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地理4.1农业复习学案5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学案设计-精选教育文档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学案设计-精选教育文档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农业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自主预习】一、农业与我们1.农业的劳动对象是__________,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__________。

农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门。

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__________,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差异。

2.西部地区__________广,以__________为主。

因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东部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主要分布区。

其中,__________的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的天然林区以及__________的人工林区;海洋渔业基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__________。

4.阅读教材图文材料,填写下列的表格。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农业生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我国各地__________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__________,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__________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 __________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农业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农业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农业专题复习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2. 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3. 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差异上的原因。

教学重点:1. 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2. 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 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2. 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地图和图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适合某些产品的生产。

引入本课主题:农业。

二、新课教学1. 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劳动对象和产品。

通过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分析其原因。

3. 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教师介绍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如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业结构的优化等。

同时,阐述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掌握情况。

二、探究农业发展的方向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的方向,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农业发展的建议。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某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业定义、劳动对象和产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农业发展方向的认识和提出的建议。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5

2022年秋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5

《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2.能够结合具体的农业进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的进展方向.自主学习区一、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①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生产的突出特点⎩⎪⎨⎪⎧③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④地区专业化生产【思维活动】1.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答案 ①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②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③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④运输便利. 二、农业进展方向 1.进展问题及影响(1)问题:⑤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后果:农业⑥生态环境退化. 2.进展方向与重点区域进展方向进展重点平原区面对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⑦粮食需求a.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b.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c.建设⑧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进展⑨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a.强化人工草地建设,进展草业经济;b.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进展⑩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⑪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进展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⑫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思维活动】2.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的优势.答案 有效爱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 商品粮基地建设【探究活动】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A 区域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缘由是什么?(2)B 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假如借鉴美国“玉米带”的阅历,该地区今后的进展策略应当有哪些?(3)C 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进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4)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3)C 区域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整气候、爱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4)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把握人口增长等. 【反思归纳】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分析探究点二农业进展方向【探究活动】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1)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图中D区为耕作农业区, ________为林业区,________为畜牧业区.(填字母)(2)A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生态系统,加强该生态系统爱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简要说明D区农业进展的举措.(4)简析图中B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和爱护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进展.答案(1)B C(2)湿地(沼泽地) 建立湿地爱护区;已围垦湿地逐步退田还湿,实行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3)强化商品粮生产;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竞争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4)①坚持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促进贵重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爱护区建设,爱护生态环境;⑥进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加工业.【反思归纳】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进展[思维拓展] 中国农业进展的“锦囊妙计”①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③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④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步伐;⑤提高农产品加工条件,实现农产品增值;⑥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切实爱护耕地.自我检测区对应训练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结合材料,回答1~2题.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渐渐转移.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分,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分,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缘由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第2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削减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削减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分析.对应训练二农业进展方向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完成3~4题.3.该地区可能位于(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4.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A.提高抗御自然灾难的力量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进展D.形成良性进展的农业生态系统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第4题,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进展,促进了沼气工程的建设,而沼渣及塘泥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供应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综合提升5.下图是“吉林省改造西部沙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该系统的目的是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中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增加粮食产量B.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C.喂养牛、羊D.提高经济效益E.粪肥(2)该系统的建立,减轻了当地受____________气团把握时的________________等灾难.(3)以该系统的农业产品为原料,可以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加工业.(4)关于东北地区中、西部的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一模式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B.加大了西部草区的负担,不利于生态爱护C.中部产粮区粮食转化为饲料,影响商品率提高,减弱了商品粮基地的地位D.对西部地区有利,但对中部产粮区产生消极影响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B、E、A、C、D(2)冷风沙和暴风雪(3)木材加工造纸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4)A[基础过关]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1.该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C.林业D.养殖业2.该区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缘由主要是 ( )A.耕地多 B.人口多C.熟制高 D.无灾难3.图示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爱护黑土和大力开垦沼泽地B.禁止采伐自然林,大力进展人工林C.河流的综合治理D.土地资源开发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答案 1.A 2.A 3.D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5.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便利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进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进展B.向专业化方向进展C.推动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动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长答案 4.C 5.D解析第4题,虎林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第5题,虎林市农业进展的方向是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链条的延长.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6~7题.6.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B.沼渣、粪肥、塘泥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D.菌渣、沼渣、塘泥7.该地农夫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有利于爱护植被,削减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削减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夫需要依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答案 6.B 7.A解析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指向大田农业的箭头有粪肥、沼渣、塘泥等,即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这三种.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某地区农业进展的方向.杂草填入沼气池削减了秸秆还田,但是通过沼气池产生的沼渣又可以增加农田肥料;该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有利于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解决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振兴东北要从进呈现代农业开头”.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2022年使全省粮食总产量登上1 000亿斤的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斤.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8~9题. 8.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峻,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快速,人均耕地面积削减9.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产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需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需面对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答案8.C 9.D解析东北地区农业进展中存在着沼泽地破坏等生态问题;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着眼于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面对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1)西部草原区农业进展方向围绕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主题.(2)西部草原区牧业进展的重点是什么?(3)图中所示生产模式对西部草原区、中部产粮区各有什么影响?答案(1)生态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2)强化人工草场建设,进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当实施,进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3)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有效地爱护了西部草原区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亲密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力量提升]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11.图中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缘由是( )A.土壤有机质含量少B.土壤矿物质含量少C.水分太多,土壤透气性差D.植被破坏严峻,水土流失严峻12.下列措施利于甲地区农业可持续进展的是( )A.大面积种植针阔混交林B.进展立体农业C.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D.大力进展经济林木——苹果答案11.A 12.B解析第1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推断,该图所示区域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形区,是我国主要红壤分布区,红壤有机质含量少.第12题,甲地区是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冈山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典型的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可以因地制宜,在适当的地形区支配相应的生物品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同时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利于可持续进展.读图,回答13~14题.13.制约两地农业进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地形B.水源C.热量D.光照14.两地农业进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A.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D.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答案13.B 14.C解析第13题,由图知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比较干旱,水源是制约农业进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第14题,河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类大量使用地下水浇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而河西走廊地处沙漠地带,由于人类过度地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地沙漠化现象严峻. 15.阅读下列材料及“三江平原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亦即狭义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 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兴凯平原.(1)关于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两次汛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含沙量较小,结冰期长C.两河流均不行能消灭凌汛D.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2)简要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多沼泽的自然缘由?东北黑土广布,在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3)东北地区水稻的种植面积、产量呈上升趋势,并刷新了世界上水稻种植的最北界记录,试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材料分析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B (2)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问题:①水土流失;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3)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分(4)①夏季暖和,日照时间较长,雨热同期;②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③土地宽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浇灌水源充分.。

农业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农业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农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交通,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课也为学好后面中国的分区打了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较差,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我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农业、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主要部门。

2.运用地图及其它资料、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我国农业生产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地区差异。

过程与方法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通过运用资料,分析造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农业的产品来之不易,树立人地观。

从地理视角去理解农业是大自然的馈赠。

树立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策略分析:1.小组合作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探究学习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指导学生学习和分享学习成果。

通过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等。

多种方法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六、教学难点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七、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教师教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课堂练习→作业布置八、教学过程:。

2018年中考地理4.1农业复习学案

2018年中考地理4.1农业复习学案

2018年中考地理4.1农业复习学案专题复习——农业课标要求:1.运⽤图表说出某⼀地区⽓候的特点以及⽓候对当地农业⽣产和⽣活的影响。

2.运⽤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标:1.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当地⾃然环境对农业⽣产的影响;2. 运⽤资料说出我国主要粮⾷作物和经济作物及畜牧业分布的特点;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主学习】⼀、中国的农业1.主要农业部门:种植业、_______、林业、_____等部门。

【典题跟踪】(2017·长沙学业考)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种植业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A.集中分布于半湿润、半⼲旱地区B.集中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C.南⽅粮⾷作物以⼩麦为主D.北⽅粮⾷作物以⽔稻为主2.糖料作物与油料作物分布特点,不正确的是( )A.糖料作物北⽅⽢蔗南⽅甜菜B.油料作物北⽅花⽣南⽅油菜C.⽢蔗集中分布在华南地区D.油菜最⼤产区在长江流域答案:B A3.畜牧业:A.⽤红笔描出400毫⽶年等降⽔量线。

⽤蓝笔描出秦岭、淮河。

B.填注我国四⼤牧区的名称。

【典题跟踪】我国疆域辽阔,⼈⼝众多。

充分利⽤各地⾃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满⾜13亿⼈的温饱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的头等⼤事。

根据图⽂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在图上找到并描画出种植业与畜牧业分布区的界线。

(3)根据图中信息,描述我国东、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形状的差异,并简析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形成原因。

(4)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试对C地区进⾏农业规划,并说明理由。

答案:(1)耕地类型以⽔⽥为主;主要粮⾷作物是⽔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作物熟制为⼀年两熟或三熟。

(2)略。

(在图中描绘年降⽔量400毫⽶⼀线。

)(3)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条带状,东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闭合状区域。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农业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农业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你知道农业主要有哪些部门吗?你能举例说明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类及其分布地区吗?我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之一,你能说出我国的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农业。

『学习目标』1、知道农业的概念、能说出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举例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识记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分布,并能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默填出来。

4、记住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及其优良牧种,并能在中国政区图上默填出来。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在了解本课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结合下面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内容和地图,在尽可能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认真思考相关地理问题,提出自己见解,并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地理知识点,记录发现的地理问题。

接下来就看你的了,相信你是最棒的!1.根据课本内容,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说说什么是农业?2. 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其中,东北平原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__________,华北平原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__________。

3.在右图标注中国主要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甘蔗、甜菜、茶叶的分布并文字说明其各自的主要产区。

棉花:油菜:花生:甘蔗:甜菜:茶叶:在以上所提到的经济作物中,属于糖料作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油料作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饮料作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纤维作物的是__________。

4. 阅读课本材料,说一说什么是“创汇农业”,什么是“观光农业”,什么是“绿色农业”?我国重要创汇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5.我国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写出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和它们的典型代表畜种。

6.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__________为主,饲养的牲畜占到全国总数的__________。

初中地理农业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农业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农业复习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我国农业的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4.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农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我国农业的分类及其特点。

3. 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课时:1. 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2.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农业相关的图片,如农作物、畜牧业、林业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在我国的分布有何特点?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农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举例说明我国农业的分类及其特点。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如地形、气候、市场需求等。

2. 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如水稻种植业的南北差异。

四、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面临哪些问题?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2. 学生分析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如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业结构的优化等。

2. 分析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

3. 介绍农业发展的对策,如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等。

四、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如何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2019最新】八年级地理上册4-1农业学案湘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地理上册4-1农业学案湘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地理上册4-1农业学案湘教版第四章《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学习目标】1、知道农业的概念,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与原因。

2、知道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知道新型农业的含义。

3.、理解我国农业部门布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4、运用地图说出小麦、水稻、主要经济作物和四大牧区的分布。

【重点难点】1、运用地图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农作物地区分布的特点。

2、分析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自主学习】1、什么是农业?2、新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3、农作物包括哪两类?南、北方的粮食作物各以什么为主?南、北方的主食各是什么?4、我国经济作物主要有哪些?经济作物有什么特点?5、我国的油料、糖料和饮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6、我国有哪三大重要的产棉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在哪儿?7、我国畜牧业分为哪两类?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哪一类?【学习过程】知识点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学生阅读P83页内容,结合图4-1回答:1、什么是农业?2、狭义的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包括。

3、知识拓展:(1)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2)林业是利用森林生长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

(3)牧业是指靠天然放牧或人工饲养牲畜的农业生产部门。

(4)渔业是指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5)副业是指除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外的其它农业生产部门。

知识点二:农业的发展学生阅读P84-86页内容回答:1、农业历史悠久,是历史上最早种植____、_____的国家,也是最早植养,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_____树的国家。

2、我国哪些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3、新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4、阅读“新型农业”内容知道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的含义。

5、阅读86“活动”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知识点三:主要农作物的分布1、比较南方和北方的粮食作物阅读P86内容结合P87图4-7和“活动”填写下面表格:南方地区2、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我国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和优势各是什么?(2)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怎样?3、我国经济作物主要有哪些?经济作物有什么特点?读课本P88页阅读及图4-10,完成下列表格:知识点四:畜牧业的分布1、阅读P89-90页内容填写下列表格:2、阅读90“活动”内容思考:(1)为什么甲村的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2)我们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归纳总结】狭义农业农业的概念 广义农业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1) 粮食作物 :南稻北麦 (以秦岭淮河为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2) 经济作物:南油北花、南蔗北甜农业 (3) 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分类畜牧业 四大牧区【达标检测】1、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粮食集中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 、 水稻B 、冬小麦C 、春小麦D 、谷子2、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牧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B 、四大牧区分布于我国西部和北部C 、内蒙古东部牧草繁茂,有三河马和三河牛等优良畜种D 、我国牧区的牲畜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大3、下列关于我国经济作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油菜子的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B 、甘蔗的最大产区为C、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丘陵、山地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D、山东、河南两省为花生的主要产区4、外向型农业指的是:()A、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业B、主要引进的是外国的品种和技术C、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农业D、劳动力主要来自外国的农业5、既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又是我国糖料作物产区的是()A、成都平原B、江汉平原 C 、华北平原 D、江淮地区6、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A 、当前,我国粮食、肉类、棉花等产量已经居世界首位B、我国谷物人均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C、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但农业生态环境还较差D、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郊农业蓬勃发展起来7、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8、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B、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垦荒种粮C、东北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棉花生产D、在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发展水果和林业生产9、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A、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开垦梯田B、禁止乱伐森林,滥垦草原,防止土地沙漠化C、大面积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10、农业发展要有适宜的土地、热量、水和光照等条件。

初中地理湘教版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2. 知道农业的含义和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3. 据图掌握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

4. 知道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5. 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初步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适合某些产品的生产。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及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探究新知:板书:一、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学生回答: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教师继续提问:农业主要分为哪些部门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回答: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

教师请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相关农业类型的产品,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教师提问:农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回答: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业结构的优化等。

板书:二、我国农业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图,学生回答: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南方和北方。

教师提问:南方和北方种植业的主要差异是什么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回答:南方以水稻为主,北方以小麦为主。

教师提问:那么,我国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回答: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我国农业的图文资料,请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如:为什么某些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是怎样的?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答:我们了解到了农业的重要性,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等。

2018-2019人教版鲁教版初中地理中考专题复习课件之农业

2018-2019人教版鲁教版初中地理中考专题复习课件之农业

材料一:小麦是一种耐寒、耐旱的温带粮食作物,喜长光照。适宜 的年降水量是250~800毫米,平原地带分布较广。
材料二:
小 麦 主 产 区
法国地形图 法国西部气候图
小 麦 主 产 区
南美洲地形图
1)如图,法国、阿根廷小麦主产区的地形因素____________。
2)差异性比较:在小麦收获期,法国农场主和阿根廷农民所担心 的气象灾害或不利天气分别是什么?
中考专题复习 农业
池上镇中心学校 钱振
课 标 解 读
重要考点 因地制宜发 展农业
课标解读 1.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 响。 2.能解不同地区农作物及耕作制度的差异
农业的分布
农业的发展 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社会因素的相同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考 说 明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自主学习温故知新
温 故 知 新
考点1 我国农业的概述
种植 业、 林 业、________ 畜牧 业、 1.农业主要包括:________ 渔 业等部门。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基础 。 ________
温 故 知 新
考点2 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经典例题】 例2 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 续发展的是( A ) A.山东省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 源发展种植业 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实 战 演 练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扬长避短 因地制宜
考点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地形、土壤、气候(气温和降水)、光照、水源等 (1)自然因素: 。 (2)社会经济因素: 科技水平、市场需求、交通条件、政策等。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山地、陡峭的丘陵—— 林 业; 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种植 业; 草原(降水少、牧草生长良好)—— 畜牧 业; 河湖较多的地区——______ 渔 业。

山东省淄博市备战2018年中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过招五农业发展课件

山东省淄博市备战2018年中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过招五农业发展课件

四、农业发展问题 1.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 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2.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 少,生态脆弱)。 3.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 旱、洪涝多发。 4.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例 (2017·长沙中考)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及主要农作物分 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种植业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集中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B.集中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C.南方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D.北方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2)糖料作物与油料作物分布特点,不正确的是( ) A.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B.油料作物北方花生、南方油菜 C.甘蔗集中分布在华南地区 D.油菜最大产区在长江流域
专题五 农业发展
农业是最早出现的人类生产活动方式之一,早期的 农业活动对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强,现代社会市场、交通 运输、政府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在农业生产活动 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并成为主导。地域不同,自然条件不 同,经济水平各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 区,因地制宜是农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4)考查人地关系与农业生产活动,可从人类对自然因 素的利用和改造方面进行分析。
二、主要农业类型及作物分布
三、中国的主要农业区
讲: 明确我国主要农业区的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影响我国主要农业区的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是中
考题中常见的设题“雷区”。考生要特别注意西北灌溉农 业区和青藏河谷农业区的优势和劣势因素。 练:链接专题过招T15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作物的分布。第(1)题,据图 可知我国的种植业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南方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北方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第(2)题,据图可知糖料作物的分布是北方甜菜、南方 甘蔗 。 【答案】 (1)B (2)A

4.2-农业-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学八年级上学期学案

4.2-农业-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学八年级上学期学案

4.2农业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概况。

2.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4.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5.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重点: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特点。

难点: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特点。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知识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获得的劳动产品是。

农业主要包括、、、四个部门。

(2)了解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概念并在课本上划下来。

(3)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9亿多是农民。

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

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知识点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2)结合P94、P95填表格。

知识点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利用当地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 、 最有利的地方。

【思考探究】(一)思考探究探究点一、分析我国农业东西部门差异的原因?(中国的气候、河流、资源、地形等)的原因。

探究点二、结合课本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

探究点三、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巩固训练】(一)巩固训练下图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表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是( )A.过度开垦B.过度植树C.过度放牧D.过度养殖【小题2】要使该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路在于( )A.平原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B.陡坡缓坡都用来植树造林,改善环境C.多修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D.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农业经营武夷山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区,是中国乌龙茶优质品种之一,读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农业课标要求:1.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畜牧业分布的特点;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中国的农业1.主要农业部门:种植业、_______、林业、_____等部门。

地区作物分类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粮食作物小麦(东北_______;华北_______)_____(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油料作物_____:山东、_____ _____:长江流域糖料作物_____: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_____:华南及_____盆地,_____为最大产区饮料作物茶:_____、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纤维作物棉花:______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长绒棉产区)耕地类型_____ _____作物熟制一年___熟、两年三熟或一年___熟一年___熟到___熟【典题跟踪】(2017·长沙学业考)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种植业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A.集中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B.集中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C.南方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D.北方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糖料作物与油料作物分布特点,不正确的是( )A.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B.油料作物北方花生南方油菜C.甘蔗集中分布在华南地区D.油菜最大产区在长江流域答案:B A3.畜牧业:A.用红笔描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用蓝笔描出秦岭、淮河。

B.填注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

分类分布主要生产方式主要生产对象牧区畜牧业我国____、_____(四大牧区) 以放牧为主马、牛、羊分界线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农耕区畜牧业我国____、_____ 以畜禽饲养为主;分散饲养→专业化生产猪、牛、羊、鸡、鸭、鹅【典题跟踪】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满足13亿人的温饱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在图上找到并描画出种植业与畜牧业分布区的界线。

(3)根据图中信息,描述我国东、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形状的差异,并简析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形成原因。

(4)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试对C地区进行农业规划,并说明理由。

答案:(1)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

(2)略。

(在图中描绘年降水量400毫米一线。

)(3)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条带状,东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闭合状区域。

西部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以及河水,因此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呈条带状。

(4)C地区位于青藏地区,属于高寒牧场,适宜发展畜牧业;由于高寒,所以在海拔低的地区发展河谷农业。

二、世界各地区、各国的农业1.东南亚(1)热带经济作物:_________、棕油、_____、椰油、_____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2)粮食作物:_____,_____、越南、_____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农作物名称主要分布地区粮食作物_____ 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孟加拉国西部小麦_______经济作物_____ 恒河下游棉花_________西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由于西南季风进退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_________。

3.西亚(1)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2)畜牧业——传统的经济部门。

主要畜产品国家安卡拉羊毛________________ 阿富汗羊毛地毯阿富汗、_____等溉农业区。

_____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4.欧洲西部农业在经济中所占_______,生产水平高,_____、英国、_____、丹麦等国农牧业发达。

5.日本①特点:_________狭小,_______不足,农业生产水平高。

②农产品:主要农产品有_____、水果、蔬菜和_____等。

(3)渔业:海洋_____发达,有世界著名的_______渔场。

6.埃及农业分布在___________和_______地区,主要农产品中尤以盛产_______而著称。

7.俄罗斯农牧业主要分布于_________流域和_____流域。

8.法国①农产品:_____、玉米、_____和牛肉等产量均居欧洲西部各国之首。

②农业区:_________是主要的农业区,西南部和___________盛产葡萄,_______产量居世界首位。

9.美国(1)_______和_______并重;农业生产区域_______、______和商品化程度都相当高。

(2)有利条件。

①本土位于北温带,热量充足。

②中部平原广阔,耕地多,土壤肥沃。

③密西西比河、五大湖灌溉水源丰富。

(3)地位: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4)农业问题: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过剩等问题;历史上多次发生“_______”灾难。

(5)治理措施:实行_______和_______等措施,以保护耕地和改善环境。

农业带发展条件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肉、奶需求量大玉米带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棉花带因土壤肥力下降,植棉业已衰落。

现已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小麦区地势平坦,土质好,雨热同期,适合小麦生长,密西西比河灌溉便利10.巴西_____、可可、_____、柑橘、_____、牛肉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11.澳大利亚农产品以_____、甘蔗、马铃薯等为主;畜牧业以养___、牛、猪最为重要,素有“___________”的国家之称;出口_____、_____、牛肉等。

【典题跟踪】读世界部分区域示意略图,完成。

1..A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粮食输出地,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B.天然橡胶C.油棕D.水稻2. (2017·聊城学业考)2017年5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高官会在贵阳市顺利举行并取得重大进展,各方相信南海将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读南海周边的半岛、岛屿轮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海周边各国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

简要说明本地区种植该作物有哪些有利的气候条件__3.(2014·泉港学业考)读埃及和法国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尼罗河注入的海洋是__________。

据河流流向判断,法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尼罗河两岸种植的最主要农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埃及人口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及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国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

其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阿基坦盆地等大西洋沿岸地区,这里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

(5)法国南部的____________沿岸地区盛产优质葡萄,这里有典型的____________气候(类型),非常有利于葡萄的生长。

4. 美国农业因地制宜,实行区域化生产,全国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农业带(区),甲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是________带,请据图和你学过的知识简述形成该农业带的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

答案:1.D 2. 水稻因为该地区以热带季风、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水热充足,适合水稻的生长3.(1)地中海东南高,西北低 (2)棉花或长绒棉( 3)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丰富(答一点即可) (4)小麦温带海洋性(5)地中海地中海4.乳畜人口密集,对如肉禽蛋的需求量大【合作探究】(一)我国主要农业区、农产品的分布1.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农业差异: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东侧主要为种植业、林业、渔业、农耕区畜牧业。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西侧主要为牧区畜牧业。

2.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南北两侧植被、水果、粮食作物都不同。

【典题跟踪】(2017·聊城学业考)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农作物分布极具地方特色,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我国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热量D.降水2.冬小麦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答案:C B(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典题跟踪】1.下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围湖造田种粮食B.在干旱的草原区开垦耕地种粮食C.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生产D.在青藏高原上建商品粮基地2.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判断该地位于( )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D.东北平原答案:C C(三)农牧业与自然环境1.欧洲西部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2.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及成因【典题跟踪】1.(2014·济宁学业考)一位随行记者在日记里写到:在四国采访期间,我发现当地人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

欧洲人的这种饮食结构,与这里农业生产中的________业发达密切相关。

请简要说明这种产业发达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完成2、3题。

2.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以亚热带作物为主B.商品化程度低C.区域专门化生产D.可可、咖啡可出口3.与小麦区相比,棉花带( )A.平原地形,地势更平坦B.河流众多,水源更充沛C.土壤深厚,肥力更充足D.纬度较低,热量更丰富答案:1.畜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2.C3.D【感悟真题达标检测】下图是我国制糖工业分布图,图中阴影区表示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制糖工业的分布主要靠近( )A.原料种植区B.大城市C.铁路线附近D.人口稠密区2.图中数字序号与我国甜菜种植区对应正确的是( )A.①塔里木盆地B.②河套平原C.③华北平原D.④辽河平原3.我国甘蔗种植区中四川盆地的纬度最高,原因是( )A.四周是山地,气候凉爽B.紫色土广布,土壤肥沃C.年均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D.降水较多,气候湿润4.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业组合,正确的是( )A.新疆——绿洲农业B.内蒙古高原——高寒牧业C.青藏高原——草原牧业D.成都平原——河谷农业5. 读“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①大豆、②棉花B.①甘蔗、②油菜C.①油菜、②大豆D.①棉花、②甘蔗6.小梅的家乡气候干旱、地势较平坦、草原面积广大,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她的家乡适宜发展( )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水产养殖业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框图,探究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一个实例,据此回答7、8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