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论文

合集下载

2023年关于方言的议论文7篇

2023年关于方言的议论文7篇

2023年关于方言的议论文7篇关于方言的议论文1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通过语言把文明成果,知识,技能巩固保存下来并传播开去,同时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我们通过语言研究来揭示积淀的文化,特别是没有被言语作品记录下来的文化,这也即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中有语言,语言中也文化。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广泛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因此语言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语言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各民族间是通过语言系统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对一种语言的调查我们一般都是通过此语言在各个地方的使用来分析它的文化现象。

以方言文化为例,近年来,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方言文化似乎渐渐的被人们忽视了;也随着人们交际的日益广泛,方言确实存在逐渐消亡的趋势。

虽然方言只是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其本身也是一种完整的系统。

它们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方言作为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意义。

方言文化因地域等各种因素不同,各地域方言大放光彩,犹如满汉全席“各味俱全”。

方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并成为区域文化的密码,它是人文沉淀的产物,是文化认同和身份确认的重要标签。

它的发展影响着整个文化的发展,所以对方言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各地的文化。

当然,方言在学校也是一种促进同学间相互交流的工具,在大学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就有着不同的方言。

对方言进行调查,可以了解方言在当前大学中的使用以及它所揭示的文化现象。

此次调查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备受大家喜爱的东北话,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学校中四川方言学生占有绝对优势,此外山东话、吴方言等在学校中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

这些现象说明了方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已经成为了人与人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这也反映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不同的文化现象。

方言不仅是区分每个地区的一种标志,更是作为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含义最深刻的语态。

四川方言语气词“哦”的情态解释

四川方言语气词“哦”的情态解释

四川方言语气词“哦”的情态解释杨雪漓;陈颖【摘要】四川方言语气词“哦”有其独特的情态意义,与其在汉民族共同语中的身份完全不同。

我们在这里对四川方言语气词“哦”的情态功能以及其礼貌值做讨论,有利于规范“哦”在方言中的使用,也为其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语气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The modal particle"o(哦)"in Sichuan dialect has its own unique expression of modality meaning, and it ha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identity to the 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ality function and the politeness value about Sichuan dialect modal particle"o(哦)"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use of"o(哦)"in the dialect and provide some theory basis for other similar modal particles used in the 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5-7,23)【关键词】语气词;调值;情态功能;礼貌原则【作者】杨雪漓;陈颖【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3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定义语气词为“表示语气的虚词叫做语气词。

”语气词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也可以用在句中主语、状语之后。

四川方言调查报告,pdf

四川方言调查报告,pdf

四川方言调查报告,pdf篇一:方言调查报告文学院学年论文题目:论济宁方言的内部特征姓名:学号: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年级班级:13级2班指导教师:2015年9月15日目录摘要................................................................................................. .......................................... 1 关键词................................................................................................. .......................................... 1 前言................................................................................................. .. (1)一、选择规则的方言差异 (2)(一)义位内部组合的差异................................................................................................. .. (3)(二)义位搭配的方言差异................................................................................................. .. (4)二、序列规则的方言差异 (6)(一) 义位内部序列规则的差异 (6)(二)义位之间序列规则的差异.................................................................................................6 结语................................................................................................. ............................................... 7 参考文献................................................................................................. (7)论济宁方言的内部特征摘要: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其方言词汇跟普通话、山东方言、甚至北方方言的词汇都有很大的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语文论文题目推荐大全

语文论文题目推荐大全

语文论文题目推荐大全一、古典文学研究1. 《论语》中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2.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及其艺术特色3. 《西游记》的奇幻元素与民间传说关系研究4. 唐诗中的自然审美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5. 宋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审美价值二、现当代文学探讨1. 莫言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研究2. 余华作品中的苦难主题分析3.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4. 鲁迅杂文中的批判精神及其现实意义5. 茅盾《子夜》的象征手法与主题意蕴三、比较文学研究1. 中西方悲剧文学的异同及审美价值2. 中日古典诗歌的交流与影响3. 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与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相似性4.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我国先锋文学的比较研究5. 法国启蒙时期文学与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对比分析四、文学理论探讨1. 生态批评理论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2. 精神分析批评在小说解读中的价值3.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4.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角下的文学史研究5. 文化研究视野下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五、文学与跨学科研究1. 文学与哲学的交融:从道家思想看《庄子》的文学价值2. 文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小说中的梦境描写分析3. 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改编作品的艺术得失4. 文学与社会学的关联:从小说看近代城市变迁5.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以历史小说为研究对象(注:本文仅提供部分论文题目,实际研究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学术背景进行调整和拓展。

)六、文学作品与民族精神1. 《三国演义》中的忠义观与民族精神传承2. 《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与民族精神探讨3. 《聊斋志异》中的鬼神文化对民族心理的影响4. 辛亥革命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5. 红色文学中的英雄形象与民族精神传承七、文学教育研究1. 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功能研究2. 高校中文专业文学教育现状与对策3. 现代文学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4.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教育的影响与挑战5. 文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中的作用八、文学批评与鉴赏1. 当代文学批评的方法与途径2. 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3. 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4. 文学奖项评选标准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5. 文学批评家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角色定位九、文学与地域文化1. 东北作家群的创作特色与地域文化研究2. 江南水乡文学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3. 西北地区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的关联4. 四川方言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分析5. 海派文学与上海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十、文学与时代背景1. 五四时期文学作品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 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创作的特点与价值3. 解放战争时期文学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4.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多元化趋势5. 新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的使命与担当(注:本文继续提供部分论文题目,以供参考。

方言总结报告范文初中(3篇)

方言总结报告范文初中(3篇)

第1篇一、前言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地方特色。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方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作为初中生,我们不仅要学习普通话,还要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方言。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方言的掌握情况,分析方言的特点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二、方言概述1. 方言的定义:方言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具有独特语音、词汇、语法特点的语言。

2. 我国方言的分类:我国方言主要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3. 我校方言分布: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方言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等。

三、方言特点1. 语音特点:方言的语音特点是区别于普通话的主要标志。

例如,吴方言的声调柔和,鼻音丰富;赣方言的声母和韵母较为独特;客家方言的声母和韵母变化多端。

2. 词汇特点:方言词汇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例如,吴方言中“搞”可以表示“做”、“弄”;赣方言中“行”可以表示“去”。

3. 语法特点:方言的语法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客家方言中的否定词“唔”放在动词前,而普通话中的否定词“不”放在动词后。

四、方言学习情况1. 学习现状:我校学生在学习方言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掌握不全面;- 缺乏对方言文化内涵的了解;- 对方言的学习兴趣不高。

2. 原因分析:- 学校课程设置中,对方言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家长和学生对方言传承的认识不足;- 现代化通讯手段的普及,使得方言逐渐被普通话所取代。

五、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1. 传承地方文化: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色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和传承方言,可以加深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 增强民族凝聚力:方言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通过方言的交流,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 促进文化交流:方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对《死水微澜》中成都方言词汇历时发展的认知调查

对《死水微澜》中成都方言词汇历时发展的认知调查

对《死水微澜》中成都方言词汇历时发展的认知调查
张冬梅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成 都 610059)
摘 要:本文以成都方言小说《死水微澜》“序幕”部 分 为 语 言 标 本,对 百 年 前 成 都 话 文 本 词 汇 在 现 代 普 通 话影响下的历时变化做个案调查,发 现 成 都 方 言 词 汇 发 展 既 有 变 化 也 有 延 续。 在 认 知 语 言 学 体 验 哲 学 阐 释 下 ,词 汇 构 成 要 素 变 迁 的 理 据 是 人 们 社 会 生 活 变 化 的 跨 域 投 射 。 词 汇 变 迁 分 为 词 汇 消 亡 、词 汇 固 化 、受 普 通 话 的同化和书面语转向口语表达等多种情况。同时,成都 话 中 保 留 使 用 的“非 理 性”词 汇 形 式,实 为 交 际 者 强 调 双 方 亲 密 关 系 的 情 感 诉 求 符 号 ,这 应 是 语 言 演 变 维 持 一 定 稳 定 性 而 以 延 续 的 一 种 内 在 心 理 认 知 逻 辑 力 量 。
表2成都方言动词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表成都话普通话成都话普通话做戏演戏骇人吓人载米拉米耽搁耽误害病生病嫌厌讨厌叫唤叫喊早眠早睡争点儿差点儿要得可以吃酒喝酒晓得知道表3成都方言补语动词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表成都话普通话摆在脑际放在脑海中打了晓钟敲了晨钟喊了一早晨生书读了一早晨的新书眼皮着纠得生疼眼皮被捏掐得很痛缠脚从没有淘过大神裹脚从没有伤神费事四川地方戏曲川剧百年前叫作川戏保留至今的传统剧目还有折子戏聊斋戏时装戏等113
一 、关 于 《死 水 微 澜 》及 成 都 话 的 研 究
李 稢 人 创 作 的 《死 水 微 澜 》《暴 风 雨 前 》《大 波 》三 部系列小说都以四 川 为 背 景,描 写 了 从 甲 午 战 争 到

《泸县方言》研究的开题报告

《泸县方言》研究的开题报告

《泸县方言》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泸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川、黔、滇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地区,其中泸州话作为该地区的方言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了更好地了解泸州话的地方性特征和语言演变规律,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梳理泸县方言的词汇、语法特点和语音特征,探讨泸州话和其他方言的异同点,并推测其演变规律,以期为泸县方言保护和推广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泸县方言的起源和历史演变;2.泸县方言的语音、语法特点和词汇;3.泸县方言与其他方言的异同点;4.泸县方言的保护与推广。

四、研究方法1. 调查法:采用问卷形式收集泸县方言使用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泸县方言使用上的认知和态度;2. 实地调研法:深入泸县地区,研究泸县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及其使用情况,并记录下实际语言使用情况和例句,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数据;3. 对比研究法:结合泸县方言的历史背景和语言演变规律,对比分析泸县方言与其他方言的异同点,推测泸县方言的语言演变规律。

五、研究意义1.为泸县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学术支撑和实践指导;2.丰富了语言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对于方言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参考价值;3.为泸县的文化旅游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内容。

六、预期成果1.发表一篇论文,发表在学术刊物上;2.编写一本关于泸县方言的专著;3.开展泸县方言教学推广活动,提高对泸县方言的认知和理解度;4.为泸县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和建议。

七、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个月):文献调查和资料整理;第二阶段(3个月):采访泸县方言使用者和实地调研;第三阶段(2个月):数据整理和分析;第四阶段(3个月):论文的撰写和修改;第五阶段(1个月):成果汇报。

课题研究论文:川剧脸谱的艺术特征与传承价值

课题研究论文:川剧脸谱的艺术特征与传承价值

97909 艺术理论论文川剧脸谱的艺术特征与传承价值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基底,川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代表之一,是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珍贵的艺术。

川剧以其特有的唱腔、方言、脸谱、服饰和舞台表演,刻画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使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欣赏欲望。

本文主要从川剧脸谱艺术方面去探讨研究,希望能从脸谱这一重要元素,去诱发观众更多的想象力,达到与观众心理上的共鸣,使得更多的人去认识川剧、欣赏川剧,最终让川剧得到继承与发展。

1.川剧脸谱的艺术特征川剧是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同各地声腔融合,与之融合发展,形成如今别具一格的戏曲文化。

从古至今,川剧脸谱的绘制通常以师传徒的方式进行,脸谱都是铭记于心,川剧演员也会自行的创作新的脸谱,脸谱的创作必须需要演员对剧中人物的深刻理解和透析,同时又要掌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这样不断的剖析的过程中,才能通过图案花纹以及色彩准确的表达角色的性格特征。

1.1一勾一抹的线条美在川剧脸谱造型中,线条作为脸谱最基本的视觉表现,线条所展示出的长度和宽度,能充分激发观众的思想活动,并能准确传递舞台人物信息。

线条在川剧脸谱上的运用,多以曲线出现,因为曲线给人带来丰富、流畅、精密、柔美、多变等情感特征。

曲线的动感和力度要比单纯的直线要强,表现力度和情感也更加丰富,比直线在视觉上更具亲和力。

比如川剧脸谱中《阴阳界》中的鸡脚神,鸡脚神是神怪形象,其眉部用以一根粗曲线绘制,眼尾以三根细曲线表现,眉部和眼部的形态与鸡尾的造型类似,接着,鸡脚神的下眼部位置,由多根线条描绘,为了表现出鸡眼部本有的褶皱感,脸谱图案是从生活中提取鸡元素,准确又生动的描绘了鸡脚神的形象;《斩单通》中的单雄信,其整个脸谱都以线条为主,给人一种夸张、复杂、威严的情感体验,单雄信是一个倔强、侠义、忠诚守信、慷慨的人物,他在历史上是一个悲剧性英雄形象,所以,用复杂的线条表现出单雄信的威严谨慎,以及他不屈不饶的态度,使观众从这些细微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单雄信一生多变的历程。

西昌方言的文献综述

西昌方言的文献综述

西昌方言的文献综述摘要在广泛搜集有关研究西昌方言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西昌方言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中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和源流划分不统一的问题,并尝试分析其原因。

旨在为有志于研究西昌方言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昌方言综述不平衡源流归属一、西昌方言的研究概况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西昌方言,包括以西昌市中区为代表的城关话和大小渔村方言岛的市郊土话,不涉及黄联的客家话。

就我们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现代对西昌话的关注,始于四五十年代对四川方言的调查研究;八十年代以后,才开始有专门研究西昌方言的文献资料出现;但是到现在,对西昌方言的研究仍旧不多。

(一)针对四川方言的调查研究四十年代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开展的四川方言调查,应该是对四川方言进行的最早的系统调查。

但这次调查并未涉及西昌方言,原因是当时的西昌县属于西康省,所以不在四川方言的调查范围之内。

1956年,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和四川师范学院组成的四川方言调查工作组,对四川汉族地区的150多个县(市)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写了《四川方言音系》。

这次调查设立了“西昌专区”,其中包括:西昌、德昌、冕宁、会理、盐源、盐边、米易、宁南。

具体调查工作是由四川师范学院负责的。

可以从中了解西昌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大致轮廓。

这可以说是最早对西昌方言进行的系统调查。

崔荣昌先生在《四川方言研究史上的丰碑——读<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一文中提到,40年代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开展的四川方言调查,在四川方言研究史上是第一次大规模的调查。

它同50年代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和四川师范学院所组成的四川方言调查工作组,对四川汉族地区150个县(市)进行的调查一样,为四川的方言研究积累了一大批珍贵的方言史料,弄清楚了四川官话语音系统的轮廓,为进一步研究四川方言铺平了道路。

郝锡炯、胡淑礼两位先生在《四川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上发表了《关于四川方言的语音分区问题》一文。

汉语语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汉语语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汉语语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四川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其语音特点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这种独特的语音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川地区英语发音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从音节结构、声调、韵母和音变四个方面,探讨四川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四川方言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而英语则以多音节为主。

因此,四川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发音时,常常将英语的音节结构简单化,导致发音不准确。

例如,单词“student”在四川方言的影响下可能被读成“stu-dent”,省略了“stu-dent-t”中的后两个音节。

四川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

四川方言有五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和假声。

而英语则没有这样的声调分类。

因此,四川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发音时,常常将英语的音调与四川方言的声调混淆,导致发音不地道。

例如,“yes”在四川方言的影响下可能被读成“yè-sè”,使用了四川方言的入声。

四川方言的韵母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也有很大的区别。

四川方言的韵母中存在大量的鼻音和喉音,而英语则以口腔音为主。

因此,四川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发音时,常常将英语的韵母发音方式与四川方言的韵母发音方式混淆,导致发音不准确。

例如,“think”在四川方言的影响下可能被读成“thìngk”,加入了喉音。

四川方言的音变现象也较为复杂,包括变调、轻声、儿化等。

这些音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川地区学生对英语发音的掌握。

例如,“butter”在四川方言的影响下可能被读成“bù-tēr”,加入了儿化音。

四川方言的语音特点对英语发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音节结构、声调、韵母和音变四个方面。

为了克服这些影响,四川地区的学生应该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和英语语音的训练,以便更好地掌握英语发音技巧。

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并适当引入语音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发音规律。

攀枝花市汉语方言现有调查与研究概况

攀枝花市汉语方言现有调查与研究概况

攀枝花市汉语方言现有调查与研究概况蔡斌一民国二十九年(1940),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丁声树、○董同龢、杨时逢等人调查了四川省的汉语方言(杨时逢 1984),今攀枝花市县区当时分属西康省和云南省,未纳入此次调查的范围。

二1956年全国方言普查时,四川大学方言调查工作组曾对今攀○枝花市所辖的米易、盐边两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内方言语音进行过简单的调查。

该调查成果见《四川方言音系》。

(四川大学方言调查工作组 1960)。

三1985年1月,在攀枝花建市20年之际,我国著名方言学者四○川大学梁德曼先生到攀枝花市(原渡口市)进行了方言调查,其调查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四川省渡口市方言的现状和未来》一文中。

该文主要内容分现状和未来两个部分。

对渡口市方言的现状,梁先生把着眼点放在农村,避开现代工业城市移民语言的“单位方言岛现象”的错综复杂的干扰,对米易、盐边和仁和两县一区农村本地人的语言状况进行描写,得出了三地方言的真实面貌。

在语音方面,通过仁和话跟米易话、盐边话的比较,指出仁和话中“严”“岩”“介”“龚”等字在声母上的差异,还指出“米易、盐边读撮口呼的字仁和话读齐齿呼或合口呼”。

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通过仁和话跟成都话和重庆话的比较,在西南官话的框架和视角中凸显了攀枝花(渡口)方言区域优势和地方特点,认为“仁和的常用词汇和语法与成都话绝大部分相同”“仁和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有一些和成都话、重庆话不同之处”。

文中所举到“格”字疑问句和“给”字处臵句尤其体现了对仁和话语法特点的敏锐观察。

对城区方言,梁先生没有笼统地描写市区方言的词汇和语法,因为市区是由以单位为团体构成的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集体,所形成的是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单位社会,在语言上则是相对封闭的“城市单位方言岛”。

作者深入市区,对于市区移民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市区说东北话、华北话、河南话、云南话、四川话等方言的人数及其分布情况,并对方言间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作了客观的分析,得出结论:“西南官话,特别是四川话在渡口市的影响最大。

方言的特色作文

方言的特色作文

方言的特色作文
方言有许多种,陕西话、山东话、上海话.….我的家乡在哈尔滨,那里可少不了东北话。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个地方的方言都不一样。

比如,普通话的“聊天”,东北话叫“唠嗑”,北京话叫“侃大山”,四川话叫“摆龙门阵”
方言在本地讲,大家都能听懂,并且感觉很亲切,有时还挺有趣儿。

但是方言不利于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和外地人的交流,会听"弟不懂对方的语言,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有一次,我与北京的表弟交流就造成了不便。

弟弟白天开了房间里的灯,我就喊他:弟,把灯闭了!"表弟一脸疑惑地看着我,原来他不知道“闭灯”就是“关灯”的意思,还以为是墙上的壁灯。

还有一次,表弟把衣服弄脏了,我就说他:“弟弟,你看你多埋汰!”他就问我:“埋汰是什么意思啊?”看来,方言也不能随便说啊。

普通话与方言都应该说,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家乡留在我们身上的烙印。

自贡方言调查研究

自贡方言调查研究

自贡方言调查研究发布时间:2021-05-27T08:54:35.562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3期作者:何鹏杰杨悦婉余家辉罗翠婷李君[导读] 近现代社会人口流动、经济文化发展进步相当之快,且伴随我国普通话的广泛推广,许多地方方言也就逐渐消失。

四川自贡方言就是如此,它的总发展趋势表现为逐渐向普通话方向靠拢,但目前自贡方言还未被完全同化。

四川轻化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643000摘要:四川自贡方言是自贡市主城区以及周边富顺县所使用的语言,截止到目前为止,针对自贡方言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的研究都相当深入。

本文中则主要围绕自贡方言的语音特点和过渡语词汇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深入了解这一方言以及自贡地方人文文化。

关键词:自贡方言;语音;词汇;过渡词;调查研究;对比近现代社会人口流动、经济文化发展进步相当之快,且伴随我国普通话的广泛推广,许多地方方言也就逐渐消失。

四川自贡方言就是如此,它的总发展趋势表现为逐渐向普通话方向靠拢,但目前自贡方言还未被完全同化。

为此需要调查研究自贡方言,将它的语音、词汇特点完整记录下来,这也是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留。

一、自贡方言的调查研究概述在过去30年来,各个领域学者专家对于自贡方言的研究是相当深入的,他们统计目前自贡方言的使用者大约有400万之多,且在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都颇为深入,分别编纂出品了像《自贡方言音系》(萧玲玲)、《自贡话量词研究》(李静)、《自贡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式》(李淳)这样的学术书籍。

总体来说,目前针对自贡方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基本奠定了自贡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中四川方言的分支地位。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自贡方言无论在语音、词汇等等方面都是拥有自己独立的特点属性的,非常值得研究[1]。

二、自贡方言的语音特点调查研究自贡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语系,它在于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等方面都与普通话有较大程度的相似之处。

但是,自贡方言也拥有着一套自己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大体来说,其语音差别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所以针对自贡方言语音与词汇的研究就成为重点。

浅谈邻水方言中的一组礼俗词语--“看人户、说人户、订人户、走人户”

浅谈邻水方言中的一组礼俗词语--“看人户、说人户、订人户、走人户”

浅谈邻水方言中的一组礼俗词语--“看人户、说人户、订人户、走人户”曾洁【摘要】从2000年开始,国家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目的是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学习母语,对全民进行教育,号召学习方言,可见方言的重要性。

那么,身在异乡的你,是否在说家乡话?是否还清楚地记得一些方言词汇的具体含义呢?例如四川方言“长得莽戳戳的”“撇脱”等翻译成普通话有何意思?邻水方言礼俗词语———“看人户、说人户、订人户、走人户”,这四个短语有什么独特的意思吗?在今天看来,其实用性以及意义是否有所变化呢?本论文将会对这个问题作详细的解说。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邻水方言;看人户;说人户;订人户;走人户;民俗文化【作者】曾洁【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8邻水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四川方言,由于独特地理位置的影响(它属于川东褶皱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境内华蓥山、铜罗山、明月山三条山脉背斜平行排列),有“三山两槽”的特殊地貌。

由于特殊的地貌,因此邻水方言就有东槽话和西槽话的差别,两槽话各具有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当谈到词汇时,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如:谈到与婚姻、亲戚有关的词语时,对于两槽人来说,基本上能听懂,而“看人户、说人户、订人户、走人户”这四个短语就是当地人们运用得比较广泛的。

那么这四个短语有什么特殊的内涵呢?根据蒋宗福《四川方言词语考释》解释,“人户”即释为“人家”。

《汉语大词典》收有两义:一是农户,二是人家,指亲友家。

以“走人户”为例,“走人户”,即走亲戚,是流行于四川的社会习俗,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一般要带上酒、糖等礼物。

同时“人户”见于《汉语方言大词典》,它第一个义项是“人家,多指婆家”。

[1]比如由介绍联姻而形成词汇“看人户”“说人户”“放人户”“订人户”等,“说人户”收于《成都方言词典》:“给女孩子介绍婚姻对象。

方言研究30年

方言研究30年

汉语方言研究30年现代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始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

这八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时期:一是发端期,即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

这个时期以1924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方言调查会开始,以赵元任、罗常培等一批著名语言学家为代表,从汉语方言的实际出发,相继开展了包括两广、陕南、徽州、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区的方言调查,出版了《现代吴语的研究》、《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等重要著作,为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迈出了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步,为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积累期,即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到文革时期。

1956年、1957年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分别发出了《关于汉语方言普查的联合指示》和《关于汉语方言普查的补充通知》,同时,在丁声树、李荣的带领下,自1955年至1959年在中央民族学院、中央团校、张家口、昌黎等地对全国方言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和专门调查。

调查成果《方言和普通话丛刊》、《昌黎方言志》,与丁声树、李荣编撰的《方言调查字表》、《方言调查词汇手册》、《汉语方言调查简表》、《汉语方言调查手册》、《方言调查词汇表》等,对全国范围的方言普查工作起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这一时期,共调查了1800余个市县的方言材料,撰写调查报告近1200份、学习普通话手册320余种,出版了《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河北方言概况》、《四川方言音系》、《安徽方言概况》、《方言与普通话集刊》等著作或论集,为汉语方言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①(金有景、金欣欣:《20世纪汉语方言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

三是发展期,即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到今天。

这个时期以1979年2月汉语方言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方言》杂志创刊为标志,上承前两个时期老一辈学者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优良传统,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走上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快速发展之路。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

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四川方言学生家访记录

四川方言学生家访记录

四川方言学生家访记录学生家访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四川某市某区一、背景介绍作为一位社会学家,我对方言的研究一直很感兴趣。

近期,我决定进行一次四川方言学生家访,以了解当地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使用方言的情况。

以下是我所记录的详细情况。

二、访问对象在此次家访中,我选择了某中学的一位高一学生李明(化名),他是当地四川方言使用者,并愿意与我分享他在家中使用方言的经验和感受。

三、家庭环境李明是一个典型的四川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家中以及周围亲友之间使用方言较为频繁。

他的父母均是四川本地人,普通话与四川方言都能流利运用。

李明的家庭注重传承和维护方言文化,在家中,他主要与父母和外婆使用四川方言进行交流。

四、家庭方言使用情况在与李明交流时,他对方言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

他表示,在家庭聚会、亲友聚会及与家人日常交流中,方言是他主要使用的语言,因为它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和传递意思。

在李明的家庭中,除非有外地朋友或老师等不懂方言的人在场,否则他们基本上都是用方言交流。

根据李明的描述,方言在家庭中扮演着增进家庭凝聚力的角色,通过方言交流,家人之间更容易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另外,方言也是他们家庭独特的文化标识,他们认为通过方言的使用,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

五、方言的教育价值在家庭访问中,我还了解到李明的家长对方言的教育价值非常看重。

他们认为学习和了解方言能够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和继承本土文化,更好地与长辈、家人和当地社区进行交流。

方言的传承也被视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六、家访总结通过这次家访,我进一步了解了四川方言在当地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代表。

它在当地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了家庭凝聚力。

研究显示,方言的使用能够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方言的教育价值,并在家庭和学校中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和学习方言的机会。

letter of status四川话 -回复

letter of status四川话 -回复

letter of status四川话-回复“四川话的使用现状及其重要性”[letter of status四川话]亲爱的读者:大家好!本文将重点探讨四川话的使用现状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尽管我们生活在这个大时代,英语和普通话已经成为我们交流的主要工具,但四川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四川话的使用现状。

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四川话的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或英语来交流,而一些地方方言则越来越被边缘化。

这种趋势无可否认地减少了四川话的传承和使用率。

然而,四川话作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方言,仍然有其重要性。

首先,四川话在地理上与四川省密不可分。

它是四川人民的共同语言,也是我们的文化与传统的载体。

通过使用四川话,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情感、思维和态度,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文化和历史。

如果我们不坚持使用四川话,这一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将不可避免地逐渐消失。

其次,四川话作为一种方言,对于我们个人的身份认同非常重要。

在现代社会,寻找自己的根源和归属感是如此重要。

通过使用四川话,我们可以保持与我们祖辈之间的联系,并感到自己属于彼此相连的社区。

四川话的存在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存在并且是有价值的。

此外,四川话在社交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用四川话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可以更自然、更亲近地与他们建立联系。

语言是一种沟通和连接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信任、理解他人,并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形成更紧密的社交网络。

在聚会、聚餐和其他社交场合使用四川话,能够带来愉快的氛围,增强社交关系。

所以,亲爱的读者,我们应当重视四川话的地位和使用。

尽管说四川话并不代表我们与世隔绝,但它作为我们的文化遗产和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值得我们传承和保留。

让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四川话,通过这种方式来维系我们的文化和联系,并且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和使用我们的母语。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四川话的使用现状以及它的重要性。

遂昌方言俗词本字考

遂昌方言俗词本字考

遂昌方言俗词本字考王文胜【摘要】在对遂昌方言有较系统研究的成果《遂昌县志》和《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中,多处存在无法确认本字的情况:或作无字词处理,或以同音字表示,或误认本字;还存在二者均未涉及某个词条而民间因多不知其本字而误认本字的情况。

针对这四种情况,可依据古代韵典辞书及相关文献中的用例,按照“音合意符”的原则,对遂昌方言部分俗词(如“妈/爬/冷”)进行本字(/搲/)确认。

%In The Annals of Suichang County and The Research on Dialects of Chuzhou and Quzhou,the original forms of some characters can’t be decoded: they are either considered as nonexistent ones, or represented by homophones,or treated as mistaken ones. In addition,there exist vocabulary entries with characters which have not be touched in both literature and are mistakenly read by local people due to the lack of the knowledge of their original forms. In these four situations, we could confirm the original forms of some characters in Suichang dialect,for example, (mother)/ (climb)/ (cold)by referring to the use cases included in ancient rhyme dictionarie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and decode them by the pronounciation and meaning of their component parts.【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遂昌方言;俗词;本字考【作者】王文胜【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1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对遂昌方言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有同音字汇、词表及语法释例)目前主要有1996年版的《遂昌县志》[1](以下简称《县志》)和曹志耘等的《吴语处衢方言研究》[2](以下简称《处衢》),所以,本文就针对《县志》和《处衢》在确认本字时,或作无字词处理,或以同音字表示,或误认本字,或均未涉及而民间因多不知其本字而误认本字等四种情况,对遂昌方言部分俗词的本字进行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方言论文
四川方言,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是四川,特别是四川盆地一带,包括重庆地区当地人的日常主流话语。

与汉语其他方言一样,因特有的地域、历史、社会人文等因素,四川方言与当地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彼此影响的作用。

一:地域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以及人文、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的影响和制约
1. 人口迁徙导致地方方言与外来方言的融合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①是中国移民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

这次长达一百多年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对四川有着深远的影响,就语言上来说,这次移民使得被移民地区方言与外来方言共存交融,进而影响原有蜀方言,逐渐形成了“新”的四川方言。

通过日后的语料研究发现,至今仍活在四川人口中的,多数并非移民前的蜀方言,而是随移民而来的各地方言,其中又以楚方言居多。

同时,在当时就已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成都和重庆的方言也对当时四川其他地方语言影响极大。

在语言融合过程中,这两地的方言基本上作为了基础方言。

因此,经过长时期的交流融合,四川方言变化为以湖北、成都和重庆方言为主,湖南长沙、永州、宝庆方言为次,混杂其他方言的基本格局。

由此可见,移民对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尤以语音最为明显。

例如,在清朝前期的诸多移民中以湖南移民数量最多,因而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以湘方言为基本口音
并糅杂其他语音的方言,如把“布(bu)”说成“博(bo)”、把“木(mu)”说成“磨(mo)”、“六(liu)”说成“落(luo)”、“辣(la)”说成“勒(le)”等。

再例如川东地区,早期迁徙入达州②的移民主要是江西人士,到了移民运动的中后期,江西移民更是蜂涌而来,在这一移民群体中商人以其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导致江西方言最终成为达州方言的主体。

至今仍能在达州方言中发现,诸如:将你/
泥(ni)说成(yi)、女(nv)说成(yu)、尿(niao)说成(yao)、年(nian)说成(yan)、牛/扭(niu)说成(you)等江西方言的影子。

2. 特有地理环境的影响
山多、沟多、坎多,是川渝特有的地理环境。

于是在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就产生了很多与沟沟坎坎有关的词语,例如:“拿不过沟、翻不过坳”、“爬坡”、“上坎”、“翻山”等方言词语。

再比如,由于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不少区域都在沿江地带,因此也出现了许多与江河、码头有关的语言,例如,重庆人将“弄虚作假”叫做“踩假水”;“事情没办成”叫做“事情水了”;“找错了人”叫做“找错码头”;“哪儿出现了问题”叫做“哪河水发了”等等,以上俗语皆因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产生。

3. 历史原因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川渝民间,人们习惯将内裤俗称为:“裤”,这一叫法与古时农耕习作有关。

最初“裤”是指旧时流行于四川民间的一种长度在膝盖上下的便裤。

当时,此裤只被富裕人家当作贴身内裤,但广大的下层劳
动人民却经常直接外穿,因为此种便裤既省布,又不影响观瞻。

尤其对农耕人民来说,十分方便劳作。

我国古代民间基本自己纺布织衣,由于工艺流程的原因,原色布要比有色布便宜许多,因此裁剪这种便裤时,为了节省,腰部都多用土白布缝制,然后再用一根带子将其固定在腰部,由此便被称作“腰(yao)裤”。

久而久之,“腰(yao)裤”读音变调为“窑(yao)裤”,成为现在仍在说的内裤俗称。

再比如,四川方言中“打牙祭”(指吃肉、开荤)这一俗语也与古时军旅文化有关。

“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

在古代,将帅的营帐前,往往立有一根饰以象牙的大旗,叫做“牙旗”。

每月初二、十六都要宰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

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因此后来四川人就俗称“吃肉”为“打牙祭”。

关于此在一些文献中有曾有记载。

例如,民国二十七年的《沪县志风俗》中有这么一段话:“肉食则不常御,寻常人家半月或十日食豚肉一次,谓之打牙祭(有雇佣者以废历每月初二、十六行之)。

每食必肉或间以其他肉类者(鸡、鸭、鱼类)绝少。

”以及李劫人《大波》第三卷中的有关记录:“隔几天,还是搞些鸡、鸭、鱼、肉回来,让我们再打一次牙祭好娄。

’自注:‘打牙祭是四川人用来代替吃肉的一个名词。

’”
4. 地方戏剧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四川方言中有一组很有生命力的词:“幺台”、“幺不倒台”、“过潮、“做过潮。

这组词都带贬义,“幺台”有事情结束了,垮台、下
台的意思。

“过潮说的是,表面现象,花招、花样,故意做作的假样子。

“做过潮的意思是,做表面现象,耍花招,摆花样,让人看其故意做作的假样子。

不难看出这组词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幺台”本来是指戏剧的最后一幕。

四川多将高筑的四方平地称为台。

旧时在农村和乡镇,演戏都需要临时选择空地搭建表演用的戏台。

而且,由于一般都只是逢年过节才请来戏班搭台演出,于是,慢慢的“台”就成了戏的量词,演一出戏,就被人们说成唱一台戏。

幺,在四川方言中有末了的意思,因此,幺台,也就是最后一场戏,意味着演出将结束。

久之,就有人借这个意思来表示事情的结束。

例如:“要下雨了,你赶快把事情做完,回家幺台算了。

”“幺不倒台”也就是无法收场,无法结束的意思。

如今,人们经常还用“幺台”来暗指一些贪官污吏坏事败露,最终下任卸职的情况。

“过潮是戏剧的一个术语,是传统戏剧舞台的一种调度手法。

这一手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虚拟的动作来弥补戏剧舞台表演中涉及到长途
跋涉、追逐、逃亡,以及较大的空间位置转移时不便表演的局限。

于是,方言在吸收了“过潮这一戏剧术语后,就为其赋予了“耍花招、摆花样”的意思。

现在这个词在口语依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形式也很多样,有“走过潮、“过场多”、“走啥子过场嘛”、“没得过潮等等用法。

5. 人文环境、社会生活因素的影响
川渝方言里也有很多受到人文因素影响的地方,比如重庆人以性格豪爽、耿直出名,于是在重庆方言中,就有很多类似“吃得亏,打得拢
堆”、“不存在”这种俚语,这些话言简意赅,一说就很有豪气,很符合重庆人的性格。

再有一个影响了川渝方言的,就是重庆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火锅。

重庆话中有不少与火锅有关的俚俗语,比如“内部油碟”这个说法。

在吃火锅的时候为了减少辛辣食物对胃部的刺激,人们在吃火锅的同时往往会用一个加有麻油、味精、蒜泥等佐料的小碟子,作为油碟。

而经常如果认识火锅馆内部的人,油碟的佐料就好一些,比如会多一点麻油之类的。

因此就有了“内部油碟”一说,用来比喻有内部关系的人,表现出对当前不正之风的讽刺。

二:语言中特定的语音或事物名称会促进某些习俗的形成
四川方言有其独特的语音,因此川渝之地的人常常会因为某些字的谐音,将一些其他地方人们觉得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出现某些特有的忌讳词和吉利语,从而影响到一些独特的地方风俗。

比如:其一,“九碗、九斗碗、吃九碗”的习俗。

“斗”,在四川方言中有“大”的意思。

“九碗”是指筵席上的九碗主菜。

一般在四川地区举行结婚或祝寿的宴席,席上的菜一般是九碗,不会是十碗,也不会是八碗。

这是因为在川方言中“十”与“石”同音,只有牲畜类才“吃石碗”;而叫花子、乞丐来祝贺时,主人都会热情地招待他们,多为八人一席,桌上八碗菜。

因此,在四川某地区就把八碗席称为“叫花子席”,十碗为“猪狗席”。

其二,在四川方言中因为“舌”与“折”、“佘”同音,所以在四川凡做肉铺生意的人,一般都避讳提到“佘(舌)财”。

因此,在四川买卖猪、牛舌一般都不直呼其名,都说成“猪招财”、“牛招财”。

这种类似的避讳在四川射洪一带也有,在这一带的人们如果姓“佘(she)”都读做“梭(suo)”,也是为了避讳“折(佘)财”这一说法。

同样的,四川人也习惯将与“佘”同音的“蛇”叫做“梭二棒”或“梭老二”。

总之就是避讳提到“佘”字。

其三,因为川方言独特语音的缘故,在四川给人送花也有讲究,比如在四川的三台、安县、武胜等地,探望病友是不会送“梅花”的。

这是因为当地的人发音“h”、“f”不分,“花hua”读起来就好似“法fa”,这样一来“梅花”就成了“没法”了,寓意不好。

同样的,“茉莉”花也一般不会送给经商的亲友,因为“茉莉”音同“没利”。

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因方言语音而产生的一些忌讳。

以上仅对四川方言中某些比较特殊的词语进行了分析,但从中我们已可以发现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的形成和表达离不开语言,在语言中存储了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

而就语言而言,它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所有的语音、词汇、语法都与本语言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且由于人类不同的群体处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彼此对各自的客观世界都有着不同的感知,各种语言的词汇系统所代表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又都是特定的,受到该民族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环境的制约。

因此,我们说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反过来也促进着语言的发展;失去语言的
文化是封闭的,无法传承与发展,失去文化的语言是空洞的,没有意义没有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