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

合集下载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根据202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传染病预防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四章疫情控制第五章医疗救治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保障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流行病防控知识培训记录

流行病防控知识培训记录

流行病防控知识培训记录日期:2024年9月1日地点:XX公司会议室培训主题:流行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一、流行病概念和特点(200字)流行病是指一些时间和地区特定地区的人群中出现的其中一种疾病频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的现象。

其特点有明确的传播途径、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病例数量较多等。

二、常见流行病的防控方法(400字)1.流感:疫苗接种:每年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勤洗手:经常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后,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

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或疫情高发地带佩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

避免接触:避免与患流感的人接触,增加感染的风险。

保持健康: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2.非典型肺炎:个人防护措施: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接触禽类和野生动物。

早期诊断和治疗:一旦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有可能接触到病毒源。

隔离措施:感染者应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应进行观察和隔离。

环境消毒:对公共场所、空气、物品进行定期消毒。

三、个人防护措施(300字)1.勤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20秒,并保持手部卫生,特别是接触公共场所后,或咳嗽、打喷嚏后。

2.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或疫情高发地佩戴口罩,特别是公共交通工具等封闭空间。

3.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切勿接触、购买或食用野生动物,尽量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保持距离。

4.咳嗽礼仪:用纸巾或手肘掩口和鼻子,避免直接用手捂嘴。

5.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6.保持社交距离:保持与他人的距离,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

四、流行病防控的社区参与(300字)2.健康监测:在社区设置体温检测点,对居民进行定期的体温测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3.组织应急演练:定期组织流行病应急演练,提高社区居民的应对能力和合作意识。

4.协助政府工作: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居民信息,协助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总结:通过本次流行病防控知识培训,员工们对流行病的概念、防控方法以及个人防护措施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处置程序参考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处置程序参考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1背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简称SARS)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播迅速、病死率较高。

我省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场众多,商品流通、人口流动十分频繁,存在着发生疫情的严重威胁。

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指导各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发生、扩散和蔓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制定本技术方案。

2疫情分级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的病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范围和趋势,分级实施控制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控制效果。

2.1 W级疫情与我省通航的国家或地区及我国其他省、已有疫情发生,我存在疫情输入可能。

本已有疑似病例,但未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2.2川级疫情其它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有疫情或疫情骤增,本已检出输入性临床诊断病例。

2.3 n级疫情已出现继发感染的散发病例或局部性暴发(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在本传播。

2.4 I级疫情本发生疫情的暴发或流行。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与分级响应3.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1)要确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承担疫情的监测、报告与预警,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定疫情性质。

(3)负责疫情现场处置、控制和评价,做好疫点的卫生处理工作,指导村(居)委会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4)推行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5)开展相关实验室检测工作。

(6)做好技术与物资储备。

(7)对有关人员开展预防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8)对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分诊和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消毒产品和防护用品的质量、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措施进行指导。

流行病学:疾病监测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流行病学:疾病监测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温州慢性病以中老年居多,主要以40岁以上的年龄组为主, 比如:脑卒中40岁以上年龄占98%,恶性肿瘤(癌症)85%以上 是45岁以上年龄组,但有年轻化的趋势,30-40岁这个群体也 占了5.86%,同样糖尿病30岁以下年龄组也占7%。
慢性病给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身 体负担和精神压力。慢性病已成为疾病的主要负担(占疾病 总负担的70%以上),温州人群的死因分析,因慢性病导致 死亡的占所有死亡人群的88%左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 年递增。比如脑中风,不仅仅经济负担,生活不能自理,影 响生活品质……
二、慢性病防制策略
全人群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三、我国慢性病防制策略和措施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指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危险因 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和消灭疾病 的根本措施。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和环境保 护和监测---------- 全人群策略 健康保护:----------高危策略
计划免疫的内容
国家“五苗防七病”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 疹疫苗、乙肝疫苗(1992)
浙江省儿童免疫规划已包括卡介苗、脊灰糖丸疫苗、百 白破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肝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甲肝疫苗等8种疫苗,分别可以预防 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乙型脑炎、A群流脑、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风疹、 甲肝等12种传染病。
只要更好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缺少体育锻炼、不 合理饮食、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就能够预防40% -70%的过早死亡,1/3的急性残疾和2/3的慢性残疾。
1992年世界卫生大会《维多利亚宣言》个人生活方式 的调整关键是落实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024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

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受卫生部的委托,组织了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总结国内及国际在防治非典工作中的经验,对有关文件进行了修订,撰写了《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现予以登载。

本技术指南包括基本要求、消毒技术、隔离技术、人员的防护技术、医院废物的管理、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共六章。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3 年 10 月 30 日为了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指导医院采取正确的消毒、隔离与人员防护措施,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传播,制定本技术指南。

第一章基本要求一、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应当集中收治。

指定医院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病区。

三、医院应当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医院应当重视消毒隔离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五、医院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和对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有关工作的监督与监测。

第二章消毒技术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空气消毒技术。

(一)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JP〗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二)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负压病房。

(三)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如:在有人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静电吸附空气消毒机或者空气等离子体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复习题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什么时间施行的?(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6.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7.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做出突出奉献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8.对因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机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

〔〕10.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必须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向以下什么部门报告?〔〕1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部门应当及时向以下哪个部门通报?( )1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三级疫情网,三级是指什么?〔〕A.省、市、县B.市、县、乡C.县、乡、村D.国家、省、市14.专门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医疗机构由什么部门指定?( )15.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哪个部门负责转运工作,并建立平安的转诊制度?( ) 16.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设立专门负责收治发热病人的机构是什么?( )17.对从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的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采取以下哪些措施?〔〕18.医疗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什么措施?〔〕19.医疗机构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何种收费方式?( )20.对诊疗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何种缴费方式?( )21.对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所发生的救治费用由谁承担?( )A.医疗机构B.患者本人C.政府D.政府、患者本人、医疗机构均担22.对未依法履行疫情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可以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如何处分?〔〕A.责令改正B.通报批评C.给予警告D.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23.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轻的应当如何处分?〔〕24.对造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或者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情节较重的应当如何处分?〔〕A.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B.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C.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由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2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指导原那么和技术标准应由哪个部门制订?〔〕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制定依据是什么?(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法?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哪些工作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方法?的调整?(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应坚持的原那么是什么?( )4.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有效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B.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C清洁环境D.提高群众防治意识E.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时,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哪种控制措施?〔〕A.及时到达现场,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B.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C.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D.对医疗机构外被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

(完整word版)防治传染性sars应急预案

(完整word版)防治传染性sars应急预案

(完整word版)防治传染性sars应急预案防治传染性sars应急预案为了进一步做好威信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在威信县的发生和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威信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一、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下简称“四早”)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广西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一)依法管理,依法行政。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二)预防为主.宣传普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和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公共卫生状况.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三)属地负责。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

乡级卫生院对本辖区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负总责。

卫生局对全区范围内的医疗卫生资源和防控物资实行统一指挥、调度。

(四)分级预警。

根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划分为三个等级进行预警,并实施分级控制。

不同的预警级别将启动相应级别的工作预案(响应).(五)快速反应,科学防治。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坚持科学防治策略,加强相关科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与操作流程,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统一、有序、快速、有效,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与预防控制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与预防控制

疫苗接种
积极推动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 力,有效防止病毒传播。
环境卫生
保持公共场所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减少病毒在物体表面的传播风险。
卫生宣教和公众意识提升
知识普及
通过卫生宣教,向公众普及疫 情知识和防控措施,提高公众 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
媒体宣传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传播有关传 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信息,加强 公众对于疫情的重视。
社区行动
通过社区的互助和共同努力, 形成有效的防控网络,共同应 对疫情挑战。
医疗资源与应对策略
1
资源分配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关怀。
பைடு நூலகம்
2
重症监护
提供适时的重症监护和生命支持,减少病亡率。
3
科研进展
加强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科研工作,推动疫苗研发和治疗方案的改进。
病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流行状况
全球疫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影响了数百万人的生活和经济。
国内情况
中国作为疫情的起源地,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进行疫情防控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变异病毒
新出现的变异病毒对疫情的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密切关注和不断调整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 距离以及避免拥挤场所。
通过分析和总结已有的病例,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改进预防和治疗策略, 以提高疫情应对的有效性。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 与预防控制
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定义、特征和传播途径,以及全球和国内的流行状 况。探讨预防控制措施、卫生宣教和公众意识提升,以及医疗资源和应对策 略。通过病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深入探讨该疾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以下简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正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反复的指示精神,保障今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运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专报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审核直报和监测疫情的零距离报告,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1、提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的敏感性和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报告内容1、医务人员作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病例的诊断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订正和转归情况。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调查表》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调查表》。

三、疫情报告(一)报告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责任报告人。

发现病人时,应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电话、传真或计算机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除责任报告人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义务报告人。

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铁路、交通、民航、厂矿企业、学校等部门和系统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必须按要求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指定人员对口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工作。

传染病判定标准对疫情分析与预防控制的指导作用

传染病判定标准对疫情分析与预防控制的指导作用

传染病判定标准对疫情分析与预防控制的指导作用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的传播,使得一个人或许多人感染并患病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对社会健康和经济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准确判定传染病的标准对于疫情的分析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传染病判定标准对疫情分析与预防控制的指导作用。

1. 传染病判定标准的基本概念传染病判定标准是指在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中,用于识别和确认传染病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综合指标,能够对传染病进行准确定义和判定。

2. 传染病判定标准的作用传染病判定标准对于疫情分析和预防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1 提供准确的疾病诊断传染病判定标准能够帮助医生识别和准确诊断传染病,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控制策略,有效遏制传染源的蔓延,保护患者和公众的健康。

2.2 确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对病例的认定和分类,传染病判定标准能够帮助流行病学家分析疫情的传播途径、病原体的传染性、感染人群的易感性以及病情的严重性等特征,为疫情的监测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2.3 指导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判定标准对于预防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隔离措施、集中治疗、病毒灭活等措施来控制传染源,降低传播风险。

3. 传染病判定标准的应用案例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OVID-19的传染病判定标准包括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等指标。

通过这些标准,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判定病例,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有力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3.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SARS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测等指标。

通过这些标准,及时判定病例,采取隔离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保护了公众的健康。

4. 传染病判定标准的不足与挑战然而,传染病判定标准在实践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挑战。

一方面,不同传染病的判定标准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疫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按语】中华医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接受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托,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现予以登载。

本诊疗方案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特征、临床分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恢复期患者的追踪和处理、儿童SARS 的特点及诊疗注意事项、预防与控制和主要参考文献。

本诊疗方案的通讯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总编辑、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教授。

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3年9月30日序自2002年11月广东地区出现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继之国内出现疫情以来,我国和世界各国从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在SARS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卫生部曾于2003年4月制定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治疗方案》,该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当时在指导我国各地防治SARS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总结近一时期我国在SARS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的经验,也为今冬明春SARS 疫情可能重现做充分的准备,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华医学会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原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撰写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

本方案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放在SARS的诊断和治疗。

本方案有以下特点。

1尽可能根据循证医学研究及回顾性研究的对比资料撰写,使方案的科学性更强。

2有关SARS疑似诊断、临床诊断及确定诊断的标准力争严谨,避免过多的误诊。

3着重反映近一时期SARS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在诊疗方面,特别是治疗方面,尽可能汇集专家的共识,而对临床疗效尚未肯定的防治手段不予推荐。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定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定
SARS- 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 冠状病毒科,单股正链RNA病毒,约3kb。 有包膜病毒(双层脂膜),直径多为60~120 nm,包膜上有放射状排列的花瓣样或纤毛状突 起,形似王冠 。成熟病毒呈圆球形、椭圆形 。 膜蛋白(M)、小衣壳E蛋白、突起蛋白(S)、 核衣壳蛋白(N)、非结构蛋白。
辅助检查
二、胸部影像检查 胸部X线: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 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阴影 常为多发和/或双侧改变。部分病例进展迅速, 短期内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轻微病变或与心 影和/或大血管影重合的病变。 必须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以观察肺部病变的 动态变化情况。
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感)、一般细菌性肺 炎、军团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和其他免疫抑制(器官移 植术后等)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一般病毒性肺 炎是需要与SARS进行鉴别的重点疾病。 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还包括肺结核、流行性出 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 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嗜酸粒 细胞浸润症等。
临床表现
(2)、 进展期 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个别患者可更 长。在此期,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 存在,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胸 闷、气促、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明 显。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发展迅速,且 常为多叶病变。少数患者(10%~15%) 出现ARDS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3)、恢复期 进展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临床症状 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多数患者经2 周左右的恢复,可达到出院标准,肺部 阴影的吸收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少数重 症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遗留限制 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下降,但 大多可在出院后2~3个月内逐渐恢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病学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九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
非典是一种新呼吸道传染病(乙类)
亚洲开发银行:SARS 全球损失590亿美元, 内地179亿美元 香港120亿美元。
非典的发病和流行情况
• 2003年8月7日WHO宣布: • 全球确诊非典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全球死亡
5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 应用指征如下:①有严重的中毒症状,持续高 热不退,经对症治疗3天以上最高体温仍超过 39℃;②X线胸片显示多发或大片阴影,进展 迅速,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 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③达到急性 肺损伤(ALI)或ARDS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上 指征之一即可应用。
• 成人推荐剂量相当于甲泼尼龙80~320mg/d, 一般不超过4周,不宜过大剂量或过长疗程
6免疫治疗
• 胸腺肽、干扰素、用丙种球蛋白等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对本病的疗效 尚未肯定,不推荐常规使用。 SARS恢复期血清的临床疗效尚未 被证实,对诊断明确的高危患者, 可在严密观察下试用。
九、治疗
7
中医中药辅助治疗
919人,病死率11% • 中国确诊非典5327例,死亡349人,病死率6.6% • 医务人员发病1725例,约占20%
一、概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是由SARS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具有明 显传染性,可累计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
一、概述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 合症(SARS),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 病,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
• 通常情况下,不必开展针对SARS的外环境消 毒工作 。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IAP

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预防控制

(一)传染源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 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1、病人作为传染源
传染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染病的病程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临 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意义 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及其数 量和频度。
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 染期。传染期是决定患者需要隔离多长时 间(隔离期)的重要依据。
2、使人群易感性增高的主要因素: 新出生婴儿增加 易感人口的大量迁入 免疫人口的免疫力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大量死亡
三、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
1、管理、控制、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降低人群易感性
管理、控制、消灭传染源
加强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早隔离、早治疗”。
学生每日晨检报表
甲肝/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 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 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 或出
现2 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 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 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1)潜伏期
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最早的 临床症状这段时间。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①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②根据潜伏期可以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 并依此追踪传染源。
③根据潜伏期长短,可决定接触者的留验、 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检疫期限按 最长潜伏期确定。
④根据潜伏期可确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的应 急接种时间。

临床流行病案例分析

临床流行病案例分析

临床流行病案例分析在医学领域中,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发展的科学。

通过对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病因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通过一个临床流行病案例分析,来探讨流行病学在解决疾病问题中的作用。

案例一: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甲型H1N1流感是指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2009年,全球爆发了一起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导致许多人感染,甚至死亡。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此次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

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对各个年龄组人群都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如加强卫生教育、推广个人防护措施、加强社区监测等,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案例二:足球场集体感染大肠杆菌假设在某个城市的足球场上,突然出现大量足球运动员出现腹泻症状,经研究发现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

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这批运动员在比赛前一天都在同一家餐馆就餐,并且所有出现腹泻症状的运动员都点了同一道菜。

进一步调查发现,这道菜是由蔬菜制作的。

通过对这批蔬菜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发现大肠杆菌存在于菜品中。

通过这次流行病学调查,餐馆和相关蔬菜供应商采取了措施,对菜品进行严格检测和处理,从而避免了更多的感染。

案例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经典的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2003年,一起著名的非典型肺炎暴发事件发生在中国广东省。

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这次暴发导致了许多人感染,甚至死亡。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此次暴发的病例主要来自广东省的一家野味市场。

于是,相关部门迅速关闭了市场,并对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疾病传播途径、病原体的研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疫情的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多于农村(城市病例占总病例81.1%)
1. 似乎是由南到北 2. 广东及华北五省占总病例数96.73%
4 监督员SARS培训
地区分布特点表明
远距离传播,而不是沿陆地交通
蔓延远程传播
通过飞机、火车等,传染源可迅速 流动
任何地区都可能出现疫情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5 监督员SARS培训
尚无足够证据表明存在以下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实验室传播、性传播、垂直传播
9 监督员SARS培训
医院聚集性发病
医院内暴发多见(广东、北京、山西、天津、
香港、台湾等地)
医务人员通过直接诊疗、护理病人被感染, 其中以口腔检查、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容易 感染 通过探视、护理病人被感染 因与SARS病人同住一病房被感染 救护车、ICU、病房、X光室成为高危环境
9.6
监督员SARS培训
SARS的趋势?
SARS病毒不大可能在短期内被“消灭”
和自动消失
动物仍然是病毒的可能来源,与人类共存 人群对SARS病毒仍然普遍易感
SARS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很大
17 监督员SARS培训
从哪里来?
SARS首发地的几种假设:
广东及其周边省份,再次首先出现SARS的 可能性大 国内其他地区首发 同样存在从国外输入疫情的可能性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存在免疫? • 暴露机会少,密切接触少?
全国报告临床诊断病例主要集中在15-59
岁年龄组,占全部临床诊断病例的85.29%
中青年发病构成多 老年人发病数少,但发病率并不低
7 监督员SARS培训
职业构成
全国报告临床诊断病例中
医务人员996例,约占18.8%,居第一位
19 监督员SARS培训
规模多大?
15 监督员SARS培训
全球SARS病死率情况
国家或地区
中国大陆
累计病例数
5327
死亡病例数 病死率(%)
352 6.6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1755
676
298
84
16.9
12.4
加拿大
新加坡 美国 越南
252
206 73 63
38
32 0 5
15.1
15.5 0 7.9
其它
90
7
合 计
8442
16
812
WHO认为潜伏期最长为10天
14 监督员SARS培训
潜伏期传染性分析
宏观分析
医院感染为主,医护、陪护发病为主
医务人员发病多,但其家人发病少 广东共报告127例学生和22例教师病例。学 校未停课,实施晨检,早隔离,未发生学校 暴发
少见公共场所爆发
社区传播少见(淘大花园?) 交通工具传播不常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
肇庆市卫生监督所 2003年10月
1
全球SARS疫情概况

WHO网站(2003年8月15日):
2002年11月-2003年8月5日,29个国家报 告临床诊断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
•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共发病7748例,
死亡829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91.3%和89.5%), 病死率为10.7%
无证据表明首发症状出现前能传播 少数病例被认为在前驱症状期已具有传染性
加拿大、广州
病情严重或是临床症状迅速恶化的病人,通
常在发病的第二周,被认为最具传染性
无证据表明退热10天后能传播
13 监督员SARS培训
潜伏期估算
广东省统计70例1-12天,中位数4天
125例,1-14天(5天)
全国统计121例1-14天,平均5天
发病时间分布特点
发现首例时间
广东首例为2002年11月份
南方先于北方
尚无规律可循
冬春高发?
• 不到一个年度 • 强大的人工干预
高峰
广东:2003年2月上中旬
其余省市持续1-2周
持续时间
广东:迁延时间较长
北京上升快,下降快
6
监督员SARS培训
年龄分布特点
各年龄组都有发病 儿童低发——发பைடு நூலகம்数、率均低
• 28个国家发病674例,死亡87例(分别占全球总
数的8.7%和10.5%),病死率为12.9%
2 监督员SARS培训
中国SARS疫情概况
大陆 香港 台湾 澳门 合计 报告病例数 5327 1755 665 1 7748 死亡数 349 300 180 0 829 病死率% 6.6 17 27 11
11 监督员SARS培训
传染源及传染性
病毒来源至今未知
动物?变异?生物恐怖?
新传入人类或者是老病新变异?
患者是已知的主要传染源
症状期密切接触
轻症感染者:具体不详?意义?
隐性感染者:存在情况具体不详?传播意义? 恢复期:未发现导致传播
12 监督员SARS培训
传染期—传染源有传染性(排出病原体)的时期
10 监督员SARS培训
加强个人防护和通风十分重要
早期,医务人员的发病数多、比例高
医务人员的发病影响士气、减少医疗救治力量 严重影响公众信心和社会稳定
控制医院内传播成为SARS防治中的重点和
难点
通风好的医院不发或少发 防护措施到位的医院不发或少发
随着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医务人
员发病明显减少
其他主要职业依次为离退人员(10.44%)、 工人(8.95%),公务人员(8.85%)、家务 及待业人员(8.46%)、学生(8.21%)
8
监督员SARS培训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 气溶胶传播?
密切接触
直接接触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 接触过病人用过的物品或器具 其他间接接触
下次流行中,首先发现疫情的地区:
监测敏感的地区,能及时发现本地“原发” 病例或输入病例
18 监督员SARS培训
何时再来?
再次发生SARS疫情的时间
主要与病毒侵袭人类的时间有关,不一定表 现为冬春高发 动物携带病毒的季节性分布、人类接触感染 动物的机会等都将影响疫情再次发生的时间
但今冬明春甚至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同样存 在不出现SARS疫情的可能性;然后在难以预 期的某个时候,突然出现
发病率:0.39/10万; 死亡率:0.023/10万;病死率:6.6%
WHO网站公布
3 监督员SARS培训
SARS地区分布
大陆共有24个省区市、266个县(市、区)
有临床诊断病例报告;
首发地区:广东 传入+地方性传播的 11个省区 传入无地方性传播的 11个省区 无病例报告7个省区(青、藏、新、黑、琼、黔、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