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知识
1. 知识点:船籍港是船舶注册的所在港口,例如天津港。
船籍港所属国家为船旗国。
如果船籍港是天津,则船旗国就是中国。
按规定,远洋货轮到港时应悬挂相应的旗子。
船尾挂船旗国国旗,且每天早晚应该升降旗,进入港口要尽量换全新船旗国国旗。
如果船舶所到港口为非船旗国港口,则在驾驶台顶部的主桅杆右侧升起所抵达港口国国旗以示尊重,大小要与船旗国国旗一致,左侧根据不同情况悬挂检疫旗、引水旗等;如果船舶所到港口是船籍港本国港口,则主桅杆不需要升国旗。
2. 知识点:国际上的1桶油是42加仑,换算成升为158.98升,大约135千克。
3. 知识点:海里是航海上度量距离的单位,它等于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1分所对应的弧长。
由于地球子午圈是一个椭圆,它在不同纬度的曲率是不同的,因此,纬度1分所对应的弧长是不相等的,不同国家的海里标准长度也是不同的。
1海里=1.852千米,这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通过的海里的标准长度。
1海里=1.851千米是美国标准;1海里=1.853千米是法国标准;1海里=1.854千米是英国标准。
4. 知识点:节(Kn)以前是船员测船速的,每走1海里,船员就在放下的绳子上打个节,后来就用“节”做船速的单位。
1节(kn)=1海里/时=(1852/3600)m/s。
一般来说,VLCC的最高航速的理论值可达到16节。
延伸:“迈”通常是用作汽车的速度单位。
“马赫”则是火箭、航空飞船的专用速度单位。
5. 知识点: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的热带气旋为台风(typhoon)。
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10~11 级;台风:最大风速12~13级;强台风:最大风速14~15级;超强台风:最大风速≥16级。
6. 知识点:VLCC是超大型油轮“Very Large Crude Carrier”的英文缩写,载重量一般为20至30万吨,相当于200万桶原油的装运量。
海洋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海洋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1:啥导致了地球的大地水准面?地球旋转离心力带来了地球的椭球面,别规则的海底地形导致了重力的局地变化,大地水准面与海表面别同,因为海洋别是静止的,海表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偏差被定义为海表面地形2:怎么样测量海洋表面和底部地形?由于地球重力(形状)空间变化,地球的大地水准面有别规则性,大地水准面能够反映海底地形特征,我们普通用测深绳,回声测深仪以及雷达高度计来测量海底以及海表面的地形,并且也能够基于重力场的别规则性(重力与海底地形的关系)来计算海底地形3:海洋地形为何这样的重要?海洋地形妨碍海流路径、妨碍全球热量的输送、妨碍潮汐的能量混合和消散、妨碍自然灾难的发生,比如海啸等,在实际中会妨碍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地质研究4:海平面变化的缘故:大洋洋盆形状的改变:板块构造学讲(海洋地壳以及海底沉积物的变化,陆地地壳分布的变化)、泛大陆的形成(陆地海洋面积比例减小,海平面落低),大陆裂解,洋中脊扩张效应;海洋中水体总量的变化:水循环导致的海平面变化,热力所致的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地质代表: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珊瑚能够用于古海平面的重建从短时刻尺度上来讲,海平面变化的要紧缘故是海洋的增暖和热力膨胀,以及陆地冰的融化格陵兰冰盖平均厚度达1500米,南极冰盖厚度达2000到2500米5:海水的性质水深,海水压强,海水温度(计算时通常用K做单位),海表面温度,盐度(每千克海水溶解物质的克数,平均一千克海水中35克盐,盐度的计算?)如今普通用电导率来计算盐度,电导率要紧与温度有关,对盐度的依靠稍弱,要紧消除温度关于电导率的妨碍我们就能够得到盐度6:跃层: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快速变化的深度区间温跃层:位势温度:水团从初始状态绝热可逆的挪移到标准压强(海表面)时的温度位温小于实际温度位势密度:在别改变盐度的事情下,将某层海水微团绝热抬升到海洋表面时的密度位势密度无法用来比较深水区的水体密度(西大西洋在3000米以下明显有一段密度倒转的结构,随着深度的增加密度减少),于是将水团移到4000米处作比较深层水普通温度低密度大温盐结构示意图?水团:具有相同的温盐结构的水体(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且与身边环境的温盐结构有着较大的差不从印度洋北部的红海通过一具较深的海峡流出来的水普通高温高盐,从南极洲沿岸流进深海大洋的水一般低盐低温7:流体静力平衡:假如密度大的水体在密度小的水体之上,上层水体就会下沉,反之就不可能,也算是静力平衡静态稳定度:在流体满脚静态平衡的条件下用来衡量微团在垂直方向上离开初始位置之后能否回到原有平衡位置的标准,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有关静力稳定发生于海洋层化状态维萨拉频率,层化的程度越高振荡的频率越大 8:海洋中的光:三个区域:透光层(200米以内),半透光层(200-1000),别透光层(大于1000米)光的损失:介质的汲取、散射(统称为光束衰减所致的损失)别同颜群的光穿透海水的深度别同,开阔大洋穿透的深度比沿岸海域穿透的大水XXX遥感水唯一能够穿透海水一定的深度的卫星海洋遥感技术比尔-朗伯汲取定律:当一束平行单群光垂直经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与汲取层的厚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吸光系数随波长变化妨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的高度与接收太阳辐射的面积辐射衰减的妨碍表面反照率其中太阳高度角与云占主导地位妨碍净红外辐射(向下减向上其中向下方向为正)的因素:水温、海冰和雪、云、大气水汽含量其中在思考红外辐射的净损失的时候,水汽和云的妨碍比温度重要妨碍潜热通量(水分蒸发所携带的热量)因素:风速与湿度妨碍感热通量(热传导)的因素:风速与温度8:驱动大气环流的因素是地球表面受热别均与地球自转受热别均:太阳辐射别均地轴倾歪之类的对其产生妨碍然而并且还有反照率的妨碍气体从高压向低压加速流淌地球自转:离心力与科里奥利力偏转方向是北右南左极点处科氏力最大,在赤道为零哈德莱环流局限于低纬度地区,主导低纬的大气环流中纬度气旋(受热别均匀与旋转所致的流淌):强旋转作用会产生湍流运动,高低压配合,锋面会将温暖的热带空气和严寒的极地空气分开地转流地转平衡:流体沿着等压线运动:压强梯度力科里奥利力以及离心力达到平衡欧拉观点:视角固定于某一空间位置点,看水团怎么通过ADCP测量海流速度卫星遥感器观测、船载CTD 拉格朗日观点:视角固定在某一个体的水质点上,观看水质点的运动轨迹以及状态Argo浮标有限重力:重力加离心力海洋运动方程:9:海洋中的要紧洋流10:风经过摩擦力驱动海流,风应力,湍流(涡旋粘度)风生流理论:当科氏力和湍流剪切应力平衡时,海流趋于稳定的状态埃克曼层:受风驱动表层海水运动妨碍的垂直海洋层净输送理想状态下:北半球右偏九十度,南半球左偏九十度,然而实际上是表面右偏小于四十五度,净输送偏移七十度在低纬深度比高纬度深流涡中的埃克曼输送以及埃克曼理论能够解释海洋中的垂直运动北半球气旋会导致海表辐散,反气旋导致海表辐合北半球逆时针气旋,南北半球基本上反气旋海水辐合堆积,气旋海水辐散高压对应反气旋,低压对应气旋海洋流涡:地转环流----大气高压对应反气旋风应力埃克曼输送向中心辐合-----高的海表面动力高度压强梯度力-----地转流涡环流?(啥叫流涡?为啥是压强梯度力导致的) 11:为啥存在西向强化?(科里奥利力随纬度变化)能够用涡度解释,涡度分为行星涡度(受地球自转驱动)与相对涡度(由流场中的剪切驱动)北半球逆时针为正涡度,顺时针为负涡度而位势涡度守恒北半球行星涡度基本上正的,南半球基本上负的,赤道行星涡度为零,绝对值向两极递增行星涡度增加是,相对涡度就必须减小海流剪切对应的时摩擦力带来的也是涡度变化,并且风应力提供的是负涡度边界流南极绕极流没有西向强化,因为没有明显的边界12:涡旋(流环):相对较小,拥有小块从海流主体上脱离下来的挪移水体,这些水体的挪移路径与母体别同并且分为暖心流环与冷心流环暖流环会脱降到冷的环境中,而冷流环会进入暖水当中涡旋是温暖赤道水挪移到湾流北部的唯一方式,也是冷的高营养盐陆架水挪移到湾流以南的唯一方式湾流是温度高的水流冷流环对应的是上升流,暖流环对应的是下落流涡旋为何重要:物理角度:带来了海洋上层混合和能量的输送,化学角度:冷核涡旋可以给表面带来高营养水生物角度:冷涡旋使上层海水营养化,促进浮游植物的爆发,并且暖涡旋携带和输送各种生物13:两个环流系统:风生环流与密度环流密度环流包括:深海环流、热盐环流、全球输送带、经向翻转环流经向翻转环流:是啥?=形成缘故:重要性:维持海洋层化、与表层的输送量相当、气候调节器、冷水对而氧化碳的汲取更高效,调节热量输送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形成机制:首先是墨西哥湾流,然后是北大西洋流向北输送更暖的,盐分更高的海水。
海洋基础知识
4什么是海平面?
海平面是反映海面高度变化的多年平均值。
5、什么是潮汐?
地球上的海水或江水,受到太阳、月球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每天早晚会各有一次水位的涨落,这种现象,早称之为潮,晚称之为汐。
1、什么叫海洋?世界海洋有多大?
海洋是指地球上广大而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体,总面积约为 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0 %。
2、什么叫海?什么叫洋?
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叫洋,边缘附属部分称海。海与洋之间彼此通连,共同形成世界统一的海洋整体。
3、洋与海的水文特征是什么?
11、什么是内海?
内海是指一个国家领海基线向内一侧的全部海域。
12、什么是领海?
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24、中国周围有哪几个海?
中国周围有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其中,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是中国濒临的太平洋边缘海。黄海的面积约 38 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 44 米 ,最大深度 140 米。东海北接黄海,西接中国大陆,面积约 77 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 370 米 ,最大深度为 2719 米 。南海是中国濒临的最深最大的海,面积约 35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 1212 米 ,最大深度为 5377 米 。渤海深入中国大陆。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三省一市环抱,是中国的内海。它的面积为 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18 米 ,最大深度为 70 米 。黄海、东海和南海三海自然面积之和约 465 万平方公里。
第二章海洋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第⼆章海洋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第⼀节海流海流概述:1.海流的定义及分类海流是指海⽔⼤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
海流⼀般是三维的,由于海洋的⽔平尺度远远⼤于其垂直尺度,因此⽔平⽅向的流动远⽐铅直⽅向上的流动强得多。
习惯上常把海流的⽔平运动分量狭义地称为海流,⽽其垂直分量称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海流的主轴是指海流流动⽅向上流速最⼤点的连线。
海流的规模常⽤流幅来表⽰,流幅是指垂于主轴的⽔平宽度和上下厚度。
海流的强弱常⽤平均流速或平均流量表⽰。
海流的单位常⽤kn(节)和n mile/d(海⾥/天)表⽰。
海流是⽮量,其⽅向以流的去向表⽰,通常以8⽅位或度数为单位。
按照海流的成因,海流可以分为风海流、梯度流、补偿流和潮流等;按照海流本⾝的温度与其所流经海域的温度⾼低,海流可以分为冷流、暖流和中性流;按照海流⽅向与海岸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向岸流、离岸流和沿岸流。
在海岸带实测到的海流通常是潮流、风海流、地转流等迭加后的合成海流,可以分解为周期性的海流(潮流)和⾮周期性的海流(余流)。
实际的海流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的结果,在近海通常以潮流为主,在外海则以风海流为主。
2.海流的表⽰⽅法海流多以⽮量分布图来表⽰,常⽤的有流场分布图和海流频率玫瑰图。
表层海风流成因与特征:在⽆限深海中,由于地转偏向⼒作⽤,表层风海流的流向在北半球偏于风去向之右约45?,在北南球偏于风去向之左约45?。
海流流向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流速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变⼩。
到某⼀深度时,流向与表层海流相反⽽流速仅为表层流速的5%。
在浅海中,流向与海深、摩擦深度有关,流向与风向⼏乎⼀致。
地转流:地转流也称梯度流,它是指当等压⾯(海⾯)发⽣倾斜时,海⽔的⽔平压强梯度⼒和⽔平地转偏向⼒平衡时的稳定海流。
根据引起等压⾯倾斜的原因不同,地转流⼜可分为倾斜流和密度流两种。
倾斜流是指在不均匀的外压场作⽤下的地转流。
在海洋上⼤⽓压分布不均匀,⼤河⼊海的河⼝或迎风的海边出现的海⽔不均匀堆积等引起的海⾯(等压⾯)倾斜。
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广阔的环境之一,占地球表面积的71%,包含无数的生物种类和自然现象。
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解海洋的基础知识对于保护海洋环境和开发海洋资源至关重要。
海洋包括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在海洋中还有许多小海洋、海湾和海峡。
海洋的深度也很浅很深,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到了11034米。
海水是海洋中最重要的成分,它包含了丰富的盐分和矿物质,同时还有大量的生物存在其中。
海水的密度比淡水要高,因为它含有更多的盐分和矿物质。
此外,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也有所不同,这也会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鲸鱼,无所不包。
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它们适应了海洋特有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海洋也是地球上的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宝库。
除了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外,海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燧石、金属矿、钻石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有着极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已经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
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环保的重要议题之一。
总而言之,了解海洋的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充分了解海洋的特点、生物和资源,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海洋,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存。
海洋基础知识问题与答案
第一部分:海洋科学基本知识(一)海洋科学1.A [掌握]: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B [了解]:海洋科学的分支及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A.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B.海洋科学的分支及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海洋科学体系既有基础性科学,也有应用与技术研究,还包括管理与开发的研究。
属于基础性科学的分支学科体系,提法不尽相同,如有的认为应包括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海洋学等。
应用与技术研究的分支有卫星海洋学、渔场海洋学、军事海洋学、海洋学、海洋声学、光学与遥感探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环境预报以工程环境海洋学等。
管理、开发研究方面的分支有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功能区、海洋法学、海洋监测与环境评价、海洋污染治理、海域管理等。
海洋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这些观测应该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长期的,且最好是周密计划的、连续的、系统而多层次的、有区域代表性的海洋考察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二)地球运动和结构2.[熟悉]:科氏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科氏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差别3.[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及内部和外部圈层的构成4.[熟悉]: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科氏力的作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科氏力,又称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
是对于运动流体受力而言。
由于地球自转,使球体上固体和流体运动差异的力。
无论地球上流体运动方向如何,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始终向运动方向偏右90度,南半球始终向运动方向偏左90度。
地球圈层结构及内部和外部圈层的构成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均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又可再分为几个圈层,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物质运动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
海洋基础知识知识分享
海洋基础知识中国海洋1.中国海域辽阔,海岛广布,大约有多少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6500多个。
2.我国面积最大的三个海岛的名字是什么?台湾岛、海南岛和崇明岛。
3.我国以海岛组成的省级行政建制有几个?我国以海岛组成的省级行政建制有2个,是台湾省和海南省。
4.我国各海区海岛最多的、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海区?我国各海区海岛数最多的是东海海区,海岛数最少的是渤海海区。
5.我国已探明海洋石油天然气储备量最大的海区是哪个海区?南海海区。
6.我国近海各海区按面积如何排序?面积最大的是南海,其次是东海和黄海,面积最小的是渤海。
7.我国近海各海区中平均水深最浅和最深的分别是哪个海区?平均水深最浅的是渤海海区,最深的是南海海区。
8.我国海岛最多的省份是哪个省份?浙江省。
9.我国哪个海区潮汐能最为丰富?浙闽沿海。
10.我国最大的产盐省份是?山东11.我国鱼种最多的海区是哪个?南海海区12.我国面积最大的珊瑚岛是哪个岛?最大的群岛是哪个岛?我国面积最大的珊瑚岛是位于西沙群岛西部的永兴岛,面积为1.85平方千米。
面积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13.我国沿海有哪些重要的港口?到2004年底,沿海港口共有中级以上泊位250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50多个;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50万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一位。
一些大港口年总吞吐量超过亿吨,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天津港、广州港、厦门港、宁波港、大连港八个港口已进入集装箱港口世界50强。
14.我国年吞吐量最大的是哪个港口?上海港。
15.郑和几次出使西洋?郑和于1405-1433年的28年中七次出使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及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和马达加斯加岛。
16.《南京条约》中,我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几个?《南京条约》,旧称《江宁条约》于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签订,我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
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向
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向海洋科学是研究地球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结构、分布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向的概述:1.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包括海水、海底及其上空的空间。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约70%,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透明度等参数及其变化规律。
–海流、潮汐、波浪等海洋动力学现象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海洋的化学成分:–海水中溶解的盐类、气体、有机物质等化学成分及其分布规律。
–海洋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如碳循环、氮循环等。
4.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生物的分类、生理、行为、繁殖等基本特征。
–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如珊瑚礁、深海生物群落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5.海洋地质与地形:–海底地形的分类,如大陆架、大陆坡、海山、海沟等。
–海洋地质构造,如板块构造理论在海洋中的应用。
–海底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6.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
–海洋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洋酸化等。
–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海洋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海洋观测技术,如卫星遥感、深海潜器、海洋浮标等。
–海洋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海洋模型模拟与数值分析。
8.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深海未知生物的研究。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洋新能源的探索与开发。
–海洋灾害的预测与防范。
9.海洋科学在国家战略中的应用:–海洋权益与海洋法。
–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海洋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众多领域的研究。
通过对海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的奥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习题及方法:1.习题: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百分比是多少?解答: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约70%。
海洋基础知识
第一节海洋与地形基础知识一、海洋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其中海洋占地表总面积的70.8%。
海洋是洋和海的总称。
(一)洋洋――海洋的中间部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深度一般在2000米以上,水的温度、盐度、颜色等不受大陆影响,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
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全球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二)海海――海洋的边缘部分,深度较浅,一般在2000米之内,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
海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海流系统,水温受大陆影响而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水的盐度和颜色受大陆河流、气候和沿海大陆架地形的影响较明显。
按照所处位置,海可以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1)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2)内海是深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强烈影响,如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面积最小,海水最浅;3)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如日本海和我国东海。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是位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面积最小的海是位于土耳其西北面的马尔拉海,仅1.1万平方千米。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主张,我国所辖海域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在“四海一洋”中所辖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30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二、海岸(一)海岸线海岸线――泛指沿海海陆交接线,一般定在平均海平面的交线上。
海洋与陆地是地球表面两种基本地貌,它们之间被一条明显的界线所分开,这条海陆交汇的界线即为海岸线。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的定义,海岸线是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的痕迹线。
世界海岸线总长度大约为44万千米,我国大陆海岸线18000千米,岛屿海岸线总长度约14000千米。
广东省是我国沿海海岸线(包括大陆海岸线和岛屿海岸线两部分)最长的省份。
(二)海岸广义的海岸是指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地带。
海洋科普知识
一、列举10种不同的海洋生物,并说明属于哪一类?(15分)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
石珊瑚、柳珊瑚、红珊瑚、海葵、水母、海蛰、水螅、软体动物门。
如牡蛎、鲍鱼、珍珠贝、扇贝、蛤蜊、砗磲、海红(贻贝)、石鳖肢动物门。
如对虾、龙虾、螯虾、磷虾、管鞭虾、赤虾、鹰爪虾、猬虾、鼓虾、长臂虾、沼虾、米虾、蝼蛄虾、美人虾、蝉虾、糠虾、钩虾、铠甲虾、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海洋鱼类如真鲨、鲸鲨、姥鲨、双髻鲨、锯鳐、团扇鳐、电鳐头足纲是海洋肉食性动物。
它包括乌贼、枪乌贼、柔鱼、章鱼等主要经济品种。
二、常见的海洋自然灾害都有哪些?人类应该如何应对?(20分)海洋自然灾害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是由气象因素引发的,如热带气旋、风暴潮等;有些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塌陷等岩石圈活动引发的,如海啸等;还有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如海冰、海雾等。
海洋自然灾害防范面对海洋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十分重要。
一方面,要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监测。
例如,我国已经建立了风暴潮信息系统,通过提取过去风暴潮的信息,研究其运行规律,从而能够对风暴潮作出较精确的预报。
另一方面,要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防波堤、拦河坝和堤坝可以减少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例如,荷兰防潮闸工程有效保障了鹿特丹地区100多万居民免受风暴潮的侵袭。
此外,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也是防范海洋自然灾害的重要内容。
3、海洋科幻影片《深海狂鲨》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不少于500字25分)一群菁英科学家在设备精良的海底研究中心,进行创世纪的医学研究,没想到他们却改变了自然生态,让一群恶鲨的聪明敏捷。
这些隐藏在平静海面下的杀手,正蓄势待发,以报复人类为乐趣……生化制药厂的老板法兰克林,是海底研究中心的赞助金主。
他提供庞大资金让苏珊麦博士研究抗老年疑呆症的神奇药丸。
麦博士与他的研究小组在孤立海中的海底研究中心,以最古老的生物--鲨鱼为实验对象,取其脑中蛋白质,注入人类坏死脑细胞,以完成伟大的医学成就。
与海洋有关的若干基础知识
与海洋有关的若干基础知识
全球海水盐度的平均值为34.7‰,一般记平均值为35‰
现场海水密度稍大于1,一般为1.0255-1.0285
三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平均为17.4℃,比陆地年平均的14.4℃高3℃,其中太平洋年平均为19.1℃,印度洋为17℃,大西洋16.9℃。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
温度高,密度小(4℃时水密度最大,为1);盐度高,密度大;压力增加,密度增大。
赤道区温度高,盐度低,因而那里表层海水的密度也低,约1.0230;
两极海域温度低,海水密度较大,南极海域达1.0270以上;
亚热带区蒸发量大,盐度高,温度高,密度中等。
Temperature values change with depth in seawater.
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不均匀向深处递减。
在南、北纬45°之间,海水温度大致可分上、下两层。
自表层到500-1000m水深处为对流层,对流层之下为平流层。
在对流层中、上部0-100m深处,由于大气与水体交换,风和波浪的扰动,温度无垂直梯度变化。
这层之下,形成一个明显的温度梯度。
1000m深处,海水温度为 4- 5℃。
平流层中,垂直温度梯度小,2000m深处,水温为2-3℃,3000m深处,水温为l-2℃,因而占大洋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之间,全球海水平均温度为3.5或3.9℃。
海洋基础知识
2.海洋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2.1海流2.1.1海流概述2.1.1.1海流的定义及分类题干:风和海流的方向:A.都是指来向B.风是指来向,流是指去向C.都是指去向D.风是指去向,流是指来向参考答案:B题干:海浪和海流的方向:A.都是指来向B.浪是指来向,流是指去向C.都是指去向D.浪是指去向,流是指来向参考答案:B题干:航向和流向:A.都是指来向B.航向是指来向,流是指去向C.都是指去向D.航向是指去向,流是指来向参考答案:C题干:表层大洋海流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B.水温差C.大气环流D.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参考答案:C题干:海流的主要成因是:A.风和海水的密度B.风和气温差C.地球与日月间的引力D.风和水温差参考答案:A题干:由于大范围盛行风所引起的一种流向和流速都比较稳定的海流,称为:A.漂流B.梯度流C.风生流D.潮流参考答案:A题干:由风对海面的切应力、地转偏向力、粘滞摩擦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稳定海流是:A.补偿流B.地转流C.风海流D.潮流参考答案:C题干:当海水的水平压力梯度与地转偏向力平衡时形成的稳定流动是:A.补偿流B.地转流C.风海流D.潮流参考答案:B题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海流对船舶运动有一定影响B.较弱的海流对天气和气候有显著影响C.海雾的形成与冷、暖海流的分布无关D.海流不能带动冰山移动参考答案:A题干:海洋上最主要的海流是:A.风海流B.地转流C.补偿流D.潮流参考答案:A题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补偿流只有水平方向的B.补偿流只有垂直方向的C.出现上升流的海区常伴随低温D.出现上升流的海区常伴随高温参考答案:C题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补偿流只有水平方向的B.补偿流只有垂直方向的C.补偿流既有水平方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D.出现上升流的海区常伴随高温参考答案:C题干:地转流(又称梯度流)可分为:A.密度流,倾斜流B.补偿流,潮流C.定海流,风生流D.向岸流,离岸流参考答案:A题干:由于不均匀外压场作用下引起的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梯度流称为:A.密度流B.倾斜流C.补偿流D.外压流参考答案:B题干: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梯度流称为:A.倾斜流B.密度流C.补偿流D.潮流参考答案:B题干:在北半球背密度流而立,密度小的(高温)水域在,密度大的(低温)水域在。
海洋知识竞赛题库2024答案解析
海洋知识竞赛题库2024答案解析一、海洋基础知识1.问题:海水的平均盐度是多少?答案:海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
解析:海水中的盐度是指溶解在海水中的各种盐类的总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平均盐度大约为3.5%。
2.问题:海水的密度受哪些因素影响?答案:海水的密度受温度、盐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
解析:温度越低密度越大,盐度越高密度越大,压力越高密度越大。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着海水的密度。
二、海洋生物知识1.问题:鲸鱼属于哪一类动物?答案: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解析:鲸鱼是海洋里的脊索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类,它们通过自己生产的乳汁哺育幼崽。
2.问题:海洋中最大的鱼类是什么?答案:鲸鲨是海洋中最大的鱼类。
解析:鲸鲨是一种大型鲨鱼,体长可达12米以上,是目前发现的最大鱼类之一。
三、海洋环境知识1.问题: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有何影响?答案: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危害海洋生物。
解析:海洋中大量的塑料垃圾会导致海洋生物误食,甚至危及它们的生存,同时塑料垃圾的堆积还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2.问题:珊瑚礁是什么构成的?答案:珊瑚礁是由珊瑚虫的钙质骨架构成的。
解析:珊瑚虫依靠分泌的钙质物质形成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
四、海洋资源利用知识1.问题:在海洋中可以开采的资源有哪些?答案:海洋中可以开采的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海水淡化等。
解析:海洋是人类重要的资源宝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也是海水淡化的重要来源。
2.问题: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是哪个?答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
解析:中国拥有着广阔的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捕捞产量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渔业生产国之一。
以上是海洋知识竞赛题库2024的答案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科学知识。
初中生物海洋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海洋知识点总结一、海洋的形成与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其形成与地球的板块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数亿年前的地壳运动导致了大陆的漂移,形成了现今的海洋格局。
海洋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二、海洋生物分类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根据生活环境和特点,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 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等,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
2. 植物:主要为海藻类,如绿藻、红藻和褐藻,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无脊椎动物:如海绵、水母、珊瑚、贝类等,种类繁多,生态地位各异。
4. 鱼类:海洋中最大的动物群体,包括鲨鱼、鲸鱼、热带鱼等,形态多样,生态习性复杂。
5. 海洋哺乳动物:如海狮、海象、海豚和鲸鱼等,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智能。
6. 海洋爬行动物:如海龟,是海洋中的古老居民。
三、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其中,珊瑚礁、海草床、深海海底和极地海域等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
1. 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极高,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2. 海草床:位于沿岸浅水区,为许多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
3. 深海海底:环境恶劣,但生物种类丰富,包括深海鱼类、甲壳类和管虫等。
4. 极地海域:受气候影响,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生物量巨大,如鲸鱼和磷虾。
四、海洋生物的适应性海洋生物为了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生存,演化出了许多独特的适应性特征:1. 盐度适应:海洋生物体内通常具有调节机制,以维持体内盐度平衡。
2. 压力适应:深海生物需适应极高的水压环境,其生理结构和代谢方式均有特殊之处。
3. 温度适应:不同海洋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如热带鱼类对温度变化敏感,而极地生物能在冰冷环境中生存。
4. 光合作用:植物和一些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深海生物则依赖化学合成作用。
五、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是人类的重要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能源和矿产资源。
海洋基础知识
中国海洋1.中国海域辽阔,海岛广布,大约有多少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得海岛? 6500多个。
2、我国面积最大得三个海岛得名字就是什么?台湾岛、海南岛与崇明岛。
3.我国以海岛组成得省级行政建制有几个?我国以海岛组成得省级行政建制有2个,就是台湾省与海南省。
4.我国各海区海岛最多得、最少得分别就是哪个海区?我国各海区海岛数最多得就是东海海区,海岛数最少得就是渤海海区。
5.我国已探明海洋石油天然气储备量最大得海区就是哪个海区?南海海区。
6、我国近海各海区按面积如何排序?面积最大得就是南海,其次就是东海与黄海,面积最小得就是渤海。
7、我国近海各海区中平均水深最浅与最深得分别就是哪个海区?平均水深最浅得就是渤海海区,最深得就是南海海区。
8、我国海岛最多得省份就是哪个省份?浙江省。
9、我国哪个海区潮汐能最为丰富?浙闽沿海。
10、我国最大得产盐省份就是?山东11.我国鱼种最多得海区就是哪个?南海海区12.我国面积最大得珊瑚岛就是哪个岛?最大得群岛就是哪个岛?我国面积最大得珊瑚岛就是位于西沙群岛西部得永兴岛,面积为1.85平方千米。
面积最大得群岛就是舟山群岛。
13、我国沿海有哪些重要得港口?到2004年底,沿海港口共有中级以上泊位250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50多个;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50万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一位。
一些大港口年总吞吐量超过亿吨,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天津港、广州港、厦门港、宁波港、大连港八个港口已进入集装箱港口世界50强。
14.我国年吞吐量最大得就是哪个港口?上海港。
15、郑与几次出使西洋?郑与于1405-1433年得28年中七次出使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与非洲,遍及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与地区。
最远到达赤道以南得非洲东海岸与马达加斯加岛。
16.《南京条约》中,我国被迫开放得通商口岸有哪几个?《南京条约》,旧称《江宁条约》于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签订,我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
海洋学基础知识
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全球气候和环境有重要影响,因此保护和恢复海洋 生态系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海洋气候
01
海洋气候是指海洋及其周围大气之间相互作用所产 生的气候现象。
02
海洋气候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如调节全球气候、 影响天气系统等。
海洋化学是研究海水中化学物质的存 在、分布、来源和迁移转化规律的科 学。
海洋化学的研究对于人类了解地球环 境和预测环境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 义。
海水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溶解氧、 盐类、二氧化碳、营养盐等,这些成 分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都有重 要影响。
03 海洋生物
海洋植物
海洋藻类
包括绿藻、褐藻、红藻等,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 要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
海洋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主要基于神话和传说,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
中世纪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逐渐增加,如发现新大陆等。
18-19世纪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兴趣逐渐增加,开始进 行系统的海洋观测和调查。
20世纪至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的学科越来越 多,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
海洋环境
海洋科学研究关注海洋环境的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海平面上升 等,对全球环境变化有重要影响。
资源利用
海洋科学研究不仅关注环境保护,也致力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人类可持续 发展提供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海洋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 响,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
海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大全及答案
海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大全
一、海洋基础知识
1.什么是海洋?
–答:海洋是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水域,包括大洋和海湾。
2.海水中的盐含量是多少?
–答:海水中的盐含量大约是每升水中含有35克盐。
3.世界上最深的海洋是什么海?
–答: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
4.海水的深度和颜色有什么关系?
–答:海水在浅水区颜色较浅(呈蓝色),深水区颜色较深(呈绿色)。
二、海洋生物知识
5.海龟是属于哪一类生物?
–答:海龟属于爬行动物。
6.以下哪种鱼类是不属于辐鳍鱼类的?
–答:鲨鱼。
7.海豚属于哪一类生物?
–答:哺乳动物。
三、海洋环境知识
8.什么是海洋温室效应?
–答:海洋温室效应是指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
9.海洋酸化是什么?
–答:海洋酸化是指海洋中的pH值下降的过程。
四、海洋资源利用
10.海水可以通过哪种方式转化为淡水?
–答:海水淡化技术。
11.海洋中最丰富的资源是什么?
–答:鱼类资源。
五、海洋污染与保护
12.以下哪种行为会导致海洋污染?
–答:废弃物和石油的排放。
13.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答:建立海洋保护区和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六、海洋探索历史
14.谁是第一个环游世界的人?
–答:麦哲伦。
15.《海底两万里》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答:儒勒·凡尔纳。
以上是海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大全,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地理学中的海洋学基础知识点
地理学中的海洋学基础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其中海洋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海洋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上约占百分之七十的海洋和海洋环境。
下面将介绍地理学中海洋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1. 海洋的定义和分类海洋指的是地球表面上连接或者包围大陆的广阔水域,由于地球表面约七成都是海洋,所以海洋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其形成方式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海洋可以分为大洋和边缘海。
大洋是指面积巨大的无缝隙海洋,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边缘海是指位于大洋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海域,如地中海、北海等。
2. 海洋的地貌特征海洋地貌是研究海洋底部地形和水面地形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海底山脊、海沟、海岸线等。
其中,海底山脊是海洋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大地构造现象。
海沟是指海底最深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是马里亚纳海沟,其深度达到了约1.15万米。
海岸线则是指海洋与陆地相交界面的线条,它的形状各异,有的是平缓的沙滩海岸,有的是多岛多湾的湾海岸。
3.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环境之一,其中包括了各类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
海洋动物包括鱼类、海豚、海龟、海鸟等,它们适应了海洋的环境,具有独特的生物特征。
海洋植物主要指海藻和浮游植物,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物能源。
4. 海洋的运动和循环海洋中的运动包括海水的波浪、潮汐和洋流。
波浪是海水表面的周期性波动,它的形成主要受到风力、地震和潮汐等因素影响。
潮汐是海洋中涨落的现象,它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洋流是海洋中水的流动,它不仅对海洋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
5.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海洋矿产、海水、海洋生物等,它们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海洋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
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
五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注:中国大陆认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一直延续到南极洲,故不存在南冰洋一说),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
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因为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水球”。
海和洋不是一回事,海洋的中间部分称为洋,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它的深度大,一般在二、三千米以上,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等不受大陆影响,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
全球分五个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中国大陆认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一直延续到南极洲,故不存在南冰洋一说)。
海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深度较浅,一般在二、三千米之内,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
海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海流系统,水温因受大陆影响而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盐度受附近大陆河流和气候的影响也较明显,水色以黄绿色较多,透明度小。
海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边缘海和地中海两种类型。
大洋靠近大陆的部分,被岛屿和半岛分隔开,水流交换畅通的称为边缘海,如东海、南海、日本海等;介于大陆之间的海称地中海,如地中海、加勒比海等。
如果地中海伸进一个大陆内部,仅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通的,又称为内海,如渤海、波罗的海等。
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巨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大风灾害及地震海啸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引发海洋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大气的强烈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海洋水体本身的扰动或状态骤变;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及其伴生之海底滑坡、地裂缝等。
海洋自然灾害不仅威胁海上及海岸,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海洋基础知识
2019/1/10
海流花图
东南流
平均流速
2.海流的分类
1)海流按其成因分为:风海流、地转流、补偿流和 潮流。
风海流是海洋上最主要的海流,其强度较强。风海 流是在海面风作用下形成的海水流动。 海流的成因主要是盛行风带、地转偏向力、和海陆 地形分布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际上由单一原因产生的海流极少,往往是几个因 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有主次,近海以潮流为主, 外海多风海流和梯度流。
2019/1/10
330 在盛行西风带中海流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331 北半球NE信风带的海流___________. A.向西流动 B.向东流动 C.向西南流动 D.向西北流动 332 表层风海流的大小___________. A.与海面风速成正比 B.与纬度的正弦平方根成反比 C.A、B都对 D.A、B都错
海区的水温相差不大称中性流,一般东西向的流。
按照海流方向与海岸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向岸流、
离岸流和沿岸流。
2019/1/10
二、 世界大洋表层海流模式
1.信风流和赤道逆流: 在赤道区
3.东边界流:西风漂流在大 有一支从东向西的海流,即 北 洋东岸流向低纬的海流。东 赤道海流(NEC)和南赤道海流 边界流流动缓慢,幅度宽广 (SEC),南北赤道海流之间有一 支从西向东的赤道逆流。 具有寒流性质。
廓、底部起伏和水文特征,将世界大洋分为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
2019/1/10
太平洋:东西宽约19000km,南北最长约16000 km,面
积约1.8亿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50%,超过 了世界陆地面积的总和。平均深度为3957m,马里亚纳 海沟的最深处可达11034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基础知识笔试大纲根据对海洋基础知识认知和掌握程度的不同要求,将知识点划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对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明白并理解具体概念、作用、意义等。
[熟悉]——清楚地知道相关知识点,认知的程度比较深刻。
[掌握]——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学习,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①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②解释: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说明或概述;③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即预期的结果。
第一部分:海洋基本知识(一)海、洋概观1.[掌握]:洋、海、海湾、海峡的概念[熟悉]:海和洋的主要特征[了解]:海湾潮差、海峡流速的主要特征地球上互相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
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
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图2—7)。
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90.3%;深度大,一般大于2000m;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影响,盐度平均为35,且年变化小;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据国际水道测量局的材料,全世界共有54个海,其面积只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9.7%。
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内。
其温度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水色低,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多系由大洋传入,但潮汐涨落往往比大洋显著,海流有自己的环流形式。
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
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等。
陆间海和内海一般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大洋有明显差别。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海等。
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
海湾中的海水可以与毗邻海洋自由沟通,故其海洋状况与邻接海洋很相似,但在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我国杭州湾最大潮差可达8.9m。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习惯叫法,有些海和海湾的名称被混淆了,有的海叫成了湾,如波斯湾、墨西哥湾等;有的湾则被称作海,如阿拉伯海等。
世界上主要的海和海湾如表2—4所示,其中面积最大、最深的海是珊瑚海。
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峡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潮流速度大。
海流有的上、下分层流入、流出,如直布罗陀海峡等;有的分左、右侧流入或流出,如渤海海峡等。
由于海峡中往往受不同海区水团和环流的影响,故其海洋状况通常比较复杂。
2.[熟悉]:海按照位置的分类;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了解]:中国近海各海区所属海洋类型中国近海依传统划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①渤海为中国的内海,通过东面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是深入中国大陆的近封闭型的一个浅海,仅通过东面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沟通;其北、西、南三面均被陆地所包围,即分别邻接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天津市。
渤海海峡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老铁山头),南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登州头),宽度约106km。
渤海的形状大致呈三角形,凸出的三个角分别对应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
北面的辽东湾,位于长兴岛与秦皇岛连线以北。
西边的渤海湾和南边的莱州湾,则由黄河三角洲分隔开来。
②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因古黄河在苏北入海携运大量泥沙使水色呈黄褐色而得名。
其北界辽宁,西傍山东、江苏,东临朝鲜、韩国,西北经渤海海峡与渤海沟通,南边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东面至济州海峡。
习惯上又常将黄海分为南、北二部分,其间以山东半岛的成山角(成山头)至朝鲜半岛的长山(串)一线为界。
北黄海的形状近似为一椭圆形,南黄海则可大致视为六边形。
③东海位于中国岸线中部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东海西有广阔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兼有深海和浅海的特征。
东海西邻上海市和浙江、福建二省,北界是启东嘴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
东北部经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分界线一般取为济州岛东端—五岛列岛—长崎半岛野母崎角的连线。
东面以九州岛、琉球群岛和台湾连线为界,与太平洋相邻接。
南界至台湾海峡的南端。
④南海属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南方,纵跨热带,亚热带,而已热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要特征。
南海西南面经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相通,东南经民都洛海峡、巴拉巴克海峡与苏禄海相接,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北靠中国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东临菲律宾群岛,海域广阔,总面积达350*104km2,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在马尼拉海沟。
达5377米。
南海海岸复杂,但以生物海岸占优,珠江口为三角洲海岸。
中国近海属于北太平洋西边界的部分边缘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经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具有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
①渤海:半封闭内海,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角(老铁山头)与山东半岛的蓬莱角(登州头)的连线为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面积7.7万km2,平均深度18m,最深83m。
形状大致呈三角形,凸出的三个角分别对应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
【内海】②黄海:半封闭的陆架浅海,长江口北角启东嘴至济洲岛西南角连线为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
习惯上将黄海分为南、北两部分,山东半岛的成山头与朝鲜西岸的长山串的连线为南黄海与北黄海的分界线。
南黄海面积30.9万km2,形状大致视为六边形。
北黄海面积7.13万km2,形状近似为一个椭圆。
黄海总面积38万km2,平均深度44m,最深超过100m。
地形中央凹地。
【边缘海】③东海:为太平洋边缘海,西北接黄海,东北从济洲岛至五岛列岛为与朝鲜海峡为界,东面以琉球群岛与太平洋相连,南面自福建东山岛至台湾南端与南海相通。
水域辽阔,面积77万km2,平均深度370m,最深2719m。
西有广阔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故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
【边缘海】④南海:北面以台湾海峡与东海相通,东面接菲律宾、巴拉望、加里曼丹等与太平洋分隔,南面接马来半岛、纳土纳群岛、加里曼丹等与印度洋分隔。
太平洋边缘海,350万km2,平均深度1212m,最深5377m。
南海北临广东、广西,西接越南。
属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形态相当齐全。
【边缘海】(3)中国近海各海区所属海洋类型:①渤海:中国的内海;中国大陆东部由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所围绕的、近封闭的浅海。
②黄海:半封闭浅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的西太平洋边缘海。
③东海:西太平洋边缘海;位于中国岸线的东方,于中国大陆与九州岛、琉球群岛和台湾岛之间。
④南海:太平洋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南部,纵跨热带与亚热带,以热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要特征。
与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
【中国近海海底地形与大陆相似,即西高东低,西部水浅、东部水深。
自海南岛南面经台湾至日本九洲连一线,此线以西,水深较浅、海底平坦、坡度较小;此线以东,水深、坡度大、有海沟等。
南海四周浅,中央深,形成南海盆地。
】3.[掌握]:世界大洋按照位置的划分及各大洋形态特征[了解]:“南大洋”的概念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图2—7),各大洋的面积、容积和深度如表2—3所示。
太平洋是面积最大、最深的大洋,其北侧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接;东边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经线与大西洋分界;西以经过塔斯马尼亚岛的经线(146°51′E)与印度洋分界。
印度洋与大西洋的界线是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20°E)。
大西洋与北冰洋的界线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尔辰角经冰岛、过丹麦海峡至格陵兰岛南端的连线。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欧和北美洲所环抱,是世界最小、最浅、最寒冷的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靠近南极洲的那一片水域,在海洋学上具有特殊意义。
它具有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和独特的水团结构,既是世界大洋底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又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从海洋学(而不是从地理学)的角度,一般把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在1970年的会议上,将南大洋定义为:“从南极大陆到南纬40°为止的海域,或从南极大陆起,到亚热带辐合线明显时的连续海域。
”(二)海岸带和海底地形4.[掌握]:海岸带、潮间带等概念[熟悉]:海岸带组成[了解]:海岸带类型世界海岸线全长44×104km,它是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
由于潮位变化和风引起的增水—减水作用,海岸线是变动的。
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
目前,世界上约有2/3的人口居住在狭长的沿海地带,海岸带的地貌形态及其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
海岸地貌是在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图2—8)。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
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
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通常约10~20m。
海岸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交叉作用十分复杂,故海岸形态也错综复杂,国内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海岸分类标准。
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将中国海岸分为河口岸、基岩岸、砂砾质岸、淤泥质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岸等六种基本类型。
5.[掌握]:大陆边缘类型及各部分的名称[熟悉]:大洋中脊的定义及分布特征[了解]:海底地貌所包括内容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
一、稳定型大陆边缘稳定型大陆边缘没有活火山,也极少地震活动,反映了近代在构造上是稳定的,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和欧洲、非洲大陆边缘比较典型,故也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此外也广泛出现在印度洋和北冰洋周围。
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图2—9)。
大陆架简称陆架,亦称大陆浅滩或陆棚。
根据1958年国际海洋法会议通过的《大陆架公约》,大陆架定义为“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m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以及“邻近岛屿与海岸的类似海底区域的海床与底土”。
依自然科学的观点,大陆架则是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