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异常
性别决定与性别差异
性别决定与性别差异性别是我们生物学上的身份认同,是指我们的身体构成和其他生理特征,这些特征在人类进化史上逐渐形成。
性别差异是指在个体之间存在的生理和心理差异,这些差异是由性别决定的。
性别决定和性别差异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涉及到我们对世界和人类的理解、认知和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性别决定和性别差异对我们的影响,并阐述我们为什么应该关注它们。
生物基础:性别决定性别决定是由人体中的染色体决定的。
在人类中,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而男性有一个X和一个Y染色体。
在父母的染色体连结过程中,男性的Y染色体会通过精子传递给下一代,而女性的X染色体则可以通过雌性的卵子传递。
这意味着,父亲将Y染色体传递给男婴,而母亲则会将一个X和另一个X或X和Y染色体传递给婴儿。
这就是为什么男性和女性在某些生理特征上有所不同的原因。
生理学特征:不同的身体构成男性和女性的身体构成非常不同。
男性普遍比女性高、肌肉发达、更容易增长胡须和喉结。
女性则更加饱满、乳房更发达、月经周期。
这些性别特征的差异也导致了相关于生殖机能、荷尔蒙分泌以及相关疾病的差异。
心理学特征:认知和行为的差异许多的学者都证实,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这些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明显。
例如,女性比男性更擅长社交沟通和情感交流,而男性则更擅长空间和数学任务。
另一方面,男性更容易在竞争和冲突中表现出愤怒和侵略行为,而女性更容易采取更加合作和妥协的方法。
此外,性别差异还表现在性偏好,女性倾向于交友,男性倾向于攀比等等。
我们为什么应该关注性别决定和性别差异?性别决定和性别差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影响我们的身体构成和生理作用之外,它们还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方式。
认识到我们的差异和共性,有助于人们对性别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促进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此外,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性别差异时,才能以解决这些差异为目标,从而改善性别不平等的局面。
人类性别决定的生物学基础
人类性别决定的生物学基础人类性别是由生物学基础决定的。
一般而言,人类的性别有男性和女性两种。
在遗传学中,男性个体具有XY染色体配对,而女性个体则是XX染色体配对。
而这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合,决定了在生长发育中所出现的生物学特征。
这同时也影响了性别在生命中的发展。
性别基因的遗传人类的每个细胞都包含有46个染色体,其中23个来自父亲,23个来自母亲。
这23个染色体中,性别染色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男性有XY染色体组合,所以他们的精子中只会包含Y和X染色体组合的其中一个。
而在女性体内,卵子中只能有X染色体存在。
因此,性别遗传中的男性与女性都有一种性染色体,即Y染色体或X染色体的绝对数量,来决定他们的基因型和生长发育方式。
这一过程由精子和卵子的配对来完成。
因此,在整个遗传过程中,性别正是由父母共同决定的。
性别发育的形成性别决定中的重要角色是性腺。
人类的性腺是男女性发育的基础。
它们同样由生物学的基础决定。
在人类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同化为两个阵营:其中一个是产生卵子的女性生殖系,另外一个则是产生精子的男性生殖系。
这两个生殖系区分出来的第一步即是性腺的分化。
对于男性,性腺的发育过程是由遗传特征中的Y染色体决定的。
Y染色体啮合(融合)区包含有使胚胎发育为睾丸(即男性生殖器官)必须的基因,这些基因调控了全身各处,从而产生了男性的生物学特征。
而女性的性腺则是由遗传特征中的多个基因调控。
这一过程在早期阶段会同时涉及荷尔蒙的分泌和心理/社会性别识别的形成。
荷尔蒙分泌的影响荷尔蒙分泌是性别分化中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荷尔蒙分泌和反应的不同,会影响到不同性别在人类体内的生物学特征的发展。
雌性激素会促进卵巢的发育以及血雌二醇的产生,在女性发育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显示了女性在生理上处于卵泡成熟的发生过程中。
而男性则会因睾丸产生睾酮而表现出男性特征,这些特征通常是与肌肉质量、身体勾线范围、声音的深度以及骨骼变化相关的。
不同性别共同的生物学基础性别不仅仅是生殖系统的区别,还涉及到了认知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动物的性别决定与性别差异
动物的性别决定与性别差异动物世界中,性别的决定和性别差异是一项普遍存在的现象。
性别决定的机制和性别差异的表现在不同的物种中各不相同,但却是生命演化的基础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不同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以及性别差异在动物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性别决定的机制1. 性染色体决定在许多动物物种中,性别主要由染色体的组合决定。
典型的例子是哺乳动物,包括人类。
在人类体内,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XX),而男性则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XY)。
这种性染色体决定的机制被称为XX-XY性别决定系统。
除了XX-XY系统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性染色体决定系统。
例如,雌性鸟类具有ZW染色体,而雄性鸟类则具有ZZ染色体。
这种性染色体决定系统被称为ZW-ZZ性别决定系统。
性染色体决定的机制在不同的物种中有所变异,但都起着决定性别的作用。
2. 温度决定除了性染色体决定外,一些爬行动物和鱼类的性别可能由环境温度决定。
这种被称为温度依赖性性别决定的机制在某些爬行动物中很常见。
例如,一些鳄鱼品种的雌性会在较高的温度下孵化,而雄性会在较低的温度下孵化。
3. 基因决定在一些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中,性别决定由特定基因的存在与否决定。
例如,对于蜜蜂,雌蜂(工蜂)是二倍体,而雄蜂(雄蜜蜂)是单倍体。
这是由于工蜂有两份基因,而雄蜂只有一份。
二、性别差异的表现1. 外部形态差异性别差异在动物的外部形态上往往是显著的。
雄性往往具有与繁殖和竞争有关的特征,如羽毛的鲜艳色彩和较大的体型。
例如,雄性孔雀的尾羽非常美丽,而雌性的尾羽则较为朴素。
这些外部形态差异有助于吸引异性和进行多样化的繁殖行为。
2. 生殖器官差异性别差异还存在于动物的生殖器官中。
雌性动物具有生殖器官,如子宫、卵巢和产卵器,用于孕育后代。
而雄性动物则具有睾丸和阴茎,用于生殖和交配。
3. 行为差异性别差异还体现在动物的行为上。
例如,在一些鸣禽中,雄性会发出复杂的鸣叫来吸引雌性的注意,以求交配。
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
AZFa
AZFa
AZFa
AZFa
AZFa
AZFa
AZFc AZFb(USP9Y) (sY84) SRY AZFc AZFb(USP9Y) (sY84) SRY AZFc AZFb(USP9Y) (sY84) SRY
泳道为正常男性的SRY AZFa( SRY、 USP9Y)、 1-5泳道为正常男性的SRY、AZFa(sY84 and USP9Y)、 AZFb和AZFc的PCR结果 结果; AZFb和AZFc的PCR结果; 10泳道 11-15泳道分别为两例无精症患者的SRY、 泳道, 泳道分别为两例无精症患者的SRY 6-10泳道,11-15泳道分别为两例无精症患者的SRY、 AZFa( USP9Y)、AZFb和AZFc的PCR结果 )、AZFb 结果; AZFa(sY84 and USP9Y)、AZFb和AZFc的PCR结果; 两 者均显示有AZFc的缺失。( 10和15泳道无PCR产物 AZFc的缺失。(即 泳道无PCR产物) 者均显示有AZFc的缺失。(即10和15泳道无PCR产物)
性 别 决 定
性 别 分 化
AMH AMH-rec StAR 3βHSD2 CYP17 17βHSD3 LH-rec T-rec(AR) SRD5AZ
19p13.3 12q 8p11.2 1p13 10q24-25 9q22 2q21 Xq11-12 2p23
生长因子 激酶途径 STAR受体 3βOH脱氢酶 17α羟化酶 17-20碳链裂解酶 17βOH脱氢酶 Gsα/腺苷酸环化酶 转录因子 5α-还原酶元
苗勒管退化 AMH信号转导 胆固醇转位 ∆5转变∆4信息传递 C21转变C19信息传递
C18-C19氧化还原为C17
PMDS PMDS 脂肪性CAH 生殖器性别不明 生殖器性别不明 生殖器性别不明 Ledig细胞发育不良 T不敏感 生殖器性别不明
人类的性别决定、性别分化及性别畸形
程度越高 的物种 , 两性在形态 、 生理与行 为上差异越 显
著 。全部哺乳动物 、 些 两栖类 、 某 某些 鱼类 、 昆虫 以及 雌雄异株 的植物 等生 物 的性别是 由性染 色体 决定 的。 性染色体最早是在 昆虫体 细胞 内发现 的。19 8 1年 , 德 国生物学家 H n ig ekn 在研究半 翅 目昆虫的减数 分裂过 程中发现一半 精 子 中含 有特殊 性质 的染 色体 , 一半 另 则没有 , 于是将 特殊染 色体命 名为“ x染色体” Y染 和“ 色体” 。直 到 10 年美 国学者 C E M Cu g 92 . . e ln 才第一次 真正将 X染色体和 昆虫 的性 别决 定联 系起来 。后 来 , 力 。例如 , 让学 生 玩 一玩 “ 算 你 的碳 足 迹 ”虚 拟 游 算 戏, 通过设定和参与游戏 中的一些活 动 , 学生 了解 自 让 己的“ 碳排放 ” 情况 , 识 自己的行 为对 自然界 产生 的 认
3 11 Kie h r .. l f e 综
为 4 , 中 常染 色 体 为 4 7其 4条 , 染 色 体 为 3条 , 性 即 X Y, X 一般记 为 4 4+X Y。用组织显微学方法检查 , X 发 现 曲细精管发生 玻璃样 病 变 , 不能 观察 到正常 精子 的 形成 , 且尿液 中促 性 腺激素 的量 上升。但患 者外 貌 是 男性 , 出现与女 性相 似 的乳 房 , 却 身材 较 高 , 但智 力低 下 。患者的两 条 X染 色体 一定来 源 于母 方两 条 x染 色体不分离 。据研究 , 卵母 细胞两 条 X染色 体不 分 若
影视文学作 品 中感受 到人类 在 大 自然 面前 的渺小 , 感 受对于人类 未来的担忧 , 反思 当前 的生产 和生活方 式 ,
人类性别决定PPT课件
(三)性比(值)
Y精子的受精概率可能要大一些,其原因 推测可能有几个方面: ①Y精子小而轻,运动速度快,与卵子先接触的 机会大些; 精子存活力稍 ②Y精子比X精子比强; ③卵子表面更容易接受Y 精子。 这些推测的原因虽然目前还缺乏确凿的实验 证据。
14
(三)性比(值)
那为什么第二性比值比第一性比值要低?
4
第八章人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异常(一)性别决定的分化发育过程
(3)次级性别分化:青春期则是次级 性别分化阶段,是形成第二性征的重要时 期。由一系列激素所调控。无论男性、女 性体内均能分泌雄性和雌性激素,看分泌 的哪一种激素占优势。男性—雄性激素优 势;女性—雌性激素优势。如果相反,就 会发生男性像女性,女性像男性。
9
②真两性畸形:是不同遗传性别细胞系的嵌 合体,所以第一和第二性征呈现混合状态。 a、雌雄嵌合的开米拉(chimaera) 核型:46,XX/46,XY;46,XX /47,XXY; 46,XX/45,X。 X、Y染色质检查都是阳性,其第一和 第二性征都是两性的混合型,不同个体的 表型视哪一种细胞系占优势,而倾向于男 性或女性;内部生殖腺一边是睾丸,一边 是卵巢,或并存;原因是两个卵子同时受 精,合并于一体的结果。
8
第八章人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异常(二)性别异常
b、女性假两性畸形:核型为46,XX;X 染色质检查为阳性,Y染色质检查是阴 性,表型接近男性。如 肾上腺皮质过度 发育综合症:46,XX;社会性别男性; 由类固醇代谢的某种酶缺陷引起的。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输卵管和子宫, 但是外生殖器和外部第二性征男性化。 罕见的45,X ——男性
6
b、通常把这两种性腺发育不全的性染色体病称 为性别异常,其次,还有各种类型的两性畸形。 2、两性畸形的概念及共同症状 (1)概念:是指患者体内性腺体结构和外部第 二性征在不同程度上均具有两性特征,又被叫做 间性者,都没有生育能力。 (2)两性畸形又可分为真、假两性畸形: ①假两性畸 :遗传性别是正常的XX、XY,但 是第一和第二性征与遗传性别正好相反: a、男性假两性畸形:核型为46,XY;X染色 质检查为阴性,Y染色质检查为阳性,女性表型。 如XY性腺退化症:46,XY,社会性别
性别和性别决定-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性别和性别决定-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性别的概念和性别决定的原理。
2.掌握人类的染色体组成和性染色体的基本知识。
3.理解性别决定的机制及其对人类遗传和进化的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性别现象。
5.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几种常见遗传性状的表现规律和遗传规律,如血型、指纹、肤色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性别的概念和性别决定的原理。
2.人类染色体组成和性染色体的基本知识。
3.性别决定的机制及其对人类遗传和进化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性别1.性别的概念:指生物具有的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特征。
2.人类的性别:人类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
3.其他生物的性别:有些生物只有一种性别,有些生物则存在多种性别,如斑马鱼和蜜蜂等。
2. 性别决定的原理1.性染色体的作用:人类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
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
2.性别决定的原理:人类的性别由父母的生殖细胞贡献的性染色体决定。
如果卵子与带有X和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就会产生男性;如果卵子与带有两个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就会产生女性。
3.性别比例的调节:人口统计学表明,男性和女性在人口中的比例大致为1:1,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如某些地区的男性比女性多,或某些疾病患者的子女以女性为主。
3. 性别决定的影响1.性别对生命的影响:不同性别的生物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
2.性别对进化的影响:性别决定影响了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可变性,进而在进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结合黑板演示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3.观察实验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我们在生物课学过了细胞的基本知识,你们知道细胞中有一种特殊的结构体叫做染色体,那么,你们知道人类的染色体数量和性染色体有什么特殊之处吗?”2. 正文(35分钟)(1)性别的概念和生物的性别将性别的概念和人类的性别简单讲解,并介绍其他一些生物的性别现象。
人类性别决定 理解性别决定的生物学机制
人类性别决定理解性别决定的生物学机制在生命的奇妙旅程中,人类性别的决定是一个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生物学过程。
这不仅仅是关乎男女之分的简单问题,更是深藏在细胞和遗传密码中的神秘机制。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人类的性别决定始于受精的那一刻。
当精子与卵子结合时,就已经为未来个体的性别埋下了伏笔。
人类细胞中含有 23 对染色体,其中 22 对被称为常染色体,它们在性别决定中不起直接作用。
而第 23 对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这才是决定人类性别的关键。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两条相同的 X 染色体,用 XX 表示;男性则是一条 X 染色体和一条较小的 Y 染色体,用 XY 表示。
在受精过程中,如果精子携带的是 X 染色体与卵子结合,那么受精卵就会发育成女性(XX);如果精子携带的是 Y 染色体与卵子结合,受精卵就会发育成男性(XY)。
Y 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Y 染色体上存在一个被称为 SRY 基因(性别决定区 Y 基因)的关键区域。
当含有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SRY 基因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事件,引导胚胎向男性方向发育。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原始生殖腺是未分化的。
在 SRY 基因的作用下,原始生殖腺会发育成睾丸。
睾丸会分泌睾酮等雄性激素,这些激素进一步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比如阴茎、阴囊等。
同时,睾酮还会影响身体其他部分的发育,如肌肉的生长、骨骼的结构以及行为特征等。
如果受精卵是 XX 型,没有 SRY 基因的作用,原始生殖腺就会发育成卵巢。
卵巢会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等雌性激素,引导女性生殖器官的形成,如阴道、子宫和输卵管等。
雌性激素也会影响身体的发育,如乳房的发育、脂肪的分布等。
除了染色体和激素的作用,环境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对性别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相对较为罕见,而且通常不是主导性的因素。
性别的决定并非在出生时就完全结束,而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可能受到激素水平变化的调节。
简述人类的性别决定、性别分化与性别畸形
简述人类的性别决定、性别分化与性别畸形通过学习了一个学期的遗传学,我们熟悉了它的研究范围,即遗传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三个方面。
遗传物质的本质包括它的化学本质、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它的结构、组织和变化等;遗传物质的传递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和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等;遗传信息的实现包括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调控以及个体发育中的基因的作用机制等。
在没有学遗传学之前,我总是认为男女都有着各自明显的特征,但在学了遗传学之后,才发现有性别畸形的存在,在同一个人身上可能会表现出一些男女共同的特征,而且这些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让我对这方面很感兴趣。
于是,我就查了很多资料,想要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我关于人类性别的一些相关知识的了解。
一、与人类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决定性别的基因。
Y染色体的存在将使双向分化的原始性腺分化为睾丸,否则分化为卵巢。
1990年,Sinclair 等通过对XX男性反转的患者研究发现Y染色体短臂上的小片段易位到X染色体上,之后分离出SRY基因(即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
同年,Koopman等制备成功SRY转基因小鼠,使XX核型小鼠有睾丸发育。
证明该基因确是睾丸绝决定因子。
SRY 基因的发现是性别决定和分化的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
性别决定是由SRY启动的多基因参与且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任何环节的异常均可导致性别的异常分化。
近年来通过对性别分化与发育异常的患者和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识别了多种有关性别决定和性腺形成的基因。
下面是几种主要的人类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1)SRY基因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SRY)基因定位于Yp11.3,只有一个外显子,无内含子,编码一种DNA结合蛋白,作为转录因子存在于睾丸的Sertoli细胞核中。
遗传学揭示人类性别决定的机制
遗传学揭示人类性别决定的机制人类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话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性别是如何决定的感到好奇。
随着科学的发展,遗传学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性别决定的机制。
本文将介绍遗传学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并探讨性别决定的不同机制。
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在人类中,性别决定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人类的性染色体有两种类型:X染色体和Y染色体。
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XX),而男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XY)。
这意味着性别决定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携带Y染色体。
2. 性染色体的遗传规律性染色体的遗传规律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发现的。
根据这一规律,父亲将Y染色体传递给他的儿子,而母亲将X染色体传递给她的儿子。
因此,一个人的性别由他的父亲决定。
3. 性染色体异常尽管大多数人的性别决定是由正常的性染色体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性染色体异常。
例如,有些人携带多个X染色体(XXX)或多个Y染色体(XYY),这被称为染色体异常。
这些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一些性别特征的变异,如身高、生殖能力等。
4. 性别决定的其他机制除了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外,还存在其他机制来决定性别。
例如,一些昆虫和鱼类的性别决定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在这些物种中,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可以影响个体的性别发育。
5. 性别决定的复杂性尽管遗传学揭示了性别决定的一些机制,但性别决定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除了遗传因素外,激素、基因表达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性别的发育。
此外,性别是一个连续的谱系,不仅仅局限于男性和女性两种。
性别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了解。
总结:遗传学揭示了人类性别决定的机制,其中性染色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染色体的遗传规律以及性染色体异常都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性别决定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和激素等。
性别决定的复杂性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通过遗传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性别决定的机制,为性别相关的疾病和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人的性别决定(苏教版八年级上)
(4)若图中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孩,请写出下列细胞中的
性染色体组成:受精卵___,母亲的体细胞___,精子 ___,卵细胞___。
【解析】(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 ”代表染色体,A和a代表基因。
(2)在生殖细胞内,成对的染色体和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不 同的生殖细胞内,父母的基因随着生殖细胞传递给下一代。
3.(2011·济南检测)假如一种性状总是从父亲传给儿子,由
儿子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种性状的基因最可能(
A.位于Y染色体上 B.与性染色体无关
)
C.位于X染色体上
D.可位于任何一条染色体上 【解析】选A。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22条常 染色体和X染色体或者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这种性 状总是从父亲传给儿子,由儿子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种性
性只形成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若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
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女孩;若含 Y染色体的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就发育成男孩。 (3)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
答案:(1)甲
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上差别很大,有明显区
别(或第23对染色体由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组成) (2)22+Y(或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 睾丸 分泌雄性激素(或分泌性激素)
这个小孩一定为男孩。
5.(2011·盐城检测)某人一个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
条常染色体+X性染色体,这个细胞可能是(
A.卵细胞 C.卵细胞或精子 B.精子 D.受精卵
)
【解析】选C。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要进行减数分裂,男性形成两种
简述人类的性别决定、性别分化与性别畸形
科学研究 表 明人 类 的性别决定 属 于 X Y类 型 。 正
X 正常 Y(
X XY X YY X XYY XXXY
男性
男性 男性 男性 男性
X ( 常) X正
X0 XX X XXX X XX ( 【 )x)
女 性
女 性 女性 -性 k ' - 女性
常人体细胞染色体数 目 4 条 , 为 6 其中女性为 4 4条常 染色体和 X 男性为 4 条常染色体和 X 。因此 , X, 4 Y 女 性 为 同配性别 , 男性 为异配性 别 。故女性 仅产 生一种 类型的配子 , 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X精子和 含 含 Y精 子)比例 为 1 。这 也是 人群 性 比符合 l1的 , : 1 : 根 本原 因 。 人类体 细胞 中有 2 2对常染 色体形态 、 大小 相 同 , 为同型 同源 染色 体 , 称 而人 类 X染色体 形 态较
姜海瑞 ( 江省温州市龙湾 中学 浙江温 1 3 52 ) 浙 ・ 20 4 1 ,
1 性 别决定 类型
11 性 染 色体 的发现 .
定睾 丸形成 的基 因 ,所 以 , Y染色 体对人类 雄性 的性 别 决定 至关 重要 。
2 性别 分化的 内在机制
21 亚细胞 水平分析 .
第2 7卷 第 1期
2 011拄
中 学 生 物 学
Mi d e S h o i lg d l c o l B oo y
Vo.7No1 12 .
2 1 01
文 件 编 号 :1 0 0 3—7 8 ( 01 ) 1—0 0 5 6 2 10 0 8—0 2
简述人类的性别决定 \ 性别分化 与'别畸形 1 5
X X或 X X X X X或 X X X, 要不含 有 Y染色体 , X X 只 均
人类的性别决定教案
人类的性别决定〔课件1〕一、教材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是在了解了DNA和基因的关系及性状是由基因所控制的根底上来学习的,本节主要介绍了人的染色体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以及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
本节是前两节的内容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也为下一节遗传病的介绍奠定了理论根底,可以拓展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导致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如致病基因的存在部位、染色体表现出怎样的异常等。
有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的认识,但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理性的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强烈的研究兴趣,鼓励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
八年级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以前学过人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知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会有帮助。
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等知识,所以相关内容成为难点,又不宜讲得过深。
另外,社会上某些地区一些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局部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人体染色体的特点,概述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②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男女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的观察分析,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②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实例分析,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识。
②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对性别歧视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悦纳自己的性别,树立符合社会的性别角色意识。
③了解性别比例失调对社会和国家潜在的危害。
四、教学重点1、概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五、教学难点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六、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特点,着重指导学生分析、比拟、归纳的学习方法,能够学会前后联系,融会贯穿。
七、课时安排1课时一:复习但凡有生命的物体都称之为生物。
人类的性别决定
人类的性别决定【篇一:人类性别决定】人类性别决定08生本(1)班 2008574117 梁柳清摘要:人类的性别是一个特别明显的性状,两性性状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特征上,也存在内部器官的结构上。
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决定机制,这种决定机制主要来自于遗传物质(性染色体和基因)、激素、环境等因素。
人类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研究对性分化与发育异常等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类性别决定、基因按照最初级的认识,人类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即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6,xx的表现为女性,核型为46,xy的个体表现为男性。
但后来发现,有些人的细胞染色体核型相同(如都是46,xx或46,xy)而表现出来的性别却不同,即核型为46,xx的个体既有女性也有男性,同样核型为46,xy的个体既有男性也有女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对以上的现象有史以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但都没有科学的根据。
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后,才揭开了性别的奥秘,人们对性别决定才有了新的认识。
性别决定和分化是个体正常生存和发育的必要一环。
染色体尤其是性染色体的完整性是性别决定的基础,并协同其他基因和激素共同指导着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最终形成睾丸或卵巢。
性别决定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为性腺的决定和发育,称为初级性别决定;第二为附属性器官、特征及性行为的建立,称为次级性别决定。
前者受到多种基因的调节,占有优先和主导地位,后者的建立主要来自性腺产生激素的诱导和调节作用。
一、性别决定的调控性别决定的调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和常染色体基因调控。
1、性染色体基因调控:sry基因sry(sex-determiningregion y)在人类性别决定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启动睾丸分化,对睾丸发育负调节起抑制作用。
大量临床案例显示xy男性性逆转的患者其性染色体的sry基因发生了突变。
sry基因定位于yp11.23,是启动精巢发育的关键基因,控制胚胎向雄性方向发育。
人类性别决定和健康问题
人类性别决定和健康问题在人类社会里,性别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象征,同时也是不同健康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人类性别决定于其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不仅影响人类生理特征,还会影响人类的心理、社会和文化方面,同时也与许多健康问题相关。
本文将阐述人类性别决定和健康问题的关系。
1. 人类性别决定人类性别决定于人类生殖细胞的性别染色体,人类有两种性别染色体组合,即男性的XY和女性的XX。
性别染色体组合决定了人类的性别特征,如生殖器官的发育、乳房、声音和体毛等。
性别染色体组合还决定了人类身体内激素的水平,这对于心理和社会特征十分重要。
例如,男性的身体更容易产生睾酮激素,这会影响他们的侵略性和性欲;而女性的身体产生的激素则会影响月经周期、怀孕和母乳喂养等生育特征。
总之,人类性别决定是一个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复杂过程,不仅与性别特征相关,还与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紧密相关。
2. 人类性别与健康问题性别是许多健康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以下将详细介绍。
2.1 男性健康问题2.1.1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通常在50岁以上的年龄段出现。
它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但观察到男性前列腺癌较女性罹患率高。
研究表明,睾酮水平高的男性更容易患前列腺癌,而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会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
2.1.2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男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发达国家。
这可能与男性生物学上更容易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等问题有关。
此外,男性更喜欢吸烟和酗酒,这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2.1.3 阴茎勃起障碍阴茎勃起障碍是男性的常见问题,年龄和心理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
阴茎勃起障碍是男性健康的一项特别关注,因为它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
2.2 女性健康问题2.2.1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患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的女性。
其发生原因尚不明确,但与女性生理周期相关。
女性月经的早期开始和晚期结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人类性别决定基因的遗传分析的实验原理
人类性别决定基因的遗传分析的实验原理
人类性别是由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在人类中,每个细胞核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
其中,22对是自动体染色体,号称22号染色体对,另外一对是性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对。
性染色体对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XX),男性则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XY)。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性别是由其父母所传递的染色体决定的。
父亲会将自己的X 或Y染色体传递给子女,而母亲则总是将一个X染色体传递给子女。
因此,通过分析个体的染色体组成,特别是性染色体对,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性别。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状、大小和带有特定染色剂的染色体显微镜检测来确定染色体类型。
现代的遗传学技术则利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性别确认。
其中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检测性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或序列,从而确定一个人的性别。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实验原理仅适用于在正常情况下遗传性别确定的情况。
有些罕见的遗传异常或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性别发育异常。
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更复杂的遗传分析来确定性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人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异常
一、性别决定的复杂性:
概述:
(1)XY型
(2)外形能明确区分。
(一)性别决定的分化发育过程:
1、性别决定:在受精时的一瞬间即决定了,XX-女,XY-男,,X染色体是中性的,Y染色体的有无是关键:有—男性,没有—女性。
2、性别分化:
(1)6-7周之前的期胚胎是中性的,具有两性结构—原始性腺(生殖脊)是由两部分组成:
a、外胚层组织(皮质)和内部质块(髓质)
b、两对与性器官发育有关的原始导管:一对是女性中才可能发育的苗勒氏管;另一对是男性中才可能发育的午非氏管。
(2)初级性别分化:即形成第一性征的重要时期。
胚胎发育在6-7周之后,才正式通过初级性别分化。
a、正常XX胚胎中,皮质部分开始发育逐渐形成胚胎性卵巢,苗勒氏管逐渐发育成输卵管、子宫等女性生殖器官;与此同时髓质部分和午非氏管逐渐退化。
b、正常XY胚胎中,髓质部分逐渐分化发育成胚胎性睾丸,午非氏管逐渐发育成男性生殖器官;与此同时皮质部分和苗勒氏管逐渐退化。
图8-1。
(3)次级性别分化:青春期则是性别分化发育的次级性别分化阶段,就是形成第二性征的重要时期。
由一系列激素所调控。
无论男性女性体内均能分泌雄性和雌性激素,看哪一种占优势。
男性—雄性激素优势;女性—雌性激素优势。
如果相反,那么就发生男性像女性,女性像男性。
(二)性别异常:
1、概念:性别异常是指性腺发育不全和两性畸
形。
它包括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性染色体病。
a、如;Turner 综合征45,X 女性;Klinefelter综合征47,XXY男性。
b、通常把这两种性腺发育不全的性染色体病称为性别异常,其次,还有各种类型的两性畸形。
2、两性畸形的共同症状:
(1)概念:是患者体内性腺体结构和外部第二性征在不同程度上均具有两性特征,又被叫做间性者,都没有生育能力。
(2)两性畸形又可分为真假两性畸形的类别:
①假两性畸:遗传性别是正常的XX、XY,但是第一和第二性征与遗传性别正好相反:
a、男性假两性畸形:核型为46,XY;X染色质检查为阴性,Y染色质检查为阳性,女性表型。
XY性腺退化症:46,XY;社会性别女性,胚胎早期具有胚胎性卵巢,但是卵母细胞等过早退化,一直表现类似卵巢退化症症状,属于X连锁性遗传.
睾丸女性化综合症:46,XY;社会性别女性,属于X连锁性遗传;表型的第二性征是典型女性,无女性生殖系统,没有子宫、没有卵巢及输卵管;但是有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没有受体,与男性结婚后才被发现。
b、女性假两性畸形:核型为46,XX;X染色质检查为阳性,Y染色质检查是阴性,表型接近男性。
肾上腺皮质过度发育综合症:46,XX;社会性别男性;由类固醇代谢的某种酶缺陷引起的。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输卵管和子宫,但是外生殖器和外部第二性征男性化。
罕见的45,X男性
②真两性畸形:是不同遗传性别细胞系的嵌合体,所以第一和第二性征呈现混合状态。
a、雌雄嵌合的开米拉(chimaera):46,XX/46,XY;46,XX /47,XXY;46,XX/45,X。
X、Y染色质检查都是阳性,其第一和第二性征都是两性的混合型,不同个体的表型视哪一种细胞系占优势,而倾向于男性或女性;内部生殖腺一边是睾丸,一边是卵巢,或并存;原因是两个合子同时受精一合
并于一体的结果。
b、XX真两性畸形:46,XX;X染色质检查是阳性,Y染色质检查是阴性,体内又有睾丸,又有卵巢;男女表型混合状态,罕见。
治疗:手术摘除一种腺体,注射相反激素。
(三)性比值
概述:出生婴儿性别比,反映的是婴儿出生时男婴与女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通常表示为平均每一百个活产女婴所对应的活产男婴的数量。
按照国际上长期的观察,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比较稳定,一般在103—107之间。
男女总体比例1:1,但是不同年龄区段范围内,常常有不同差异:
概念:通常表示为平均每一百个活产女婴所对应的活产男婴的数量。
1、受精时的性比值(第一性比值):无法直接测量,根据不同性别胚胎的死亡率结合第二性比值来反方向推算,一般是100:120。
Y精子比X精子的受精概率要大一些,原因3点P103,为什么第二性比值比第一性比值要低?原因是男性胎儿的死亡率要显著大于女性胎儿。
2、出生时的性比值(第二性比值):新生儿的男婴多于女婴,100:103→100:105
3、出生后的性比值(第三性比值):通常指成年人的性比值。
从出生后算起,每一个年龄组中,男性死亡率都大于女
性,成年的男女第三性比值达到100:100。
性比值针对大群体而言,对家庭来说可能有偏离,例子P103。
(四)莱昂假说:
1、剂量补偿效应:
(1)现象:正常女性的每个体细胞中有两个
X染色体,而男性的只有一条,但是女性的X染色体基因表达产物数量并未比男性多一倍。
(2)概念:有关这种在男女之间X连锁基因表达水平相等的现象,人类遗传学上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2、X染色质(巴氏小体):1961年英国女遗传学家Mary Lyon 提出:女性细胞中2个X染色体中,一条失活,失活的一条在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呈现固缩状态即巴氏小体。
巴氏小体的数目=X染色体的数目-1.图8-2,
3、莱昂假说的要点:
(1)失活时期:发生于胚胎早期(受精后的16天左右)
(2)X1 X2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发生的
(3)但是某条X1染色体一旦失活,细胞系中的所有细胞维持同一条X1染色体的失活
4、莱昂假说的修正:即新莱昂假说。
(1)提出:1967年,美国的遗传学家Ohno 提
出45,X≠46,XX;47XXY≠46,XY,这两个不等式是否成立的疑问。
(2)按照莱昂假说应该是两者完全相同,但45,X与47XXY实际是两种综合症。
(3)修正:失活的X染色体上并非全部基因都呈莱昂化失活:
①呈莱昂化的基因如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AHF(抗融血Ⅷ因子);这些基因表现了完全的失活,即X G X G≈X G Y
②非莱昂化基因:如Xg血型基因、MIC2抗原基因等,这些基因无论在有活性还是在无活性的X染色体上都能够表达。
③不完全的剂量补偿效应:但是X S Y<
1.3·X S X S< 2·X S Y(X S X S的产物只是X S Y产物的1.3倍,而没有达到2倍),这说明失活的X染色体上有部分基因是非莱昂化而不失活的,但是这种非莱昂化是不完全的,称为不完全的剂量补偿效应。
d、解释45,X≠46,XX:后者的莱昂化的染色体上仍然存在非莱昂化基因,而45,X个体中正是缺少了这些非莱昂化基因,所以发生了卵巢退化症。
二、性别决定机制:
(一)、H-Y抗原决定假说:
1、H-Y抗原决定的发现:
(1)实验:1955年Eichvald用高度自交的纯系小鼠皮肤进行移植实验,个体的基因型基本相同,细胞表面抗原物质应该是相同的,不应该出现排斥反应,但是出现了,如图8-3,
a、结果:只有雄性鼠的皮肤移植到雌鼠上出现了排斥反应。
b、H-Y抗原:说明雄鼠细胞表面存在一种雌鼠没有的抗原,是Y染色体上某种基因所决定,称这种抗原是组织相容性Y抗原,简称为H-Y抗原。
2、H-Y抗原的特性:是一种糖蛋白
(1)具有高度的进化保守性,如小鼠的H-Y 抗血清能够与人、各种哺乳动物等个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说明H-Y抗原普遍存在于动物之中;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的遗传保守性;H-Y抗原基因早就存在。
(2)总是与性别分化保持一致,在各种动物之中,雄性异配XY个体都存在H-Y抗原;XX、ZZ个体都不存在H-Y抗原。
(3)其表达不受激素影响,说明H-Y抗原的作用是在胚胎原始性腺之前。
(4)其基因被定位于Y染色体上的Ypll-qter 区段。
根据H-Y抗原假说对两性畸形进行推测性解释。
(省略)
(二)、TDF决定假说:
1、TDF:睾丸决定因子。
a、性别决定分化的关键是胚胎性睾丸能否形成,这取决于一个关键基因--TDF基因,TDF基因不是H-Y抗原基因。
b、定位于Y染色体短臂的近末端区域Ypll.3
2、SRY基因:是TDF的最佳侯选基因,SRY基因有4个特点;
(1)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2)只有雄性具有,
(3)是一个调控基因,只在初级性别决定的生殖嵴上表达,
(4)通过转SRY基因小鼠实验,出现了性反转小鼠。
说明SRY基因是决定性别的关键基因。
(三)、剂量效应假说:
1、剂量效应假说:
(1)认为在每条正常X和Y染色体上,均具有一个与性腺分化有关的基因座,称为GDL。
(2)当一个染色体组中存在两个具有遗传活性的GDL拷贝,即两个GDL都能转录,转录出两份蛋白质产物就能促使未分化的原始性腺发育成为睾丸;
(3)如果仅存在一个GDL有活性的时,其产
物就不足以促使睾丸分化,而代之发育成卵巢。
(4)核心观点:是GDL产物对性别决定分化的诱导和控制作用不是定性式的而是定量式的,并且在性别分化之中,GDL的作用还要与其他基因座的基因作用相配合。
2、根据剂量效应假说的解释:
(1)对正常男性46,XY解释,图8-4,a
(2)对正常女性46,XX的解释8-4,b
(3)对男性假两性畸形例中的XY性腺退化症的解释,8-4,c
(4)对女性假两性畸形例中的XX男性患者的性别异常解释,图8-5
(5)对XX真两性畸形的解释,图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