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历模版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电话:
【主诉】
(患者自述):
(患者主诉的时间、部位、性质、有无引起原因、有无加重/缓解因素)
【现病史】
(如有多项症状,分次记录)
时间:
病程:
起病原因:
症状及程度:
治疗方法及效果:
现状:
【既往病史】
(成年前、现患、手术、外伤、输血、疾病家族与本人关系等,包括传染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
【婚育史】
(婚姻状态、婚龄、生育情况、经期情况,如有多次婚育与不
规则经历分别记录)
【个人史】
(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卫生情况、职业暴露史、起居规
律等)
【月经史】
(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量、经色、是否痛经、是否绝经、
绝经前后月经状态等)
【体格检查】
(面色、身高、体重、体型、行走姿势、运动功能检查、测量
血压等)
【舌诊】
(舌质:淡红、深红、暗红、青紫,舌苔:白腻、黄腻、白润、薄白、无苔等)
【脉诊】
(脉象:浮、沉、弦、涩、缓、数、迟等)【辅助检查】
(如有必要,包括尿、血、B超等检查结果)【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报告给出初步诊断)【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处方等)
【随访与评估】
(包括复诊时间、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一、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某某
性别:女
年龄:33
联系电话:XXX
二、主诉
张某某患者诉称自觉7月初感觉肩部僵硬,随即出现头晕、头痛,并
伴有头晕恶心、偶发肢体无力,无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至今未有
明显好转。
三、现病史
(1)主诉:肩部僵硬,头晕、头痛,头晕恶心、偶发肢体无力,无发热、食欲不振;
(2)既往史:无 ;
(3)家族史:无。
四、中医诊断
肩周痛阳气不足,头晕头痛可思之头阳明不足、津液不行。
五、中医治疗
方药: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山药12克,桑枝13克,黄芪10克,熟地10克,乌梅10克,五加皮10克,独活9克,炙甘草6克,桂枝10克;
其他治疗:保肩贴,敷以紫河石膏,按摩上肩三阳穴,补血补肝,调理脾气。
六、指导意见
(1)定期复查;
(2)注意休息;
(3)保证充足睡眠;
(4)避免情志过度激动。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病历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联系方式,。
就诊日期,。
主诉。
患者主诉,。
症状出现时间,。
症状的持续时间,。
症状的变化情况,。
伴随症状,。
现病史。
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症状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患者有无进行过相关检查?。
之前是否有类似症状?。
既往史。
患者有无患有其他疾病?。
患者有无手术史?。
患者有无长期服药史?。
个人史。
患者的生活习惯如何?(饮食、作息、运动等)。
患者有无不良嗜好?(吸烟、饮酒等)。
家族史。
患者的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的病例?。
患者的家族中有无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
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如何?(包括脉象、舌象等)。
患者的体征有无异常?。
辅助检查。
患者进行了哪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影像学检查等)。
检查结果如何?。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初步诊断。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制定了什么样的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随访计划。
医生对患者的随访计划是什么?。
需要患者进行哪些注意事项?。
总结。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总结,包括患者目前的症状、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一份中医病历书写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书写病历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书写,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有力支持。
病历模板三篇

病历模板三篇篇一:中医病历入院记录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50】岁民族:【汉族】婚姻:【已婚】出生地:【xxxxx】职业:【职员】入院日期:【20XX年06月17日15时48分】记录日期:【20XX年06月17日17时16分】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确认病史属实:【属实】发病节气:【芒种】病史主诉:反复腰腿痛1月余,复发加重2天现病史:患者于入院1月前劳累后出现腰部持续性酸软胀痛为主,以腰骶部为显,向右侧臀部放射致右腿外后侧,伴腰部活动不利,右下肢麻木、乏力感,不能久坐久走,弯腰劳累后腰痛加重,翻身困难,平躺休息后可缓解。
无间歇性跛行,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无潮热、盗汗、消瘦。
曾在我院门诊治疗(口服药物及针灸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并逐渐加重,2天前患者上述症状复发加重,腰腿痛明显,站立行走困难,今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由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症"收入我科住院。
自本次患病以来,神可,纳可,眠差,二便调,无明显体重下降。
既往史:既往10余年前在当地医院行鼻息肉手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自诉幼时患结核,已治愈,否认肝炎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四川,久居当地,生活环境可,平素饮食规律,不吸烟,偶饮酒,无其他不良嗜好。
否认血吸虫等疫水疫情接触史,否认毒物、放射性物接触史,否认性病及冶游史。
婚育史:29结婚,育1女,其女及配偶身体体健。
家族史:父母均患高血压,1妹身体健康,否认类似疾病史、家族遗传倾向疾病及传染病病史。
四诊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可,急性面容,痛苦貌,面色正常,双目有神,白珠不黄,肌肤无斑疹、白锫,形体适中,步入病房,语言流畅,发声自然,言与意符,无异常气味,呼吸匀称,深浅适中,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
体格检查T【36.2】℃,P【82】次/分,R【19】次/分,BP【124】/【87】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型适中,正常面容,面色正常,痛苦貌,神志清楚,精神可,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如下:
病历编号: [编号]
就诊日期: [日期]
患者姓名: [姓名]
性别: [性别]
年龄: [年龄]
联系电话: [电话]
主诉: [患者主诉症状的描述]
现病史: [患者目前的病情表现及持续时间]
既往史:
- [过去患过的重要疾病]
- [手术史和药物过敏情况]
- [家族疾病史]
个人史:
- [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体格检查:
- [患者的身体状态,包括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
- [皮肤、头发、眼睛、口腔、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器官状态的检查结果]
辅助检查:
- [患者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传染病检测等结果]
中医诊断:[根据患者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断]
中医治疗方案:
- [中药方剂的组成和用法]
- [针灸、刮痧、拔罐等辅助疗法的治疗方法和频率]
- [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生活方式的建议]
治疗过程: [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的记录]
随诊计划: [下次就诊的日期和治疗计划]
医生签名: [医生签字和盖章]。
中医住院病历模板

中医住院病历模板一、基本信息姓名:XXX 性别:男/女年龄:XX岁职业:XXX 地址:XXX二、主诉XXX病史:XXX年,XXX月,第一次发病,表现为XXX症状,经XXX检查,被诊断为XXX病。
近日病情加重,表现为XXX症状,入院治疗。
三、现病史XXX入院后,自感头晕、乏力、食欲减退,查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均偏低,怀疑为贫血。
同时,面部浮肿、四肢浮肿,尿少、尿蛋白2+,怀疑为肾病综合征。
四、既往史(1)高血压:XXX年发病,长期服用XXX药物维持。
(2)糖尿病:XXX年发病,长期注射胰岛素控制。
(3)胃炎:XXX年发病,经药物治疗缓解。
五、家族史(1)父亲:高血压,无其他明显疾病。
(2)母亲:糖尿病,无其他明显疾病。
(3)其他家族成员:无明显遗传疾病。
六、体格检查(1)神经系统:清醒自如,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正常,四肢无明显肌力减退。
(2)心血管系统:心率XXX次/分,心脏听诊:心尖部可闻及S1、S2,未闻及杂音。
(3)呼吸系统:双侧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异常音。
(4)腹部:腹部平软,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肾区未触及肿大。
(5)神经系统:腰骶部无明显压痛,下肢无水肿。
七、辅助检查(1)血常规:RBC XXX×10^12/L HGB XXX g/L PLTXXX×10^9/L(2)肾功音:SCR XXXμmol/L BUN XXX mmol/L UA XXX μmol/L(3)尿常规:尿蛋白2+ 尿潜血+ 白细胞计数XXX / HP(4)血电解质:Na+ XXX mmol/L K+ XXX mmol/L Cl- XXX mmol/L(5)肝功音:AST XXXU/L ALT XXXU/L ALP XXXU/L八、中医辨证分型(1)证属湿热蕴结:腹部胀痛、水肿、食欲减退、尿少、尿黄、舌苔黄腻、脉沉数。
(2)证属气血两虚:面色萎黄、乏力无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脉弱。
中医首次病程记录模板

【中医首次病程记录模板】
患者信息:
姓名: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岁
住院号/门诊号:_________
入院日期:____年__月__日
主诉:
患者自述,以“_______(如头痛、咳嗽、胸闷等主要症状)”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
患者自____(发病时间)起出现____(详细描述病情发展过程及主要症状),症情逐渐加重/缓解。
伴有____(伴随症状或体征)。
病程中无明显诱因,未行特殊治疗。
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____(具体情况描述)。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神志清晰,舌质____,苔____,脉象____。
其他系统检查结果____(根据实际情况描述各项体格检查结果)。
初步诊断:
根据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____(中医诊断名称),西医诊断为____(西医诊断名称)。
治疗计划:
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拟定采用____(具体中药方剂名称或治疗方案),辅以____(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或其他辅助疗法)。
同时强调调摄养生,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与作息。
注意事项:
1. 注意休息,保持情绪舒畅。
2. 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 按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
注:以上仅为模板参考,实际填写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
中医病历汇报模板

中医病历汇报模板【患者资料】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2岁职业:木材工人【主诉】右肘关节疼痛,经常有肿胀感,活动受限制。
【现病史】患者42岁,从事木材工作多年。
两个月前开始出现右肘关节疼痛,伴有肿胀及局部压痛感。
症状逐渐加重,影响了工作和日常生活。
曾到当地西医医院检查,诊断为右肘关节腱鞘炎,并进行了局部注射治疗,但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因此,转向中医诊治。
【既往史】患有高血压,约10年。
【个人史】不吸烟,偶尔饮酒,饮食习惯较为正常,爱吃烧烤等辛辣食物。
【家族史】无明显遗传疾病史。
【中医四诊】(1)望诊:患肢关节明显肿胀,皮肤色泽暗红,压痛明显;(2)闻诊:无异常;(3)问诊:患者右肘关节疼痛,伴有肿胀感,经常感觉局部发热;(4)切诊:脉象滑数,舌红苔黄,口渴口干。
【中医诊断】证属于“湿热痹证”。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处方】茯苓6克,泽泻6克,黄芪6克,炙甘草3克,川芎6克,红花6克,丹参12克,生地18克,大枣6克,玄参9克。
【用药说明】以上方剂为加减方,给予口服2次/日。
其作用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缓解疼痛、消肿。
具体方剂中,茯苓、泽泻清热利湿,黄芪、炙甘草健脾益气,川芎、红花活血化瘀,丹参、生地清热生津,大枣和玄参和中调和。
【辅助治疗】(1)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合谷、曲池等穴位进行针刺,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2)推拿按摩:选择太渊、曲池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每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
【随诊观察】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起居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同时,配合中药及辅助治疗进行治疗。
随诊观察1个月,症状逐渐明显改善。
需注意预防复发。
【总结】以上即是患者病历案例,中医治疗疾病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需结合辅助治疗,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期间,患者也需遵循中医养生理论,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范本模板】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姓名:殷福文性别:男年龄:52岁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建湖县婚姻状况:已婚工作单位与职别:上海彭浦机器厂炊事员入院日期:2010年1月4日农历:己丑年十一月二十日、冬至最后一天病史采集日期:2010年1月4日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
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初起出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不嗳气、泛酸,无恶心、呕吐,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腹部隐痛从无明显规律发展为有规律:一般在饭后2—3小时发作,无放射性痛,偶有嗳气、反酸,未出现呕吐、黑便;腹部喜暖喜按,每次疼痛持续约15-20分钟,得食则安。
服用硫糖铝、胃铋镁、胃舒平等药后症状可以缓解。
自得疼痛规律后,自己每天在发病前1小时服药,可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今年元月3日上午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干到精神疲乏无力,下午1时又上腹部疼痛伴有烧灼感。
3时左右,饮用麦乳糖300ml。
继而出现精神萎软,四肢乏力,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
20分钟后感心悸、出汗、四肢不温,送医院急诊。
当时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大便潜血试验(+++),血红蛋白88g/l,当即予补液止血等治疗,4月清晨又解柏油样便1次,约200g。
头昏如房转屋倒,视物模糊、两腿乏力,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治。
既往史:平素健康,幼时有无患过“麻疹”不详,否认脓血便及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五官:牙,上牙右边第4颗曾因“龋病"经常疼痛,已于10年前拔除,余无特殊.呼吸:无长期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史。
循环系统:无心悸、气短、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下肢浮肿史。
消化系统:1989年因大便表面有鲜血,诊为“肛裂”出血,已愈。
无慢性腹泻史,无黄疸史.血液系统:无头昏、皮肤黏膜出血及其他慢性出血史。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障碍史,无腰痛、浮肿史.神经系统:无头痛、眩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
中医针灸病历写作范文30份

中医针灸病历写作范文30份病历 1患者姓名:___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教师主诉:腰疼痛2个月,伴有酸胀感。
现病史:患者自2个月前开始出现腰疼痛,疼痛多发生在下午和晚上,伴有酸胀感,活动后稍有缓解。
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体格检查:腰部有明显触痛,叩击痛明显,活动障碍。
辨证:腰痛属于寒湿痛,肾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案:针灸配合艾灸,选用主穴鲁大椎、肾俞、肾阳交,辅以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针灸治疗过程:每周2次,每次30分钟,共治疗4周。
治疗效果: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腰疼痛明显减轻,酸胀感减少,活动障碍明显恢复。
病历 2患者姓名:___性别:女年龄:32岁职业:办公室职员主诉:失眠,头痛。
现病史:患者自1个月前开始出现失眠症状,入睡困难,醒来时头痛。
就寝环境没有变化,没有心理压力。
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体格检查:精神状态一般,头部有压痛,颈部肌肉紧张。
辨证:失眠属于心火亢盛,气血不畅所致。
治疗方案:针灸配合艾灸,选用主穴内关、神阙、心俞,辅以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位。
针灸治疗过程:每周3次,每次40分钟,共治疗3周。
治疗效果:经过3周的治疗,患者失眠症状明显减轻,能够较快入睡,头痛症状缓解。
总结:以上是30例中医针灸病例的概述。
根据不同病状和辨证结果,采用针灸配合艾灸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患者xxx,男性,30岁,因右腿疼痛到医院门诊影像检查,确诊为骨折。
患者未服用任何药物,病史及家族史无明显异常。
拟行复位固定手术,术前须进行内科、外科检查。
二、主要症状
患者自述右腿疼痛,3天前受伤,动作时出现疼痛,疼痛加剧,无其他症状,无恶心、呕吐、头痛、拉痛等。
三、体格检查
右腿外观有受伤痕迹,肢体肿胀、局部出现血肿,右腿肌肉紧张,活动度受限,皮肤无异常,外观表现为肿胀。
四、检验结果
X光片示:髋关节右侧有异常钙化,股骨右侧受挫有断裂线清晰可见。
五、诊断
髋关节股骨右侧骨折,复位固定调理。
六、治疗方案
1、病情评估及护理:进行内科、外科检查,评估术前营养状况及术后护理要求;
2、术前备用:预防感染,洗浴,肌肉预备,准备血液检查;
3、复位固定手术:操作环境消毒,复位骨折,安装固定器械,术后加固;
4、术后护理:要求合理饮食、休息,不得过度劳累,定期检查
体征,及时出具护理记录,注意换药等。
七、指导意见
1、病人术后要遵守医嘱,休息,注意营养,避免负重,不要拉扯受伤部位;
2、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更换敷料,每天定时服用抗感染镇痛药,术后准时进行护理;
3、合理用药,遵医嘱,千万不可自行使用药物;
4、定期复查,精心观察伤口状态,一旦出现感染征象及血流不畅,应及时就诊。
八、总结
xxx患者于xxx年xxx月xxx日至医院门诊,经检查确诊为髋关节股骨右侧骨折,行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应注意护理、定期复查,伤口应保持清洁,合理用药,积极配合治疗,以保证有效康复。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范文一:中医院门诊病历模板中医院骨科门诊病历模板颈椎病主诉: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其他肢体麻木、走路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颈部活动受限活动度可,颈项肌紧张,左右双侧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侧压颈试验(Spurling试验)阳性,右前臂、虎口区、手指痛觉减弱,左右上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处理:(处方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痹痛8天。
病史:患者8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腰部痛不适伴左下肢痹痛、麻木,无走路不稳、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腰椎活动受限活动度可,双侧腰骶部压痛,下腰部压痛、叩击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4字试验阴性,左小腿及足部皮肤痛觉减退,左踇趾背伸肌力减弱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腰椎间盘出症处理:(处方引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诉: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1月。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无小腿以下痹痛,无走路不稳、乏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长期酗酒病史。
舌象:舌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跛行,右髋部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及外展受限明显,内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骨盘X光提示:右股骨头坏死。
诊断:中医诊断:骨痹骨蚀(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处理:(处方引用)膝关节疾病主诉:左膝关节疼痛、肿胀7天。
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跛行,上下楼梯疼痛加重,无小腿以下痹痛。
中医科病历书写模板

入 院 记 录姓名:xxx 职业:农性别:女 住址:xx 县xx 镇XXX 村年龄:XX 岁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民族:XX 族 可靠程度:可靠婚姻:已婚 入院时间:2014-12-28 12:10 籍贯: xx 记录时间: 2014-12-28 14:03 发病节气:小寒主诉:反复头昏6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为持续性头昏,以中下午时明显,感疲倦,无晕厥、昏迷等症状。
以上症状出现以来患者求治于石阡县人民医院,测量血压180mmHg ,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开具降压药口服具体药物患者叙述不详,后患者头昏症状缓解。
于入院前3年患者头昏症状再次出现,并有所加重。
患者求治于XX 县人民医院行头颅CT 平扫诊断为:“脑梗塞”,并住院治疗(具体治疗情况不详)。
之后患者又求治于XX 市人民医院行头颅CT 检查均诊断为:脑梗塞。
以上3年来呈反复发作。
于入院前1天患者再次出现头昏,头昏较前有所加重,呈持续性头昏,伴头顶部胀痛。
并感恶心、伴呕吐2次,均为胃液,未见明显喷射性呕吐。
今为求系统治疗故特求治于我院,于门诊测量血压为:“170/100mmHg ”,以“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收入我科。
入院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
纳眠一般,二便调。
既往史:患脑梗塞3年。
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未到外地久居,无近期疫区涉足史,平素生活规律,无烟酒不良嗜好,无其他特殊不良嗜好。
婚姻史:适龄非近亲结婚,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月经史:13岁天-天-29275349岁(无明显阴道流血)。
家族史:否认家族内类似疾病及遗传病病史。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神清、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气息如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体格检查T:36.2℃, P:64次/分, R:21次/分, Bp:170/9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适中,步入病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中医病历分析报告模板

中医病历分析报告模板患者信息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患者性别]年龄:[患者年龄]职业:[患者职业]联系方式:[患者联系方式]主诉:[患者主诉]病史回顾[患者姓名]患病时长:[患病时长]过去病史:[患者过去病史]家族病史:[患者家族病史]个人病史:[患者个人病史]过去就诊:[患者过去就诊情况]现病症状及体征主要症状:- [患者主要症状1]- [患者主要症状2]- [患者主要症状3]相关体征:- [患者相关体征1]- [患者相关体征2]- [患者相关体征3]舌脉分析舌象:[患者舌象]舌苔:[患者舌苔]舌体:[患者舌体]脉搏:[患者脉搏]望闻问切分析望诊:[患者望诊情况]闻诊:[患者闻诊情况]问诊:[患者问诊情况]切诊:[患者切诊情况]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医诊断:[患者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患者西医诊断]中医治疗原则:[患者中医治疗原则]中药处方:1. 药名1:用量12. 药名2:用量23. 药名3:用量3饮食调理建议:- [患者饮食调理建议1]- [患者饮食调理建议2]- [患者饮食调理建议3]生活习惯调理建议:- [患者生活习惯调理建议1]- [患者生活习惯调理建议2]- [患者生活习惯调理建议3]注意事项:- [患者注意事项1]- [患者注意事项2]- [患者注意事项3]随访计划复诊时间:[下次复诊时间]随访方式:[随访方式]随访内容:[随访内容]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回顾、现病症状及体征、舌脉分析和望闻问切分析,综合考虑中医和西医诊断结果,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和生活调理建议。
希望患者能够按时复诊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调理。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一、主诉廖某,男,45周岁,主诉头晕眼花5天。
二、现病史患者5天前开始出现头晕眼花,有明显的阵发性头晕,晕厥往复,持续20至30分钟,每次晕厥期间伴有恶心、呕吐;并且出现眼花,视物模糊,但没有头痛和倦息感。
患者表示晕厥发作后可以通过休息轻微缓解,但下次发作时仍有上述症状出现。
三、过敏史患者无过敏史。
四、既往史患者5月前因发烧体温38.5℃住院治疗,当时被诊断为感冒,但出院时感冒症状未完全消失,仍有咳嗽、喷嚏的症状。
余出院后2个月未及时就医,症状得不到有效缓好。
五、家族史患者家族无过敏性疾病史,无同源家族成员患有类似疾病。
六、月经史患者月经连法,月经量适中,月经期正常,有时两个月发一次月经。
七、体格检查视诊:患者眼球移动正常,眼外肌紧张无压痛;颈部淋巴结未触及;眼底双侧未见明显异常。
其余体格检查结果正常。
八、生活习惯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可,多摄取含糖食物,较少摄入蔬果,多饮茶或软饮料,偶尔饮酒.九、诊断1、气血运转障碍;2、阳明血分不足;3、脾胃气血虚弱:4、肝郁盅瘀。
十、治疗1、补虚益气;川气宁活血散,温里春降,乌蛤皮降逆,桃仁熬米煨桑寄。
2、理气调血:用知柏血和散,熊掌棒蕴血汤。
3、养脾:用枳实开水汤,稻米汤,柴胡桂枝丸。
4、理瘀:用蔺公英血应丸,丹参肝清瘟热丸。
十一、护理1、坚持运动锻炼,使机体有较好的体力和耐力。
2、注意调节觉醒,多静心休息,避免精神上的紧张。
3、注意饮食调摄,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加工,油就和高精食物。
4、注意环境卫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雾霾和有毒空气中,严防感染。
十二、观察按照以上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病情、治疗效果和护理状况进行定期观察。
中医院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院门诊病历模板。
颈椎病主诉: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其他肢体麻木、走路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颈部活动受限活动度可,颈项肌紧张,左右双侧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侧压颈试验(Spurling试验)阳性,右前臂、虎口区、手指痛觉减弱,左右上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处理:(处方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痹痛8天。
病史:患者8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腰部痛不适伴左下肢痹痛、麻木,无走路不稳、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腰椎活动受限活动度可,双侧腰骶部压痛,下腰部压痛、叩击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4字试验阴性,左小腿及足部皮肤痛觉减退,左踇趾背伸肌力减。
弱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腰椎间盘出症处理:(处方引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诉: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1月。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无小腿以下痹痛,无走路不稳、乏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长期酗酒病史。
舌象:舌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跛行,右髋部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及外展受限明显,内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骨盘X光提示:右股骨头坏死。
诊断:中医诊断:骨痹/骨蚀(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处理:(处方引用)膝关节疾病主诉:左膝关节疼痛、肿胀7天。
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跛行,上下楼梯疼痛加重,无小腿以。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范本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范文.第一站:病案书写(60分钟)张××,女,36岁,工人,2002年9月8日初诊。
10年前顺产1子,2年前人工流产后白带较多,时有下阴瘙痒.2周前曾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
近2天来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查见:T:38.4℃,R:18次/分,P:96次/分,BP:120/75 mmHg.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双肾区有叩痛,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
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
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参考答案:住院病历姓名:张××性别:女年龄:36岁民族:汉族婚况:已婚职业:工人入院时间:2002年9月8日病史采集时间:2002年9月8日主述:尿频尿急尿痛2周,加重2天伴腰痛发热现病史:2周前因下阴不洁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
2天前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现在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
既往史:白带多,时有下阴瘙痒史2年。
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
个人史:无特殊情况可载。
月经及婚育史:月经史:15。
已婚.顺产1子,10岁.流产1次。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来源:考试大家族史:父母健在,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38。
4℃ R:18次/分 P:96次/分 BP:120/75 mmHg整体情况:神志清,精神可,发热貌,体态正常,语言清晰,无异常气味闻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未见斑疹及瘰疬,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

范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苏散加减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范例二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43岁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云南白药0.5 qid 白芨粉6g bid②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③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范例三陈××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病历
姓名:房兴利籍贯:江苏省东海县
性别:男地址:东海县南辰乡老古墩村9-13号
年龄:45岁入院时间:2015年11月21日14:00
民族:汉族记录时间:2015年11月21日14:30
婚否:已婚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职业:农民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双胯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1年
现病史:2014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跨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自以为是“感冒”而服“去痛片”未效,但仍坚持工作。
次日病情加重,头痛连及项背,周身酸楚无力,下午3时,突然发热、寒战,咳嗽顿作,痰粘而黄,涕浊,不欲饮食,便秘溲黄,遂到×院急诊。
查体温39℃,诊为“上感”,予“感冒冲剂、复方新诺明”口服,并肌注“安痛定”1支,虽然汗出,恶寒减轻,但身热不解,患者所苦有增无减,气粗咳甚,痰多色黄,渴喜冷饮,入夜尤甚。
今晨觉右胸掣痛,咳则痛剧不敢深息,痰色转"暗红色",来我院急诊。
急查T38•℃,×1010/L,N97%,L3%,胸片示右中肺大片阴影,
考虑为右中肺大叶性肺炎征象。
急诊收入我病区。
病后睡眠、饮食尚可,大便干结,小便正常。
史:平素身体尚可,1987年患过“急性胃肠炎”,经治而愈;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否认手术外伤史。
系统回顾:
呼吸系统:否认“肺结核”及慢性咳嗽史,无咯血史。
循环系统:否认心悸、心前区疼痛史。
消化系统:否认慢性胃脘疼痛、返酸、嗳气史。
泌尿系统:否认小便濒、数、短、涩史。
内分泌系统:否认多食易饥、畏寒病史。
生殖系统:否认崩漏、带下病史。
神经系统:否认昏迷、晕厥病史。
运动系统:否认肌无力,运动障碍病史。
个人史:出身居住于本地,一直在本地工作。
未到过外地久居,未到过疫区,无疫水接触史,爱人及子女身体健康。
月经生育史:13岁初潮,经期5-7天,周期28-30天,经量50ml左右,上次月经末3月20日,G1P1。
族史: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P:8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力体型,步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稍差,急性热病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皮肤粘膜:全身皮肤粘膜红润,无水肿,无黄染,无皮疹、出血点及溃疡,未见瘀斑、肝掌及蜘蛛痣。
皮肤弹性可。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及器官:
头颅: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均匀,色黑,有光泽。
眼:眼裂正常大小,两侧对称,眼睑不下垂,无水肿。
眼球活动自如,睑结膜无充血。
角膜透明,无白斑,巩膜无黄染。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对光反射灵敏,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存在,辐辏反射存在。
耳:耳廓无畸形、结节,听力可,外耳道无溢脓,乳突区无压痛。
鼻:鼻外观无畸形,鼻腔无异常分泌物,通气可,呼出气味无异常,副鼻窦无压痛。
口:呼出气味无变化,唇色红润,无疱疹,牙龈无溢血、溢脓,
舌质红,舌苔黄、腻,伸舌居中,无震颤。
口腔粘膜无溃烂。
咽喉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溃烂。
颈部:颈部活动自如,无颈强直、颈静脉怒张及异常搏动,无肿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震颤,未闻及血管杂音。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无皮下气肿及静脉曲张。
乳房两侧对称,外观无畸形,未能触及肿块。
肺部:
望诊: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均匀,20次/分,双肺呼吸动度对称,
触诊:语颤无增强或减弱,未能触及胸膜摩擦音,
叩诊:叩诊清音,肺下界平肩胛中线第十肋间隙,肺呼吸动度3cm。
听诊:呼吸音粗糙,语音传导正常,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右中肺可闻及湿啰音。
心脏:
望诊: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内处,平第五肋间隙,范围约20cm,不弥散,无抬举样搏动。
触诊:未触及震颤及心包摩擦感。
叩诊:叩诊心界大小正常。
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9厘米
听诊:心率86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无心音分裂,未闻及第三、四心音,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察音。
周围血管征:脉搏86次/分,律齐,脉浮,无脉搏短拙、奇脉,无水冲脉、枪击音及双重杂音等周围血管征。
腹部:
望诊:腹壁对称、平坦,无静脉曲张,未见肠形及胃蠕动波。
触诊: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
叩诊:叩诊呈鼓音,肝肾区无叩痛。
听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肛门直肠:无肛裂、脱肛,无痔疮,肛门直肠指检未见明显异
常。
外生殖器:阴毛分布均匀,色黑、有光泽,外阴无异常。
脊柱四肢:脊柱四肢未见畸形,关节无红肿,双下肢无水肿,无杵状指(趾),感觉无异常。
神经反射:皮肤感觉无异常,双侧膝跳反射、跟腱反射正常。
腹壁反射对称。
克尼格氏征、布鲁辛斯基征、巴彬基氏征、霍夫曼氏征阴性。
专科情况: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六脉弦滑而数
辅助检查
血常规:×1012/L,Hb140g%•×1010/L,N97%L3%。
尿常规:正常
大便常规:正常
胸部正位片:右中部大片阴影,考虑为右中肺大叶性肺炎征象。
四诊摘要:
患者***,中年女性,素体虽健但较消瘦,此次急性起病,有外感史,刻下发热恶寒并见,发热重于恶寒,咳嗽时作,右胸掣痛,咳嗽加剧,咯暗红色痰,质粘稠而量多。
咽干口渴喜冷饮,不欲饮
食,小便黄少,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微腻,脉右寸浮滑数,左弦滑数。
辨证分析:
从四诊来看,急性起病,寒热并见,脉浮符合外感发热而不符合内伤发热特点。
从治疗过程来看,不符合感冒,更非喉核肿大所致发热。
发生于春季,则非冬温。
可考虑为风温或春温。
后者为伏气温病之一,初起即有里热壅盛津伤较重,口渴尿赤,舌红甚。
咳嗽并非必然见症,而本例患者,以热、咳痰、口渴为主,故诊断为风温为宜。
患者形体瘦消,喜食辛辣,肺胃素有蕴热,又时值春季,风气当令,患者不慎衣着,外感风热病邪,肌表被束,卫气不达则见头痛,恶寒发热,周身酸楚。
肺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肺卫受邪,肺气闭郁不宣,痰热蕴结,清肃之令失常,则见咳嗽鼻塞,咳痰粘稠。
痰热阻肺,脉络失和而不通,不通则痛,故见右胸掣痛。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腑气不通,且肺胃内有蕴热,津液受灼,则见大便秘结,小便黄少。
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略数为内有痰热之象。
右寸浮为表邪未尽之征。
综观脉症,病位在肺、胃、大肠,以实热为主,但与阳明腑实证仍有区别,后者一般有身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特点,本证则热、
咳、痰、胸痛为主,兼有腑气不通,故属卫气同病、痰热蕴肺,兼有腑气不通、脉络失和之证。
西医诊断依据:
1.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咳嗽胸痛,痰黄转暗红色。
2.右肺中部闻及湿啰音。
×1010,N97%,L3%,胸片示:右中肺大片阴影。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风温
卫气同病,痰热蕴肺
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右中肺
治则治法:
急则治其标,先以祛邪为主。
疏风宣解,清泄化痰,佐以通腑和络。
方药:
%GS500mL加入双黄连注射淮4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2.汤药:以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黄9g生石膏(先煎)50g连翘10g薄荷(后下)5g
银花12g鲜芦根50g杏仁10g炒牛蒡子10g
黄芩10g全栝蒌50g丝瓜络10g酒军9g
煎服方法:上方加水1000ml,煎30分钟,取汁300ml,分2次口服,日1剂。
辨证调护:
宜保暖、避风寒、忌生冷。
密切注意呼吸、汗出、脉象、面色之变化。
医生:XXX
出院诊断:(用手写)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