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社会学的十六个名词解释
社会学的十六个名词解释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关系和结构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概念和术语。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社会学中的十六个关键名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学领域的基本概念。
1. 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接受社会和文化影响下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教育、培养和塑造。
2. 社群(Community)社群指的是一群共同居住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人,他们通过共享共同利益、资源和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紧密联系的组织。
社群可以基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形成。
3. 文化(Culture)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中共享的知识、信仰、价值观、习俗和行为模式的综合体。
文化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4.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中的模式化和稳定的关系和角色。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层级、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等因素,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互动产生影响。
5. 社会规范(Social Norms)社会规范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预期和要求。
这些规范通常是基于共享的价值观和期望,对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6. 社会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社会不平等指的是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资源、权力和机会的分配不均。
这种不平等可以基于社会阶级、种族、性别、经济地位等因素产生。
7. 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s)社会运动是指一群人团结起来为了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社会运动通常是为了争取权利、改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变革而形成的。
8.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社会资本指的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网络,这些网络可以带来资源、信息和支持。
社会资本对个体的福利和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
9. 歧视(Discrimination)歧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基于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特征进行不公正的待遇。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体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作为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一是地理环境、人口、交通、住房等物质性的社会事实;二是宗教、道德、法律、风俗等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另一个特性是它们对个体施加某种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不能被直接观察。
所以必须通过分析它们的效果,或者考虑它们的表达方式,诸如法律、宗教文本或书面的行为准则等,看其中蕴含的努力,才能间接地揭示社会事实的特性2.社会学想象力:认识到个人活动与广阔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心智素质――区别“局部环境中的个人困挠”与“社会结构中的公众问题”——看待问题的视角一般人不具有一种基本的心智素质以掌握个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掌握事件和历史的相互作用以及自我和世界的相互作用……这种特有的心智素质可以被称为社会学的想象力3.社会性别:指男性和女性之间在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性别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概念的社会建构相关。
它并不一定是一个人生物性别的直接产物我们通常所说的性别就是社会性别,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生理性别指的是男性和女性身体之间的生物性差异4.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无助的婴儿逐渐按变成一个有自我意识、有认知能力的人,并熟悉掌握她或他生于其中的文化的习俗。
(吉登斯)社会化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转化成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狭义社会化——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认可的过程广义社会化——个人学习社会角色、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人格的整个一生。
5.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一级社会化):指儿童在进入成人前,为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做准备时期的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交际语言、社会规范、内化文化与角色、形成个性人格和完美的自我等。
6.再社会化:使个人改变以前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建立起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与行为的过程――主动与被动7.社会互动: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进行沟通、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动态和变迁的学科,致力于探究从个体到社会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如历史、心理学和经济学等,研究社会的变迁、改变和发展。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许多术语及其含义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就重要的社会学术语进行声明和解释,以帮助学者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学。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各个成员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之间关联的结构。
它包括家庭、宗教、工作、娱乐、朋友之间的不同社会组成要素,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彼此关系。
社会动态:指社会中许多变量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和交互作用。
它反映了社会的细微变化,可以看出人们的行为是如何建构、复原和变迁的。
社会动态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变迁。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中细微变化的凝结。
它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动态以及文化、社会组织、政治经济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变化。
它反映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变,为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社会提供了参考。
社会组织:指社会中社会结构的形成、分化和重组。
它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的内部关系,社会组织可以为我们理解更深层次的社会变化提供参考。
社会机构:指社会中不同组织、机构或系统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它们可以是宗教组织、政治组织、商业组织和其他社会机构。
社会机构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文化:文化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共同接受和遵守的共同观念、行为、习俗和价值观等。
它反映了不同社会中的观念、行为和价值观,为我们理解当今社会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社会关系:指社会中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包括社会机构和文化的关系以及家庭、工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动态的不断变化,也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提供了参考。
社会建构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它认为社会结构、动态和社会变迁等概念是人们构建的结果,而不是自然发生的结果。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重建社会,其结果就是当前的社会。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就是一门人得行动与社会关系得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得社会生活中得各种相互关系得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与部分(团体与制度)得建构方式、部分得功能,以及部分之间得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社会学得视野第二章社会学研究第三章文化1、文化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得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得一种聚合,它通常就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得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得基本要素或者最小得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得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得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得,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得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得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得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得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得文化模式当做中心与标准,以此衡量与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得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得文化模式不能评价与比较。
“好得文化就就是适合当地环境得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得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得思想上得迷惑、混乱与心理上得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得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就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得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得社会规范,就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得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就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得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得幻想得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得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得形式。
”16、道德就是以善恶与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得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就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得、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得、调整社会与人们相互关系得行为准则。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涉及社会机构、社会政治运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革等概念,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社会学名词解释
1)会机构:社会机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指社会组织和集体行动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结构实体,如宗教、商业、政府和教育结构。
2)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情景的重要特征,指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中可以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文化价值观、关系网络、社会规范等等。
3)会政治运动:社会政治运动是指社会可以在有权威结构的支持下对社会规范进行改变。
它可以用于改变社会中某些社会机构或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求,促进社会变革,改变社会中不公或不均等的现象。
4)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社会现象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家庭、宗教、学校、政治组织、工会、慈善机构、文化组织等。
社会组织构成了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它们也构成了社会形态。
5)会变革: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系统本身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可以是一种文化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制度变革、社会规范变革等。
它的变化可以是量变、也可以是质变。
以上是对社会学名词的解释。
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它通过研究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旨在分析和探究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脉络,以期依据科学的观点和原则来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社会学研究中,可以采用实证研究和全球视角的方法对现象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不同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变迁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参照群体:个体在心理上所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2.次级群体:又称为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学校军营工厂等)3.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交流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4.角色集: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形成了角色集(一个人承当的多种相互具有相互联系的角色集合(119页))5.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
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22)6.社会保障:s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资。
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省里的残疾、年老体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着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7.社区: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8.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显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9.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10.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移动。
11.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射虎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12.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动或集群行为。
它是一种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人数多,无组织性,行为者相互依赖)13.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家庭、邻里、朋友亲属等)14.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面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和群体提供帮助,是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8.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
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全国高等教育成人自考00034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1,社会静力学:主要研究社会协调的问题,即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社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在与考察社会运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社会机构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2,社会动力学: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即社会进步。
3,社会事实:存在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
4,社会团结:以吸引为特征地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5,集体意识:同一社会成员平均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构成一个独立体系。
6,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之见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7,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
8,失范: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
9,社会行动:行动者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另一个人或者更多的人的互动与共同行动。
10,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为主而形成的社会学流派。
11,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1适应,即系统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获取足够的资源,并保持与外界的平衡,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经济子系统承担。
2达鹄,系统必须确定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寻求实现特定的目标。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政治子系统承担。
3整合,系统必须通过社会控制保持内部成员的互相协调一致,使得系统保持为一个整体,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社会共同体子系统承担。
4维模,系统必须通过动机规范确保行动的连续性以及管理行动中出现的各种紧张问题。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表现为道德宗教教育等的文化子系统来承担。
12,法兰克福学派: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一批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构成的学术群体。
13,费孝通“五脏六腑”:五脏,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物。
六腑,是说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6门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社区概论)、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2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3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4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5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16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17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而产生出来而必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18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社会学》名词解释总结
《社会学》名词解释第1讲社会与社会运行1.社会:是一个人类的生活共同体,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全部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2.社会整合:是将无数单个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或通过调节矛盾、冲突与对立,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3.社会运行:一般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它表现为社会多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通常可分为纵向运行和横向运行两种形态。
4.结构性协调:说明的是组成社会大系统的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文化子系统、教育子系统、卫生子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各要素间联系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以及严密的组织性等问题。
5.功能性协调:是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作用的情况。
功能性协调有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是在结构协调基础上的功能协调;另一种是结构不协调基础上功能的暂时协调。
6.群体关系:是发生于社会群体或组织层次上的社会关系。
它是社会关系的是中间层次,是社会制度的基础。
7.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它是一种固定化了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
8.血缘关系:是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人类的先天联系。
9.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10.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第2讲文化与社会运行1.文化:英文culture,源于拉丁语,为耕耘、耕作之意。
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
2.文化堕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变迁时,其各部分的变迁速度有快有慢,从而导致各部分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并由此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学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的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3.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4.非介入性研究方法:是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索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5.定性分析: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者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6.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7.社会: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8.角色:是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
9.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0.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11.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
12.人力资源:是指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体现了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
13.人口质量: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4.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15.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6.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甚至是专指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17.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18.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传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19.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社会学名词解释(全)
社会的含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社会结构的含义: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文化的含义: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文化的特点: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文化的类型: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艺术、宗教思想、价值观等;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
2.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指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在一定社会中占次要地位的,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来划分,文化也可以区分为主文化与反文化。
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并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则是指在社会上占次要地位的文化,对现存社会秩序有着背离和否定作用。
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习惯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文化相对主义: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文化滞后”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社会学概论1.社会:在社会学中,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2.社会唯实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而且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社会唯实论认定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客观实体,社会独立于并且决定着个人的动机、意识及行动。
3.社会唯名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
社会唯名论坚持个人存在的真实性,而社会不具真实性、实在性,因此社会学研究应从了解个人的动机、目的、意识及行动入手。
4.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东西。
5.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艺术、宗教思想、价值观等;二是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
6.文化特质: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能独立地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7.文化丛: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被称为文化丛,这种文化丛在时空中可以作为一个单位存在并发挥作用。
8.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9.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也称主流文化,它是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价值观、采取的行为方式。
10.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是少数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及所采取的行为方式。
11.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某一族群的成员因为过分认同本族群文化而对其他族群的文化表示不理解、批评以致否定,这种现象称为我族中心主义。
12.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族群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族群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族群的文化。
13.文化冲突:是两种文化接触时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互相反对的情况。
它常表现为某种文化的拥有者排斥、抵触另一种文化,当一个族群刻意要抵制另一种文化时,他们或者采取封闭的策略,或者对异文化进行否定性的批判。
社会名词解释大全
、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11、组织管理: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组织自身的管理。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
社会学名词解释 (超全)1. 社会学 (Sociology)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等方面。
2. 社会结构 (Social Structure)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织、机构、角色和关系的总体组成。
它包括家庭、社区、组织和社会层级等多个层面。
3. 社会关系 (Social Relations)社会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互动。
这些关系可以是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友谊关系,也可以是在工作、学校、社区等场所中建立的关系。
4. 社会行为 (Social Behavior)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动和互动方式。
它包括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角色扮演、社会化过程等方面。
5. 社会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社会组织是指按照特定目标和职责进行组织化的社会实体。
它可以是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教育机构等。
6. 社会变迁 (Social Change)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体系或社会文化发生的持久性变动。
这些变动可以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经济转型等引起的。
7. 血缘关系 (Kinship)血缘关系是指通过血缘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亲属关系。
它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与孙子孙女等关系。
8. 婚姻关系 (Marriage)婚姻关系是指通过法律或俗承认的两个人之间的合法伴侣关系。
它涉及婚姻制度、婚姻俗和夫妻角色等方面。
9. 友谊关系 (Friendship)友谊关系是指基于亲密感情和相互信任而建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包含情感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兴趣爱好等元素。
10. 社会规范 (Social Norms)社会规范是社会共同行为准则的规定和期望。
它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社会俗,用于规范个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11. 社会角色 (Social Roles)社会角色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特定职责和行为。
它包括家庭角色、职业角色、社交角色等方面。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2、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关系不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而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社会行动,社会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微观上则是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并不只是在社会形态的意义上才表现出来的,在中观甚至微观层面上也可以表现出来。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6、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7、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是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方面发生相互反对的情况。
1、社会化:社会学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社会学的视野第二章社会学研究第三章文化1.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
“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6.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学名词解释
1.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社会难以承受的损失或影响。
具体来说社会风险是指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和社会冲突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可能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2.社区发展:社会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经济、社会的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社会结构:一般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4.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5.江村经济:30年代,费孝通在抗战爆发前一年在江苏省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查,后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留学期间,利用这些资料写出中国社区研究的名著《江村经济》。
1939年在英国出版。
这本书生动具体的描述了中国一个村庄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刚刚兴起的乡村工业和世界市场波动对这个乡村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6.外在控制:是利用外部力量即各种形式的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实施社会控制。
7.核心家庭:是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是由一对夫妇和父母及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8.文化集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它能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
9.文化特质10.社会学的预测性功能:就是要揭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么样的。
11.内在控制:由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时控制。
12.预期社会化:是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
13.内群体: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
14.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释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研究。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15.预测性功能16.解释性功能17.规范性功能18.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19.社会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作者: ————————————————————————————————日期:ﻩ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社会学的视野第二章社会学研究第三章文化1.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
“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6.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第五章社会化1.社会化从个人角度来讲即将社会的文化规范内化的过程,并形成独特的个性的过程。
从社会来说,就是将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教化、培养为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人的过程。
2.预期社会化也称初级社会化,指儿童在进入成人前,为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做准备时期的社会化。
3.继续社会化也称次级社会化、成人社会化,指个人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继续深入社会化的过程。
4.再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或社会角色发生很大变化时,为适应新情况而在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和进行重新学习的过程。
5.价值体系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较为持久的信念。
6.同龄群体一种参照群体,是青少年加以模仿和效仿的群体。
参照群体不是个人所加入的群体,二是个人心中向往,希望加入的群体,参照群体的价值或规范体系是个人行为的标准或目标。
7.职业团体是人们工作的组织,这是一种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以职称联系为纽带的有正式酬劳的组织,是成人进行社会化的一种主要场所。
8.库利的镜中自我即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或者说这是个人认为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应。
包括三种过程:表现,辨认,主管解释。
9.米德的自我概念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群人对他的评估有影响力。
称为“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重要的角色模特,儿童在扮演重要他人的行为中,逐渐把双亲和老师的标准、态度和信仰融入自己的人格,称为“内化”。
这些人可以成为他的参照群体,足以影响一个人评估自己的形象或行为。
米德用“概化他人”来指称对一个社会角色作出评价的社会大众。
人在行为时必须知道“概化他人”对自己有什么期望,以及自己在整个事情上所占的位置。
10.代差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
11.虚拟社会化通过网络进行的社会化,作为一种与真实社会化相并列的社会化机制对青年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作用。
虚拟社会化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正在消解着传统的社会化模式。
第六章社会互动1.社会互动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
2.冲突(科塞)是指不涉及双方关系的基础、不冲击核心价值的对抗,是系统内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抗,是社会系统可容忍的对抗。
3.社会交换理论着眼于人么能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交往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么你叫唤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4.符号互动理论(乔治米德)认为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
5.拟剧论(戈夫曼)认为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个人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自己留给互动另一方的印象。
6.共享定义(托马斯)如果人们将某种情景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景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
7.本土方法论(哈罗德加芬克尔)人们在其行为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认识,它是某种简化程序,它使人们在彼此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得沟通与互动。
8.“蓝图”论人们在互动中一般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反应模式,这是由文化规范所决定的,所以有秩序的社会互动的构架事先便已建成,大量的互动是以这类准则来指导的。
9.顺从型互动行动者之间发生性质相同或方向一致的行动过程。
包括暗示(有意无意地向他人发出刺激并能引起他人反应行为的方式),模仿(按照他人的行动方式去行动,对某种行为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从众(行动者在他人的压力下接受他人行动方式的过程,也即按照一定群体中多数人的样子去行动)。
10.社会交换即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别人不做出报答性行为就停止的行动。
基于互惠原则之上,彼此互助,一方赠予或服务,另一方报以仁慈或感激,这是社会交换的最高理想。
11.援助行为行动者向他人提供社会资源的行动过程。
其出发点是行动者以外的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与其相反的有“集体性坐视不救”或“旁观者的冷漠”。
12.冲突型互动包括竞争(人们为了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力图超越对手的活动或过程),斗争(个人或群体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互反对的一种行为方式),战争(社会集团之间使用武器技术会面对方物质设施与成员肉体的一种行为方式),恐怖主义(个人或团体通过恐吓、强迫、威胁和暴力进攻的手段达到目的的破坏行为)。
13.强关系和弱关系(林南)社会网络分析的常用方法。
强关系指来往频率大、投入时间多、亲密感强,可以分享资源,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
弱关系相反。
第四章社会结构1.社会结构指社会关系的各组成部分(地位和角色)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未定的相互联系模式,这种关系使社会系统具有形态特征。
可以划分为关系性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相互关系组合的,这种相互关系使社会结构的本质,其中地位和角色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实体性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规范性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中各种社会实体同时作为社会规范而存在)三个层面。
2.地位和角色地位是人们在群体或社会中占据的位置。
角色是地位的外显,是根据个人的地位对个人应该做的事情的社会期望与行为模式。
地位侧重反映行动者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角色侧重反映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的行动过程。
3.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社会地位指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位置,不管这种位置是高是低。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4.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第五章群体1.群体具有共同评价与情感、持续地进行相互作用与共同活动的个人有机集合体。
按照结构性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正式群体,即组织;二、非正式群体,即初级群体;三、准群体,即没有组织结构的,仅有某种松散联系的人群。
2.准群体指人与人之间已有某种联系,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关心点,有可能在某些时候形成集团,但目前还没有组织起来的人群。
横向划分为群众,大众,公众三种类型,纵向划分为种姓,阶级(在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因而具有不同利益的集团),阶层(具有许多相似性的社会地位群体)三种类型。
3.群众面对面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映为纽带的临时聚集的人们。
又称人群。
赫伯特·布鲁默把人群分为四种类型:偶集人群,常规人群,表现人群,行动人群。
4.大众基于间接地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应为纽带的人们。
5.公众基于间接地相互接触,以理性判断为纽带的人们。
6.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前者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加入的群体,由库利提出并定义为少数人之间有亲密持久关系特征的群体。
后者指非个人性的、规模较大的、成员很少直接接触的功利性的群体。
7.内群体和外群体前者指成员之间具有共同归属感,相互团结与合作的群体,“我们的群体”。
后者是与内群体相对应的概念,“他们的群体”。
内外群体的划分是以群体成员主观态度为依据,是一种准群体的划分方式。
8.参照群体亦称标准群体,一种实际存在或者想象存在的,可以作为个体判断事物的依据或作为行为楷模的群体。
9.小群体人数在2~10人的群体。
米尔斯认为,小群体是更一般的社会系统,它不仅是微观系统,而且基本是大社会的缩影。
第六章家庭1.家庭两个以上的人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并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单位。
2.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称为核心家庭。
一个人出身的核心家庭称为出身家庭,通过结婚和生育子女二建立起来的家庭称为生育家庭。
3.扩大家庭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
扩大家庭是在核心家庭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核心家庭异代、纵向扩大的结果,产生主干家庭,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均异代的夫妇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同代、横向扩大产生联合家庭,指至少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第七章组织1.组织指有特定目标、有稳定成员、有明确的章程、有清晰地管理结构与协调机制的一种社会群体。
2.科层制社会学者将适应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各种正式组织统称为科层制。
韦伯认为科层制是协调许多个体的工作区完成大规模任务的组织。
3.官僚主义在科层制的负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或组织功能失调的现象。
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就是“官本位”,即以政府或军队官员的行政级别作为衡量一切单位和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和价值大小的尺度。
4.社会团体指公民广泛享有集会、结社等自由的情况下,通过合法程序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
,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拥有社会资源、提供公共产品的群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