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评价指标

植物景观评价指标
植物景观评价指标

对于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较小,且由于内容复杂无法进行因子量化,因此,本研究不将动物多样性和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等列为植物景观美景度的评价因子。

生态要素

优势度指数:植物群落内各植物种类处于何种优势或劣势状态的群落测定度,反映各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生态优势度指数越大说明群落内物种数量分布越不均匀,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

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植物种类及数量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

乡土种的比例:本地区天然分布树种或者已引种多年且在当地一直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所占的比例。

植物生活型比: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等生活型的比例。

水生植物丰富度:水生植物种类及数量的丰富程度。

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

植物安全与健康:植物的生长势、叶色、种植密度、病虫害情况以及入侵植物的应用。

生态效应:涵养水土的能力、改善小气候的能力、控制和净化污染的能力以及保障生物栖息和迁徙的能力。

水相:水体的宽度、洁净度以及水体气味等。

管理与维护度:植物的防晒、防冻、控水及修剪与收割等日常维护状况。

艺术要素

观赏特性多样性:植物形态、颜色以及观赏型(观花、观叶、观果)等多种观赏特性。

植物配置艺术多样性:植物搭配以及造景手法的多样性。

色彩丰富性:不同植物以及同种植物不同部位、时期呈现的色彩多样性。

季相变化:随着季节、生长周期等的变化植物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代表不同的季节特色。景观层次多样性:植物景观高低错落的变化程度及清晰程度;以及群落内透视距离的远近。景观空间多样性:植物景观空间类型的多样性以及空间变化的多样性。

与水环境的协调度:植物与水体的融合度和水岸线的融合度、植物在水中的倒影景观等。与其他要素的协调性:植物与周围的建筑及小品、道路等硬质景观之间协调性。

文化要素

地域特色植物比例: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植物占群落物种总数的比例。

文化植物比例:能体现或传达中国传统文化或思想(如寓意植物、诗词植物、民俗植物等)

的植物。

意境美感度:主题风格的体现度,以及某些植物组景能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利用植物表达内心意向,传情达意。通过园林植物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感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体会的能力。

心理要素

亲水可及性:通达水域的交通走廊的便捷性和视线走廊的通透性。

整体舒适度:能够让观赏者放松心情、缓解精神压力,使身心觉得舒适的程度。

安全感:滨水边缘的安全度,以及有毒或有刺植物的应用。

可停留度:滨水公园绿地对人的驻足观景的吸引力以及休憩娱乐的活动空间的设置。

经济要素

建植费用:单位面积的植物景观建设的费用。

养护和管理费用:单位面积的植物景观维护和管理的费用。

视线控制性:根据绿地的开放性、半开放性和私密性的不同性质,绿地植物景观符合功能要求,实现游赏视线的收放的程度。(芦建国, 李舒仪. 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6):139-142.)

可停留度:绿地吸引游人驻足游览或进行休憩活动的程度。

绿地可达性:到达绿地的游步道的数量和通畅程度;绿地郁闭度对游人进入绿地的影响。

抗干扰能力:与外界环境隔离的程度;受外界交通、噪音等的影响程度。

改善局部小气候:对局部气温,空气湿度以及空间舒适度的改善能力。

安全防护功能:植物盖度小,保护功能差,土壤暴露,起不到水防水故土作用。

文化内涵:绿化景观营造局部结合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形成文化内涵较为深厚的特色景观。养管措施:植物养管费用。

建设成本:每平米的建设成本。

色彩与季相:色彩变化的丰富性、协调性和韵律美;季相特征的鲜明性。色彩变化丰富,季相特征明显,色叶植物占较高比率,色彩变化自然、协调、有规律性,色彩轻重布局均衡使人具有舒适、愉悦、热烈和奔放的美感。

绿视率:人们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

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发展史

植物景观设计 第一章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发展史 第一节概述 一、相关概念及解释 (一)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境域。在这期间也有如庭院、园池、别业、山庄等叫法 古代园林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拥有和使用的园林,或建于自然郊野,或建于城中一隅。 现代园林则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公园、游园、花园、绿地、风景名胜区等。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园林”一词一直成为该学科、该行业通用的名词。它涵盖了当时园林规划设计、管理等领域的工作范围。 (二)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是20世纪80年代由学者孙筱祥先生提出的。当时主要是针对”园林”一词内涵与外延局限性而提出来的,是对”园林”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发展。 ?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性质与研究领域与国外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建筑学)是相同和接近的。 ?“风景园林”作为一个学科已经超越了原来传统园林的范畴与界限,成为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三)景观(Landscape) 景观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景的描述。这时的“景观”的含义同汉语中的“风景”、 “景致”、“景色”相一致,等同于英语中的“scenery ”,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都与景观有关系,都是景观。我们留给后人的是历史景观,正在体验的是现代生活景观。”(俞孔坚) 景观设计学在国外发展历史比较长,但在国内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国内与景观设计相近的专业也在从事景观设计的项目,比如建筑、园林、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专业。 但是专注于理论研究和教育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可以说是引导中国景观设计教育和实践的一个开始。 (四)植物景观 ?主要指由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产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_16_20

空间效果和视觉效果,如杭州植物园选用马尼拉(Zoysia matrella)、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形成观赏地被,结合起伏的地形,使空间更加丰富、耐人寻味。见图4-7,图4-8。 图4-7 杭州植物园常春藤地被 图4-8杭州植物园草坪景观 Figure 4-7 Ivy cover – Botanical Garden, Figure 4-8 Turf - Botanical Garden, Hangzhou. Hangzhou 4.2.2城市公园植物空间构成 城市公园中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形状、姿态、色彩、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并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因此,可以将园林植物构成的空间具体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闭锁空间、冠下空间、带状空间五种类型。(何平,2001)。 4.2.2.1开敞空间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称开敞空间。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构成开敞空间。如花港观鱼公园中,在较大面积的开阔草坪上,除了低矮的植物以外,有几株高大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点植其中,并不阻碍人们的视线,也可称开敞空间,开敞空间在城市公园非常多见,如大草坪、辽阔水面等区域,视野开阔,给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轻松之感。

自由之感。见图4-9(诺曼 K 布思,19 图4-9 开敞空间 Figure 4-10 open space 4.2.2.2半开敞空间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所形成的空间称半开敞空间。根据功能和设计需要,开敞的区域有大有小。从一个开敞空间到闭锁空间的过渡就是半开敞空间。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如花港观鱼公园中,草坪西侧利用种植乔木、灌木树丛构成封闭面,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又如从公园的入口进入另一个区域,常常会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开敞的入口某一朝向用植物小品来阻挡人们的视线,使人们一眼难以穷尽,待人们绕过障景物,进入另一个区域就会豁然开朗,心情愉悦。见图4-10,4-11。 图4-10 半开敞空间 Figure 4-10 Semi-open space

关于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关于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质量问题,这不仅体现在室外环境,如今更关注室内环境的绿化。因此室内植物景观设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主题。本文主要就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卧室设计和室内庭园设计进行剖析,加深对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空间设计 室内植物景观的装饰在我国已经历史悠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方面需求也成几何式的增长。如何在居室中巧妙运用植物景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室内植物景观设计是指在人为控制的室内环境中艺术而科学的将富于生命力的室内植物以及相关附件有机的组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具有美学感染力、功能完善,洋溢着自然风情的空间环境。[1] 一、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布局结构 室内景观设计的布局结构主要由点、线、和面三种。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三者的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所谓的点状布置是指把盆栽植物或独立的、或成组的设置,使其具有较

强的观赏价值。其安排的原则是从形态、色彩和质地等方面用心挑选绿化的材料,并突出重点。现状布置主要意识到空间组织的重要性并且将构图的规律作为依据。它要求植物材料形体、色彩和大小的基本一致,以便使整体布局整体统一。然后将植物栽培在花槽内,或者连续的摆放成一排或者几盆植物。线状布局有时强调线条的方向性,有时注重均衡对称,用以划分室内空间。面状布置就是把植物群摆放在室内墙壁前面,用作背景。它选用的植物要求高矮相配,能够反映出植物的群体美,适用于较大的房间。它以突出其前景物为原则,使得室内气氛更加生机勃勃。 (二)生态环境 因为室内和室外的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为了保证室内植物的正常生长,必须改善室内的光照、湿度、通风性等条件。首先,室内植物生长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充足的阳光,阳光不足则会导致植物的衰弱,甚至死亡。当室内自然光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需要人工光照来补充,常见的是荧光灯,它光线分布均匀,蓝光较高而且光色多,有利于观叶植物的生长。其次,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导致植物枯萎,这是可以设置恒温器来调节温度。再者,植物对室内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应控制在40%―60%为宜,还可以设置水池、喷泉等提高空气湿度,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设备,可以增加人为喷雾。最后,因为室内的空气流动性很差,

常见园林景观植物一览

常见园林景观植物一览 八角金盘: 指其掌状的叶片,裂叶约8片,看似有8个角而名。它叶丛四季油光青翠,叶片象一只只绿色的手掌。其性耐荫,在园林中常种植于假山边上或大树旁边,还能作为观叶植物用于室内,厅堂及会场陈设。八角金盘原产于日本暖地近海的山中林间。我国早年引种,现广泛栽培于长江以南地区,作城市绿化和庭园观赏,台湾尤多。为亚热带树种,喜阴湿温暖的气候。不耐干旱,不耐严寒。宁沪一带宜选小气候良好处种植,以排水良好而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为宜,中性土壤亦能适应。 常春藤: 一种颇为流行的室内大型盆栽花木,尤其在较宽阔的客厅、书房、起居室内摆放,格调高雅、质朴,并带有南国情调。是一种株形优美、规整、世界著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吸收由家具及装修散发出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为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原产欧洲、亚洲和北非。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喜欢比较冷凉的气候,耐寒力较强,可入药。在庭院中可用以攀缘假山、岩石,或在建筑阴面作垂直绿化材料。在华北宜选小气候良好的稍荫环境栽植,也可盆栽供室内绿化观赏用。常春藤绿化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立体绿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花期5~8月,果期9~11月。

大叶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小枝近四棱形。叶片革质,表面有光泽,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约6—12毫米。花绿白色,4数,5—12朵排列成密集的聚伞花序,腋生。蒴果近球形,有4浅沟,直径约1厘米;种子棕色,假种皮桔红色。大叶黄杨叶色光亮,嫩叶鲜绿,极耐修剪,为庭院中常见绿篱树种。可经整形环植门旁道边,或作花坛中心栽植。其变种斑叶者,尤为美观。住宅可用以装饰为绿门、绿垣,亦可盆植观赏。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植物景观评价指标

对于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较小,且由于内容复杂无法进行因子量化,因此,本研究不将动物多样性和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等列为植物景观美景度的评价因子。 生态要素 优势度指数:植物群落内各植物种类处于何种优势或劣势状态的群落测定度,反映各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生态优势度指数越大说明群落内物种数量分布越不均匀,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 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植物种类及数量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 乡土种的比例:本地区天然分布树种或者已引种多年且在当地一直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所占的比例。 植物生活型比: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等生活型的比例。 水生植物丰富度:水生植物种类及数量的丰富程度。 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 植物安全与健康:植物的生长势、叶色、种植密度、病虫害情况以及入侵植物的应用。 生态效应:涵养水土的能力、改善小气候的能力、控制和净化污染的能力以及保障生物栖息和迁徙的能力。 水相:水体的宽度、洁净度以及水体气味等。 管理与维护度:植物的防晒、防冻、控水及修剪与收割等日常维护状况。 艺术要素 观赏特性多样性:植物形态、颜色以及观赏型(观花、观叶、观果)等多种观赏特性。 植物配置艺术多样性:植物搭配以及造景手法的多样性。 色彩丰富性:不同植物以及同种植物不同部位、时期呈现的色彩多样性。 季相变化:随着季节、生长周期等的变化植物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代表不同的季节特色。景观层次多样性:植物景观高低错落的变化程度及清晰程度;以及群落内透视距离的远近。景观空间多样性:植物景观空间类型的多样性以及空间变化的多样性。 与水环境的协调度:植物与水体的融合度和水岸线的融合度、植物在水中的倒影景观等。与其他要素的协调性:植物与周围的建筑及小品、道路等硬质景观之间协调性。 文化要素 地域特色植物比例: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植物占群落物种总数的比例。 文化植物比例:能体现或传达中国传统文化或思想(如寓意植物、诗词植物、民俗植物等)

公园主要景观植物配置现状

公园主要景观植物配置现状 1 高度重视设计环节,合理配置公园景观植物 目前针对我国公园景致的调查研究,我国公园景观的设计环节相对是合情合理的。我国在现阶段更加重视植物的生态发展,在考虑设计植物的种植时,工作人员考虑到搭配设计问题,林业设计师会根据生存环境以及植物的品性进行高度的种植设计,将林业工程更接近于大自然状态,与大自然生态环境更加融合。在进行这项植物配置工作过程中,考虑到景观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病虫害的防治,将景观效果与植物的健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公园植物群落的合理保护。 2 现代公园植物配置高度重视植被分布的基本规律 公园的现代化发展也在不断加速过程中,现时代更重要的是尊重植物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大自然界,都遵循着不断发展的系统规律,而植物有植物的多样性,它是生态绿色、平衡化发展的体现。在这个从丑通往相美的过程中,植物的设计配置起到很大的作用。浑然天成的植物和外来植物共同构成良好的生态系统环境,植被发展分布也遵循着一定的基本规律。如果外来植物的种植不符合基本规律的要求,那么这些外来植物得不到更好的生长和发展。不能良好生长的同时,还降低了植物的抵抗能力,这一方面会引起病虫害的发生。 3 现代公园植物配置高度重视动植物相生相克的基本规律 植物之间有的确实可以相互促进增长,有的却阻碍增长,这种特点叫做相生相克的基本规律。这一特点在现代公园植物配置中较为明显的存在,利用这一规律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为利用对方的优势来促进自身增长的同时,会增加自身对病毒的抵御这一方面更好地利用动植物本身生长的基本规律来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化。 4 现代公园植物合理配置高度重视避免植物混栽带来的病虫害的发生 动植物相生相克这一基本规律中,相克这一特点确实会阻碍动植物成长和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规律也可以用在动植物上,不合理的植物混栽会大大提高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因为不合适的外来植物和本土植物混种在一起会造成相互占用对方空间,吸取对方养分等不良的现象。而外来植物不比本土植物,因为本土植物一般更适应于当地的环境气候,对病虫害的抵抗作用更为强大。相反,外来植物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无法被估计的,对环境适应力差的一方则会受到严重的病虫害侵袭,对绿色植物生态化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绿化常用水生植物

常用水生植物 1、千屈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于地下,粗壮;茎直立,多分枝,高30-10 0厘米,全株青绿色,略被粗毛或密被绒毛,枝通常具4棱。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6(-10)厘米,宽8-15毫米,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有时略抱茎,全缘,无柄。 花组成小聚伞花序,簇生,因花梗及总梗极短,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状花序;苞片阔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2毫米;萼筒长5-8毫米,有纵棱12条,稍被粗毛,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针状,直立,长1.5-2毫米;花瓣6,红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长7-8毫米,着生于萼筒上部,有短爪,稍皱缩;雄蕊12,6长6短,伸出萼筒之外;子房2室,花柱长短不一。蒴果扁圆形。 生长习性:生于河岸、湖畔、溪沟边和潮湿草地。喜强光,耐寒性强,喜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上生长更好。

2、鸢尾 形态特征:常绿水生鸢尾属多年生常绿草本,系由六角果鸢尾(I.Hexag)、高大鸢尾(I.giganticae)、短茎鸢尾(I.brevuilei)等杂交选育而成,根状茎横生肉质状,叶基生密集,宽约2厘米,长40至60厘米,平行脉,厚革质; 花葶直立坚挺高出叶丛,可达60至100厘米,花被片6,花色有紫红、大红、粉红、深蓝、白等,花直径16至18厘米左右。 生长习性:常绿水生鸢尾喜光照充足的环境,能常年生长在20厘米水位以上的浅水中,可作水生植物、湿地植物或旱地花境材料。常绿水生鸢尾特别适应冷凉性气候,据江苏盐城表现看该品种在-9℃的低温条件下,能保持常绿且进行分蘖;在长江流域一带,该品种11月至翌年3月分蘖,4月份孕蕾并抽生花葶,5月份开花,花期为20天左右,夏季高温期间停止生长,略显黄绿色,在35℃以上进入半休眠状态,抗高温能力较弱。 值得注意的是,常绿水生鸢尾为杂交品种,很少结籽或不结籽,故生产上常用分株或组培的方法繁殖。 常绿水生鸢尾的叶形、株形、习性与其他水生类鸢尾相似,在黄菖蒲、玉婵花、溪荪等水生植物的应用范围内均可种植,但该品种因其叶厚革质不易下垂、冬季翠绿且花色丰富,其他鸢尾类植物只能望其项背。

植物景观调研

园林植物配植与造景课程 论文 题目:保定市涞水县滨河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 析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授课老师:

保定市涞水县滨河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摘要:通过对涞水县滨河公园的园林植物种类的现状调查, 分析了公园里园林植物的植物种类、配植形式、垂直结构、季相变化等特征, 并且对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 滨河公园的树木种类较少,地被植物应用缺乏,层次搭配、空间组织、色彩表现、季相变化等方面的设计布局较粗略, 因此, 在今后的园林树种的规划与设计中应当给予重视。 关键词:综合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The plant landscape status analysis of Bin he Park in Baoding city Laishui County Abstract: Through the plant species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Bin he Park garden in the Laishui County, we analyze the park landscape plant species, plant form, vertical structure,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rk plant landscap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es of the park has less speci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round cover plants lack level collocation, spatial organization, color, seasonal vari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the layout of low, therefore, the future landscape tree species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be given attention to.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ark, plant landscap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景观建设活动日趋频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统筹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推进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我国小城镇的数量和人口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 涞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北端,总面积1650.5平方公里。自涞水县划为“环首都经济圈”以来,涞水县城房地产开发势头不减,新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伫立在涞水县城。随着经济的发展,涞水县的城镇居民人口逐渐增加,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的生态要求也逐渐提高。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涞水县滨河公园位于县城东部,东临拒马河,西临东环,面积约2.1公顷,属于城镇绿地系统中的综合性公园。作为城镇建设用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城镇绿地,承担了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小城镇绿地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属性,包括物质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2]。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综合公园植物进行较系统的分类研究和造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构建优美的绿地植物景观,满足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本研究以涞水滨河公园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景观现状,比较其景观效果,推荐一些景观效果较好的植物配置模式,同时提出关于综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1.景观 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 a v e h,1984, F o r m a n,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 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2.植物景观 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汪菊渊,1991)。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3.园林植物景观 园林植物景观即是一种人工植物景观类型,指在园林环境中通过人工栽培植物群落及园林植物个体的观赏特性而产生美的感受和联想的植物景观。受地区自然气候、土壤及其环境生态条件的制约,以及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习俗的影响,植物景观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朱均珍,2003)。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3.景观评价 从60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为中心开展的"景观评价"研究,也是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的.从客观的意义上讲,景观评价(风景评价)是指对景观视觉质量("v i s u a l q u a l i t y")的评价.从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对"景观价值"("l a n d s c a p e v a l u e")的认识,J a c q u e s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于个人的美学意义上的主观满足。 风景评价(景观评价),实际上是风景美学的研究中心,也是指导风景资源管理、合理地进行风景区规划的基本依据.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风景评价的研究出现了许多学派,它们在理论和方法上各具特色。 一、植物景观内涵及其特质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doc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见彩图)。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 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中国人有某时某地观赏某花的传统,如灵峰探梅、西山红叶等时令美景很受欢迎。在小型园林里,也有樱花林、玉兰林等配置方式,产生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 设计 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 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以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同时,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在林冠线设计中,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划时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1900年己达13.6%,而1925年时这个数字己上升到了21%。城市的快速发展繁荣了经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同时期,生物学、博物学等科学迅速掘起,大机器生产对传统手工业和工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在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催生下,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包括植物造景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导致了传统植物造景的部分变革。 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 Ⅱ 1843~1932)在《花园的色彩》中指出:“我认为只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植物,无论植物本身有多好,数量多充足,都不能成为园林,充其量只是收集。有了植物后,最重要的是精心的选择和有明确的意图……对我来说,我们造园和改善园林所做的就是用植物创造美丽的图画。”安德森·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1850)是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者和植物学家。在景观设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即是雷普顿和劳顿风格的模仿者,又是美国景观风格的提倡者。1841年出版了其重要的学术著作《景观园林理论与实践》。对雷普顿的三项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新的阐述,他认为统一是建立设计的主导理念,多样是通过装饰和复杂激发的兴趣,协调是从属于整体布局需要的。1854年,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了纽约中央公园,此后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园运动,并逐渐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各地。这时期植物造景在形式上虽然主要是沿袭自然式风景园的外貌,但在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己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植物造景在形式上有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如英国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 1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尽管因为社会的发展未到一定阶段或由于植物景观在当时还主要被看成是一种园艺或生态环境,这种变革在当时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他们的努力为其后园林形式上的革新作了必要的准备。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Dan Kiley)说:“恰当的植物造景能产生美感。例如:怎样选择植物材料的比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搭配,都是设计人员应该精心考虑的。”风景园林师南希—A·莱斯辛斯基在《植

常见园林植物100种

1.洋紫荆: 拉丁名:Bauhinia blakeana。 别名:红花紫荆、红花羊蹄甲 科中文名:苏木亚科 属中文名:羊蹄甲属 习性:喜光。不甚耐寒,喜肥厚、湿润的土壤,忌水涝。萌蘖力强,耐修剪。 观赏及应用: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洋紫荆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 2.大叶榕 种中文名:高山榕 种拉丁名:FicusaltissimaBl. 科中文名:桑科 属中文名:榕属 别名:马榕、鸡榕、大青树、大叶榕(海南岛) 观赏应用:高山榕为桑科榕属的一种。高大乔木,树冠大;叶厚革质,有光泽;隐头花序形成的果成熟时金黄色。极好的城市绿化树种。树冠广阔,树姿稳键壮观。只是树体量太大,根系过于发达不太适宜作路树。非常适合用作园景树和遮荫树。又为优良的紫胶虫寄主树。 生长习性:阳性,喜高温多湿气候,耐干旱瘠薄,抗风,抗大气污染。耐贫瘠和干旱,抗风和抗大气污染,生长迅速,移栽容易成活。

3.大叶紫薇 科:千屈菜科 属:紫薇属 景观用途:适合用作高级行道树、园景树、林浴树与庭荫树,单植、列植、群植均可。适于各式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美化。特别推荐用于风景林建设,紫花品种宜用于中、近距离观赏,而红花品种可用于供远距离观赏的风景林。 生长习性:阳性植物。需强光。耐热、不耐寒、耐旱、耐碱、耐风、耐半荫、耐剪、抗污染、大树较难移植。喜高温湿润气候。 4.猫尾木 种:猫尾木 科:紫葳科 属:猫尾木属 拉丁名::Dolichandrone cauda-felina (Hance) Benth. et Hook. f

特色景观植物苗木特征

特色景观植物苗木特征 (1)、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 :榆科榆属系白榆变种。叶片金黄色。枝条萌生力很强,对寒冷、干旱气候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庭园观赏树或行道树。 (2)、垂榆Ulmus pumila var. pendula(Kirchr.) Rehd.:榆科榆属乔木。别名垂枝榆。树冠伞形。花先叶开放。翅果近圆形。喜光,耐寒,耐干旱,适应性强。庭园观赏树或行道树。可孤植、对植或列植。

(3)、金叶垂榆:落叶小乔木。单叶互生,椭圆状窄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9厘米,基部偏斜,叶缘具单锯齿。叶片金黄鲜亮,有自然光泽,格外醒目。枝条柔软、细长下垂,花先叶开放。翅果近圆形。喜光,抗干旱、耐盐碱、耐土壤瘠薄,耐修剪,耐旱,耐寒。不耐水湿。根系发达,对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庭院观赏、公路、道路行道树绿化, 还可作绿篱使用 (4)、金丝垂柳Salix X aureo-pendula: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冠长卵圆形或卵圆形,枝条细长下垂。小枝黄色或金黄色。喜光,较耐寒,性喜水湿,耐干旱,不耐庇荫。根系发达,生长快,对有毒气体有一定抗性,并能吸收二氧化硫。适应性强。行道树、庭荫树或孤植于草地,建筑物旁。

(5)、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f.atropurpurea (jacq.) Rehd.: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叶椭圆形,紫色。花淡粉色,花期4-5月。核果。弱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观赏期4—10月。庭园点缀观赏树种。 (6)、俄罗斯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别名樱桃李、樱李。花白色,核果扁球形,熟时黄、红或紫色,花叶同放,花期3-4月,果常早落。可打成丛,做彩色绿篱。是庭院、园林、街道绿化珍贵彩色树种。

主题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2017年第3期现代园艺 1主题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 1.1以主题性植物组团设计,表达分区主题 主题公园各分区具有鲜明的主题,植物景观设计需与游乐主题相呼应,根据分区主题设计主题性植物组团,营造各分区植物景观差异性,打造植物景观特色,表达设计主题。1.2以造型植物设计,展示植物艺术之美 主题公园中植物不只是建筑、道路等的附属,而且还作为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应用于景观环境的塑造中。各种新颖独特的造型植物景观,不仅巧妙地突出了不同空间的主题,同时也带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体验。 1.3以植物和地形为构架,框画佳景和遮挡俗景 主题公园往往设计有丰富的地形,通过地形和植物种植组团相结合的方式美化室外游览空间,遮挡不良景观、软化硬质景观、框选美景,从而有效划分室外空间。 1.4以植物色彩营造主题场所氛围 主题公园内所有的色彩、造型、植栽等都为主题服务,形成让游客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线索。一些植物的叶片、枝干具有特殊的色彩,通过合理的应用能营造特殊的情感体验。2主题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2.1人性化原则 应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植物配置要体现人性化,要通过合理的植物设计创造不同年龄群体的主题空间,同时要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2.2主题特色性原则 应体现项目主题特色性。根据项目主题特点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主题公园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区域自然文化脉络,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 2.3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原则 要突出艺术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原则。主题公园植物景观不仅要求能达到美化、季相变化等艺术性效果,同时要兼顾划分空间、噪音防护、防尘、遮荫等功能性要求。 3项目概况及植物景观设计思路 哈尔滨万达主题公园占地约40hm2,室外公共景观面积约28hm2,其中绿化种植面积约计11hm2,分为5个主题区块。植物景观设计以乡土植物为主反映当地优美的自然风景,各主题区域在植物景观上各具特色;通过主题性植物组团、植物造型艺术、“地标性”植栽等手法丰富园区游览体验,让游览者在园区内感受到植物造景艺术带来的情感愉悦。 4植物组团典型配置模式 各分区采用多层次植物组团搭配模式,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植物组团典型配置模式为大乔木+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木本地被+草花地被。 5各主题分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5.1中央大街区 中央大街区种植设计选择树形挺拔、树姿端正优美、分支点一致的高大乔木,统一商业街景,分割步行街道路空间,形成有序的视线通廊和轴线景观。 5.2林海雪原区 林海雪原区以常绿树、蓝白色开花植物为主,营造绿意盎然的、雪白纯净的林海氛围。上层乔木以樟子松、青扦和白扦为主,局部点缀以落叶大乔丛生蒙古栎、丛生白桦、丛生茶条槭,中层白花花灌木有花楸树、梨树、山里红、珍珠梅等,下层低矮灌木以云杉球、小叶丁香球、茶条槭球、木秀球为主,片植地被有铺地柏、绣线菊、蓝花鸢尾、德国鸢尾等。 5.3乌苏里船歌区 该区域以观干观果植物为主题特色植物,设计相应的植物组团。主要植物种类有山杨、白桦、梓树、钻石海棠、山桃、红瑞木、芽黄瑞木、偃伏莱木、红刺玫、山里红、狼尾草、拂子茅。 5.4丁香仙境区 丁香仙境区以哈尔滨城市市花—— —丁香花为种植主题,布置有白、黄、紫3个不同色调的丁香专类园。花香浓郁的丁香专类园以及园路两侧精心布置的七彩草花模纹花坛,梦幻般的植物景观与游乐项目共同打造神秘的、缤纷的境域。主要特色植物种类有白丁香、紫丁香、黄丁香、北京丁香、暴马丁香、小叶丁香等。 5.5欢乐时光区 欢乐时光区通过精致的立体花坛艺术,打造多彩的、热闹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欢乐时光。色彩丰富、质感细腻、形态多样的造型植物引人驻足,增添游玩趣味,为园区带来生机。 5.6后勤区 后勤区处于整个园区的边界,为各主题分区的外围区域,是园区内外的缓冲地带。植物种植通过有序的行列式种植形成绿色垂直界面,有效隔离园外不良视线影响。 6结语 精心设计的主题性植物景观对于展示主题公园形象、传播主题公园文化价值、丰富主题公园游览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题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应紧扣各分区主题特色,以人性化、主题特色性、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为原则,选择特色植物,设计多层次式植物组团,营造独特的主题公园植物景观效果。 (责任编辑张芝) 主题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叶灵军 (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北京100031) 摘要:以哈尔滨万达主题公园为例,重点阐述主题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及方法,详细介绍哈尔滨万达主题 公园在总体布局、植物典型配置模式、树种选择、分区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主题公园,植物景观,植物配置,种植设计 景观设计 87 --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与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2010-04-13 13:32:08) ▼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 杂谈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垂直空间配置: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配置由水深决定,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群落配置从湖岸向湖心,随水深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能保持相对稳定。 2、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充分发挥各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2.1 水边与驳岸的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尤其在自然水体景观中应用较多,所以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水边的植物配植,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 2.2 水面植物的配置 水面全部栽满植物的,多适用小水池,或大水池中较独立的一个局部,在南方的

公园植物配置

公园植物的配置及布局的实习报告 苗木知识导读: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建筑与园艺工程高度结合的产物, 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 是中国传统居住、休闲、观赏、文学艺术等综合营 2011-10-15日信息: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建筑与园艺工程高度结合的产物, 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 是中国传统居住、休闲、观赏、文学艺术等综合营造的艺术空间体形环境,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是人类生存的命脉。园林里的山山水水和花草树木, 使园林显得生机勃勃, 情趣幽逸。“石本顽, 有树则灵。”树木可使顽石有灵气, 画面才有气韵。古人说:“山借树而为衣, 树借山而为骨, 树不可繁, 要见山之秀丽; 山不可乱, 须显树之光辉。”从山与树两者之间的关系,把配置原则作了很好阐述。 一、园林植物配置的风格 配置风格和特色由于造园时, 受不同的审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具体地处理和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筑等要素上, 会体现和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 这样就导致了园林风格与特色的区别同样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风格和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园林因地域差异, 从而导致它风格上的差异。也造成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和特色的不同:皇家园林体现了皇家园林气派,古拙庄重的苍松翠柏等高大树木与色彩浓重的建筑物相映衬, 形成庄严雄浑的园林特色。私家园林追求的是朴素淡雅的城市山林野趣。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间的局限性, 创作出“咫尺山林, 多方胜景”的园林艺术, 依仗于植物的配置。 二、园林植物配置的审美特点 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 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点。 三、园林植物配置的“意匠”及运用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里, 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怀、瑰丽的想象、思想的情趣, 抒发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达到了天人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 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 (2010-04-13 13:32:08)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垂直空间配置: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配置由水深决定,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群落配置从湖岸向湖心,随水深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能保持相对稳定。 2、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