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经典赏析———《罗生门》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a9d30cd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5.png)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经典之作,该片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精湛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影片以一起谋杀案为背景,通过不同人物的讲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首先,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采用了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同一件事情。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产生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同时也引发了对真相的思考和怀疑。
这种叙事方式让影片充满了悬念和紧张感,让观众时刻保持着对故事的关注。
其次,影片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观众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动机和理由,他们的行为都是出于对生存和尊严的追求。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描绘让观众不禁思考,当人们处于生存的边缘时,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道德与生存之间的选择又是如何平衡的。
最后,影片的表演也是其一大亮点。
每个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表演让人感受到了角色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特别是片中的女主角,她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她那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挣扎,让人产生了对她的同情和理解。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深刻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悬疑片,更是一部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影片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人物剖析和精湛的表演,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共鸣和思考。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思想深刻的艺术之作。
罗生门标准影评
![罗生门标准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328fa3fbc8d376eeaeaa31c5.png)
《罗生门》影评主题:由于“罗生门”这一词诞生时便有“生死徘徊”的意味,故而后来演化成:当事人各执一词,使得事实结果在“真相”与“假象”之中徘徊,最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从而无法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情节及分析:情节: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
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
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
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
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
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谈论完毕,雨过天晴。
砍柴人在罗生门旁发现一个哭泣的弃婴。
他决定收养下来,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分析:三处场景、九个人物构成的电影,要说“简”,那是极至。
在没看过电影的人来说,一般不会相信这么“简单”的电影可以拿多个大奖。
要说“繁”,同样也是极至。
这是哲学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
一个事件,可以引申出那么多“自说自话的谜题”,而且没有答案。
影片中精确叙事所带来的事件不确定性“描述越详细,就越远离事物本身。
”这句话,我也是看了很多遍这部电影才慢慢参悟明白。
叙事的第一个层面:武士被害。
在“审讯庭”,除开三个证人(樵夫、捉住强盗的人、行脚僧),当事人是三个:强盗,武士妻子,附身于巫师的武士。
叙事的魅力在于:人人都承认自己是凶手,却留下不一样的呈堂证供。
叙事的第二个层面:旁观者清?? 在“罗生门”,当事人是三个:樵夫、行脚僧、樵夫2。
叙事的魅力在于:人人都是“武士被害”的局外人,仍然没有对事件的始末达成共识。
我们经常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安慰别人。
如此看来,其实,旁观者未必能清。
关于这两个层面叙事,蓝水都分析得很透彻。
“看到人们善良之处”的话。
(大概意思,原话记不得了。
)我的看法有些不一样。
《罗生门》:真相与人性的扭曲
![《罗生门》:真相与人性的扭曲](https://img.taocdn.com/s3/m/ffa6fb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9.png)
罗生门:真相与人性的扭曲一、背景介绍《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所著的一篇小说,也被改编成了电影。
本作以室町时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一座破败的城门下发生的谋杀案,涉及到多个人物的角逐和不同版本的真相。
二、故事梗概故事中,一名武士被发现死于一座城门下。
据目击者描述,嫌疑犯有三人:另一名武士、被控诈骗的女子和一个贫穷但漂亮的男性。
每个人都对事件有自己的解释和证词,并试图推卸责任。
三、真相与其扭曲1. 多元视角下的真相在《罗生门》中,每个参与案件的角色都提供了不同版本的真相。
而这些真相之间存有冲突和矛盾,读者很难确切地确定哪个是最准确的版本。
2. 真实与谎言之间模糊边界小说中展现了人们对于真实和谎言之间模糊边界的思考。
每个人都试图保护自己,表现出与真相相悖的行为和说辞,使得真实性变得扑朔迷离。
3. 人性的扭曲与道德困境在《罗生门》中,人们因贪婪、诈骗和欺骗而败坏了自己的道德原则。
作者通过揭示人性的扭曲,引发读者对于道德困境以及对真相和正义的反思。
四、主题意义与启示1. 真相不唯一《罗生门》告诉我们真相并不总是单一和明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视角和利益,会对事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认知。
这提醒我们要多角度看待问题,避免轻易陷入对非黑即白的极端观点。
2. 人性复杂且脆弱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人们常常在追求自身利益时背离正直和道德原则,甚至编织谎言来掩饰自己的过错。
这也让我们反思并努力避免沦为自私和虚伪的人。
3. 道德选择与责任《罗生门》中的故事引发了对道德选择和个人责任的思考。
每个角色都面临着道德困境,然而他们最终作出了不同的决定。
这让我们认识到在困难和黑暗面前坚持真理和正义并非易事,但仍需要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责任。
五、结论《罗生门》以其引人深思的情节和复杂的人性描写,展示了真相与人性之间的扭曲关系。
通过阐述多元视角下的真相、真实与谎言之间模糊边界以及人性的扭曲与道德困境等,该作品引发读者对于社会现实、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反思,并提醒我们要以开放心态看待世界。
罗生门赏析
![罗生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dfdc1f6c175f0e7cd13765.png)
《罗生门》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解说】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具有哲理穿透力的电影导演导演:黑泽明主演:三船敏郎(“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三船敏郎是黑泽明的御用演员。
合作的好就一直合作,这是电影界的一种良好风气,就象吴宇森和周润发、王家卫和梁朝伟、马丁*斯克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等等。
他们的合作使世界电影领域诞生出一部部杰作。
另外晚期的黑泽明同三船敏郎的关系开始不佳,他在八十年代以后导演的《乱》、《八月狂想曲》等电影中不再能看到三船敏郎这位“东方约翰*威恩”的身影。
获奖情况:第2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1951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黑泽明简介:黑泽明,20世纪日本著名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最初据说具有讽刺意义,指他在指挥现场的执著强横和专制独裁。
到了后来则成了“彻头彻尾”的的尊称。
美国商业上最成功的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曾说:“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由衷表达了对大师的赞叹。
1990年,80高龄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1999年。
黑泽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黑泽明拍摄的影片《罗生门》,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获得金狮奖,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
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从此西方社会不仅认识了日本导演黑泽明,还通过他的影片真正认识了亚洲电影。
身高1.81米的黑泽明,拥有当时日本人少有的高大体格,据说事事要求完美的他,扯着嗓子大吼的声音经常把工作人员吓得浑身打颤。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6b89b5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d.png)
罗生门影评
电影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创作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
事结构和深刻的主题,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首先,电影罗生门以其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引人入胜。
故事围绕着一起谋杀案展开,但每个角色对事件的描述却截然不同。
观众通过不同的视角,逐渐了解到真相的复杂性。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观影的乐趣,还使观众思考真相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其次,电影罗生门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
每个角色都面临着
自己的困境和选择,他们的行为和决定都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使观众不禁反思自己在类似情境下的选择,引发了对道德和伦理的深入思考。
电影罗生门还通过对社会和人性的描绘,展现了黑泽明导演对日本社会的批判。
影片中描绘的贫困、道德沦丧和社会不公等问题,使观众对社会现实产生了共鸣。
导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呼吁观众对社会问题保持关注,并思考如何改变现状。
此外,电影罗生门的摄影和表演也值得称赞。
黑泽明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
和特写镜头,将观众带入了故事的细节中。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更是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技术手法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增强了电影的观赏价值。
总的来说,电影罗生门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表演,给观
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观众通过电影中的角色和情节,思考了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艺术品。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aaa1a3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f.png)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于1950年执导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以
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复杂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其引人深思的主题和引发的共鸣所震撼。
首先,电影通过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主观性。
每个角
色都有自己的版本和解释,观众需要自行判断真相。
这种叙事手法引发了我对真相的思考,以及对人们如何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来塑造真相的认识。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观点,而真相并不总是简单明了。
其次,电影通过罗生门的象征意义,探讨了社会和人性的困境。
罗生门是一个
象征着混乱和不确定性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失去了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这引发了我对人类行为的思考,以及当社会秩序崩溃时,人们会如何面对困境和选择。
电影中的人物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道德的挑战,这使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相对性。
此外,电影的黑白摄影和出色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黑白摄影为电影
增添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与剧情的复杂性相得益彰。
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更是使得电影的情感更加真实和触动人心。
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为之动容。
总的来说,电影《罗生门》通过其引人深思的主题和复杂的剧情,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它让我思考了真相的复杂性、人性的困境以及道德观念的相对性。
同时,电影的摄影和表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是一部经典之作,无论是当代观众还是未来的影迷都值得一看。
《罗生门》电影影评
![《罗生门》电影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b4b2369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7.png)
《罗生门》电影影评黑泽明的《罗生门》作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不朽的作品,对日本电影走向西方甚至走向世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罗生门”也不再只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它已经成了我们词汇的一部分,用来描述矛盾的目击证词使人失去判断能力的情况。
《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小说《筱竹林中》,讲述了一个谋杀的故事。
一、拍摄手法《罗生门》对快速跟拍、特写镜头以及光影效果的巧妙运用一直以来都广受称赞。
影片中森林的戏占据了大部分。
当强盗在森林中奔跑的时候,观众仿佛感受不到摄影机的存在,镜头平滑移动,就像是观众的眼睛在追随着强盗的运动轨迹。
特别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技术条件下,能达到这样高超的表现效果是非常不容易的。
另外,影片的特写镜头也非常令人赞叹。
例如当强盗、武士、妻子三人对视在丛林中,视角在三人之间轮流转换,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强烈的情绪强盗的傲慢、武士的屈辱、妻子的恐惧。
另外最值得注意的应当是影片中光影效果的运用。
影片中有多个片段都是阳光和树影的结合。
当妻子遭受凌辱时,镜头转向头顶晃动的树叶和零碎的阳光,即使是黑白片,我们也仿佛能感受到那阳光的温暖和让人眩晕。
另外就是在奔跑的场景里,通过光影的晃动也可以感受到影片紧张的气氛以及人物内心的慌乱。
这种手法直到现在也在被广泛的借用,如最近非常火热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片头也是借用了这样的手法,借用阳光和树影的交错效果模糊了摄像机的存在,让人仿佛是随着剧中人一起经历了那场青春的盛宴。
二、情节分析《罗生门》是以倒叙的手法通过在罗生门避雨的三人讲述了一个发生在 12 世纪动乱的日本的故事:一位武士带着妻子远行,却在经过森林时被杀害。
但凶手究竟是谁?贪恋妻子美色的强盗、妻子还是武士本人?三人各有说辞,在最后樵夫也坦白说自己目睹了整个过程,于是共有四种说法。
三人对这桩奇怪的案件感到疑惑不解,纷纷感慨人心的复杂阴暗。
就在这时,三人意外发现了以为弃婴。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da0214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a.png)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黒澤明执导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人性剖析和引人深思的情节而闻名,让观众在观影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引人入胜。
故事以一名侍者、一名农夫和一名妇女在一座废弃的大门前相遇展开。
每个人都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回忆,观众随着他们的叙述逐渐揭开了真相的面纱。
这种多角度的叙事手法让观众不断思考,谁是真相的说者,真相又是什么样的?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出色。
每个角色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性格特点,使得他们的行为和决定都显得非常真实和可信。
观众可以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这让电影的情节更加扣人心弦。
最后,电影中的意义和主题也非常深刻。
通过展现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诠释和记忆,电影探讨了真相的主观性和相对性,以及人性中的欺骗和自私。
这些主题让观众在观影后不仅得到了娱乐,更引发了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深刻而引人深思的电影,它不仅在情节和角色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通过其主题和意义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点。
这部电影绝对值得每个人花时间去品味和思考。
影视鉴赏—《罗生门》
![影视鉴赏—《罗生门》](https://img.taocdn.com/s3/m/d440e2a2f524ccbff1218458.png)
影视鉴赏论文《罗生门》----人性的自私与丑恶【摘要】:一个人在抱怨的时候往往会把错误过多地归咎到其他的人或事上,产生某种事实的偏差,若是平心而论、设身处地就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这些其实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完全的“真”是不存在的。
而这部影片则是把人性中的这种自私、虚伪、丑恶夸大了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能更好地认识自身、认识这个世界。
【关键字】:凶手,证人,人性,利益,道德【正文】:一、剧情梗概:在这部电影中,总共只有九个人物:樵夫、凶手多襄丸、武士的妻子真砂、武士、女巫、行脚僧、婴儿、杂工和捉住多襄丸的衙役。
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日本,在平安京发生了一件轰动社会的新闻,武士金泽武弘被人杀害在丛林里。
作为证人,樵夫、凶手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来做证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纠察使署,但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二、影片特色:黑泽明在他的自传中曾提到《罗门生》的创作意图:“这个剧本描写的就是不加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
甚至可以这样说,既是人死了他也不放弃虚饰,可见人的罪孽如何之深。
这是一幅描绘人与生俱来的罪孽,人难以更改的本性,展示人的利己心的奇妙的画卷.如果把焦点集中在人心之不可理解这一点来读它,那么,我认为就容易理解这个剧本了。
”这里的意思很清楚,每个人都不惜歪曲事实以维护自己的“面”。
黑泽明自叙的含义再清楚不过了。
但在今天,作者的剖白对于了解一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在被认为具有决定一切的意义。
因此,影片的意义,既可以从人的本性的“矫饰”的一面来理解,也可以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理解。
影片的叙事结构极具体处理显然提供了这样的基础。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在关于同一案件的四种叙述中有两点是不矛盾的:即武士之死与真砂失身。
此外没有提供任何可靠的“事实”。
因为我们知道,从现有的电影叙述手段来看,提供这样的“事实”是轻而易举的。
由此看来,除了导演关于表现人性可悲面的意义以外,从影片的叙事来看,可以认为,它以一种纯粹到了结晶程度的方式触及了一个现代解释学的主题:一个由人参与其中的历史性事件在它发生以后,它的事实、价值和意义,并不存在完完全全地如其本然的原初叙述。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1b2506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8.png)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经典电影,它以其
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引人深思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
生在日本平安时代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座废弃的大门前的谋杀案。
这部电影以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首先,影片通过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展现了每个人对同一件事
情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和解释,观众在观
看的过程中也会被引导去思考真相到底是什么。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
增加了影片的悬念和观赏性,也让观众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
的理解。
其次,影片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也让观众深受触动。
在影片中,每个角色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让人
不禁思考起自己在面对困境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影片中的罗生门
不仅仅是一个废弃的大门,更是象征着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挑战,这种思考让观众在观看之后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最后,黑泽明导演对影片的细节处理和画面的表现也让影片成
为了一部艺术品。
影片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加之出色的演员表演,让影片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充满思考和共鸣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让观众在观看之后产生深刻共鸣的艺术品。
这部电影让人对人性和道德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导演对细节的处理和对艺术的追求。
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深度思考和对艺术有追求的观众。
罗生门-主题及思想分析
![罗生门-主题及思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8c7e4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f.png)
深层思考
真砂最终说出的是,她想寻死,觉得对不 起丈夫,结果晕厥过去,误伤丈夫。
她不愿意或者是不敢说出真相
日本社会男尊女卑-1950-五十年代初的日本 妇女依然低下的地位和男权的强势
但是,她最后认识到了丈夫的懦弱和无能
,不愿意为她而战
说明了
再次思考
每部片子都有目的,本片讲述了这么多的 猜忌、谎言,目的是不是就是要告诉大家 世界充满谎言,人性的邪恶呢?
乞丐的行为是不是就是绝对的邪恶?
影片最后:一直站在谴责者角度的樵夫, 最后出现了自省,说:“我才是那个应该感 到羞耻的人,我没理解自己的灵魂。”,樵 夫收留了弃婴
乞丐-一无所有-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几件能 遮体的破衣服上面
得出什么结论?这就是影片的主旨了
“有软弱的地方就有谎言。”
人性就是这样阴暗而赤裸地呈现出来,各 执一词不如说是各取所“需”——各自所需要 掩饰的软弱。
深层思考
两个男人对真砂的看法 强盗-描述真砂由贞烈转为顺从 武士-描述真砂教唆强盗杀他的恶毒
共同点:共同指向女人的淫乱犯贱 而此时真砂却依旧讲述了一个谎言-误伤武士
故事梗概
躲雨-樵夫自言自语-乞丐逼问 一起命案
各有说辞
强盗-承认杀人-长剑大战-得到真砂
真砂-承认受辱-短刀求死-晕厥过去-误伤丈夫 武士-妻子教唆强盗杀他-内心受伤-拔刀自杀
真相
樵夫路过看见 武士对真砂无兴趣-强盗想得到真砂 真砂教唆-两人决斗-强盗侥幸杀死武士
思考
线索1:樵夫为什么知道却不道出真相 线索2:为什么三个人的说辞如此大相径庭
深层思考
日本女性在社会体系下的意识觉醒和复苏
再思考:片中武士的角色定位有何特殊意 义 提示:武士道精神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db8f9b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2.png)
罗生门影评《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于1950年执导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被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深刻的思考所感动。
首先,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
它采用了多角度的视角,通过不同的人物来讲述同一个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置身于一个迷宫般的情节中,不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版本和解释,这使得观众不断思考和推测,从而增加了电影的悬疑和吸引力。
其次,电影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
通过展示不同人物的行为和决策,电影引发了观众对于真相和正义的思考。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受到了环境和社会压力的影响。
这使得观众在电影中找到了共鸣点,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此外,电影还通过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
影片中展示了贫困、欺骗和道德沦丧等问题,这使得观众对社会的现实感到震惊和不安。
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引发了观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并促使他们反思和思考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行动。
最后,电影的摄影和表演也非常出色。
黑泽明运用了黑白摄影的技巧,增加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也让人印象深刻,他们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的表演,将角色和故事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的经典电影。
它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被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深刻的思考所感动,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罗生门》电影赏析
![《罗生门》电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994c140242a8956aece4a7.png)
《罗生门》电影赏析《罗生门》是由黑泽明导演的一部黑白电影,在大师一生的电影创作生涯中,《罗生门》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沉重的人文思索最为影迷称道。
这部创作于1950年的黑白电影时长88分钟,虽然没有《七武士》那样好看,也不如《用心棒》那样诙谐,但依然为成千上万电影人推崇备至。
《罗生门》的摄影风格以及剧情架构一再为后人效仿,而大师对于人生的反思足以让所有人沉浸其中扪心自问。
故事发生在战乱连绵天灾不断的平安朝代,罗生门就位于京都大城圈正南门。
黑泽明搭建的这个罗生门建筑风格很诡异,亦是对岁月时局和人生的象征。
故事开场天下着雨,樵夫路人和一个游僧构成三人组,开始对一桩发生在竹林中的凶杀事件议论纷纷。
案件围绕着一个强盗和一对路经竹林的武士夫妻展开。
对于黑泽明,《罗生门》无疑是其典型代表作。
从《罗生门》的整部电影结构来说,同一事件的反复讲述可能会让观众感到十分困惑和无聊,而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日本电影向世界影坛发展的引领作品,一方面是因为电影本身由简单到复杂给了观众诸多的思考空间,另一方面是因为独特的叙事视角让观众感觉十分新鲜。
黑泽明曾经表示,其通过电影《罗生门》主要是想揭示一些近在眼前却不为人知的道理,即很多人在长期的社会影响下,已经忘却真理的重要性,个人的利益成为自身生存的根本。
因此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他们可以通过种种谎言来掩盖自身的本性,而即使是在面对死亡这一人生较为神圣的事件之一,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也不断增长。
由此可见,人类的罪孽深重并不是因为太过了解和适应社会本身,而是因为太过不了解自己和自身的罪孽想法。
所以无论是多么简单的事件,一旦涉及人的参与,就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人类的自我本性和个人认知无法更正,社会事件也就无法得到还原。
一般来说,《罗生门》中主要有两个叙述层面,层叙述层面是砍柴人、僧人和杂役所做的故事讲述,第二个叙述层面则是在砍柴人、僧人和杂役所做讲述之中出现的强盗、武士妻子和武士的讲述,虽然层叙述人物均属于第三方的事件见人员,即他们可能并没有直接参与事件本身,但是由于个人的观念认知和道德标准的不一,因此叙述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各种事件出入。
影视赏析———罗生门PPT学习教案精选全文
![影视赏析———罗生门PPT学习教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5601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3.png)
第7页/共13页
三、《罗生门》—— 经典赏析
(一)哲学主题: 1、人性的虚伪:描绘人的利己心和虚伪; 2、怀疑论哲学:关于客观真理、历史事实的不确定性。
第8页/共13页
三、《罗生门》——经典赏析
会计学
1
影视赏析———罗生门
主要内容
影片基本情况
2页/共13页
一、影片基本情况介绍
片 名:《罗生门》 出品时间:1950年制片地区:日本 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导 演:黑泽明 编 剧 :黑泽明,乔木忠 芥川龙之介小说《竹林中》
第4页/共13页
二、关于导演 黑泽明
《七武士》(1954)
《乱》(1985)
第5页/共13页
二、关于导演黑泽明
1990年,在第6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被誉为:“日本民族电影的象征”
黑泽明(1910~1998)
第6页/共13页
问题二:为什么黑泽明被誉为“日本民族电影的象征”?
第3页/共13页
二、关于导演 黑泽明
(一)代表作品:《姿三四郎》(1943)、《罗生门》(1950)、《七武士》(1954)、《蜘蛛巢城》(1957)、《德尔苏·乌扎拉》(1974)、《乱》(1985)、《梦》(1990)。 《罗生门》获得 : 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金狮奖 195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第12页/共1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3页/共13页
第11页/共13页
四、课后思考与拓展
(一)《罗生门》这部电影的结构思想内涵是什么?(二)举例说明《罗生门》的镜头特点 。(三)对黑泽明编导评价“他的改编原则是使舞台的固定空间适应银幕空间”,请问你如何理解?(四)《罗生门》中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它起什么作用。(五)为什么说黑泽明是“日本民族电影的象征”?
罗生门影评(精选5篇)
![罗生门影评(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ac7f2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5.png)
罗生门影评(精选5篇)第一篇:罗生门影评罗生门观后感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是一部对于人性探讨的电影。
黑白的电影画面中充满的是对诡异变化的人性的多方位拷问,此外这部影片的叙述方式也十分独特。
影片开头就是一场磅礴大雨,一位乞丐,一位僧人和一位樵夫在破败的罗生门下躲雨。
随着樵夫的“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
”开始了一桩命案的回忆。
而在叙述期间又不断在公堂,案发现场和罗生门之间转换,形成了一种时空的交错感。
但是,故事发生的源头只是乞丐,樵夫和僧人在罗生门下避雨的故事,而且影片结尾也是雨停了,樵夫抱着被遗弃的婴儿与乞丐,僧人分别。
从这个大方向来说,这部影片的叙述方式是插叙的方式。
除了这一种叙述方式,在公堂上描述武士的死因的时候还运用了文学技巧中的复式人称叙述角度技巧——共焦点式的技巧。
对于武士死亡这件事,总共有六个人出面叙述这桩事件。
分别是强盗——多囊丸,武士的妻子,一位巫师,抓住多囊丸的人,那位僧人以及樵夫。
首先是由僧人和樵夫出面叙述三天前在山上遇见武士和妻子赶路的场景接着是抓住多囊丸的人描述在河边发现痛苦的强盗多囊丸。
然后多囊丸出面叙述他的案发过程,他坚称虽然自己确实贪恋武士妻子的美貌而设计绑架了武士并且和武士妻子发生关系,但是并没有想要杀死武士。
但是武士妻子一再挑唆,说只能一个人活下去。
所以才展开了一场公平的对决。
而接着上公堂作叙述的武士妻子却说,多囊丸在同自己发生了关系之后就落跑了,而自己的丈夫却因此而对自己产生了厌恶憎恨之情,自己悲痛交加昏迷过去后,醒来丈夫就切腹自杀了。
被请来替死去的武士叙述的巫师却又说出了另一个版本。
她说,武士被绑在树上后目睹了自己的妻子和多囊丸发生关系,一开始被迫的妻子却后来变得主动了。
不仅如此,本想带着妻子一走了之的多囊丸,却被自己的妻子拉住,说要杀死自己才能走。
这不仅让自己震惊,连多囊丸也决定不再要武士的妻子。
妻子趁机逃走,多囊丸也走了,武士自杀。
除了这几个在公堂上的叙述之外那位樵夫也在罗生门躲雨时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场景,说是因为妻子的挑唆唔适合多囊丸不得不展开决斗,最终多囊丸用长剑刺死了武士。
《罗生门》影片分析
![《罗生门》影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6f8b6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1.png)
全写镜头,下着大雨,淋过罗生门三个字,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一切手段,不惜与任何世俗礼法对抗,不理会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或规范。
只凭借自己的信念或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前面几幅图一直下雨,使观众心情烦躁,也说明故事中的人物心情烦躁不安。
引出下面的说谎话的樵夫与僧人,二人心中不安。
远景,引出樵夫与和尚,二人坐着发呆,进入故事情节中景,樵夫书不明白,他的迷惑,是我们也迷惑“他不明白什么?”,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近景,和尚表情迷惑,和尚也是不明白,不明白人性的险恶。
远景,二人再次陷入沉默,也是观众好奇他们呢到底发生什么事。
下着大雨,表明樵夫、和尚心情的不安,心虚,烦躁,用雨来衬托人物的不安。
在雨中奔跑,更能说明雨下的很大,乞丐破旧的衣服能表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很不好。
中景,乞丐跑到破庙,又多了一个人物,故事又有新的发展,接着从乞丐这转向和尚和樵夫。
全景,包括三人,乞丐看向二人,引出故事的下一步发展。
全景,乞丐看向樵夫,樵夫低头,乞丐就类似我们观众,好奇樵夫讲的故事。
中景,二人对视,一个人好奇,一个人需要一个人来倾诉。
中景,樵夫说“我从来都没听说过如此奇怪的事情”,这句话更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全景,和尚说完,乞丐就说“我们这碰巧有个剥削的和尚”,和尚也是有故事的人。
和尚说死了一个人,死的什么人呢,更接近故事的发展,而乞丐的满不在乎,已经泯灭人们的善良。
说明当时社会的残酷与黑暗,人们心里没有一点醒悟,没有一点反省。
感叹社会的残酷,同时也点出和尚有同情心,人们的软弱。
中景,樵夫听到和尚说的话看向和尚,引出樵夫要说话和尚看向樵夫,接下来来有话要说。
镜头只有二人,从他们说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社会背景下人类的软弱无能,自私。
乞丐不想听他们反复说的这几句,也是观众不想听了,想要听故事。
樵夫想找个人倾诉,乞丐在剧中成了听众,而我们也成了听众,樵夫不仅是讲给乞丐的还是讲给我们的。
在一次出现罗生门,点出影片主体,,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一切手段,不惜与任何世俗礼法对抗,不理会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或规范。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1dacca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0.png)
罗生门影评
电影《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经典之作,它
以其深刻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影片以一名探长调
查一宗谋杀案的过程为主线,通过多个不同的视角呈现了一个充满
谎言和矛盾的故事,让观众深陷其中,难以分辨真相。
首先,影片的情节设置非常引人入胜,不仅令人难以预料,还
能够引起观众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他们的行为和言论都充满了欺骗和矛盾,让人难以辨别谁是说真话。
这种情节设置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以及在面对困境
时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其次,影片的表演也是无可挑剔的。
每位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
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主演们在表现角色内心矛盾和挣扎时的细
腻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女主角在面对社会的压力和道德困
境时的表现,让人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这种表演让人深
受触动。
最后,影片的摄影和音乐也是非常出色的。
黑泽明导演以其独
特的镜头语言和画面构图,将故事的氛围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加上悠扬动人的音乐,让整部影片更加生动和感人。
总的来说,电影《罗生门》以其深刻的故事情节、精湛的表演和出色的摄影音乐,让观众深受触动和共鸣。
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悬疑片,更是一部让人思考人性和道德的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也对后世的影视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日本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https://img.taocdn.com/s3/m/dec6711b6edb6f1aff001ff8.png)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1950年摄制导演:黑泽明原作:芥川龙之介编剧:黑泽明桥本忍摄影:宫川一夫作曲:早坂文雄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京町子(饰真砂)森雅之(饰金泽武弘)志村乔(饰樵夫)获奖情况: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简介:黑泽明在国际电影界的崛起,是由于他的代表作<<罗生门>>,这部影片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言片奖,连获两项大奖使得他在国际影坛上声誉鹊起。
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出生于东京的一个教师家庭。
在当时社会对艺术完全漠视的风气下,黑泽明所在的黑田小学的导师立川先生却是一个倡导美育的先觉者,对班上学生施行天才教育。
这种启蒙教育在黑泽明脑海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绘画、映像方面敏锐、精确的素养亦由此而来。
从京华中学毕业后,黑泽明进入一所美术研习班——同舟社。
除绘画之外,他在文学方面亦有着精湛的造诣。
所有这些,都为他日后在电影上的突出成就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黑泽明考入PCL(东宝公司前身),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在做副导演阶段,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如《航空兵的凯歌》、《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等。
这些剧本使得黑泽明以剧作家的身份闻名于日本,,但其中大部分却很遗憾的未被拍摄。
1943年,在黑泽明从影七年之后,他终于发表了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一时间在电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黑泽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电影创作态度严谨到一丝不苟的程度,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理念使得他的电影绝大多数不仅在日本电影史上,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均堪称不朽的经典作品。
例如,1948年摄制的《泥醉天使》,1950年摄制的《罗生门》,1951年摄制的《白痴》,1954年摄制的《七武士》,1957年摄制的《蜘蛛巢城》,1962年摄制的《椿三十郎》,1965年摄制的《红胡须》,以及1985年摄制的《乱》等影片。
罗生门初层赏析
![罗生门初层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c0383a83c4bb4cf7ecd17d.png)
《罗生门》初层赏析学生:叶璐彦院系:艺术学院美术系学号:18620102204536课程:电影教师:影片《罗生门》是电影大师黑泽明1950年的作品,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
影片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筱竹丛中》,故事很简单:武士武弘带着妻子真砂远行,途中遇到强盗多襄丸,武士在树林里被绑了起来,妻子被强盗奸污,最后武士被杀。
六个人七次作证,七次说法各不相同。
每个人作证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事实的真相就在证明的过程中被模糊了。
一.影片《罗生门》剧情赏析导演用一场“雨”,让混沌的世界暂时停下了脚步。
由3个人开启关于另3个人的故事。
整个过程基本是由回忆的方式展现的。
透过叙述,强调各人的纯净和他人的肮脏。
影片一直在强调人心险恶,不可被人相信。
开场的第一个镜头便以牌坊“罗生门”为背景,夹杂在字幕下,可以看到一幕残破的,被遗弃或遭受战火所遗留下的建筑。
伴随着人物奇怪的交谈和压抑的背景音乐。
一下子就被渲染的气氛带了进去。
故事一开头叙述,是以山间路过的平民发现尸首为线索,接着报官后,案情似乎一步步明朗了。
“证人”一个个人模人样的讲着自己看到的“真相”(对其实是自己有利的,编造的剧情)。
更甚至其中的一个桥段:让女巫做法,附身来让死者说话(女巫狰狞的面目在黑白底片的效果下,显得尤为的诡异)。
让人仿佛不得不信,这起死回生的叙述(其审案过程还有其妻以及强盗的自首对白)。
发现死者的人为了最快逃脱干系,草草了事。
又回到现实,躲雨的“证人”在私下把看到的“真相”说给了路过另一个躲雨者(世俗圆滑小人)。
在一旁听的和尚不敢再继续,觉得人心太过险恶(因为口吻与在场的强盗和其妻都不同)。
这时一声婴儿的哭泣声打破了静。
另一个躲雨者赶忙跑过去,将婴儿身上值钱的东西抢走。
“证人”一边唾骂,一边想抢回来。
这时,对方一句话戳穿了他(其实最后所谓的“真相”也是带着灰色的)。
“证人”顺手牵羊带走了现场留下的一把名贵匕首(也就是为什么不说真相的缘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人:林子
问题一:什么是“罗生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内容
1 2 3
一、影片基本情况介绍
片 名:《罗生门》
出品时间:1950年
制片地区:日本
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
导
演:黑泽明
编
剧 :黑泽明,乔木忠
芥川龙之介小说《竹林中》
二、关于导演 黑泽明 (一)代表作品:
《姿三四郎》(1943)、《罗生门》(1950)、《七武士》 ( 1954 )、《蜘蛛巢城》( 1957 )、《德尔苏·乌扎拉》 (1974)、《乱》(1985)、《梦》(1990)。
三、《罗生门》——经典赏析
《罗生门》人物关系图
樵夫(讲述)
多襄丸
案件
僧人(补充)
真砂
武士
下人(听众)
三、《罗生门》——经典赏析
(三)视听语言分析:
1 、实现性拍摄手法:晃镜头、特写镜头、多角 度拍摄; 2、烘托心境渲染气氛,环境参与叙事; 3、画面构图有东方特色;
4、配乐与人物行动、心理动作配合;
《罗生门》获得 :
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金狮奖 195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二、关于导演 黑泽明
《乱》(1985)
《七武士》(1954)
二、关于导演黑泽明 1990年,在第62届 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 “终身成就奖”。
被誉为:“日本民族 电影的象征”
黑泽明(1910~1998)
问题二:为什么黑泽明被誉为“日本民族电影的象 征”?
5、传统戏剧在影片中的运用。
四、课后思考与拓展
(一)《罗生门》这部电影的结构思想内涵是什么? (二)举例说明《罗生门》的镜头特点 。 (三)对黑泽明编导评价 “他的改编原则是使舞台的固定空 间适应银幕空间”,请问你如何理解? (四)《罗生门》中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它起什么作 用。
(五)为什么说黑泽明是“日本民族电影的象征”?
1、从影视创作时间上看 2、从民族化风格体现上看 3、从国际影响力上看
三、《罗生门》—— 经典赏析
(一)哲学主题:
1、人性的虚伪:描绘人的利己心和虚伪;
2 、怀疑论哲学:关于客观真理、历史事实的 不确定性。
三、《罗生门》——经典赏析
(二)电影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图:
1、多视点,最终由樵夫讲述; 2、写意的审问段落; 3、三段打斗戏的处理,在不同人眼里,人物形象各不 相同; 4、多襄丸、真砂、武士、樵夫各自供词突出什么,隐 瞒什么,谁最可信; 5、“互文”手法现“互否”效果; 6、“婴儿”结尾片段,带给人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