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实验制作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变形实验报告

(1)简支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简支梁见图一,力f在跨度中点为最严重受力状态,计算梁内最危险点达到屈服应力

时的屈服载荷fs;

2、简支梁在跨度中点受力f=1.5kg时,计算和实测梁的最大挠度和支点剖面转角,计算

相对理论值的误差;

3、在梁上任选两点,选力f的适当大小,验证位移互等定理;

4、简支梁在跨度中点受力f=1.5kg时,实测梁的挠度曲线(至少测8个点挠度,可用对

称性描点连线)。

二、试件及实验装置

简支梁实验装置见图一,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屈服应力

?s?360mpa,弹性模量

e=210gpa。

图一实验装置简图

百分表和磁性表座各1个;砝码5个,各砝码重0.5kg;砝码盘和挂钩1套,约重0.1kg;

游标卡尺和钢卷尺各1个。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求中点挠度

1

简支梁在跨度中点承受力f时,中点挠度最大,在终点铅垂方向安装百分表,小表针调

到量程中点附近,用手轻拍底座振动,使标杆摩擦力最小,大表指针示值稳定时,转表盘大

表针调零,分级加力测挠度,检验线性弹性。 2、求支点转角

梁小变形时,支点转角??挠度,代入算式求支点转角。 3、验证位移互等定理:

图二的线弹性体,f1在f2引起的位移?12上所作之功,等于f2在f1引起的位移?21上

所作之功,即:f1??12?f2??21,

?

a

;在梁的外伸端铅垂方向安装百分表,加力测

若f1=f2,则有:?12??21 上式说明:当f1与f2数值相等时,f2在点1 图二位移互等定理示意图

沿f1方向引起的位移?12,等于f1在点2沿f2方向引起的位移?21,此定理称为位移互

等定理。

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重复加载4次。取初载荷f0=(q+0.5)kg,式中q为砝码盘

和砝码钩的总重量,?f=2kg,为了防止加力点位置变动,在重复加载过程中,最好始终有0.5kg

的砝码保留在砝码盘上。

四、数据记录

1、中点分级加载时,中点挠度值:

2 2、测支点转角

f=1.5kg;w(端点)=0.15mm;a=71mm 3、验证位移互等定理

f(2)=1.5kg w(5)=0.34mm f(5)=1.5kg w(2)=0.36mm

4、绘制挠曲线(中点加载f=1.5kg)

五、实验结果处理 1、计算梁的屈服载荷最危险点为中点,

2、计算最大挠度和支点处转角:实验值:f=1.5kg时,w=0.62mm;

3

理论值:f=1.5kg;b=20mm;h=9mm;e=200gpa;

l=0.8m 实验值和理论值的比较:

3、验证位移互等定理:

有试验数据不难看出,位移互等定理成立,测量误差大致为 5.6% 画中点载荷f=1.5kg

时的挠曲线:

数据如下:

4

挠曲线图

(2)悬臂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

利用贴有应变片的悬臂梁装置,确定金属块的质量。

二、实验设备 1、悬臂梁支座; 2、电阻应变仪;

3、砝码两个,金属块一个,砝码盘和挂钩。

4、游标卡尺和钢卷尺。

三、实验试件及装置

中碳钢矩形截面梁,屈服极限?s?360mpa,弹性模量e=210gpa。篇二:变形监测实验报

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09级测绘工程(1)班

实验报告

20 11 — 20 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变形监测

设计题目前方交会实验

学生姓名刘钊

学号

专业班级指导教师高飞

2012 年 05 月28日

1、实验要求:

应用全站仪对科技楼楼顶避雷针进行变形观测

2.实验过程:

首先认真理解前方交会原理,然后利用gps做静态控制得出控制点坐标,将全站仪架在

其中一个控制点a上,另一个控制点b架上反射棱镜,将全站仪望远镜瞄准反射棱镜定向,

然后置零,转动照准部对准避雷针顶端c,记录角度,然后盘右观测,一站观测两个测回,

得出夹角α将全站仪与反射棱镜互换位置,同样方法测得夹角β,根据已知a,b两点坐标可

求得避雷针顶端的平面坐标,然后在另一已知点d上架全站仪,a点架上反射棱镜,以a点

做后视定向,观测a,d两点间夹角,盘左盘右观测两个测回γ,同时观测竖角β,量取仪器

高,根据观测数据计算进行比较检核。

3.实验已知数据:

a点坐标 x 3525052.175

y 527483.758

b点坐标 x 3525047.348

y 527412.793

d点坐标 x 3524903.239 y 527259.558 4.实验观测数据:

α=76°22′05″,β=80°37′19″,

γ=88°39′44″(检核角)

竖角θ=37°24′03″

5实验结果:

c点坐标:x 3524875.2304

y 527453.3827

z 75.066 检校误差3″

6.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巩固了在变形监测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极大的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能

力,仪器操作还不是很熟练,以后应该多加练习,理论和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要有耐心,

要学会等待,忍耐,有时候仪器不稳定,必须得等。篇三:《flash动画制作》实验报告《flash动画制作》

实验教学指导

目录

实验一

flash

动画欣赏,熟悉软件环境?????3 实验二图形对象的绘制与对象的编辑处理???????????4 实验三制作形状渐变动画????????????????5 实验四制作图层特效动画——运动引导层动画??????????6 实验五制作图层特效动画——遮罩动画???????????7 实验六 flash特殊按钮的制作????????????8 实验七按钮、声音和action脚本语句的综合运用??????11 实验八actionscript的脚本语言????????????13 实验九 flash欣赏和综合设计???????????????14 实验一 flash动画欣赏,熟悉软件环境

一、实验目的

1、通过flash动画欣赏,了解该软件的功能并熟悉软件环境;

2、掌握舞台、工作区、时间轴、帧和关键帧的概念,了解制作flash动画的基本流程;

3、学习flash帮助的使用。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认真阅读以下教学内容: 1、 flash动画制作原理;

2、舞台、时间轴、帧、关键帧、图层的概念,了解flash动画制作的基本流程;

3、 flash

动画文件的格式,如何新建、保存、输出打开和播放两种格式的文件。

三、实验指导

1、打开flash软件,分别选择打开已有.fla文件,观看界面的时间轴、图层、舞台、帧

等;2、分别点击时间轴、帧、舞台、图层,观看属性栏; 3、设置舞台的属性;

4、选中图层上的锁、眼睛、方框,观看时间轴、舞台变化;

5、新建、保存和导出文件。

四、实验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