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单元优化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优化提升
一、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东北地区:唐朝设渤海、黑水都督府;明朝设奴尔干都司;清朝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
2.西北地区:秦朝派蒙恬夺取河套,置县、移民、筑长城;西汉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重设西域都护府,派班超经营西域;唐朝设置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清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
3.南部地区:秦朝统一珠江流域,设三郡;清朝南海诸岛归属广东琼州府万州。
4.西南地区:汉武帝时设郡县;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的行政区域;明末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清朝确立了对宗教领袖的册封制度,设驻藏办事大臣等。
5.对台湾的管辖: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
【针对训练】
1.“昭君阏氏,昭君阏氏,我们敬爱的阏氏,在你的光辉照耀下,我们是一群幸福的小羊。什么样的言语,也不能表达我们的感动,我们的感动……”以上这首内蒙古民歌,主要反映()
A.昭君是民族友好、团结的象征,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B.昭君给蒙古族带来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
C.昭君在蒙古草原统治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护
D.昭君是蒙古族的先祖之一
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昭君出塞的最大作用是促进了民族友好与融合,而昭君也成为匈奴和汉民族团结的纽带,A项正确。B项说法不准确;昭君是匈奴首领的阏氏,并未建立在蒙古草原的统治,故C、D两项错误。
2.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交融,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而逐渐交融。以下史事中,能够证明材料观点的是()
A.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
B.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
C.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
D.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
解析:选C。“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是通过羁縻府州制实现的民族交融,故选C项;“唐朝大败东突厥”体现的是“各族之间的争战”,排除A项;“回纥出兵助唐平叛”不能体现唐朝政府对回纥的政策、措施,排除B项;D项不能体现唐朝政府对吐蕃的态度,排除D项。
二、国际法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和干涉。《联合国宪章》规定了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原则,以及对于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或侵略行为的应付办法。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维护和平、制止侵略构成了现代国际法最重要的原则。
2.建立原则制度,调整国际关系。国际法规定了一整套国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管辖居民、领土等客体的原则和制度,使国家之间建立一种确定的法律关系,每个国家都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则去实施行为,而不得互相侵犯和干涉内政等。
3.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法具备了一套建立外交关
系的使领制度以及举行国际会议、缔结条约的程序规则,以便国家之间进行正常交往,发展友好关系,促进经济合作。
4.提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限制和禁止在战争中采取不人道的行为。国际法禁止诉诸战争,使每个国家负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因此,提供了各种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
【针对训练】
3.联合国与国联有着无可否认的历史继承性,但绝非国联的简单翻版。下列属于联合国与国联相同点的是()
A.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强调大国一致原则
C.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
D.缺乏必要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解析:选C。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故A项与联合国相符,与国联不符;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而国联并未强调此原则,B项错误;C 项属于二者的共同点,故选C项;缺乏必要普遍性和权威性的是国际联盟,D 项错误。
三、现代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
4.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合作
解析:选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主要有中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是一个解决欧亚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环境等各种安全问题的组织,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违背,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成功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排除B项;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二者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
1.(2019·高考全国卷Ⅲ·T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解析:选C。“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等内容均强化了君主的地位,故选C项;“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表明其重点是强化君主权力,而非信仰自由,排除A项;“16世纪”英国尚未确立君主立宪的政体,排除B项;《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属于17世纪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09·高考北京卷·T14)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
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张骞“凿空”B.卫青远征
C.昭君出塞D.甘英出使
解析:选A。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匈奴”“两汉”“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等有效信息。中原的冶铁、凿井技术传给西域,而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等经济作物传入中原,这些经济文化交流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A项正确。B 项所述属于军事斗争,排除。C项指出塞蒙古高原,排除。D项是出使欧洲,排除。
3.(2015·高考上海卷·T8)以下史实中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 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
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
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等
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
解析:选C。A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中原文化对鲜卑族的影响;B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鲜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C项反映出唐代的民族交往,唐朝与吐蕃和亲;元朝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故D项错误。
4.(2017.11·浙江选考·T14)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他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