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教案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愚公移山》。
二、复习检测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下面我们检测大家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别叫学生快速作答。
(题略)三、解题看到《愚公移山》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自由提问四、整体感知•1、移山有什么困难?•2、众人(包括神)对愚公移山各持什么态度?明确:1、山高且大、年老体弱、人力微薄、路途遥远、工具简陋2、家人:许其妻:疑孀妻之遗男:助智叟:笑而止操蛇之神:惧帝:感五、研读人物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自读交流2、分角色朗读3、智叟、愚公分别是一个什么人?智叟:自作聪明、思想顽固,知难而退愚公:远大目标,不惧困难,坚持不懈4、愚公、智叟命名上有什么深意?叟:一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公:敬称,相当于“老人家”,这一颠倒式的命名,不仅加强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过:愚公移山成功了吗?(成功了)神帮助他实现了愿望,这个故事结尾为何以神话结尾?明确:古代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由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
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它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也突出愚公精神的惊天地、泣鬼神。
六:寓意探究本文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自由交流,明确: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七:课堂练笔课文结尾写天帝派遣两个大力神背走两座山,若愚公与智叟两人此时见面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八、课文小结。
《愚公移山》故事
《愚公移山》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北山。
在北山的脚下,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爷爷。
北山可大啦,把愚公他们村和外面的世界隔开了,大家出门都特别不方便。
愚公就想,要是能把这座山搬走,那该多好呀!愚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里人,大家都觉得这太难啦,可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总有一天能把山搬走。
”于是,愚公带着他的儿子、孙子,每天都去挖山。
他们不怕辛苦,不管是夏天太阳晒,还是冬天北风吹,都一直在努力。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话愚公:“你这么老了,能把山搬走吗?”愚公说:“我搬不走山,可我的子子孙孙能搬。
”最后,愚公的坚持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了神仙把山搬走了。
《愚公移山》从前呐,有一位老爷爷叫愚公。
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这两座大山可把愚公他们害苦啦,出门得绕好远好远的路。
愚公就想把山挖掉,让大家出门方便些。
他的老伴儿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行吗?”愚公说:“我不行还有儿子,儿子还有孙子,一直挖下去,总能挖掉的。
”然后,愚公就带着儿孙们天天去挖山。
他们用锄头挖,用箩筐挑,从早干到晚。
有个叫智叟的人嘲笑愚公太傻,愚公说:“我虽然老了,但我有决心。
”他们的坚持感动了神仙,神仙把山背走了,大家出门再也不难啦。
《愚公移山》小朋友们,今天给你们讲愚公移山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家。
他们村子前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
愚公就决定把山挖走。
家里人都说这太难啦,愚公说:“不怕,咱们一直干,总能成功。
”每天,愚公带着儿孙们去挖山。
太阳晒得他们满头大汗,他们也不停下。
有个聪明人叫智叟,他说愚公傻。
愚公不理他,还是坚持挖山。
最后呀,神仙都被愚公感动了,把山搬走啦。
语文书愚公移山
语文书愚公移山语文书愚公移山愚公临行前有一位老智叟对他说:“你这样挖下去不行啊!这样做只能白费力气,还不如回去呢!”于是,愚公听从了老智叟的劝告,和老伴回到家乡。
可是,他们想搬走大山,简直比登天还难!于是他俩决定要移开这座大山。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愚公和他的老伴起早摸黑、风餐露宿地挖呀挖。
山中小路弯弯曲曲,无边无际,满是荆棘,走起来真是又累又乏。
而且有些地方非常坚硬,以至于很多镐头都折断了,也挖不动几根草木。
“那我就一点一点挖下去吧!”愚公对老伴说。
就这样,他们每天挖,终于把那座大山给挖走了。
山虽然被搬走了,但山里的石头却滚下来了,眼看着自己所做的努力化为泡影,他们十分伤心。
第二年春天,又一场大雨过后,那些留在山上的树、草根等竟全部活了过来,他们又找到了出山的路。
有一天,两个人去世了,临死之前,他们嘱咐儿孙们要把他们的骨灰埋在那个地方,万一遇到干旱的时候,就不用再来回跑了。
后来,当地人按照他们的遗愿在大山脚下修了一座墓。
因此后人也称这个地方为愚公村,愚公也被称为愚公爷。
正当两人挖山时,突然来了一位老者,名叫智叟。
智叟笑呵呵地对愚公说:“不必费力气了,不必费力气了!大山已经被你们给移走了,如果不信,你去亲眼看一看!”这一句话使得愚公茅塞顿开,他转身对智叟说:“谢谢您的指教,可是,我们还没有挖完,您能不能再帮我们一次?”智叟摇摇头说:“你这种办法太愚蠢了!要知道聪明是靠勤劳换来的,而不是靠蛮力换来的!”愚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那么您能告诉我什么叫聪明吗?”智叟哈哈大笑起来,并说:“请不要再提愚公这个名字了,你现在就可以叫我智叟了。
在傍晚时分,雨渐渐地停了,一轮红日映红了整个天空,也映红了智叟和愚公爷。
愚公问:“现在您可以告诉我什么才算是聪明了吧?”智叟微笑着答道:“其实最重要的是靠双手创造财富,光靠嘴巴吹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愚公恍然大悟,连忙向智叟深鞠一躬,感激地说:“好的,我会记住您今天所讲的一切的!”说罢,便继续挥舞锄头,将土块抛向四周……不久,他们就在山脚下建成了新房屋。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 新版愚公移山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新版愚公移山新版愚公移山从前,有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村民们生活艰苦,因为大山的阻挡,他们无法通往外界,生活在这个小村庄里也显得封闭而困苦。
这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老人,他叫愚公。
愚公年老力衰,但却一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要移走挡在村庄面前的大山,以便自己的子孙后代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起初,愚公的想法被大多数村民嘲笑和嘲弄,他们觉得愚公疯了,因为没有哪个人或力量能够动摇大山的位子。
愚公并不因此气馁。
他希望能够感动天地,获得他们的帮助,于是他每天早上,都早早地起床,上山去,开始用双手掘土,努力地挖山。
村民们看着愚公辛苦劳作的背影,开始对他寄予信心,有些人也慢慢地加入了愚公的队伍,纷纷来帮他挖山。
大山是如此庞大,挖掘的土石也一次次滑下来,“这太艰难了!”村民们纷纷低声呼喊。
愚公没有被挫败,他坚定而顽强地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地挖山,总有一天大山会被我们移开的!我们不能放弃!”这句话像一颗颗鼓励的种子,渐渐地在村民们的内心发芽。
他们每天都坚持不懈地工作,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没有放弃。
终于,在他们坚持了很长时间后,一天早晨,天地之间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大山终于被愚公和村民们挖开了一丝缝隙。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全村,村民们都兴奋地跑来看这个奇迹。
他们激动地热泪盈眶,为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感到骄傲。
从那天起,愚公和村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大山一定能够被完全挖走。
经过几年的持之以恒的努力,他们终于将大山挖平了。
全村人都为他们的壮举而自豪,他们成为了有名的愚公和奇迹村。
愚公和村民们的故事感动了全国各地人民,无数人前来学习他们的精神,努力拼搏,追逐自己的梦想。
正因为愚公和村民们的努力,村庄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们有了更好的教育条件,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坚持不懈的力量是无穷的。
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课文愚公移山
⼈教版初三语⽂下册课⽂愚公移⼭ ⼈教版初三语⽂下册的课⽂《愚公移⼭》是中国古代寓⾔故事,选⾃《列⼦·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下⾯是店铺⽹络整理的⼈教版初三语⽂下册《愚公移⼭》的课⽂内容以供⼤家学习。
⼈教版初三语⽂下册课⽂《愚公移⼭》原⽂ 太⾏、王屋⼆⼭,⽅七百⾥,⾼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愚公者,年且九⼗,⾯⼭⽽居。
惩⼭北之塞,出⼊之迂也,聚室⽽谋⽈:“吾与汝毕⼒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以君之⼒,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王屋何?且焉置⼟⽯?”杂⽈:“投诸渤海之尾,隐⼟之北。
”遂率⼦孙荷担者三夫,扣⽯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京城⽒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反焉。
河曲智叟笑⽽⽌之,⽈:“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曾不能毁⼭之⼀⽑,其如⼟⽯何?”北⼭愚公长息⽈:“汝⼼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虽我之死,有⼦存焉;⼦⼜⽣孙,孙⼜⽣⼦;⼦⼜有⼦,⼦⼜有孙。
⼦⼦孙孙,⽆穷匮也。
⽽⼭不加增,何苦⽽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负⼆⼭,⼀厝朔东,⼀厝朔南。
⾃此,冀之南,汉之阴,⽆陇断焉。
⼈教版初三语⽂下册课⽂《愚公移⼭》译⽂ 太⾏、王屋两座⼤⼭,四周各七百⾥,⾼七⼋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脚下有个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岁了,⾯对着⼭居住。
愚公苦于⼭北⾯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铲平险峻的⼤⼭,使它⼀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南岸,好吗?”⼤家纷纷表⽰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提出疑问说:“凭你的⼒量,连魁⽗这座⼩丘都铲平不了,⼜能把太⾏、王屋这两座⼭怎么样呢?况且把⼟⽯放到哪⾥去呢?”⼤家纷纷说:“把⼟⽯扔到渤海的边上,隐⼟的北⾯。
”愚公于是带领⼉⼦孙⼦和能挑担⼦的三个⼈,凿⽯挖⼟,⽤箕畚装⼟⽯运到渤海的边上。
人教版初中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1 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1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设计2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
2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 (2)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3 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指通豫南 A.指向B.手指 C.一直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且焉置土石 A.哪里B.乃、才 C.语气助词 (3)一词多义方七百里年且九十不若孀妻弱子方其远出海门且焉置土石益其所不能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河曲智叟亡以应其不已也如土石何吾义固不杀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感其诚妻献疑以君之力。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 新版愚公移山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新版愚公移山愚公移山从前,有一个老实的愚公,愚(yú)公家住在大山脚下。
大山前面有两座很高的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去路。
愚公家住的地方非常偏僻,没有道路,所以他家人每天上山采摘食物都非常不方便。
愚公想:如果将这两座山移开,那么他家人就可以顺利通行了。
愚公叫来了两个儿子,告诉他们要将两座山移开。
儿子们听了父亲的话,都觉得愚公疯了。
山有多高呀!怎么可能移得走呢?可是愚公说:“只要我们不停地挖,坚持不懈,总有一天我们一定可以移走这两座山的。
”愚公的两个儿子都立刻表示支持,他们和愚公一起持之以恒,每天都在山上挖土石,然后再搬到山下去。
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大雪纷飞,他们都坚持不懈,每天都在山上挖土挖石。
从早到晚,他们都忙得不亦乐乎。
这天,一个富商路过愚公家,见愚公和他的两个儿子每天都在山上忙碌,就问他们在做什么。
当富商听说他们要将两座山移开的时候,嘴角扬起一抹讥讽的笑:“你们真是愚蠢啊!这两座山有多高,你们知道吗?就算你们一直挖一辈子,也不可能移得开的。
”愚公却不以为意,他对富商说:“就算我不能移得开,也许我的孙子能够移得走;孙子不能移走,也许孙子的孙子能够移走。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总会有一天能够移走这两座山的。
”富商听了非常不屑,摇头走开了。
可是愚公一家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依然每天都在山上挖土挖石。
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一定可以移走这两座山的。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三年。
愚公一家人已经连续三年每天都在山上挖土挖石,坚持不懈。
他们的辛勤终于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天帮了他们,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当他们挥锹挖土的时候,却发现土变得越来越松软,石头变得越来越轻。
原来,上天听到了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决定帮助他们。
于是,两座山慢慢地被他们移走了。
当大山被挖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富商又一次路过愚公家,看到愚公一家人眼下的辛勤工作,感到非常大吃一惊。
他赶紧问道:“你们是不是获得了神奇的力量?怎么这两座山被你们移走了?”愚公笑着对富商说:“没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只是我们一直坚持不懈,一直不放弃,所以上天决定帮助我们。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全文翻译、重点语句翻译、文常及课文内容梳理(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诸:相当于“之于”。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惩:苦于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
遗:遗留。
始,才。
龀:换牙。
愚 公 移 山太行、王屋二ft ,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两座ft ,方圆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这两座ft )本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北ft 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ft 居住。
惩ft 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ft 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这两座险峻的大ft ,(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杂然相许。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ft 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ft 、王屋ft 怎么样呢? 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且:况且。
焉:哪里。
置:安放,放置 献疑:提出疑问。
曾……不:连……都如……何:把……怎么 样。
于:到。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2017/12/14 张 周阴:山之北,水之南。
陇断:,山冈阻隔。
陇,高地;断,隔穷匮:穷尽。
何:什么。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固,顽固 若:比得上。
长息:长叹。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叟,老人。
止:阻止。
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儿,刚刚到换牙的年龄,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讥笑着愚公,阻止他干这伯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ft 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ft 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ft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 新版愚公移山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新版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则经典故事,讲述了愚公的精神和毅力。
从前,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住在山脚下,他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这两座山高得不可思议,挡住了愚公家的去路,让他们非常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愚公听说有一种叫做耐心与毅力的品质可以克服困难,于是下定决心要移山。
他告诉妻子和儿子,从今天开始,他们每天都要挑担土石,把山移走。
于是,愚公一家三口每天早上起得很早,背上挑子,往山上挖土,扔进挑子里挑下大山。
他们勤劳而坚持认真地努力,每天从日出到日落,都没有停下来。
年龄渐渐大了的愚公,身体逐渐变得虚弱起来。
他的努力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了愚公一家移山的事情。
一天,一位聪明人来到愚公家,他看到这么一座大山,实在是无法想象愚公他们能够移得了。
于是,他面带不屑地说:“你是蚂蚁,山那么高又那么重,怎么可能移得动呢?”聪明人见得愚公既年老又无知,无法理解他们的决心和努力。
愚公耐心地对这个聪明人说:“我知道山又高又重,但是只要我们一直坚持努力,就一定可以把山挖走的!”愚公的坚持和毅力期望能够激励这个聪明人。
这个聪明人被愚公的坚持和毅力所深深打动,他看到愚公一家三口每天那么努力,愚公年纪虽老,但是心里却非常坚定。
于是,这位聪明人感受到了愚公的坚持不懈的毅力,他动情地告诉愚公:“你们的品质十分可贵,我愿意帮助你们,与你们一起移山。
”这位聪明人当晚体会到了愚公一家移山的坚持,放低了身段也打算参与他们的努力。
于是,愚公和他的家人与这位聪明人一起合力挖土填石,每天都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把北山和南山都挖平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够克服。
愚公的故事激发了人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论困难大小,都要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去面对。
正如俗话所说,一口吃不成胖子,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肯下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初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1)
【关键字】作文、教案、语文、道路、问题、矛盾、难点、大力、整体、合作、发展、提出、了解、特点、突出、内涵、信念、力量、精神、重点、能力、增强、把握、坚持、教育、解决、方向、实现、提高、坚定不移、落实、关心、复杂性初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二、【重点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
(2)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2. 难点:探究文章的内涵,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解读经典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一堂课,我们就学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同学们要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具体了解愚公的精神。
<二>预习展示《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三>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诵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重要知识考点集锦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试题集锦一、填空题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王屋山。
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郑人买履》。
3.《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粗脖子病病。
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隔壁王二不曾偷。
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
”出自寓言故事《曲高和寡》。
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东施。
8. 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
出自寓言故事《杯弓蛇影》。
9.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井底之蛙。
10.《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名厨师。
11.“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答:《狐假虎威》12.“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答:《南辕北辙》13.“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哪个寓言故事?答:《杞人忧天》14.《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答:更羸15.《千金买首》中“首”是指谁的头?答:千里马16.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谁得到了好处?答:渔人17.“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答:猴子18.《纪昌学射》中,纪昌的老师是谁?答:飞卫19.《叶公好龙》中,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表现怎样?答:掉头就跑,吓得魂飞魄散20.《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答:公明仪21.寓言《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答:老虎22.《争雁》中,兄弟俩为什么而争论?答:煮着吃好还是烤着吃好。
23.《医驼背》中,那个医生是怎样治驼背的?结果怎样?答:要来两块木版,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踏。
24.菱角是生在哪里的?答:水里25.寓言《自护其短》中那个北方人以为菱角生在什么地方?答:山上26.《骂鸭》中那个偷吃邻居鸭子的人生了什么怪病?答:皮肤发痒,身上长出了鸭毛,一碰就疼。
27.《卞庄子刺虎》中,卞庄子用了什么办法获得了双虎?答:两虎相争,必有一死一伤。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 新版愚公移山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新版愚公移山愚公移山从前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家住在大山下。
一天,他看着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道路,使得他很难行走,决定把大山移开。
于是他每天都拿着锄头、铁锤,努力地挖山。
这时,一位智者走过来看到了愚公的努力,他告诉愚公:“你这样一个人能够挖平大山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愚公心中明白,但他却告诉智者:“我虽然年纪大了,力气也不如年轻人,但是只要每天坚持不懈地挖,总会把山挖平的。
”愚公的儿子看到了,他也开始帮助愚公挖山。
尽管工作很辛苦,他们还是决定不放弃。
他们从清晨挖到夜晚,不分昼夜,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挖山。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坚持终于引起了上天的注意。
上天派来一群神仙,他们告诉愚公和他的儿子:“我们看到了你们的努力和坚持,决定给你们一些帮助。
”神仙们变成了一群万马奔腾的悠扬马,帮助愚公和他的儿子运送土石。
他们主动提醒愚公需要如何运用土石来填平山脚下的大坑。
看见山越来越低,大坑越来越浅,愚公和他的儿子感到非常高兴。
终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两座大山被挖平了,愚公的家门口通行畅通,人们都赞叹不已。
愚公和儿子获得了胜利的喜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虽然愚公年纪很大,力量很小,但是他不因为困难而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最终得到了成功的回报。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像愚公一样,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梦想。
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定能够移山填海,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所以,我们要向愚公学习,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不断地追求进步,从而取得成功。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坚持努力,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有信心的人,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 新版愚公移山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新版愚公移山我的家乡有一个山,叫愚公山。
一位老人,名叫愚公,住在山的一边。
愚公山非常高,挡住了村民们的去路,大家都很不方便。
他们每次去山的另一边都要绕远道,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
愚公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决定移山。
他告诉了邻居们,大家都觉得他是个疯子,不可理喻。
可是愚公非常坚定,他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有结果。
于是,愚公开始了艰辛的劳动。
他每天都用锤子、锄头和大石块去挖山,然后将土石一点点地搬到山的另一边。
他的动作虽然很小,但坚持不懈地劳动,时间一长也能取得成果。
他坚信只要,就能成功。
村民们开始注意到愚公的坚持,有的人觉得他不容易,开始去帮忙。
虽然愚公的力量有限,但大家团结一心,一起努力。
慢慢地,大家发现,愚公山的那一边开始变得平坦了。
他们的劳动没有白费,真的移山有成了!愚公山被移走了一些,虽然还有很多要移,但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
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把整座山重新安置到别的地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付出努力,就能战胜困难,达到目标。
也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成一件大事。
愚公老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他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放弃,只要愿意去做,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可以克服。
我们要学习愚公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地去追求梦想。
我喜欢愚公这个故事,因为它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从今以后,我要在学习上、生活上都像愚公一样,坚持不懈地努力,不向困难低头,勇往直前,追逐阳光!。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 新版愚公移山
【三年级】三年级作文新版愚公移山新版《愚公移山》从前有一个普通人,他名叫愚公。
愚公和妻子住在山的边上。
一天,愚公看到大山阻挡了他的路,他决定要把山挪开。
大山是很高很大,但愚公并没有退缩的意思。
他告诉妻子他的打算,妻子听了,非常惊讶,她觉得这样的任务实在太艰巨了。
愚公的妻子不相信他能完成这个任务,她说:“你也太天真了吧!就算你足不出户,也挪不动这座大山。
”愚公说:“虽然我一个人力量是微小的,但只要每天都努力去挪动石头,用锄头砍断树根,总有一天山会变得更低小,道路就会畅通了。
”于是,愚公开始了他的工作。
每天早晨他都去山上劳动,直到天黑才回家。
他用锄头砍断树根,挖出石头,希望能一点点挪开山的一角。
愚公坚持了很久,没有放弃。
人们看到愚公这样努力,也都惊叹不已。
有人对他说:“愚公,你已经老了,为何还不放弃呢?这样的任务对你来说太困难了。
”愚公坚定地回答:“虽然这个任务很困难,但只要我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
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人们听了,都感到愚公的信心和毅力是如此伟大。
他们也加入到愚公的行列中,大家一起挖土运石。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有一天,他们终于破土而出,把山挪开了一点点。
这个消息传开后,整个村子里的人们都为愚公而鼓舞。
他们都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会成功。
经过三年的努力,愚公终于成功地将山移开了一部分。
人们都惊叹不已,他们为愚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而感到非常自豪。
愚公老大爷面对大家说:“我相信勇敢和坚持不懈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情况,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要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愚公移山》讲解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愚公移山》讲解《愚公移山》是一则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愚公和他的家人齐心协力,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蕴含着坚持不懈、团结合作、勇往直前的精神,启发着人们要有信心、有毅力,勇敢面对困难,永不放弃。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讲解《愚公移山》,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坚韧不拔的品质。
接下来,我们将从故事背景、故事内容和故事寓意三个方面来详细讲解《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故事。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愚公的老者,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去路,使他们的生活十分不便。
愚公和他的家人每天都要绕道而行,走很远的路才能到达目的地。
愚公虽然年老体弱,却有一颗坚毅不屈的心,他决心要移走这两座大山,为自己和家人铺平一条宽阔的道路。
故事内容愚公对家人说:“我们一起动手,把这两座大山挖掉,不就能走上平坦的道路了吗?”于是,愚公和他的家人开始挖山。
他们用铁锹、铲子、篮子等工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不分昼夜。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引起了神仙的注意,神仙感动于他们的毅力和勇气,便派两位神仙化作两座大山,搬到了远处去。
从此,愚公一家人可以顺利地走上平坦的道路,生活变得便利和幸福。
故事寓意《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困难,实现目标。
愚公虽然年迈体弱,却因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最终实现了移山的壮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有信心,勇敢面对,不要轻言放弃。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讲解《愚公移山》,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结合故事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寓意内涵,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年级寓言《愚公移山》教案
三年级寓言《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故事中愚公移山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体会愚公精神的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愚公移山行为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高山的图片,提问学生:“如果面前有一座大山挡住了你的路,你会怎么做?”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愚公移山》的故事。
2、初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愚”“移”“智叟”等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3、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愚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智叟对愚公移山是什么态度?最终愚公移山成功了吗?(2)让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3)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体会他们不同的态度和情感。
4、理解寓意(1)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引导学生理解愚公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还需要愚公精神?如果需要,应该如何运用?(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
6、课堂小结(1)回顾《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2)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7、布置作业(1)让学生把《愚公移山》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愚公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和讨论来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愚公精神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主谓倒装句。对比“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理解倒装句的强调作用。)
6.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宾语前置句)
7.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被动句)
(说明:以上句子牵涉到多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到文言文,只要讲清其特殊之处、现代汉语中怎么表达即可,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材料,而不必讲述特殊句式的名称。)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课文的语感和人物的情感,并且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注到课本上。
(二)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初步区分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的不同,尽量理解课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
四、理解课文,揣摩词句。
(一)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尽量直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
2.教师查阅、准备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包括课文录音、徐悲鸿的画《愚公移山》、歌曲《愚公移山》等。
教学方法:
以讨论为主,加强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愚公移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培养心志坚毅的精神和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2.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故事的对话、情节、悬念等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信心和毅力。
难点:对愚公的评价,对愚公精神的认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列子》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五、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要求读出各人物的不同感情。
(二)对比以下带“曰”的句子,学生讨论可以在各个“曰”字前加上什么样的状语,应该用哪种语气来读“曰”字后的对话。
1.聚室而谋曰
2.其妻献疑曰
3.杂曰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5.北山愚公长息曰
说明:1.句是愚公召集全家人商议,态度是诚恳的,“曰”字前可加上“诚恳”等词,读后面的对话要突出商量的口吻。2.句中愚公的妻子虽然也同意移山,但她信心不足,对具体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曰”字前可以加上“担心、犹豫”等词,读这句时要读出她担心、犹豫的心理。3.句是众人的回答,“曰”字前可以加上“坚定”“异口同声”等词,读后面的对话语气要肯定。4.句中河曲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做法不但不理解,而且还有讽刺的意味在其中,他的“笑”应该是讽刺、嘲笑的意思,“曰”字前可以加上“不屑”“嘲笑”“讽刺”等词语,朗读时更多的是突出其嘲笑的口气。5.句是愚公的回答,从“长息”中可以看出愚公认为智叟是可叹可悲的,“虽我之死”以后的几句话则是表明态度,“曰”字前可以加上“叹息而又坚定”等词语,要读得充满信心,语气坚定。
还可以从各人的用词中引导学生加以品味,理解其妻、智叟、愚公的不同态度:
其妻——献疑、君、魁父之丘、且焉置土石
智叟——笑而止之、甚矣、汝、不惠、残年余力、山之一毛、其பைடு நூலகம்土石何
愚公——长息、汝、固、不可彻、曾不若、虽、何苦
说明:其妻用“献疑”“君”等词,表现了她的尊敬,“且焉置”句说明她的担心。智叟用“汝”表现他态度的不尊敬,“甚矣”“不惠”表示了他嘲笑的程度,“其如土石”句是反问句,与其妻的“且焉置”句的一般疑问句在语气上是大不相同的。而愚公的“长息”表示他对智叟顽固的悲叹,“虽我之死”几句突出了他的信心。
以上是一家之见,学生有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只要言之有理也应该肯定。
投影徐悲鸿的画《愚公移山》,让学生加深理解。
(三)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的情感态度。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六、课外作业。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中愚公反驳智叟的话。
(二)解释“阅读练习探究”第四题,掌握其中的词语。
(三)学生讨论,找出课文中与现代汉语表达不同的句子,说说现代汉语中是怎样表达的。
若学生找不出,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讨论。
1.聚室而谋。——(愚公)召集了(全家人)在家里商量。(省略句)
2.杂然相许。——(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省略句)
3.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山王屋山能怎么样呢?(固定句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二、了解作者、作品。
学生根据预习时查到的资料,简单介绍作家、作品,然后由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列御寇所著。原作早已不见,今本《列子》八篇,从它的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看来,可能是晋人的作品。它的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
补充注释的字词:
1.面山而居 面:面对。
2.损魁父之丘 损:减少、削减。
3.叩石垦壤 垦:挖。
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简直。
5.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竟然。
6.而山不加增 加:增加。
(二)学生分为小组,各小组推举一人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小组译得最好。其余同学对照课文,评价翻译的准确性,并指出不够准确的地方,纠正自己译得不准确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例。
上节课我们对《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相信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都有许多的感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想让大家来交流这些想法。
二、研读、探究课文的内容。
(一)研讨的问题之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写愚公移山的故事。你认为愚公移山会成功吗?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推选代表发言讨论,要求有理有据。
学生可能出现的看法:
1.愚公移山一定会成功。理由是愚公决心大,又能坚持不懈,全家齐上阵,又有邻居相助。山不会再增高,而愚公的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