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答案
新同等学力经济综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考纲及复习题课后题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2012)导论简述题1、请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P1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
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整体分析方法。
西方主流经济学则是在资源稀缺假设前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它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因此,它遵循的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法。
2、简述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P21)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如果理论与实践发生冲突,需要通过对现实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理论,并根据现实修正理论。
其具体内容包括:(1)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
(2)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
(3)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
论述题1、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P18)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计划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第三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发展的特征:(1)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2)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3)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4)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集体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主要包括: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第六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第六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一、名词解释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
微观收入分配过程: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过程同时也是要素所有者以要素价格参与收入分配的过程,由于这一分配过程是企业市场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称之为微观收入分配过程。
宏观收入分配过程:在微观收入分配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考虑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的平衡和社会整体、长远发展需要,对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进行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指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社会保障: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
二、简述题1、简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按劳分配是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理论概括。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
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在进行了各项社会扣除之后,必须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是对各种剥削制度的否定,对平均主义的否定,承认能力和贡献上的差别和由此带来的收入差别。
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因而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转化为社会劳动,而是作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存在着,因而可以直接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条件分配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如何?(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特点,而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的。
生产条件包括生产的物质生产条件即客观生产条件和生产的劳动力条件即主观生产条件。
客观生产条件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相应要求多种分配方式与此相适应。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习题册的简单题答案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习题册的简单题答案1、决定人的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什么?答: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利益的物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2)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成果的分配关系,从而利益分配的归属。
人们是按照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取一定利益的。
2、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科学含义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的经济性质,对于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动机和目的,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对于科学地调节和控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基本前提。
3、私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答:①他们是生产条件私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
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私人利益。
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他拥有私人决策权。
④经济的利益主体具有一定剥削性质。
4、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答:①他们是生产社会主义公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
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联合劳动者的共同富裕。
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实行经济民主。
④联合劳动者内部贯彻经济平等的原则。
5、全民所有制利益主体和集体所有制利益主体的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利益主体作为总体劳动者的性质不同:前者作为由全体劳动人民构成的总体劳动者,是从全社会来看的整体,因此,它在重视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同时,必定要追求全体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这种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后者是一定数量的自主联合起来的自然人构成的小范围的总体劳动者,尽管也是一个整体,也追求每个整体的共同利益,但是这些利益主体相互之间是独立的。
(2)利益主体的代表者不同:前者只能由国家来代表。
后者的代表则是在劳动者自然人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中产生的行使集体所有权的代表机构。
(3)利益主体的结构不同:前者由全社会范围的劳动人民构成的,其利益主体具有覆盖全国的庞大的纵横组织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
详细解答:
第3题
市场机制:________
参考答案: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详细解答:
上一题下一题
(4/5)名词解释
第4题
增量改革:________
参考答案: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说,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有帕累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改革,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l)企业对瞬时出现的情况作出如下反应:一是使产量与当前最稀缺的资源相适应;二是实行强制替代——由短缺引起的投入组合的改变;三是根据可得到的投入品决定产出构成。
(2)在追求高增长率目标的驱使下,从上而下存在强烈的数量冲动。为完成产值指标,企业对短缺资源的需求总是不可被满足的。
(3)由于不承担投资决策的责任,却能从投资中获益,因此企业会通过低估预算成本、与上级讨价还价等争取投资资源,引起投资紧张。
第三阶段(1987-199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在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的报告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和说明,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而在于所有制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还包括生产要素市场,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机制作用认识的一次突破。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十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第十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一、名词解释“看不见的手”: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
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
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市场失灵”: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物价稳定:指全社会范围内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而不是指各种商品和要素之间相对价格的稳定。
充分就业:指每一个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按其能够接受的工资全部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
经济政策手段: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
财政政策手段: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有效需求,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
行政管制手段: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经济政策手段经济法制手段: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障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二、简述题1、简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经济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因此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认为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维护市场秩序。
但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若政府完全不干预经济活动,将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在发展中国家,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全导致的市场失灵、分配不平等导致的市场失灵、体制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失灵。
既然市场机制不是尽善尽美的,那么在市场失灵的场合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就是必要的。
2、简述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有哪些优势。
(1)征税权。
以消除由污染引起的外部负效应为例,政府可以通过对污染企业课税和对消除污染的企业给予补贴来解决污染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阶段测试题五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阶段测试题五答案一、单项选择1、【C】2、【D】3、【C】4、【A】5、【A】6、【D】7、【B】8、【A】9、【C】10、【A】二、多项选择1、【ABC】2、【ABCD】3、【ABCDE】4、【ABCDE】5、【ABCE】6、【ABCDE】7、【ABCD】8、【ABC】9、【ABCD】10、【ABCE】11、【ACDE】12、【ABCDE】13、【ABCD】14、【ABCD】15、【ACE】16、【ABCDE】17、【ABCD】18、【ABCDE】19、【ABCDE】20、【ABDE】三、辨析题1、错。
从价值形态上看,社会总供给是指进入市场可供购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社会总供给来源于社会总产出,但是,一国的总供给并非来自一国的生产,凡是能够提供给本国生产物质产品和劳务,不论是本国生产的还需要外国生产的,都是社会总供给的构成内容。
即使是本国生产的,但本国享受不到的物质产品和劳务邮局不包括在社会总供给内。
因此,社会总供给包括国内总供给和国外总供给两部分,即社会总供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加上进口总值。
2、错。
在价格放开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一般是以物价上涨表现自己,但反过来说,并不是任何的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事实上,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并不是一回事。
(1)通货膨胀不一定反映为价格上涨。
在价格高度管制的国家,虽然存在商品短缺,但物价却异常稳定。
物价被行政手段所管制住,但仍然存在着抑制性通货膨胀。
(2)价格上升也不一定都反映为通货膨胀。
通常而论,由于社会各部门和行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或者为了纠正扭曲的价格关系,国家往往会对部分价格体系进行结构调整,使物价体系更为完善,这种局部的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
(3)物价水平的稳定只能是基本稳定而不是绝对稳定。
从理论上讲,保持物价水平的绝对稳定只能用于静态分析,在动态经济中由于各种经济的或非经济的因素,物价水平伴随着经济发展有所升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第5版)4套试卷及参考答案【2024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第5版)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价格双轨制即同种商品国家统一定价和_____________价并存的价格管理制度,目的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价格体系。
2.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提出公有制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3.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_____________并存。
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_____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5.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制度经历了个体业主制、合伙制和____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
6. _____________是生产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是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要素。
7. 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投资、消费和_____________三大需求,俗称“三驾马车”。
8.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_____________问题,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保证生产能力的长期增长。
9.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产出效应和_____________效应。
10.政府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的核心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该关系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市场经济是()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制度。
A. 权力B. 市场C. 权利D. 生产2. 党的()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
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大C. 十五大D.十六届三中全会3.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三个没有变”方针是由()提出的。
A.邓小平B.江泽民C.胡锦涛D.习近平4. ()撰写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诞生,因此他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带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带答案)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2011年10⽉简答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什么?1⾃由⼈的联合体和个⼈⾃由全⾯的发展。
2以⽣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3尽快发展⽣产⼒,实现共同富裕。
4消灭商品⽣产,对全部⽣产实⾏有计划的调节。
5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市场经济为什么能提⾼资源配置的效率?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
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产权是明确的和排他性的,这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与合理配置。
2.决策分散化。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决策是以⾃⾝利益最⼤化为原则独⽴⾃主分散进⾏的,都要对⾃⼰决策产⽣的后果承担风险及经济责任。
3.⾃由和平等竞争。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在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下展开竞争。
包括就业⾃由、消费⾃由、投资⾃由等。
4.价格协调微观决策。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的变动是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信号。
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调节供求,引起资源的流动,从⽽达到资源有效合理配置。
因此,价格信号就像⼀只看不见的⼿,调节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
三、请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市场机制通过调节市场经济活动实现对资源的配置。
2、基本经济活动联系主要是通过市场作⽤实现的。
3、企业直接接受市场调节,价格信号是企业⽣产经营的主要依据。
四、什么是“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分配的领域(如⽂教卫⽣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降低边际税率,扩⼤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种具有竞争⼒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财产权。
后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强调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且是社会的全⾯改造。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题库及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题库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
它表明了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具备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
这样,既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又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2.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
它是针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提出来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在这个意义上,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不表明社会的经济性质和特征。
4.市场机制所谓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市场价格和竞争机制。
5.渐进式改革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
7.所有权能所有权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8.占有权能占有权系指行为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占有权作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所有权是重合的。
因为所有权只有从占有开始,才能从客观权利变为主观权利,而且只有当占有权回复到所有者手中,所有权才最终恢复其圆满状态。
贵州省委党校考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真题
贵州省委党校考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真题1、企业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不论采用何种安装方式,固定资产的全部安装成本(包括固定资产买价以及包装运杂费和安装费)均应通过()科目进行核算。
[单选题] *A.固定资产B.在建工程(正确答案)C.工程物资D.长期股权投资2、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税金及附加”的是()。
[单选题] *A.消费税B.资源税C.城市维护建设税D.增值税的销项税额(正确答案)3、企业溢价发行股票,实收款项超过股票面值的部分,应计入()。
[单选题] *A.主营业务收入B.资本公积(正确答案)C.盈余公积D.财务费用4、某公司2014年1月1日购入一项无形资产。
该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为5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
2018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00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后,该无形资产的原摊销年限不变。
2020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为()万元,账面价值为()万元。
[单选题] *A.150;120B.500;120 (正确答案)C.120;200D.250;1205、当企业接受投资人的投资时,对于投资者的出资超过其占企业注册资本份额的部分应通过()科目核算。
[单选题] *A.实收资本B.资本公积(正确答案)C.股本D.盈余公积6、企业自创的专利权与非专利技术,其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处理。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中的()。
[单选题] *A.管理费用(正确答案)B.财务费用C.营业外支出D.销售费用7、对出租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时,其摊销的价值应计入()。
[单选题] *A.管理费用B.其他业务成本(正确答案)C.营业外支出D.销售费用8、.(年嘉兴三模考)()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单选题] * A会计的含义B会计的特点C会计的任务D会计的职能(正确答案)9、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一、社会主义低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掉队、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大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二、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派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
4、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动改革,在大体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五、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是包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成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利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一、简述“分三步走”的台阶式经济发展战略:(1)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那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2)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咱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可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3)第三步是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一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二、简述如何正确发挥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
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般体此刻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此刻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
(2)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维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需发挥国家经济的主导作用。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充分表现市场机制的要求。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习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A BC D2、首次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予以重大突破的新概念是(B)ABCD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基础是(D)A BC D4、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D)A BC D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C)A BC D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ABCD7、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A)ABCD8、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B)A BC D9、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B)ABCD10、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A)A BC D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依据是(B)ABCD12、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质是对(D)A BC D13、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D)A BC D14、实现共同富裕就是(B)A BC D15、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是(A)A BC D16、邓小平提出的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基本指导原则是(C)A BC D17、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C)A BC D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A)A BC D19、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B)A BC D20、建立新型劳动就业体制的核心是(D)A BC D【参考答案】1A 2B 3D 4D 5C 6B 7A 8B 9B 10A 11B 12D13D 14B 15A 16C 17C 18A 19B20D二、多项选择题1、新中国建立后,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条件是(ABD)ABCD2、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就要坚持(ABCD)A BC D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是公有制为主体,这是因为公有制(ABCD)ABC D4、如果没有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ABC)A BC D5、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是因为(ABCD)A BC D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BCD)ABCD7、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有(CD)A BC D8、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包括(ABCD)A BC D企业9、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ABCD)ABCD10、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的类型主要有(ABC)ABCD11、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要(ABCD)A BC D12、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ABCD)A BC D1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中的“自主创新”是指(BCD)A BC D14、政府促进就业的办法主要有(ABCD)ABCD15、高等教育必须注重(ACD)A BC D【参考答案】1ABD 2ABCD 3ABCD 4ABC 5ABCD 6BCD 7CD 8ABCD 9ABCD 10ABC11ABCD 12ABCD 13BCD 14ABCD 15ACD三、判断题1、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课程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一、名词解释市场经济二、分析题1、比较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异同。
2、分析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案: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对于市场经济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
第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第二,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第三,在特定意义上,市场经济也可以被理解为经济体制。
2、比较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异同。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区别的经济范畴。
二者的联系表现为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逻辑上看,商品经济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起点,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表现为二者的侧重点与对应物不同。
首先,商品经济的侧重点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它强调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相对应。
市场经济侧重资源配置问题,它强调资源配置由市场进行,和计划经济相对应。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是一种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社会化,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3、分析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由自主的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备的法律制度构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行为自主化、市场体系完备化、宏观调控间接化、法律制度规范化的过程。
(1)自由的企业制度。
自由企业制度,就是确保企业能够拥有在产权受法律保护的基础上所享有的自由创业权、自由经营权、自由交易权以及自由支配或处置财产权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在自由企业制度下,企业完全拥有自由的创业权、自由的经营权、自由的交易权以及自由支配财富权。
(2)完善的市场体系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首先要包括各种各样的市场,其次,完善的市场体系必须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一、名词解释“华盛顿共识”:由以华盛顿为基地的机构设计给拉丁美洲国家的各种政策建议的最低公分母,其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
“北京共识”:“北京共识”包含三个重要的原理:创新的价值;努力建造一个有利于持续、均衡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自主发展理论。
等级规则:指首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形的等级构架,再界定每一个行为人在这个等级构架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界定与这个等级位置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权力。
产权规则:指一个人拥有资源配置权力的大小与其所拥有的资产数量正相关。
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由权力中心推进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含义是在一定的宪法秩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下,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与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这种能力与意愿主要决定于一个社会的各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结构与力量对比。
宪法秩序:指用以界定国家的产权和控制的基本结构,它包括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一整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为集体选择确立了原则,它是制定规则的规则。
“诺思悖论”:是指一个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与保护,但受双重目标的驱动,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济衰退。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是指一种有别于供给主导型与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
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是指个人或一群人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为确立预期能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而自发组织实施制度创新的制度变迁方式。
二、简述题1、比较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差异(1)激进式改革激进式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化,所谓民主化就是多党制;二是在经济上全盘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三是在经济政策上采用休克疗法。
(2)渐进式改革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是:一是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化的改革;二是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三是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局部范围内取得改革的经验,然后再在全局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
毛概 习题与答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是在党的()上提出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一届六中全会C. 十二大D. 十二届三中全会2、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是在党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一届六中全会C. 十二大D. 十二届三中全会3、江泽民同志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新经济体制的建议是在()A.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B.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C. 党的十四大D. 党的十五大4、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A. 十三大B. 十四大C. 十五大D.十六大5、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党的()A. 十四大B. 十四届三中全会C. 十五大D. 十六大6、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在()A. 十三大B. 十四大C. 十五大D.十六大7、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是在党的()A. 十三大B. 十四大C. 十五大D.十六大8、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这其中一个统一是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A.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D.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9、国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上。
A.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量的优势B. 国有经济的总产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C. 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数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D. 控制力10、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A. 社会主义公有制B.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 初级阶段的国情11、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A. 社会主义公有制B.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 初级阶段的国情12、为解决“三农”问题,胡锦涛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在()A. 十四大B.十五大C. 十六届四中全会D. 十六届五中全会13、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这是实现其它目标的物质基础A. 生产发展B. 生活宽裕C. 乡风文明D. 村容整洁14、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重点A. 发展新型产业B.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C.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D.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1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A. 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统一B.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C. 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D. 发展循环经济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一、名词解释所有权:所有权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
所有权概括和赋予了所有者能够实际拥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
占有权能:指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使用权能: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性质,依其用途而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因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收益权能: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为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处分权能:指为法律所保障的实施旨在改变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的行为的可能性,它所反映的是人在变更财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产权: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指对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自然人企业制度:主要包括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两种形式股份公司: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发起组织、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股东就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和自由转让的公司。
公共产品: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基础产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两部分,基础工业是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重要矿产资源、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通信、水利等设施。
竞争性国有企业:是指那些国家投资建成的、基本不存在进入与退出障碍、同一产业部门内存在众多企业、企业产品基本上具有同质性和可分性、以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国有企业。
二、简述题1、为什么马克思认为财产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1)马克思是从两层含义上来论述所有制范畴的,一是作为经济关系的所有制范畴,体现的是经济主体对客观生产条件的占有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表现出来的;一是作为法律关系的所有制范畴,体现的是一种意志关系和法权关系,表示占有主体对占有对象具有一种任意支配的权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基本思想有那些?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
大体归纳如下:第一,任何社会生产形式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但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配置社会劳动的方式是不同的。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实质上就是合理地配置资源,因为一切资源都可以还原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第二,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形式下,实现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方式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调节。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实行单一社会所有制的社会。
在这里,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价值规律也失去了作用,即进入产品经济时代,这时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由计划进行调节。
二、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
列宁在对商品经济命运的认识上,赞同马恩的观点。
但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在实践中行不通,不得不采取市场的经济形式。
但他是把市场的经济形式看做是利用资本主义。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第一个使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并且明确把这两个概论同社会根本制度联系起来的人。
他指出,社会主义将实行计划经济。
斯大林在实践中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任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承认价值规律对经济的一定调节作用。
但他有否认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在全面所有制内部个企业之间存在商品货币关系,认为消费资料只是存在着商品的“外壳”。
斯大林在其著作中进一步使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的观点理论化。
2、怎样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以及其他经济条件已经具备而应运而生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全国经济唯一的选择。
这一方面决定了计划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计划经济又并非经济条件成熟后所必然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就注定了这种经济体制必然存在种种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及答案经济学院包亚钧导论一、简述题1、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西方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资源稀缺性前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
遵循的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人行为的结果是由社会力量所决定的.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人,并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2、简述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1)坚持直观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指: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
直观现实式的研究并不是不要理论,而是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
(2)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国情,在解答我国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分析方法。
(3)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
即学术思想来源、学术队伍学术观点的开放性.(4)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首先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其次重视计量分析方法,最后重视经济观点的正确.二、论述题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地基本脉络。
P18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那个阶段.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4.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三个代表: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简述题:1、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P23-24一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二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三是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四是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五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P28-29(1)含义: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那个阶段。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意义:一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P29—30(1)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从量上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地导向作用上。
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地导向作用。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依靠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的经营优势。
通过国有资本的经营优势来支配其他非国有经济。
原则: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是初级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而且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较强,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多种所有制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
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基本前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应该是平等和竞争的关系。
这种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促进技术的进步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三、论述题:1、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共同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的经济制度。
(2)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一个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其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应考虑到生产力落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条件.(3)初级阶段,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存在,公有制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直接与市场机制联系在一起,并且必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各种分配制度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
(5)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兼容的.因为,一是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是内生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二是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起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三是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阐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P25-28(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低、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不发达确定的,是其他理论的基础.(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它揭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标准.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阐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区别以及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而实现共同富裕是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是联系的.(3)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一是改革的性质是一场新的革命,既不是对传统经济体制的修补,也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而是要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现中国经济及社会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是在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新体制,要使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问题,两者是可以兼容的。
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政策: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二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三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应该而且可以多样化;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五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发挥两个积极性;六是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等等。
(5)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收入分配取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
公有制经济主要通行劳动标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通行所有权标准。
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6)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
一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二是在引进和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三是有效运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
(7)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本质目标、基本内涵、总体思路、模式选择和根本动力。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市场: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2、市场机制: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3、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4、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5、渐进式改革: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按渐进方式进行的市场化改革。
二、简述题:1、简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运行特点.P31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P32(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界定和保护产权。
(2)经济主体独立自主的分散决策。
(3)契约自由和体现消费者主权,生产要素流动和生产规模、结构由市场需求决定。
(4)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调控经济运行过程。
3、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P35(1)特点: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按渐进方式进行从上到下的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2)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一是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二是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改革的成效。
三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四是经济体制改革向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行政治民主化.三、论述题1、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P33(1)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被正式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2)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1984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3)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4)第四阶段:1992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