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球自转公转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公转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 知道五带的名称、界线及特点。

2. 方法与过程:- 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能根据生活观察和体验,初步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探究地球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教学工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 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否有其他运动方式。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地球自转:-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24小时)。

- 演示地球仪上地球的自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球公转:-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一年)。

- 演示地球仪上地球的公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四季变化的现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生活观察和体验,总结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四、拓展知识(10分钟)- 讲解五带的名称、界线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地球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课堂讲解(10分钟)-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 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时差、航海等。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学生分组,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观察并记录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总结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课堂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课堂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课堂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地球自转的演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现象。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

2. 讲解地球自转的特点:周期为一天,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3. 提问: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呢?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昼夜交替的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交替。

2. 讲解地方时的概念: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会经历不同的时间段,产生地方时差。

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同地方的时间会有差异吗?四、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地球仪进行演示,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

2. 学生汇报演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一幅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的现象。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的短文,简要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的演示和实践,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课堂讲解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讲解中,对于地方时的讲解较为简单,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地球自转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教案【篇一:地球自转公开课教案】《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球的自转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②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②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②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真正理解,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和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时差的现象。

讲授新课师: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会来了。

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

从古至今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循环出现。

你想知道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自转。

(板书:地球的自转)(从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将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去探究发现。

)第一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是怎样自转的?我们这里准备的有地球仪,大家先自己模拟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时间1分钟。

注意:找2-3名同学上台来进行展示,并且让大家点评谁的演示是正确的。

然后老师进行正确的地球自转演示。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问题的解答。

当一个问题被解决时,应该更进一步的让学生加深印象,再次练习。

)这里提醒学生注意:如果仅考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空间位置可以看做是固定不动的。

因此我们在展示自转时应该把地球仪平放在桌面上。

同时自西向东轻轻转动地球仪。

师:大家现在和我一起拿起手中的地球仪,来熟悉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生1:绕地轴。

生2:自西向东。

生3:24小时(一天)。

师:地球的绕转中心是什么?生:地轴(连接南北两极的轴)第二个问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生: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教案 初中

地球自转教案 初中

地球自转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究地理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2.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昼夜变化,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

2. 实验法:让学生参与地球自转的模拟实验,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过程。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讲授法:教师讲解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2)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运动,引出本课的主题——地球的自转。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1)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

(2)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

3. 实验演示地球自转(1)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昼夜变化,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

(2)让学生参与地球自转的模拟实验,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过程。

4.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讲解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昼夜变化。

(2)讲解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

5. 分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2)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6. 总结本课(1)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强调地球自转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绘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思维导图。

2. 观察并记录一天内昼夜的变化。

3. 思考: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探索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地理 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 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的演示和理解。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手电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谜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引发学生思考,地球自转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教学1. 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的现象。

2.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三、地球自转的演示1. 教师操作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学生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自转的过程。

四、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未被照亮的一半为黑夜。

地球自转使得昼夜不断交替。

2.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线所经历的白天黑夜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五、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的其他现象。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六、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七、作业布置1.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

2. 撰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能过于紧张,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调整时间安排,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地理教案教案主题: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

3.了解地球的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1.班级地理大地球仪。

2.地球自转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实验用太阳模型或灯具。

4.图片和图表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口头介绍地球的自转,并展示地球大地球仪。

2.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张地球夜晚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部分的地球看得到太阳,而另一部分看不到?二、概念解释(15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并给出概念解释:“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2.教师用示意图或视频资料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教师用实验太阳模型或灯具作为光源,将地球模型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如何产生昼夜变化的效果。

2.学生围绕灯具站成一个圈,其中一个人站在灯具正上方作为地球,其他的学生扮演太阳、地球上男孩、地球上女孩等角色,通过人体模拟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

四、自主学习(15分钟)1.学生阅读课本或地理参考资料,了解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昼夜变化等。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准备3-5分钟的小组分享。

五、合作探究(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以地球的自转为题目展开小组研究。

2.学生使用电子设备或图书馆等资源,查找地球的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制作展板或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六、展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对地球自转的理解和所发现的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回答学生的问题,澄清不理解的地方。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探究其他行星的自转现象,并与地球进行比较。

2.学生可以观察地球各个地方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分析其原因。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精选5篇)1.初一上册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

(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2.初一上册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独特星球,它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

了解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初中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我们将详细介绍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1. 自转:地球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一圈需要24小时,这个运动被称为自转。

地轴是垂直穿过北极点和南极点的虚拟轴线,地球绕着这个轴线旋转。

由于自转造成了白天与黑夜、日出与日落的交替。

(a)白天与黑夜:当你站在地面上时,会看到太阳冉冉升起和渐渐下山。

这正是因为地球不断自转所引起的现象。

当你所处位置正好在太阳光照射范围内,你会经历白天;当你离开那个范围,就会进入黑夜。

(b)日出与日落:日出发生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之际,在此之后日光会逐渐覆盖地球的各个部分。

日落则是太阳从地平线下降时,天空将逐渐变暗。

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因地点和季节而异,这是因为自转速度在不同纬度有所不同。

2.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运动叫做公转。

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次公转周期约为365天5小时48分钟46秒,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这个运动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a)季节交替: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而非圆形,使得离太阳更近(近日点)的时候极端温暖,远离太阳(远日点)时寒冷。

这就是造成四季交替的原因。

当北半球朝向太阳时,它会经历更多的光照和热量,这是北半球的夏天;而当南半球朝向太阳时,则是南半球的夏天。

(b)昼长夜短与昼短夜长: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不同纬度上白天和黑夜长度的差异。

在靠近北极或南极的地区,由于地球倾斜角度的影响,夏季白天会很长而晚上很短;在冬季则正好相反。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意义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深远的影响。

(a)时间计算:我们的日历是根据地球的公转周期来制定的。

了解自转和公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计算时间、安排生活和活动。

初中地理自转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自转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自转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能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初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地球自转运动,提问:地球除了自转运动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2. 学生回答:公转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15分钟)1.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2.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利用地球仪和自制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地球的自转(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

2. 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利用地球仪和自制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填写表格: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

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周期为一年,产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理现象。

2. 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地球的自转教案初中

地球的自转教案初中

地球的自转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地理特征。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实验材料(如蜡烛、乒乓球、铁丝等)3. 挂图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设置疑问:毛主席诗中曾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句写错了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教师活动: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师生共同总结: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2.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教师活动: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一天)。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验证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3.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

(2)地方时:地球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如东早西晚。

三、课堂实验1. 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教师活动: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演示。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过程,理解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的实验:教师活动:设置实验情景,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时间差异。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理解地方时的概念。

四、课堂小结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五、作业布置1. 绘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示意图。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和地方时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实验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产生的现象以及其实际应用。

人教版初中地球自转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球自转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球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3)了解地球自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模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认识,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2)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3)地球自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球仪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现象;(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自转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组织学生讨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明确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2)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强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3)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说明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天,即24小时;(4)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4. 实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通信等;(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球生态等。

5.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的意义和价值;(2)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地球自转的知识;(3)拓展课堂,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初中地理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自转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地球自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

2. 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并通过地球仪演示这些现象。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自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地球自转的实例,如日出日落、时差等,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进行解释。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2.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例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地球自转的奥秘。

《地球自转》教案13篇

《地球自转》教案13篇

《地球自转》教案13篇《地球自转》教案1一、内容与说明1、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况——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典型地理现象——地方时。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宇宙环境”篇的组成部分。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认识地球的自转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对整个地球环境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为后续“自然环境”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

2、能够理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

3、能够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地图上判断各点之间的方位关系。

4、能够计算两个地区之间的时差。

【设计思想】注重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区时的计算、涉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日期的计算。

四、教学课时1课时。

(“地球自转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课时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首页上显示一幅不停自转的地球图片,引入“地球的自转”这一内容。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地将“地球的自转”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较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新课教学1.从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因素,引出地球自转的几个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线速度、角速度)。

2.教师设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出地球自转的定义——绕着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

注意自转轴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进而让学生判断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地球仪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让大家从南、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得出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做一做,小练习: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如下图:【设计思想】单是口头描述“自西向东”“顺时针”“逆时针”这些词语,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让学生边用地球仪演示边观察,就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和记忆。

3.复习经纬线的知识,如“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等。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2. 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地球的自转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阐述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5分钟)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

2. 时间差异:地球不同地区经历昼夜的时间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作息时间、旅行等。

2. 讨论地球自转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如航海、探险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自转方向和周期。

2. 收集有关地球自转在人类历史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例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知识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作业布置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地球的自转初一地理教案

地球的自转初一地理教案

地球的自转初一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2.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如昼夜交替、日出日落等;3.掌握地球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然现象。

二、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和速度;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三、教学难点1.地球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让学生观察日夜交替和日出日落的变化,引出地球自转的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对生活有哪些影响?2. 讲解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一天”;2.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每小时约自转约15度,每分自转约0.25度;3.地球自转的方向:由西向东。

3. 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总有一半处于日照状态,另一半则处于黑暗状态,因此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日出日落:日出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日落是太阳落下到地平线下方;3.时区概念: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的时间不同,为了方便起见,人们规定地球上的划分为24个时区。

4. 地球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地球时间: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该经线上的子午线时起,逐小时累加的时间,我们称之为地球时间;2.计算方法:如果东经的地方比本初子午线的时间早,那么他们的地方时间要减去他们与本初子午线距离的一半所用的时间;如果西经的地方比本初子午线的时间慢,那么他们的地方时间要加上他们与本初子午线距离的一半所用的时间。

5. 拓展与应用1.与环境污染有关的自然现象;2.如何利用地球自转测算时差。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速度和方向,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掌握地球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然现象。

初中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球的自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3. 掌握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方向。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

教学准备:1. 地球自转的课件或视频。

2. 地球仪。

3. 手电筒。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5分钟)1.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为白昼,未被照亮的一半称为黑夜。

地球自转使得白昼和黑夜不断交替。

2.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线所经历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以纽约、北京和伦敦为例,解释它们之间的时间差异。

2. 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作息时间、交通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思维导图。

2. 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讲解和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踊跃,对地球自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时间差异的教学中,部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解释。

下一节课,可以结合地球公转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地球自转的知识。

初中地球自转逐字稿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逐字稿教案

教案:初中地球自转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理解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区别。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地球自转示意图;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运动;2.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通过地球自转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2. 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绘制一幅地球自转示意图;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撰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示意图和PPT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影响。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地球自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外,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初一地理教案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初一地理教案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初一地理教案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初一地理课教案(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图表等工具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图片或演示PPT。

2. 教材准备:地理教材《地球与地图》第一章。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播放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或展示精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它有哪些特点?请学生做小组讨论,记录自己的想法。

Step 2:理论讲解(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解释它们的区别。

2. 通过黑板、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解释地球自转导致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的原因。

Step 3:实地观察(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户外实地观察活动。

每组至少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观察地球自转时日出和日落的变化,同时观察地球公转时太阳高度和阳光照射面积的变化。

Step 4:整理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返回教室,整理观察结果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2.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如下问题: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导致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Step 5: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总结。

2.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察结果和体会,同学们一起讨论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再理解和认识。

Step 6:评价与反思(10分钟)1.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进行探讨。

- 为什么地球会自转和公转?- 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快或者公转速度变慢,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老师对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进行评价,并给出针对性的指导。

四、巩固练习1. 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1【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设悬导入法。

引用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设置疑问】“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里写错了呢?其实我们每天坐在这里读书学习其实并非“不动”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共同来探究下我们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环节二:新课教学【展示活动用具】地球仪【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教师活动】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师生共同总结】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教师活动】可是它究竟是怎样进行转动的呢?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旋转这个地球仪,观看两位同学是否出现错误。

【学生活动】实验,自主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围绕固定轴进行旋转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同样也有一根地轴,地球也无时无刻不在绕着地轴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分为两个方向,而正确方向则是自西向东不断旋转。

【展示活动道具】手电筒及地球仪【实验活动】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个同学手持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关闭后再次打开,另一个同学旋转地球仪中的小地球。

【问题】小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当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时,小地球仪被照射的一面变亮而另一面则为暗。

【教师总结】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阳光。

同时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正是因为它不能被阳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

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

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请大家看演示,(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
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12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
四、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
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讨论交流。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
教师做演示实验:用手电筒分别照在地球仪和“透明地球仪”(用透明塑料纸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生:昼夜的形成和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有必然联系
生:“在汽车上我们能感觉得到汽车在运动,可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呢”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坐火车或轮船时的感觉”
生:“火车很平稳,火车的速度很快。


师:“你在火车上是怎样感觉到它的速度很快的”
生:“我看到路两旁的树木、房屋等迅速地向后移动。


师:“如果不看窗外的物体,你还能感觉到火车在运动吗”
生:“不能。


生:“我从钢轨的声音也可判断出来。


生:“我有一次随妈妈旅游,在火车上睡着了,醒来后以为在家里的床上呢!”
师:有坐过轮船的同学吗能谈谈感受吗
生:“我坐过轮船,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周围水天一色,其他什么也看不见,几乎感觉不到船在航行。


师:“为什么在火车上不看窗外就几乎感觉不到火车在运动为什么在大海上感觉不到轮船在航行呢”
学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我们没有可以对比的东西。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

地球就像在宇宙中航行的一艘大船,运行的速度非常平稳,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被地球带着在自转,另外,在运行的轨道周围找不到可以对照的东西,所以地球上的人是感觉不到它是在运动的。

生:老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在运动呢?
师:当然有,有许多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请大家开动脑筋
想一想,有哪些?
生:“昼夜更替。


生:“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生:“北半球河流南岸比北岸陡一些。


生:“我们在洗菜、洗澡放水池里的水时,水的漩涡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生:“老师,我这有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上面说,傅科摆也可以证明地球是自转的。


生:“过去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是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碰撞,这就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师:我非常佩服同学们广博的知识和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的探究精神。

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甚至为之做出了无畏的牺牲,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认识过程学生介绍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曲折过程。

师:我们从刚才同学的介绍中得到什么启发?
生:任何事情都不能只从表面上去断定它的性质,而要去深入透彻地去勘察、了解才能作出结论。

成功=大胆地假设+不懈努力+无数次实践。

只有无所畏惧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生: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转,产生的现象与现在又有哪些不同?
生:日月星辰将西升东落。

生:为什么东方的时间总比西方的早东边总是比西边先看到太阳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大家看地球仪上的AB两点,哪点在东(A)哪点在西(B)(转动地球仪),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哪点(A点)。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造成了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也就是说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早,例如,现在我们南京已经是下午了,但纽约却还是黑夜。

生:老师,我认为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太阳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

去年七一我和爸妈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当时北京凌晨5点左右太阳就出来了,而我的老家上海此时要5点30分左右才看到日出。

上海在北京的东南方向,按照课本说法北京应该比上海晚看到日出,但事实恰恰相反,课本中的理论不是和事实相矛盾吗”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很有深度,说明这个同学善于观察和思考,让我们为他敢于挑战权威观点的勇气鼓掌。

生:我曾经在书里看过,一个地方看到日出的时刻除了受经度影响外,也与纬度有关,有的时候可能越往北日出越早。

生:北半球夏至的时候,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出现白昼,可能与这个有关。

师:同学们,这个问题很深奥,牵扯到高中地理知识,但我相信同学们具有不怕难不服输的勇气,下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资料,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下节课解释给我们听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