B)。
生产公差=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
A、+
B、-
C、×
D、÷
238、。
:060440205003410,/(B)。
不内缩的验收极限等于规定的MML和LML即A随等于( ). A、+ B、0 C、-D、±
239、。
:060440205003510,/(D)。
属于螺旋测微量具的是()。
A、游标卡尺B、百分表C、杠杆百分表D、外经千分尺240、。
:060440205003610,/(D)。
测孔经时应该用()。
A、游标深度尺B、外经千分尺C、百分表D、内经千分尺241、。
:060440205003710,/(B)。
测轴经时应该用()。
A、游标深度尺B、外经千分尺C、百分表D、内经千分尺242、。
:060440205003810,/(B)。
测轴经时应该用()。
A、游标深度尺
B、游标卡尺C 、游标高度尺D、内经千分尺243、。
:060440205003910,/(C)。
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
A、最大公差
B、最小公差
C、变化量
D、基本偏差244、。
:060440205004010,/(A)。
配合公差总是()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A、>
B、=
C、<
D、0
245、。
:060440205004110,/(A)。
几何形状误差波距()属于表面粗糙度。
A.《1
B.1-10 C、》10 D、1-5
246、。
:060440205004210,/(B)。
几何形状误差波距()属于表面波度。
A、《1
B、1-10
C、》10
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