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齐桓公称霸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他的崛起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一幕,受到了后来无数能臣的赞叹。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齐桓公称霸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早在齐桓公还没有上位的时候,他的父亲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内政混乱,齐桓公的师傅感觉到当时齐国可能会发生大乱,就带着他先逃到了一个小国里。
后来齐襄公被杀,齐国陷入到混乱之中,齐桓公受到了别人的邀请回国,他的哥哥同时也回到了国内,当时他哥哥公子纠让管仲带人堵截齐桓公,管仲一箭射去,齐桓公假装出事身亡,于是公子纠就放心了,慢慢回去。
在公子纠慢慢悠悠回国的时候,齐桓公装死骗过别人,匆匆忙忙的回国,在齐国内部的支持下,成为了国君,并且讨伐公子纠所在的鲁国,让鲁国人畏惧杀死了公子纠,之后不计前嫌的任用管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齐国的国力提到了巨大的提升。
他积极增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的实力,并且重视农业的发展,鼓励生育,减少税收,使得齐国的人口数大大增加,同时颁布法律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私田农的生产利益,吸引了很多的别国人民来到齐国定居,增加了齐国的国力。
同时齐国大肆征兵,规定每家每户都得有人服役,所以齐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使得齐国崛起成为了当世霸主。
齐桓公的奋斗让齐国从混乱的内斗之中崛起,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自己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好服紫的故事齐桓公好服紫是一则出自《韩非子》的经典寓言故事,这则故事中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霸主齐桓公的一个小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阐述了上位者的言行举止对于下面的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告诫当权者应该谨慎行事。
据说齐桓公很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所以全国上下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齐桓公一出门整个世界都紫色的,时间一久他的脸色也“紫”了,而且当时在齐国五匹没染色的布都换不来一匹紫色的布。
齐桓公终于审美疲劳了,觉得这种现象非常不合适,所以就问他的心腹管仲:“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现在紫色的布这么贵,这个城市的人依旧还喜欢穿紫色的衣服,该怎么办呢?”管仲知道齐桓公想要让国家里的人不再这么执着于紫色的衣服,于是就对齐桓公说:“你可以试着不穿紫色的衣服,并且对身边的近臣说不喜欢紫色衣服的味道,这样就会好的。
历史趣谈: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管仲惊人之举打造无形武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管仲惊人之举打造无形武器
导语:齐桓公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膜拜的偶像级国王。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呢?普遍的答案如下3点:1、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膜拜的偶像级国王。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呢?普遍的答案如下3点:1、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2、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军队;3、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今天要讲到的是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原因。
一般的历史书在谈到这段历史时,总是从推行改革、加强军备、重视外交之类的角度来看问题。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化学在这个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要谈到齐国的化学,就不能不说那个了不起的管仲。
山东寿光双王城的商周古制盐场遗址。
这个遗址是已知的当时最大的制盐基地。
1军费从哪儿来?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元年,管仲相齐。
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小商贩到今天的齐国上卿,十多年来的坎坷与屈辱让管仲感慨良多。
但现实没有给他太多时间用来慨叹,上任之初他就答应血气方刚又野心勃勃的齐桓公:30年内,齐国将成为北方霸主。
但眼前这个国家却面临两大问题,不先解决它们,生存都有问题:因为军费不足,齐国一再削减边防部队的规模,而其正南面的鲁国则趁此机会屡屡对齐国边境进行军事骚扰;更要命的是,在西南,隔着一大坨墙头草般的弹丸小国,蒸蒸日上的楚国正觊觎着中原的土地。
在这两个问题之中,后一条最棘手。
楚国才是齐国称霸一方的最大
生活常识分享。
齐国能在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原因
齐国能在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原因[摘要]: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从东周开始,周王朝由强盛转弱,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
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本文就来探讨一下齐国能首先称霸的原因。
[关键词]:姜子牙立国发展海盐业管仲改革葵丘会盟齐国能首先称霸要归功于齐国的建立者姜子牙。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
东海海滨人。
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
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姜子牙的民族政策搞得很好,他尊重当地居民的习俗,再用周礼予以同化,此后“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使齐国由地薄民寡的一个小国一跃而成为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
姜氏在齐国世代为王好不兴旺(直到战国)。
另外,齐国的地理位置是诸侯国中最优越的:首先,它三面靠海,有丰富的海盐资源,从社会需求来看,盐具有广阔的市场;从客观条件来看,内陆各诸侯国很少产盐,而齐国则三面环海,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从产盐方式来看,太公建国时,生产技术落后,主要靠自然蒸发而得盐,周期长,产量低。
到了春秋时期,已经发明了海水煮盐技术。
煮盐,可使水分蒸发快,生产周期短,操作简便易行,产量也相应地得到提高。
因此,齐桓公下令每年冬闲之际都要“伐菹薪,煮沸水为盐……十月始征,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粜之梁赵宋魏濮阳,彼尽馈食之也。
”(《管子•轻重甲》)大批食盐出口到各内陆国,换得“成金万一千余斤”,再以这笔巨款买回粮食,又得千万钟,再通过粮食专卖,一进一出,盈利百万。
福建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
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在今天北京附近曾经生活过的远古居民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4.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D.青铜器工艺精美5.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6.下列哪一位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7.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8.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逐鹿之战B.夏朝的建立C.禅让制的实施D.华夏族的形成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汤B.黄帝C.禹D.舜10.今年7月,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
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1.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
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其中等级最高的是A.士B.诸侯C.天子D.卿大夫12.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13.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自比为太阳的暴君-----桀B.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镐,史称东周D.西周时期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14.关于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B.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D.西周农业已经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15.《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试题答案及解析1.春秋时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他曾任用管仲为相。
证据:。
途径:。
【答案】《论语》记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文字记载(书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依据教材内容:“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可知,《论语》中的有关记载,春秋时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他曾任用管仲为相。
【考点】齐桓公称霸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2.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利用节假日去旅游,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
【答案】完全开放题。
内容自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家乡历史名胜古迹的了解。
依据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结合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不难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利用节假日去旅游,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
【考点】历史名胜古迹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家乡历史名胜古迹的了解3.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 )①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壮大自己的势力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齐桓公稳定内政以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可知,①②③都是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故选B。
【考点】齐桓公称霸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4.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地区的是( )A.宋、楚B.吴、越C.晋、楚D.秦、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
齐桓公评价浅议
齐桓公作 为春秋 时代的一颗明星 ,在时代 呼唤 下他借 助
贤臣辅佐经过先期经 营 , 为叱咤风 云的一代霸主 , 晚年最 成 然 虫流 出户而 不葬” 的悲惨结局 , 天究竟对 齐桓公应 今 而对整个 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讲 , 它的尊王攘夷 , 不仅保护 了先 终 落得“ 进的 中原文化免遭掠夺性破环 ,而且 它以频繁的会盟方式促 该如何进行全 面的评价 , 显然不是三 言两 语说的清的 , 瑕不 然 进 了各 地 域 文 化 的 交 融 ,为 中原 民族 早 期 文 化 的 天 发 展 提 供 掩瑜 , 无完人 , 人 作为春秋 时期的杰 出政治家 和改革家 , 齐桓
第三 , 能够广纳贤才 , 形成一个人才群体 。桓公 上台之后
除了任用管仲之外 , 一并任用 了五杰 , 包括 宁越 , 王子成父 、 宾 虚无 、东郭牙 和隰朋 ,加上他的老师鲍叔牙和后来 提拔 的宁 戚, 以及世 卿高 、 , 国 桓公麾 下可 谓人 才济济 , 这些人 各有 所 长, 组成 了以管仲为 中心 的人才群 , 在齐桓公 的一生政 治生涯 中发挥 了不 可估量 的作用 。 第四, 虚心纳谏 , 善如流 。作为握有至 高权力 的一国国 从 君, 齐桓公 自不免有其恃权傲物 、 追求声色犬 马的统 治者的劣 根性 , 但作为一个有远见有抱 负的政 治家 , 又有从 善如流勇 他 于接受 臣属谏议和批评 、 闻过则 改的大度襟怀 。“ 齐桓公 的成 功在 于知人善用 ,借所 处时代的才人智士 的才智广 自己的才 智, 才得 以在乱世群杰纷争 中完成 自己的伟业 。 ⑤ ” 齐桓公前期 正是很好 的把握住 了人 才这一关 键 , 才能得 以享 国数十年 , 使
国富 民强 ,奠 定 了 泱 泱 齐 国 的坚 实 基 础 ,以 至 最 后 的霸 业 成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试题答案及解析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和战国B.秦末和春秋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末农民战争打败秦军主力史实和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史实。
前两句诗,由“破釜沉舟”、“秦”、“楚”得到了秦末“楚霸王”项羽军队在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中打败进秦军主力;后两句诗中,由“卧薪尝胆”和“吴”等关键信息分析得到,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争霸的故事。
故答案为B。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春秋战国的纷争、秦朝的灭亡。
2.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②发展生产③整顿内政④注重军队建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富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队,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是另一个霸主。
曾长年在外流亡,了解百姓疾苦。
归国做国君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注重军队建设,是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后来晋文公打败南方的楚国,成为了中原霸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3.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A.都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B.都是通过改革而迅速强大起来C.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D.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扩充疆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
初中最新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最新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历史知识点
春秋争霸1.背景:①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②诸候不听从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候③诸候之间不断进行战争,争当霸主2.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a、齐桓公首先称霸原因:①齐国盛产鱼盐,齐国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②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并组建强大军队。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号令诸候。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秦的暴政(秦朝灭亡的原因)(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3)残酷的刑法;(4)秦二世更加残暴,与赵高狼狈为奸2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意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
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文公争霸的史实。
结合地图引导学生识别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渗透地理学科知识。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史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过程与方法: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教师讲解、引导、点拨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对成语故事和人物事迹的感悟,学习古代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拼搏精神;通过讲述齐桓公的发迹历史,使学生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通过讲述学习管仲改革等,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主要讲我国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争霸战争的情况和作用,其中涉及的战役比较多,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地图、成语典故等记忆各国之间的战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学生不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课,对于以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学习不利。
·重点:通过对称霸过程的分析,了解到诸侯争霸的实质认识到齐桓公称霸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管仲相齐后,对齐国进行了成功的改革。
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并从中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和英雄气概,树立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争霸的胜负因素、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特点和影响;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时间跨度长,国名多,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晋平公问叔向日:“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①。
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力也。
君何力之有?”师旷伏琴而笑之。
公曰:“太师奚笑也?”师旷对曰:“臣笑叔向之对君也。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
君弗食,孰敢强之也?或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像睁也。
夫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美之大者也,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
昔者宫之奇在虞,僖负羁在曹,二臣之智,言中事,发中功,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无其君者也。
且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臣与无臣也。
向日“臣之力也”不然矣。
昔者桓公宫中二市,妇因二百,被发而御妇人。
得管仲,为五伯长,失管仲、得竖刁而身死。
以为非臣之力也,且不以管仲为霸;以为君之力也,且不以竖刁为乱。
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仲尼之门,五尺之壁于,言羞称乎五伯。
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
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闺门之内,般乐奢汰②,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则诈邦袭莒,并国三十五。
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
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日: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侯然③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
安忘其怒出忘其锥遂立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
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
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丰也,数也。
(节选自《荀子•仲尼篇第七》)【注】①纯缘:给衣服镶边。
②奢汰:没有节制地挥霍浪费。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既需要对历史事实有准确的认识,又需要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和意义。
在初中一年级,学生们开始学习历史,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将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本次测试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事件不是发生在春秋时期? A. 齐桓公称霸 B. 楚汉战争 C. 齐桓公改革 D. 晋文公称霸答案:B2、下列哪一项不是战国时期的特点? A.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 B. 战争次数频繁 C. 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 D.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D3、下列哪一项不是秦朝时期的特点? A. 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B. 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C. 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管理 D. 统一度量衡,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二、简答题1、简述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齐桓公称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齐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发展经济;二是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提高了国家实力和军队战斗力;三是齐桓公积极开展外交,与各诸侯国建立友好关系,为称霸打下基础。
齐桓公称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稳定了齐国政局,提高了齐国的国际地位;二是加强了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为齐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齐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
2、简述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
答案: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战争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因为战争需要大量的物资和人力支持,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战争加速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使得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
然而,战争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大量的人口死亡和流离失所,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最后,战争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确立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试题答案及解析1.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A.楚B.齐C.秦D.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方位,学生可以用口诀进行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齐国位于最东面,也由于其位于东面,有山海鱼盐之利,也是其称霸的原因之一。
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2.史书记载:明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集于燕”。
这说明“燕”A.商品经济活跃B.农业生产发展C.手工业发达D.百姓富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准确认识,材料中引文旨在说明天下财货,虽然不是产于北京,但是全聚于北京,说的是晚明城镇商业的空前发展,表现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3.《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桓公称霸的相关内容。
本段材料的现代文意思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最后称霸于诸侯。
管仲为相之后,在齐桓公的支持下,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大开铁矿,发展渔盐业,组成3万人的常备军,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并在葵丘会盟中确立了霸主地位。
故本题答案选B 。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4.小明在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写道:“齐桓公任用伊尹为相,改革内政和军制,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终成战国时期第一个霸主。
”其中出现了几处史实错误?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首先称霸的史实;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经过改革,齐国富国强兵,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称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6.隋朝大运河发挥的主要作用: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7.北宋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要作用: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条件。??
8.澶渊之盟的最大影响:双方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友好往来的局面。
9.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目的???目标??意图???用意
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提高齐国地位。
2.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抵御匈奴南下。
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
4.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
5.汉初实行休养政策的根本目的:稳定统治。
2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文”、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本质目的:强化思想统一。
三、特点??特征???表现???标志
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的标志:按血缘关系组成稳定的群体。
3.春秋时期虽显着的政府特点: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6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轻徭薄赋,重视农业。
6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北方多次战乱。
6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66.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社会安危。?66.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商业活动频繁。
42.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均田制。
4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北方劳动人民南迁。
4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管仲列传原文及译文
管仲列传原文及译文管仲列传原文及译文《管晏列传》是管仲、晏婴二人的合传,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
本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
下面小编整理了管仲列传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七年级历史春秋争霸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春秋争霸测试题一、学习导引1.“春秋五霸”(1)春秋:年,周平王把都城东迁至。
从此,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2)春秋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在王权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
为了,争当,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 “春秋五霸”:在争霸过程中,、、、和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2.齐桓公首霸(1)原因:①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基础雄厚。
②齐桓公任用政治家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
(2)称霸的策略:打出“ ”的口号,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的进扰;在南方出兵阻止了楚军的北进。
(3)霸主地位的确立:会盟 (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大会诸侯,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3.晋楚争霸(1)晋文公称霸:晋楚军队在进行决战,楚军战败。
召集诸侯会盟。
周王赶来参加,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2)楚庄王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开始了他的争霸事业。
为了显示军威,楚庄王曾在东周都城附近检阅军队。
后来,楚军北进中原,在大败晋军。
楚军的胜利震动天下,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
楚庄王成为中原的又一霸主。
4.吴越争霸(1)吴王称霸:吴国位于今江苏南部的太湖之滨,越国在吴国南面,两国相邻。
吴王改革内政,加强军队,建设城郭,任用著名军事家为将军,使吴国实力大大增强。
他派大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直捣楚国都。
楚王仓皇逃走。
阖闾死后,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
(2)越王勾践:后来,越国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抓住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内部空虚的时机,袭击吴国。
胜利的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二、夯实基础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后就以春秋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春秋开始于( )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476年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770年3.河南洛阳是著名的古都,下列朝代曾以它做为都城的是 ( )A.夏朝B.西周C.春秋D.西汉4.春秋时期,第一位君主是 (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幽王D.周平王5.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 )A.齐桓公B.宋襄公C.晋文公D.秦穆公6.齐桓公即位以后,不计较个人恩怨,用以为相的是他的宿敌 ( )A.伊尹B.姜尚C.管仲D.鲍叔牙7.以下内容和管仲改革无关的是 ( )A.改革币制B.改革内政C.发展和平D.改革军制8.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A. 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9.城濮之战中交战的双方是 ( )A.齐楚B.晋楚C.吴越D.吴楚10.楚庄王向东周大臣探问王宫里的九鼎有多重,表现了 ( )A.他比较喜欢九鼎B.他想按照王宫的九鼎进行仿做C.九鼎是诸侯能够争霸的必需品D.他想夺取周王权力11. 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显示了下更哪一个诸侯王的野心 ( )A.齐桓公B. 楚庄王C.晋文公D. 宋襄公12.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革内政,使吴国实力大大增强,他任用著名的军事家是( )A. 管仲B.孙武C.孙膑D. 伍子胥13.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是 ( )A.晋文公B.楚庄王C.阖闾D.勾践14.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15.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16.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D.争霸的结果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17.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周天子都派人参加,这说明了 ( )A.这两个诸侯国得到了小诸侯国的拥护B.周天子非常尊敬这两个诸侯国的国君C.这两个诸侯国有很大的地位D.他们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确认18.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管仲的改革壮大了力量19.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