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
五苓散的经典解读与应用
![五苓散的经典解读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2781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5.png)
2
3
下面我们将从各个方面对五苓散进行 详细解读
1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
五苓散由以下五 种药物组成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 宁心
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泄热 通淋
发汗解肌,温通 经脉,助阳化气
利水渗湿,泄热 通淋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
这五种药物配伍,可以达 到通阳化气、利水渗湿的 效果,对于水湿内停、小 便不利等病症有很好的治
五苓散的经典解读与 应用
-
目录
CONTENTS
01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 02 五苓散的应用范围 03 五苓散的用法与注意事项 04 五苓散的配伍与加减应用 05 五苓散的煎煮与服用方法
五苓散的经典解读与应用
1
五苓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其组成 为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和桂枝
这个方剂的主要功效是通阳化气、利 水渗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小便不
疗效果
2
五苓散的应用范围
五苓散的应用范围
五苓散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水肿:由于水湿内停,导致身体水肿, 小便不利
泄泻:由于脾胃虚弱,水湿内停,导致 泄泻不止
淋证:由于湿热内蕴,膀胱气化不利壅滞, 咳嗽痰多
心悸:由于水饮上逆,导致心悸、眩晕 等症状
五苓散的应用范围
茯苓:主要成分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等作用。此外,茯苓还能促 进水液代谢,缓解水肿等症状
猪苓:猪苓多糖是猪苓的主要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此外,猪苓还能 增加尿量,促进水湿从下焦排出
泽泻:泽泻的成分包括泽泻醇等,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等作用。同时 ,泽泻还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改善血脂代谢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https://img.taocdn.com/s3/m/698527d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2.png)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组成用量】泽泻15g,茯苓、猪苓各12g,白术、桂枝各9g。
【服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作用】方中泽泻、茯苓、猪苓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畅通无阻;白术健脾除湿,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
全方共呈通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太阳蓄水症及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本方具有利尿,调节水液代谢,护肝,增强免疫功能,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表证发热,烦渴欲饮,或饮水即吐,以及水肿小便不利,无热象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肾炎、渗出性胸膜炎、尿潴留、颅内压增高、耳源性眩晕、脑水肿、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胃扩张、胃无力、三叉神经痛、膝关节积血、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慢性荨麻疹、心力衰竭、梅尼埃综合征等病证。
而必须症见小便不利,舌苔白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急性病毒性肝炎(湿热型)治宜清热、化湿、解毒。
以本方去猪苓、桂枝,加茵陈、生山楂、陈皮、鸡内金为主治方。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肺脾气虚,水湿泛滥型)治宜健脾宣肺,利尿渗湿。
以本方加防己、车前子各10g,陈皮、生姜皮各4g为主治方。
若体倦乏力者,加炙黄芪,党参。
咳喘气急者,加麻黄、杏仁。
大便溏薄,苔腻者,加苍术,炒薏苡仁。
3.慢性肾小球肾炎(脾阳不振,气不化水型)治宜温振脾阳,利水消肿。
以本方加薏苡仁,车前子(包)各10g,生姜5g为主治方。
*若气虚乏力者,加黄芪、党参。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
饮食不香者,加苍术、焦山楂。
尿蛋白高者,加芡实,山药。
4.脑积水(脾阳不升,水饮上泛型)治宜健脾祛湿,通阳利水。
以本方加川芎10g,车前子(包)12g,干姜5g为主治方。
,若倦怠乏力者,加黄芪、党参。
青筋浮露者,加丹参、川芎。
呕吐者,加半夏、陈皮。
痰多、苔腻者,加僵蚕,白芥子。
四肢不温者,加附子,巴戟天。
腹胀脘满,大便溏薄者,加焦山楂、木香。
5.妊娠合并肾炎(脾虚型)治宜健脾利水,佐以养血安胎。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b35ef43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0.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用量一、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茯苓、白术、赤苓、泽泻以及猪苓组成。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水消肿:五苓散的主要作用是利尿排湿,可以有效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从而缓解水肿症状。
它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减少体内的水分潴留,对于水肿引起的浮肿、肢体困重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健脾开胃:五苓散含有的白术和泽泻等成分有助于健脾开胃,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清热利湿:五苓散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它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改善湿热引起的发热、口渴、尿短黄等症状。
4.调节水盐代谢:五苓散可以平衡水盐代谢,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它可以减轻体内的水钠潴留,防止水钠代谢紊乱带来的不适症状。
5.缓解泌尿系统疾病:五苓散还可以缓解泌尿系统疾病,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引起的症状。
它可以促使尿液排出,改善尿路炎症症状。
二、五苓散的用量五苓散的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遵循以下用法用量:1.成人通常每次口服6g~12g,一日2次,分2次服用。
2.儿童用量较成人减少,一般为成人用量的一半。
3.口服时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将药粉冲成糊状或加水煎煮后饮用。
4.五苓散属于中药复方剂,不适合长期连续使用,一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治疗周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五苓散在服用期间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症状,如口干、口苦、恶心等,这些反应一般是暂时的,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停止使用。
此外,五苓散是一种中药复方,其中的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服用五苓散时,应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总结五苓散是一种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开胃、清热利湿等功效的传统中药方剂。
它可以缓解水肿、改善消化不良、调节水盐代谢,以及缓解尿路感染等症状。
五苓散加减治疗胃肠病经验及医案
![五苓散加减治疗胃肠病经验及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c84b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6.png)
五苓散加减治疗胃肠病经验及医案五苓散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胃肠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由茯苓、泽泻、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五味药物组成,具有健脾利湿、化痰止呕的功效。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五苓散加减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临床经验和医案,介绍一些使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胃肠病的经验。
五苓散加减在治疗胃肠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常常伴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时,可以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入陈皮、山楂等药物,以增强健脾消食的作用。
同时,根据患者口干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的不同,可适当减少或增加柴胡、黄柏等药物,以达到调和胃气、清热解毒的效果。
五苓散加减还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导致的泄泻病症。
这类患者常常伴有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可以加入炒白术、炒泽泻、焦谷芽等药物,以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
同时,根据患者舌苔厚腻、脉象滑数等特点,可适当减少或增加陈皮、半夏等药物,以达到燥湿固脱的效果。
五苓散加减还可以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胃痛、腹胀等症状。
这类患者常常伴有胃脘不适、腹胀气滞等症状。
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可以加入砂仁、香附等药物,以增强理气止痛的作用。
同时,根据患者舌苔薄白、脉象弦细等特点,可适当减少或增加苍术、厚朴等药物,以达到理气和胃的效果。
五苓散加减在治疗胃肠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通过健脾利湿、化痰止呕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胃肠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使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胃肠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我经常使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胃肠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一个我曾经治疗过的患者的病例。
患者女性,35岁,主要症状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经过详细询问和体检,我初步判断为慢性胃炎。
我根据五苓散加减的原则,给予患者调理治疗。
处方如下:茯苓12克,泽泻10克,白术9克,茯苓8克,炙甘草6克,陈皮6克,山楂6克。
五苓散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五苓散的组成及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44a4302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1.png)
五苓散的组成及功能主治一、概述五苓散是一种中医药方剂,由苓苁、茯苓、泽泻、猪苓和白术等五种药物组成。
它具有清热利湿、利水通淋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湿热水肿、泻痢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苓散的组成成分以及其功能主治。
二、五苓散的组成成分五苓散由以下五种药物组成:1.苓苁(Ling Cong)–苓苁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华南和长江以南地区。
–苓苁能清除湿气,利水通淋,使用于水气停滞、尿液不畅和浮肿等症状。
2.茯苓(Fu Ling)–茯苓是一种真菌,主要产于四川、湖南等地。
–茯苓可利尿,消肿,被广泛用于治疗尿频、水肿等症状。
3.泽泻(Ze Xie)–泽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地区。
–泽泻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的作用,常用于肾虚水肿、湿热下泻等症。
4.猪苓(Zhu Ling)–猪苓是一种真菌,产于我国江苏、山东等地。
–猪苓有利水渗湿、通淋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浮肿、小便不通等症状。
5.白术(Bai Zhu)–白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
–白术具有健脾益胃、止泻、祛湿和利水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泄泻等症状。
三、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五苓散组成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结合使用后能够发挥出以下的功能主治:1.清热利湿–苓苁、泽泻和白术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消除体内湿气,缓解湿热症状。
–清热利湿的功效使得五苓散被广泛应用于泄泻、湿疹等疾病的治疗。
2.利水通淋–苓苁、茯苓、泽泻和猪苓均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出,促进体内湿气排除。
–利水通淋的功效使得五苓散常用于浮肿、尿频、小便不通等症状的治疗。
3.消肿–茯苓和猪苓具有消肿的作用,可以减轻身体的水肿症状。
–五苓散因其消肿效果而常被用于水肿和肾病引起的水肿等疾病的治疗。
4.健脾益胃–白术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问题。
–健脾益胃的功效使得五苓散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
四、五苓散的使用方法根据医生的指导,五苓散一般以煎剂的方式服用。
倪海厦五苓散讲解
![倪海厦五苓散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888181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a.png)
倪海厦五苓散讲解
倪海厦五苓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宋代医学家倪海厦所创。
它是以五味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川朴为主要药材,配合其他辅助药材炮姜、甘草等而成。
五苓散主要用于治疗湿气内停所致的脘腹胀满、水肿等症状。
五苓散的主要药材之一是白术,它有健脾、益气、利湿的作用,能够消除湿气和水湿引发的脾胃功能不良。
茯苓和猪苓则具有利尿、祛湿的功效,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多余水分,缓解水肿症状。
泽泻则是一味常用的清热利湿草药,具有利尿通便的作用,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
川朴则能够健脾开胃,促进食欲,缓解胃脘胀满的感觉。
倪海厦五苓散在中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气内停所引起的脾胃不和、水湿阻滞等病症。
例如,对于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五苓散可以通过健脾化湿的作用来缓解。
另外,对于水肿、浮肿的患者,五苓散可以通过利尿作用来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此外,五苓散还有一些辅助作用。
炮姜能够温中散寒,增加整个方剂的温和性,同时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和运行。
甘草则具有调和各种药材的作用,增加方剂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倪海厦五苓散是一种治疗湿气内停症状的中药方剂。
它通过健脾、利湿的作用来缓解脘腹胀满、水肿等症状,并且具有温和、稳定的特点。
然而,使用该方剂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b82573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0.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一、五苓散的概述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常用于治疗水湿引起的病症。
它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和白术等五味药材组成,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
二、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五苓散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功能和主治: 1. 祛湿利水:五苓散是一种常用的利尿药物,可通过增加尿量来排出体内的湿气,治疗水肿、尿频等症状。
同时,它还具有排除体内湿湿的功效,可舒缓湿气困扰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
2. 健脾益气:五苓散中的白术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引起的食欲不佳、腹部胀闷等症状。
白术还可以增强脾脏的功能,提高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3.调理肠胃:五苓散中的猪苓、茯苓和白术等药材具有舒缓肠胃、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它们可以缓解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一些肠胃不适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4. 缓解湿热症状:五苓散中的桂枝和泽泻有清热功效,可以缓解湿热病症,如口渴、尿黄、便秘等症状。
同时,它们还具有舒缓疼痛、消肿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炎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三、五苓散的用量五苓散的用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5-10克,一日3次。
儿童的用量一般为成人用量的一半。
具体用法可参考以下几点:- 可以将五苓散用开水烫一下,取10克左右的药粉,加入300毫升的开水中,冲泡后分2-3次饮用。
- 也可以将五苓散用开水煮沸,取10克左右的药粉,加入500毫升的开水中,煮沸后慢慢喝完。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五苓散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调整用量和用法。
同时,不宜连续大剂量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四、五苓散的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五苓散,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使用五苓散过程中,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过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总之,五苓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祛湿利水、健脾益气、调理肠胃、缓解湿热症状等功能主治。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主治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39e5a54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4.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主治功能主治:五苓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水消肿:五苓散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够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以减轻水肿症状。
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水肿、浮肿等症状的治疗。
2.治疗湿气困滞:五苓散具有疏散和化解湿气的作用,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减轻湿气困滞引起的胸闷、纳差、腹胀等症状。
3.缓解泌尿系统疾病:五苓散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缓解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对尿路感染、尿计问题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调理脾胃功能:五苓散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增加胃肠的吸收能力,提高食欲,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主治病症:五苓散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病症的治疗:1.水肿:五苓散具有良好的利尿效果,能够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的排出,对因肾功能不全、水潴留等引起的水肿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2.湿气困滞:五苓散能够疏散和化解湿气,对于湿气困滞引起的胸闷、纳差、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尿路感染:五苓散对尿路感染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能够减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4.尿计问题:五苓散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对尿结石、尿潴留等尿计问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脾胃虚弱:五苓散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加胃肠的吸收能力,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除了上述主治病症之外,五苓散还可以用于其他相关症状的治疗。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五苓散一剂可分2次或3次口服,每次15克-20克,与温开水一同服用。
•五苓散通常在饭前半小时服用,以增加吸收效果。
•在使用五苓散的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饮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身体湿气的加重。
•五苓散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相互影响疗效。
•使用五苓散治疗尿血、大便带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以确定病因并采取适当治疗。
•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五苓散,并就医处理。
综上所述,五苓散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适用于水肿、湿气困滞、泌尿系统疾病、脾胃虚弱等病症的治疗。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禁忌是什么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禁忌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d25ab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9.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禁忌功能和主治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由五味草药组成,用来治疗湿热水肿、腹胀泄泻等症状。
它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1. 渗湿利水五苓散主要成分包括茯苓、芡实、泽泻、猪苓和党参。
这些草药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湿气,消除水肿症状。
2. 脾胃调理五苓散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缓解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它还有助于泄泻和腹泻的改善。
3. 补益气血五苓散中的党参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它可以滋养脾胃,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疲劳和虚弱的症状。
4. 痰饮消散五苓散还可以用于治疗痰饮内停、肺胃失调等症状。
它有助于化痰、消散湿气,减轻咳嗽、咳痰等病症。
5. 温中止呕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寒呕吐、恶心等症状,五苓散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
它能够温暖脾胃,平复胃部不适。
禁忌尽管五苓散属于温和的中药方剂,但仍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1.孕妇禁用:五苓散具有一定的温补性质,对于孕妇来说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
因此,孕妇应避免使用五苓散。
2.阳虚体质:如果你是阳虚体质,即体质偏寒、脾胃功能较差,那么五苓散可能不适合你。
它的温补作用可能导致脾胃更加虚弱。
3.腹泻病情较严重:对于腹泻病情较严重、有明显病原体感染的患者,五苓散并不是治疗的首选。
这种情况下,应尽早就医并遵医嘱用药。
4.过敏反应:如果你对五苓散的成分或其他草药过敏,应避免使用五苓散。
在使用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
5.年幼儿童:五苓散适用于成年人,但对于年幼的儿童,尤其是幼儿和婴儿,还需要更谨慎。
最好在儿科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总之,尽管五苓散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方剂,但仍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其他问题。
站长寄语:看完了这篇关于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禁忌的文档,你是否对五苓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计划使用五苓散或其他中药,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祝你身体健康!。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4b75d1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2.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功能主治五苓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所创。
它由猪苓、茯苓、澤瀉、白朮、豬苓这五种草药组成。
五苓散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1.利尿作用:五苓散中的澤瀉和茯苓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有效减轻水肿症状。
2.消炎作用:五苓散中的猪苓、豬苓和白朮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消炎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炎症引起的痛苦和不适。
3.利湿作用:五苓散中的澤瀉和豬苓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减轻湿气引起的症状,如浮肿、胸闷等。
4.补益作用:五苓散中的白朮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情,五苓散可以单独应用或与其他中药方剂联合应用,用于治疗以下疾病:•水肿:五苓散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尿道感染:五苓散具有消炎作用,可以缓解尿道感染引起的疼痛和尿急等症状。
•前列腺炎:五苓散可以通过利湿作用减轻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频、尿急等不适。
•高血压:五苓散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血压升高引起的水肿症状。
•慢性胃炎:五苓散可以通过消炎作用缓解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胃胀等症状。
用量五苓散的用量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用量指导:•成人用量:每次服用15克,一日3次。
•儿童用量:每次按体重计算,一次0.3克。
注意事项:•五苓散属于中药饮片,使用前需要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近就医寻求帮助。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有特殊病症的人群在使用五苓散前应谨慎,并征询医生的意见。
以上是对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了解,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70a2fd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5.png)
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简介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由五味子、猪苓、茯苓、泽泻和桂枝组成。
它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常用于中医治疗和调理身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2. 作用五苓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利湿除湿五苓散可通过激发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排尿和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它可以有效地治疗湿热引起的水肿、泛酸、尿频和尿痛等症状。
2.2 祛风散寒五苓散中的五味子和桂枝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它们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改善寒性病症,如风寒感冒和风湿关节痛。
2.3 调理脾胃五苓散中的泽泻和茯苓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它可以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和腹泻等问题。
2.4 清热解毒五苓散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湿热内蕴所引起的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它可以治疗湿热性病症,如湿热黄疸、湿疹、疮疡溃烂等。
3. 功能主治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 尿频尿痛五苓散具有利湿除湿的作用,对于尿频尿痛的症状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所引起的尿频尿急、尿道灼痛等症状。
3.2 水肿泛酸五苓散可通过促进排尿和消除体内水分,减轻水肿和泛酸的症状。
它常用于治疗肾脏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四肢沉重、面部浮肿等病症。
3.3 脾胃不适五苓散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症状。
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相关病症。
3.4 风寒感冒五苓散中的五味子和桂枝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可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
常用于治疗头痛、鼻塞、咳嗽、寒战等风寒病症。
3.5 湿疹疮疡五苓散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湿热内蕴所引起的湿疹、疮疡溃烂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性皮肤病症。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4.1 使用方法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五苓散,一般来说,每次服用5-10克,一日2-3次,可以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4.2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
![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https://img.taocdn.com/s3/m/4c9d69c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f.png)
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处方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此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功效。
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如下:1.腹胀尿频钱某,女,32岁。
初诊自诉5天前因乘长途汽车,途中忍尿,之后出现尿频、尿少,小腹坠胀,小便1日解20 余次,脉细,苔薄腻,质淡红。
小便常规检查正常。
症属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治宜化气利水,以缓其急。
方用:桂枝6克,猪苓、茯苓各15克,泽泻、冬葵子各12克,知母、黄柏、白术各10克,肉桂末3克(分吞)。
水煎服,每日1齐U。
服药3齐0 后,复诊:尿频大减,小便通畅,小腹稍有下坠感,脉象舌苔同前。
原方既效,再加车前子15克(包煎),续3剂,以资巩固。
2.产后癃闭张某,女,26岁。
产后5天,小便不利,经用西药、针灸、民间验方等,尿闭依然,已保留导尿48小时,旋改服用中药治疗。
主诉: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数日未解,脉细弦,苔薄白腻,质淡红。
症属产后肾元亏虚,气化不及州都,膀胱传送无力;治宜益肾化气,通利州都。
方用:桂枝、知母、黄柏、槟榔、白术各10克、猪苓、茯苓各15克,泽泻、冬葵子各12克,肉桂末3克(分吞),广木香、藿香、佩兰梗各6克。
2剂水煎服,并嘱服药后覆被,取汗为佳。
服第1剂药头煎,覆被微汗出,既有尿意。
l剂后小便自解,大便亦通。
3.淋病合并睾丸炎有报道以五苓散加减治疗淋病合并睾丸炎93 例,方用:桂枝6克,白术 12克,茯苓15克,泽泻 12克,萆薜20克,白芷12克,蒲公英20克,连翘15克,川楝子10克,黄芪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5剂为1个疗程。
结果显示,治愈(症状消除,尿道分泌物涂片未发现淋球菌)67例,好转 (服药后尿道口无分泌物溢出,但睾丸是有胀痛) 20例,无效(服药5个疗程,主要症状无改变)6 例。
总有效率为93.56%。
服药平均为3.8个疗程。
小结:本方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至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所设。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25823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5.png)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摘要:一、倪师五苓散简介1.五苓散来源2.五苓散组成成分3.五苓散功效二、五苓散在中医中的应用1.治疗水肿病2.治疗泄泻3.治疗霍乱4.治疗痰饮三、五苓散的现代研究1.对泌尿系统的影响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四、五苓散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服用方法2.适用人群3.禁忌人群4.副作用及处理方法正文:倪师五苓散,源自于古代中医经典《金匮要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方剂。
其主要成分包括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等五种草药,故名五苓散。
它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化湿、温阳化气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各种水肿病、泄泻、霍乱、痰饮等病症。
在中医治疗中,五苓散主要用于治疗水肿病。
水肿病是由于体内水液代谢失衡,导致水分滞留在组织器官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五苓散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体排出多余水分,恢复水液代谢平衡。
此外,五苓散还具有治疗泄泻、霍乱、痰饮等病症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五苓散对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在泌尿系统中,五苓散能够增加尿量,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在消化系统中,五苓散有助于改善肠功能,缓解腹泻症状;在免疫系统中,五苓散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外来病菌的侵袭。
在服用五苓散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一般而言,成人每次剂量为5-10 克,每日两次,儿童剂量酌减。
五苓散适合于大多数人群,尤其适用于水湿停滞、脾虚湿困的体质。
然而,孕妇、哺乳期妇女、慢性疾病患者及对五苓散成分过敏者应慎用。
在服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倪师五苓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疗效显著的中药方剂,在治疗水肿病、泄泻、霍乱、痰饮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五苓散的药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096332d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f.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
功能主治
•五苓散是一种中医药方,由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创制,以荷叶、猪苓、茯苓、泽泻和白术为主要组成部分。
五苓散具有以下功能主治:
–利湿利水:五苓散主要起到利湿利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湿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水肿、腹泻、尿频等。
–渗湿健脾:五苓散可以渗湿健脾,对于脾胃健运不足,导致湿气停滞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化痰止咳:五苓散可以化痰止咳,对于因湿痰引起的咳嗽和痰液多的情况有一定的疗效。
–补益气血:五苓散有一定的补益气血的作用,对于气血虚弱导致的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等有所改善。
–清热解毒:五苓散对于热病引起的湿润证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火热病等。
用量及用法
•五苓散的用量和用法如下:
–成人:一次9g,一日3次。
–儿童:按年龄酌减。
–五苓散一般以水煎或煎服,也可以研粉为末,用适量水冲服。
禁忌
•五苓散有一定的禁忌情况,以下是一些禁忌:
–孕妇禁用:五苓散对于孕妇不宜使用,特别是孕妇早期或者有流产史的情况下应禁用。
–有严重脾肾虚弱的人:五苓散具有渗湿健脾的作用,但对于严重脾肾虚弱的人来说,可能会导致脾肾更加虚弱,因此应避免使用。
–肝功能不良:五苓散可以增加肝脏负担,因此对于肝功能不良的人来说,不宜使用五苓散。
–高血压患者:五苓散具有利水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应慎用。
以上是关于五苓散的功能主治、用量及禁忌的相关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苓散原文的精彩解析
![五苓散原文的精彩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301f3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0.png)
五苓散原⽂的精彩解析【原⽂⼀】太阳病,发汗后,⼤汗出,胃中⼲,烦躁不得眠,欲得饮⽔者,少少与饮之,令胃⽓和则愈。
若脉浮,⼩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1)五苓散⽅猪苓⼗⼋铢,去⽪泽泻⼀两六铢⽩术⼗⼋铢茯苓⼗⼋铢桂枝半两,去⽪上五味,捣为散,以⽩饮和服⽅⼨⼔,⽇三服。
多饮暖⽔,汗出愈。
如法将息。
【讲解】前半段:临床表现:⼤汗出、烦躁失眠、⼝渴。
病因:发汗太过。
机理:胃中⼲,即胃津伤,即胃阴虚。
治疗:少少与饮之,即补充津液,即滋养胃阴。
后半段:临床表现:脉浮、⼩便不利、微热、消渴病因:发汗太过。
机理:全⾝津液损伤,津伤即阴虚,阴虚则化源不⾜,阴虚则⽣热,阴虚则阳浮。
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燥菌核。
“脉浮”,为阴虚导致的阳⽓浮越,不是表证,表证必须恶寒,只有脉浮⽽没有恶寒的,不能确定为表证,五苓散证并不必见恶寒,五苓散的运⽤也不以有表证为根据。
“⼩便不利、消渴”,为津伤化源不⾜,前⾯只是胃津伤,故只表现为渴欲饮⽔,现在已经伤及了全⾝的津液,故影响了⼩便的⽣成,同时,胃津伤也较前加重,表现为消渴,即喝⽔很多,饮不解渴。
“微热”,不是表证的发热,表证的发热必须和恶寒并见。
这⾥的发热是津伤导致的阴虚,阴虚导致阳亢。
治疗:五苓散。
五苓散的作⽤应该是促进⽔在胃中的吸收,迅速补充⼈体的津液,使化源充⾜,⼈体能够正常出汗和⼩便,从原来的津伤化源不⾜的⼩便不利,变成有了正常的⼩便,这就是临床所见的利尿作⽤。
因为五苓散的服法是“以⽩饮和服⽅⼨⼔,⽇三服。
多饮暖⽔,汗出愈”,这就是⽤⽩饮和服五苓散后,多饮暖⽔,促进⽔在胃的吸收,补充⾎容量,使肾的⾎流量增加,增加尿量。
如果仅仅服五苓散,不多饮暖⽔,则津液没有来源,不可能迅速补充全⾝的津液,化源仍然不⾜,就不可能汗出和⼩便利;如果仅仅多饮暖⽔,不服五苓散,则胃的吸收能⼒不够,⽔不能迅速地变成津液被⼈体利⽤,反⽽容易形成积⽔,第74条的渴欲饮⽔,⽔⼊则吐就是如此。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是什么呢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是什么呢](https://img.taocdn.com/s3/m/f4653b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0.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是什么呢1. 五苓散简介五苓散,是一种中医药剂,以多种中药组合而成。
其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泽泻、猪苓、党参和白术。
五苓散在中医领域被广泛应用,并被用来治疗多种病症。
2.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五苓散具有以下功能主治:2.1 利尿消肿•五苓散中的茯苓和泽泻是常见的利尿药物,能够增加尿量,促进体内废物、毒素的排出,达到消肿的效果。
2.2 渗湿利水•茯苓、泽泻和猪苓在五苓散中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湿浊停聚的症状,如水肿、腹胀、尿频等。
2.3 脾胃调理•党参和白术是五苓散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
五苓散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2.4 缓解腰膝疼痛•五苓散中的茯苓和猪苓具有利湿祛湿的功效,对腰膝酸软、腰腿水肿等湿热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2.5 调理水肿面容•五苓散的利尿消肿作用可以帮助减少面部浮肿和眼袋,改善面色苍白、水肿的症状,使面容变得紧致丰满。
2.6 其他功能主治除了上述功能主治外,五苓散还被用于治疗其他病症,如急慢性肾炎、慢性胃肠炎、慢性阑尾炎、慢性肝炎等。
3. 五苓散的用法用量•五苓散一般以水煎服,每日2-3次,每次6-12克。
具体用法和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4. 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五苓散。
•对五苓散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在使用五苓散期间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使用五苓散时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和饮料,保持适当的饮食结构。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五苓散具有利尿消肿、渗湿利水、脾胃调理、缓解腰膝疼痛、调理水肿面容等功能主治。
使用五苓散时应注意用法用量,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244645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0.png)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摘要:一、倪师五苓散的简介1.五苓散的来源2.五苓散的组成成分3.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二、五苓散在中医中的应用1.五苓散治疗水湿停滞证2.五苓散治疗膀胱气化不利证3.五苓散在临床实践中的拓展应用三、五苓散的现代研究1.药理作用研究2.临床应用研究3.研究进展与前景正文:倪师五苓散,源自于古代中医经典《金匮要略》,是一种具有解表、祛湿、和中功效的中药方剂。
五苓散由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等五味药材组成,各药相互协调,共同发挥其作用。
一、倪师五苓散的简介五苓散的来源可追溯至东汉末年,距今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
五苓散是中医祛湿法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停滞证和膀胱气化不利证。
现代研究表明,五苓散具有利尿、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二、五苓散在中医中的应用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五苓散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停滞证和膀胱气化不利证。
水湿停滞证表现为肢体沉重、脘腹胀满、纳差、便溏等症状,五苓散能够利水渗湿、和胃健脾,有效改善这些症状。
膀胱气化不利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五苓散能够温阳化气、利水通淋,从而改善膀胱气化功能。
此外,五苓散在临床实践中还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三、五苓散的现代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五苓散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药理研究表明,五苓散具有利尿、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对肾脏、肝脏等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研究显示,五苓散在治疗水肿、尿路感染、肝硬化等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近年来,五苓散的研究进展迅速,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总之,倪师五苓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显著疗效的中药方剂。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5bf26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9.png)
倪师五苓散的详解【一、倪师五苓散的概述】倪师五苓散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著名方剂,由五位药材组成,分别为茯苓、泽泻、猪苓、白术和桂枝。
五苓散最早见于《伤寒论》,该书作者张仲景称之为“五苓散者,利水渗湿,益脾胃,和中气之剂也”。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和拓展,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倪师五苓散便是在此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体质和需求,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创新。
【二、倪师五苓散的成分及作用】1.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中,为方剂的主药。
2.泽泻:清热解毒、利水渗湿,辅助茯苓发挥作用。
3.猪苓:健脾祛湿、利水消肿,增强茯苓和泽泻的疗效。
4.白术:益气健脾、和中燥湿,助茯苓健脾和中。
5.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平衡整体药性。
【三、倪师五苓散的功效与应用】倪师五苓散具有以下功效:1.利水渗湿,改善水肿、肥胖等症状。
2.健脾和中,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3.益气养阴,缓解疲劳、乏力等症状。
4.清热解毒,抗炎、抗病毒。
适用于以下人群:1.水肿、肥胖患者。
2.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
3.湿气重、痰湿阻滞者。
4.免疫力低下、易感冒者。
【四、倪师五苓散的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服用方法:每日两次,每次1袋,温开水冲泡饮用。
2.注意事项:a.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b.病情严重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c.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d.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当锻炼。
【五、倪师五苓散的临床实践与案例】倪师五苓散在临床实践中,已经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疗效。
以下为一典型案例:患者,男,30岁,因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在服用倪师五苓散一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水肿消退,脾胃功能逐渐恢复。
总之,倪师五苓散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方剂,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通过合理服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五苓散有什么副作用什么人不宜服五苓散
![五苓散有什么副作用什么人不宜服五苓散](https://img.taocdn.com/s3/m/789732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d.png)
五苓散有什么副作用什么人不宜服五苓散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由猪苓、茯苓、橘红、白术、泽泻等五种草药组成,具有利水渗湿、化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脾胃不和、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虽然五苓散属于中药,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人群。
1.副作用
五苓散是一种温和安全的中药方剂,副作用较小。
但有些人在服用五苓散后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在刚开始使用五苓散时,个别人可能会出现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一般都是短暂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逐渐消失。
2.禁忌人群
虽然五苓散的副作用较小,但还是有一些人不适合服用五苓散,包括以下几类: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五苓散中的成分可能会经过胎盘或乳汁进入胎儿或婴儿体内,对胎儿或婴儿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服用五苓散。
-过敏体质者:五苓散中的草药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果您对五苓散的任何成分过敏,应避免使用该药。
-肾功能不全患者:五苓散中的泽泻可能具有利尿作用,如果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使用五苓散可能会加重肾功能损伤,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使用五苓散。
-慢性腹泻患者:五苓散中的成分具有温和的泻下作用,慢性腹泻患者的肠道功能已经不正常,使用五苓散可能会加重腹泻症状,因此慢性腹泻患者应避免使用五苓散。
-腹部明显积聚块块或者肿物病例:五苓散的功效是通过利水渗湿、化痰散结来改善湿热下注引起的症状,如果你的腹部出现了明显的肿块或其他病变,应避免服用五苓散,尽早就医确诊并进行治疗。
五苓散的制作方法
![五苓散的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3c2c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4.png)
五苓散的制作方法1. 简介五苓散,又称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
该方剂以苓苁、茯苓、猪苓、泽泻和白术为主要药材,配合其他辅助药材共同煎煮而成。
五苓散可以清热利湿、健脾消食、利尿等功效。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常用于治疗湿热濕疹、泄泻等症状。
2. 材料准备制作五苓散的主要材料包括:•苓苁:30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30克•白术:30克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准备以下辅助材料:•枸杞:适量•红枣:适量•冰糖:适量•清水:适量3. 制作步骤步骤一:准备药材1.将苓苁、茯苓、猪苓、泽泻和白术等主要药材逐一取出,清洗干净,泡发30分钟至1小时,然后沥干水分备用。
步骤二:煎煮药材1.将清水加入煎锅中,加热至沸腾。
2.将泡发好的药材放入沸水中,调小火煮煎30分钟。
3.煮煎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确保药材均匀受热,避免煮焦。
4.煮煎时间到达后,关闭火源,待药汁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药汁处理1.取出煎煮好的药汁,放入干净的容器中。
2.将枸杞、红枣和冰糖加入药汁中,按个人口感适量添加。
3.搅拌均匀,待冰糖完全溶解。
4. 使用方法内服1.每次口服5克至10克,可视病情和医嘱适当调整剂量。
2.每日3次,空腹或饭前半小时口服。
3.可以直接服用药汁或者加入适量温开水中稀释。
外敷1.将适量药汁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使药浆渗透吸收。
2.每天2次,每次持续15分钟至30分钟。
注意事项:•五苓散内服剂量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调整。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出现过敏、不适或持续症状加重,请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
5. 总结五苓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其制作方法相对简单。
通过正确使用药材煎煮,可以制作出高品质的五苓散药汁。
在食用或外敷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如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中药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解:五苓散(中国中医十大经方之一)[组方] 猪苓15g 茯苓15g 泽泻25g 白术15g 桂枝12g[用法] 水煎服分三次[方证] 1.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
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
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现代应用]1.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梅尼埃病等。
如王俭用本方加味治疗梅尼埃病60例,结果症状全部消失,服药2~45剂。
处方:茯苓20g、白术15g、桂枝20g、泽泻20g、猪苓12g,伴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g、半夏12g,伴心悸烦躁者加郁金、钩藤各15g,日一剂,分三次服。
严仲庆治疗24岁女患者,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三年。
四天前上夜班突感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
入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
刻下头痛欲裂,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
细询之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
遂与五苓散原方,当夜头痛即未发作。
七剂后痛止出院。
续服一个月。
观察3年未见复发。
这种头痛多伴有面色黄,舌胖大而有齿痕,配合天麻、半夏更好。
2.以水肿、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早期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结石、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阴囊水肿、肝硬化、手术后膀胱麻痹、前列腺增生、癃闭等。
陈宝田认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尿中仍有红细胞、腰痛、口渴、小便不利者,应投五苓散。
急性肾盂肾炎和急性膀胱炎患者,具有明显的口渴、少尿或发热时,为五苓散的投药指征,尤以膀胱刺激症状改善最快。
3.以泄泻、吐水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晕车晕船等。
如林志谋用五苓散治疗婴幼儿腹泻90例,年龄10个月~5岁,时间2天内43例,3~5天48例,6天以上9例,方用桂枝5克、泽泻6克、白术9克、茯苓10克、猪苓8克,发热者加葛根10克、呕吐者加藿香6克、生姜3克水煎多次频服,结果90例中除8例因脱水补液外,其余均服药治愈,平均止泻时间2.5天(湖北中医杂志,1992;4:48)。
本方能纠正体内水分的异常分布和排泄,可使许多顽固的泄泻迅速得到改善,尤其是伴有脱水者。
范淮成等用本方治疗腹泻引起脱水症347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半天~12天。
按原方比例,成人每次6克,1岁以下1.2克,1~3岁1.5克,3~7岁2克,7~14岁3克,结果治愈串95.7%,与对照组相比,五苓散治愈率最高,止泻及脱水纠正时间最短。
因水土不服发生的腹泻,常用五苓散加六一散或半夏厚朴汤。
另外,胃肠型感冒也多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4.以体腔内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胃潴留、睾丸鞘膜积液(水疝)、肾积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羊水过多等。
李芳国用本方加车前子、荔枝核、小茴香治疗一3岁半小儿的右侧鞘膜积液,肿胀似鸭蛋大,服药5剂后缩小至乒乓球大小。
原方加黄芪10g,再进5剂而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
梅尼埃综合征为内耳迷路水肿,也属于体腔的积液,照样可以使用本方。
5.以烦渴多饮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尿崩症、小儿多饮症、糖尿病等。
如李克绍治一7岁男孩,多饮多尿,诊断为尿崩症,治疗无效。
请李老诊治,见其神色、脉象无异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像刷一层薄薄不匀的浆糊,因思此症可能是水饮内结,阻碍津液的输布,所以才渴欲饮水,饮不解渴,其多尿只是多饮所致,能使不渴,少饮,尿量自会减少。
与五苓散方:白术12g、茯苓9g、泽泻6g、桂枝6g、猪苓6g,上方共服两剂,症状见轻,又与原方两剂,痊愈(《伤寒解惑论》,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6.近年来,五苓散用于五官科病症的报道越来越多,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急性青光眼、卡他性结膜炎、假性近视、夜盲症、急性汩囊炎、旋耳疮(外耳湿疹)、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过敏性鼻炎、复发性口疮、弥漫性声带息肉等。
钱光明用本方治疗假性近视,5剂即自觉视力好转,上课可不戴眼镜。
再予10剂,1个月后复查视力双眼由原来的0.1进步到左眼为0.5,右眼为0.6(国医论坛,1988;2:27)。
7.原文有“肉上栗起”记载,可知本方证也可见于皮肤改变。
扁平疣、黄色瘤、荨麻疹、斑秃(脂溢性皮炎的脱发)、多形性红斑、脓疱疮、水痘、带状疱疹、顽固性湿疹、手足的水疱性湿疹等皮肤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8.其他方面:肾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经前期紧张症、卵巢囊肿、癫痫、百日咳、遗尿、肥胖症、汗症、阳痿、失眠,感冒、流感、宿醉、皮下囊肿等。
陈宝田经验:酒为湿热之品,其气上腾,宿醉患者,因其体内素多水饮,又饮酒而引动宿饮上冲,于饮酒后第二天出现恶心、口渴、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服五苓散后能迅速消除症状。
若于饮酒前服之,也可预防发生宿醉(《经方的临床应用》)。
据报道,五苓散对减少抗生素副作用也有一定效果。
沙文治疗11例患感染性发热的病人,由于给予一种或几种抗生素而出现似五苓散证的呕吐、口渴、尿量减少、心窝部痛等副作用。
给予本方(用散剂冲服4例,浸膏剂7例)后,这些症状皆减轻或消失。
[经验参考]五苓散在《伤寒论》中是作为水液调节剂来使用,既主“蓄水证”,又主脱水症,是一张双向调节的好方子。
“蓄水证”不难理解,脱水症该如何认识。
《伤寒论》386条本方主治“霍乱”,霍乱即暗含脱水状态。
“蓄水证”并不局限于下焦膀胱,此水可以蓄在机体任何一处,膀胱也只不过是个代名词罢了。
“口渴而小便不利”是本方证的全身表现,同时还可出现相应的局部蓄水证的表现。
五苓散原用于治疗水入即吐的“水逆证”。
如明代《名医类案》载江应宿治一仆人,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投本方而愈。
后世用于多种呕吐,如伍炳彩用五苓散加味治疗诸呕吐,如妊娠呕吐、女性结扎呕吐、新生儿呕吐、溺水后呕吐、急性胃肠炎呕吐,皆获佳效(江西中医药,1985;5:21)。
钱光明介绍用五苓散治愈呕吐宿疾:一女,34岁,自14岁开始常于吃饭喝水后片刻即吐,时缓时急。
20余年多方求治未效。
诊断为“慢性胃炎”。
余曾多方调治均罔效,思之再三,再察其面色微黄,骨瘦如柴,舌质淡红,苔厚滑润,脉和缓,忽悟出此莫非是“水逆症”?投五苓散加味:泽泻20g,茯苓、猪苓、焦白术、半夏、生姜各10g,桂杖6g,2剂。
患者疑具药味平淡,仅取一剂试之,岂料呕吐竟一剂而愈。
8个月后随访病未发(国医沦坛,1988;2:27)。
矢数道明也曾治疗一例类似病患:5岁男孩,患痢疾,高热下降后,出现烦躁,拒绝盖被,口渴,水人即吐,饮—口吐出两三口,小便不利,脉浮数大而尤力。
以五苓散2g用米汤溶化服用,服—剂呕吐停止,小便利,食欲好转,渐渐恢复(汉方临床,4卷12号)。
幽门狭窄出现吐水口渴,脱水面容也有使用本方的报道。
五苓散证主治的口渴,是一种患者自觉的口渴感,但不能多饮水,多饮水则腹胀难耐,也有喜饮热水者。
俞长荣治一病人,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赤,脉浮洪大。
与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口渴反增剧。
后询知患者喜热饮,虽至手不可近,亦一饮而尽。
细察舌红无苔而滑。
遂以本方改散剂为汤剂,以肉桂易桂枝,仅两剂热退口和,小便清利。
所谓小便不利,包括小便次数、排尿量改变,也包括浮肿。
编者经验,用于泌尿道感染,本方配猪苓汤更好。
五苓散证中的大便多溏而不成形,甚至腹泻,其治疗机理是“利小便以实大便”。
五苓散还可用于醉酒后的不适。
日本汉方医还用本方治疗带状疱疹,如土本重治疗本病两例,均为70岁女性。
一例在鼻下人中处出现带状疱疹,疼痛剧烈;另一例面部、头部、颈部、胸腹部、背部、右上肢(手掌手背部的水疱特别大)、左下肢出现带状疱疹,剧痛。
右上肢肿胀明显,体温38.9°C。
疱疹有扩大的趋势。
此二例曾经皮肤科治疗皆无效,特别是第二例,皮肤科医生一直未能控制疾病的发展。
作者根据大塚敬节著作集使用了五苓散制剂,1日10克,早晚分2次服,连服7天。
第一例药后3日疱疹结痂,疼痛消失,数日后痊愈。
第二例服药当天体温开始下降,药后3日水疱全部干燥,很快缩小,疼痛减轻,手掌部疱疹呈褐色结痂,压之稍有疼痛,而自发性疼痛及肿胀消失。
五苓散使用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五苓散有调节体内水液代谢作用,但并非单纯的利水剂。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发现本方对五苓散证患者有利尿作用,而对健康者无效。
矢数道明对五苓散的作用给予如下解释:“它能调节细胞及血液之水分,缓解因渗透压降低所致之抗利尿作用。
尤其对于本方证血液中之水分,血管外之水分,即休腔及组织内水分平衡被破坏时,组织及体腔内有多余之水分,血液浓稠不能滋润时,本方有调节作用。
五苓散能将胃内及其他体腔腔管外之水分送人血中;滋润血液而止口渴;血液滋润则自能利尿,也能除烦安眠。
”其次,本方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为通治之方。
如《医方集解》中说:“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热,身热头痛。
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
”这些都是因为水停的部位不同所形成。
本方证的脉象多为浮脉,当上述疾病出现浮脉时,不可错认为是表证而忽略本方。
再次,注意配伍比例。
仲景之方,并不是几味药物的简单堆砌,也不是单纯的药效相加。
有人对五苓散证治规律及组方原则进行研究和统计,计算出最佳用量:桂枝7.12g、白术11.86g、茯苓19.06g、猪苓11.83g、泽泻15.15g,该量与汉代一两等于现代15.625g的换算比例计算出的原方剂量相近。
比例为1:1.76:2.67:1.66:2.17(桂:术:茯:猪:泽),与原方基本一致。
可见仲景方不仅具有非凡的实用性和合理性,而且有严谨的科学性和周密性。
还有,本方的服法可以作散剂服,将五味药研为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次3g,亦可以作汤剂服用。
当治疗水肿、水逆证时,散剂药效优于煎剂。
最后,还应与相关方证作鉴别。
五苓散证、肾气丸证、猪苓汤证,均有小便不利或小便少、口渴。
但肾气丸证有腰腹的拘急疼痛,畏寒感;猪苓汤证的小便不利常伴有排尿频数涩痛,小便短赤,烦躁而无水逆证,可与五苓散证鉴别。
本方有与小柴胡汤合用的机会,谓之柴苓汤;《丹溪心法》的胃苓散即是本方与平胃散的合方。
[原文点睛]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1)2.发汗已,脉浮数,须渴者,五苓散主之。
(72)3.伤寒汗曲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3)4.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4)5.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