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六条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六条中,每一条都提到了“学生”两个字: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等,这样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一、“以生为本”是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球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的罗森帕斯旅游公司,以重视员工的人性化管理而著称,它出版了一本题为《顾客第二》的畅销书。该书对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的“顾客是上客”的经营理念进行了大胆的修正,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新理念。公司管理者认为,只有把员工摆在第一的位置,才能使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把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提供给顾客。
同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只有教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时,学生才会受到激励,才能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主干能动性。
“以生为本”的教学就是把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发展。
“以生为本”,其直接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彰显“以生为本”理念时,实际上也在落实课程改革的目的。因此说,“以生为本”是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激励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对人的激励是否高效。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
三、“以生为本”的课堂激励策略的选择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若能精心选择有效激励策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本人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常使用的较有效果的几种课堂激励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1、“需要”激励
“需要”是运用激励策略的出发点。需要,就是人和社会存在所依赖的客观条件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反映。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受到某种引发和引导而产生的。因此人的活动实际上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激励”包括“自我激励”和“外因激励”两个方面。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要。因此,这种需要便成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比如当教师需要学生掌握某种知识或能力时,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把“外因激励”变为“自我激励”,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切实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满足他们在求知、生活和自我实现上的需要,才能使他们最大程度的发挥聪明才智。
⑴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目标激励
从以往的教师备课来看,教师注重的是教材知识点的传授,教案上体现的是知识点的罗列。更有甚者教案上以“师说”“生答”的形式出生,连学生的回答都给出了,学生还有什么自主可
谈。自新的课程改革开始以来,教师注意到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果。于是在教案上有一定的改变,出现了师生双边活动,但学生活动所占的篇幅还是很小,对“学生”的备课还是不够。基于此,我们在备课上作出了大胆尝试,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将教案改成了学案。
学案中最大的转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整个过程可分为学习目标、预习尝试、新课解惑、分层反馈等。学案的确立,无疑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一大亮点。学习目标的设立会通过自我激励机制,对个体发生作用。例如我们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我们设计的学习目标为:①知道水的组成。②掌握电解水的方法、现象和结论。③学会区别化合物与单质。从知道、掌握、学会三个层次揭示学生学习的目标。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该目标而不懈努力。在学案新课解惑中通过探究实验,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探索新知。最后通过分层反馈,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和激发其后继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⑵精彩的预设——悬念激励
精心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例如:我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课中,用了一幅“地球呼喊SOS”的漫画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究竟怎么啦?在学习《分子和原子》一课题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校园中的桂花开了之后,我们能闻到满园的花香?学习《化学与生活》一单元时,我每人发了一粒糖,问这粒糖有多少知识与化学有关?等等。一个个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习求知的欲望,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知识。
2、情感激励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情感不只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而且能对人类行为动力施以直接影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情感交流,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⑴眼神激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神能表达多种情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眼神,更能激励学生,为学生提神醒脑。当你发现学生正在开小差时,你可以用稍带严厉的眼神,提醒他;当你发现学生处于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你可以用鼓励的眼神激励他;当他遇上困难需要帮助时,你用关爱的眼神给他力量。总之,善于用好自己的眼神,将为你的课堂增色,将会激励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奋发向上。
⑵语言激励
有时候,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说一句饱含情感成分的话语,如“你是一个善于动脑的孩子”“你真棒!”之类的评语,就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激荡起振奋的波浪。教师的激励,期待像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使他们产生乐观向上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上氧气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氧气是难溶于水的,学生思维活跃,举手的人很多。我让一位学生起来回答时,他说,可以让氧气通入水中,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当时,我的评价是“你的方法不太好”。这一堂课,这位学生一直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后来,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