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应器和比拟放大

合集下载

生物反应器和比拟放大

生物反应器和比拟放大
一. 概述 生化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就是为适应 生化反应(生物反应)的特点而设计的 反应设备。生化反应器的实质也就是 酶反应器。包括酶反应器、微生物反 应器(发酵罐)和动植物细胞培养用 反应器。
微生物反应器:是生产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设备, 其作用就是按照发酵过程的工艺要求,保证和控制各 种生化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供氧量、密封防漏 防止染菌等,促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之能在低消 耗下获得较高的产量。 ①厌氧生物反应器:其反应器不需供氧,设备结构一 般较为简单。应用于乙醇、啤酒、丙酮、丁醇的生产。 ②好氧生物反应器:生产过程中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 因而其设备的结构比厌氧生物反应器复杂。应用于氨 基酸、有机酸、酶制剂、抗生素和单细胞蛋白SCP等 的生产。 根据反应器通风和搅拌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机械 搅拌通风式、自吸式和通风搅拌式。
24.03.2020
14
①优点:
节约空气净化系统中的空气压缩机、冷却器、 油水分离器、空气贮罐等设备,减少了厂房占 地面积,节省投资;通气质量是最好的,通入 发酵液中的2315m2气液接触面积/m3空气;动力 消耗低;设备便于自动化、连续化、降低了劳 动强度,减少劳动力。 ②缺点:
空气靠负压吸入到罐内,所以要求使用低阻力、 高除菌效率的空气净化系统;由于结构上的特 点,大型自吸式充气发酵罐的搅拌充气叶轮的 线速度在30m/s左右,在叶轮周围形成强烈的 剪切区域。充气搅拌叶轮的充气量随发酵液的 深度增大而减少,因此比拟放大有一最适范围。 罐压较低,对某些产品生产容易造成染菌。
二.生化反应器的特点 ㈠生化反应器的特点 ①生化反应与一般化学反应的不同主要在于其反 应皆由生物催化剂-酶来催化的。决定了酶反应 必须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也就是在接近中 性的pH、较低的温度及近似细胞生理条件下进行。

6反应器比拟放大.

6反应器比拟放大.

模式分析
在模式分析中,必须解决好3个问题: ①该系统是否由单个机理控制? ②起关键作用的是何模式? ③反应器规模改变时,此机理将如何变
化?
进行模式分析有多种方法,可分成实验 方法和理论方法两大类
(四)经验放大方法
以试验为基础,按照主导因素相等或接近的原 则进行放大的方法。
通气发酵罐放大准则
放大准则
对动量方程进行简化,即选择主要影响因素 即主要因素的主要影响方面,建立数学方程, 以得到反应器放大的主要参数。
对搅拌槽反应器或鼓泡塔,已有不少流动模 型的研究进展,其共同点是只考虑液流主体的 流动,而忽略局部如搅拌叶轮或罐壁附近的复 杂流动。其流型有三类即活塞流、带液体微元 分散的活塞流和完全混合流动等。
通常在摇瓶培养或10~50L反应器进行
②中试阶段
1)参考摇瓶的结果,用中小型的发酵反应器进 行生物培养或发酵,进一步确定最优的培养基 配方和培养条件;
2)进行环境因素的最佳操作条件的研究,以掌 握细胞生长动力学及产物生成动力学等特性;
3)试验影响溶氧速率的因素及其关系,发酵热 及其降温控制条件等反应器设计参数,为反应 器的工业化放大提供依据。
P0 VL


2NP n3Di5
Di3
据 P0/VL相等原则,
(P0/VL)1=(P0/VL)2
n2 n1


Di1 Di 2
2/3
放大步骤
按几何相似确定尺寸 计算放大罐的转速; 选择适当的通气速率,计算放大罐的轴搅拌
实际上却并不那样简单,虽然均相系统的 流动问题较易解决,但对于有传质和传热同 时进行的系统或非均质流动系统,问题就变 得复杂了。
生物反应器的因次分析放大过程

发酵工程名词解释

发酵工程名词解释

发酵⼯程名词解释加速期:经过迟滞期后,细胞开始⼤量繁殖,进⼊⼀个短暂的加速期并很快到达对数⽣长期。

对数⽣长期:微⽣物经过迟滞期的调整后,进⼊快速⽣长阶段,使细胞数⽬喝菌体质量的增长随培养时间成直线上升。

Monod⽅程:菌体⽣长⽐速与限制性基质浓度的关系⽅程。

减速期:微⽣物群体不会长时间保持指数⽣长,因为营养物质的缺乏,代谢产物的积累,从⽽导致⽣长速率下降,进⼊减速期。

稳定⽣长期:微⽣物在对数⽣长后期,随着基质的消耗,基质不能⽀持微⽣物的下⼀次细胞分裂。

衰亡期:随着基质的严重缺乏,代谢产物的更多积累,细胞的能量储备消耗完毕以及环境条件如温度,PH,⽆机离⼦浓度的恶劣变化,使细胞⽣长进⼊衰亡期简单反应型:底物以恒定的化学计量转化为产物,没有中间产物的积累并⾏反应型:底物以不定的化学计量转化为⼀种以上的产物,⽽且产物⽣成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中间产物的积累。

串联反应型:底物形成产物前积累⼀定程度的中间产物。

分段反应型:底物形成产物前全部转化为中间产物,再由中间产物转化为最终产物。

复合反应型:⼤多数发酵反应即底物转化产物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联合反应。

得率:⽣成的菌体或产物与消耗的基质的关系。

最⼤⽣产率:指发酵时间按从对数⽣长期开始⾄发酵结束计算得出的⽣产率。

开放式连续培养与发酵:指在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中,微⽣物细胞随发酵液⼀起从发酵容器中流出,细胞的流出速率与新细胞的⽣成速率相等。

封闭式连续培养与发酵:指在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中,只允许发酵液从发酵容器中流出,⽽使微⽣物细胞保留在发酵容器中。

单级式连续培养与发酵:采⽤单个发酵容器进⾏的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

多级式连续培养与发酵:采⽤多个发酵容器串联起来进⾏的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

恒浊器:指通过光电池检测发酵容器中发酵液的浊度,使发酵容器中的微⽣物细胞浓度保持恒定,从⽽保证微⽣物以最⼤的⽣长速率⽣长。

恒化器:通过⾃动控制系统使发酵容器中限制性基质的浓度保持恒定,从⽽保持微⽣物恒定的⽣长速率。

发酵工程名词解释

发酵工程名词解释

加速期:经过迟滞期后,细胞开始大量繁殖,进入一个短暂的加速期并很快到达对数生长期。

对数生长期:微生物经过迟滞期的调整后,进入快速生长阶段,使细胞数目喝菌体质量的增长随培养时间成直线上升。

Monod方程:菌体生长比速与限制性基质浓度的关系方程。

减速期:微生物群体不会长时间保持指数生长,因为营养物质的缺乏,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导致生长速率下降,进入减速期。

稳定生长期:微生物在对数生长后期,随着基质的消耗,基质不能支持微生物的下一次细胞分裂。

衰亡期:随着基质的严重缺乏,代谢产物的更多积累,细胞的能量储备消耗完毕以及环境条件如温度,PH,无机离子浓度的恶劣变化,使细胞生长进入衰亡期简单反应型:底物以恒定的化学计量转化为产物,没有中间产物的积累并行反应型:底物以不定的化学计量转化为一种以上的产物,而且产物生成速率随底物浓度而变化,无中间产物的积累。

串联反应型:底物形成产物前积累一定程度的中间产物。

分段反应型:底物形成产物前全部转化为中间产物,再由中间产物转化为最终产物。

复合反应型:大多数发酵反应即底物转化产物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联合反应。

得率:生成的菌体或产物与消耗的基质的关系。

最大生产率:指发酵时间按从对数生长期开始至发酵结束计算得出的生产率。

开放式连续培养与发酵:指在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细胞随发酵液一起从发酵容器中流出,细胞的流出速率与新细胞的生成速率相等。

封闭式连续培养与发酵:指在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中,只允许发酵液从发酵容器中流出,而使微生物细胞保留在发酵容器中。

单级式连续培养与发酵:采用单个发酵容器进行的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

多级式连续培养与发酵:采用多个发酵容器串联起来进行的连续培养与发酵系统。

恒浊器:指通过光电池检测发酵容器中发酵液的浊度,使发酵容器中的微生物细胞浓度保持恒定,从而保证微生物以最大的生长速率生长。

恒化器: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使发酵容器中限制性基质的浓度保持恒定,从而保持微生物恒定的生长速率。

第六章_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第六章_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Q/VL) 2 /(Q/VL) 1 =(HL1 /HL2 ) 2/3 =(D1 /D2 ) 2/3 (VVM) 2 /(VVM) 1 =(D1 /D2 ) 2/3
从而求得(VVM)2
• 用不同的放大原则放大反应器的结果是不同的。举
例如下:
• 若V2/V1=125, D2=5D1,P2=1.5P1,则用上述三种不
• 内容:罐的几何尺寸,通风量,搅拌功率,传热
面积和其他方面的放大问题,这些内容都有一定 的相互关系。
二、比拟放大的依据
1、单位体积液体的搅拌消耗功率 2、搅拌雷诺准数 3、溶氧系数 4、搅拌桨末端线速度, 5、混合时间
三、比拟放大基本步骤:
• 首先,找出系统的各有关参数,把这些参数组成几
个具有一定物理含义的无因次数,并建立它们间的 函数式。
点 ,放大罐的涡轮转速要比小罐提高很多。但作为一 个校核指标,对某些体系确实必要。
• 恒混合时间指大罐的混合时间不要比小罐长太多。
• 降低混合时间较合理的措施是增加进液点。
• 例如ICI公司用1500 m3的气升内环流反应器以甲
醇为原料连续生产SCP ,为了解决甲醇浓度的分 布问题,在全反应器中采用了多达到3千只进甲 醇的喷嘴,使得稳态发酵液中的甲醇浓度保持为 2ppm。解除了甲醇对生产菌株的生长抑制。
第六章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 学习要求:弄清楚生物反应器比拟放大的
定义及意义,掌握以KLa值等为基准的经验 放大方法。
• 重点: KLa 值等为基准的经验方法对生物
反应器进行比拟放大。
• 通常一个生物反应过程的开发,包括:
1)利用实验室规模的反应器进行种子筛选和 工艺试验; 2)在中间规模的反应器中试验(中试),确 定最佳的操作条件; 3)在大型生产设备中投入生产。

生物工程设备_第六章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生物工程设备_第六章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通风发酵罐的放大设计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经验放大 • 以体积溶氧系数kLa(或kd)相等为基准的放大法 高好氧发酵通常应用等kLa的原则进行反应器放大 通气搅拌发酵罐的主要参数及计算公式:
(1)不通气的搅拌功率P0=NPρN3Di5
(2)通气搅拌功率Pg=2.25×10-3( P0 NDi3/Q0.08)0.39
Di2 L 350/ 60(0.125 ) 1020 Re 4.13104 3 2.2510
2
故发酵系统属充分湍流,功率系数NP=6.0。故两组叶轮的不通气时搅拌功率为:
350 5 p0 2 N P 3 L Di5 2 6 (KW) 1020 0.125 74.1(W) 0.0741 60
放大问题 否 是
衡算方程知否
否 是 否 分析解有否 否 是 是
参数都知道
因次分析
计算机求解
求解衡算方程
确定模式
有关参数研究 初拟放大规则
小型装置研究
进一步研究
确定最终放大原则
模式分析
• 1)该系统由哪些机理控制? • 2)起关键作用的是何控制? 反应控制 传质控制 混合控制 …… • 3)反应器规模改变时,此机理作何变化?
二 生物反应器放大方法
• 生物反应器的传递现象与控制受: 对流和扩散控制 • 对流传递过程的时间常数为: tf=L/v
• 式中 度,m/s L-反应器特征尺寸,m v----反应溶液对流运动速
• 反应器放大前后传递时间常数tf与反应转化常数tc(tc是基质浓度与反应 速度的比值)之比值维持不变,则放大前后反应器的性能可维持不变 • 对剪切敏感易受伤的细胞,放大过程还必须检测生物细胞对剪切作用的 影响

第七章 生物反应器及其工程放大7

第七章 生物反应器及其工程放大7

7.6.2 通风发酵罐的放大 7-7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例题:有一5m3 生物反应器,罐径为 1.4m,装液量4m3 ,液深2.7m,采用六弯叶涡 轮搅拌器,叶径为0.45m,搅拌转速 N=190r/min ,通风比 1:0.2 ,发酵液密度为 1040kg/m3 ,发酵液粘度为1.06×10-3Pa· s,现 需放大至 50m3 罐进行生产,试求大罐尺寸和 主要工艺条件。
PG 有Moo-Young提出的计算的kLa方程式 k a 0.025 L V L 可知,大小罐的气体空塔速度也相等。
0.4
w s 0.5
思考题
通用式发酵罐放大时,放大比例一般为10,若放大前后以 下参数中的一个保持一定不变,其余参数将如何变化? (1)Pg/VL(单位体积功耗);(2)N(搅拌转速);(3)NDi(搅 拌浆顶端线速度);(4)Di2Nρ/μ(搅拌雷诺准数)。
7-7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7-7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生物反应器放大的目的及方法 生物反应器放大的目的 一种生物制品的生产在实验室的小的生物反应器中取得 了好的成绩,如何将这种效果在大型反应器中实现,这就是 生物反应器放大要解决的问题。
7-7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7-7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7-7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7-7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7-7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计算流体力学法 任何流体的流动都服从动量、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这些 原理可由数学模型来表达。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方法就是用电子计算机和离散化的数值方法 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的一个流体力学新分支。 该方法具有与反应器规模及几何尺寸无关的潜在优点,并克服 了经验关联及流体结构模型所固有的缺点。但由于SBR中的流 动常具有三维性、随机性、非线性及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使 得同时考虑气液固多相流动及其对生化反应的相互作用及实际 发酵物系的实验验证等存在很多困难。

第六章 生化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第六章 生化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放大后转数, r/min 107 85
方法 等传质系数 等叶端速度 等混合时间
放大后转数, r/min 79 50 1260
通气Pg/V相等
放大方法的比较
方法 等体积功率
非通气Po/V相等
放大后转数, r/min 107 85
方法 等传质系数 等叶端速度 等混合时间
放大后转数, r/min 79 50 1260

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上,还没有条件对所 有因素的影响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和综合分 析,而只能选择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参数 进行考虑。这些参数有功率消耗 、 溶氧系数、 功率消耗、 功率消耗 桨尖速度等。 • 但遗憾的是到今天为止,尚未得出一个 十分有效准确的放大关联式,所以生物反应 罐的放大技术还处于经验和半经验状态。本 章讨论的放大是指在模型罐和生产罐之间以 几何相似原则为前提。在生物反应罐放大中, 几何相似原则 主要解决放大后生产罐的空气流动、搅拌转 速和搅拌功率消耗等问题上。 • 本章重点讨论机械搅拌罐反应器的放大问 题。
下标1为模型罐,下标2为放大罐
• (3)以体积传质系数 La相等的原则放大 以体积传质系数K 以体积传质系数
• 由于气液接触过程中,传质系数的关联式较多,以 福田秀雄的关联式为放大基准
• Kd=(2.36+3.30Ni) · (Pg/V)0.56*Vs0.7*N0.7*10-9 KLa∝(Pg/V) 0 . 56Vs0.7N0.7 因Pg/V ∝ N3.15 ·D2.346 / Vs0.252 KLa ∝N2.45 Vs0 . 56 D1.32 按 (KLa)2 =(KLa)1 原则 N2 = N1 [Vs]1/(Vs)2]0.23 (D1/D2)0.533 (pg)2 =(pg)1[Vs]2/(Vs)1]0.067(D2/D1)3.667

第三章第四节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

第三章第四节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

Di gg ( Di ( • 则 n1 1 ) / ) 2n /
0 . 533 2 1
5

0 . 23 2
n2 由P2 P 1 n1
3
Di2 Di 1
P(2 ) /g Di ( Dig ) 2 P/ 1
3 . 40 1 1
液 膜 气 界 - 面 液 气 泡
细- 相面 胞 界 液
主流 体 细内 胞膜
细 胞
气 膜
细周液 胞围膜
高好氧发酵应用
KLa 相等的原则进行 反应器放大通常可获得良好结果。 应用亚硫酸钠氧化法测定 KLa 值。
2、以单位发酵液体积所消耗的功率为 基准的放大方法( P / VL )。 放大以不通气时单位体积发酵液所消 耗的功率不变。
几何尺寸放大 空气流量放大
搅拌功率放大及搅拌转速放大
求空气流量放大量的三种方法
(1)以单位培养液体积中空气流量相同的 VVM VVM 原则放大即 1 2
VVM
2
g P
D
21
2
VVM)P g ( )( D P D ) ( ( ) VVM P g ( )D D P ( )
(3)以KLа 值相同原则放大(常用)
L Ka2 K 1 L a
2 / 3 L
根据文献 :L (/ ) K a V LH Vg
2 / 3 L 1 2 / 3 L 2
(/ ) ( ) VgH D V 2 / L 2 13 则得: ) ( (/ ) ( ) VgH D V L 1 2
0.65 1.2 60 (273 28) 1.0133 10 g 1 2 0.785 0.8 273 138000 3 2 75 m / m hr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
是指在反应器的设计与操作 上,将小型反应器中的最优反应 结果转移至工业规模生物反应器 中重现的过程。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的目的及方法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目的
应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结生物反应系统的
内在规律及影响因素,重点研究解决有关的质量传递、动量传
(4)按kd相等原则计算放大罐的搅拌转速和搅拌轴功率
k d 2.36 3.3n Pg / VL
0.56
vs 0.7 10 9 7.434 10 8 Pg0.56n 0.7
故有7.01×10-6=7.343×10-8Pg0.56n0.7 由此可得Pg= 3356n-1.25 根据Pg=2.25×10-3( P0 NDi3/Q0.08)0.39 ,得Pg的表达式,即:
生物反应器放大时的操作限制
生物反应器设计可 认为改变的参数: 几何结构 搅拌速度 通气速率
操作时只能改变: 搅拌速度 通气速率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的准则:
1、反应器的几何特征 2、氧的体积传递系数(kLa) 3、最大剪切力(对机械搅拌反应器,可用搅拌器叶 尖线速度表示) 4、单位体积液体的搅拌消耗功率(P/VL) 5、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的通气速率(VVM)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目的及方法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目的、内容
生物反应器放大的原理及方法
通风发酵罐的放大设计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经验放大
气升式发酵罐的放大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传统上生物反应过程的开发周期必 须经历3个阶段:
(1)实验室阶段
(2)中试阶段 (3)工厂化规模
vs Q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优质内容]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优质内容]

13
精制课件
1.4 比拟放大一般流程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是为了到达预期 经济目标,因此要综合考虑,抓住关键的因 数。比拟放大的一般流程为:
(1) 几何相似放大确定放大的尺寸;
(2) 按公式计算放大的其它参数;
(3)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14
精制课件
2、生物反应器比拟放大的方法
理论放大法
建立反应系统的动量、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求解
(1)热力学过程,
(2)微观动力学过程,
(3)传递过程。
※而核心问题是传递过程。因为规模的放大对 传递过程的影响最大。
❖放大目的:
维持中试所得到的最佳的细胞生长速率,产物的
生成速率。产品的质量高,成本低。必须使菌体在大
中小型反应器中所处的外界环境完全或基本一致。
9
精制课件
1.3 比拟放大的准则
(1)恒定单位体积功率
气时的由搅Pg拌/V功恒率定)而确定搅拌转速。(Pg指通 对黏度较高的非牛顿型流体或高细胞密
度培养,应用Pg/V恒定原则进行放大的效果 十分良好。
10
精制课件
(2)恒定传氧系数(kLa)
这个方法抓住了传氧这一关键因素,目前应 用很多。具体应用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1.小试中要测得准确的kLa值,选择合适的计 算公式。
在Po/VL相等的条件下,Di/D越小(即转速越 高),搅拌剪切越强烈,这有利于菌丝团的分 散和气泡的破裂细碎,从而有利于溶氧传质和 胞内代谢产物的向外扩散,因此通常有利于代
34 谢产物抑制发酵的生物反应系统。 精制课件
例如:
在使用放线菌发
酵生产新生霉素
时,在维持Po/VL 不变的条件下,
使用较小的搅拌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


(3)工厂化生产
4
第一阶段 实验室规模,进行菌种的筛选和培养基的研究
5
第二阶段 中试工厂规模,确定菌种培养的最佳操作条件
6
第三阶段
工厂大规模生产
7
表1 小型和大型生物反应器设计的不同点
项目
功率消耗 实验用反应器 不必考虑 控制检测装置占去一定 空间 可不必考虑 较易解决 生产用反应器 需认真对待
③按通风准数相等放大; ④按体积溶氧系数相等放大。
39
(3)搅拌功率放大


搅拌功率是影响溶氧最主要的因素,因而 在机械搅拌生化反应器中,搅拌功率的放大是 整个放大中最主要的内容。 对于一定性质的液体,由于搅拌功率的 大小取决于搅拌转速 n 和搅拌器直径 Di ,因 此搅拌功率的放大实际上是 n 和 Di 的放大。 若集合相似,则 Di 一定,放大问题就只是选 择搅拌转速 n 的问题。
大型反应器液柱高,空气在液体中所走的路程和 气液接触时间均长于小型反应器。因此大型反应器的 有较高的空气利用率,放大时大型反应器的 Q/V 比小 型设备的 Q/V 小。
②按通风截面空气线速度 Vs相等;
放大反应器空截面的空气线速度 Vs 的大小表征 了液体的通风强度。对于空气利用率较好的反应器, 大罐的 Vs 应适当大于小罐的。
反应器内空间
混合特性 换热系统
无此影响
需认真对待 较难解决
8
1.2 放大的核心问题和目的
核心问题:
9
生物反应器中有三种重要的过程: (1)热力学过程, (2)微观动力学过程, (3)传递过程。 ※而核心问题是传递过程。因为规模的放大对 传递过程的影响最大。 放大目的: 维持中试所得到的最佳的细胞生长速率,产物的 生成速率。产品的质量高,成本低。必须使菌体在大 中小型反应器中所处的外界环境完全或基本一致。

生物反应讲义器比拟放大

生物反应讲义器比拟放大

一、酶促反应动力学基础
与一般化学反应相比,酶促反应要复杂一 些,影响酶促反应的主要因素有:酶浓度, 底物浓度,温度压力,溶液的介电常数与 离强度,PH、内部结构因素等。
最根本的是浓度因素
1、零级反应: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无 关。
2、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一次 方成正比。即酶催化A→B的过程
ug1 ug2
(VVM)2 pL2 Di1 (VVM)1 pL1 Di2
由上式可知,当体积放大100倍时,即
D2 D1
4 .6 4
若忽略液柱压力,即
(VVM )2 1 (VVM )1 4.64
即通风量减少4.64倍,其结果是通风量过小。
第三节 酶反应器的放大 酶反应器的放大基础和准则 酶反应器放大设计计算方法
rp 底 物 的 消 耗 速 率
rs 产 物 的 生 成 速 率
K m 米 氏 常 数
tM (n D i2)23g16D i12H L 12D i32
对于几何相似的反应器t,M1 tM2 时,从上式可以得出: n2 ( D1 ) 1 4 n1 D2
(六)以单位培养液体积的空气流量相同的原则进行放大
单位培养液体积在单位时间内通入的空气量(标准
态),即:
VVM Q0 VL
,m3/(m3·min)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好氧的生物发酵过程的反应器的放大。
在耗氧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的溶解度很低, 生物反应很容易因反应器溶氧能力的限制受 到影响,以反应器KLa的相同作为放大准则, 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以KLa值相同 放大时,一 定要选一个 合适的KLa值, 可根据微生 物发酵产物 的产率与KLa 大小的关系
n2
n1(D D21)0.75

第7章生物反应器及其工程放大

第7章生物反应器及其工程放大
如需
工业重要特性 主要应用领域
人事费用高 流速受冲出限制 空压机出口压力 要高 可采用鼓风机 需转子高速旋转 人事费用高 无需通风设备 剪切应力小
需光源
大多数工业生产 污水处理、SCP生产等 有机酸,如柠檬酸生产等
面包酵母等生产 乙酸、酵母等生产 麸曲、酶制剂和麦芽生产等 酒精、啤酒等生产 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烟草细胞 培养等 微藻等生产
7-1 生物反应器设计基础
1 生物反应器的特点与生物学基础
内容提纲
4
2 生物反应器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3 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物反应器传热
7-1 生物反应器设计基础
生物反应器定义:
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是指任何提供生物活性环境的 制造或工程设备,是有效利用生物反应机能的系统或场所。
生物工业中使用的生物反应器有多种型式,即使在同一行 业中也可能采用不同型式的生物反应器。
基因、细胞代谢和反应器工程水平上多尺度的系统反应,虽 然,不同尺寸的反应器可能只是大小的不同,但是引起的细 胞内的生物反应的种类和速度可能大不相同,因此,达到上 述目的存在一定的挑战。
7-1-1 生物反应器设计特点与生物学基础
4)生物反应器选型与设计的要点 (1)选择适宜的生物催化剂。
7-1-1 生物反应器设计特点与生物学基础
表1 生物反应器的操作特性
反应器类型 pH 温度
控制 控制
批式(通用罐) 如需 如需 连续搅拌罐式 如需 如需 气升式反应器 如需 如需
鼓泡式反应器 自吸式反应器 通风制曲设备 嫌气反应器
动植物细胞用 反应器 光合反应器
如需 如需 难控 如需 如需
如需
如需 如需 如需 如需 如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03.2021
6
06.03.2021
7
机械搅拌发酵罐的基本条件
①发酵罐应具有适宜的高径比。一般高径比为 2.5~4。
②发酵罐能承受一定的压力。由于发酵罐在消毒 和正常工作时,罐内有一定的压力和温度,因 此罐体各部件要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一定的 压力。
③发酵罐的通风搅拌装置要能使气泡分散细碎, 气液充分混合,保证发酵液必须的溶解氧,提 高氧的利用率。
06.03.2021
11
06.03.2021
12
(二)自吸式发酵罐 原理:
它是由充气搅拌叶轮或循环泵来完成对发酵液 的搅拌、充气的。自吸式发酵罐的主要构件是 自吸搅拌器和导轮,简称为转子及定子。转子 由罐底向上升入的主轴带动,当转子转动时空 气则由导气管吸入。在转子启动前,先用液体 将转子浸没,然后启动马达使转子转动,由于 转子高速旋转,液体或空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被甩到叶轮外缘,在这个过程中,流体便获得 能量,在转子中心处形成了负压,转子转速愈 快,所造成的负压也愈大,由于转子的空膛用 管子与大气相通,因此大气的空气不断地被吸 入,甩向叶轮的外缘,通过导向叶轮而使气液 均匀分布。
06.03.2021
14
①优点:
节约空气净化系统中的空气压缩机、冷却器、 油水分离器、空气贮罐等设备,减少了厂房占 地面积,节省投资;通气质量是最好的,通入 发酵液中的2315m2气液接触面积/m3空气;动力 消耗低;设备便于自动化、连续化、降低了劳 动强度,减少劳动力。 ②缺点:
空气靠负压吸入到罐内,所以要求使用低阻力、 高除菌效率的空气净化系统;由于结构上的特 点,大型自吸式充气发酵罐的搅拌充气叶轮的 线速度在30m/s左右,在叶轮周围形成强烈的 剪切区域。充气搅拌叶轮的充气量随发酵液的 深度增大而减少,因此比拟放大有一最适范围。 罐压较低,对某些产品生产容易造成染菌。
D。装设6~4块挡板,可满足全增加罐内附件,轴功率仍 保持不变。要达到全挡板条件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W/D)Z=0.5 D------------罐的直径 Z------------挡板数 W-----------挡板宽度
06.03.2021
10
③轴封 轴封的作用是防止泄漏和染菌。常用的轴 封有填料函和端面轴封。 填料函由填料箱体、底衬套、压盖和压紧 螺栓等零件组成。 端面轴封的作用是靠弹性元件的压力使垂直于轴 线的动环和静环光滑表面紧密地相互贴合,并作 相对运动而达到密封。
(三)气升式生化反应器 工作机理: 是在罐外装设上升管,上升管两端与罐底及罐上 部相连接,构成一个循环系统。在上升管的下部 装设空气喷嘴,空气喷嘴以250~300(m/s)的 高速度喷入上升管借喷嘴的作用而使空气泡分割 细碎,与上升管的发酵液密切接触。由于上升管 内的发酵液轻。加上压缩空气的喷流动能,因此 使上升管的液体上升,罐内的液体下降而进入上 升管,形成反复的循环,供给发酵液所耗的溶解 气量,使发酵正常进行。分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
④发酵罐应具有足够的冷却面积。
⑤发酵灌内应抛光,尽量减少死角,避免藏垢积 污,使灭菌彻底,避免染菌。
⑥搅拌器的轴封严密,尽量减少泄漏。
机械搅拌罐结构 设备主要部件包括罐身、搅拌器、轴封、消泡器 中间轴承,空气喷射器、挡板、冷却装置、人孔 ①罐体由圆柱体及椭圆形或碟形封头焊接成,材 料为碳钢或不锈钢。为满足工艺要求,罐需承受 一定压力,通常灭菌压力0.25MPa(绝对大气压) ②搅拌器和挡板 涡轮式搅拌器的叶片有平叶式、弯叶式、箭叶式 三种,其主要是打碎气泡,加速和提高溶氧。平 叶式功率消耗较大,弯叶式较小,箭叶式又次之。 挡板的作用是防止液面中央产生旋涡,促使液体 激烈翻动,提高溶氧。挡板宽度约为(0.1~0.12)
二.生化反应器的特点 ㈠生化反应器的特点 ①生化反应与一般化学反应的不同主要在于其反 应皆由生物催化剂-酶来催化的。决定了酶反应 必须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也就是在接近中 性的pH、较低的温度及近似细胞生理条件下进行。
②生物的酶系是非常复杂的,在活细胞中它们是 相互协调而处于最优化的状态,故活细胞常被用 来合成一些代谢产物如多糖及蛋白质等。由于反 应的环境会随着时间的进程而改变,就产生了一 个如何控制反应过程使其最优化的问题。
③对生长细胞来说,要考虑到如何维持发酵的最 佳条件,主要包括细胞营养、代谢的调控以及 反应产物的干扰。
④由于酶作用对底物的高度特异性,它可以定向 的产生一些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以甚至无法得到 的产品
⑤大多数生化反应都在水相中进行,相对来说产 物浓度较低,这就产生了一个产物回收工艺及 成本的问题。
三. 生化反应器的种类及选择与操作
一. 概述 生化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就是为适应 生化反应(生物反应)的特点而设计的 反应设备。生化反应器的实质也就是 酶反应器。包括酶反应器、微生物反 应器(发酵罐)和动植物细胞培养用 反应器。
微生物反应器:是生产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设备, 其作用就是按照发酵过程的工艺要求,保证和控制各 种生化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供氧量、密封防漏 防止染菌等,促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之能在低消 耗下获得较高的产量。 ①厌氧生物反应器:其反应器不需供氧,设备结构一 般较为简单。应用于乙醇、啤酒、丙酮、丁醇的生产。 ②好氧生物反应器:生产过程中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 因而其设备的结构比厌氧生物反应器复杂。应用于氨 基酸、有机酸、酶制剂、抗生素和单细胞蛋白SCP等 的生产。 根据反应器通风和搅拌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机械 搅拌通风式、自吸式和通风搅拌式。
按生化反应是在一个相或是在多个相内进行,可 分为均相反应器和非均相反应器。发酵工业中的 绝大多数都属于非均相反应器。
(一)机械搅拌式生化反应器
它是借搅拌涡轮输入混合以及相际传质所需要的 功率。这种反应器的适应性最强,从牛顿型流体 直到非牛顿型的丝状菌发酵液,都能根据实际情 况和需要,为之提供较高的传质速率和必要的混 合速度。缺点是机械搅拌器的驱动功率较高,一 般2~4kw/m3,这对大型的反应器来说是个巨大 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