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共50页
沉淀溶解平衡应用课件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 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化合物
PbSO4
PbCO3
PbS
溶解度/g
1.03×10-4
1.81×10-7
1.84×10-14
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是( A) A.硫化物 B.硫酸盐 C.碳酸盐 D.以上沉淀剂均可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三)沉淀的转化
沉淀的转化: 指将一种难溶物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物的过程 3.规律:
①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②两者的溶解度差别越大,溶解度小的转化为更小的沉淀越容易。 ③一定条件下溶解度小的物质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大的物质。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由CaSO4(25 ℃Ksp = 4.9×10-5 )转化为CaCO3(25 ℃ Ksp = 3.4×10-9 )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CaSO4(s)
SO42- (aq) + Ca2+ (aq) +
CO32- (aq)
CaSO4 → CaCO3 沉淀的转化
CaCO3(s)
当向CaSO4沉淀中加入碳酸钠时,Q(CaCO3) > Ksp(CaCO3),即可生成 CaCO3 , 使溶液中c(Ca2+)减小,平衡向CaSO4溶解的方向移动。
锅炉及其管道内的水垢
盐酸能否除去CaSO4水垢?
CaSO4(s) SO42- (aq) + Ca2+ (aq)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盐酸能否除去CaSO4水垢?
CaSO4(s) SO42- (aq) + Ca2+ (aq)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专题2第3单元
下 页
当堂达标训练
课后知识升华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专 题 二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与 化 学 平 衡
【规律方法】
(1)在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
上 页
衡的综合题目时,一定要把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
化学平衡的影响区分开。即抛开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
素,只考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速率的变化。 而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则要依据形成平衡可逆反应 的特点来确定。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专 题 二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与 化 学 平 衡
当堂达标训练 课后知识升华 课时活页训练
上 页
下 页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专 题 二
课标定位
课标要求 1.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和压强对化学
上 页
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
化 原理加以解释。 学 反 2.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应 学习重点 1.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 速 率 与 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化 2.勒夏特列原理。 学 平 3.化学平衡常数及简单计算。 衡
课堂互动讲练
专 题 二 化 学 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是否 反 应 一定增大? 速 率 与 化 学 平 衡
当堂达标训练 课后知识升华 课时活页训练
上 页
下 页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专 题 二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与 化 学 平 衡
【思考·提示】
不一定。平衡正向移动时反应物
上 页
上 页
下 页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专 题 二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 正 减小
动静平衡原理及平衡方法
动静平衡原理及平衡方法在物理学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物体的平衡状态可以分为动平衡和静平衡两种状态。
动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以稳定的速度进行运动,而静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了解动平衡和静平衡的原理及平衡方法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来看动平衡。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动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状态。
物体的动平衡可以通过平衡的两个要素来实现: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当物体受到一组相互作用的力时,只有合力为零时才能保持动平衡。
这可以通过向力的方向施加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力来实现。
力矩的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矩为零。
力矩可以看作是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
当物体受到一组作用力时,只有合外力矩为零时才能使物体保持动平衡。
力矩的平衡可以通过调整作用力的方向和点来实现。
根据杠杆原理,可以通过调整作用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的位置来实现力矩的平衡。
静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的状态。
静平衡也需要满足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两个条件。
与动平衡类似,静平衡也可以通过调整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力的平衡。
与动平衡不同的是,在静平衡中平衡力通常需要通过其他物体来提供。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动平衡和静平衡,可以采用不同的平衡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平衡方法是使用补偿法。
补偿法是通过向物体施加和受力方向相反的力,或者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分布来实现平衡。
例如,在平衡机械装置时,可以通过在受力方向上加上与输入力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来实现力的平衡。
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物体的质量分布来实现力矩的平衡。
另一种常用的平衡方法是使用支撑法。
支撑法是通过将物体放置在支撑点上来实现平衡。
在动平衡中,支撑点通常是物体的轴心,这样可以使物体绕轴心旋转。
在静平衡中,支撑点可以具有任何位置,这样可以使物体固定在其中一点上。
总之,动平衡和静平衡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稳定状态的重要原理。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7.23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精讲课件
应用 1 [2012·安徽卷]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
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催化剂
SO2(g)+2CO(g)
2CO2(g)+S(l) ΔH<0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第三十五页,共78页。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 SO2 的转化 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不变
第三十六页,共78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时 考查考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因反应前 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达到平衡前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小,A 项错误;硫为纯液体,减少硫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B 项错误;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SO2 的转化率降低, C 项错误;只有温度的改变,会影响反应的平衡常数,采用 不同的催化剂,只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 项正确。
第二十七页,共78页。
核心考点(kǎo diǎn) 引领 通关
考点(kǎo diǎn)分类 点点 击破
第二十八页,共78页。
考点一 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 1.实质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破
坏了原平衡状态,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当 v(正)>v(逆) 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 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当 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然后在新 的条件下达到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
再 如 转 化 关 系 : AgNO3 ―C―l-→ AgCl ―B―r-→ AgBr ――I-→ AgI―S―2-→Ag2S↓得以进行,也是由于打破了各物质的溶解平 衡,生成了更难溶的物质。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
编辑本段化学平衡移动移动在化学反应条件下,因反应条件的改变,使可逆反应从一种平衡状态转变为另一种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而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可逆反应到达了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此时正逆反应速率重新相等(与原来的速率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等。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平衡向右移动;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有利于逆反应的进行平衡向左移动。
单一物质的浓度改变只是改变正反应或逆反应中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而导致平衡被打破。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对于气体反应物和气体生成物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总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即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总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加即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若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总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不会造成平衡的移动。
压强改变通常会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于气体总体积较大的方向影响较大,例如,正反应参与的气体为3体积,逆反应参与的气体为2体积,则增大压强时正反应速率提高得更多,从而是v正>v逆,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减小压强时,则正反应速率减小得更多,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吸热反应,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放热反应,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与压强类似,温度的改变也是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升温总是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提高,降温总是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下降。
第二节反应限度二(范存福2014.11.24)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2)班级:姓名:编审:范存福刘金娥2014-11-26【学习目标】1、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理解及计算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课前预习案】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由于、、的变化,使可逆反应由一个状态变为另一个状态的过程。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和方向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v(正)>v(逆),平衡向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v(逆)>v(正)时,平衡向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是____ _________。
若条件改变不引起速率变化,则平衡_____________移动。
2、化学平衡的影响条件(1)温度的影响:对平衡体系2NO2(g)N2O4(g);△H(298)=-57.2kJ·mol-1升高温度时,反应体系颜色,则NO2浓度,标明化学平衡向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时,反应体系颜色,则NO2浓度,标明化学平衡向热方向移动。
规律总结: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υ(正)、υ(逆)均,但吸热反应的速率增大的程度放热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所以平衡向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υ(正)、υ(逆)均,但吸热反应的速率减小的程度放热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所以平衡向方向移动。
B、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2)浓度的影响:对平衡体系Fe3+ + 3SCN- Fe(SCN)3;平衡体系的颜色为色。
向其中加入少量KSCN固体或少量FeCl3固体时,溶液颜色变化为,说明Fe(SCN)3浓度 ,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规律总结:对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反应物浓度增大或生成物浓度减小时,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 汇交于一点的力系。
正文
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1
Fx=F·cosa ; Fy=F·sina = F ·cosb
说明: (1)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代数量; (2)力的指向与坐标轴的正向一致时,力的投影为正值,否则为负。
正文
合力投影定理
推论1:力偶对刚体的作用与力偶在其作用面内的位置无关;
推论2: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力偶的转向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
M
M
M
力偶表示方法
正文
思考:
力偶与力的异同
共同点:单位统一,符号规定统一。 差异点:1.力矩随矩心位置不同而变化;力 偶矩对物体作用效果与矩心选取无关。 2.力偶矩可以完全描述一个力偶;力对点之矩不能完全描述一个力。
′
F
M
单 手 攻 丝
正文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1
平面一般力系向平面内一点简化
F3
F1
F2
O
O
O
F
R′
MO
F
1′
M1
F1 =F1
′ M1=MO(F1)
F
2′
M2
F
3′
M3
F2 =F2
′ M2=MO(F2)
F3 =F3
′ M3=MO(F3)
简化中心
O
FR=F1+F2+F3= F1+F2+F3 MO=M1+M2+M3=MO(F1)+ MO(F2) + MO(F3)
正文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天大物理化学第五版化学平衡ppt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cA,0 cA cA,0
无副反应时,产率 = 转化率 有副反应时,产率 转化率
18
第18页
例: NO2气体溶于水可生成硝酸。但NO2气体也很容易发生双聚,生成 N2O4,N2O4亦可解离,生成NO2,两者之间存在下列平衡:
N2O4 (g) 2NO2(g)
已知25 ℃下热力学数据下列表所表示
物质 NO2 N2O4
分解压力大,稳定性小,容易分解;
分解压力小,稳定性大,不易分解。
例:600K 时 CaCO3分解压:45.310-3 Pa MgCO3分解压:28.4 Pa 因此:CaCO3比MgCO3稳定
13
第13页
5. 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常数不同表示法
气体混合物平衡组成可用分压pB 、浓度cB 、摩尔分数 yB或物质量nB等来表示,对应地平衡常数也有不同表示方 法:
ΔrGm
RT
ln
J
eq p
(g)
RT
ln K
K
J
eq p
(g)
由此可知:
rGm 中包括了所有物质 B
K 中只包括了气体平衡分压
Jp 中只包括了气体实际分压
12
第12页
例:碳酸钙分解反应 CaCO3(s) CaO(s) + CO2(g) K pCO2 / p
pCO2 为CO2平衡压力,亦称为CaCO3 (s)分解压力 温度一定期,平衡时 pCO2 一定,与CaCO3(s) 量无关 pCO2 p环境 时温度,称为CO2分解温度 可用分解压力大小来衡量固体化合物稳定性:
N2O4 (g) 2NO2(g)
开始时n/mol 1
0
平衡时n/mol 1
2
nB=1+ 2 =1+
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的移动 ppt课件
2.过程
3.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 正反应 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不 发生平衡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
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
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7.将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 N2O4(g)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 的颜色变浅 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 于原来的两倍 D.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1.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题目的一般思路
正、逆速率不变:如容积不变,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
改 变 条
程度相同 使用催化剂
v正=v逆
气体体积无变化 平衡不移动 的反应改变压强
件 正、逆速率改变 程度不同 浓度
v正≠v逆
压强 平衡移动 温度
2.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
(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没有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没 有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 2HI(g)等,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也无影响。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 使各物质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 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α(HI)、 φ(HI)不变
平衡工作原理
平衡工作原理
平衡工作原理是指在工程设计和机械原理中的一种重要概念。
它描述了一个物体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根据平衡工作原理,一个物体将保持平衡,当且仅当所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的矢量和为零。
在平衡工作原理中,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可通过受力分析测量的“已知力”和需要通过计算或其他方法确定的“未知力”。
当我们分析一个物体的平衡时,首先要对物体所受的所有力进行矢量分解。
然后,对各个力的水平和垂直分量分别求和,使得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未知力的方程,从而解决未知力的数值。
平衡工作原理成立的关键是要明确定义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并确保这些力在矢量分析中得到正确的处理。
此外,平衡工作原理还要求物体本身是刚体,即其形状和内部结构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
通过应用平衡工作原理,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工程和机械问题,例如计算悬挂物体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设计桥梁和楼房的支撑结构等。
在实际应用中,平衡工作原理也可以用来优化机械设计,减少物体所受的力,并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平衡工作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原理,它描述了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和方法。
通过应用平衡工作原理,我们可以解决
各种工程和机械问题,并优化设计,提高工程和机械系统的性能。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3-2
RJ化学· 选修4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1)若将体系温度从50℃升高到80℃,则化学平衡向吸 热反应方向移动,则体系的温度降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时50℃<t<80℃。 (2)若对体系N2(g)+3H2(g) 2NH3(g)加压,如从 30mPa加压到60mPa,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 动,移动的结果使体系的压强减小,达到新的平衡时 30mPa<p<60mPa。
B.加入少量KCl固体 D.加入少量KSCN固体
答案:B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作业2
第31页
RJ化学· 选修4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7.氙气和氟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可直 接反应达到如下平衡:Xe(g)+2F2(g) 4(g)(正反应为 XeF 放热反应),下列变化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高温度 C.减压 ( ) B.加压 D.适当降温
)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作业2
第21页
RJ化学· 选修4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解析: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不 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答案:C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作业2
第22页
RJ化学· 选修4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2.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答案:C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作业2
第24页
RJ化学· 选修4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3.对于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
平衡盘的工作原理
平衡盘的工作原理
平衡盘是一种常见的力学装置,用于平衡物体在其上的重力,使物体能够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和杠杆原理。
平衡盘由两个或更多个连在一起的杆组成,杆的两端均有一个平衡点。
当在平衡盘上放置一个物体时,物体的重力会作用于平衡盘的中心,同时在平衡点处也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平衡盘通常用于将一个物体以平衡的方式悬挂在空中。
当物体的质量增加时,平衡盘的平衡点也相应地移动到更远离物体一侧,以保持平衡。
根据杠杆原理,平衡的条件是物体两侧施加的力矩相等。
因此,通过调整平衡盘的长度和重心位置,可以实现物体的平衡。
平衡盘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
当一个重物放置在平衡盘的一侧时,平衡盘会倾斜,而另一侧会产生反作用力。
通过调整平衡盘的角度,使重物和反作用力平衡,物体就可以保持在平衡盘上。
当增加或减小重物的质量时,需要重新调整平衡盘的角度,以保持平衡。
总的来说,平衡盘通过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和杠杆原理,使物体能够在其上保持平衡。
根据物体的质量变化,平衡盘会自动调整平衡点的位置,以保持物体的稳定平衡。
这使得平衡盘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天平、机械加工中的平衡装置等。
医学基础化学缓冲溶液
nB– / V = pKa + lg nHB / V
混合体系中
若使用相同浓度的弱酸及其共轭碱配制缓冲 溶液,则c0B– = c0HB (混合前)。
pH
=
pKa
+
lg
c0B– • VB– c0HB• VHB
=
pKa
+
lg
VB– VHB
上述三种计算式是不同的表示形式。
第15页/共55页
第16页/共55页
第38页/共55页
例题:欲配制450mL,pH = 4.70 的缓冲溶液,取实验室中0.10 mol·L-1 的HAc 和 0.10mol·L-1 的NaOH 溶液各多少混合即成。
解:因选择pKa=4.74的HAc-NaAc为缓冲系处在缓冲范围之内
设所需HAc和NaOH的体积为VHAc 和 VNaOH ,且必须HAc过量
HB + H2O NaB
Ka =[H[3HOB+]][B–]
H3O+ + B– Na+ + B–
[H3O +] =
[HB] Ka [B–]
两边同时取负对数可得:
第13页/共55页
亨德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pH
=
pKa
+
lg
[B–] [HB]
[共轭碱] = pKa + lg [共轭酸]
设需HAc溶液 x ml,则NaAc溶液为(100 – x) ml 因两溶液浓度相等
5.00 = 4.74 + lg100x – x 解得:x = 35.5 ml
将35.5ml 0.10 mol • L–1 HAc溶液与64.5ml 0.10 mol • L–1 NaAc溶液混合均匀即得。如有必要,可用 pH 计校正。
化学管理--水溶液中的四大平衡
2021年7月13日星期二
(一 ). 电离平衡与酸碱平衡
电 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α)
离 度
α = 已电离的电解质浓度 ×100%
电解质的原始浓度
弱电解质AmDn的电离反应:
AmDn == mAn+ + nDm-
不能进行完全,平衡时有:
m
n
a a
An
Dm
K a
对于一元弱酸强碱盐有:
h [OH ]
c0,盐
K
h
100%
c0,盐
c0,盐
K
w
K
a
c0,盐
100%
K
h
100%
c0,盐
(2). 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NH4- + H2O= NH3·H2O + H+
K
h
K
w
K
b
K
h
(NH4Cl)
5.6
1010
[H ]
c0,盐
K
h
c0,盐
K
w
K
b
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不等于1.0×10-14,所以KwΘ不等于 14,虽然此时中性溶液中pH=pOH,但都不等于7。中性
溶液的标志仅仅是pH=pOH。实际中当pH=7时均认为溶
液是中性的,这是把非常温下的KwΘ当作1.0×10-14近似 处理的结果。
(3).酸碱指示剂
借助颜色的改变来指示溶液pH值的物质
值变化。
解:(1)
pOH
pK
b
lg
c0,(碱) c(盐)
lg1.8105
lg 1.00 1.00
3.1强弱电解质
第23页,共50页。
[第二课时]
第24页,共50页。
四.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电离
CH3COOH 结合 CH3COO - + H+
[思考与讨论]:
(1)开始时,V电离 和 V结合怎样变化? (2)当V电离=V结合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怎样的状态?
(3)关于上述电离平衡,什么条件的改变会使平衡向电离的
方向移动?
电离平衡和化学平
反
电离平衡状态建立
应
速 率
V(电离)
V(电离)=V(结合)
达电离平衡状态
衡一样,当外界条件改 变时符合勒夏特列原 理。
V(结合)
时间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建立示意图
第25页,共50页。
[思考与交流](见课本P41-42)
第16页,共50页。
(1)多元弱酸要分步电离,主要进行第一步电离, 第二步电离较第一步更微弱,如 H2CO3 H++HCO-3 (主), HCO-3 H++CO32-(次)。 (2)一元弱酸和弱碱直接写一步电离,如 CH3COOH CH3COO-+H+, Fe(OH)3 Fe3++3OH-。 3.两性氢氧化物 按两种方式电离,如 Al(OH)3 Al3++3OH-, Al(OH)3+H2O [Al(OH)4]-+H+。
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
第28页,共50页。
[]
[思考与讨论]:
在醋酸溶液中存在怎样的电离平衡?向其中分别加入适
量的盐酸、NaOH溶液、CH3COONa溶液、水、加热对平衡有
什么影响?
CH3COOH
CH3COO-+ H+
加入物质 盐 酸 NaOH溶液 醋酸钠溶液 水 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ຫໍສະໝຸດ 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0
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