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详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前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本文将综合分析当前小康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奋斗目标,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展望。
一、小康社会的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就业等指标上,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明显提高。
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然而,同时也要面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问题亟待解决。
2. 教育与科技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均衡地配置。
科技创新也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然而,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公平性不足,科技创新仍需要加大投入和提高质量。
3.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中国推行了全民医保、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国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同时,中国也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力度,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
然而,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养老、医疗等方面,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
4. 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气、水质等方面的改善有目共睹,生态环境治理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然而,环境问题仍然很严峻,包括土壤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着挑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改善。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 经济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具体来说,包括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
浅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
浅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关于浅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贫困和落后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大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我国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进入冲刺阶段。
我国已经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
不过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平等和经济结构的矛盾。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现代化。
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维度。
特别是在新冠病毒疫情后,加快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实现社会现代化铺设基础。
四、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新发展趋势伴随着新机遇。
在未来,发展新经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快科技创新等都是新的发展方向。
另外,不断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将会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五、深入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是坚持改革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强农村和城市建设,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强化社会典型文化,营造和谐社会等。
五个案例分析一、“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着全球大发展大合作的“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我国参与全球经济贸易体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贸易便利化、倡导平等互利的国际贸易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也是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整體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新战略,针对贫困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社会保障等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六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 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既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又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
(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微观上看
华 西 村 一 瞥
南京市的变化(宏观看)
河西奥体中心
南地铁
2.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山 区 落 后 的 教 育
“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之初: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 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 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 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 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 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 值到202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 显增强。
算一算: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多少? 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约36万亿元人民币,基 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经济总量将从目前的 世界第6位,提高到 第 3 位,仅次于美、日两国。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开放型经济体系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 5
“ 小 康 ” 的 提出 什 么 是 小 康 社会 小 康 社 会 “ 三步走 ”的发 展战略 “ 三 步 走 ” 的发展 战略取 得成果 全 面 建 设 小 康社会 的目标 小 康 社 会 基 本标准 2 0 1 6 年 小 康新 标准 “ 小 康 社 会 ”之未 来
6 7
8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位一体
1 2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生活更加殷实
3 4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5
并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六、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2012年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准则:
CONTENTS
一、“小康”的提出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
概念。
1981年邓小平又提出了“小康社会”。
1987年,邓小平又完整地提出了“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即到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20世纪末达到 1000美元;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
二、什么是小康社会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
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 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 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 好过。”——邓小平
三、小康社会重要阶段“三步走”
三步走战略部署:
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
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通俗的讲,所谓小康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敝、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
小编整理了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康社会的含义20 世纪70 年代末,“小康”这个概念由于邓小平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型的时代内容。
1979年,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并明确说明中国社会到20 世纪末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
从此,“小康”“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等,就成了中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概念。
在《邓小平文选》第二、第三卷中,一共 40 次使用了“小康”概念。
1982 年 9 月,十二大正式提出到 20 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87 年10 月,十三大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其第二步的目标就是进入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1什么是小康人的生活状态一般分为贫穷、温饱、小康、富裕四种。
我们所说的“小康”还不是富裕,不是想象中的“家家有别墅,户户有轿车”,也不是家家达小康,人人达小康,而是以县为单位达到整体小康水平,是解决温饱之后的一种生活状态。
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通俗的讲,所谓小康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敝、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
2为什么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因为那时我国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城镇也还有一批人口生活在最低保证线以下。
所以,我们要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社会。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到2020年建成一个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全面小康社会。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不能代替”1.不能以省的总体小康代替县建成小康,坚持多数城乡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标准;2.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坚持多数老百姓认可的小康实际成果;3.不能以简单指标数代替直观感受。
全面小康社会的名词解释
全面小康社会的名词解释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目标,旨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蕴含着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和追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全面小康社会的定义和内涵。
一、经济建设层面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它体现了通过经济发展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实现农村、城市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并且要有更为公平的分配机制。
同时,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二、社会建设层面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建设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的关键。
这包括健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提供全民基本医疗保障,构建覆盖城乡的全面医疗体系,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同时,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确保人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还要促进就业创业,为人民提供更多稳定就业的机会,维护社会稳定。
三、政治建设层面全面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证。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
这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
同时,要推进政府和公共权力的透明化,强化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
政治建设还包括发展民主,加强公民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建设,推动多元利益格局的协调共治。
四、生态文明建设层面全面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好人民的生存环境。
此外,还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目标。
它不仅要求实现人民的物质需求,还要关注人民的幸福感和公平正义,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共同进步,只有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构想,是在审视20世纪中后期世界的发展状态及其趋势,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子的基础上,根据“三步走”战略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验等提出来的。
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且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方面的主要发展目标。
一、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小康”。
所谓“小康”,是与“大同”对应的社会发展状态,意味着居民生活无忧,安居乐业。
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
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
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小康社会,是由小平同志提出的。
1979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的时候说,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
后来,小平同志又进一步说小康社会就是要在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
小平同志后来又提出了一个时间表,说实现小康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0年算起,用10年时间,使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第二步再用10年时间到2000年再翻一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是这个小康是很不宽裕的小康、在全国也是很不平衡的小康;所以,下一步也就是第三步,从现在起再经过50年的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政策解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政策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目标,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了实现小康社会,中国政府积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政策。
本文将对这些社会政策进行解读。
一、脱贫攻坚政策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升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
二、教育优先政策教育优先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之一。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相关政策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等,旨在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质和能力。
三、就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就业创业,鼓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通过就业来脱贫致富。
政策包括职业培训、创业支持、就业岗位扶持等,旨在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四、医疗保障政策医疗保障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民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保障人民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这些政策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旨在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五、养老保障政策养老保障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养老需求。
政策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居家养老服务、养老院建设等,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质量。
六、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
这些政策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社会公平。
七、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要素之一。
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5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民生产总值 再翻一番,人 民生活达到小 康水平
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 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
今天, 一样的 蓝色, 不一样 的感觉
六、七十年代,由于 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 蓝色制服
60年代,人们平均2个 月才可以领到半斤肉, 并且还要凭票供应。
今天,超市出售的方 便食品,种类繁多。
基本实现现 代化
“十九大” 速递
新征程: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 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 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 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幸福生活哪里来?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当今“小康社 会”概念是邓 小平同志在 1984年3月对 日本首相中曾 根康弘的谈话 中首先提出。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步 1980-1990
第二步 1990-20世纪末
第三步 21世纪中叶
国民生产总 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 温饱问题
GDP远非“完美”——— 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 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
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 的统筹。
2006.3.徽县5岁儿童被电击昏,截掉左手,验血铅严 重超标,经检查共有368人血铅超标,其中14岁以下儿 童149人.污染源为该县有色冶炼公司 被黑灰覆盖的树叶
5
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 到57.3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解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现代化,达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小康社会指标是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的重要标准,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指标进行解读。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率等。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重要指标,而人均GDP则是反映每个人平均经济水平的指标。
就业率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能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以上几个经济指标的稳步提高,则意味着我们正朝着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其次,政治指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政府建设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政府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程度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国家的治理效果。
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实现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
再次,文化指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建设的各项指标。
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文化活动的普及等方面。
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提高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此外,社会指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指标。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保障国民的基本权益,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体系。
社会公平正义表明社会上各个阶层个体和群体之间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平等。
通过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可以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富裕和和谐稳定。
最后,生态文明指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关内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关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小康社会即实现全体人民全面小康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实现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福祉三者的共同提升和协调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坚决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社会进步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幸福感。
这包括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力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人民福祉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包括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加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力度,缩小城乡差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大社会公平正义的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公平的机会和待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和推动,还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经济结构,合理调控收入分配,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一项伟大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坚决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
只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才能实现中国梦,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名词解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名词解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实现了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有了显著提高的社会状态。
其中,“小康”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意为富足、安康、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通过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民生水平、加强社会建设以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包括:
1. 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包括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创新能力、加强农村发展、完善社会保障等。
2. 政治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党的领导和社会治理能力。
包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
3. 社会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包括改善民生、加强教育、促进就业、保障住房、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等。
4. 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包括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推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的发展目标之一。
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中国致力于实现人民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宏伟目标。
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点总结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旨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全面幸福的目标。
下面将对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1. 实现现代化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顶层设计,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是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发展更加健康、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经济发展的知识点1. 经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中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 推动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的重点任务,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的支持,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融合。
三、社会建设的知识点1. 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加强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建设。
2.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通过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点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的工作。
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观念的普及、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等方面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中国通过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旨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全面幸福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
经济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等。
具体措施包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政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依法治国、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力和执政能力等。
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等。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等。
社会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
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民生福祉、加快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实现全面小康,不仅是经济上的建设,更是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目标。
只有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 然较大,需要加强扶贫 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
创新能力不足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
培养。
资源环境约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 瓶颈,需要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
未来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规划
经济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 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 迈上新台阶。
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依法行使 民主权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小康社会建设的国内经验
东部地区经验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就,其经验包括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 强环境保护等,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中西部地区经验
中西部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 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扶贫开 发、促进民族团结等,这些经验同样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城市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总结词
城市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展示了在城市规划、公共服务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方面取得
的显著成果。
城市规划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 承载能力。
公共服务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 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服 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
个方面实现全面进步和发展,让人民群众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够过
上更加幸福、安定、美好的生活。
从经济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实现经济的持续稳
定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这需要
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高就业率、改善收入分配等措施。
从政治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治理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民
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从文化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的
文化素质和创造力。
从社会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普惠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从生态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确保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推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与深刻价值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与深刻价值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密切相关。
而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深刻价值意义,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小康社会的内涵小康社会的内涵,是指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应当追求和实现的目标、任务和指标。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小康社会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小康。
就是指人民群众的生活要达到相对富裕的程度,普遍实现温饱不愁甚至小康之乐。
它不仅包括了经济小康,如收入和财产的增加,也包括了精神小康,如文化教育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2.绿色小康。
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遭受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小康社会的内涵也应该包括绿色发展的要求,即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
3.和谐小康。
社会和谐是国家安定稳定的关键。
小康社会要求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建立和谐社会;要求推进全民健康、全民安居、全民幸福,敦促公平正义,促进人民内里和谐。
4.数字化小康。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引领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小康社会的内涵应该包括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推动我国成为数字中国。
二、小康社会的价值意义中国之所以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对社会的稳定,还有一系列的深刻价值意义。
1.自主自强。
小康社会的实现体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意义,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球反对贫困的事业做出中国贡献。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升了中国的自主自强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和平稳定。
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是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的。
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各阶段的根本前提。
小康社会在实现稳定的同时,也为加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利条件。
3.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之一。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日益放缓,小康社会的建设既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又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阶段。
全面小康名词解释
全面小康名词解释一、概念全面小康社会是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全面满足,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面达到小康水平的社会。
二、内涵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2. 社会保障。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3. 教育科技。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和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
4. 文化建设。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5. 生态环境。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实现方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具体实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3. 加强教育科技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
4. 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四、全面小康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全面小康社会与小康社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却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基础上,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达到了小康水平。
而全面小康社会则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不仅要达到小康水平,还要实现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全面满足,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知识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知识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之一。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点。
一、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具体包括经济建设小康、政治建设小康、文化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小康和生态文明建设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1. 保障人民幸福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2. 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3. 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4. 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小康,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的主要内容1. 经济建设小康: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增长速度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2. 政治建设小康: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 文化建设小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4. 社会建设小康: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加强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
5. 生态文明建设小康: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构建生态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和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这四个“全面”战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 “四个尊重”:(1)内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目的:为了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重要性:①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
②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③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
④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4)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①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②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
2.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特点: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2)奋斗目标(或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④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⑥坚持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⑦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⑧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 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4. 依法治国:(1)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第三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比较研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取得的一些成就和我们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二、课前准备1.查找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
2.查找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会中发生的不怕艰难困苦的感人故事。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8月8日至22日我国成功地举办了29届奥运会,请问有多少同学亲自光临了比赛现场?有多少同学坐在家里,开着空调,很舒服地看了奥运会?【学生活动】回答(略)(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大家都经历的一件事,重新勾起美好的记忆,同时导入新课)师: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逐渐进入了一种“不愁温饱、较为宽裕的生活状态”。
这种小康状态正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己所追求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较为宽裕,也包含社会的平等有序。
历史上的“小康”是什么状态?【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5“知识窗”。
师:我们的小康社会与历史上的“小康”理想有一定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给“小康”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人均达到800美元。
”这个目标有没有实现?【学生活动】回答(略)师:请阅读P37“知识窗”的“小康”基本标准。
【媒体演示】2000年国民经济的相关数据。
(附1)按照这个标准,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媒体演示】2007年国民经济的相关数据。
(附2)【媒体演示】1 我们已进入小康社会。
(板书)这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历史性的进步,也是中国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师:虽然这些数据很令人鼓舞,但大家知道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大家看几个数据:【媒体演示】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2466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居世界第四位。
200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中国人均2010美元(第105),日本36,486美元(第10),美国42,076美元(第4位)。
2006年人均国民收入:1740美元(109),卢森堡43,940美元(第1),挪威43,350(第2),瑞士39,880(第3),美国37,610(第4)所以说我们现在的小康还只是:【媒体演示】(1)低水平的小康——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板书)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无记名的小调查:你家一年的总收入:你家一年的人均收入:你家一年用于食物的支出:你家一年用于教育的支出:你家一年旅游及其他休闲娱乐支出:……(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调查了解学生家里的消费结构,家境好与不好的同学也许会出现差别,这还可以说明我们现在小康不平衡。
)【媒体演示】“恩格尔系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59%以上贫困50~59%温饱40~50%小康30~40%富裕师:根据以上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末期下降到50%以下的,1999年继续下降到41.9%,2000年下降到40%,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93年增长1.90倍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0.13%降到了37.9%。
尽管恩格尔系数持续平稳下降,但跟西方富裕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八十年代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九十年代平均为24.12%。
我国人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主要是我们用于住房、教育、医疗的费用偏高。
大家知道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民最怕的两件事是什么?【学生活动】讨论(略)师:据我的了解,一件是家里人生病,还有一件是家里的小孩子考上大学。
我国目前农村医保制度还不健全。
2005年我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3.96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4.7%,已接近农村人口一半。
(按照卫生部部长高强给出的时间表,到2010年,中国农村将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约7亿人。
为此,国家每年将补助资金达300亿元,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大学费用太高,很多农村家庭无力承担。
以上一些现象说明我们的小康处在什么阶段?【学生活动】回答(略)【媒体演示】(2)不全面: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板书)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片断:【媒体播放】《变形记》片断(长沙孩子魏程与青海孩子高占喜互换身份的故事)(设计意图:这个片断拍得非常好,从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经济收入等方面说明不同地区及城乡之间的区别,能让学生产生一些震撼。
这里也可以让同学交流自己从不同途径了解到的一些地区之间、城建之间的差别。
)师:看了这个片断,大家有些什么感触?【学生活动】回答(略)【媒体演示】国家统计局《2006年各项数据资料》(附3)师:归纳,从录像片断和一些统计数据,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什么水平的小康?【学生活动】讨论(略)【媒体演示】(3)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板书)师:所以,二十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还要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建设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中国政府和人民已经有了:【媒体演示】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板书)这幅美好的蓝图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目标和内容?【学生活动】阅读P35页的图表“全面小康社会是啥样”。
(设计意图:在已了解“小康”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再回头去看“全面小康社会是啥样”,让学生的认识有一个提高)【媒体演示】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
(板书)(1)更高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约为5000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2)更加全面:扩大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比较均衡:使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扭转,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师:如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生活动】讨论(略)师: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媒体演示】3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板书)师:大家知道中国运动员在这次北京奥运会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大家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都了解他们平时是怎么训练的吗?【学生活动】交流(略)【媒体播放】中国乒乓球队的训练片断《艰苦训练只为夺取金牌》(1分52秒)。
(内容:中国乒乓球队每天早上七点半集合,正式训练8点45分开始,王励勤一人和两人对拉,要付出双倍的艰辛,每天要挥拍5000次,王皓换了8件衣服还是湿透的,马林干脆赤膊上阵。
主教练刘国梁得了咽喉炎挂着针头还是出现在训练场上。
训练一直到晚上9点半结束。
吃个饭,洗个澡,到房间已是10点半。
但为了荣誉,为了金牌,他们认为一切都值了)(设计意图:通过这个交流,让同学们认识到任何成绩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媒体演示】他们具有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板书)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板书)师:大家还记得年初的那场大雪吗?还记得5月12号下午那场大地震吗?知道它们给中国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吗?【学生活动】交流(略)【媒体演示】据民政部4月22日初步核定,发生在今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5月12日下午的一场地震更是给中国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截至7月2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22人,经济损失超过2千亿元。
师: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是如何战胜灾难,度过难关的?【学生活动】交流(略)师:全国人民特别是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医务工作者们发扬了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设计意图:让同学重新记起我们曾经历的苦难,不忘记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
)师: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和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还面临许多自然灾害……【媒体出示】艰苦奋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但是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品质。
今天艰苦奋斗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苦一点”、“差一点”、“旧一点”等等,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发扬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去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发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发扬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
即使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媒体出示】今天的青少年还需不需要发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板书)【学生活动】讨论(略)师:青少年现在在学业上、今后在事业上要有所建树,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都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板书)因为无论是今天的求学还是将来的升学就业工作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要开拓创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美国的菲尔普斯是这次奥运会中表现非常出色的运动员(本次获得了8枚金牌,上一届获得6枚),创百年奥运之最。
我们先看看他这次的比赛日程表。
【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菲尔普斯比赛时间表(附4)他如何能承担如此高强度的比赛并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学生活动】交流(略)师:菲尔普斯认为他的成功很大部分要归功于训练。
每周训练6-7天,每天2-5个小时。
从高中毕业后,大多数时间都是从早晨7点开始长达2个半小时的训练,中餐后稍稍打个盹,然后接着游,一直从下午3点半到6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