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等,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出现的任何问题,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重点难点: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二、观察、分析图案1、课件2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

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5、课件出示笑笑能将线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同桌交流后回答) 6、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六年级下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3篇】

六年级下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3篇】

六年级下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精选3篇】六班级下人教版数学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和实践活动,了(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受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把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引导同学探究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学问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把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学例41.观看比较引导同学观看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肯定相等吗?为什么?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2.试验操作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那用什么方法验证呢?让同学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示: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⑵提出要求:你能想方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预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争论沟通: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操作教具,让同学观看。

引导想像:假如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同学清晰地熟悉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1、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分析: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

从而产生了负数,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中学习,现在提前到六年级学,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教学要求: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数轴表示正负数课时安排:1、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1课时2、用数轴表示正负数…………………………1课时第一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1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最新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2过程与方法: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思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2 教学难点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我正你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

1、向上看(向下看)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3、电梯上升15层(电梯下降15层)4、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很好,接下来,老师换一个游戏规则。

老师给大家看一幅图片(课件出示第2页例1的几幅图)。

二、初步感知师:同学们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于第2页例1的几幅图的情景呢?生:有,看天气预报的时候。

师:我国面积非常大,在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地区气温相差非常大。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这六个城市,你能读出这六个城市的天气怎样的吗?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读一读。

三、认识负数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师:(课件出示温度计)同学们,认识它吗?生:温度计。

师: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课件出示℃、℉)生:℃表示摄氏温度,读作“摄氏度”。

生:℉表示……师:℉表示华氏温度,读作“华氏度”。

那我国用什么来计量温度呢?生:我国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

(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

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数学教学非常重要,通过这些要点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4,-2,-5,+2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

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深化主题提炼定义给出相反数的定义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

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给出规律解决问题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1,相反数的定义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常规分析,得出解题思路,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解题办法;【教学难点】找出题目中的可有可无的已知条件,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认为【教学过程】问:以前学过的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你能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出示例题: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5篇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5篇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5篇小学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应用价值。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无论是照相还是用放大镜看书、用投影仪放大图表,都离不开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这部分知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对例题的探究,弄清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即可。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图形的大小改变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纸卡学生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观察、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观察、感受。

①出示写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纸卡。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纸卡上的字为小5号字,学生跃跃欲试后会有些失望,因为看不清)②把纸卡放到展台上,调整缩放键,逐渐调大。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生抢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引导学生思考。

师:为什么纸卡上的字之前看不清,而现在看清了呢?生:因为字被放大了。

2.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1)过渡: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

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

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

学校让我们班推荐一位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老师已经选好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是第三组的。

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他可能是哪几位同学?如果要找到这位同学,还要知道什么条件?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中引入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教学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

用数对来表示(2,3)。

(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

王艳(3,4)赵强(4,3)(4)小结。

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能学以致用,解决大树、旗杆、高楼等物体有多高的问题。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教学难点: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之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前测量数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学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段小视频。

2、师:同学们,物体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3、师:所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班班通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4、师:那么物体的影子长度和物体的高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1、探究两根长度相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

师:通过同学的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相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相同长度的竿,影长是相同的。

2、探究两根长度不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师:通过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不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不同长度的竿,影长是不相同的。

3、探究竿长度与影长之间的关系。

(出示表格)1号2号3号4号竿长/cm影长/cm竿长与影长的比值要求: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比较:比较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思考,交流,汇报)结论: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长度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同的。

4、验证结论师:刚才发现的结论正确么?如果是正确的,老师课前还准备了5号竿,同学们运用所发现的结论,计算一下5号竿的竿长。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彩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彩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彩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篇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四、教具准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壹五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1)看清题中数据。

(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某(1+ )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3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出示自学提纲:(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3)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第一种:1400某12%=168(册)1400+168=1568(册)第二种:1400某(1+12%)=1400某112%=168(册)4、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二)、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每题25分)1、(1)出示练习: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

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②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

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2)分析理解: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6页综合实践课《生活与百分数》教学目标:调查银行最新利率,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了解普通储蓄存款和购买国债两种理财方式,知道如何是收益最大,学会理财;了解千分数、万分数的概念;通过活动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掌握百分数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强调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喜欢过新年吗?生:喜欢。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有许多好吃的。

生:因为有压岁钱。

师:哇,说到压岁钱大家如此开心!那你收到压岁钱之后怎么处理呢?生:买我喜欢的东西。

生:用来交生活费、学习费用等。

生:交给爸爸妈妈存入银行。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把钱存入银行就是在进行储蓄,而储蓄中的利率和百分数是息息相关的。

其实,生活中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百分数。

今天,我们将继续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生活与百分数。

打开幻灯片1,板书课题:生活与百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设计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而然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也验证了“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的道理。

二、新授1、活动一:调查利率,对比利率,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师: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去调查一下附近银行整存整取的最新利率,你调查的是哪家银行的利率呢?请拿出活动一的表格跟我们分享一下吧!生:我调查的是建设银行的利率情况:活期利率是0.30﹪;三个月的利率是1.43﹪;六个月的利率是1.69﹪;一年的利率是1.95﹪;二年的利率是2.73﹪;三年的利率是3.575﹪;五年的利率是3.575﹪师:打开幻灯片2,谢谢你汇报的如此详细,请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成数(课本第9页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

渗透环保教育三、探究体验(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四成五=()%;七成二=()%。

(二)教学例21、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

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或者引导学生列出350-35025%=262.5(万千瓦时)四、巩固练习1、三成=()%;五成六=()%;八成三=()%;2、第9页做一做3、解决问题(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69页的例1、2。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教学准备:故事视频、探讨表格。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鸡8 7 6 5 4 3兔0 1 2 3 4 5脚16 18 20 22 24 26(2)、假设法: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3)、用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2x+(8-x)×4=262x+8×4-4x=2632-26=4x-2x2x=6x=38-3=5(只)2、小结解题方法: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

用方程解更直接。

3、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

(1)、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篇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篇,以供大家参考!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一、新授内容领域安排“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 体会数学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恒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能力,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出示学习目标: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体会数学转化思想。

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下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积都相等,高也相等(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2).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用什么办法验证呢 2、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3、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2、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3、电脑演示操作(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

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杯子是相同的。

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 2 4 6 8 10 12体积/㎝3 50 100 150 200 250 300底面积/㎝2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②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学 校:钦堂中心学校六 年 级: 级班学 学 数 科:张 国强 教师: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本册教材分析日期:_________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

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为初中的数学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日期:_________ 本册教学时间安排:一、负数(3课时)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1.圆柱………………………………………………………6课时左右2.圆锥………………………………………………………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比例(14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四、统计(2课时)节约用水……………………………………………………1课时五、数学广角(3课时)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4.综合应用…………………………………………………4课时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单元负数日期:_________ P2-9,教参P16-28 单元内容:教材教材说明: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

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

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例1)、存折(例2)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例3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式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例4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例如,例1通过冬天教室里和教室外的气温对比,室内、室外的气温分别是零上16℃和零下16℃,来引入负数。

因为气温是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信息,从气温引入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

再如,例2通过明细中存入和支取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用正负数表示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京时间的其他地区的时间,等等。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

例4进一步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

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单元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单元教学时间:大约3课时第一课时_________ 日期:教学内容:认识负数,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教参P19-22学情分析:负数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陈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4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二、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

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

)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2(.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

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