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二力平衡》

本课要学习二力平衡的概念及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在全面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深入的,是后面学习的运
动和力的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能够根据平衡状态初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确定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努力就能达到的。
2、由于“运动”和”力”.是学生熟悉的两种日常 学生学习能
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轻视,其实学生对于" 力分析
运动的相对性”并没有知识建构,而课标要求“能用
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属于理解层次,对
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参照物的选取提出更高的要求。
3、学习本章更大的困难在于学生具有的前概念”
有力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静止”、"静止是由于不
受力”、”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等使得学生
在进行理性分析时受到干扰。
(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力、牛顿第一定律的相 教学策略选
关内容,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力的 择与设计
关系,这些内容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基础。教学时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 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力的作用 讨论: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
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现实 情况是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 教学过程 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 间有什么联系呢
上面的现象中潜水艇和飞船两者都处于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而书本和电灯都处于静止状态。 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二力平衡 思考:是不是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就一定 会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运动状态呢也就是说这两个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通用7篇)《二力平衡》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经历二力平衡的实验探究过程,能归纳总结出结论。

3、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二)新课引入:是不是只用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或做匀速运动?举例说明。

(三)进行新课:1、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实例分析:不同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对媒体展示),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能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我们就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只有两个力作用时,就叫二力平衡。

引导学生认识平衡状态。

引出: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设计好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分析得出结论。

小车是否静止?小车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小车还能静止吗?把小车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由平衡力中的一个力确定另一个力;(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而判断各力间的关系;(3)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五、巩固练习: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初中物理_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8.2⼆⼒平衡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平衡及⼆⼒平衡的条件;2 、知道物体在平衡⼒作⽤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状态;3、进⼀步理解⼒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法,探究⼆⼒平衡的条件;2.学会从分析⼀个物体上受⼏个⼒到能知道这⼏个⼒的平衡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的双边活动,培养学⽣在⽇常⽣活中有意识的⽤物理知识去解释⼀些物理现象;2.让学⽣领略到物理源于⽣活,服务于⽣活,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得出⼆⼒平衡的条件。

教学设施钩码、细绳、⼩卡⽚、两端带定滑轮的长塑料板⼀块、多媒体等。

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新课1、指名学⽣说出⽜顿第⼀定律的内容2.教师:⽚中的吊灯、轮船、跳伞运动员、潜⽔艇等保持静⽌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顿第⼀定律可知,物体不受⼒时,才会处于静⽌或匀速直线运动。

但不受⼒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物体能保持静⽌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这是否和⽜顿第⼀定律相⽭盾呢?3.讨论并提出猜想。

4.师: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请你们和⽼师共同协作,⼀起来探究。

⼆、师⽣共同活动,进⾏新课(⼀)平衡状态其实这与⽜顿第⼀定律并不⽭盾,这涉及到⼒的平衡问题。

物体虽然受到⼒,但这⼏个⼒的作⽤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

物体处于静⽌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叫平衡⼒。

(⼆)探究⼆⼒平衡的条件若作⽤在物体上的⼒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应满⾜什么条件呢?1.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上台操作,台下学⽣观察、思考。

(实验分四步进⾏)(1)⽤⼿按住卡⽚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后可看到:卡⽚向砝码多的⼀⽅运动。

表格式教案设计——二力平衡

表格式教案设计——二力平衡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掌握压力和压强的有关知识,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提出猜想并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经过交流得出结论
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4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怎样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流程图
复习提问
回忆、回答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练习
七、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本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
6培养对物理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7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学生已能够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三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初二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二力平衡教案初中物理

二力平衡教案初中物理

二力平衡教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 学生能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 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教学难点:-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绳子、木板、滑轮、重物、气球等。

-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基本概念,复习力的作用效果。

2.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情况?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二力平衡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称为平衡力。

2.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a. 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b. 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c.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d. 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a. 用绳子悬挂一个木板,木板上放置一个重物。

b. 改变绳子的拉力,观察木板和重物的运动状态。

c. 讨论并引导学生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提问: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延伸:-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进行一次专题讲座,分享二力平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二力平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力平衡》教案(优秀)

《二力平衡》教案(优秀)

《二力平衡》教案(优秀)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4篇《二力平衡》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一)教学目的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教具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二、引入新课三、力的平衡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叙述)四、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教师演示课本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学生回答)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演示)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演示)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六、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八、作业(四)说明本节课有三个重要环节.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给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重要意义有两方面,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力的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建议老师们突出这三个环节,使学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学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混为一谈.(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二)重点与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2.新课教学[板书1]三、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板书2]2.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对象:木块.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2)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看来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反,是不能互相平衡的.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是否就可以平衡呢?小结: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请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4]每个同学桌上有2个弹簧秤,一块塑料板,板上有几个洞.用两个弹簧秤拉这块塑料板,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板保持静止不动?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用投影仪打出实验的投影片.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一下要使塑料板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塑料板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板书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请同学们用力的示意图把塑料板上受到的两个力画出来.教师打出相应的投影片.(可用复合片)问: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答: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板书4]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板书5]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定)研究对象:电灯.(析)受力分析:重力、拉力.(判)运动状态:静止.(找)两个力的关系:互相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结论:拉力是5牛,方向竖直向上.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事例.(2)放在桌上的书.(重力、支持力)(3)匀速下落的。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合作学习氛围,通过一个学期的物理课程的学
习,学生在合作探究已经具备。
4.学生认知障碍,学生对受力分析感到比较生疏。
(根据您的教学思路,以及您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说明您采用何种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样培 教学策略选
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有效甚至高效) 择与设计
1.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
态如何开始第五步前,出间题:是不是硬纸板受到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就一定位于平衝
状态。⑤将两钩码系在硬纸板上使两小车受到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用剪刀将硬纸板剪
断,观察硬纸板的运动状态。按照探究实验的常规分几
步进行,重点放在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上,等到学生完
成后,先找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
(讨论交流),然后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的设计方案
以及空的记录表格,再由学生进行具体地实验(教师巡
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体受两个力,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的条件。
得出结论;
由于这是一堂科学探究课,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
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
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
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
法:①直观演示法;②讨论法;③多媒体展示。 2.课程要求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因
此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学 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教师首先演示一下课本中的实验。目的是能给 学生一个示范;有很多的间题是看起来简单儆起来难, 所以演示还是有必要的。 2、学生探究活动:由于课本的实验只有一个小车, 不能探究同时受力在不同物体上的情况,为了弥补其不 足,我把课本实验器材中的小车改成了硬纸板,同时増 加一把小剪刀,便于把一个物体变成两个物体。实验前, 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实验器材使用的目的、观察的要点以 教学过程 及注意事项,我用多媒体进行了展示、,以克服学生实 验的盲目性。 实验步骤 ①硬纸板受到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 上的力,运动状 如何:②硬纸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在同一 直线上的力,运动状态如何。③硬纸板受到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运动状さ加何硬纸板 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运动状

初中物理教案:《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教案:《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教案:《二力平衡》这篇《初中物理教案:《二力平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第六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教学器材: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2)吊着的吊灯(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二)新课教学一、探究:力的平衡1、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二力平衡教学反思(通用12篇)

二力平衡教学反思(通用12篇)

二力平衡教学反思(通用12篇)二力平衡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首先通过四个具体的例子,采用小组讨论,大组汇报的方法由学生分析总结出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的结论,然后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这是本节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辅以联系生活实际,如:用相同大小的力拉静止在地面的同学,得知:二力平衡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关于这一点大多数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为了完整地认识二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应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是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受力状况。

在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时,如果通过力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去分析受力情况,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本节课,我通过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习好的先掌握,然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生帮生”提高更多学生的参与。

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并通过例子,结合力的示意图去理解掌握,我只讲10分钟,然后留下25分钟的时间去探究分析。

但在练习题的安排上,备课时还要做到由简到难,层层递进。

总体感觉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是比较满意的。

二力平衡教学反思篇2二力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更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所以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当45分钟过后,回想起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还是有许多成功之处的。

第一、引课比较自然,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课,加上书上的图片,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视听材料比较充分。

但有一点遗憾就是多媒体教室被别人用着,所以课件没看到。

第二、探究实验准备的比较充分,因为实验器材比较充足,所以做的是分组实验,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实验边总结,得出二力平衡条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对的地方多加表扬、鼓励。

学过二力平衡条件后,注意两点联系二力平衡与两个力的合力的联系;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物体受到平衡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联系;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_初中物理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初中物理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对力的平衡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这一节内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步一诠释(不受力和受平衡力),也对后面学习摩擦力、压强和浮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二力平衡或说力的平衡是分析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

3、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本节还安排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本探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即: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

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力的概念,通过本章前一节的教学,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但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对物体受到力的理解也还不够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什么是平衡状态;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能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3、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简单平衡问题。

4、能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分析与讨论生活中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领略物理的简捷之美,获得成功的喜悦;2、通过分析生活中平衡的物体受力情况,培养关注科技的意识;四、重点、难点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能够根据平衡状态初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力的大小;3、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两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带孔的硬纸板、细线、钩码、刻度尺六、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学生用语言描述。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学历案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学历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章第4学历案资源与建议通过常见事例会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课前准备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力的________力的__________。

3.A对B的力和B对A的力叫________,它们的大小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但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同一物体受的力。

一、【导入环节】环节一:认识平衡状态和平衡力(指向学习目标1)【观察思考】说出下列物体的状态和它受到的力静止在桌面的花瓶叠放在一起的石头匀速行驶的列车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2页,思考总结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保持状态和状态统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当物体受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称为二力平衡。

【评价任务1】:(课中测)1. 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空中自由下落的小石块B. 发射塔上发射升空的火箭C.正在转弯的汽车D. 课桌上静止的课本环节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指向学习目标2)【提出问题】具有怎样关系的两个力能够彼此平衡,成为一对平衡力?【猜想与假设】两个力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木板、小车、砝码、细线、定滑轮、弹簧测力计、等质量小盘 2 个(2)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①当两个盘子里装着砝码质量相同时,玩具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小车,处于(平衡、不平衡)状态。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教案一、二力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教案一、二力平衡教案

课外拓展
阅读相关物理学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二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尝试用实验方法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如使用滑轮、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实验。
探索:除了二力平衡,还有哪些常见的物理现象与力的平衡有关?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掌 握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相关概念
的讲解和练习。

受力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对物体 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平衡力。
平衡条件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二力 平衡的条件,即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让学生判断一些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 态,并说明理由。
拓展练习
让学生分析一些复杂情境下的二力平 衡问题,如斜面上的物体、加速运动 的物体等。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教 案一、二力平衡教案
汇报人: 202X-12-18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作业布置与课外拓展 • 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 和条件。
学会分析物体在平衡 状态下受到的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加深对二力平 衡的理解。
实验法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 察二力平衡的现象,进一 步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二力 平衡的概念、条件和应用 ,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实物教学
通过实验器材的演示,让 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二力 平衡的现象。
练习题目的设置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设计生活中的物理实验或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初中物理_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4、会判断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二力平衡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应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的辩证思想。

2、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生: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那运动状态不改变的物体,是否就不受力的作用呢?能举例说明吗?2、新课讲授生:不是,例如地面上静止的石块、水平路面上正在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它们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变化,但它们都受到力的作用。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

生:地面上静止的石块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水平路面上正在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共四个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举例和分析都很好。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看到,物体虽然受力,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物体在一个力作用下能保持平衡吗?生:不能。

师:最少几个力作用下能平衡?生:最少两个力。

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请同学们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提示:请根据力的三要素进行猜想。

生甲: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必须在同一物体上。

师:能说出猜想理由吗?生甲: 例如用较大的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桌子将运动,若要让桌子保持静止推力和阻力必须相等,而且方向相反、两个力必须都作用在桌子上。

初中物理_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熟练应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2、会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复习重、难点】明确知识点及其联系,体会做题过程中蕴含的物理方法、规律。

【学习过程】一、交流展示小组交流课前布置自我检测题,体会做题过程中蕴含的物理方法、规律。

二、精讲点拨:任务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关系平衡状态受平衡力典例解析:问题:人拉绳分别做如图所示运动,分析哪个拉力大?巩固练习:一个重为G=2牛的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求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任务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分析两者有什么异同点?典例解析: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推力B、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C、站在水平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D、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2.下列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一定平衡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是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缘故C.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那么这个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一个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其中一个力消失,则另一个力也随之消失三、自我反思:(结合本节课的目标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吗?四、在线检测1、课下在平板电脑上独立完成在线测试。

2、核对答案,统计达标率《二力平衡》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将二力平衡与力的相互作用相混淆.例如遇到这样的判断题:“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就有不少学生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在做选择题时也常将两个物体上受到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误认为是一对平衡力.二是在实例分析后没有及时与相互作用力有何异同进行比较,致使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不深.《二力平衡》效果分析整体来看效果还可以,在自主学习环节,有部分学生不可能全部完成学案上的内容,但所有的学生在自己的力所能及上完成自学。

二力平衡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二力平衡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二力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进一步会研究多个因素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探索,领略科学探索方法和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器材】小车、水平木板、钩码、细绳、滑轮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现象: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介绍片段: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

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三、二力平衡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

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是普及公民的物理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不过分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节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使学生建立平衡力的概念,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

因此,教学中要尽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不要完全从概念出发处理。

本节课讲解时我尽量让学生体会力和运动的第一种关系;平衡力——平衡状态;非平衡力——非平衡状态。

怎样知道两个力是平衡力,然后学习平衡力的条件;最后平衡力的应用。

我觉得我最好之处在于让学生体会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现实意义,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相当于不受力的情况。

不足之处,从其他教师的反思中,我体会到,让学生体会平衡力的条件生活经验不足。

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物体体会,两力平衡时大小相等,从不在同一直线拉一个物体,体会平衡力需要同一直线上。

应该举一些生活实际的例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 、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2.让学生领略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设施钩码、细绳、小卡片、两端带定滑轮的长塑料板一块、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指名学生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教师:片中的吊灯、轮船、跳伞运动员、潜水艇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才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物体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这是否和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呢?3.讨论并提出猜想。

4.师: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请你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来探究。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一)平衡状态其实这与牛顿第一定律并不矛盾,这涉及到力的平衡问题。

物体虽然受到力,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满足什么条件呢?1.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上台操作,台下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分四步进行)(1)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砝码多的一方运动。

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静止不动(平衡状态)。

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a.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大小相等时才可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卡片不动,把两端的砝码挂在同一侧,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受力方向运动。

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b.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方向相反才能静止。

(3)在两盘中加相等的砝码,使卡片静止,用手旋转卡片至某一角度,使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可以看到:卡片旋转,不能平衡。

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c.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可能静止。

(4)用剪刀把卡片剪成两块小卡片,用手按住,保证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以看到;两卡片都不能静止。

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d.“二力平衡”指的是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2.学生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学生举出生活中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的例子,并分析受哪两个力平衡。

4.回放引入⑴中,请学生分析直升机跳伞员、充气船、运动员、杯子受到的哪些力的作用?并画出物体受到平衡力的示意图。

5.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弹簧测力计。

测力计拉重物的力与重物的重力是二力平衡,等大反向,而重物拉测力计出现读数的力与测力计拉重物的力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也等大反向,故秤的读数等于重力大小。

6.一辆小车受到50 N 的拉力和30 N 的阻力,车怎样运动?三、课堂小结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四、巩固练习1.下列情况,两力平衡了吗?为什么?五、作业布置潜水艇 GF 轮船G F跳伞员G F 吊灯 G F完成书第22页2-4题。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由于学生有了一学期学习物理的经验,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情感方面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

经过在初中一年多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但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

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分了三层,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

在教学和实验探究活动中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的机会,减少他们的恐惧感,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点是实验探究,让学生能够参与相互讨论促进交流与合作的有利机会,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实验现象的表述不够完整、准确。

效果分析这堂课如期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学生总体反应比较好。

我个人认为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大量运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恰当的予以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由于是第一次录课,感到有点小紧张,授课节奏快。

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正。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

在“生活·物理·社会”中安排杂技演员走钢丝的二力平衡的实例。

考虑到本章是初二下学期的最后一章,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应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

所以,在“读一读”栏目中作出了相应示范,并留有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数学推理的方法。

二力平衡评测试题一、填充题1.一只茶杯静止在桌面上,它在________的作用下保持______状态,我们就说__________.2.作用在________的两个力,如果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是__________的.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为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同时书还受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是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4.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____力和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2.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 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3.图1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图 ( )4.重8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是12牛,要使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水平拉力是 ( )A.12牛; B.68牛; C.80牛; D.92牛.答案一、1.两个力,静止,这两个力是平衡的2.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平衡3.重,1.96,竖直向下,地球,支持,1.96,竖直向上,桌子,平衡力4.重,拉,地球,钢丝绳,平衡力二、1.B 2.C 3.D 4.A《二力平衡》教学反思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学好这一部分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这一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教学中我以同学们每天都要见到的吊灯、课桌、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列车为例,首先让学生判断其所处的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让其分析受力情况,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受力特点,让学生理解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含义,进而引出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

这样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时时有物理、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拉近了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多给予肯定和赞扬,给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曾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

《二力平衡》的课标分析这一节内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步一诠释(不受力和受平衡力),也对后面学习摩擦力、压强和浮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二力平衡或说力的平衡是分析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所以本节课是整个九年级的重点。

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本节还安排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本探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即: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