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练习- 颐和园试题及答案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课时训练·18 颐和园(含答案)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美丽极了 ㊂
) 不一
)
第
周
月
日
( ) 大 雨 过 后, 清 新 的 空 气 迎 面 扑 来, 真令人 2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 几乎不留一 2 . 游船 ㊁
������������������������������������������������������������������������������������������������������������������������������������������������������������������������������������������������������������������������������������������������������������������������������������������������������������������������������������������������������������������������������������������������������
月
日
完成时间:
分钟
等级
1 8 颐
和
园
1 . 用 ������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㊂ ) 画舫 ( f ǎ n ā n g f g ) 眺 望( t á o t i à o
一 ㊁拼音小关卡 ㊂
不夯实基础 , 难建成高楼 ㊂
写词语 ㊂ 2 . 读拼音 , (
) 颐 和园 ( í y ì y
) 耸 立( s ǒ n h ǒ n g s g
湖中心有个
过长长的石桥, 就可以去小岛上玩㊂ 这座石桥有 十七 个 桥 洞, 叫 , , 柱子上都雕刻着 ;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 ㊂ 这么多的
《颐和园》习题及答案
《颐和园》习题一、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几乎——()耸立——()玩赏——()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隐隐约约——()远——()细细——()二、比一比,写一写。
柱()堤()眺()赏()住()提()跳()尝()三、读一读,写一写。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快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照样子,填一填,记一记。
(闪)(闪)发光(斤)(斤)计较(高)(高)在上()()大方()()是道()()不舍()()不乐()()有条()()不入五、课文中写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很多景物,每处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
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写一处我最喜欢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巧填时间词:秒、日、季、年、月、时、分、周、刻。
()富力强四()常青长年累()()而复始分()必争()新月异()不我待()不容缓()门别类七、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耸立隐隐约约八、赏析语句。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参考答案一、1.近乎矗立观赏2.清清楚楚近粗粗二、柱子堤坝眺望玩赏住房提出跳远品尝三、一支箭四、落落大方头头是道依依不舍闷闷不乐井井有条格格不入五、略。
人教四年级上册附答案18 颐和园 习题1 (2)
《颐和园》同步练习2基础区。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ánɡlánɡjiàn zhùzhūhónɡdī’àn shīzi diāo ka zītài ɡōnɡdiàn cōnɡyùy ǎn yìnɡ二、比一比,再组词。
舫()栽()堤()各()仿()裁()提()阁()三、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
(用“√”表示)痕迹(hén hénɡ)佛香阁(fúfó)堤岸(dītí)横槛(kǎn jiàn)颐和园(yíyì)树丛(cōnɡcónɡ)四、写出下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4、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5、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2、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阅读区。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第一句是一个()句,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2、第三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写出了()。
3、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说明了()。
4、概括这段话的段意:5、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是:18.颐和园(答案)基础区。
人教四年级上册附答案18 颐和园 习题1 (1)
《颐和园》同步练习3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跟“坏”相反④容易⑤很,特别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3、这道题真好做。
()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
()二、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1、“爽”字的音序是(),部首是(),“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
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
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
2、“垂”字的音序是(),部首是(),“垂”字共有()笔,第四笔是()。
“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
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
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三、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2、树丛掩映着屋顶和宫墙。
扩句:3、昆明湖很静,很绿。
比喻句:四、修改病句。
1、我们要珍惜学校的公共财物。
2、王大妈的两只眼睛都双目失明了。
3、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4、这学期,小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
5、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气。
五、照例句,写句子。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快得像()。
2、那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
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跟“坏”相反④容易⑤很,特别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⑤).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②).3、这道题真好做。
(④).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
(③).二、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1、“爽”字的音序是(S),部首是(大),“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
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②)种解释。
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①)2、略三、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强烈推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阅读练习
《颐和园》阅读练习(一)①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1、从划“____”的句子中,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
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看到的楼台亭阁;再写登上(),站在()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2、葱郁的“郁”字,音序是(),部首是(),除部首外查()画。
在字典里有3种意思,请在正确的序号后打“√”。
①香气浓厚;②(草木)茂盛;③(忧愁等)在心里积聚,不得发泄。
3、文中“慢慢地滑过”,我觉得“()”字用得贴切,因为从中能让人体会到()。
4、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天上的星星多得像();亮得像()。
(2)、我们学校美得像();舒适得像()。
(二)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殿。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jǐ)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
耸立()葱郁()痕迹()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3、昆明湖的特点是:()和(),作者分别用()和()来比喻。
【强烈推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18.《颐和园》阅读练习
《颐和园》阅读练习(一)①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1、从划“____”的句子中,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
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看到的楼台亭阁;再写登上(),站在()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2、葱郁的“郁”字,音序是(),部首是(),除部首外查()画。
在字典里有3种意思,请在正确的序号后打“√”。
①香气浓厚;②(草木)茂盛;③(忧愁等)在心里积聚,不得发泄。
3、文中“慢慢地滑过”,我觉得“()”字用得贴切,因为从中能让人体会到()。
4、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天上的星星多得像();亮得像()。
(2)、我们学校美得像();舒适得像()。
(二)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殿。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jǐ)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
耸立()葱郁()痕迹()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3、昆明湖的特点是:()和(),作者分别用()和()来比喻。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 习题精选(一)
《颐和园》习题精选(一)一、看拼音写字词。
chánɡlánɡlán ɡān shuǎnɡ kuài sǒnɡ lìcōnɡ yù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二、组词。
郎()堤()栏()昆()廊()提()烂()困()三、造句。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
()的柱子()的栏杆()的公园()的宫殿()的杨柳()的堤岸()的树丛()的长廊()的画()的琉璃瓦()的城楼()的景色五、本文作者游览颐和园景点的顺序是(在正确答案后打“√”)1.公园大门→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上→昆明湖()2.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长廊→长廊两旁→万寿山→昆明湖→长堤→十七孔桥()1.给下面的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长廊(láng náng) 雕刻(diāo tiāo) 堤岸(tí dī)佛香阁(gé guó) 栽种(zhāi zāi) 远眺(tiào zhào)3.读拼音,写词语。
gāo sǒng tiào wàng zī tài bù yī cōng yù huā fǎng jīn bì huī huá()()()()()()cōng yù huā fǎng jīn bì huī huáng ()()()4.多音字组词。
佛fó()fú()杆gān()gǎn()5.比一比,再组词。
柱( ) 堤( ) 颐( ) 赏( )住( ) 提( ) 顾( ) 尝( )6.改正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写在括号里。
经典资料四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颐和园试题及答案
远眺
遥看
俯视
仰望
瞻仰
望见
1.走完长廊, 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 )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 ( )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3.我去北京, ( ) 了毛主席的遗容。
答案 : 1. 仰望 2 .俯视 3 .瞻仰
二、我知道。 (4 分 )
《颐和园》这篇课文是按照 _______顺序来写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主要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美丽景色。
( 二 ) 三游洞游记
我盼望 ( 以 已 ) 久的春游到来了。 那一天, 太阳才露出小半边脸, 我们便坐车向三游洞
驶去。听老师说三游洞位于陵峡畔 (b àn p àn) ,葛洲坝库区。唐代的李白、杜甫和宋代。
的陆游都在这里游过,故名三游洞。今天我们也能去饱眼福,心中自然十分高兴。
阁 ( 阁楼 )
在准确的词义后打“√”
①闪耀的光彩 ( ) ②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耀( )
①明朗(
) ②干脆
()
③舒服 ( )
答案 :
五、写好钢笔字。 (4 分 )
这几个字的笔画较多,但只要认真写,一定能写好。
B 级 重点难点过关 ( 时间 30 分钟,满分 50 分 )
一、花落谁家 ( 选词填空 ) 。 (12 分 )
2.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隐隐约约”写六个词语。 (6 分 )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第18课 颐和园》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同步练习卷一、拼音小关卡.1.(3分)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眺.望(táo tiào)耸.立(sǒng shǒng)画舫.(fǎng fāng)颐.和园(yíyì)2.(3分)读拼音,写词语。
(1)爸爸他们xiūzhù完di bà,又在防汛路的两旁zāi了许多树。
(2)shídiāo艺术节上我看到了各种姿态zītài的石头shīzi。
二、词语游艺厅.3.(3分)补充词语。
神气闪闪金辉不一(1)莫高窟的彩塑,美丽极了。
(2)大雨过后,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真令人。
4.(3分)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一座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2)桂林山水甲天下,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前面不远处,我隐隐约约....看见妈妈的身影。
5.(3分)课文回眸室。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
湖中心有个,远远望去,岛上一片,树丛中露出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桥栏杆上有上百根,柱子上都雕刻着。
这么多的,,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6.(3分)精彩赏析阁。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
主要写了昆明湖的特点。
(2)“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中的“滑”字能不能换成“划”字呢?为什么?。
7.(3分)小小练笔场。
请你为颐和园设计一段导游词。
8.(3分)阅读链接台。
游西湖公园国庆节期间,我和妈妈到西湖公园“踏秋”。
人教版小学语文4年级上测试题同步练习18 颐和园
18颐和园一、给带点的字加上声母。
àoúǒngīuíī绕.过两幅.耸.立堤.岸垂.柳姿.态二、把( )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1.向东远 ( 跳眺 ) ,隐隐约约可以 ( 望忘 ) 见几 ( 坐座 ) 古老的城楼。
2.岛上一(遍片 ) 葱绿,树 ( 从丛 ) 中露出 ( 官宫 ) 殿的一角。
三、把下面的词语连起来。
1.一面面图画 1.游赏风景画2.—块块镜子 2.欣赏佛香阁3.—排排碧玉 3.留下汗水4.一幅幅宫殿 4.流下痕迹四、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写下来。
五、从文中找出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写下来,体会其作用。
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1.2.3.六、读下面的话,并作答。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从这两段话看出,作者观察点不同,看佛香阁是从往看;欣赏昆明湖是从往欣赏的。
作者描写的景物也不同,重点写佛香阁和;描写昆明湖,重点写了湖水的特点。
七、半洋石帆石牌洋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它位于福建省平潭县西北的海坛海峡北口。
远远望去,一块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根海蚀石柱,整块礁石像一艘大船,两个石柱像鼓起的双帆,似乎正在乘风破浪前进,所以人们又称石牌洋为半洋石帆。
它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石。
从看澳村海岸边乘船,十几分钟就可到达礁石上。
趋近观察,它的底部为一块巨大花岗岩海蚀平台,台面浑圆平缓,高潮时仅露一点点岩面。
两个海蚀柱相距12米,南低北高。
北柱高33米,周长57米,柱体直立光滑,顶部平缓。
南柱高15米,周长约40米,顶部浑圆,平整光滑。
柱底一半已掏空,却犹如落地生根,毫不动摇。
涨潮时惊涛击柱,声若雷鸣,蔚为壮观。
登上石牌洋,如站在巨轮甲板上,看惊涛骇浪在身边拍击,听天风海浪在耳边轰鸣,真是撼人心魄!1.细读这篇文章,想象半洋石帆的景色,把这一奇特景观画下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18《颐和园》课时练习(1)新人教版
18颐和园(1)课文在线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 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花草、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这一种花还没谢, 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 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 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 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辨字组词。
绕( ) 槛( ) 颐( ) 栽( )挠( ) 滥( ) 卧( ) 载(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并模仿写一句。
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说长廊很有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分别游览的哪几个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介绍, 你喜欢颐和园吗?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提优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大学之北, 清华大学校园之西, 以“万园之园”的美誉闻名于世, 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 又称圆明三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训练题及答案
五、多音字组词。
几jī()佛fó()jǐ() fú()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神清气爽——()观赏——()隐隐约约——()七、填空并完成练习。
1.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长廊——————。
2.这篇游记,作者以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
其中几个自然段都过渡得非常自然,且联系紧密。
按顺序抄写课文中的过渡句。
3.“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间”这句是用的方法,突出长廊的和间数的特点。
综合应用八、课内阅读。
登上万寿山,站在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的树丛,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绿得。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
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按原文填空。
2.用“”在文中画出比喻句。
3.文中“慢慢地滑过”中的“滑”,你能换上几个意思相近的词吗?说说“滑”字用得好在哪里。
4.读句子,说说下面这个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5.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九、课外阅读。
秋天的香山公园秋天的香山公园,以它独特的美迎接着众多的游人。
走进公园大门,放眼望去,峰峦重叠,挺拔壮观。
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枝叶浓密,人走进去,便淹没在其中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
近看红叶的形状不一,有长圆、扁圆、扇形,还有三角形的。
远看,山坡上树树交错,叶叶相连,层层叠叠相互辉映,映红了半边天空。
在大片大片的鲜红的中夹杂着深黄色、褐色……就像千万只彩蝶上下飞舞,真是姿态万千,绚丽多彩。
一阵爽人的秋风吹过,传来柔和的“沙沙”声,枝摇叶摆,像是在向游人频频招手。
人们不由赞叹:“多美呀!香山的红叶。
”香山公园里潺潺的流水也很动人。
小路旁,石缝里,溪水愉快地流淌着。
阳光洒在水面上,闪着耀眼的光芒。
有时,溪水聚在几块碎石中间,静静地躺着,小鱼儿在你追我赶地嬉戏。
再看,路旁的花坛里,花儿展开笑脸,争芳斗艳。
四年级颐和园练习题
四年级颐和园练习题
1. 以下哪个是颐和园的名称起源?
A. 皇帝的名字
B. 园内的河流名称
C. 一部古代文学作品的名字
答案:C. 一部古代文学作品的名字
2. 颐和园是哪个朝代的皇家园林?
A. 明朝
B. 清朝
C. 唐朝
答案:B. 清朝
3. 颐和园位于中国的哪个城市?
A. 北京
B. 上海
C. 成都
答案:A. 北京
4. 颐和园的主要建筑是什么?
A. 故宫
B. 颐和园宫殿
C. 圆明园
答案:B. 颐和园宫殿
5.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哪个国家的影响?
A. 英国
B. 俄罗斯
C. 法国
答案:C. 法国
6. 颐和园内的著名景点“九龙壁”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A. 石头
B. 木头
C. 瓷砖
答案:A. 石头
7. 颐和园的园林面积有多大?
A. 约20公顷
B. 约50公顷
C. 约100公顷
答案:C. 约100公顷
8. 颐和园内有一座人工湖叫做什么名字?
A. 昆明湖
B. 杭州湖
C. 太湖
答案:A. 昆明湖
9.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点以什么为主题?
A. 动物
B. 植物
C. 人物
答案:B. 植物
10. 颐和园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其中最受欢迎的景点是?
A. 九龙壁
B. 船厅
C. 万寿山
答案:A. 九龙壁
以上是四年级颐和园练习题,请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答案。
多多欢迎大家前往颐和园亲自体验这座古老而美丽的皇家园林。
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习题4
《颐和园》习题课外阅读。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因为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到了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
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言的丛林中。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林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好地方啊!真是人间仙境!1、写近义词。
清澈()敏捷()2、请将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选出来()A、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B、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
C、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D、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好地方啊!3、短文最后一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寨沟”因何而得名?又因何说它是“人间仙境”?答案:1、清莹灵敏2、D3、列举的省略4、因为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四年级语文上册-- 颐和园试题及答案
18 颐和园快乐大本营开心种子1.我会读拼音,还能把词语写得正确又漂亮。
gōng diàn cháng láng diāo kè cháng dījiàn zhù()()()()()答案:宫殿长廊雕刻长堤建筑2.汉字双胞胎,比比,再组词。
答案:堤(大堤)栽(栽树)3.词语化妆间(词语搭配)。
神( )气( ) 金碧( )( ) ( )( )不一答案: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智慧花园1.细读课文,我会做得最棒。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根据昆明湖不同的特点,把它比成不同的物品,想得真好!我们也来试着仿写一个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课文,我能学会表达。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读读这样的句子,我发现它在文中起着__________的作用,我要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们。
答案:承上启下轻松加油站进了南门,一眼就看见了碧波荡漾的湖水和绿荫掩映下的琼华岛。
岛的顶端还坐落着北海的象征——白塔。
这白塔周身洁白,端庄雄伟。
啊,白塔好高啊,好像塔顶要冲破云霄。
听人说,这座塔高35.9米,是在清朝的时候建成的,经过好几次大地震都没有倒塌。
我沿湖岸走了半圈,来到了五龙亭。
我边欣赏美景,边从左边的“澄祥”“滋香”两亭穿过,走进中间的“龙泽”亭。
亭中央的藻井飞金走银,色彩斑斓。
那金龙俯首的雕饰,若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我只好踏上了归途。
北海公园的美丽景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人教版小学语文4年级上测试题同步练习18 颐和园(1)
18 颐和园一、用“--”选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耸.立(sǒnɡ shǒnɡ) 几.乎(jī jǐ)堤.岸(tí dī) 画舫.(fānɡ fǎnɡ)横槛.(jiàn lán) 远.眺(tiào tiǎo)二、看拼音,写汉字。
lánɡ zī tài ɡé jiàn zhù三、选字填空。
1.圆园公( ) ( )圈团( ) 花( )2.朱珠( )红珍( ) 水( ) 姓( )3.栽裁( )剪 ( )树 ( )花 ( )衣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 )2.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3.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明显。
( )五、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
好:①表示数量多;②友爱;③便于;④完,完成。
1.我们的计划早就订好.了。
( )2.湖堤上有座十七孔桥,好.让人们走到岛上去。
( )3.堤岸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树丛掩映着宫墙。
(扩句)2.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3.颐和园的景色很美。
(改为感叹句)七、判断,选择正确的打“√”。
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是:①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桥 ( )②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 )③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 )八、阅读下面的片断,完成练习。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jǐ)乎不留一点儿痕.(hén hénɡ)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划去短文中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树丛 ( )的宫墙 ( )的城楼 ( )地滑过3.用“”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练习题
帮大家提高学习成绩,小学频道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练习题,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
填空并完成练习。
1、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长廊——————。
2、这篇游记,作者以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
其中几个自然段都过渡得非常自然,且联系紧密。
按顺序抄写课文中的过渡句。
3、“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间”这句是用的方法,突出长廊的和间数的特点。
课内阅读。
登上万寿山,站在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的树丛,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绿得。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
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按原文填空。
2、用“”在文中画出比喻句。
3、文中“慢慢地滑过”中的“滑”,你能换上几个意思相近的词吗?说说“滑”字用得好在哪里。
4、读句子,说说下面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5、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练习题,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
精选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练习题-word
精选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练习题各位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呢?我们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就为大家整理了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练习题,希望大家学习愉快!一、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
(用“√”表示)痕迹(hén héng) 佛香阁(gé gě) 堤岸(dī tí)横槛(kǎn jiàn) 颐和园(yí yì) 树丛(cōng cóng)二、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几乎——( ) 耸立——( ) 玩赏——(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隐隐约约——( ) 远——( ) 细细——(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长廊 ( )的栏杆 ( )的杨柳( )的公园 ( )的宫殿 ( )的城楼4.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爽”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
在“神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
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
“垂”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垂”字共有( )笔,第四笔是( )。
“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
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 )。
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 )绿得像( )。
游船( )在湖面( )几乎( )。
向东( ),( )可以望见几座( )和( )。
2.抬头一看,一座( )的三层建筑( )在半山腰上,( )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 ),就是排云殿。
在第一段话中,作者先介绍了正前面的____________以及湖面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介绍东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颐和园
A 级 基础知识达标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会写。
(10)
宫 子 岸 长 红
刻 姿 子 建 立
答案:殿 柱 堤 廊 朱 雕 态 狮 筑 耸
二、小猴学样(照样子,写词语)、(6分)
例:⎩⎨⎧)()
(隐约隐稳当稳急
⎩⎨⎧____________________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各
答案:提(提高) 堤(堤岸) 漆(油漆) 膝(膝盖) 格(格外) 阁(阁楼)
三、我会填
答案:小 9 ①(√) 大 8 ③ (√)
四、找朋友(连线)。
(0分)
金碧辉煌的 宫墙
碧绿的 琉璃瓦
黄色的 宫殿
朱红的 昆明湖
红漆的 栏杆
答案:
五、写好钢笔字。
(4分)
这几个字的笔画较多,但只要认真写,一定能写好。
B级重点难点过关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花落谁家(选词填空)。
(12分)
远眺遥看俯视仰望瞻仰望见
1.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3.我去北京,( )了毛主席的遗容。
答案:1.仰望 2.俯视 3.瞻仰
二、我知道。
(4分)
《颐和园》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来写的。
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游览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三、阅读乐园。
(34分)
(一)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
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抄出文中的比喻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用_______比喻_________。
用上比喻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隐隐约约”写六个词语。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镜子、碧三、比喻昆明湖昆明湖的美
2.由近到远 3.认认真真整整齐齐端端正正说说笑笑妥妥贴贴舒舒服服
4.主要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美丽景色。
(二)三游洞游记
我盼望(以已)久的春游到来了。
那一天,太阳才露出小半边脸,我们便坐车向三游洞驶去。
听老师说三游洞位于陵峡畔(bàn pàn),葛洲坝库区。
唐代的李白、杜甫和宋代。
的陆游都在这里游过,故名三游洞。
今天我们也能去饱眼福,心中自然十分高兴。
车到了三游洞,我迫不(及急)待地跳下车。
三游洞在半山腰,上面是刀削(xiāo xu ē)一样的悬崖峭壁,下面的悬崖直插长江水中。
我顺着一条一米宽的“文”字形小径绕进了三游洞。
这洞很(宽敞宽广),可以容纳一百多人,洞顶上的水一点一点滴在地上。
洞内有三尊塑像,左边是李白,中间是陆游,右边是杜甫,顿时,我情不自禁(jīn jìn)吟起李白的诗句来。
走出三游洞,来到望江亭。
望江亭(矗立屹立)在长江北岸,是三年前才重新修建的,游人都想登上居高临下的望江亭好饱览西陵峡的风光。
亭子里游人挤得满满的,我使劲地挤了进去,看见亭子右侧有一个大平台,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擂鼓台。
擂鼓台旁边有一座五米高的张飞塑像,粗腰长腿,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他望着江心,手握木棒,好像正在击鼓。
—这时,我忽然想起张飞当年称雄于长坡的故事来。
当时,他站在桥上,大吼三声,万里长江(既即)倒(dǎo dào)流的景象,好像又(展现浮现)在我的眼前。
旅游车离开了三游洞,我禁不住把头伸出车窗凝视着渐渐远去的三游洞……
1.用“\”将括号内不合适的字、词、音节划去。
(10分)
2.解释下面的词语。
(4分)
故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2分)
(1)急迫得不能等待。
( )
(2)形容眼睛明亮有神,表示精神充足。
( )
(3)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
( )
4.为什么这个洞叫做“三游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游览顺序。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2.所以名叫。
站在上面面对下面。
3.(1)迫不及待
(2)炯炯有神 (3)情不自禁
4.因为唐代的李白、杜甫和宋代的陆游都在这里游过。
5.游洞——望江亭——擂鼓台
附加题第二课堂兴趣小组从课堂到奥林匹克(10分)
填空。
北京西郊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典园林名叫___________。
它原名,后又名__________,是古代皇帝的行宫。
__________执政后对它重加修建并改称____________。
答案:附加题:颐和园好山园清漪园慈禧太后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