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末胃(wèi)倾颓(tuí)箪食壶浆(dān)B. 谬举(miù)纶巾(lún)顿开茅塞(sè)C. 拜谒(yè)存恤(xù)金帛礼物(b6)D. 疏懒(shū)愧赧(nǎn)东连吴会(huì)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未审.得入览否审:________(2)但恨.亮年幼才疏恨:________(3)五反.而方得一面反:________(4)言罢,飘然自去.去: ________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4. [2018北京朝阳区期末]《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

A.刘备赞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周瑜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C.徐庶自叹不如:“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5.. 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亮乃.一耕夫耳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B.先生之.言此非聘大贤之.礼C..而.智术浅短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D.挟天子以.令诸侯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课内阅读6.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蓝图和策略分别是什么?请摘录原文回答。

基础提升7. [2018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火烧新野 B.曹操—火烧乌巢C.关羽—火烧赤壁 D.陆逊一火烧连营8. [2018湖南岳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全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以及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愧赧.(nǎn)侥.幸(ráo)教诲犬马之劳B.谬.误(miù)挟.持(jiā)骜慢忧民忧国C.存恤.(xù)甲胄.(zhòu)躬耕汉室倾颓D.纶.巾(lún)民殷.(yīn)愚鲁用武之地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但恨.亮年幼才疏恨:________________(2)此诚.不可与争锋诚:________________(3)未审.得入览否审:________________(4)惟将军图.之图: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B.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4.对文章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中的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D.本文人物性格鲜明,如张飞的脾气暴躁,从“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就可以看出来。

二、综合技能提升直击中考阅读【2017·贵阳改编】高手①老刘家附近有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摊旁停着辆用来装工具的破旧平板车,车上放着一副脏兮兮的象棋,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②常有人围着平板车玩象棋。

老刘棋艺不精,羞于和别人交手,一有闲工夫就在旁边看。

部编语文九年级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语文九年级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23*草庐三顾01堆集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2.解说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姿态2.未审得入览否审:理解,知道3.不堪愧赧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屏人促席促:接近5.奸臣窃命窃命:夺取国家权力6.而不知存恤存恤:珍惜,体恤7.总揽英豪总览:广为延揽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勤学可让人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愚钝的人恍然大悟。

B.刘备思贤若渴,草庐三顾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咱们今日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盗窃者慌张地转过身来,瞅准机遇,越窗逃走。

D.当戎行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心地犒赏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描绘人名望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现已具有了百万戎行,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凹凸。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形险峻,有千里肥美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当地,高祖依托它成果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草庐三顾》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对立奋斗为主线来打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许多明显的形象,它在人物刻画上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人物刻画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效果是什么?照顾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引荐;着重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剖析全国局势的?曹操占有有利地势,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有利地势,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鼎足之势之势。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窒息(zhì)愚蠢(yú)阴晦(huì)回环曲折(qǔ)B.馈赠(kuì)颓唐(tuí)粗拙(zh uó)一拍即合(jí)C.瓦砾(lì)荫庇(yìn)篡夺(cuàn)随机应变(yìng)D.脊柱(jǐ)重荷(hè)掺和(cān)浑身解数(xiè)3 . 下列词语的书写准确无误的是()A.纵横绝荡恹恹欲睡淅沥温文尔雅茶盅B.热衷暝思苦想彬彬有礼惴惴不安荒诞C.涸辙揠苗助长无边无垠光彩熠熠笔砚D.霹雳浮想联篇战战兢兢讳疾忌医脱臼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 . 解释下列加点词。

(1)悉仰于官______(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5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练习题九年级班姓名:一、集腋成裘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2)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3)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4)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5)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汉室末zhoù(),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2)玄德bǐng()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t uí(),奸臣qiè()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qì()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è(),实为万幸!”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2)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3)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4)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4.罗贯中,(朝代)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全名为《》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又半晌( shǎng),方整衣冠(guàn)出迎。

B.汉室倾颓(tuī),奸臣窃(qiè)命C.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qì)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è),实为万幸!D.面如冠玉,头戴纶(guān)巾,身披鹤氅( chǎng)。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B.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C.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D.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选项中“其”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A.恐前后受其敌。

B.场主积薪其中。

C.屠乃奔倚其下。

D.屠自后断其股。

E.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掠夺珐琅脂粉B.耗费绸缎制载C.赞誊缀满赃物D.分亨恍若行窃3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高邈(miǎo)幽悄(qiǎo)怂恿(sǒng)殚精竭虑(dàn)B.出轧(zhá)顷刻(qǐng)龟裂(jūn)拾级而上(shí)C.带挈(qiè)惩戒(chéng)登时(dēng)哗众取宠(huá)D.娉婷(pīng)翘首(qiáo)遒劲(jìn)强词夺理(qiǎng)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 . 解释下列加点词。

(1)悉仰于官______(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5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 . 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 三顾茅庐》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 三顾茅庐》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3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殆.尽(tái) 箪.食(dān) 金帛.(bó)B.倾颓.(tuí) 沔.水(gài) 存恤.(xù)C.纶.巾(lún) 鹤氅.(chǎng) 甲胄.(zhòu)D.昼寝.(qǐn) 晋谒.(yè) 诸戎.(róng)鄙.贱(bǐ)彝.族(yí)愧赧.(nǎn) 霸.业(bà)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缚将应诺隆中饶幸B.仰卧傲慢疏懒鼎足C.教诲戮举愚鲁赐教D.造逆沃野茅塞骋礼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2)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3)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对诸葛亮“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外貌描写,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超凡脱俗、不问世事的清高气质。

B.刘备自称“汉室末胄”,是因为他是孝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

按宗谱,刘备是汉献帝之叔,故世称“刘皇叔”。

C.诸葛亮说“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其中“美玉”指司马徽、徐庶等人,“顽石”指自己,此是他自谦之辞。

D.曹操“克绍”的关键战役是官渡之战,其中袁绍谋士许攸的归降,在曹操扭转战局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印证了“抑亦人谋也”。

5.填空。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的兴衰过程。

作者, (朝代)小说家。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当时曹军八十万死伤大半,曹操率残部狼狈逃跑,到乌林口被赵云截杀,又中张飞埋伏, 几近全军覆没,眼看过了就能逃出重围,可又遭遇武艺高强的关羽。

绝望的曹操只好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当年曹操对他的恩义,违诸葛亮军令放过了曹操。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带答案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带答案三顾茅庐是九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需要学生好好掌握里面的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可以帮助记忆和巩固知识点。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欲往隆中谒诸葛亮( ) ②因军务倥偬( )③孔明但笑而不答( ) ④乞即席地权坐( )⑤治乱无常( ) ⑥光阴荏苒( )⑦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 ) ⑧孔明固辞不受( )⑨或说处杀虎斩蛟( ) ⑩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2、比较下列加点“而”字意义和用法的不同:①飘然而去( ) ②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 )③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④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⑤辞别承彦,上马而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式特点和语气。

①(徐母)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

译文:②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译文:③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译文:④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译文:4、文中刘备有四处误把他人认做诸葛亮,请摘录这些人的外貌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他们提到的与孔明有关的事,揣摩作者的`目的。

人物关系外貌所提的事作用⊙发展空间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题。

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2005年上海市中考题)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译文: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答: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全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nǎn()。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如雷guàn()耳晋谒.()愧nǎn()(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疏”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疏懒”的“疏”意思应为()A.分散 B.事物间距离大 C.疏忽,粗疏(4)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描写,并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B.汉室末胄,涿郡愚夫。

C. 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D.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B. 挟天子以令诸侯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4.《三顾茅庐》节选自________,该书描写了________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二、能力提升全练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和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和答案

第23课三顾茅庐用时:得分◆基础预学(2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拼音。

(12分)拜谒.()纶.巾()鹤氅.()末胄.()愧赧.()涿.郡()教诲.()谬.()倾颓.()殆.天()存恤.()箪.食壶浆()2.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4分)(1)本文主要是写刘备,为什么还要多处写到张飞?(2)读完课文,刘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收集一句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1分)4.文学常识填空。

(3分)课文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课文节选自《》,这部小说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了三国的兴衰过程。

◆提优助学(20分)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10题。

(20分)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

”遂转入后堂。

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

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

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

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竞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附答案)23*三顾茅庐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一)补写对联【技法点睛】(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习题链接】见“综合性学习”T14。

(二)概括人物形象【典型例题】由“三顾茅庐”的故事,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①由三次拜访诸葛亮可看出刘备求贤若渴,以诚待人;②由刘备与童仆的交谈可看出他彬彬有礼;③由刘备求取诸葛亮的原因可看出他忧国忧民。

【技法点睛】(1)抓住主要事件。

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2)分析描写方法。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心态。

(3)关注侧面烘托。

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的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为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

(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

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性格基因。

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5)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

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答题格式: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1。

01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倾tuí(颓)存xù(恤)殆尽(dài)疏lǎn(懒)bǐ(鄙)贱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2.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23*三顾茅庐01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2)未审.得入览否审:明白,知道(3)不胜愧赧..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屏人促.席促:靠近(5)奸臣窃命..窃命:篡夺国家权力(6)而不知存恤..存恤:爱惜,体恤(7)总揽..英雄总览:广为延揽(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B.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形容人名气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试题(附解析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试题(附解析卷)

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原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倥.偬(kōng) 荷.锄(hè) 半晌.(shǎng)拜谒.(yè)顿开茅塞.(sài)B.侥.幸(jiǎo)惆.怅(chóu) 松篁.(huáng) 殷.红(yān) 箪.食壶浆(dān)C.熟谙.(ān) 吴会.(huì)云笺.(jiān) 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D.纶.巾(lún) 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思贤.如渴(x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峨冠搏带思贤如渴愕然逍遥社稷B.安帮定国经事奇才斡旋造逆谬举C.民殷国富如雷贯耳拜揭庸懒施礼D.功盖寰宇顿开茅塞悒怏荒芜匡扶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和尚鲁智深性情暴躁,遇到不平之事,不由分说....,举拳便打。

B.这道数学题非常简单,一看到题目我便茅塞顿开....,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完了。

C.《范进中举》一文通过对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揭露了人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心态。

D.历史上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变得漂亮拮据的生活行为不正张开两脚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小明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也热爱学习。

解说:此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B.挟天子以令诸侯。

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部编版】2021秋九年级上册第23和24课《三顾茅庐和刘姥姥进大观园》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2021秋九年级上册第23和24课《三顾茅庐和刘姥姥进大观园》同步练习(含答案)

23*三顾茅庐01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2)未审.得入览否审:明白,知道(3)不胜愧赧..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屏人促.席促:靠近(5)奸臣窃命..窃命:篡夺国家权力(6)而不知存恤..存恤:爱惜,体恤(7)总揽..英雄总览:广为延揽(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B.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形容人名气很大,与语境不符。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I)卷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I)卷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9题;共25分)1. (2分)三国名士司马徽对刘备说:“当今之世有卧龙,还有凤雏,您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卧龙”指的是()A . 周瑜B . 曹操C . 诸葛亮D . 庞统2. (2分)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A . 辅助潺潺茅塞顿开B . 时辰策略秀丽宜人C . 同榻晌午疏疏郎郎D . 捆好恭喜恭恭敬敬3. (2分)《三顾茅庐》中,茅庐的主人是()A . 刘备B . 孙权C . 周瑜D . 诸葛亮4. (2分)以下事例不能体现刘备和诸葛亮亲密无间的一项是()A . 同桌吃饭B . 同榻睡觉C . 一起讨论天下大事D . 三顾茅庐5. (2分)对以下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和豪迈气魄。

B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句中的“阔”字用得生动传神。

它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使人的视野随之开阔,将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恢宏壮阔。

C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隐后洁身自好,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悠然”指的是幽深的南山,含蓄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地偏”之处。

D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

6. (4分)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景仰:________②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

驰骋:________③什么个大司命,什么个少司命,你们的天大的本领就只有晓得播弄人!播弄:________④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暗无天日:________7. (6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_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_的作品,完成于1933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01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2)未审.得入览否审:明白,知道(3)不胜愧.赧.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屏人促.席促:靠近(5)奸臣窃命..窃命:篡夺国家权力(6)而不知存恤..存恤:爱惜,体恤(7)总揽..英雄总览:广为延揽(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B·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形容人名气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8·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下联:刘玄德三顾茅庐9·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示例】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等。

(任选三个即可) (2)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

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很多故事。

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3)《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著作,一直为历代文人骚客所评说。

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回味经典。

①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的是赤壁之战,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曹操、周瑜。

②杜甫在《蜀相》中曾这样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歌颂的是诸葛亮。

请写出有关此人的两个主要事迹:七擒孟获、草船借箭。

(4)诸葛亮忠于刘备,缘于刘备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刘备“白帝城托孤”这一故事情节。

(150字左右)关羽兵败荆州被杀,刘备报仇心切,不听诸葛亮劝告,亲率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病倒在白帝城,便派人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

刘备对诸葛亮说:"以阁下才干定能办成大事,使国家安定,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你就作两川之主。

"诸葛亮听到这话,立即哭拜在地说:"臣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太子刘禅,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02 拓展阅读青梅煮酒论英雄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④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10·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韬晦之计”的含义。

指刘备特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不使之外露,以防曹操加害。

11·曹操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来的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征?是为了试探刘备,察看其是否有野心对自己构成威胁。

表现了曹操老奸巨猾的性格特征。

12·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设置悬念,让读者不禁猜想:曹操趁关、张不在派人来请刘备,不知是何居心。

13·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何反应?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

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概括人物形象【典型例题】由“三顾茅庐”的故事,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①由三次拜访诸葛亮可看出刘备求贤若渴,以诚待人;②由刘备与童仆的交谈可看出他彬彬有礼;③由刘备求取诸葛亮的原因可看出他忧国忧民。

【技法点睛】1.抓住主要事件。

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2.分析描写方法。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心态。

3.关注侧面烘托。

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的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为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

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

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性格基因。

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5.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

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答题格式】1.……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2.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3.……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从……中,可以看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