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外国文学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第一节 十八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第一节 十八世纪文学

3、启蒙思想体系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放弃自己的自由, 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的权利,甚至 于放弃自己的义务。一个人放弃了一切,是不可 能有任何东西作补偿的。这样一种放弃与人的本 性不相容,使自己的意志失去全部自由,就等于 使自己的行为失去全部道德价值。”
3、启蒙思想体系
伏尔泰也说:“一切享有多种天然能力的人,显 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 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中 国的皇帝,印度的大莫卧儿,土耳其的帕迪夏, 也不能向最下等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禁止 你上厕所,禁止你思想。’一切种类的一切动物 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18世纪法国哲学》)
斯泰恩
感伤小说
理查逊(1689—1761)英 国感伤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 其主要作品是《帕美拉》 (1741), 《克莱丽莎》 (1748)。
1、有道德有追求的人未必 获得幸福结局。 2、追求不以门第和财产为 标准的爱情,反映了时代的 进步。
理查逊
四、法国文学
1、阿兰· 勒内· 勒萨日 (1668-1747)
两个主题
一是借拉摩之口来揭露当时封建贵族统治的法国 社会的腐朽没落。 “喂!拉摩,巴黎有一万张豪华的餐桌,每一桌 安排15人到20人的席位,而所有这些席位中竟没 有一个是你的!……成千的小文人既没有才能又 没有成绩,成千的小姑娘没有任何美貌,成千无 聊的阴谋家都穿得很体面,而你将要赤身裸体! 难道你不会象别人那样谄媚吗?你不会象别人那 样说谎、发誓、作伪证、许诺,守信或食言以自 肥吗?”
两个主题
二是书中所表现的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在拉摩的身上,高傲与卑鄙、才智与愚笨、高尚 与渺小、正确与谬误这些明显对立、相互排斥的 矛盾因素却全都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马克思称它是“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也称 它是“辩证法的杰作”。

第六讲 十八世纪西方文学

第六讲 十八世纪西方文学

《格列佛游记》封面
《 格 列 佛 游 记 》 封 面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 思潮和流派,感伤主义流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 • • 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 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感情(sentiment),人类的 天性是慈善,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 情感(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 尚感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
• 近代以来以资产阶级为核心的第三等级力 量的崛起和壮大,是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 基础。
•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 • 古典主义:经济发展; • 启蒙主义:理论形成。
• 启蒙运动首先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整个欧 洲。启蒙——是用近代哲学和文艺的文化知 识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与欺 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恢复理性的权 威。 •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全欧性资 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的政治色彩 更为鲜明,形成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 • 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性”。具 体来说是“思考、推理”,不是十世纪古典 主义的感情,理智的“理性”。十八世纪, “理性”成为衡量切的尺度。
第二节 欧洲各国文学发展概况
一、英国启蒙文学
• • • • • •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斯泰恩《感伤的旅行》 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帕美拉》 菲尔丁《汤姆.琼斯》
《 鲁 宾 逊 漂 流 记 》 封 面
• 《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 第一部小说,享誉文坛。 •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 载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发 ,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孙。原型水手在荒岛上 居住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孙在荒岛依靠 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 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资本原始积 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外国文学史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节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一、启蒙运动:“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就其字面意义上讲,是指当时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基督教会和贵族统治所散布的迷信与偏见。

它不仅是一个新文化运动,而且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

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宗教迷信和专制政治是封建制度罪恶的集中表现,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狄德罗)对准了这两个方面。

他们把宗教迷信看作科学与进步的死敌,以唯物论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以自然神论或无神论来否定基督教的神权和宗教偶象,他们还以“自然法则”和“天赋人权”的理论,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

他们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孟封建国家的政体、立法等都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自由与平等成为启蒙运动中最鲜明的两面大旗。

普遍幸福的王国。

“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也就是他们所说的“理性王国”。

但这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和资产阶级的平等。

总之,他们不过是把资产阶级自己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加以理想化,让它们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过是把本阶级的理想说成是全人类的理想。

启蒙思想家的启蒙活动,一方面意味着启迪群众,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教育统治者。

因此,尽管他们都激烈地批判和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却往往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所谓“开明君子”、“天才”人物的身上,甚至亲身到封建朝廷中去做官。

在宗教问题上,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宗教的力量,为了约束劳动人民的思想,有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上帝”。

至于自然神论者更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

外国文学(十八世纪)

外国文学(十八世纪)

二、创作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诗剧《普 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
《歌德在罗马平原上》
二、《少年维特的烦恼》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1774年)取材于作者及友人的经 绿蒂的原型 历、事件,以维特致其恋人绿蒂、 友人威廉信和部分日记连缀而成, 用细腻、抒情的笔触描写主人公的 遭遇和情感。
《贝多芬与歌德》
“既感情丰富又十分理智,既疯狂又智 慧超群,既凶恶阴险又幼稚天真,既过于 自信又逆来顺受。在他身上有许多错综复 杂而又不可抑制的情感。‛
——艾米尔· 路德维希《歌德传》
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
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 玛枢密顾问之间的矛盾;前者厌恶周围 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 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 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 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 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小说重版作者加的卷头诗
《维特》出版以后,一时间出现了一股“维特热”,不少青年因失 恋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自杀。歌德塑造维特,表达他的被压抑的情感和 反抗的声音,但不希望读者也像维特那样自杀,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因 此在小说的第二版歌德写下了《维特与绿蒂》的卷头诗(郭沫若译):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郎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诽毁之前救起他的名声; 请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目语: 做个堂堂的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德国的国家大剧院前
著名雕刻家恩斯特· 里 彻尔所创作的歌德和席 勒纪念雕像
宗白华评价歌德
• 就人类全体讲,他的人格与生活可谓极 尽了人类的可能性。……他表现了西方 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同时具有东方 罗乐天知命宁静致远的智慧。

外国文学《十八世纪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十八世纪文学概述》

十八世纪文学介绍到此
四、启蒙文学
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 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 动的组成部分。
启蒙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教材131页
代表作家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卢梭
伏尔泰
狄德罗
伏尔泰(1694—177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也 是具有全欧洲影响的小说家、戏剧家和 诗人。 伏尔泰著述宏丰,政治、哲学、历史、 文学尤不涉足,著作全集有70卷之多。 他写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 括抒情 诗,讽刺诗、诗简、短歌、史诗、悲剧、 喜剧、哲理小说等。 代表作品:
伏尔泰:“即使上帝是没有的,也必须捏造一个。”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卢梭
启蒙运动最富民主倾向的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之父。 1749年第戎科学院的征文《科学与 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 俗》,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 首次提出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把 人类分为“文明人”和“原始 人”,断然否定了科学和艺术, 认为“人生来是善良和幸福的, 是文明腐蚀了他,毁了他最初的 幸福。” 提出“返回自然”的口 号。
三、启蒙运动的特点
启蒙运动不只是一场新文化运动,还是一场
气势宏大、扫荡陋习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 想革命运动。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 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启蒙理论
反对封建迷信,宣扬唯物论。
以自然人和返归自然作为理论根据,反对封
建暴君、反对封建特权,提出人权、自由、 平等的政治要求。 强调理性。“理性王国”

外国文学史课件-十八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课件-十八世纪文学
《克拉丽莎》是最长 的一部英国小说,也是 最优秀的悲惨小说之一。
撒缪尔·理查逊
理查逊在英国乃至 欧洲小说发展史上有着 重要地位。他所写的书 信体小说给卢梭、歌德 开创了先例。他开创了 感伤主义,写善良的弱 女子令人心酸的处境和 她们的悲苦心情,引起 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亨利·菲尔丁与《汤姆·琼斯》
《浮士德》
全剧分为两部。诗剧共由四部分组成:
两个赌赛
天上(天帝—魔鬼) 书斋(魔鬼—浮士德)
五场悲剧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小世界 大世界
魔鬼与天帝的赌赛
第一个赌赛是在全剧开端的《天上序幕》中,魔鬼 与天帝赌赛,要把苦苦追求真理的浮士德引入歧途。因 为它看到浮士德正陷入绝望的境地,有机可乘。天帝则 坚信浮士德不会因受到了引诱而堕落,“一个善人,在他 摸索之中不会迷失正途”。
浮士德的求知阶段
诗剧开始,年过半百 的浮士德博士在中世纪的 书斋里探索僵化的科学。 他深感中世纪的各门经典 均是繁琐、僵死的无用之 物。他既不能认识缤纷多 彩的大自然,又不能享受 人间的欢乐,因而忧郁、 烦闷,甚至想自杀。
魔鬼和浮士德的赌赛
第二场赌赛是浮士德 与魔鬼的在书房签订的一 份契约:魔鬼供浮士德任 意驱使,要满足浮土德的 一切欲望。一旦他表示满 足,说出“你真美呀,请 停留一下!”浮士德的灵魂 便归魔鬼所有。
维特是一个时代觉醒 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 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小说一出版,便掀起了一 阵“维特热”,而且很快 便流传到欧洲各国。
《少年维特的烦恼》
当时德国有些读者仅 从爱情自由这个角度对作 品发生共鸣,他们追慕维 特遗风,效学维特的青衣 黄裤,有的甚至苦于恋爱 不自由而自杀。这是从消 极方面理解作品的结果。

外国文学讲义-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讲义-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讲义-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一、启蒙运动1、定义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运动。

主要内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它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破除封建迷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2、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社会分析性(2)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作品的主人公(3)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游记体小说、家庭世态小说、正剧等,都是启蒙文学的新创造。

二、代表作家与作品1、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成就最高(1)丹尼尔•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鼻祖。

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1719年,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塑造了“一个真正的资产者”鲁滨逊的形象。

笛福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他的中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特别是贸易;他主张扩充殖民地,反对专制政体、等级制度,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2)江奈生•斯威夫特:杰出的讽刺作家。

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马国等故事是通过格列佛的游历串联起来的,这是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法。

这部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晰,准确有力。

(3)亨利•菲尔丁: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

“散文中的荷马”代表作是《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一部“喜剧性的散文史诗”,对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影响很大。

小说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亚•魏斯顿的恋爱故事,描绘了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真实的图画。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叙述主人公在乡村、在逃往伦敦的路上和在伦敦的活动。

2、法国:主要艺术形式是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启蒙文学的主要艺术形式,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新品种。

18世纪英国文学分类

18世纪英国文学分类

18世纪英国文学分类
1. 小说:其中包括著名的作品如《傲慢与偏见》、《苔丝》、《艾玛》等。

2. 诗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3. 散文:主要包括评论文章、哲学、政治和宗教论著等。

4. 戏剧:其中代表作品有奥斯丁的《诺桑觉寺》、谢里登的《学校奶油》。

5. 游记:以詹姆斯·库克的《太平洋航行日记》最为著名。

6. 儿童文学:其中代表作品有路易萨·梅·阿尔科特的《小公主》和爱丽丝·福尔曼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7. 教科书:由于普及教育的需要,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批教科书,包括语法、词典、百科全书等。

十八世纪文学(高校外国文学史课件)

十八世纪文学(高校外国文学史课件)

感伤主义特点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 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 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 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强 调表现善良人的不幸,在充满 伤感情愫的描写中,唤起读者 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 涩泪涟涟中表现美和崇高,以 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严肃剧
严肃剧亦称市民剧, 即今日所称的正剧,它是 现代话剧的祖宗。是一种 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体 裁。
狄德罗首创。它以 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用日 常生活题材反对古典主义 戏剧。严肃剧有两个特征, 一是严肃性,二是现实性。 19世纪的易卜生、果戈理、 肖伯纳等人的“问题剧” 脱胎于严肃剧。
狄德罗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立的 一种新型小说。作家借小说形式表 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具 有鲜明的议论性、分析性和批判性。 人物形象缺少鲜明的个性,具有纯 理性的特点,成为作家哲学思想的 代言人。
2﹑艺术特色
“拿走性命,拿走老婆,但绝不要拿走人的钱 袋……”。
“漂亮可是消衰,富有却没有一文钱;他们的精力 在一千个怀抱中用尽了……”
“那里一千个胸膛为爱情而跳动,像笼中的鸟儿渴 望着天空。”
“如果可能,我要教会顽石,起来反抗人世的暴
君”。
菲尔丁对欧洲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文艺复兴后,欧洲出现了现实主义小说。 最早是薄伽丘的《十日谈》(1348—1353), 其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1605—1616) 结合并发展了流浪汉小说和骑士传奇的结构形 式,将小说的容量大大拓展到全面反映社会生 活的广度。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1719) 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 一炮走红。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 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载的 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 轶事”的启发,以此为原型创造 了鲁滨逊。原型水手在荒岛上居 住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 逊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 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 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 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18世纪西方文学

18世纪西方文学
18世纪初,
新古典主义 (NeoClassism)成
亚历山大•蒲 柏Pope
为时尚
理查德•斯梯
尔Steele Talter
约瑟夫•艾迪 Spectator
生Addison
英国文学史
上最伟大的
讽刺散文作

《格列佛游
乔纳森•斯威 记》 夫特Swift Gulliver's
Travels仿游
记体
布商来信
散文出现繁 荣
德国古典文 威廉·麦斯
特不满足商
人狭隘庸俗
古典主义时 期:魏玛十 年合作 (17941805):
教育小说《 威廉·迈斯 特的学习时 代》 (1796)
的环境,立 志投身戏剧 事业,要在 诗歌和戏剧 中追求更高 的人生理想 。最后,威
廉放弃了戏
剧艺术加入
了一个为人
田园牧歌体 类服务的秘
长诗《赫尔
曼与窦绿苔
本知识,从
事实际工作
。经过漫
游,威廉把 教育小说: 儿子送进教 《威廉·麦 育区,自己 斯特的漫游
时代》
(1829)
晚年时期 (18141832):
教育小说:
《威廉·麦
斯特的漫游 威廉·麦斯
时代》
特曲折漫长
(1829) 的生活经
历,表现了
歌德对社会
理想的探
索:人要自
我克制、自
我完善,成
为完整和谐
的人 ;人
俗易懂,开
后期启蒙作 家:博马舍
法国
后期启蒙作 家:博马舍
这个婚礼故 事更富有斗 争精神和政
治色彩,费
《费加罗的 加罗的胜利
婚礼》
代表了第三
等级对于封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PPT)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PPT)

从显性层面上来说,这部小说的最大贡献 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一资产阶级上升 时期的正面典型形象。 但从象征层面来看,鲁滨逊所处的海上 “荒岛”其实是人类远古生活状态的象征。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启 蒙主义文学中杰出的讽刺作家,作品有小说、 诗歌、散文和书简。小说《格列佛游记》 (1726)是他讽刺文学中最为出色的作品。
高特荷德•艾弗拉姆•莱辛 (1729—1781)是德国启 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也是 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莱辛著作颇丰,理论著作有《汉堡剧评》 (1767—1769)、《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 的界限》(1766)等。在美学理论上,他强 调艺术必须克服脱离现实的倾向,要发挥各 种艺术形式的特性,真实而生动地反映现实。
伏尔泰(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 •阿鲁埃。文学创作中成就最大的就是哲理小 说,一共出版了26部之多。著名作品有《査 第格》(1748)、《老实人》(1759)、 《天真汉》(1767)等。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新一代 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他组织和主编的 《百科全书》成为新兴资产阶级与反动势力 进行斗争的理论阵地,并以此把法国启蒙运 动推向高潮。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即位 之初,假意接受启蒙思想,标榜“开明君主” 制度,鼓励文学创作,出版杂志,并亲自动 笔写作,但其目的是要使文学为其统治服务。
杰尼斯•伊凡诺维奇•冯维辛(1744—1792) 是俄罗斯最早出现的具有启蒙思想的作家之 一。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 吉舍夫(1749—1802)是较为 激进的俄国启蒙学者之一。他 写过哲学、政论著作和文学作 品,其中最重要的是《从彼得 堡到莫斯科旅行记》(1790)。
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次更为伟大的思想 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它于17世纪最早萌芽于英国与荷兰,随后 在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等国广泛传播 开来,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潮。其中,法国启 蒙主义运动最具典型性。

罗贻荣教授-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罗贻荣教授-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Pamela Asks Sir Jacob Swinford’s Blessing”
菲尔丁(1707—1754)
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对十九 世纪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产生 了很大影响。 《约瑟夫 • 安德鲁传》( 1742 ) 《大伟人江奈生 • 魏尔德传》 (1743) 。 《汤姆•琼斯》(1749)
“四大启蒙作家”
伏尔泰(1694——1778)。他是十八 世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启蒙运动的精 神领袖和导师 。他在文学上的最大 成就是古典主义悲剧、哲理小说。 古典主义悲剧有《俄狄浦斯》 (1718)、《穆罕默德》(1742)、 《扎伊尔》(1732)。
哲理小说较著名的有三部:《查第格》(1747)、《老实 人》(1759)、《天真汉》(1767)。代表作是《老实 人》。
理查生(1689—1761)
理查生(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主要作 品有《帕米拉》(1740——1741)、 《克莱丽莎· 哈娄》(1747—— 1748)。作品宣扬资产阶级清教徒 道德,并以此批判贵族阶级,他的 小说题材上属于家庭小说,着重描 写人物的感情世界。是他第一个把 感伤主义带进西欧文学,他对西欧 理查生 文学影响很大。 《克莱丽莎》对西欧文学影响深远,卢梭的书信体小说 《新爱洛绮丝》是严格模仿《克莱丽莎》之作。歌德的书信 体小说是间接模仿理查生的小说写成。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 尼曾把《帕米拉》改编成两部剧本。
18世纪英国文学:其他
18世纪英国的主要作家还有: 谢立丹(1751——1816)是英国十八世纪最大的喜 剧家,代表作是《造谣学校》。(1777) 彭斯(1759--1796)是杰出的苏格兰民间诗人。《自 由树》、《苏格兰人》、《我心在高原》、《一朵 红红的玫瑰》。 布莱克(1757——1827)打破传统的自由诗体以及 对“天真”、“自由”的崇拜,都已与浪漫主义十 分相近,他也影响了美国的“垮掉的一代”诗人。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01讲18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运动概念1)是18世纪以法国为运动中心的在欧洲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2)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英国文学(1)笛福:英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开始了英国启蒙文学的这一取向。

(2)理查逊:书信体小说《帕美勒》或《美德有报》,被誉为“第一部英国现代小说”。

(3)菲尔丁:18世纪欧洲成就最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

(4)斯威夫特: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5)斯特恩:《感伤的旅行》成为“感伤主义”的代表。

(二)法国(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老实人》是其最出色的哲理小说。

(2)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两部“正剧”(严肃剧)《私生子》、《一家之主》;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

(3)卢梭:法国启蒙运动中成就最高,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

(三)德国1狂飙突进运动:(1)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在“狂飙突进”中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3)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席勒《海盗》、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

2.席勒:代表作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3.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土德》,第二节歌德一、生平与创作选择1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

4.《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是德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

女主人公:绿蒂5.《浮士德》:是德国人的“世俗的圣经”,人们甚至还把德国的古典时期直接称作“歌德时代”。

二、《浮土德》选择浮士德一一靡非斯托(魔鬼)打赌:能否获得心灵满足赌注:浮士德的灵魂1.浮土德精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

2.浮土德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即知识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的追求。

外国文学05

外国文学05
丧失:感情枯竭,想象力衰颓,所有温情脉脉的东西都变成了冰冷的金钱)



④殖民:星期五的故事 在艺术上:
该小说以细致的刻画、描绘为特色,使虚构的故事和场景变得栩栩 如生。

(1)、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1—1754) 英国 现实主义小说的创立者,建立文 学创作的现实主义理论。继承拉 伯雷、塞万提斯的传统,使现实 主义走上新阶段。
1.启蒙运动的历史文化基础:文艺复兴和十 七世纪理性主义 (1).科学理论的发展: (2).社会秩序的整饬: (3).遗留的问题
社会秩序的整饬带来新的压制
2.启蒙运动的两大主题:


启蒙运动继续推进了理性主义的的 发展,关注的重心仍旧是两大方面: (1)自然的本性、规律以及科学的 运用(工具、科学理性):造就了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壮大, (2)人以及人类社会的本性、规律 (人文理性):从理论上提出的 “人生而自由、人人平等、”天赋 人权“等观念,就是力图建立一种 新的社会秩序,在制度上把人从宗 教蒙昧和等级压迫中解放出来。

《鲁宾逊漂流记》


(2)《鲁滨逊漂流记》
①全新的价值观念
勤勉工作、敢于冒险的创业激情


②拯救:忠于世俗的职务
清教思想之一,它使得个体价值得以独立实现,不再是依附性的实 现,因为他以个人的财富而不是人自身的社会性的道德完善为价值得标准。


③潜在的悲剧性 :人性的流失
感情枯竭,想象力衰颓。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人的全面解放一开始就遭 到彻底嘲讽。( 鲁滨逊的冒险和开拓精神虽然充满诗意,但仍然潜伏着悲剧,即人性的
感伤文学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 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 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强调表现善良人的 辛酸不幸,唤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 悯,在涩泪涟涟中表现美和崇高,以激起读 者的强烈反响。感伤文学得名于英国作家斯 特恩的游记《感伤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 1768)。 感伤主义对现实又批判又逃避,在后来发展 出积极的和消极的浪漫主义两种文学倾向。

欧美文学史:十八世纪文学

欧美文学史:十八世纪文学

野蔷薇
• • 少年看到一朵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那样的娇嫩可爱而鲜艳, 急急忙忙走向前, 看得非常欢喜。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少年说:“我要采你, 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说:“我要刺你, 让你用不会忘记。 我不愿被你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野蛮少年去采她, 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自卫去刺他, 她徒然含悲忍泪, 还是遭到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钱春绮 译
第二节《浮士德》
• • • • • • • • 一、歌德(1749-1832)的生平和创作 1、第一阶段:诗歌、《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2、第二阶段:《浮士德》 二、作品主要内容 1、浮士德形象的发展 2、浮士德一生的探索经历 (1)走出书斋,投身社会(知识悲剧) (2)追求个人幸福的阶段(爱情悲剧) (3)为宫廷服务的阶段(政治悲剧) (4)追求古典艺术的阶段(美的悲剧) (5)在改造自然中找到真理(事业悲剧)
(二)法国文学
• 4、让-雅克卢梭(1712-1778):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 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 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础》、《社会契约论》 • 小说:《新爱洛绮丝》、《爱弥儿》 • 自传性作品:《忏悔录》、《孤独散步者的遐思》 • 5、博马舍(1732-1799) • 剧作:《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
纪念伏尔泰的讲话 (雨果,1878)
• 在这轻薄无聊、凄惨忧郁的时世下,伏尔泰独自一人, 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 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 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 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的邪恶混合体。让我再说一遍,伏尔 泰独自一人向社会上一切邪恶的联合力量宣战,向这茫茫 的恐怖世界宣战,并与之博斗。他的武器是什么呢?是那 轻若微风而重如霹雳的——一枝笔。 他用这武器进行战斗,用这武器赢得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娘之歌(节选)
• 你可知道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黯绿的密叶中映着橘桔金黄, 骀荡的和风吹自蔚蓝的天上, 还有那长春幽静和月桂轩昂---你可知道吗? 那方啊,就是那方---我心爱的人儿,我要与你同往!
《普罗米修斯》
• 哲学诗剧,写于1773年 • 借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的 幸福而受难的神的形象, 表达对于暴政和愚昧的 反抗。
---- 歌德:《威尼斯警句》
魏玛时期(1775-1775)
• 1775年来到魏玛公国,不久即被魏玛公爵 奥古斯图任命为枢密院顾问和首相 • 主要兴趣由文学创作转向实际工作 • “诗性人格”和“实践人格”的冲突使他 十分苦闷。 • 1786年装扮成画家,独自逃往意大利。
意大利时期(1786-1788)
“狂飚突进”时期(1770-1785)
• 1770 年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求学,结识了赫尔德 尔,参加了“狂飚突进”运动。 • 创作了丰富的抒情诗、戏剧和小说,具有强烈的 反封建的政治倾向,追求个性解放。 • 歌德的抒情诗是近代德国抒情诗的开端 • “我的全部诗歌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 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 起空中楼阁的诗“。(《歌德谈话录》)
要每日每时去争取生活和自由, 才能作生活和自由的享受。
• 全剧结尾天使的歌唱:
灵界这位高贵者, 已脱离罪恶之手; 凡是自强不息者, 到头我辈皆能救。
《浮士德》中的辩证法
• 浮士德
• • • • • • • 肯定 创造 善 积极 超我 道德 理性冲动
• 靡非斯特
• • • • • • • 否定 毁灭 恶 消极 本我 情欲 感性冲动
《浮士德》 的艺术特色
•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以浪漫主义 为主体。 • 结构的片断性和统一性相结合,以主题思 想为中心。 • 多种多样的诗体风格,变化多端的诗歌手 法,以适应不同的场景、人物和气氛。
《浮士德》的各种现代版本
浮士德:渴望获得生命最高值限的痛苦
• 对于生命的不满足,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 种本能,是人的创造力和破坏欲的源泉。 • 近代西方文化的主流是反对消解欲望的, 它追求欲望与理性的和谐发展,并且认为 这种追求应该是无暇的、无止境的。 • 浮士德精神的出发点就在于寻求生命的最 高限值和全部奥秘。
16世纪的木刻浮士德
宗白华论<浮士德>
•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与宇宙的和谐,又失去了基 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放, 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彷徨、摸索、 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 意义和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他 的主著《浮士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其他问 题的解决(现代哲学家斯宾格勒在他的名著《西 土沉沦》中,称近代文化为浮士德文化)。歌德 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 近代人特殊的精神意义。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 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情节与艺术结构(2)
• 第二部:走出地狱, 通过世界,再回到 天上。 • 包括三部悲剧:政 治悲剧、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浮士德是歌德一生思想探索和艺术探索的总 结,也是文艺复兴三百年来资产阶级精神发 展史的艺术总结
浮士德
大学生活 狂飚突进 十年从政 意大利之行 晚年见闻
中世纪
知识悲剧
文艺复兴
爱情悲剧
• “ 因苦恋朋友的妻子而自杀的耶鲁撒冷之死,从 梦中撼醒了我。我不仅对他和我过去的遭遇进行 思索,也分析眼下刚碰到的使我激动不安的情感, 以致无从分辨艺术的虚构与生活的真实” —— 歌德:《诗与真》
“维特热”
• 德国人摹仿我,法国人读我入迷, 英国啊,你殷勤地接待我这个憔悴的人; 可我又怎能够不欢欣鼓舞哟, 中国人也用颤抖的手, 把维特和绿蒂画上了花瓶?
歌德
(1749-1832) 启蒙时代德 国和欧洲最 伟大的作家
歌德故居
歌德故居外景
歌德故居内.1
歌德故居内. 2
歌德故居内. 3
生平与创作
• 1749.8.28. 生 于 法 兰克福一个富裕的 市民家庭,从小接 受良好教育。 • 1765 年进入莱比锡 大学读法律,同时 选修有关哲学、历 史、文学、医学。
• 研究自然科学,初步 形成进化论思想 • 钻研古代艺术,接受 了当时具有影响的艺 术史家温克尔曼的古 代艺术理论。
• “古典艺术杰作的一般 特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 静穆的伟大。” 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
温克尔曼(1717-1768)
晚年创作(1786-1832)
• 与席勒合作十年( 1786-1805 ),使德国文学发 展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进入世界文学之林。 • 晚年开始从事东方文化(阿拉伯、波斯和中国) 研究,预见到“世界文学”时代的来临。 • 完成《浮士德》、《威廉.迈斯特》、《诗与真》 等。 • 1832.3.22.逝世。
《 浮 士 德 》
以《浮士德》为题材创作的部分作家
• 无名氏:《浮士德生 平》 (1587). • 马洛:《浮士德博士 的悲剧》(1604). • 莱辛:《浮士德》片 断(1784). • 克林格尔《浮士德》 (1791). • 沙米索:《浮士德》 (1813). • 海涅:《浮士德》 (1851).
右图:普罗米修斯像
《葛兹.冯.伯利欣根》
• 历史悲剧,写于 1773年 • 借德国历史上的农 民起义领袖表达反 封建反专制思想。
右图:铁手骑士葛兹纪念邮票
《少年维特之烦恼》
• 书信体小说,写于1774年。以个人和友人 遭遇的情感波折为题材写出了一代年青人 的苦闷和烦恼。 • 烦恼的实质是感情与理性的矛盾,个人自 由愿望与古老狭隘的世界的限制的冲突。
启蒙时代
魏玛古典主义
19世纪初历史发展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浮士德》中的入世哲学
• 注重现世,积极进 取,勇于实践,自 强不息,不断追求。
• “假如我对某一瞬间 说:你真美呀,请停 留一下,那时你尽可 以将我枷锁,我甘愿 将自己销毁!”
浮士德与魔鬼打赌
浮士德的入世哲学
• 浮士德经一生奋斗得出的智慧的断案:
情节与艺术结构(1)
• 五幕诗体悲剧。一 个“灵魂的漫游” • 第一部:从天上下 来,通过世界,下 到地狱。 • 包括段
怜奋 还 学 唉 的攻 有 、 , 愚读 神 医 我 人, 学 学 到 !到 , 和 而 头都法今 来彻律, 还底,已 是地可把 可发惜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