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景观学-文化景观概述
文化景观
由“哭泣”的大佛,你能想到什么? 随着环境污染加重,乐山大佛受到大气污染、 酸雨侵蚀严重。
过度利用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水土流 失、山洪泥石流,使得家园被毁。 文化景观给我们的启示什么?
文化景观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体现人类与自然互惠互利,和谐相处,我们应该避 免过度利用自然,破坏自然,这样才能使人类和自 然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总结
1、文化景观的概念 人类为满足某种实际需要,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 叠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 2、文化景观的类型 物质文化景观:生产生活 非物质文化景观:精神文化 3、文化景观的特性 (1)功能性 (2)空间性 (3)同类景观异形与单一景观多义 (4)时代性 4、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指示 ②文化景观所展示的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③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的局限性 ④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
3、文化景观的特性
(1)功能性 人类创造和使用每种文化景观,一般都 有一定的目的性,因而文化景观对人类社会 具有功能意义。
具 有 美 学 享 受 的 功 能
烽火台-传递军事信息功能
寺庙是宗教 活动的场所
许多文化景观的功能不是单一的,例如城市 既是人们居住的聚落,也是经济活动的场所。
(2)空间尺度不一
南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全国经济重 心南迁,大批北方人士迁过长江,使南方经学、 史学、佛学繁荣和兴起,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江南园林及寺庙、学堂得以大量建造。
④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 由 秦 国蜀郡 太 守李冰 及 其 子 率 众 于 公 元 前 256 年 左 右修建 的 ,位于 四 川 省 都江堰 市 城西 , 促 进 了 川西农 业 的发展 。 由 于 都江堰 水 利工程 历 史 悠 久、规 模 宏大 、 布 局 合 理 、运 行 科学 , 且 与 环 境和谐 结 合 , 在 历 史 和 科学方 面 具有突 出 的 普 遍价值 , 因此都 江 堰 被 确定为 世 界文化 遗 产。
文化景观的构成
欧洲城堡文化景观
总结词
欧洲城堡文化景观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 历史见证,具有坚固的防御和豪华的居住功 能。
详细描述
欧洲城堡文化景观多为石质建筑,结构坚固 ,外观雄伟,内部装饰豪华。城堡不仅是贵 族居住之所,还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著名的城堡如英国的温莎堡、法国的凡尔赛
宫等。
堂等景观。
02
宗教文化景观是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人类对
于神灵的崇拜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03
宗教文化景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世界文
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的重要资源。
04
CATALOGUE
文化景观的价值与意义
历史价值
历史见证
文化景观是历史的见证,能够反映出 特定时期的人类活动和社会状况,为 后人了解和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 料。
文化景观的构成
contents
目录
• 文化景观的定义与特性 • 文化景观的构成元素 • 文化景观的分类 • 文化景观的价值与意义 • 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 文化景观的实例分析
01
CATALOGUE
文化景观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
01
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 景观的结果,是各种文化要素如 聚落、建筑、设施、历史遗迹等 的综合体现。
02
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古 建筑、古遗址等,也包括非物质 文化遗产,如民俗、传统工艺等 。
特性
地域性
文化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反映了特定 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
点。
多样性
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 景观、人造景观、民俗文化等,这些要素 相互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
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文化景观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研究趋势。
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文化景观的基本概念,阐述其内涵与外延,接着回顾文化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阶段的研究特点与主要成果,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潜在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化景观的内涵与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二、文化景观的内涵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又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景观主要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形态,如建筑、道路、农田、工具等。
这些物质形态是人类文化在自然环境中的直接体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非物质文化景观则是指那些无形的、精神层面的文化现象,如语言、艺术、信仰、习俗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景观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它们通过物质文化景观得以传承和展现。
文化景观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景观本身,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特定地域、民族或社会群体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体现。
通过对文化景观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进而揭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文化景观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现代研究更加注重文化景观的动态性和空间性,强调文化景观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未来的文化景观研究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化、城市化等背景下文化景观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索尔与文化景观
• 农艺要素,品种和耕作方法的改良等
• 经济要素,供求规律和利润等。
3
磁器口古镇
主要特征
• • • 功能性: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空间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1)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2)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主 要 特 征
•
2
文化景观 概述
• 文化景观则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的集团,为满足某种需 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 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
• 景观中除了一些形象、看得见的物体之外,还包括许多看不
见的、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中文化地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
形成因素
• 心理要素,对环境的感应和反映 • 政治要素,对土地的配置和区划 • 历史要素,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 • 技术要素,利用土地的工具和能力
索尔与文化景观
2013级 自然地理学 刘欢
目录CONTENTS
索尔与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概述与形成 主要特征 景观差异 世界遗产 2 3 4 5 6
索尔(1889~1975)
• Sauer,Carl Ortwin • 美国地理学家。主要研究沙漠地区、热带地区的景观,以及 印第安人的人文地理和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农业地理。创立 美国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 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 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著有《景观的形态》等。
文化景观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已普遍应用。它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
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
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 O· 在一九二五年发表的专著《景观的形态》中主张用实际 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高中地理 文化景观与世界遗产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3
文化景观与世界遗产保护一、文化景观知识结构二、名词解释文化——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现象和氛围。
文化景观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
文化源地——某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在什么地方出现的;文化生态——某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是什么关系;文化景观——某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的代表性形态是什么;文化扩散——某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在产生之后是怎样扩散到其他地方去的;文化区——一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在某个扩散阶段分布在什么范围。
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
2、有机进化的景观。
3、关联性文化景观。
三、世界遗产1概念:食街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的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它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2、为什么设有世界遗产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组织游客进行游览。
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提高知名度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国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
3、世界遗产的标准两个前提:①真实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1)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起源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起源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代表着“人与自然共同的作品”。
今天让我们从文化景观的起源谈起,进一步了解世界遗产体系中的文化景观。
起源文化景观概念在引入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之前,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从学术起源来看,德语中的“景观” (Landschaft)一词至少在中世纪就已存在,并在19世纪下半叶引入学术界。
随着地理学研究对象逐渐从“自然环境”转移到聚落,对景观的研究出现了“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分野。
最早将德国“文化景观”这一术语引入英语世界的是卡尔·索尔。
他将文化景观定义为由文化群体对自然景观的塑造。
其中文化是推动力,自然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
受一种不断变化的文化的影响,景观会经历不同阶段的发展,并且可能会达到发展演变循环的终极状态。
卡尔·索尔在1923—1954年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理系系主任期间,对美国中部、西南部以及墨西哥的乡村景观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研究了人与自然相互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传统、技术手段等文化要素,创立了“伯克利学派”,主要关注乡村景观的研究。
初创于20世纪60年代的康泽恩学派则在德国景观地理学派形态发生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文献和地图记录以及细致的田野调查,从现存的形态回溯历史,探究其形成过程,进而解释当下的城镇景观,研究重点在城市聚落景观。
我国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截止2017年,中国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景观共5处,分别是庐山(江西,1996年),五台山(山西,2009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浙江,2011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云南,2013年)和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广西,2016年)。
庐山五老峰198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世界遗产遴选标准(II)、(III)、(IV)、(VI)将庐山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评价:“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谈文化景观
谈文化景观一、文化景观的概念任何一个有特定文化的民族,通过建造房屋、开辟道路、耕种土地、开渠引水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种人所创造的劳动成果的总和被称为文化景观——一个在本世纪20年代广泛使用的术语。
它包括人类对自然景观的所有可辨认的改变,包括地球表面及生物圈的种种改变。
因此,可以说文化景观是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由于民族的迁移,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往往不仅是一个民族形成的。
因此,文化景观的内容除一些具体事物外,还有一种可以感觉到而难以表达出来的“气氛”,它往往与宗教教义、社会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抽象的观感。
文化景观的这种特性可以明显反映在区域特征上。
二、物质文化景观物质文化景观是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造的实物景观,如建筑、纪念性艺术、装饰品景观等。
建筑方面的成就可以与文化中其它方面最辉煌的成就相媲美。
古代埃及人建造巨大的金字塔来纪念死去的法老,时至今日,这些建筑学上的奇迹仍是埃及文化的标志。
以钢材和玻璃为建筑材料的摩天大楼,许多大型圆顶式的体育馆和巨大的拱型结构建筑(如现代化的航空港)都显示了现代文化的技术力量。
因此,建筑是文化的特性与价值的反映,体现着文化的重点和追求,也是技术与经济的反映。
纪念性艺术:在美术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中,雕塑是最强烈的。
埃及的纪念性建筑和雕塑一直是尼罗河两岸的主要景致。
克里特人绘有花纹的陶器、壁画和希腊与罗马人的圆柱、雕塑到拜占庭的镶嵌工艺品,中国古代的壁画和皇家园林等,艺术家们创造出众多永久性的纪念物,形成了对可见文化景观的最大改观。
装饰品景观:一个地区人群的特征可从其居民的衣着和流行的建筑特点上判断出来。
在受法国影响的达喀尔的建筑中,从沃拉弗人修长、优雅、飘逸的长袍中可以确定这里是西非,而不是地中海地区。
第九章 文化景观
珠水流光
发布词:是珠水甜蜜的乳汁养育了广州,是珠水林立 的舟帆繁华了广州,是珠水革命的惊涛激扬了广州, 如今,又是这流光溢彩的珠水装点了广州的时代憧憬, 浅吟低唱色彩斑斓的都市歌谣。
云山叠翠
发布词:并非因为她的巍峨而入选历代羊城八景,只是表明 广州人对巍峨的永恒敬意。我们需要登高望远,送走闯海人 的征帆,我们需要登高望远,迎来四海的宾客。我们需要登 高望远,祝福我们这座都市在白云叠翠中长大。
杭州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案例1:广州八景
广州八景
宋代: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菊湖云影、蒲涧濂泉、光 孝菩提、大通烟雨。 元代:扶胥浴日、石门返照、粤台秋色、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濂泉、景 泰僧归、灵洲鳌负。
荔湾胜境
发布词:如果说西关是最民间的广州,因而是最广州的广州,那么,你就 会领悟荔湾胜境的意趣。小桥水巷,大屋骑楼,歌女商贾等等构成了一幅 民间广州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会魂牵梦萦地沉潜在你的记忆中。
科城锦绣
发布词:也许更为赏心悦目的风景还在未来,但是今天我们已经 异常振奋。因为在她的足音里,我们已经催发了生动的想象,并 且更新了我们的视觉传统和视觉观念。这是一种更长远的观看, 也是一种更富有内在震撼力的观看。
京族哈亭
京族独
研究性学习:中国的八景文化
八景文化是自宋代开始的记录城市风貌的历史文化活动。 八景起源于北宋画家宋迪创造的湖南《潇湘八景图》,米芾 为之题诗一组,后得宋宁宗皇帝丹笔御书八景组诗,随后即 传遍各地,并被收录于各地地方志当中,成为中国地方志中 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构成。 如著名的“潇湘八景”当中的平沙落雁、远浦归帆、江天暮 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等等。
文化景观—
城市景观的环层序列
在距北京三、四百里的圆周上,座落着张家口、承德、山海关、保定、 沧州等主要城市,垒起了一道坚实的京城防卫障。张家口是北京通往内蒙古和 晋北的西大门,山海关是京师东部锁钥之地,此二城市得地形之利,成为北京东、 西两面单一狭路的绝好防卫关口,北京南部平原没有屏障,往往是常规战争中 侵略者可能潜入的大门,因而位于太行山与白洋淀犄角之地的保定,其防卫功 能是依靠内部布局而得以体现的:双重城门变向设置以迷惑敌军;街道呈丁字 形,百步遇阻、十步而折,便于巷战。在距京更远处,是强权辐射下与京城若即 若离的石家庄、太原、德州等大城市圈。由于部分地脱离了京城,使他们规模 加大,成为局部区域的二次政治中心,然而京城的存在却使他们在全国的地位 很难提高。
பைடு நூலகம்
宗教景观的神人同构
宗教景观有着最高的象征价值,一个社会自然地把一些空 间神圣化,而其尊崇是通过个人或社会群体的自觉努力获得的。 中国的宗教信仰中神与人的界限一向是模糊的。长期“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礼教,使得百性习惯于对政治地位 高高在上者五体投地,特别是封建皇权统治时代。河北地域佛 寺、道观中就充斥着形形色色、神态各异的帝王神、清君神、 英雄神等神景观,不能不说其政权核心作用之强大。
漕运文化景观
河北东部低平原文化景观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奠定的。战国时,因地处 燕、赵、齐三国夹持之缘而多有往来。尔后历代,皆于此挖河筑渠,互通有 无,以满足政权巩固之需。汉末曹操率先“遏洪水入白沟以通粮道”,开凿 平虏渠、泉州渠等;隋开运河;唐代大兴漕运;金、元、明、清更依水道 仰赖江南物资,补给京城,人工渠道不断兴建。人为的深刻干预,使这里出现 了别具特色的漕运文化景观。
• 淀内壕沟纵横,河淀 相通,田园交错,水 村掩映。淀上波光荡 漾,水鸟啁啾,芦苇 婆娑,荷香暗送,构 成了一幅生态美景。 素有华北明珠之称、 亦有“北国江南、北 地西湖”之誉
文化景观要素
文化景观要素在传统的风水环境学中,文化景观生态学是不可小视的,对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无论是在城市化建设的环境中,还是山村旅游景点的设计上,都离不开文化景观学。
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不管是在内涵还是在外貌上,都反映着地方风俗与文化准则,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与情志。
周易阴阳风水学的平衡理论,是我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产物。
她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绿化环境、景观视觉环境、建筑设计环境、地方文化风俗环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地发扬出来。
她充分体现了古代圣贤永恒的宇宙观、生态的自然观、审美的人生观与风水环境使人类社会更趋于富足、安稳、祥和与开拓精神。
景观学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生态景观,一是文化物事景观。
自然生态景观在逐渐消失,文化物事景观在不断创新。
古老建筑的维修、古老景点的开放、动植物园林的建造、城乡面貌的改善、企业污染的治理、住宅小区的规划、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等等,都与文化景观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连。
所以,风水文化景观环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文化景观,就是有意识规划改变后的自然生态风水环境。
要使景观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就要集天文地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建筑设计学、园林规划学、民间风俗学、生物学、美术学、心理学等于一体,运用阴阳平衡的理念,对景观进行有计划有价值的改造。
其目的,是合理安排,有序布局,力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文化景观,是通过地理地貌上的自然物事反映出人类智慧的结晶。
文化是景观形成的重要的内涵,也是景观展示的重要因素。
一个时代的景观面貌反映出一个时代人文的意识形态与精神面貌,一个区域的景观展示能反应出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
对文化景观的研究,就是要从中寻找出一个时代或一个区域的文化精华与智慧烙印。
风水环境学最早起源于《河图》、《洛书》、《易经》,地理环境学最早记载于《禹贡》,形成于《山海经》,详细注释总结于《水注经》。
又有堪称风水鼻祖郭璞的《葬书》与《青囊经》等。
文化遗产管理与景观设计
文化遗产管理与景观设计人类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上留下的有形和无形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可以是古老的建筑、遗址、手工艺品、传统节日和传说等等。
文化遗产对于国家和个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留给未来世代的遗产,需要我们好好管理和保护。
文化遗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个文化遗产被管理得好,就能继续承载历史和文化的内涵,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精髓;反之,如果一个文化遗产被管理的不好,就可能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不见。
因此,文化遗产管理需要专业人士的协助和支持,必须遵循一定的文化遗产保护标准。
文化遗产管理不仅仅是管理,还应该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景观设计是用人造环境来满足人类需求的过程。
景观设计要注意人的需求、环境的特征和文化的因素。
文化遗产管理和景观设计的结合,能够让文化遗产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让文化遗产与环境更好地融合。
文化遗产管理与景观设计结合的项目有很多。
比如,古老的建筑群和宫殿可以被改造为博物馆或者展览馆,这样不仅可以传承文化,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此外,游客中心、文化广场、公园和花园等景观建筑的设计也需要考虑文化的要素,例如在建筑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或者在景观中创造出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等。
文化遗产管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实践已经在一些国家诞生。
在中国,如故宫博物院周边的建筑群和洛阳白马寺的文化广场等都是文化遗产管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范例。
在国外,罗马的考古区、希腊雅典卫城、法国凡尔赛宫乃至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的周边都有成熟的文化遗产管理和景观设计。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文化遗产管理与景观设计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景观设计师可能会过分强调现代化的元素,使得文化遗产本身失去了自身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有些文化遗产管理者可能也会本着保护的宗旨,过分限制了景观设计的可能性。
因此,文化遗产管理者和景观设计师需要相互沟通,保护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性质,同时使得景观设计更加富有创新和魅力。
文化景观概述
——活的历史、人的传承
• • • •
城规研 城规研 景观研 景观研
吕律扬 吴彦强 田恩铭 温宁
关注文化景观的背景
近10年来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
所谓“热点”,即在学科主要期刊近10年研究论文题录关键词统计中,选择在不同期刊里反复 出现频率10次以上的10个中文关键词和5个英文关键词作进一步研究,即可了解其发展动态。 通过文献研究,近10年来国际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是: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世界遗产、 历史街区、地域文化、国家公园、人居环境、风景园林师、城市绿地、绿道、植物园、 GIS地理信 息系统、Remote sensing遥感、Wetlands湿地、Ecosystem services 生态系统设施. 由此可见,文化景观是当前国际风景园林界和遗产界的热点。我们通过对文化景观的理论和实 践脉络进行梳理,分析文化景观的意义,概述国际发展动向,从而尝试为同学们了解文化景观提供 参考框架。
2)建筑: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遗址,它反映了地域的建筑文化、社会职能 或与特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关,是文化景观的重要载体形式。
3)空间:由山体、水体、植被等自然要素或建筑、构筑物等人工要素所围合或限定的物质 空间,具有材料、形状、质感和色彩等性状。它不仅意味着抽象的地点,而且是关于环境 特征的一个具体表达。
③关联性文化景观, 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与自然因素具有强烈的宗教、艺 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 而不以不突出或缺失的文化物证为特征。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署将文化景观分成四大类: ①历史遗址: 一处与某一历史事件、活动或人物有重要关系的景观。
② 历史设计的景观: 一处由景观设计师、造园师、建筑师或园艺师依据设计原则有意识 设计或规划的景观; 或者是由一位业余造园师以一种已被认定的风格所造之景观。美学 价值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实例包括有公园、校园与豪宅庄园。 ③历史乡土景观: 一处由于人类活动或占有演化而形成的景观。他们可以是像农庄一样 的单栋建筑, 或者是像沿着河谷边的历史农场区。实例包括了农村、工业复合建筑与农 业景观。 ④人种史景观: 包含与人类有关可以被定义为遗产资源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实例是当代 聚落、宗教圣地与大型地质结构。
论景观设计学与文化遗产保护
论景观设计学与文化遗产保护摘要: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单位两套遗产保护体系中,许多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日渐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但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远未形成体系。
简要追溯了文化景观遗产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研究进展,提出景观设计学是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保护的突破口,并在分析中国文化景观保护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对景观文化要素及其载体的分析,结合跨学科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对有物质载体的文化、非物质的文化以及自然三者进行综合的保护、修复和展示。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文化;遗产保护引言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背景文物建筑、历史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物收藏,但真正成气候的保护是从十九世纪的法国开始的。
法国派、英国派和意大利派的相继出现,标志着文物建筑保护作为一门学科已具雏形,现代文化遗产保护就此兴起。
就以文物建筑保护为内容的文化遗产保护来看,其发展的两个里程碑是193 1年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雅典宪章》和19 64年的《威尼斯宪章》,两者都体现了意大利派的影响,又以后者的历史地位更为重要。
后来相当一部分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文献都是以《威尼斯宪章》为基础制定的,如关于历史园林的《佛罗伦萨宪章》、关于历史城镇的《华盛顿宪章》、关于木结构建筑的(古木结构)保护原则、《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等等。
二、景观设计学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1、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景观设计学的介入民族文化认同和人地关系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现代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开始于20世纪。
北京大学192 2年成立的考古学研究所被认为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的开端之一。
经过八十多年、特别是建国五十多年来的努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前以文物保护为单一中心的保护体系,到1952年以来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体系,再到1986年以来以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核心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逐渐确立,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定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文化景观
中国至2009年6月已有38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27项文化遗产中文化景观类仅为两项――庐山、五台山,占总数的7%。
但都是由不成功的双遗产申报改判为“文化景观”类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现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尚无一项是按照文化景观类型申报的。
检索2010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32处遗产中,单纯属于文化景观类的只有杭州西湖;藏羌碉楼与村寨、哈尼梯田等少数民族遗产预备名单,大多同时拥有乡土建筑、农业遗产等不止一种主题和类型,属于具备综合品质的文化景观。
遗产“缺口”也是潜在可能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针对近期遗产申报与保护,强调指出,“可能越来越多的提名遗产已经不再是伟大的杰作,其影响力常常来自于很多方面,这就使得人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理解,这反映了文化特殊性和地区特点。
”委员会还进一步说明:“提名地既可以重点关注主要建筑(例如清真寺、寺庙、天主教堂和统治者宅邸),也可以包含整个历史城市中心(即包含一个建筑群),甚至还可以包含整个文化景观。
这三者中最后选择哪种取决于多种因素,也取决于其整体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现存的部分以及保存状况。
最后还要考虑到文化政治方面,需要从社会角度和实际操作角度来选择可行的方案。
”这里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念和新的遗产认定技术路线,大多数传统概念上的单一遗产类型(如文物古迹、考古遗址等)会在新概念、新技术的介入之后发生类型属性的变化。
同时,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也会对遗产类型的属性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足够的支撑和保障。
鉴此,一种单一的文化遗产要转换为文化景观时,必须在原来的遗产类型价值上,或增加人地关系的价值、或增加包含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文化”因素。
我国的乡土建筑藏羌碉楼与村寨、农业遗产哈尼梯田、工业遗产芒康盐井盐田等都可以借此途径提高遗产价值,作为文化景观类型进行申报。
文化差异带来价值挑战根据中国文明与文化的多元特性,根据中国传统哲学特有的“天人合一”理念,中国今后在“文化景观”类型方面的文化遗产提名将拥有较多的机会。
专题4 文化景观
美国东部的北方方言中,常常用center指位于 镇区中心附近的小村或镇,故在地名后加此词; 而位于其周围的聚落,依其方位在其名称前加 east、south、west、north。如佛蒙特州的奥 兰治县(Orange)内的Randolph镇区中,就可 以 发 现 Randolph Center 附 近 就 有 East Randolph和North Randolph。这反映新英格兰 人地名命名特点,并随他们向西迁移而带到威 斯康星州。在该州的米尔沃基(Milwaukee), 现已成为沿密执安湖的大城市,在其南位于市 区边缘的有South Milwaukee,在该市区偏西处 有West Mil-waukee。如把此类地名列出,则就 可看出当时新英格兰人西迁路线一直到达明尼 苏达州和衣阿华州。
11
为更好地进行文化地理研究,我们不妨依文化 要素的分类将文化景观分为以下五大类:①认 知类文化景观,如语言、哲学、科学思想、教 育等;②规范类文化景观,如道德、信仰、法 律等;③艺术类文化景观,如文学、美术、音 乐、戏剧、建筑中的美学部分等;④器用类文 化景观,如生产工具、衣食住行的器具以及制 造这些工具和器具的技术等;⑤社会类文化景 观,如制度、机构、风俗习惯等。这五类文化 景观又可细分为众多亚类。在这种分类方法下, 各类文化景观都可能既有物质文化景观,也有 非物质文化景观。但与文化要素分类的一致使 其更有助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如上述外来宗 教进入中国后的文化整合问题,主要涉及信仰 等规范类文化景观的研究。
15
西欧的地名上往往反映当时命名的背景,尽管 时过境迁,但是地名仍然保留了当时的特征, 这是追溯过去文化的一条重要线索。 例如,在今德国境内的易北河(Elbe)与萨尔 河(Saale)以东地区在地名有后缀 ow、in与 zig(如Teterow、Berlin与Leipzig)的村、镇和 城的地名是很普遍的。这些后缀来源于斯拉夫 语,而不是日尔曼语。带有此后缀的地名恰好 反映在公元8世纪时斯拉夫人的分布区。 同样情况,在莱茵河以西,多瑙河以南,有后 缀weiler的地名很普遍(如 Esch weiler),这 反映罗马人先前统治与使用拉丁语的痕。 weiler意为小村,它是由拉丁字villare(意为乡 村的土地)转化而来的。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大纲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大体信[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适用对象]旅行治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旅行学概论》、《旅行资源》后续课程:《旅行文化》等(二)课程介绍本课程要紧介绍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第一,论述了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和现状,第二,还介绍了世界遗产组织设立的状况,讨论了世界遗产的治理、爱惜和可持续进展。
最后,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濒危遗产四个类别进行系统的介绍。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世界遗产的大体知识了解和把握世界遗产在现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握所教学的相关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社会经济进展,为发扬光大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在尔后社会经济生活中,强化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进展中国特色的经济文化储蓄必要的知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奉献。
(四)要素教学方式、手腕教学方式:教学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教学法:关于世界遗产的相关理论,世界遗产的治理和爱惜部份采纳课堂教学为主。
引导教学法:关于具体章节对世界遗产的介绍采纳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播放加深学生对世界遗产的了解。
讨论式教学:关于濒危遗产如何进行爱惜,针对爱惜方法展开班级讨论。
(五)学时分派二、^文第一章结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世界遗产的概念、标志、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和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时刻、标准和属性;熟悉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和现状和世界遗产的申报;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历次会议,世界遗产的评定。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世界遗产的概念、标志、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和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时刻、标准和属性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遗产概述一、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及现状二、世界遗产的意义第二节世界遗产的分类一、文化遗产二、自然遗产三、文化景观遗产四、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第三节世界遗产标志和委员会历次会议一、世界遗产的标志二、委员会历次会议第四节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二、世界爱惜联盟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四、国际文物爱惜与修复研究中心第五节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定一、世界遗产的申报二、世界遗产的评定第二章世界遗产的治理、爱惜和碉续进展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世界遗产的可持续进展;熟悉世界遗产的治理;了解世界遗产的爱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讲 遗产景观学 --文化景观概述
韩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景观学系 2009.12.14.
文化景观
一、landscape 的原意
WORD HISTORY Landscape, first recorded in 1598, was borrowed as a painters' term from Dutch during the 16th century, when Dutch artists were on the verge of becoming masters of the landscape genre. The Dutch word landschap or German "Landschaft' had earlier meant simply “region, tract of land” but had acquired the artistic sense, which it brought over into English, of “a picture depicting scenery on land.” Interestingly, 34 years pass after the first recorded use of landscape in English before the word is used of a view or vista of natural scenery. This delay suggests that people were first introduced to landscapes in paintings and then saw landscapes in real life.
three circles, humans in the core.
Deep Ecology
organism, „animal rights‟, biocentrism, “biocentric equality”, against „evolutionary processes”.
Intrinsic Weak Anthropocentrism
Radical Theory
intrinsic value in whole ecosystem, nature supreme, “environmental elitism”.
?
?
实践应用
Wilderness Eco-restoration Recovering Landscape
The Great Wilderness Debate
风景三大特征
第一,在广义上,风景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的相互作用中; 第二,风景不能独立于自身文化而存在; 第三,风景需要创造力。
人和自然的关系构成最基本的风景哲学基础。
文化景观研究重点
Nature Humans
Landscape
文化地理学 后现代文化地理学
The way of seeing
Carl Talbot, "The Wilderness Narrative and the Cultural Logic of Capitalism" (1998) in The Great New Wilderness Debate
Can Nature be Restored?
A big lie
Ecofeminism: „defining relationships‟, inter-related, contextual concerns, non-universal, Monism and Pluralism: in practice, value conflicts, dilemma, context-sensitive, open-ended, Pragmatism: practice, inter-related, dynamically inter-dependent, cultural diverse, methodological orientation Virtues Theories: moral reasons, Confucian tradition, “living virtuously”. Nested Communities Individualist Deontological Theories
立场和观点(An extensive mental view; an interior
prospect,经主观人类中介转化过的外在世界)。
三、概念
广义
Any definable or distinct space, and includes all objects and structures in that space (Talinum). 景观指人类行为和意识作用于生存环境的一切产物(wilderness 的在与不在)。
西方人的自然观
环境伦理与西方现代环境运动
强式人类中心主义 弱式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运动 可持续
动物权利Animal Rights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 生物中心论Biocentric Ethics 生态整体论Eco-holism 深生态Deep Ecology
Cultural Landscape
Landscape is not the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is the factual aspect of a milieu: that is, of the relationship that links a society with space and with nature. Landscape is the sensible aspect of that relationship. It thus relies on a collective from of subjectivity… to suppose that every society possesses an awareness of landscape is simply to ascribe to other cultures our own sensibility.
a zone or area as perceived by local people or visitors, whose visual features and character are the result of the action of natural and/or cultural (that is, human) factors.
Contemporary Wester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ies Anthropocentric
Anthropocentrism (Strong)
Human-centred, supreme, human interests. “human chauvinism” “nature‟s deconstruction”.
What are the values?
?
景观学原理(1)第十三讲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景观?
2. 什么是文化景观?
3. 什么是人文景观?
4. 文化有哪几种形态?
5.文化景观实践的重点是什么? 6.文化景观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7. 文化理论发展的历史线索和主要代表思想是什么?
中国人的传统自然观
Confucianism
(Confucius 孔子 551~479BC)
Tian (天,Heaven)
Ren (人,Human Beings)
Di (地,Earth)
Taoism
(Laozi 老子 570 BC~?)
Ren (人,Human Beings) Di (地,Earth)
Tian (天,Heaven)
Tao (道)
Self-so------NATURE
Confucianism
+
Taoism
Chinese Philosophy: the Art of Living
Harmonized into a Whole Flesh, Visible, Palpable and Understandable the Philosophy of a Wise Disenchantment and a Hearty Enjoyment of Life
狭义
Landscape is not merely the world we see, it is a construction, a composition of that world. Landscape is a way of seeing the world(Cosgrove) . landscape不只是我們所见的世界而已,landscape是該世界的再 建构、再组织,landscape是观看世界的一种方式。
国际文化景观实践重点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1992) 人和自然的共同作品
设计的景观 持续演变的景观 关联性景观
争议和机遇(文化多样性) IFLA亚太文化景观委员会
? ? ?
Appreciation
?
Visitation
?
Exploitation
? ?
Interpretation
景观不是环境,环境是整体社会背景的所有实质因素,是社会与空间 及自然的之间的所有联系。而景观是这些联系中最敏感的部分,是其 中主体意识最强烈的部分… 风景是人和环境之间的边际文化信息。
“山”“水” “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