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实验五培养基的使用特点和微生物接种方法
实验五 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
![实验五 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4ed9f60242a8956bece476.png)
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一目的要求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划线分离法、稀释平板分离法和菌落(活菌)计数法。
2.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技术,学会微生物的一般培养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1) 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平板分离法。
在食品发酵工业中,通过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选育优良的微生物菌种,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食品卫生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必须将微生物单一分离出来,加以鉴别和研究。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微生物的分离和接种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技术之一,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使得微生物实验毫无意义。
三实验材料1.菌种: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毛霉、曲霉、青霉等含菌样品。
2.培养基: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斜面、平板)、肉汤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蔡氏琼脂培养基(斜面、平板)。
3.土壤(自带)或其他物品;无菌水,无菌培养基,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瓶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微生物的分离技术1. 平板划线分离法借助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在平板的表面分散开,以获得单个菌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倒制平板→制备含菌样品稀释液→划线→倒置适温培养→观察记录(1)倒制平板:将固体培养基熔化→冷却至 50-55℃→注入培养皿内 15ml(无菌操作)→旋匀→静置凝固→即成平板→在皿盖边贴标。
(2)含菌样液制备:样品少许(1-10g),加入盛有无菌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菌悬液即可,能直接划线的样品(如体液、黏液、污水等),可省去这操作。
(3)划线:左手持平板,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后,以无菌操作取样,迅速将接种环伸入培养皿,轻轻划线(切勿把平板表面划破)。
然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37℃,培养24-48 小时,观察平板上出现的现象,注意菌落的形状,并做记录。
实验五无菌操作及接种技术专家讲座
![实验五无菌操作及接种技术专家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3fca0f6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4.png)
L、接种后斜面培养基,放在恒温箱内培养。
实验五无菌操作及接种技术专家讲座
第13页
斜面接种示意图
实验五无菌操作及接种技术专家讲座
第14页
2)、平板接种技术
A、加热融化培养基
将三角瓶瓶口包扎绳解开,轻轻旋动棉塞,然后将瓶子 放入微波炉中加热,选取高火力,加热1min后取出晃动, 重复加热直至培养基完全溶解。
实验五无菌操作及接种技术专家讲座
第9页
实验五无菌操作及接种技术专家讲座
图4 接种环灭菌
第10页
以下操作,需要使管口靠近火旁
F、用右手小指、无名指和手掌拔掉棉塞;
G、以火焰灼烧管口,灼烧时应不停转动试管口, 使试管口沾染少许菌得以烧死;
H、将烧过接种环伸入菌种试管内,先将环接触没 有长菌培养基部分,使其冷却,以免烧死被接种菌 体,然后轻轻接触菌体,取出少许,慢慢将接种环 抽出试管(图5),注意尽可能不要使环部分碰钉 子到管壁,取出后不可使环经过火焰;
原理:超净工作台洁净环境是在特定空间内,洁净空 气(进滤空气)按设定方向流动而形成。以气流方向来分, 现有超净工作台可分为垂直式,由内向外式以及侧向式。
实验五无菌操作及接种技术专家讲座
第4页
垂直流超净工作台
垂直流超净工作台
实验五无菌操作及接种技术专家讲座
水平流超净工作台
第5页
超净台使用与维护
风速保持在0.32-0.48米/秒 使用前打开紫外灯照射40~60min 开启超净工作台工作电源,关闭紫外灯,并用75%酒精或0.5%过氧
实验五无菌操作及接种技术专家讲座
第11页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https://img.taocdn.com/s3/m/4369fae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c.png)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实验目的1.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原理,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习常用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和灭菌的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1.药品及试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牛肉膏,蛋白胨,NaCl,无菌水2.仪器及其它试管、三角瓶、烧杯、玻棒、天平、药匙、高压蒸汽灭菌锅、棉花、旧报纸、麻绳、纱布、培养皿三、实验内容1.实验分组食科0901本 29人/班→7人/组,分4组2.培养基配方配方一:马铃薯培养基200ml→培养酵母菌用马铃薯水煮液 40g、葡萄糖 4 g、琼脂 4g、水 200ml、pH 自然马铃薯去皮装于烧杯中,进行煮沸,用四层纱布过滤于三角瓶中,再加糖和琼脂补水至200ml 121℃灭菌20min配方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150ml→培养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用蛋白胨 10g、牛肉膏 10g、氯化钠 5g、琼脂 20g分装于10支试管中(试管1/5体积装液量)121℃灭菌20min四、实验方法、步骤(一)试管、锥形瓶及培养皿清洗 1人/组(二)棉塞制做 1人/组(三)培养基制作 1人/组1、马铃薯培养基削皮→切片→称量→装于烧杯中煮沸→纱布过滤于三角瓶→加糖、琼脂融化→补无菌水至200ml2、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称量→熔化均一→分装(试管1/5体积装液量)(四)加棉塞培养基配制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瓶口塞上棉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五)试管与三角瓶包扎试管5个/扎用橡皮筋捆成一捆,三角瓶在棉塞外包扎旧报纸(学会活结打法),贴上标签,注明培养基名称、日期、组别。
(六)培养皿包扎 8套/包.组(七)灭菌锅的使用将包扎好的培养皿,装有培养基且包扎好的试管与三角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121℃,20min高压蒸汽灭菌。
(八)摆斜面灭菌完毕,将试管培养基冷至50℃左右,将试管棉塞搁在玻棒(或木棍)上,搁成斜面,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度的一半为宜。
微生物接种方法
![微生物接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ad8f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d.png)
微生物接种方法微生物接种是生物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各种微生物检测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斜面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和穿刺接种法等。
平板划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纯化,得到单一的菌落。
该方法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使菌种在培养基上繁殖并形成菌落。
具体步骤如下:(1)将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加入适量菌液。
(2)用接种环取适量菌液,在培养皿表面划线。
(3)将培养皿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4)根据需要重复划线操作,直至得到单一的菌落。
斜面接种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以便于观察和保存。
该方法通过将菌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斜面培养基中,使菌种在斜面上繁殖并形成菌落。
具体步骤如下:(1)将斜面培养基灭菌后放置在实验台上,用无菌操作法加入适量菌液。
(2)将接种环放入菌液中沾取少量菌种,然后在斜面培养基上划线接种。
(3)将培养皿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4)根据需要重复划线操作,直至得到单一的菌落。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以便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该方法通过将菌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使菌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繁殖并形成微生物。
具体步骤如下:(1)将液体培养基灭菌后倒入试管中,加入适量菌液。
(2)用摇床或其他设备将试管中的培养基混合均匀。
(3)将试管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微生物接种技术是生物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制造、环境生物治理、医学诊断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发展前景。
微生物接种技术是指将目的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入到培养基或发酵系统中,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繁殖,以达到特定的生物制品或环境治理的目的。
该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菌种选择、接种量确定、接种方法选择和培养条件控制等。
实验五微生物培养基配制与灭菌
![实验五微生物培养基配制与灭菌](https://img.taocdn.com/s3/m/df52953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5.png)
过滤除菌法:
不能用加热灭菌的液体物质(如维生 素、血清),一般可用细菌过滤器进 行除菌。
培养基和玻璃器材的灭菌方 法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三页。
培养基和玻璃器材的灭菌方法
紫外线灭菌法: 一般30W灯管,9m3空间,距地面2m每次打开紫外线照射0.5h,就使 室内空气灭菌。若照射紫外线时先喷洒石炭酸等化学消毒剂,可增 强灭菌效果。紫外线虽有较强的杀菌力,但穿透力弱,即使一薄层 玻璃或水层就能将大部分紫外线滤除,因此只适用于空气及表面杀 菌。
K2HPO4 KCl
2.0 g 1.0 g
0.5 g
MgSO4
FeSO4 蔗糖
0.5 g
0.01 g 30g
琼脂
自来水
pH
20 g
1000 mL
自然
第十七页,共七十三页。
LB(Luria-Bertani)培养基
1000mlLB培养基的配方
胰蛋白胨 (Tryptone)
10g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g
第一页,共七十三页。
微生物培养基的
配制与灭菌
第二页,共七十三页。
目的要求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的一般方法 和步骤。
2.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干热灭菌法和加压蒸汽 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熟悉分离、培养微生物前的有关准备工作及操作方 法。(预习)
第三页,共七十三页。
消毒器材:无菌室内的凳子、试管架、天 平、工作台、手等
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三页。
(四)无菌操作
1、目的:
(1)是保证待检物品不被环境中微生物的污 染;
(2)是防止被检微生物在操作中污染环境或感染
细菌的接种方法和有何用途
![细菌的接种方法和有何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5b4bc3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6.png)
细菌的接种方法和有何用途细菌的接种方法和用途是微生物学和生物工程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有许多不同的接种方法可以用来培养细菌,并且这些方法对于特定的研究目的和应用也存在差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接种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1. 微量接种法(streak plate method):这是最常用的细菌接种方法之一。
首先,将待接种的细菌用聚合物环形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
然后,用环形接种棒连续划线穿过之前的细菌,以使细菌被逐渐稀释并分离成单个菌落。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种群,以便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性和功能。
2.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broth inoculation):该方法常用于需要大量细菌培养的实验,以及一些需要收集细菌液体培养物的实验。
首先,需要准备含有适当营养物的液体培养基。
然后,将细菌接种至培养基中,通过旋转摇床或培养瓶静置培养来增殖细菌。
利用该方法可以大量生产细菌以备进一步实验分析。
3. 深层接种法(stab inoculation):这一方法常用于某些需要测试细菌产生气体的实验中。
细菌培养基放置在立体感应槽中,而不是平面表面。
然后使用无菌的未经破裂的商用棉签,将细菌直接从试管或培养瓶中沿着培养基表面扎人培养基内。
这使得细菌在培养基的底部生长,并产生气体,形成透明或气泡区域。
4. 器械接种法(loop inoculation):该方法通常用于细菌的定量接种和血清抗体试验中。
通过利用加热的弯曲线圈接种棒,将细菌移入培养基中。
细菌的数量可以根据环形接种棒的大小和细菌悬浮液的稀释倍数来控制。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细菌接种的数量和均匀性。
细菌的应用十分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途:1. 医学:细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
医疗细菌学通过研究细菌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感染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例如,培养菌株可以用于检测细菌感染,治疗原理的研究,以及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2. 环境:细菌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完整版)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完整版)微生物的接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68ee772c8d376eeafaa314f.png)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1 目的1.1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1.2 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2 实验说明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
无论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或鉴定以及有关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研究都必须进行接种。
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如操作不慎引起污染,则实验结果就不可靠,影响下一步工作的进行。
3 实验器材3.1 器械和用品酒精灯,玻璃铅笔,火柴,试管架、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钩、滴管、移液管、三角型接种棒等接种工具。
3.2 菌种和培养基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培养基:普通琼脂斜面和平板,营养肉汤,普通琼脂高层(直立柱)。
4 实验流程斜面接种法→液体接种法→固体接种法→穿刺接种法。
5 操作步骤5.1 斜面接种法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接种纯菌,使其增殖后用以鉴定或保存菌种。
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肉汤中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操作应在无菌室、接种柜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先点燃酒精灯。
将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之间,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斜面向上管口对齐,应斜持试管呈45~0度角,并能清楚地看到两个试管的斜面,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以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管棉塞,使其松动,以便接种时易于取出。
右手持接种环柄,将接种环垂直放在火焰上灼烧。
镍铬丝部分(环和丝)必须烧红,以达到灭菌目的,然后将除手柄部分的金属杆全用火焰灼烧一遍,尤其是接镍铬丝的螺口部分,要彻底灼烧以免灭菌不彻底。
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及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拨出试管棉塞,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可能沾污的微生物。
培养基及一般操作技术
![培养基及一般操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4e6a4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e.png)
氯化钠等。
成分定量检测
02
通过滴定、分光光度计等方法测定培养基中成分的含量,如使
用酚酞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含量等。
成分调整
03
根据微生物生长需求和培养基成分的检测结果,调整培养基的
配方和浓度,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05
培养基操作技术的注意事项
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1 2
严格清洁和消毒工作
在操作前,确保工作区域和使用的工具都经过严 格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污染的风险。
培养基及一般操作技术
目录 Contents
• 培养基的种类与特性 • 培养基的制备与保存 • 微生物接种与培养 • 培养基的观察与检测 • 培养基操作技术的注意事项
01
培养基的种类与特
天然培养基是指利用天然 物质制成的培养基,如肉 汤、血清等。
特点
天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较 为丰富,能够满足大部分 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3. 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
4. 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培养基的灭菌与保存
01
02
03
04
高压蒸汽灭菌
将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 中,在121℃下灭菌20-30分
钟。
干热灭菌
将培养基置于烘箱中,在160170℃下加热2小时。
过滤除菌
将培养基通过细菌过滤器,以 除去微生物。
保存方法
灭菌后的培养基应保存在干燥 、阴凉处,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微生物接种数量与密度
接种数量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培养基的营养需求,确定适宜的接种数 量。
接种密度
在液体培养基中,通过调整微生物的浓度来控制接种密度。
微生物培养温度与时间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实验报告(共5篇)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实验报告(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b4be4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5.png)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实验报告(共5篇)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详细)一、实验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二、实验目的:1、明确培养基的配置原则,掌握配置方法。
2、了解灭菌的原理,学习掌握灭菌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水、琼脂。
2、仪器:三角瓶、培养皿、试管、线绳、棉花、烧杯、报纸、移液管、试管架、铁针、量筒。
四、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制备包括一下几种成分:(1)水分:主要成分。
(2)N源: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
(3)C源:主要是含碳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等。
(4)无机盐:如NaCl、KH2PO4等。
微量元素:Cu、K、Mg、S、P、Zn。
有些还需要添加“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类、某些氨基酸或核酸等。
2、培养基配置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及培养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但有机物总量不得超过15%,盐类一般不超过1%。
培养基有以下分类:按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按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配好后应立即灭菌,防止营养物质中的微生物富集。
3、灭菌:用理化手段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包括芽孢和孢子,在实验中应对所有仪器、操作场所、药品及培养基灭菌或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将物品放入封闭的加压灭菌器,加热使灭菌锅套间的水沸腾产生蒸汽,将冷空气排尽,压力上升,使水沸点变高,导致菌体蛋白质变性,一般0.1MPa、121℃、15~30min 可以彻底灭菌,本次实验灭菌20min。
若是含糖培养基,110℃、30min。
(2)干热灭菌: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因高温而凝固变性。
因高温,所以含水量小,不利于蛋白质受热变性,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3)紫外灭菌:诱导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抑制DNA复制。
(4)过滤除菌:实验室中用微孔滤膜(孔径一般为0.22μm)。
除病菌需更小。
五、实验步骤: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依次准确称取0.5g牛肉粉、1.0g蛋白胨、0.5gNaCl放入烧杯,加入100mL水,用玻璃棒搅匀溶解,移入三角瓶,并加入1.5g琼脂。
微生物接种实验报告
![微生物接种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06fd5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c.png)
微生物接种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并观察其生长繁殖情况,了解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
1. 培养基:选择常用的富含营养成分的琼脂培养基。
2. 微生物样本:选择具有不同生长特性的微生物样本,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3. 培养皿和试管: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容器。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按照指定比例将培养基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热煮沸,然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成琼脂。
2. 微生物接种:将选取的微生物样本分别转移到无菌的培养皿或试管中,通过划线法或滴管法进行接种。
3.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或试管置于合适的温度条件(如恒温箱)下,并保持适当的湿度。
4. 观察与记录:在适当的培养时间内,观察不同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其生长速度、形态特征等。
实验结果:
根据观察与记录,不同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展示出不同的生长情况。
某些微生物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繁殖,形成密集的菌落,而其他微生物可能生长较慢或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生长正常。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形态特征发生变化的现象。
实验结论:
微生物接种实验结果展示了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和生长特性。
通过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同时也对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b798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c.png)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微生物的接种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接种和间接接种两种。
1. 直接接种:直接将微生物菌株接种到所需培养基或宿主中,常见的直接接种方法包括:刷涂法、滴液法、插管法、点刺法等。
刷涂法:将微生物菌株涂布在培养基表面,常用在固体培养基上。
先将培养基倒在无菌平板上,然后用无菌棉签挑取微生物菌株,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然后,用无菌铂丝将涂布的微生物菌株均匀划开,使其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上。
滴液法:将微生物菌株滴加到培养基上,常用于液体培养基。
将所需培养基倒入无菌试管中,然后用移液器吸取微生物菌株悬液,滴入试管中的培养基。
插管法:适用于需要氧气的微生物。
首先将无菌棉球塞入试管底部,然后用被接种菌株液体湿润棉球,最后将试管加盖并放入适宜的环境进行培养。
点刺法:适用于菌落计数。
选取已培养的纯菌落,用精细铂丝在无菌培养基上点刺菌落,再迅速涂布在培养基上。
2. 间接接种:首先将微生物菌株培养增殖至一定量或特定状态,然后将培养液接种到所需培养基或宿主中。
常见的间接接种方法包括:液体传代接种、平板传代接种和传代接种。
液体传代接种:将微生物初代培养液添加至新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
首先取少量初代培养液,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然后逐渐增加培养基的体积,直至达到所需的培养体积。
平板传代接种:将微生物初代培养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待菌落生长后,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到新的培养基或药敏试验板中。
传代接种:通过逐步培养,将微生物菌株传代至新的培养条件。
首先从原始菌株中选取少量接种到培养基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再从这些培养物中选取一部分接种到新的培养条件中,如改变培养基成分、温度等,以适应新的培养条件。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不仅影响菌落生长、菌株纯度和培养效率,也直接影响到后续实验的结果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范,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7dc0c9a852458fb770b56d8.png)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一、细菌的接种根据待检标本的来源、培养目的及所用培养基的性状,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1、平板画线分离法(1)、连续画线分离法此法主要用于杂菌不多的标本。
用接种环取标本少许,于平板1/5处密集涂布, 然后回来作曲线连续划线接种,线与线间有一定距离, 划满平板为止。
(2)、分区画线分离法此法适用于杂菌较多的标本。
先将标本均匀涂布于平板边缘一小区(约占平板1/5),再在二、三区依次连续画线,每画线一区均将接种针灭菌一次。
每一区的划线均接触上一区的接种线1〜2次。
以获得单个菌落。
2、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
用灭菌接种针取菌少许,从培养基斜面底部向上划一直线,然后从底部向上作连续曲线画线。
一直画到斜面顶端。
3、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用灭菌接种环取菌少许,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接处的管壁上轻轻研磨,使细菌混合于液体中。
4、穿刺接种法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明胶及双糖铁的接种。
用接种针取]少许,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央,平行于管壁垂直刺入,接近管底但不可接触管底,然后接种针原路退出。
5、倾注平板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尿液等标本的细菌计数。
将标本经适当稀释后,取一定量加入已灭菌的平皿内,倾入已经溶化并冷却至45°C左右的定量培养基,混匀,待凝固后倒置、培养。
6、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的细菌计数。
加定量的被检菌液于琼脂平板表面,然后用灭菌的棉签反复涂布几次,使被检菌均匀分布在琼脂平板表面。
然后贴上药敏纸片培养,或直接培养观察结果。
二、细菌培养方法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及待检细菌的种类,可选用不同的环境进行培养。
常用的有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需氧培养法本法是临床细菌室常用的培养方法,即将已经接种好的平板、斜面和液体培养基等。
置于35°C温箱中孵育18〜24小时。
2、二氧化碳培养法本室用CO2孵箱将已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CO2孵箱内培养。
微生物学实验中接种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中接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6e20c1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0.png)
微生物学实验中接种技术接种技术是微生物学试验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接种就是利用接种工具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物往新的培养基上移植。
(一)接种工具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针、接种环、接种铲、涂布棒等。
接种细菌或酵母菌用接种环或接种针,接种环(或接种针)有一次性的塑料材质的,已灭菌可挺直用法,也有铂金或镍铬合金的。
假如用法金属材质的,用法前后均应在火焰上彻底灼烧灭菌,灭菌时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的木柄或塑料柄,将金属部分竖立于火焰中,慢慢下移使金属环(或接种针)烧红,并将接种环(或接种针)和柄之间的金属棒也通过火焰数次。
取菌时,必需待接种环(或接种针)冷却后方可用法。
接种某些不易和培养基分别的放线菌和真菌时,有时用接种钩或接种铲。
用涂布法在琼脂平板上分别单个菌落时需用涂布棒。
常用的接种工具见图4-1。
图4-1 常用的接种工具a.接种针b.接种环c.接种钩d.接种护e.移液管f.滴管g.涂布棒h.微量取液器 (二)常用的接种办法按照目的不同,可分离采纳接种环、接种针、移液管等举行斜面培养基接种、液体培养基接种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等。
1.斜面培养基接种将微生物从一个斜面培养基接种至另一个斜面培养基上的办法,称为斜面培养基接种。
斜面培养基接种主要用于接种纯菌,使其增殖后用以鉴定或保存菌种,操作办法如下: (1)左手持菌种管与培养基管,斜面皆向上,菌种管在外侧,右手用拿毛笔的姿态持接种环,将铂丝与欲进入试管的柄部通过火焰灭菌。
(2)右手的小指与掌心夹下培养基管的棉塞,第四指与小指夹下菌种管棉塞,管口通过火焰。
(3)接种环伸入菌种管,蘸取少许菌种。
(4)接种环伸入培养基管,在斜面上蜿蜓划线,或者划直线。
注重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不行碰管口与其他地方。
(5)管口再通过火焰,并将棉塞塞于本来的试管。
(6)接种环灭菌。
2.液体培养基接种液体培养基接种基本上与斜面培养基接种法相同,不同之处是,将挑取的菌种移种至液体培养基管中时,斜持试管,将菌涂于液面处管壁上,试管竖立以后菌种即在液体内。
微生物的接种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接种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0602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6.png)
微生物的接种实验报告微生物的接种实验报告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接种微生物的方式,观察其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为微生物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基: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培养基、葡萄球菌培养基。
- 真菌培养基:含有蔗糖和琼脂的培养基。
- 病毒培养基:含有细胞培养基和病毒接种液的培养基。
- 微生物接种液:细菌、真菌、病毒接种液各一份。
2. 实验方法:-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和接种液。
- 将细菌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用接种针分别从细菌接种液中取出适量的细菌,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
- 将真菌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用接种针分别从真菌接种液中取出适量的真菌,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
- 将病毒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用接种针分别从病毒接种液中取出适量的病毒,滴在培养基上。
- 将培养皿密封好,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和现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生长情况:在琼脂培养基上,细菌呈现出白色或黄色的圆形菌落,生长迅速,菌落边缘清晰。
大肠杆菌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上呈现出金黄色的菌落,而葡萄球菌在葡萄球菌培养基上呈现出乳白色的菌落。
这说明不同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有所不同,不同的培养基能够提供不同的营养物质,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
2. 真菌生长情况:在含有蔗糖和琼脂的培养基上,真菌呈现出丰富的菌丝生长,形成了类似蜘蛛网状的结构。
这说明真菌对蔗糖等碳源的利用能力较强,能够迅速生长和繁殖。
3. 病毒生长情况:由于病毒需要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生长,因此在培养基上无法直接观察到病毒的生长情况。
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宿主细胞的变化来间接判断病毒是否感染了宿主细胞。
如果宿主细胞出现异常形态、细胞质变化或细胞溶解等现象,可以初步判断宿主细胞可能受到病毒感染。
微生物实验05培养基的制备和消毒灭菌资料.
![微生物实验05培养基的制备和消毒灭菌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570e36fa1c7aa00b52acbb5.png)
一、培养基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 学习掌握配置培养基的一般方法、步骤和原理。
(二)原理: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 产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 成的一种基质。它包括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无机盐和水等营养要素。
由于不同微生物细胞组成不同,因而所需 营养基质不同,为了分离、培养和鉴定不同的 微生物,必须根据其需要,配制合适的培养基。
2.器材:
试管、烧杯、三角瓶、量筒、玻璃棒、铁架台、漏 斗、天平、牛角匙、高压锅、微波炉、 pH试纸 (5.5-9.0)、棉花、纱布、线绳、聚丙烯袋等。
(四)步骤:
斜面培养基制作:
➢ 计算 称量 过滤(可省略)
制作) 包扎
无菌检查
加热溶化 分装 灭菌
调PH 加塞(附棉塞 摆斜面
1.称量 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份放于
培养基的制备原则:
1.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置不同的培养基。
细菌 牛肉膏蛋白胨 放线菌 高氏1号 真菌 查氏、马丁氏 各类M 土豆葡萄糖
2.调配好培养基营养成分的浓度和比例。 3.控制微生物的培养条件(渗透压、pH、氧化还原
电位等)
(三)器材:
1.药品和试剂:
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可溶性淀粉、琼脂、 NaCl、K2HPO4、 KH2PO4、 KNO3、MgSO4、 FeSO4、孟加拉红、1mol/L NaOH、
二、消毒灭菌:
➢ 物理法:加热、过滤、照射
加热
灼烧 干热 湿热
高压 间歇 煮沸
➢ 化学法:化学药品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和紫外线灭菌的 原理及应用范围。
2.掌握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和紫外线灭菌的 技术。
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cc784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a.png)
学会使用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实验技术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和生长需求,选择适宜的培 养基配方和制备方法。
无菌操作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外来 杂菌污染。
微生物接种与培养
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包括划线法、涂布法、倾 注法等,并控制适当的培养温度和湿度。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
采集方法
根据微生物生长环境的不 同,采用适当的采集方法, 如挖掘、过滤、无菌操作 等。
样品保存
采集后的样品应立即进行 保存,以保持微生物的活 性,常用的保存方法有低 温、干燥、真空等。
微生物的分离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 如破碎、研磨、离心等, 使微生物从样品中分离出 来。
培养基选择
根据分离的微生物种类和 实验目的,选择适宜的培 养基,以满足微生物生长 的需求。
实验设计不够严谨
本实验在对照设置方面存在不足,未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排除非特异性污染的影响。在未来的实验中,应完善实验设计 ,增加对照组以增强实验说服力。
实验结果分析不全面
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只关注了微生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未对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建议在后续实验中增加相关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的特性。
培养结果分析
根据观察结果,对微生物的生长情 况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0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总结词
通过显微镜观察,记录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运动性等。
详细描述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例如,细菌呈球形、杆形或螺旋形,大小通常在0.5-5微米之 间;霉菌呈丝状或网状结构,有分枝和无分枝,大小因菌种而异;原生动物通常比细菌大,形态多样,如变形虫、 草履虫等。对未来实验的展望Fra bibliotek1 2
培养材料接种实验报告(3篇)
![培养材料接种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4aa27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0.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培养材料接种的基本操作流程。
2. 学习不同接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3. 了解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及预防措施。
二、实验原理培养材料接种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之一,通过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可以观察其生长、繁殖和代谢情况。
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三、实验材料1.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LB培养基等。
2. 接种工具:接种环、接种针、移液枪、无菌棉签等。
3. 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4.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等。
四、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a. 将培养基在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灭菌后取出,待其冷却至50℃左右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b.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LB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
2. 接种操作a. 平板划线法1. 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待冷却后,蘸取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液,在无菌平板上划线。
2. 将接种环再次灼烧,待冷却后,蘸取少量大肠杆菌培养液,在平板上划线。
3.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b. 稀释涂布平板法1.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进行10^-3、10^-5、10^-7倍的稀释。
2. 取适量稀释液,用无菌涂布棒均匀涂布在平板上。
3.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结果观察a. 观察平板上菌落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量。
b. 比较不同接种方法所得菌落数量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法接种得到的菌落数量较少,分布较密集,便于观察菌落特征。
2. 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得到的菌落数量较多,分布较均匀,便于计数。
六、实验讨论1. 平板划线法适用于观察菌落特征,但计数不准确。
2. 稀释涂布平板法适用于计数,但菌落特征观察不便于。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掌握了培养材料接种的基本操作流程,学习了不同接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了解了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及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家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营养和生 理条件的几乎无穷尽的组合形式可应用于从自然界选择出特 定微生物的需要。
常用的选择培养基
S.S琼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分离用培养基)
组成成分:乳糖、胆盐、柠檬酸铁、柠檬酸纳、煌绿、 中性红、硫代硫酸钠等,强选择性抑制大肠杆菌,分 离沙门菌 煌绿、胆盐、柠檬酸纳抑制非肠道菌 大肠杆菌分解乳糖而产酸,使胆盐析出,菌落中 心浑浊呈深红色,柠檬酸铁可使产生硫化氢的菌 落呈黑色 硫代硫酸钠缓和胆盐对沙门氏菌的有害作用,中 和煌绿、中性红的毒性,使大肠杆菌的红色菌落 更加鲜艳
三糖铁琼脂或克氏双糖铁
三糖铁琼脂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蔗糖:区别普
通变形杆菌(+)、沙门氏菌(-)
克氏双糖铁成分 蛋白胨; 牛肉膏 ; 酵母膏 ;乳糖 ;
葡萄糖; 氯化钠 ; 柠檬酸铁铵 ;硫代硫酸钠 ; 琼脂 ; 酚红为指示剂,黄色为产酸,红色为产碱
观察克氏双糖接种后斜面、底层产酸、产气、产H2S的情 况,通常大肠杆菌斜面不产酸、底层产酸产气、不产H2S
今天的实验
菌种:大肠杆菌、沙门菌、青霉 采用无菌操作进行移植 学会分区划线 所有平皿和试管必须有标记 18-24小时(真菌下周观察)观察试验结
果,描述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的细菌培养 特征
步骤
两个人为一组,一个接种大肠杆菌,一个 接种沙门菌
LB液体移植 普通琼脂:分区划线 麦康凯:分区划线 半固体:穿刺 克氏双糖:先穿刺后接种斜面
三、选择培养分离
1. 利用选择平板进行直接分离
高温下培养:分离嗜热细菌; 培养基中不含N:分离固氮菌; 培养基加抗生素:分离抗性菌;
待分离的微生物生长,其它微生物的生长被抑制
1. 利用选择平板进行直接分离
牛奶平板:分离蛋白酶产生菌; 颜色反应:分离特定的菌株;
待分离的微生物的生长特 征明显不同于其它微生物
(优选)实验五培养基的使用 特点和微生物接种方法
微生物培养
Culture: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混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纯培养物: 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Pure culture 通常情况下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以重复的结果
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一、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同一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平板上形成不同的特征菌落
一、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使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形成单个菌落的基本方法:
1、稀释倒平板法 2、涂布平板法 3、平板划线法 4、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2、涂布平板法
一、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使用较多的常规 方法,但有时涂 布不均匀!
1、稀释倒平板法
操作较麻烦,对 好氧菌、热敏感 菌效果不好!
液体培养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1.5%-2.5%
半固体培养基; 0.2%-0.75%
琼脂
一、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菌落(colony): 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 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 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 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 生长群体
众多菌落连成一片
微生物大小测量原理(P48)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其形态特征之一,也是鉴定的依据之一。 在研究工作中有时要测定显微镜下微生物细胞的大小,使用 工具为显微测微尺。
显微测微尺有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是一块 可放在目镜内的园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 100等分的小格,其目镜测微尺经过镜筒光学系统后,其每格 尺寸随镜筒长度变化而变化,也随放大倍数而变化,因此必 须选定显微镜及放大倍数。然后用已知长度的镜台测微尺来 校准,计算出物镜下接目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然后才可用 接目测微尺直接测量标本的长度和宽度。镜台测微尺是一中 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其每格长度为10um,是专 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的。
利用L棒进行涂布
3、平板划线法
3、平板划线法
一、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4、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厌氧罐
厌氧手套箱
二、选择培养分离
对微生物群落中数量占少数的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抑制大多数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使待分离的微生物生长更快;
没有一种培养基或一种培养条件能够满足自然界中一切生物 生长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养基都是选择性的。
操作步骤
1,先将目镜测微尺装入目镜中,方法是:先拨出目镜,旋 下目镜上的透镜,然后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旋好目 透镜,并装上镜筒。
2,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刻度朝上,观察。 3,先低倍再高倍观察,旋转目镜测微尺,使其刻度与镜台
测微尺刻度线平行。移动载物台推动器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 与镜台测微尺的一条刻度线重合,然后于另一端找重合线, 计算两端重合线之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各有几格, 重复三次,按公式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长度。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微米)=(镜台测微尺两重合线格数 ×10 ) /目镜测微尺两重合线格数 4,取出镜台测微尺,取酵母菌悬浮液1滴于载玻片上,盖 上盖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进行测量菌体的大小(测20个 菌体,求平均值)。
菌苔(lawn)
无菌操作: 火焰附近(酒精灯、煤气灯)进行
物(成
进形的
行 分 类 、 鉴 定 的
状 、 颜 色 等 ) ,
菌 落 或 菌 苔 一 般
不 同 微 生 物 在 特
重 要 依 据
可 以 成 为
都 具 有 稳
定 培 养 基
对 该 微 生
定 的 特 征
上 生 长 形
菌落的描述:形态、表面和边缘特征
常用的选择培养基
麦康凯培养基
乳糖、胆盐,弱选择性,中性红,分离肠道致病菌 中性红指示剂 pH感应范围6.8(红色)到8.0(黄色) 分解乳糖产酸,菌落颜色呈红色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不分解乳糖,菌落颜色与培养基相
同 胆盐有助于沙门氏菌的生长,抑制其他细菌
常用的选择培养基
沙门菌常用的培养基: 亚硫酸铋琼脂平板(BS): 含有煌绿、柠檬酸铋铵、亚硫酸钠、硫酸亚铁, 具有强选择性,分离沙门氏菌 HE(Heetoen): 柠檬酸铁铵、去氧胆酸盐、硫代硫酸钠、麝香 草酚蓝和复红,分离肠道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