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性Colles骨折87例临床体会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性Colles骨折87例临床体会
定骨折端空 隙的大小 ,必要时延
长 固定时 间 ,骨折端 复位固定后 还应 再次检查神经肌腱功 能 ,观察有无改变 。治疗方 案包括 骨折整 复 、补充钙质及
(1 )腕部 外 伤史 ,多 为跌 倒 时腕 部 伸位 手 掌先 着 功能锻炼放 。 地 ,有 时伤后 即出现腕部 畸形 。 ( 2)腕 部剧痛 ,不能活 桡 骨 远端移 位骨 折应 尽早 复位 。闭合 复位 小夹板 外 动 ,以局部肿胀为著 ,手形 呈休 息位 ,不敢握拳 ,或有手 固定是最 常用 和最 有效 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的制作及 固定 指麻木感 ,局部压痛 ,纵 向叩击 痛阳性 ,常需用健手托扶 方法 很多 _ 4 1 ,笔者使 用的末 端烤弯 的小夹板 超腕关节 固 患手来缓 解疼痛 。 ( 3)腕部有银 叉状或枪 刺状畸 形。银 定于 中立位 ,符合 腕部 的生理 弯曲 ,能很 好地 控制桡腕关 叉 状畸形 :远折段连 同手部 向背侧移 位 ,其近处有 凹陷 。 节 的活动 ,同时允许桡腕关 节存 在一定的微动 ,小夹板能 枪刺状畸形 :远折段连 同手 部向桡侧 移位 ,中指轴线与桡 使腕关节维持在腕关节 掌屈 尺偏 、前臂旋前的位置 。小夹
关节 ,下至掌指关节 ,掌尺侧小夹板上至肘关节 ,下至掌 正 常排列 的丢失、桡骨远端畸形 的出现 以及正 中神经 的压
横纹 。小夹板长度 以不 影响肘关 节 、掌指关节活动为度 。 1 周后X片复查 ,4—5 周骨折愈合后拆小夹板 ,功能锻炼 。 4 治疗结果
迫。
C o l l e s 骨折 小夹板外 固定后 需拍 摄腕关 节正侧位 x 线 片 ,用以判 断复位 效果 ,应特别注意关节面 、力线 、桡骨
C o l l e s 骨折 ,是创伤 骨科 门诊 、急诊最 容易发生 的骨 降 );差 :骨折处对 位对 线欠佳 ,患肢功能活动受限 。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柯力(Colles)骨折疗效观察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柯力(Colles)骨折疗效观察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柯力(Colles)骨折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柯力(Colles)骨折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柯力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

给予观察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治疗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方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柯力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效果更明显,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柯力骨折;临床效果柯力骨折是骨外科常见骨折疾病之一,主要指桡骨远端背伸型骨折,多发生于青少年及中老年妇女人群中[1]。

柯力骨折多是由暴力引起,且骨折线为横向,若骨折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则会致使腕部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对此,为探讨治疗柯力骨折的常用方法,本文针对我院10年收集的100例病历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柯力骨折的疗效。

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自2004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柯力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36例,年龄在12~73岁,平均年龄为(58.7±12.8)岁;病程在3~12h,平均病程为(5.8±3.7)h。

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在11~71岁,平均年龄为(59.4±11.9)岁;病程在2.5~11h,平均病程为(5.4±3.1)h。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另外,两组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且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2.1入院诊断接诊后,医生需仔细询问患者受伤情况,并观察受伤部位,同时结合X线扫描对患者进行诊断,以确保治疗准确无误。

夹板外固定治疗90例Colles骨折的临床体会

夹板外固定治疗90例Colles骨折的临床体会
8 8
【】 Hi rE Soa ,aa e 1 P cna but n n 2 e e .hhm I nk M. a .l etl rpi i n H t a a o
tr rgn n isc iia sg iia c a d bt  ̄ i i f co s empe a ce lnc l infc n e n o s erc s a t r r k
14 1 2 超 声检 查 的 比较 . 3
《 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Se ekMei l n s h M ein 2 1 年 第 9 dc A dA kT e dc e 0 1 a i 卷
第9 期

研 究组 中行 B 检 查 , 超 声像 图阳 性5 , 例 检 出率 1 .0o对 照 组 中行 B 检 查 , 2 2 ̄; 1 超 声像 图阳性 3例 , 出率 6 检 8 .0 经检验 , 4 . l , < .0 , 7 8%, j值= 7 8 5 P O 0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c 义。 2 胎盘剥 离面积比较 研究组剥离面积<l 3 . 4 / 患者有3 例 ; 5 对照组 l例, 7 经检验 ,: 5 5 4P 0 0 1差异具有统计学 x值=1 .4 , < .0 , 意义。 ’ 3 讨 论 典型胎盘早剥根据 明显 的诱因并结合典型的临床表 现多 能明确诊断, 但是不典型胎盘早剥表现轻微 , 诱因不明确 , 症状 不典 型 , 临床 特 征 差 异 很 大 , 漏诊 率 高 , 不 到 及 时 的治 疗 , 得 往 往 危 及母 婴 安 全 。 胎 盘 早 剥 目前 病 因不 明 , 能与 孕 妇 血 管性 病 变 有 关 , 可 如 妊娠 期高 血压 疾病 、 尿病 、 性 肾 脏疾 病 等 [ 血 管 病 变 影 响 糖 慢 2 】 。 胎盘血供 , 导致局部细胞缺血缺氧 , 出现底蜕膜末梢毛细血 管 破裂 , 引起底 蜕膜血肿, 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剥离 ; 部分研究也显 示 , 盘 早 剥与 腹部 外 伤 、 交 、 腔 压力 骤 减 等 有 关 。 外 高 胎 性 官 此 龄、 胖、 烟 、 肥 吸 多胎 妊 娠 、 膜 早破 、 胎 肿瘤 、 内感 染 及 羊 水 过 宫 多等也是高危因素0 J 。 本次研究 中, 研究组胎膜早破及使用缩 宫 素 的 比例高 于对 照 组 , 究组 妊 高症 、 尿病 、 研 糖 机械 性 因素 低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 )【关键词】Colles骨折;治疗自1999年至2009年9月笔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 骨折678例,经8~ 12周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78例,男355例,女323例,年龄6〜87岁,平均38岁。

其中左侧319例,右侧359例;横形骨折260 例,斜形134例,粉碎性骨折并波及关节面者157例骨骺损伤者127 例(其中Slater- I型83例Slter- H型者44例)受伤至整复时间为伤后20 min ~ 48 h。

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一般未用麻醉,对于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使用血肿内注射局麻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复位前酌情使用降压药卡托普利片及硝苯地平片舌下含服,对于冠心病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1.2.2整复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肘屈曲至90°,前臂处于旋前位,掌心向下,一助手紧握前臂下段,术者双手紧握患者手掌根部,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断端背侧,其余四指置于腕掌部先顺势牵引2~3 min,待重叠畸形完全矫正后,利用牵引力沿纵轴方向骤然猛抖,同时迅速掌屈尺偏,使之复位,复位后用手指沿桡骨下端背侧、桡侧、掌侧触诊无台阶状感后,用双手握骨断端,使之分离,将前臂下端轻轻做小范围旋前旋后检查下尺桡关系正常,再用单手握持断端,另一手拇指从近至远舒理肌腱。

对于骨骺损伤者,手法基本与上相同,但应注意牵引时一定要将断端牵开,掌屈尺偏时动作要轻柔和缓,不可使用暴力以免加重骨骺损伤;对于粉碎性骨折,骨折线波及桡腕关节面者牵引时用力不可过大复位时也忌暴力,动作宜和缓有力,以免使连结小碎片上筋膜及软组织撕裂,复位后用手指将断端掌,背侧和缓有力相向按压使其平整,复位后还应持患侧手掌进行小范围掌屈背伸通过动作使其关节面趋于平整。

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38例体会

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38例体会

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38例体会colles’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腕常屈位固定是经典的治疗方法,治疗中易出现再移位和遗留腕指各关节僵硬。

自2000年开始我们接诊的部分colles’骨折患者经手法折顶复位后,掌背侧夹板腕背伸固定,经8年临床应用和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3~70岁,平均36.5岁,左侧21例,右侧17例,横形骨折20例,嵌插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8例。

2 治疗方法有移位骨折先手法复位。

多数病人可直接整复,个别疼痛敏感,肿胀严重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整骨术者做适当麻醉后再予手法复位。

整复时用折顶手法纠正背向移位,嵌插骨折牵引骨折断端松动手,使腕背伸即可。

整复后,若断端不稳定,助手双手分别握拿前臂和掌部作纵向牵引下腕背伸位放置绷带方块垫于骨折远端背侧,若粉碎性骨折块散移不稳定,将护腕套上作弹性固定。

然后在前臂掌背二侧和左右各置一块柳木夹板,夹板的前后宽度与前臂横径相等宽,左右的宽度适当,上述肘关节背侧夹板下抵腕关节掌侧板下抵掌附近掌侧板超过腕关节部分的内侧放绷带胶布固定,使腕部弯形令腕背伸位置,3条布带捆扎后,患肢用三角巾作胸前臂中立位或稍旋后位悬吊。

2~4周拆除夹板,固定期间加强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腕中关节的活动,有利于防止关节僵凝恢复腕力。

3 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2个月~7年随访,治疗中,无发生再移位,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倾迟偏等活动及腕力健患侧比较差异不明显,旋后功能无明显变化。

X线片对比观察,解剖对位32例,功能对位6例,掌倾角迟偏角满意,桡骨茎突无短缩,骨折全部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23.5天。

4 讨论colles’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临床治疗有许多方法,文献报道较多,“掌屈迟偏”的复位与固定是普遍使用的经典方法,此法在复位中需费力拨伸牵引,否者不易牵开移位,整复中突然用力掌屈迟偏易使松骨断面造成挤压损伤,若多次施行手法纠正残余移位,破坏了原骨折面的鼠齿咬合结构,使断端不稳定,增加了掌倾角迟偏角的丧失及桡骨长度的短缩,其结果是腕力不足,屈伸活动范围的缩小,掌指各小关节的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老年Colles骨折治疗体会

老年Colles骨折治疗体会
整夹板松紧 度 , 励 患者 早期 作握 拳 动作 , 鼓 以促 进静 脉 回流 。 固定 3 复查 1 , 周后复查 , —4d 次 1 以后每周复查 1 。 次 17 固定 时间 . 夹板 固定 2周后 翻转夹板 改为功 能位 固定 , 4 周后将夹板退 回至腕关节处 , 并加强功能练 习, 8周去夹板 。 6~
Cl s oe 骨折为老年人 腕部 常见骨折 , l 一般只需 门诊 治疗 , 良
的临床工作有如下体会。
表 1 骨折临床 愈合情况
1 1 一般资料 .
例; 年龄 6 8 岁 ; 5 3 左侧 4 例 , 4 右侧 7 ; 4例 伤后就诊时间 05~ .
6h 。按 Ns nL…对 C ls ie-i s oe 骨折分 型标准 : l I型 : 裂纹骨 折 , 无 移位 ; Ⅱ型 : 关节外骨折 , 骨折远端 向桡侧 移位 ; Ⅲ型 : 粉碎性 骨 折, 一个 或数个骨折 线通过 关节 面 ;V : 骨茎 突骨折 , 移 I型 桡 有
位 。本组 I 1例 , 型 2 例 , 型 5 Ⅱ 1 Ⅲ型 7 例 , 0 Ⅳ型 l 例。18 2 1例
均为闭合骨折且无肌腱断裂及正 中神经损伤 。 12 临床体征和 x线 表现 . 腕部肿胀 , “ 呈 餐叉 ” 畸形 , 样 局部
压痛 , 可触及 骨擦 音或 骨折 端 , 关节 及 手 指活 动 受 限, 腕 X线 示: 桡骨远端骨折 , 向桡背侧移位 , 桡骨关节面 、 掌倾 角改变等。
块上 , 中指放置近折端 掌侧 , 示 在加 大牵 引力量 的 同时迅速 屈 腕, 拇指下压 , 中指上提 , 示 即可纠正 背侧移 位 ; 保持牵 引力 量 不变 , 术者一手用拇 、 示指 由远及近加压 捋顺 骨折端 , 另一 手轻 摇腕关 节 , 进一步完善对位关系。 15 夹板外 固定 . 整 复结束后 触摸骨 折端 , 自觉对 位满意 后 3 1 做好整复前 的准备工作 . 整复前骨科 医生首先应做 好老 年患者 的安抚工作 , 使其 消 除恐惧 心理 , 树立 起 战胜 疾病 的信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效果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效果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效果马艳辉【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Colles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接受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46例,接受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1.30%)高于对照组(69.57%),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02【总页数】2页(P259-260)【关键词】手法复位;外固定;克雷氏骨折【作者】马艳辉【作者单位】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51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1Colles骨折是指发生于桡骨下端骨松质部位的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骨折原因主要为暴力因素[1]。

骨折发生后,患者的腕部肿胀,活动受限,并且常伴随肩肘关节挫伤,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腕部残疾,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

目前,临床中治疗Colles骨折的方法主要为两种,一种是闭合复位加外固定,主要针对无移位的骨折患者;另一种是切开复位加内固定,主要针对移位骨折患者。

本研究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Colles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入选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闭合性骨折,自主选择非手术治疗,骨折到就诊时间不超过1 d。

排除合并其他骨科疾病的患者;以往有骨折病史的患者。

闭合性Colles骨折手法整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体会

闭合性Colles骨折手法整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体会

闭合性Colles骨折手法整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体会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是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中老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跌倒时腕部背伸位,手掌撑地,骨折发生于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这部分骨质薄弱,易骨折。

若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则有可能会导致腕关节的功能障碍或骨折畸形愈合、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我们于2012年4月一2014年4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手法整复结合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并进行了半年的随访,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4例,女38例,男16例,年龄2O岁~85岁,其中45岁~85岁48例。

门诊治疗42例,住院治疗12例;经治疗均获得较为满意的外观及功能恢复。

2Colles骨折的症状、检查和治疗2.1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最常见的骨折,伤后腕部立即出现疼痛,活动受限,在1h-2h内迅速出现局部肿胀,骨折移位明显时,畸形也比较明显,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正面观表现为“枪刺样”畸形,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即腕部背侧隆起,掌侧突出,腕部侧面观时呈明显的“餐叉样”畸形。

临床检查桡骨远端肿胀,有明显压痛,可触及远折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如移位明显和粉碎性骨折可触及骨擦音。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嵌入性骨折时其远折端向桡侧移位,向近端移位,桡骨下端相对缩短,仔细检查可发现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处于同一水平或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突向远端背侧更长,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尺倾角消失,手指屈伸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均因疼痛影响而受限。

还要详细检查腕部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的情况,骨折向掌侧移位可能导致正中神经、桡动脉等损伤,骨折向背侧移位可能导致伸肌腱卡压。

2.2典型x线表现:桡骨在距关节面3.0cm左右处横断,正位片上远折端向桡侧移位,可与近段有嵌插,下尺桡关节距离增大(分离),桡骨下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斜度减少,正常为20°-25°,骨折后可减少到5°-15°甚至消失;侧位片上,桡骨远端向背侧移位,关节面掌侧倾斜角度减少或消失,正常为1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23T15:51:38.53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郑新民
[导读] Colles骨折即桡骨远端背伸型骨折是急诊科常见伤病,约占平时骨折1/10。

【摘要】目的: 探讨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

方法:自2006年 8月至2009年 12月,本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98例。

结果:12个月以上随访 180例,均达到临床愈合。

复位情况:整复后优 145例,良 32例 ,差 3例,总优良率达 98.3%。

6周后掌倾角变小 9例,占 5%。

腕关节功能:优138例,良35例,差5例,总优良率达96.1%。

结论小夹板具有轻便舒适,固定可靠,调整方便。

对于Colles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中图分类号】R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32-01
Colles骨折即桡骨远端背伸型骨折是急诊科常见伤病,约占平时骨折1/10。

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

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3cm 范围内,多为闭合骨折。

一般为间接暴力致伤。

跌倒时腕背屈掌心触地,前臂旋前肘屈曲。

骨折线多为横形,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常为粉碎骨折。

临床表现为腕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骨折移位明显时,可见餐叉状及枪刺样畸形。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本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治疗Colles骨折19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0例,均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其中男53例,女127例;平均年龄11~78岁;稳定性骨折23例,不稳定性骨折157例。

致伤原因:摔伤158例,车祸伤17例,坠落伤5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3例,血气胸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5例。

1.2治疗方法。

首先拍X线片,了解骨折的程度和类型,尤其是桡骨远端缩短的情况和关节面塌陷及有否翻转的情况,指导整复时的手法。

绝大多数患者可在门诊治疗室进行整复固定。

患者坐于靠背椅上,触摸骨折断端肿胀畸形明显处,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0ml注射器于血肿腔回吸有淤血后将1%盐酸利多卡因注入5~10ml,3~5分钟待麻醉起效后行整复术,以减少病人痛苦有利复位[1]。

方法一(牵抖复位法):患者取坐位,老年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外展,屈肘90°、前臂中立位。

助手握住患肢前臂上段,术者两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其余四指至于其腕掌部,紧扣大小鱼际肌,先顺势拔伸2~3分钟,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将前臂远段旋前,并利用牵引力,顺纵轴方向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使之复位。

此法适用于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端完整者。

方法二(提按复位法):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

一助手持握患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另一助手紧握患肢前臂上段,两助手行拔伸牵引,持续2~3分钟,使骨折断端的嵌入或重叠移位得以校正,旋转移位亦应注意矫正。

术者立于患者外侧,一手握住前臂下段,将骨折近端向桡侧推挤,另手握住掌腕部将骨折远端向尺侧推挤,握手部的助手同时向患腕、向尺侧屈,以矫正骨折远端的桡侧移位。

然后术者两手食、中、环三指重叠,置于近端的掌侧,向上端提,两拇指并列顶住远端的背侧,向掌侧挤按,握手部的助手同时将患腕掌屈,以矫正掌、背侧移位。

待骨折完全矫正,腕部外形恢复正常后,术者一手拖住手腕,另手拇指沿伸、屈肌腱由近端向远端推按,理顺肌腱,使之恢复正常位置。

亦可先整复桡侧移位。

此法适用于老年患者,以及骨折线已进入关节、骨折粉碎者。

双手交替牵引下仔细触摸、推按、抚平骨折端掌、背、桡侧,使骨折处平整。

前臂及腕部棉垫包绕平整后,在维持牵引下,用四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图一)。

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一平垫。

在骨折远端的背桡侧尚可先放一横档纸垫,一般长约6~7cm,以能包绕前臂远段的背、桡侧面为度,宽约1.5~2cm,厚约0.3cm。

如放横档,则在背侧不用再放平垫。

压垫放置妥后,再放上夹板。

夹板上端达前臂中、上1/3,背侧夹板和桡侧夹板的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绕偏和背伸活动。

掌侧夹板和尺侧夹板则不超过腕关节。

将腕关节固定在掌屈30度、尺偏20度位置。

固定垫及夹板放妥后,扎上三条布带,拍X线片了解骨折整复后位置,复位优良后,最后将前臂放置中立位,屈肘90?悬于胸前。

绑扎松紧严格按照1kg重量上下移动1cm为宜。

每日调整绑带松紧,固定4~6周,期间整复后3天、1周、2周、4周均拍患腕正、侧位x 线片,,检查骨折复位移位情况,期间指导患者积极行功能锻炼,4~6周后去除外固定。

骨折时间在三周左右,骨折移位明显,单纯牵引治疗复位困难,可选择c臂x光机透视下行克氏针撬拔复位和手法复位相结合。

1.3复位及功能评估标准[2]。

1.3.1复位评定标准:优:无畸形,无向背侧或掌侧成角,桡骨短缩<3mm,关节面平整。

良:轻度畸形,向掌侧或背侧成角0~10°,桡骨短缩3~6mm,关节面错位<2mm。

可:中度畸形,向背侧或掌侧成角11~14°,桡骨短缩7~11mm,关节面错位>2mm而<4mm。

差:严重畸形,向掌侧或背侧成角≥15°,桡骨短缩≥12mm,关节面错位≥4mm。

1.3.2功能评定标准优:无功能损害,无疼痛、麻木等主观症状,腕部无畸形,与健侧相比,腕关节屈伸范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范围减小
<10°,患肢握力较健侧减弱不明显,患侧为优势手<5%,患侧为非优势手<10%。

良:轻微功能损害,但无主观症状,腕部轻度畸形,与健侧相比,腕关节屈伸范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范围减小10~15,患肢握力较健侧轻微减弱,患侧为优势手减少5%~10%,患侧为非优势手减少10%~15%。

可:关节功能不理想,有轻度疼痛、麻木等主观症状,腕部畸形较明显,但尚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与健侧相比,腕关节屈伸范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范围减小16~20°,患肢握力较健侧明显减弱,患侧为优势手减弱11%~20%,患侧为非优势手16%~25%。

差:关节功能差,工作能力减弱,日常生活受影响,腕部畸形明显,伴持续性疼痛、麻木等症状,与健侧相比,腕关节屈伸范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范围减小在20°以上,患肢握力较健侧明显减弱,患侧为优势手减弱20%以上,患侧为非优势手减弱25%以上。

2结果
6个月以上随访180例,均达到临床愈合。

复位情况:整复后优145例,良32例,差3例,总优良率达98.3%。

6周后掌倾角变小9例,占5%。

腕关节功能:优138例,良35例,差5例,总优良率达96.1%。

3讨论
3.1良好的复位是腕关节功能良好恢复的基础桡骨远端存在特有的解剖结构,正常时桡骨远端的关节面掌倾角为10°~15°,尺偏角为20°~25°,桡骨茎突长于尺骨茎突约1~1.5cm。

这些结构与腕关节功能密切相关。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在同样的外力下容易发生骨折,并且常形成粉碎性骨折。

在骨折手法复位时应尽可能恢复上述结构的解剖位置。

手法整复时,持续而缓慢牵引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将桡背侧压缩的骨质牵开,恢复桡骨的有效长度,并且通过骨折端周围的韧带和骨膜的牵拉,使小的碎骨片达到复位的目的。

3.2小夹板能够起到可靠的外固定作用。

小夹板能够为骨折端提供稳定而弹性的固定,有效地维持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和尺倾角。

但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情况下,整复后压缩的部分形成缺损区,容易发生桡骨有效长度的丢失,本组病例占5%,但是这类患者绝大多数对手的劳动能力要求不高,能够恢复患者生活自理的要求即可,所以家属及患者对骨折复位要求往往不是很高。

3.3定期复查拍片和及时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是维持复位后的位置的重要措施。

由于创伤性炎性渗出一般在72h左右达到高峰,所以3d内肿胀会逐渐加重,患者手背部肿胀是正常情况,嘱患者尽量抬高患手,夜间仰卧,手部置于胸前垫高,同时进行手指的伸曲活动。

应该告诉患者及家属密切观察患肢手部的肿胀和血液循环情况,如果出现手指麻木、颜色苍白、手部发凉等情况,随时到医院就诊,根据情况适当放松夹板扎带。

参考文献
[1]谭远超骨伤整复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206
[2]蔡桦,卢耀明,李钊,等.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比较.中医正骨,2004,16(12):628作者单位:163316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总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