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知识逻辑架构
1、《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所述文学史包括5大历史史段:宋、辽金元、明、清、近代。教材在编排上分别按照这5大史段划分为5编。
2、以纵向代表史段,以横向代表文学体裁,以教材所划分的编为单位,可将课程内容所涉文
联系,文学在担负明言载道的同时,其满足大众娱乐和消遣的功能也日益发达。这种特点造就了文学史发展演变的群众基础性和集体创作累积性力量更为强大,文人独创的代表作家和杰出作品都有着更为深广的时代背景。这种自下(民间文学)而上(文人士大夫文学)的发展特点明显不同于传统文学自上而下的特点。事实上,如果说,传统文学是由文人士大夫独领风骚、代表了道统学统的正声雅调的话,宋代以后迅速崛起的各种通俗文学,则是不断从民间文学汲取新鲜血液,并给予日渐萎缩的传统文学的创作以灵感的滋养。因而,非常明显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材中的文学史重心,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转移——除宋代依然以诗词为主要内容外,元明清文学基本全是戏剧和小说的天下。因此,教材依然沿用历史朝代断限的方法对文学史进行分段编排和叙述,虽然从行文的角度来讲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元明清是戏剧和小说这两大文学体裁创作不断探索、演进、分化乃至最终逐步定型的历史阶段,需要进行蝉联学习,如果按照自然朝代更替的人为划分,反而使我们在理解和记忆上很不方便。
4、基于上述思路,如果以3大类文学样式作为逻辑框架,根据课程知识内容和所涉文体特点,可将教材目录结构重新分布排列如表2-2-1。表中,与原课程章节排列顺序有所调整的标题分别用括号“【】”加以标示。
附带说明的是:文学理论批评在逻辑结构目录表中作为一条文学发展线索予以独立罗列,目的是在于更好归纳知识点,方便读者的记忆检索,以线带点,强化和加深理解。至于具体内容,在【笔记】栏目中则仍然按照文学理论批评所涉文学体裁,将其归入相应的类别内容之中。例如,有关诗歌创作的理论批评归入传统文学类,有关戏剧、小说的理论批评,则分别归入曲艺文学类和小说文
二、课程学习线索及知识要点
、经过上述整理之后,课程的学习线索已经比较清晰:课程内容分为3大版块,每个版块之中,每种文体的发展史便形成一条主线索。总的来说,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本上还是一样。所不同的是,重要文体的实际发展情况更加复杂,流派纷呈,创作繁盛,因而每条主线索上的知识点也就更加驳杂,课程知识容量相对更加庞大。
、以下,以诗歌、散文、词/散曲、戏剧、小说这5大主要文体在不同史段内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将课程教材相关知识要点,全部罗列如概览表2-2-2和2-2-3。
表2-2-1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教材知识逻辑结构目录表
表2-2-2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传统文学学习线索及知识要点概览表
表2-2-3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戏剧&小说学习线索及知识要点概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