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法律的基本概念
关于法制的名词解释
关于法制的名词解释法制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法制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法制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法制的意思法制,又称为“依法而治”和“以法治国”,是一种对法律存在目的的认识和信念,狭义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1、法制指法律和制度。
2、指动态意义上的法制,即指立法、执法、守法和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也包括法律宣传教育在内。
3、指“依法办事”的原则。
1. 法令制度:《管子·法禁》:“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
” 汉贾谊《新书·制不定》:“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
” 清何琇《樵香小记·钧金束矢》:“夫圣王之世,法制修明,豪强纵暴,有举其官者矣,安用讼哉?”2. 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根据这些法律制度建立的社会秩序。
法制在不同性质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
严复《原强》:“自其官工兵商法制之明备而观之,则人知其职,不督而办,事至纤悉,莫不备举。
”巴金《作家要有勇气,文艺要有法制》:“这就说明发扬民主要讲两方面,一方面要讲勇气,一方面还要有健全的法制来保障。
”宋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须差近臣,往彼密为经略,方可预定法制,临时不至差失。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旧曲韵杂,出入无常者,因其法制未备,原无成格可守,不足怪也。
”3、中药学术语。
即如法炮制。
指按中药传统炮制法(相沿成习,为药业共同遵守的方法)加工中药材。
一般加有其他辅料。
如法半夏、法制豆豉等。
法制造句欣赏(1)《法制日报》上接二连三地刊登了全国各地扫黄打非的成果。
(2)由于不注意法制教育,一些无知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
(3)我们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4)健全和完善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5)我们要利用法制手段,荡涤一切污泥浊水,建设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国家。
(6)学校对广大青少年不断进行法制教育。
(7)谢里夫派成为强力支持恢复司法制度的中流砥柱。
法律常识知识
法律一、法理学●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一种影响,它表明了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国家意志的实现。
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其中,法的规范作用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
指引作用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即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教育作用是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
评价作用是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
强制作用是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
●我国法律、法规及规章等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发生冲突时,一般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特殊法优于普通法原则明确应当适用的法律。
●法的价值种类主要有三种:自由、秩序、正义。
●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否定性法律后果,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三种。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具有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相统一。
●《立法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一)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二)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最高人民法院没有解释权。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义务为基础,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基础知识重点
法律基础知识重点给大家做点贡献-法律基础知识1、名词解释法律:法律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行社会管理,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生活的基本规则,也是一个社会、国家的民众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共同生活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范,具有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和文化传播等多重功能。
法学:是指现代社会科学领域中研究法律及法律相关问题的一门体系宠大、义理精深的独立科学。
根本法:即宪法,它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政治体制与权力划分、经济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等。
普通法:是指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的内容一般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其法律效力低于宪法。
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实体法:是指规定和确认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和职责的法律。
程序法:是指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法律。
公法:调整国家机关之间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或一方为国家或国家所属的公共团体的法律。
私法:调整公民和法人等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
国际法:为一般国际社会公认,实施区域并不以一个国家的领土为限,而是在国家与国家相互之间有效的法律是国际法。
国内法:由一个车家制度,实施区域仅以一个国家的领土为其范围的法律是国内法。
法律基础课:是通过传授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充分认识法律对于现代社会,包括对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重要作用,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学习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宏观情况,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正确先使和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增强运用法律知识和手段维护国家、集团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能力,通过提升政治、法律和专业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既有精深专业基础,又具备现代视野,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和应付未来挑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常识100问
法律常识100问1. 什么是法律?答:法律是指国家规定并实行的统治社会关系的规范。
2. 法律的目的是什么?答: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 法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公正、法制、自由、民主、人权等。
4. 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
5. 法律的种类有哪些?答:法律的种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等。
6. 什么是宪法?答: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机构和权力,对公民权利和义务、法律地位等进行保障。
7. 什么是行政法?答:行政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规章、政策、行政处罚等的法律规范。
8. 什么是刑法?答:刑法是指规定了违反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观、社会道德等违法行为所应受到的惩罚措施的法律规范。
9. 什么是民法?答:民法是指规定了个人、家庭、财产、合同、侵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0. 什么是商法?答:商法是指规定了商业活动、商业行为、商业合同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答:劳动法是指规定了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2. 什么是知识产权法?答:知识产权法是指规定了作品著作权、发明专利、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规范。
13. 什么是合同法?答:合同法是指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4.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答: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了民事诉讼程序、诉讼权利、诉讼义务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5. 什么是刑事诉讼法?答: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证据收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答: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者法律义务。
17. 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答: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18. 什么是行政责任?答:行政责任是指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反行政法规、规章或者政策,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概念
1、法律概念:是法的现象,法的实践的理论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们对法的现象的实践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性而产生的具有法定价值的权威性范畴。
2、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基础性真理或原则,是其他法律要素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法律决定的决定性规则。
3、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依据。
4、立法体制:是指国家的立法权体系以及立法机构的设置体系,主要是关于行使立法权的制度,具体是在一个国家中,哪些国家机关有制定,认可,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特别是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限的划分。
5、英美法系:英美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至资本主义时期的普通法为基础和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法的总称。
6、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了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出现了不属违法、违约的某些法律事实而使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
7、法律体系:也称法的体系,简称法体系,是一国以所有现行法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标准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存在的法的整体;是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
8、民法体系:指大陆体系,是以古罗马法为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法的总称。
9、法的规范性:法律以人的行为作为调整对象加以调整,这种调整是一种规范性调整。
10、法的价值:指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或指法律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对人的有用性。
11、法系:一般是指依据法的历史传统和某些形式上的特点作为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是若干个国家和特定地区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体系的总称。
12、法的规范作用:指法律对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发生影响的手段和方式。
13、法律效力:也称法的效力,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说是法对其所指向的人们的法律强制力或法律约束力的统称。
什么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指国家规定的,由国家机关或组织制定、公布和执行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则和标准。
法律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是人类社会维持秩序和公正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法律?为什么需要法律?下面将一一解答。
一、法律的定义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一种通过国家授权,由国家机关和组织制定和公布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和标准。
2.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指导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纠纷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二、为什么需要法律?1.维护秩序法律规范了社会行为,限制了人类的自由,但同时使社会更加有序。
法律的存在可以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2.解决纠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矛盾和纠纷,法律提供了纠纷调解和解决的方式,保证了人们的权利得到实现。
3.推进社会发展法律不断完善和更新,不仅是为了跟上社会变化的步伐,还可以引导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三、法律规范的范围1.民法民法是指调整自然人、法人及其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集合,包括婚姻家庭法、合同法、物权法等。
2.刑法刑法是调整犯罪行为及其应受的惩罚的法律规范集合。
3.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的组成、职权、行为、行政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集合。
四、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者,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责任。
包括:罚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侵害民事权益的行为者,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包括:赔偿经济损失、承担后果责任等。
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侵犯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
包括:警告、罚款、撤销资格等。
总结法律对于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还可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更加可以确保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编法理学1. 制定: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创造出新的法律规范,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称为制定法或成文法。
2. 认可:指有关国家机关赋予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是不成文法。
3. 法的本质:指法的内部联系,是法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4. 法律规范作用:指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5. 法律的社会作用: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6. 法律价值:亦称法的价值,指法律(作为)客体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国家(作为主体)的需要,这种主客体的需要与满足关系就是法律价值。
7. 民法法系:指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8. 普通法法系: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9. 政策:指一定的社会集团为了实现某种利益,达到某种政治、经济或社会的目的,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10. 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规范和标准的总和。
11. 立法:通常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专门活动。
12. 立法体制:是关于一国立法机关设置及其立法权限划分的体系与制度。
它包括哪些国家机关享有哪些范围的立法权,不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如何。
其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13. 立法程序:指一定的国家机关在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14. 法律解释:指在一定的法律适用场合,有权的国家机关或个人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法律文本所进行的阐释。
15. 法律实施:亦称法的实施,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地贯彻施行。
16. 执法:亦称法的执行,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对法律的认识与感悟
对法律的认识与感悟导语:法律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权威,人们需要参照它来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温暖的家,他们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保障,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对法律的认识与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对法律的认识与感悟(1)法律与道德,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法律承担着维护社会善良风俗的责任,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后盾。
而道德往往是一部分法律的直接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起约束作用。
但是,并不表示道德就高于法律,在同一问题上,道德和法律有着不同见解的时候,总是以法律规定为准。
所谓“情、理、法”三者,以法为先。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为优先的原则,只有在法律无法调整的领域,才考虑以社会善良风俗为原则。
既然,法律与道德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我们下面以法律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比较常见的道德概念——“见义勇为”和“拾金不昧”。
首先,讨论一下“见义勇为”。
所谓“见义勇为”一般是指当他人或国家、集体、社会的权益受到损失和侵害的时候,不顾个人利益,维护非己权益的行为。
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所侵害的权益是非己权益,即不是个人自身的权益。
从广义上看,这种行为包括很多方面,被侵害的权益可以是人身权,财产权等等法律上所有的权利。
“见义勇为”者所采取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力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见义勇为”是属于社会善良风俗的范畴,应该受到法律的支持。
到目前为止,它还未上升为法律概念,但它通常牵扯到两个法律概念。
一个是正当防卫的问题。
这是“见义勇为”者采取直接的暴力的方式时,常遇到的问题。
正当防卫是指自身和他人的人身权益受到直接侵犯时,采取一定的防卫措施,从而造成侵害方的人身损失,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学论文《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
即,在怎样的程度上才能算是正当防卫呢?首先,必须是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受到直接的侵害,如果不采取防卫的措施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法律常识100条
法律常识100条1.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开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开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标准体系。
2.法的本质①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②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3.法的特征:①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标准②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标准③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标准④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标准4.国家创立法的方式主要有:①制定②认可5.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6.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7.法律关系客体,主要有以下四类:①物②行为③智力成果④人身利益8.法律关系效力:①制定主体地位越高,法律效力越高②新法优于旧法③特别法优于一般法9.法律效力原那么: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结合主义10.法的生效时间:①自公布之日生效②由该法规定生效时间③由专门决定规定某法的生效时间④规定法律公布后满足11.法律终止效力的时间,有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两种12.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①客体:社会关系②客观要件:违法结果、违法因果关系③主体:自然人、法人④主体要件:心里态度13.法律责任的免除条件:①时效免责②自首或立功③不起诉和协议免责④因履行不能而免责14.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制裁、补救、强制15.国家立法权:立法机关以国家的名义制定法律的权利,是独立、完整和最高的国家权利,它集中表达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整体利益,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关键所在。
16.立法原那么:①合宪原那么②民主原那么③科学原那么17.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18.法律案审议的结果:提付表决、搁置、终止审议1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20.法的实施方式: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的适用21.我国守法主体:公民、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事业、我国领域内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22.我国法的适用主体是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23.我国法律解释体制:一元多级24.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5.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26.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是合作的政治根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合作的根本方针。
法理学名词解释(知识要点)
法理学名词解释1.法学法学是以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法解释学、法社会学等。
2.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理论学科,它通过研究法律现象来探寻法的内在规律,它研究整体的法、一般的法、探讨法的一般原理和最高原理,讨论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共同性、根本性的问题。
3.法律广义的法律,指所有由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狭义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法。
狭义的法律仅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4.法律的可诉性法律作为一种规范人们外部行为的规则。
可以被任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
5.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指法律这一事物自身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
6.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指能够作为法律规则基础或本源的原理或准则。
7.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则。
8.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具有对内同质性和对外区隔性。
9.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10.法律部门法律部门,也叫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分的调整同一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11.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规范性文件的规范化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必须遵循有关要求,使规范性法律文件符合一定的规格和标准,从而使一个国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内部和谐、外部协调的整体。
12.法律渊源在实质意义上,法律渊源指法律内容的来源,如法律来源于经济或经济关系。
在形式意义上,指一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效力和地位法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13.法律的非正式渊源法律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国家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如正义标准、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等。
法律咨询常见问题解答,了解法律常识
法律咨询常见问题解答,了解法律常识大家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
究竟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不合法的?如果遇到法律问题,应该怎么办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法律常识,我将在本文中回答一些常见的法律咨询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规则和准则的总称。
它由国家或其他权力机构制定,并对公民和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2. 什么是合法?合法指的是符合法律规定和要求的行为或状态。
如果一项行为或状态符合国家法律的规范,那么它就是合法的。
3. 什么是不合法?不合法指的是不符合法律规定和要求的行为或状态。
如果一项行为或状态违反国家法律的规范,那么它就是不合法的。
4. 违法与犯罪有区别吗?违法和犯罪都是指行为或状态与法律规定相冲突,但它们在严重程度和法律后果上有所不同。
违法一般指违反了某项法律规定,但后果较轻,一般不涉及刑事责任。
例如,违反交通法规可能只会受到罚款或扣分的处罚。
而犯罪是指违反刑法或其他涉及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其后果严重。
例如,盗窃、抢劫、杀人等行为属于犯罪,涉及到刑事责任,可能会面临起诉和刑罚。
5. 哪些问题需要寻求法律咨询?若是遇到以下情况,你可能需要寻求法律咨询:5.1 与合同有关的问题•我签订了一份合同,但对其中的条款表示疑惑,我是否有权拒绝签订?•合同中的某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导致我受到经济损失,我应该如何维权?5.2 被侵权或受到诽谤•我的作品被他人抄袭,我应该怎么办?•有人散布谣言损害我的名誉,我可以提起诽谤诉讼吗?5.3 涉及婚姻与家庭问题•我打算离婚,但与配偶在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上存在争议,我应该如何处理?5.4 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我的房东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提高了租金,这是否合法?•我在购物时受到商家欺诈行为,我可以要求退款吗?5.5 涉及刑事犯罪问题•我是一个目击者,我该如何向警方提供证词?•我怀疑我被人非法监视,我可以报警吗?6. 如何寻求法律咨询?当你遇到法律问题时,你可以考虑以下途径寻求法律咨询:6.1 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律师:律师是法律专业人士,能够为你提供法律意见和法律服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1、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2、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在法律覆盖层面上,法律>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由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制定。
自治区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报上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务会备案。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区别在于规定事项,自治条例涉及民族自治地方全面的事务,而单行条例仅涉及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
地方性法规:制定主体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市(省级政府所在市、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要报相应的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有省级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的具体名称有条例、规定和办法。
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在范围上,条例、规定适用于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办法仅用于某一项行政工作;在内容上,条例比较全面、系统,规定则集中于某个部分,办法比条例、规定要具体得多;在名称使用上,条例仅用于法规,规定和办法在规章中也常用到。
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最低的位阶,行政规章区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两种。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法律的渊源(法律形式):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国际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内法:调整国内法律关系的、由一国所制定或认可的、并在一国领域内实施的法律。
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及其职权等根本问题和重大事项,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制定程序严格的法律。
普通法: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一般法:一国内一般公民、法人和一般事项都适用的法律。
如《刑法》、《合同法》。
特别法:一国内特定公民法人、特定事项、特定区域适用的法律。
如《妇女权益保障法》、《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实体法:规定法律关系实体内容,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后果及其范围的法律。
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著作权法》。
程序法(诉讼法):规定实现实体法律的方法与手续的法律。
如《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
成文法:由一定的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照特定程序创制的,以文字的条文形式作为其表现形式的法律。
习惯法:由习惯被国家赋予法律效力形成的法律。
公法:配置和调整公权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私法:相对于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规范私权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
也可以理解成私家所定的法规。
衡平法:是14世纪开始的,大法官法院的大法官们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对普通法进行修正、补充而形成的一种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
普通法:是专有名词,特指11世纪诺曼人征服英国后通过法院判决而逐步形成的适用于全英格兰的一种法律。
固有法:一国遵循本国法律传统而形成或建立的法律。
继受法:模仿他国法律所制定的法律。
法律的历史类型:按照法律的阶级本质及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划分。
法律体系:若干法律部门构成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同类法律法规的总称。
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的。
法理基础知识
第三节
法的作用
从法的作用的对象上来进行划分可将法的 作用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两类。 规范作用意指通过法律的规定,从而提供 了人们一种行为的标准。 社会作用则是指法律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调 整,而对社会结构、社会秩序所产生的效果。 法的规范作用是一种直接功能,即对人的 行为发生影响;而法的社会作用则是一种间 接功能,也就是法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而对 社会产生影响。
第二节
法的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们关系行为的规范 (一)法是一种规范 (二)法调整关系行为 1.法只能针对行为,而不能针对思想。 2.法针对的是社会关系之中的行为(关 系行为、涉他行为或交互行为),而非纯粹 个人意义上的个体行为(自涉行为)。 3.法所针对的关系行为,不仅包括作为, 而且也包括不作为。
法的一般分类
2、国内法与国际法 以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范围为标准对法所 作的分类。 国内法。即指在某一主权国家内,由特定 法律创制机关创制的,其效力范围一般不超 出本国主权范围的法律。 国际法。即由参与国际关系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或认可的确定其相 互权利义务的法,其主要形式是国际条约和 国际习惯法。
第三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的效力、渊源及体系
第一节 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概念 广义的法的效力,是指法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即 凡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法律,都对人的行为具有 一种普遍性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这是规范 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还包括那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的效力,如判决书、调解书、逮捕证、公证书、违 章罚款单、依法制作的民事或经济合同书等等。 狭义的法的效力,则仅指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包括法的效力层次、效力范 围(人、空间、时间等)等等。
法的作用之社会作用
法律规定的名词解释
法律规定的名词解释法律规定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法律规定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法律规定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法律规定的意思法规是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
设区的市(2015《立法法》最新修订),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会批准后施行。
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同义词】:法例、规矩、规则、轨则、准则、原则、法则、律例;【基本解释】泛称法律、条例规章等。
法律规定造句欣赏1, 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不论高贵和卑贱。
2, 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
3, 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
4, 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行。
5, 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6, 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7, 此外,英国法律规定,在利物浦,只有热带鱼商店的店员才能在公共场合袒胸露怀,这也让人匪夷所思。
8, 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克尽职守,执法如山,不徇私枉法,不放任任何违法行为,真正树立法律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
9, 他把美德和恶习,把法律规定的所谓善和恶,统统置之度外。
10, 还没有一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11, 新中国法律规定,不允许父母包办婚姻,更别说指腹为婚了。
12, 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13, 法律规定:男人23岁才能结婚,可是18岁就能当兵。
这说明了3个问题:一是杀人比做丈夫容易;二是过日子比打仗难;三是女人比敌人更难对付。
14, 世界上哪一条法律规定过你爱着一个人,而他必须爱你?是的,没有。
所以我说:"他没有错,只是不爱我。
"。
15, 按照法律规定他承受了父母的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或法律的定义:
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
(一)法律的价值
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
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
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
(一)法律的形式
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含有一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文件。
形式:
1、宪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
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其他法律。
3、行政法规。
它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7、国际条约
(二)法律的体系
法律体系也称“法的体系”。
1、宪法。
根本大法,是国家活动的总章程,因而是最重要的
法律部门
2、民商法。
民法: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民法主要调整商品流通关系、财产所有权关系、遗产继承关系等。
调整的是横向的经济关系。
商法。
我国制定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
3、行政法。
是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性的总称。
它是调整行政管理活动中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之间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政法由很多单位的法律、法规构成的,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部分。
调整的是纵向的经济关系。
4、经济法。
5、社会法。
6、刑法。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二节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经过法律调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表现为权利义务关系。
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要有不同法律去调整,从而形成不同的法律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要素: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着。
在一个法律关系中最少要有两个法律关系主体,否则就无关系而言。
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有权利能力。
权利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义务的资格。
法人和各社会组织的行为能力一
般是随着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和消灭。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在我国,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
(1)物,即为人们所控制和利用的一切物质财富。
(2)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如,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
(3)行为或劳务,如选举中的选民活动、客运中的运送旅客行为等。
在法治社会里,人身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任何形式的将个人行为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法律关系的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
在法律关系中,一方享有权利就意味着另一方负有义务。
但他们有时也不对等,有的法律关系是一方享有权利,另一方却有多个义务主体。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有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分类:事件和行为
事件:事件就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如地震、海啸等。
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行动。
可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两种。
第三节法律行为与法律责任
一、法律行为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广义上理解,作为有法律意义和法律属性的行为时法律行为。
而狭义上理解,法律行为是指民法学上的法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如,签订合同、订立遗嘱等。
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时民事主体以设立、变更和消灭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的行为。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
意思表示指行为人把进行某种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愿,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民事行为的当事人实施某一民事行为,必须将意思表达出来,才能让人知晓,因此,民事行为时一种意思表示行为。
3、民事法律行为应是合法行为。
只有合法的民事行为,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成为民事法律行为。
在我国,违法的民事行为不是民事行为,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行为人必须具有预见其行为性质和后果的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因此,一项民事活动,必须以行为人具有实施该法律行为的民事行为能力为要件。
2、行为人的意思表达要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指行为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作出符合其意思的表示行为。
3、标的合法
标的是行为作用的对象。
标的的合法指标的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禁止贩卖人口,禁止私藏枪支等
4、标的须可能和确定
标的的可能就是民事行为的标的可能实现。
(三)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1、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条件,并且把条件成就或者不成就作为确定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者失去法律效力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分类:延缓条件、解除条件、肯定条件、否定条件
2、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
分类:始期、终期、确定期限、不确定期限
(四)无效民事行为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事行为无效:无民事行为人实施的;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的所为;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等。
(五)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下列行为属于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显失公平的。
(六)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无效和可撤销的法律后果
后果:1、返还财产
2、赔偿损失
3、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者
(七)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是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二)法律制裁
分类:违宪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