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4《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组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神秘变脸艺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过程:
a.教师出示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它有什么独特之处?”
b.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变脸》。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变脸》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学习该课文,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神秘”、“尴尬”、“江湖”等,并能熟练运用。
2.理解并分析课文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3.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4.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向他们介绍变脸艺术,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
5.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回答:
a.课文中的变脸艺术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b.你认为变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怎样的价值?
c.如何将变脸艺术传承和发扬光大?
6.挑战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以变脸艺术为主题的短剧,要求剧情紧凑、富有创意。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同学们互相评价、学习。
c.教师简要介绍变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生词、熟读课文,理解变脸艺术的内涵。
2.教学过程:
a.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词、难句。
b.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变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c.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分析讲解。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仿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4《变脸》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文下册教课设计《》教寄知目:认识川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整体感知,掌握情,理解人物之的矛盾矛盾.教课认识曲唱和白的言特点,深刻理解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目培育学生的曲能力 .感情目:认识我国社会底人民极其的求生程,感觉他身上所耀的人性光,破除重男女的世俗念,与代同步.教课1. 掌握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的矛盾矛盾 .2. 悉心领会中的刻画 . 心理刻画,理解它所表达的人物的思要点想感情 .教课正确水上漂重男女的世俗念 .点教课自主.合作. 研究方法教学程一. 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芦花中,夫唱晚 . 一个身技 . 孤身江湖的老人,与他新来的“儿”拉开家常,其融融. 老人不由自己的于有了人而悠然自得.可是,他的梦想却落了空⋯⋯什么呢?今日,我一起走有名作家魏明的《》,去一探终归 .本我的学目是:(上文)二. 教案引,自主研究,指向目.(一)初读课文 .1.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生字词.2.记一记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第一都要累积一些新词. 读完课文,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学生交流生字词,而后识记. )3.说一说 .《变脸》的情节起伏跌宕,动人心魄. 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剧情吗?三. 齐集主题,合作研究,初达目标.(二)研读课文 .(学生速读课文,思虑以下问题,而后全班交流. )4.我们知道,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 . 相同,在《变脸》这一课,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矛盾 . 那么,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矛盾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在此以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5.狗娃凄惨的命运的确让人怜悯,剧中的“帮腔人”也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讨情 . 那么,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三)赏读课文 .6.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变脸》曲折生动的情节动人心魄,我们也为狗娃的命运捏一把汗,那么,剧本的情节美在什么地方呢?⑴复述故事: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论.⑵句式说话:创建合作研究的氛围,要修业生用“《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的句式说话,共同交流,领会情节的非凡魅力.《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7.鉴赏剧本的形象美 .剧中的狗娃和水上漂两个人物形象,必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自由组合,自选片断,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虑下边两个问题,感觉剧本的形象美.⑴解析水上漂和狗娃的性格特点,并找出相关语段加以旁证.⑵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8.品尝剧本的语言美剧中人物的唱词,真切动人,朗朗上口,声情并茂,抒发感情,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稔熟. 让我们一起去品尝剧本的语言美.(四)延读课文9.剧中描述水上漂这一人物形象,相当突出地表现了他重男轻女的思想 . 思虑:如何对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四. 总结梳理 . 整合提升 . 内化目标《变脸》是我国新期间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 . 课文节选的是此中的第二场.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矛盾尖锐,动人心魄,动人心魄 . 并且我们从情节美 .形象美 . 语言美几个方面赏析了这一剧本,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赏识其他戏曲剧本,去领会我们的文化,你会发现,中华文化目不暇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变脸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戏曲表演;民间风俗;文化传承。
(5) 现代社会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推广主要体现在____、____和____等方面。
答案:政府政策;教育培训;文化交流。
2. 选择题
(1) 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和审美创造。通过学习川剧变脸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学生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提升对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变脸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学生将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审美品位和审美创造能力。
答案:现代社会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推广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教育培训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强对川剧变脸的保护和传承;教育培训方面,开设戏曲艺术培训班,培养新一代戏曲演员;文化交流方面,组织川剧变脸表演团队参加国内外艺术节、演出交流等活动,提高川剧变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论述题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பைடு நூலகம்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川剧变脸的历史起源和表演技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变脸》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亲情和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变脸》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预想。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2.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四)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现课文中的场景。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文学鉴赏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三)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小说。
2.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指导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2.学生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准备下一节课的测试。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变脸》(第1课时)教案
第十四课变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明确作者创作本文的意图。
教学重难点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创作本文的意图。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设计1:【设计意图: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疑型)芦苇丛中,渔夫唱晚。
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得的“孙儿”拉开了家常,其乐融融。
没想到,老人为自己变脸艺术有了传人的愿望落了空。
面对生活的捉弄,老人是怎样选择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去文中欣赏品味吧!导入设计2:【设计意图:介绍作者,激发学生兴趣】(介绍作者型)魏明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他的作品意蕴深厚,表现力,感染力极强。
今天,让我们走进魏明伦,走近《变脸》,体会戏曲的独特魅力。
导入设计3:【设计意图:了解背景,加深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本剧是作者于1997年根据他先前创作的同名电影剧本改编而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我国上世界20年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是当时的川江沿岸一带。
流浪女狗娃被人贩子装扮成男孩子,被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江湖的老艺人水上漂买下,收为自己的“孙子”,二人之间就此发生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纠葛。
课堂实录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积累字词。
】1.识记字音、字形糍粑..(cí)(bā) 呓.语(yì)阴霾.(mi)徘徊.(huái)蹑手蹑脚..(xīng)(sōng)....(niè)打鼾.(hān)惺忪2.积累词语,识记含义糍粑:用糯米搞碎后做成的一种食品。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而显得浑浊。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是脚步放的很轻。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而满足的样子。
二、初读文章,感知内容【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1.文章内容和什么有关?2.“水上漂”有哪几次“变脸”?3.“水上漂”的“变脸”引起了“狗娃”的哪些“变脸”?4.划分课文层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Lesson 14 "face changing" teaching plan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2、篇章2:变脸模板标准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4、篇章4: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章5: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川剧中的脸谱艺术,掌握基本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川剧脸谱艺术,掌握基本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运用川剧片段或图片展示,引入“变脸”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川剧中的“变脸”是什么意思吗?它有什么特点?Step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变脸》,并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什么?川剧脸谱是如何变化的?2. 引导学生分析文字表达的意义:通过哪些描述,使读者了解了川剧脸谱的魔力?有哪些生动形象的描写?Step 3 学习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10分钟)1. 展示川剧脸谱的形式和颜色,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的脸谱形式和颜色代表的意义。
2. 学生根据给出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合作讨论后进行展示,并加以解释。
Step 4 进阶拓展(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脸谱形式和颜色,设计一个角色扮演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川剧脸谱的艺术魅力。
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分析自己在本课中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2. 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川剧脸谱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并展示一些川剧脸谱的经典形象。
四、教学资源:川剧脸谱图片、川剧脸谱介绍等多媒体资料。
五、板书设计:川剧脸谱的形式和意义- 形式:白、红、黑、蓝、黄、绿、紫等- 意义:善、恶、忠、信、奸、勇等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川剧和川剧脸谱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变脸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14课-变脸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变脸》全剧情;2、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抓住冲突,理解人物形象;3、揣摩语言,了解戏曲唱词特色,培养学生戏曲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通过戏剧语言的赏析,理解人物丰富的的思想感情。
3.了解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戏剧名冠五洲。
数百个枝繁叶茂的戏曲剧种在神州大地上摇曳生辉,竞展风流。
林林总总的舞台表演、戏剧绝活中,要论神奇诡异、惊心动魄,首推川剧“变脸”。
一招手,一抖袖,一甩头之间,相随心变,心随情动,尽显浪漫奇特,一展舞台风流。
今天,让我们走进“巴蜀鬼才”魏明伦的扛鼎之作《变脸》中的一段节选,体会巴山蜀地的戏曲之美,感受奇特川剧的无穷魅力!请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戏剧介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乐曲丰富,表演艺术精湛。
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
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
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为变脸,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相应发生变化。
三、作者介绍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
童年失学,9岁唱戏,担任过演员、导演、编剧,14岁开始发表习作,后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
中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
代表作品有《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脸》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精品教学设计)
《变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揣摩、品味唱词和说白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习结合时代背景来探究戏剧的矛盾冲突和客观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旧社会劳动人民及其艰辛的求生经历。
感受他们身上所山药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重点1、深刻理解水上漂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体会细节刻画对人物塑造得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方法1、演读法2、讨论法3、文献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屏幕播放川剧变脸大师彭登怀德表演片断)瞬息万变的脸谱,丰富的表情,明艳的色彩,这就是变脸。
变脸,是一门绝活,技术含量高,传播有严格的限制,现在,它被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旧社会,它传男不传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主人公水上漂身怀变脸之技,却没儿孙可以传宗接代,他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初读课文的印象和感受,理清思路,把握情节1、请学生回答“主人公水上漂身怀变脸之技,却没儿孙可以传宗接代,他该怎么办呢?”,引出“找传人”或“买传人”等类似的答案。
2、请学生再读课文,以“传人”为要点,理清线索,填写:“传人”→“传人”→“传人”→“传人”学生填写,讨论后明确:买来“传人”→发现“传人”不可传→赶走“传人”→抢救“传人”3、请学生在此基础上,概括剧情。
明确:这部作品描写了水上漂收狗娃为传人,发现她是女孩要将她抛弃最终又收留她的故事。
4、学生明确情节发展脉络,了解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提醒以线索为提示,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把握情节结构。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变脸》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14:《变脸》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依据新课标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有关阅读的方面制定教学重点为: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依据学生的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川剧特点有兴趣,但,对于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1.文献法 2.演读法3.讨论4.美点寻踪法授课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整体感知,积累词语,了解剧情;精读课文,欣赏品味,美点寻踪;着重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设计(二)多媒体播放电影《变脸》片断。
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买来的“孙儿”拉开家常,其乐融融。
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
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二、资料助读: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学生自行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糍粑(cī 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ù sī)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变脸》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变脸》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 对传统文化中的“变脸”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和创作。
教学准备:1. 课文《变脸》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川剧变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变脸》,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变脸艺术的历史和现状。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川剧变脸的起源和发展。
三、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探讨变脸艺术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变脸艺术的文化价值和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三、实践训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
各小组展示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九年级语文下册 4.14《变脸》教案 新人教版
七、课堂小结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观看戏曲,阅读戏曲剧本,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一个准戏迷了。
归纳本节课内容,从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写法特点上进一步理解课文。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此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5、学生发言,教师作点拔、引导,最后可作如下显示:
水上漂——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
2、学生独立品读课文,分析揣摩人物性格。
3、小组内交流完善。
4、全班交流发言。
观看电影片断,感受变脸绝技的魅力
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
分角色朗读课文
归纳课文大意
理清课文脉络,弄清情节发展过程
自由朗读课文
品读课文,分析揣摩人物性格
通过电影《变脸》片断,让学生感受我国变脸的绝技,激发阅读兴趣,为下一环节设置悬念
2、剧本是如何否定这一世俗观念的呢?
明确:剧本在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同时,还描写了狗娃时时处处掩饰女孩真实身份的情景,交代了狗娃的不幸身世,抒写了她被水上漂抛弃的悲苦,叙述了最后水上漂在危急之中将狗娃救起,等等,都具有否定、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的艺术效果。
自由发言,明确水上漂和狗娃的性格特点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电影《变脸》片断
《变脸》语文教案
《变脸》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变脸》。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变脸”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变脸”这一传统技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变脸》。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变脸”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变脸”技艺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变脸》文本。
2. 与“变脸”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变脸”技艺。
(2)引导学生关注“变脸”这一传统技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变脸》,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变脸”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变脸”技艺。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变脸”这一传统技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变脸》,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会生字词和运用。
3. 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变脸》有一定的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脸谱文化。
2. 理解和解读文本,掌握小说的基本解读方法。
3. 掌握叙事文的基本功能,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存的真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解读文本,掌握小说的基本解读方法。
2. 掌握叙事文的基本功能。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存的真谛。
2. 理解脸谱文化,掌握脸谱文化在小说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1. 课前任务。
2.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
3. 课文导读和听读。
4. 课文解读和分析,探究小说中的主题和寓意。
5. 学生小组互动讨论。
6. 课后阅读与写作。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5分钟)1. 准备一张脸谱图片给学生看,让学生看图片并思考,这个画像是什么? 是来自哪个文化?2. 导入小组任务:准备一份口袋辞典,搜索相关内容:什么是脸谱文化?二、阅读导入(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名,简单介绍。
2. 学生们看课文内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3. 回答问题:脸谱文化是什么? 它揭示的是人性和生存的什么问题?三、阅读和分析(3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依次讲解课文内容。
2. 阅读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读这件小说,你感受到什么?3. 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小说表现出的人性和人生的问题。
四、作业(5分钟)1. 请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符合脸谱文化的生活方式。
2. 口述介绍自己所做的努力,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学资源】1. 电子板书。
2. 课本。
3. 图片。
4. 口袋辞典。
【教学评估与反思】评估方式: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
反思:尽管以课外小组讨论的形式,但仍感觉这是一篇独白式小说,或许可以加入一些多元的评价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赏读课文.
6.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变脸》曲折生动的情节扣人心弦,我们也为狗娃的命运捏一把汗,那么,剧பைடு நூலகம்的情节美在什么地方呢?
⑴复述故事:
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点评.
⑵句式说话:
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的句式说话,共同交流,领略情节的非凡魅力.
《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二)研读课文.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4.我们知道,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同样,在《变脸》这一课,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那么,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在此之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
5.狗娃悲惨的命运确实让人同情,剧中的“帮腔人”也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那么,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
《变脸》的情节美,美在____
7.鉴赏剧本的形象美.
剧中的狗娃和水上漂两个人物形象,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自由组合,自选片断,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感受剧本的形象美.
⑴分析水上漂和狗娃的性格特征,并找出相关语段加以佐证.
⑵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8.品味剧本的语言美
剧中人物的唱词,真切动人,朗朗上口,声情并茂,抒发情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稔熟.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剧本的语言美.
(四)延读课文
9.剧中描写水上漂这一人物形象,相当突出地表现了他重男轻女的思想.思考: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变脸》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而且我们从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几个方面赏析了这一剧本,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欣赏其他戏曲剧本,去领略我们的文化,你会发现,中华文化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教学
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芦花丛中,渔夫唱晚.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买来的“孙儿”拉开家常,其乐融融.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剧作家魏明伦的《变脸》,去一探究竟.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变脸》
教师
寄语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历程,感受他们身上所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初读课文.
1.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读完课文,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学生交流生字词,然后识记.)
3.说一说.
《变脸》的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剧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