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30课《诗词五首》教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30.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观刈麦【学习目标】1.理解诗词意境,熟读并背诵古诗。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反复诵读,掌握两首诗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难点】1.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反复诵读,掌握两首诗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他最擅长写叙事诗,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观刈麦》。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某某某某)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大诗人。
与元稹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代表作品: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
2.朗读诗歌老师X读《观刈麦》。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字音:刈.麦(yì) 荷箪.食(dān)壶浆.(jiāng)饷.田(xiǎng) 曾.不事农桑(zēng) 岁晏.(yàn)节奏: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明确:诗人深入所描写对象的内心,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情况下,独特的矛盾心理。
农民并非不知夏日炎热难当,但是为了抓紧时间在长长的烈日里抢收麦子,心里想的只是幸好夏日长,快割麦子,根本顾不上烦恼天气炎热。
此句一方面写出了农民的疾苦,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同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作者细致刻画劳动阶级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为什么愧疚呢?明确:这两句是作者在发议论,它表面上表现为诗人由眼前农民艰苦的生活,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内疚自愧,但实际上是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生活的隐约批评。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诗词内容,背诵、默写诗词。
3.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歌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1.领会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培养古诗词阅读的鉴赏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走近白居易和杜牧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早年所作诗歌对当时黑暗政治现象多有披露,对人民的痛苦生活多有反映。
后遭贬谪,诗文多为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
其诗语言通俗晓畅。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
著有《樊川诗集》和《樊川文集》。
大和进士,官至中书舍人。
熟兵法,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感于时局,诗文中多讽喻之处。
其写景小诗,多清俊生动。
二、阅读感知,整体把握1.字词积累荷()箪()背灼()刈()麦饷()陇()黄敝()筐岁晏()折戟()妇姑:荷:惜:秉:相顾言:铁未销:2.听录音朗读或范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节奏,思考:《观刈麦》和《赤壁》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学习《观刈麦》(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找出易读错的字词及诗的韵脚。
(2)《观刈麦》中,诗人摄取了哪几个镜头?作者仅仅是“观”吗?(3)诗中饱含对农民的怜悯和同情,也抒发了作者的自愧心理。
作者是通过哪些诗句来表现的?4.学习《赤壁》(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找出易读错的字词及诗的韵脚。
(2)诗中前后两句各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反复朗读诗歌,其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让你想到什么?它暗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叹?【知识小结】【拓展训练】诗歌赏析:赠别二首(之二)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词五首》(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尾联: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二、学习《己亥杂诗》:
1、释题: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4)、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无边无际
(5)、望西都,意踌躇踌躇:指感慨万千,非常痛心
3、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标注不准确的一项是( C )
A.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灾难的不满,以及对人民命运的同情与关注的思想感情。
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映照千古的诗句是:。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红、春泥自喻,表明自己虽辞官,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形势险要的句子是:。
一课一得: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刈麦(yì) 踌蹰(chú) 折戟(jǐ) 荷箪食(dān)
干戈(gē)饷田(xiǎng)潼关(tóng) 三百石(dàn)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妇姑荷箪食 荷:扛,担
(2)、曾不事农桑 曾:竟然
(3)、干戈寥落四周星 寥落:荒凉冷落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第30课《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字词。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感悟;来调动学生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4.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和能力。
5.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赏析,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把握主旨,学生对诗歌的多元认识。
[课前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
课前预习: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把握诗词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刈麦》一、新课导入引课:白居易,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观刈麦》(板书),请同学们放声朗读。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早年家境贫寒,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多有了解.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X“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前期有热情,有锐气,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
后期遭受贬谪,锐气消失,棱角磨平,潜心佛事,以知足常乐,“独善其身”自居。
三、写作背景《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
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某某省某某市西。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四、字词检测1.请一名学生读课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30.诗词五首导学案

《观刈麦》理解性默写1.自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在烈日下田间艰辛劳动的诗句是:,。
2.“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
3.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在他的《观刈麦》一诗中也有表现农民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收割庄稼的句子“,。
”这一“冷”一“热”,异曲同工,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观刈麦》中,表现农夫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赤壁》理解性默写1、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
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典故的连续两句:,。
2、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3、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
《过零丁洋》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
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磅礴气势写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己亥杂诗》理解性默写1.“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出了落花飘零却昂扬向上的精神,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在意境上更胜一筹。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3.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
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的写照。
4.龚自珍辞官后,应好友之邀来到镇江。
在丹阳云阳书院,他呕心沥血,培育后生,直至病逝。
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他在《己亥杂诗》中的诺言:“,。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诗词五首》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三、学习生字: 刈.麦( ) 陇.( ) 饷.田( ) 秉.( ) 荷箪..食( ) 曾.不事农桑( )俸禄.( ) 岁晏.( )课题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 习 目 标 1、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重点实词。
2、诵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和写作手法,学习赏析诗歌。
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学习《观刈麦》:1、教师范读、领读,学生练读诗歌。
2、释题:“观”,看的意思。
“刈麦”,割麦子。
题目交代文章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诗意。
4、小组讨论,探究问题:(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劳动和农民却不知热,他们珍惜这劳动的时光。
作者真实的写出了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变态心理。
(2)、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
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一个“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
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
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
作者在深深的自责,暗自惭愧。
由农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想到高官的舒适生活。
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工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观刈麦》。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3.理解本首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刈.()荷.()箪.()饷.田()吏禄.()岁晏.()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饷田:丁壮:秉:曾:岁晏: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朝代)作家,字号。
我们读过他的诗有《》《》《》等。
【设问导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本诗的内容。
3.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4.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5.探讨本首诗的主题。
【自学检测】1.用诗句填空。
1)《观刈麦》中描写农家辛苦劳碌的生活图画是:2)《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反常矛盾心理的语句是:3)《观刈麦》中交待农民如此辛苦的原因的语句是:4)《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民同情的语句是:【巩固练习】背诵并默写全诗。
【拓展延伸】材料1:2004年3月23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
材料2:200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7.3亿农民彻底告别皇粮。
1.若时光车轮把白居易带到现代,当他看到以上信息,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你又想对他说什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 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折戟.()寥.落()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1)起一经:2)零丁:3)照汗青: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诗词五首》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通过诵读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采取问题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教学难点】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建议】1.导语设计;2.作者简介;3.诗歌赏析;4.诵读默写.【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⒉《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派诗人.他与齐名,并称〝王孟〞.⒊《游山西村》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⒋《渔家傲》的作者是,(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⒌《浣溪沙》的作者是(朝代)著名文学,号.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全诗(词曲).三.学生疑惑.(1)(2)(3)(4)(5)【问题探究】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句子是:.(2)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3)主题:⒉《过故人庄》(1)表现田园风光的句子是.(2)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2)主题:⒊《游山西村》(1)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2)描写农村习俗的句子是.(3)桃花源记》中有一个成语〝豁然开朗〞.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有其境相似又能反映人生哲理的句子是.(4)主题:⒋《渔家傲》(1)词中形容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句子是.(2)使用关于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典故(建功立业)的句子是.(3)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的句子是.(4)写将军和征夫矛盾而复杂的情绪(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的句子是.(5)除了这首词,作者的散文《岳阳搂记》千古流传,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到这两句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是:.(6)主题:⒌《浣溪沙》(1)白居易《醉歌》有〝黄鸡催晓丑时鸡〞,〝镜里朱颜看知己〞这样的句子,而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的句子是:.(2)主题:【教后反思】《诗词五首》问题案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⒉《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派诗人.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⒊《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⒋《渔家傲》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⒌《浣溪沙》的作者是宋代(朝代)著名文学苏轼,号东坡居士.二.略三.略【问题探究】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句子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主题:描写了屋破雨漏,诗人彻夜不眠的苦况,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抒发了诗人欲使〝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⒉《过故人庄》(1)表现田园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主题: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的真挚友谊及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⒊《游山西村》(1)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描写农村习俗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3)桃花源记》中有一个成语〝豁然开朗〞.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有其境相似又能反映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主题: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⒋《渔家傲》(1)词中形容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使用关于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典故(建功立业)的句子是:燕然未勒归无计.(3)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4)写将军和征夫矛盾而复杂的情绪(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的句子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除了这首词,作者的散文《岳阳楼记》千古流传,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到这两句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主题: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⒌《浣溪沙》(1)白居易《醉歌》有〝黄鸡催晓丑时鸡〞,〝镜里朱颜看知己〞这样的句子,而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主题:通过描写暮春三日兰溪雨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30《诗词五首》教案 (新版)语文版

30《诗词五首》梦回唐宋,泛舟诗词汇聚的文化瀚海——白居易笔下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杜牧由沉没在沙中的一只戟,引发他的感慨;文天祥在零丁洋发出爱国的呐喊;龚自珍虽辞官仍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张养浩对人民群众的苦难表现了深切的同情。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会诗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3.揣摩诗歌语言。
2课时学习《观刈麦》一、新课导入我们班哪些同学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农民最忙是在什么时候?“双抢”时节,农民抢收抢种,最是忙碌劳累,但看着一担担谷子进仓,虽累,心里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的《观刈麦》,体验一下中唐时代农民的生活。
二、朗读《观刈麦》三、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
四、赏析1.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季节。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就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2.接下来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
为什么要来拾麦穗呢?因为她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3.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的抒情文字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小结《观刈麦》表现了农家生活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学习《赤壁》一、指名朗读《赤壁》二、思考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点拨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
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

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
2.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体会诗中景物描写带给人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带给人的审美感受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指导预习,掌握文章的基本字词。
3、品味鉴赏诗歌。
二、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走近作者1、李白(701-762),代伟大的诗人,字,号,有“”美誉,与杜甫并称为“”。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雄奇豪放,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存诗900余首。
有《李太白集》。
2、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世人称公、先生,(朝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为:、、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3、常建,代诗人,其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
4、杜甫(712-770),字,世称杜工部、杜少陵,自号,代伟大的诗人,后人尊称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其诗因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而被誉为“”,诗风“沉郁顿挫”。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有《杜工部集》传世。
5、曹操(155-220),字,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其诗以见称。
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二)字词梳理1、注意下列字音:岱宗()决眦()碣石()澹澹()万籁()竦()峙()萧瑟()钟磬()哉()2、解释加点字词(诗中有些词语的含义比较重要,对理解诗歌内容很有帮助,请你把它们的含义记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万籁此都寂万籁:岱宗夫如何岱宗:夫(fú):齐鲁青未了未了:造化钟神秀造化:钟:阴阳割昏晓阴:阳:决眦入归鸟决:眦会当凌绝顶会当:凌:一览众山小一:览:水何澹澹何:澹澹:山岛竦峙竦:峙:幸甚至哉幸:至:(三)朗读背诵1、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直至读懂诗歌大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稿1(新版)语文版

30《诗词五首》一、学习目标1、反复吟诵,能背诵五首诗歌。
2、能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品味诗歌语言。
二、重点难点1、能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名句佳句。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检测1、古代诗歌可分为近体诗和,近体诗又分为、。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刈.﹙﹚荷箪..﹙﹚ ( ) 童稚.﹙﹚饷.田﹙﹚灼.﹙﹚秉.﹙﹚穗.﹙﹚吏禄.﹙﹚三百石.()二、定向自学《观刈麦》【知识链接】《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
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
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1、作家作品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背灼.炎天光右手秉.遗穗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3、赏析诗歌。
⑴诗中描绘割麦人辛勤劳动的句子是哪几句?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⑵为什么割麦人“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⑶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三、归纳总结“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你知道“悲”从何来吗?四、巩固提升1、写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②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③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五、当堂训练:1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完整word版)部编版八上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知识链接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沉郁顿挫”是其诗的基本风格。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二、课文理解《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厌恶官场生活,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深沉含蓄,句句都有言外之意。
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构思奇妙,想象丰富。
这首诗以凝练的笔墨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表现了将士们为朝廷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赤壁》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一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写梦中海天迷蒙的景象及词人与天帝的问答,隐喻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展示了她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30、诗词五首

30、《诗词五首》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2、赏析诗词中的名句。
3、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背诵诗词。
2、名句赏析。
【学习难点】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赤壁》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南归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
这一年为己亥年,故称。
这一组诗共315首,记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可以看成一部用诗写成的回忆录。
【探究活动二】学习《观刈麦》1、字词积累。
刈.()麦荷.()箪.()食饷.()曾.()不岁晏.()背灼.()陇.()2、读顺全诗,注意节奏。
3、整体把握。
(学法指导:注意边读边结合写诗背景了解诗文所写的内容。
)①解读诗题:②作者看到了些什么?你觉得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农民的生活?③作者写这首诗又表现了什么思想呢?【探究活动三】学习《赤壁》1、字词积累。
戟.()2、读顺全诗,注意节奏。
广东省河源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稿3(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30《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
2、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学习过程:一、课前检测1、背诵《过零丁洋》《赤壁》。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己亥()()潼()关踌躇()()宫阙()3、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和合称为元曲。
4、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代表作是《窦娥冤》、白朴代表作是《》、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
二、定向自学《己亥杂诗》《山坡羊》【知识链接】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道光进士,官至礼部主事。
主张政治和经济改革,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是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的重要人物。
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洋溢着受国热情。
著有《明良论》、《病梅馆记》、《龚自珍全集》等,自成一家,有“龚派”之称。
《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所写的一组七言绝句诗,共315首,作于道光十九(1839)年,这年为已亥年,故称。
这一组诗记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官经历、诗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可以看成是一部用诗写成的回忆录。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张养浩: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人。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辞职归隐,屡召不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
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处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写下《山坡羊•潼关怀古》。
后积劳病卒。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流露不满。
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1、你是如何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2、《山坡羊》①“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②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③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三、归纳总结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巩固提升1、按要求填空。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诗词五首单元絮语:本单元五篇课文,有议论性的文章,有记叙性的文章,还有五首诗词,内容广泛体裁多样。
这些文章对加强品德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增强热爱我国灿烂文化的意识,都有很大帮助.30、诗词五首一、整体感知《观刈麦》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二、字词积累刈(yì)晏(yàn)陇(lǒng) 踌躇(chóu)(chú)箪(dān)阙(què)三、篇章透视《观刈麦》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
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
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
这是写的全景。
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词五首》讲学稿(3)(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30课《实词五首》之《已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新授学习目标与要求:1. 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
2. 体会诗歌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知识:1.《已亥杂诗》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2.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
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一四折为主,有时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宾白为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
中国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说白叫做宾白。
)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行于大都(今)一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独立单位。
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简介:X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某某(今属某某)人。
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辞职归隐,屡召不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某某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
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观刈麦》。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3.理解本首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预习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刈.()荷.()箪.()饷.田()吏禄.()岁晏.()
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饷田:丁壮:秉:
曾:岁晏: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朝代)作家,字号。
我们读过他的诗有《》《》《》等。
【设问导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本诗的内容。
3.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
4.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
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5.探讨本首诗的主题。
【自学检测】
1.用诗句填空。
1)《观刈麦》中描写农家辛苦劳碌的生活图画是:
2)《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反常矛盾心理的语句是:
3)《观刈麦》中交待农民如此辛苦的原因的语句是:
4)《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民同情的语句是:
【巩固练习】
背诵并默写全诗。
【拓展延伸】
材料1:2004年3月23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
材料2:200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7.3亿农民彻底告别皇粮。
1.若时光车轮把白居易带到现代,当他看到以上信息,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你又想对他说什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 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预习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折戟.()寥.落()
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1)起一经:
2)零丁:
3)照汗青: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赤壁》的作者是,字,代诗人,与并称“小李杜”。
2)
(朝代)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有《》,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设问导读】
1.自由朗读这两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2.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赤壁》这首诗最精彩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过零丁洋》这首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4)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
1.用诗句填空。
1)《赤壁》中用假设句,表明机遇可以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历史的诗句是:
2)《过零丁洋》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忧虑不安心情的句子是:
3)《过零丁洋》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
【巩固练习】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己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3.理解这两首诗、曲的内容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曲大意,熟练地朗读度背诵。
【预习互查】
1.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吟鞭:落红:踌蹰:
2.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己亥杂诗》作者,(朝代)著名、。
这首诗是他
离开北京时所作。
2)《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作者 , (朝代)散曲家.
字 ,号 ,济南人。
【设问导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2.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广为传诵,试分析写得好的原因。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
1.用诗句填空。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巩固练习】
1.背诵并默写这两诗。
【拓展延伸】
1.对《己亥杂诗》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表现出诗人被排挤出京城,成为“天涯沦落人”的愤懑抑郁。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以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
情怀。
C.这首小诗作于己亥年,诗人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2.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浪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答案
【预习互查】
1. 略
2.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青壮年男性拿着竟然年底,晏,晚,迟
3.白居易唐代乐天香山居士采莲曲卖炭翁长恨歌
【设问导读】
1略 2.略
3.诗中景物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对农家同情、关心的句子是:“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听其相顾言”的“其”指代的是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妇人。
5.这首诗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芝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自学检测】
1.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
3)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4)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巩固练习】略
【拓展延伸】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答案
【预习互查】
1.略
2.指依靠精通经书,通过考试及第后做官。
起,做官。
孤苦的样子。
照耀史册。
3.1)杜牧牧之唐李商隐2)文天祥文山南宋文山先生全集
【设问导读】
1.略
2. 1)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家才能而才能而不得一展。
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自学检测】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黄
【巩固练习】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三课时答案
【预习互查】
1.诗人的马鞭落花指感慨万千,非常痛心
2.1)龚自珍清思想家、文学家2)全元散曲张养浩元希孟云庄
【设问导读】
1.略
2.略
3.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4“.如聚”形容地写出了潼关周围的峰峦起伏。
“如怒”非常传神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翻滚的气势。
5.此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的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的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这两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提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自学检测】
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巩固练习】略
【拓展延伸】
1.A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