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育人哲理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育人哲理故事

1、“南风”法则

也称为“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本,多点人情味,使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给予的温暖,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木桶”法则:

“木桶”法则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使木同多盛水——提高水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长度,而是下工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法则告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下工夫狠抓学校的薄弱环节,否则,学校的整体学习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常说“取长补短”,即取长的目的是为了补短,只取长而不补短,就很难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此外,人能否做成事取决于最短的能力或资源。

3、“鱼缸”法则:

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

“鱼缸”法则运用到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增加各项学习的透明度。各项学习有了透明度,教师的行为就会置于全体学生的监督之下,就会有效地防止教师滥用权力,从而强化教师的自我约束机制。

4、“热炉”法则: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天条”及规章制度,学校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

“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2)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学校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4)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5、“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致于被扎。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教师要搞好学习,应该与学生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学生的尊重。与学生保持心理距离,避免在学习中丧失原则。教学寓言:石匠寓言与经理人目标(2004年考题)

6、在目标教学的培训辅导

我们经常会说到“三个石匠的寓言”,来帮助学员理解什么是目标,什么是目标教学。这个寓言是这样的: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最棒的石匠学习。”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盖一座教堂。”

如果我们用“自我期望”、“自我启发”和“自我发展”三个指标来衡量这三个石匠,我们会发现第一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太低,在职场上,此人缺乏自我启发的自觉和自我发展的动力。第二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团队中,此人很可能是个特立独行、“笑傲江湖”式的人物。第三个石匠的目标才真正与工程目标、团队目标高度吻合,他的自我启发意愿与自我发展行为才会与组织目标的追求形成和谐的合力。

教学大师德鲁克曾说:“目标教学改变了经理人过去监督部属学习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管与部属共同协商具体的学习目标,事先设立绩效衡量标准,并且放手让部属努力去达成既定目标。此种双方协商一个彼此认可的绩效衡量标准的模式,自然会形成目标教学与自我控制。

中国育人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他们似乎认为运作、mbo、流程重组、erp、crm 等等才是先进的教学方式,而价值工程、目标教学则已经落后。事实上,只要育人还没有改变其赢利组织的属性,目标教学就仍然是育人经营教学中最有效的基础教学手段之一,是经理人技能提升的主要内容。

目标教学的核心是,建立一个育人内的目标体系,全体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在一个育人的目标体系中,总经理的目标、部门经理的目标、车间主任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目标都和育人整体目标息息相关。育人整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部门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必然会制定一个合理的育人目标,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化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去。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士兵有雄心壮志,有非常高的自我期望当然是好事。但是一个总想着当元帅的士兵,却未必是连长需要的部下。在育人中,自我期望过高的员工,通常很难融入团队,也不能充分施展才能。

我们常听到老总们开会时会要求学生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可是如果员工、经理人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你怎么能要求他司其职、尽其能呢?

经理人、员工的目标意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而习得的,是需要育人教学团队着力去培养的。我曾凭经验比较过台湾育人和大陆育人,相比之下,台湾育人没有太多的“文化”、“战略”方面的华美辞藻,但育人的教学框架都比较清晰,细节比较精致。而大陆许多育人的教学只适合远观,不便近看。

从目标教学的方法来看,我们就发现第三个石匠的回答正是育人所需要的。但更严格地说,他的回答仍然有目标不够明确之嫌。如果他能说出他是在做教堂的门柱或者穹顶,那么他对自己的目标就更明确了。当然,要石匠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恐怕责任不在石匠,而是在石匠的上司了。

7、育人生存的环境-

从蜜蜂和苍蝇说起(2003年考题)

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