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歌创作
杜甫诗歌创作历程
杜甫诗歌创作历程
杜甫诗歌创作历程如下:
1.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
且游历的时期,据杜甫《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又据《进雕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余篇。
”由此可见,杜甫自七岁起便已经写诗了,到他43岁写《进雕赋表》时,应该连诗带文章有一千多篇了。
2.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这个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
间作品,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
这段时期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
3.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
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
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其中以五律、五言古体诗最多,杜甫最长的五古《北征》和最长七古《洗兵马》均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其它著名的作品还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
4.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这段时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
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例如《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壮游》、《登高》等。
1/ 1。
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仅供大家参考!杜甫现实主义诗歌1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此诗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词优美动人,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杜甫的简介、主要作品进行介绍。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生于唐肃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12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70年)。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先祖是唐初的功臣杜对。
杜甫幼承祖业,品行儒雅,博学有才华。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守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写实、直观、深沉,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最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诗人之一,歌颂人民的生活,感叹时代变迁,表达沉痛的社会现实。
二、杜甫的作品杜甫的作品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初唐、盛唐和晚唐。
(一)初唐时期(717年-732年)在初唐时期,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清新明快,主题多与人生哲理、爱情、战争有关。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观公孙大娘弟》等。
(二)盛唐时期(738年-756年)在唐朝盛世时期,杜甫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他写的主题更为复杂,内容更为深刻,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格。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登高》、《三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品。
(三)晚唐时期(759年-770年)在晚唐时期,杜甫体现出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石壕吏》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自然价值,他的作品曾多次被节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赢得了永久的艺术地位。
三、结语杜甫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代表了唐诗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璀璨明珠。
杜甫的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意义,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
杜甫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句
杜甫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句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他出身于一个士族家庭,却历经生活的坎坷和磨难。
他曾经做过官员,但后来因为不满政治的腐败和无能而辞职,成为了从事诗歌创作的自由人。
杜甫的诗歌广泛流传,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杜甫的诗歌作品涵盖了社会、政治、自然、人生等诸多方面,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绝句》、《春望》等。
下面就对一些经典的诗句进行分析。
1.《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变化和生命的无常性。
其中“一岁一枯荣”一句,将人的一生比喻为草木的生长和凋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表达出生命力的顽强和无尽。
2.《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国的思念。
黄鹂、翠柳、白鹭等景物绚丽多彩,是自然的表现;西岭、东吴等地则显示着作者远离亲人、思乡的感情。
3.《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紧扣军国大事,表现了作者对唐朝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的不满和忧虑。
尤其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句,反映了唐朝时期频频战乱所造成的痛苦和无奈。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深刻影响的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浑厚,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人民性。
他的作品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杜甫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品,他的作品为我们揭示了历史和人性的真相,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杜甫的一生每个阶段写的诗
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以下是各个阶段创作的代表作品:
1. 早期(约731-746年):这是杜甫的壮游时期,他游历了齐赵、江淮一带,此时他的诗歌充满了青春的热情和壮志豪情,代表作有《登岳阳楼》。
2. 中期(约746-755年):这是杜甫困居长安的时期,他在长安寻求官职但未果,生活艰辛,这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个人困境的抒发,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
3. 晚期(约756-770年):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时期,他经历了被叛军困于长安、逃亡、任职左拾遗等事件,这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
4. 漂泊时期(约759-770年):这是杜甫辞官后漂泊于蜀、湖、湘一带的时期,他深入了解了人民的苦难,这时期的作品情感深沉,表达了对人民和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关怀,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
如果想了解杜甫各个阶段写的诗,建议查阅《杜工部集》。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古诗词研究专家。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介绍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介绍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刻画出了唐代社会的各种面貌,包含对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政治现实的深入探讨,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史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1. 简介
(1)杜甫出生在唐代初年,是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的孩子,出生在今天的四川省。
(2)杜甫曾经做过许多不同的职业,包括质子、墨者、主客员、中书舍人等。
他为了参与政治,时常写广泛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
(3)杜甫的政治哲学着重强调人民利益和公正,这在他许多诗歌中都有体现。
他经常描绘百姓生活的悲惨,探讨了唐朝的经济和政治的问题。
2. 代表作品
(1)《春望》:这首诗歌描绘了唐朝时期的不景气的景象,文章深深感叹着百姓们的苦难与不幸。
(2)《三吏》:这首诗歌是杜甫的杰出作品之一,讲述了关于“官场”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滥用权利带来的腐败和无奈。
(3)《兵车行》:这首诗讲述了杜甫的军旅经历,以及他对军事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4)《赤壁》:这首诗是杜甫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叙述的是曹魏孙吴吴国所发生的著名战役,被誉为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5)《登高》:这首诗是苏轼《赤壁》的续篇,它描绘出了传说中江夏人登高的经过,并展现出了杜甫关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3. 影响
杜甫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尤其是他在唐代诗歌创作中影响深远。
他的思想和人生哲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杜甫的诗歌也成为了影响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财富之一。
杜甫因此也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的伟人”,其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的崇敬和反思。
本文将介绍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于公元712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个封建家庭,他的祖父是隋朝的宰相。
由于杜氏家族衰落,杜甫的童年非常贫苦。
他曾经游历过许多地方,见识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和险恶,培养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之情。
他曾经担任过官员和学官等职务,但是由于独立思考和忠于原则而多次受到废黜或贬谪的打压和困扰。
杜甫于公元770年去世,享年59岁。
二、杜甫的代表作杜甫的诗词作品总数达到了1500多首,其中不少是高度有名的经典之作,下面仅列举一些代表作: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70年左右,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描绘了杜甫在登高远望的时候所见的壮丽景象,同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景象和人生的感慨。
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困境破灭后的未来,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担忧。
3.《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灯火阑珊处,拭泪双双望。
念我沦于险阻泥,关河千里,望长安于日下。
客心何在,回首向来萧瑟处。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铿锵有力的语言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同时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爱护。
4.《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渚田阡陌,交疏织干戈。
旌旆夷陵,城隅斗鸡鹜。
严风骤雨,大旱不雪。
望长安于日下。
目断西飞鸿雁,思照南归虹霓。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雄浑壮丽的语言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爱护,同时表现了他对历史和传统的崇敬和反思。
杜甫的著名作品
杜甫的著名作品 1、《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茜从今夜黑,月就是故乡清。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躲避,况乃未罢兵。
2、《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精神衰弱。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寒食》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略偏相恋天下,鸡犬亦忘归。
4、《登白马潭》水生春缆没有,日落野船上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受伤白首,时时直奔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5、《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白烫处,花重锦官城。
6、《春日忆李白》黑也诗超人,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一棵,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7、《武侯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斜南阳。
8、《八阵图》功盖三分国,时庄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头顶正北飞。
10、《送灵州李判官》犬戎下流四海,回眸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荣。
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1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天道钟戒坛,阴阳割去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可以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岳阳楼》昔言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存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必须我回营行,为我所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拒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困Randon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4、《绝句》两个黄鹂鹤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5、《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为官时期的诗歌创作
杜甫为官时期的诗歌创作
杜甫的官时期诗歌创作,是他在唐代官职服务期间的文学成就。
杜甫自己也曾说过:“官舍沉沉,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官职使得他的人生走上了一条沉重、累赘的道路。
官时期的诗歌,主要表达了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以及对自身苦难和前途失望的悲凉情绪。
他的官时期诗歌大多以历史、社会政治为题材,并以哀叹、忧郁、抒情为主要特征,如《江南逢李龟年》、《春望》、《洛阳城外行乐》、《登高》等。
此外,杜甫官时期的诗歌也体现出他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思想,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他深切的渴望自由的情感。
同时,杜甫也通过官时期的诗歌,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但见新人白首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反映了他认为应当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以保持精神上的青春。
杜甫生涯五个时期及其重要创作
杜甫生涯五个时期及其重要创作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
其一生坎坷,历经战乱,但仍关注国家民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根据其生平经历,可将其创作生涯大致划分为五个时期。
1. 初唐时期(公元746年-公元755年)
杜甫在初唐时期的诗歌创作以咏史抒怀为主,作品多表现出对先贤的崇敬和对时政的关心。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春望》、《月华》等。
2. 盛唐时期(公元756年-公元760年)
杜甫盛唐时期的创作以关注社会现实为主,作品充满忧国忧民之情。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北征》、《三吏》、《三别》等。
3. 流浪时期(公元761年-公元770年)
杜甫流浪时期的作品多反映其流离失所的生活,以及他对国家民生的牵挂。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佳人》、《月夜忧思》等。
4. 成都时期(公元771年-公元779年)
杜甫在成都时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内容丰富,包括咏史抒怀、山水田园、友情亲情等。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登高》、《春夜喜雨》等。
5. 晚年时期(公元780年-公元789年)
杜甫晚年时期的作品多表现其对人生、历史、宗教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等。
综上,杜甫生涯的五个时期各具特色,但其关注国家民生、咏史抒怀的主题贯穿始终。
他的创作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杜甫的诗歌创作
杜甫的诗歌创作杜甫的诗歌创作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诗歌创作,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
例如杜甫中年时期的两篇杰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里边有抒情,有叙事,有纪行,有说理,有对于自然的观察,有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有内心的冲突,有政治的抱负和主张,有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国家与人民的灾难和对于将来的希望。
这两首长诗包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作者的心情波澜起伏,语言纵横驰骋,证明他在这不幸的时代面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敏锐地发生强烈的感应。
这样的诗是诗人生活和内心的自述,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二者在艺术上也达到高度的融合。
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诗。
他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
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论述。
但是杜甫的诗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
如困居沦陷的长安时写的《春望》、入蜀时写的'《剑门》,是最有代表性的。
这类诗,杜甫越到晚年成就越大,象五律《客亭》、《江上》、《江汉》,七律《登楼》、《宿府》、《阁夜》、《秋兴八首》等,都是情景与时事交融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此外,杜甫也写了一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的气氛,可以看作是有声有色的文化史。
杜甫的生平简介及作品
杜甫的生平简介及作品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1-2]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3]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2]。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5],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6]。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7]。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7]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了许多组诗作品,以下是一些较为著名的组诗:
1. 《秋兴八首》:这是杜甫晚年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共八首,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寄托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2. 《咏怀古迹五首》:这组诗是杜甫在流寓夔州期间,凭吊古代遗迹而写成,通过追忆历史人物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3. 《三吏三别》: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六首叙事诗,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以及《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深刻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4. 《丽人行》: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组诗,但也有三个部分,即《丽人行》、《哀江头》和《哀王孙》,以长安事变为背景,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这是杜甫一组反映生活与心境的诗篇,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深处的悲喜交集。
以上仅列举了杜甫部分知名的组诗系列,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包
含了众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的组诗。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思想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思想概述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真实的写实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思想,并介绍他在唐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1.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1.1 真实写实杜甫以对社会现实、历史事件和人民生活的真实描写为特点。
他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展现了对贫苦农民、战乱等状况的深入剖析。
1.2 抒发壮志豪情在面对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杜甫常常表达出追求正义、执着坚强的壮志豪情。
他直抒胸臆,倾尽全力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纯粹的情感。
1.3 异彩纷呈的形象描绘杜甫的诗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如宦官、贵族、将领、平民百姓等。
他以流畅自然的笔触,为人物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形态。
1.4 自然山水元素杜甫对自然景观和山水之美有深刻感悟,并通过充满意境的描写传达自己对大自然奇妙变化和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考。
2. 杜甫的诗歌思想除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杜甫在诗歌中还表达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2.1 关注社会现实杜甫关注社会问题,对城市贫苦农民深感同情。
他用诗歌表达对社会不公平、战乱带来困扰以及人民生活艰难等问题所产生的忧虑和愤怒。
2.2 倡导行善正义杜甫以自身追求正义为动力,呼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在不同的时刻表达了对于人们行善、追求高尚品德和为实现国家繁荣的愿望。
2.3 反抗专制统治在乱世之中,杜甫展现了坚定不移的反抗精神。
他以批评贵族奢靡腐败、追求天下太平为诗歌主题,呼吁社会回归正道。
2.4 表达个人苦难与哀愁杜甫在部分作品中,以个人遭遇和内心痛苦的表现手法,传达了自己深沉的伤感和忧郁情绪。
这些作品反映出他对命运无常和生活困苦的思考。
总结杜甫以其真实写实、抒发壮志豪情、形象描绘和山水元素等创作风格,塑造了许多经典诗篇。
他关注社会现实,倡导行善正义,并通过诗歌反抗专制统治。
杜甫创作历程梳理
杜甫创作历程梳理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变革。
他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少年发奋壮志”时期,大约是公元742年至758年。
这个时期杜甫在成都的父亲寄宿学校读书,寄宿在成都中心城区的寺庙里,因此他早年对佛教颇有了解。
他从小立志进士,不断勤奋学习,广泛涉猎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等很多优秀作品。
第二个时期是“家道中落之时”,大约是公元758年至766年。
这个时期杜甫的家境变得很困难,他本人也身陷囹圄,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
这个时期他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秋夜杂感》等作品。
第三个时期是“游历远方、深入了解社会”的时期,大约是公元766年至773年。
这个时期杜甫开始游历远方,历经磨难,也见到了很多真实的社会现象。
他写下了《登高》和《范大夫塞草门寄南阳诸公》等著名作品。
第四个时期是“平民阶层代言、国家议题审视”的时期,大约是公元773年至788年。
这个时期杜甫的创作充满了代言平民阶层的意味,他通过对国家的各种议题作出深入的审视,对国家对民生的忽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他写下了《三吏》、《侠客行》和《严中丞丑诗》等优秀作品。
总的来说,杜甫的创作历程可以概括为:少年勤奋、家道中落、游历深入社会、代言平民、国家议题审视。
这些经历都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知识储备,也使他成为了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杜甫生平简介及诗歌创作
杜甫生平简介及诗歌创作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
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
(735)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
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写下如《望岳》等诗。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共有三首,故又称“望岳三首”,分别为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第一首《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第二首《望岳》为咏华山之作,流露出作者官场失意之情。
第三首《望岳》则咏衡山,流露作者谖国忠君之情。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
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2011江苏卷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③,江东日暮云④。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⑤。
作品注释①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③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④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⑤论文: 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长安时期(745)至(754),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杜甫一生的诗歌创作经历
杜甫一生的诗歌创作经历杜甫,被尊称为“诗圣”,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经历丰富多彩,深深烙印着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起伏。
杜甫的诗歌创作始于其少年时期,大约在20岁之前。
他出生于河南巩县的一个文化世家,远祖杜预是晋代名将,善战多才,曾注释过《左传》。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官至膳部员外郎、修文馆学士。
父亲杜闲做过兖州司马、奉天县令,母亲崔氏也是一位有名望的大族闺秀。
这样的家庭背景为杜甫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土壤和儒家思想的熏陶。
杜甫自幼好学,7岁便能写诗,15岁便展露头角。
他的诗作涉猎广泛,从自然风光到社会人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少年时期的杜甫怀揣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志向,期望将来能在社会上建功立业,兼济苍生。
然而,随着杜甫步入社会,他逐渐认识到社会的黑暗面。
他身处社会底层,亲身经历了战争、民不聊生等种种苦难,对社会矛盾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一时期,他的诗作开始转向现实主义,通过诗歌揭示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民的疾苦。
如《兵车行》、《丽人行》以及组诗《前出塞》等,都是揭露黑暗现实的诗篇,也是他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开端。
杜甫在京都危机时携家逃难,历经艰辛。
这一时期,他的诗作达到了巅峰。
从得官到辞官的四年中,他创作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春望》以及“三吏”、“三别”等诗篇,这些作品集中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展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杜甫四十八岁那年,他携家来到秦州。
虽然身隐而心未曾隐,他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在秦州短短的三个月里,他创作了近百首诗篇,其中五言律诗尤为著称。
然而,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南去同谷(今甘肃成县)谋食。
在同谷期间,他的生活陷入了绝境,所作的组诗《同谷七歌》成为了他平生最为惨烈的悲歌。
一个月后,杜甫告别同谷,沿嘉陵江峡谷栈道到达成都。
从秦州到成都,他历经千难万险,沿途创作了二十四首纪行诗。
这些诗作中多描绘险山恶水,反映了他乱世情怀在山水中的投影,对谢灵运的山水诗有所迈进。
杜甫创作的诗歌
杜甫创作的诗歌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三、《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四、《空囊》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五、《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六、《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的诗歌创作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
清人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
”(《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附记》)杜甫的诗大部分涉及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有关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可是无处不浸透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例如杜甫中年时期的两篇杰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里边有抒情,有叙事,有纪行,有说理,有对于自然的观察,有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有内心的冲突,有政治的抱负和主张,有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国家与人民的灾难和对于将来的希望。
这两首长诗包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作者的心情波澜起伏,语言纵横驰骋,证明他在这不幸的时代面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敏锐地发生强烈的感应。
这样的诗是诗人生活和内心的自述,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二者在艺术上也达到高度的融合。
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如《洗兵马》,在梓州写的《有感》;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如《丽人行》、《忆昔二首》之一、在云安写的《三绝句》;或是寓言讽兴,如《凤凰台》、《病桔》、《枯棕》、《客从》;或是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关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都是个人的情感与事实相结合的。
还有不少长篇,有的记载国家十几年来的大事,如《夔府书怀》、《往在》;有的叙述地方变乱,如《草堂》、《入衡州》;有的回忆往事,如《壮游》、《遣怀》;更是像浦起龙所说的“慨世还是慨身”(《读杜心解·读杜提纲》),都含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
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持不同的态度。
他对于朝廷穷兵黩武,消耗人力物力,是反对的,如《兵车行》、在夔州写的《遣怀》、《又上后园山脚》;对于平息叛乱,抵御外侮,是支持的,如安史之乱前期写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以及吐蕃入侵时写的《岁暮》。
这些诗谴责什么,歌颂什么,都很鲜明。
也有些关于战争的诗,既有歌颂,也有谴责。
著名的《前出塞》、《后出塞》两组组诗,曲折反复地叙述战士在从军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实际上是反映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战争的不同看
法。
这两组诗都歌颂了战场上的壮烈场面,战士如何善于战斗,勇于牺牲,取得胜利;又谴责了君王无止境的开拓边疆,主将骄横奢侈,使战绩失去积极的意义。
这两组诗都是通过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
又如“三吏”、“三别”则更为具体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冲突。
杜甫在洛阳路上,看见横暴的差吏把未成丁的男孩、孤苦的老人都强征入伍。
他替这些人提出控诉,对差吏给以谴责,但是一想到壮丁缺乏,而又大敌当前,便转变了口气,尽可能对被征调的人说几句慰解或鼓励的话。
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诗。
他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
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论述。
但是杜甫的诗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
如困居沦陷的长安时写的《春望》、入蜀时写的《剑门》,是最有代表性的。
这类诗,杜甫越到晚年成就越大,像五律《客亭》、《江上》、《江汉》,七律《登楼》、《宿府》、《阁夜》、《秋兴八首》等,都是情景与时事交融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此外,杜甫也写了一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的气氛,可以看作是有声有色的文化史。
杜集里也有一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的感情也较为淡泊,比较突出的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
杜甫在长年的转徙流离之后,到了成都,建立草堂,开辟田亩,得到暂时的休息,因此对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动态进行了细腻的观察,感到无限的热爱,具有深刻的体会。
如《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从诗题上就可以想象出杜甫当时的心境。
这类诗当然不能和前边论述的诗篇相比,但也代表了杜甫为人的另一方面,他不只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也有对于微小生物的爱好。
他“幽居近物情”(《屏迹》),喜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感到“花柳更无私”(《后游》)。
杜甫写过一些怀念家属、朋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
怀念妻子的有陷贼时写的《月夜》,怀念弟弟的有在秦州写的《月夜忆舍弟》;在许多怀念朋友的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
杜甫自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赠李白、忆李白、怀李白、梦李白、寄李白以及其他涉及李白的诗,有十余首之多,几乎首首都显示出对于李白深厚的情谊、热烈的关怀和衷心的钦佩。
杜甫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大大开拓了诗歌的领域。
明代胡震亨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
”(《唐音癸签》)这句话不尽符合事实,因为在杜甫以前也有以时事入诗的,但是象杜甫这样深入民间,洞察时弊,把富有社会意义的重大问题都陶融在“惊人”的诗句里,却是
少有的。
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杜诗镜铨》卷五)这虽然是“三吏”、“三别”的评语,但也可以概括杜甫大部分重要的诗篇。
元稹给杜甫写的《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里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杜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杜甫最能驾驭诗的各种形式,并能使每种形式都得到新的发展。
他在五言古体诗里善于记载艰苦的旅程、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以及许多富有戏剧性的言谈动作,写来十分生动,使人感到的不是五言的限制,而是语调的自然,最显著的例子是《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等。
他在七言古体诗中擅长于抒写他豪放的或沉郁的情感,表达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意见,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
杜甫的五、七言律诗功力甚深,达到很高的成就,数量占杜诗的一半以上,五律已见于杜甫的漫游时期,七律名篇多产生在到达成都以后。
杜甫深厚的感情在五律中得到凝炼,在七律中得到充分的发扬。
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客夜》、《九日登梓州城》、《征夫》、《旅夜抒怀》、《宿江边阁》、《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恨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宿府》、《阁夜》、《咏怀古迹五首》、《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的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
杜甫还写了许多五言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如《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竟长达1000字。
是除少数比较自然的以外(如五排的《奉送严公入朝十韵》、《送陵州路使君赴任》,七排的《清明二首》),大都堆砌过多的典故,掩盖了丰富的情感或填补了应酬之作内容的空虚。
杜诗中的绝句基本上都是在漂泊西南的最后11年内写的。
由于杜甫的古体诗和律诗取得巨大的成就,他的绝句往往不被人注意,但是即景抒情,论诗怀友,反映蜀中的骚乱与人民的生活,吸取民歌的精华,杜甫在绝句方面仍有不少贡献。
当然,杜甫也写过一些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比较无聊的诗。
当他在长安充当贵族的“宾客”,向王公大臣乞求一官半职的时候,当他漂泊西南,为了衣食,不得不与地方官吏们相周旋的时候,所写的一部分诗,其中有好些五言排律,用大量的典故颂扬对方如何贤明,申述自己如何贫困,以乞求怜悯与恩赐,格调是不高的。
总的说来,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