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历史教学案例——以《商鞅变法》一课为例
基于导学探究的高中历史教学——以《商鞅变法》为例
为在教学讲解的过程 中, 要有意识地发展 学生 内化知识 的能 分发挥 自己在学 习过程 中的主体价 值 , 以主人翁 的进取 精神
力, 发展学 生们独立思考 的学 习能力 , 让学 生们融入 到教 师 深入 到历史的学 习与探究过程 中 , 在学 与做 、 思 与辨 的过 程 的讲解 中, 并在感知与理解 的过程 中 , 有所 启发 , 为 随后 的变
百数 育 基 于 导 学 探 究 的 高 中 历 史 教 学
以《 商鞅变法》 为例
⑩ 倪 君
《 高 中历史课程 标准》明确指 出, “ 高中历史是 用历史 唯 更加 熟悉 的秦始 皇 “ 焚 书坑儒 ” 之史 实导入 话题 , 通过 穿插 物 主义的观点 阐明人 类历史发展进程与规律 , 进一步 培养和
一
进学生 历史 素养 的形成 , 同时也 引发学生们对于 “ 文化创新 ”
意 义 的理 解 与 关 注 。
三、 合 作探 究 。 大 胆 放 手 激创 造
、
精创导入 。 营 造 气 氛 促 感知
随着学生 历史知识 面 的不 断拓展 与信 息交 流平 台的推
广 ,学 生 们 对 大 部 分 历 史 事 件 及 人 物 已 经 有 了初 步 的认 识 。
感兴趣 的生活话题、 时尚话题 、 网络 话题等相结合 , 营造浓厚 的历史学习氛 围 , 促进学生们对感知能 力的发挥。
在教学完《 商鞅 变法》 的基本 内容后 , 为 了教会学 生站在 历史的角度 , 以辩证 的观点去评价这 场具 有历史意义 的改革
如在《 商鞅 变法》 这课 的教 学导入环节设计 中 , 笔者考虑 风 潮 , 笔者设计 了一个 以变法结 局为 出发 点 , 尝试分 析变 法
历史上《商鞅变法》教案案例
历史上《商鞅变法》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商鞅变法对秦国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影响;(3)认识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2)运用比较法,分析商鞅变法前后的变化;(3)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学生改革创新的意识;(3)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时间、背景和主要内容;(2)商鞅变法对秦国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影响;(3)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教学难点:(1)商鞅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分析;(2)商鞅变法前后秦国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鞅能够成功地进行变法?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影响;(3)引导学生讨论商鞅变法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商鞅变法前后的变化,分享讨论成果;(2)全班交流,总结商鞅变法的作用和影响;(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2. 让学生思考: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了解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时间、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掌握程度;(2)评价学生对商鞅变法意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前后秦国变化的认知。
2. 评价方法:(1)课堂提问、回答问题;(2)小组讨论、分享观点;(3)课后作业、总结报告。
《商鞅变法教案》——从史实出发,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之一。
这场变法运动始于战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旨在实现军队与国家的归一化、统一法制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来推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商鞅变法的全面实行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它是在各路诸侯之间斗争不止,百姓疲惫不堪,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开始展开的。
商鞅之所以能够得到一定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改革强调了“法制”,这对于那些希望寻求社会秩序和正义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及时而迫切的改革方向。
一方面,商鞅变法建立了一个由中央政府管理的强大的国家机器,各州县的官员必须经过多次选拔和考察,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了政治管理水平,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另一方面,商鞅变法通过法制的建立和推广,将严格的处罚和奖励机制引入到政治和经济领域,以有力地遏制腐败、诈骗、贪污等不良行为。
商鞅变法教案应该怎么教导呢?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出发,介绍商鞅变法的缘由、历程、成效等方面。
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由于百姓与各个小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分裂,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
我们还应该着重介绍商鞅是如何开始着手进行变法、实行那些措施以及变法的效果和影响等,让学生认识到商鞅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我们也可以从国外的历史剖析中引申出一些启示,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中间面临的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其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从而应用到现实中面临的问题中。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PPT、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兴趣,并从不同的维度做深度的了解,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中华文化的乐趣。
商鞅变法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学生们来说,通过这样的历史案例,他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一个时期中国的历史是怎样发展的,而且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深刻积淀。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2. 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商鞅变法中各项措施的理解。
2. 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商鞅变法的时间、地点和背景,引发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并为的讨论做好准备。
3. 课堂讲解:讲解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如废除井田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影响。
4. 史料分析: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的影响,如提高国家税收、增强军队战斗力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历史素养。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商鞅变法与其他国家的改革,如古希腊的梭伦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等,探讨改革的特点和共性。
2. 分析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影响,如对我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发展、对秦国统一六国的推动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在史料分析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史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 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如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七年级《商鞅变法》课堂教案
本文是针对七年级《商鞅变法》课堂教案的一篇文章。
本文的主旨是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教学商鞅变法这个历史知识。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古代的影响,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性。
2. 演示法:通过一些实物、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来让学生感受到商鞅变法对古代中国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3. 分组辩论法:将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分别来为商鞅变法的正反两方作出争论,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发生在秦国。
秦国在那个时期处于分裂状态,国内十分疲惫。
商鞅变法可以说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它主要是为了消除矛盾,维护秦国的稳定。
2. 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贯彻了“以法治国”的政策,实行的是严厉的法律制裁,使得人们对于违法的行为感到惧怕,从而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2)改革了土地制度。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了公田制,这使得土地等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增加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3)创立了统一的文字和货币制度,这在那个时候对于秦国的发展大有裨益。
3. 商鞅变法的意义: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古代来说意义非常深远。
他的变法使得政治稳定了下来,这也是秦国能够成为当时中国的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统一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此走上了中国历史的新阶段。
商鞅变法也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新时期,让人民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伟大,也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础。
四、教学重点1. 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3. 理解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我重新认识到了商鞅变法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历史上《商鞅变法》教案案例
历史上《商鞅变法》教案案例历史上《商鞅变法》教案案例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上《商鞅变法》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上《商鞅变法》教案案例1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了解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的形式,加深对商鞅变法的理解,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商鞅不畏困难,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相关的书籍搜集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个人资料,商鞅的变法主张等资料。
2、课前思考讨论:怎样看待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成功的条件?活动过程:一、我来说背景指名让学生来讲述商鞅变法的背景。
强调: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二、我是商鞅学生介绍商鞅三、商鞅变法情景一:商鞅舌辩群儒模拟辩论:秦孝公决心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但改革不可避免的遭到旧势力的阻挠,请大家模拟奴隶主旧贵族与商鞅进行辩论。
(教师提示:商君卫鞅(公孙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治国策略,无须恪守古代的章法。
)情景二:我谈商鞅变法1、分组讨论:(1)、若你是商鞅变法时秦国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那些措施表示欢迎?为什么?(2)、若你是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那条法令不满?为什么?(3)、若你是农民,你对法令有什么看法?2、学生交流。
四、读史明鉴1、提问: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2、学法指导: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
七年级历史教学案例《商鞅变法》
本文将围绕着七年级历史教学案例中《商鞅变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为了达到不少于2000字的文本量,本文将从商鞅变法的背景、实施、目的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历史教学发挥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商鞅变法背景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变革,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秦国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诸侯国之一,而秦穆公与魏国的兵戎相见之后更是被俘为奴。
出狱后的秦穆公开始着手改革,而他的儿子庶长君则担任负责变法的大臣,商鞅就是其中一员。
商鞅为了解决秦国统治面临的危机,开始制定变法方案。
二、商鞅变法实施商鞅变法分别通经济、军事和政治三方面进行改革。
在经济方面,商鞅提出了田赋制度,将土地纳入国家统治范围之内。
在军事方面,商鞅主张士农合一,通过增加税收来扩充军队,并增强秦国对周边诸侯国的侵略能力。
在政治方面,商鞅提出了官吏选拔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加强了统治效能,并遏制商人的财富积累。
三、商鞅变法目的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加强秦国的中央集权,推动了秦国的统一和秦始皇的嬴政。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契机,也是中央集权的一次里程碑。
四、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深远。
在政治方面,商鞅变法将地方官制、租税制、战争制、body{font-family:宋体;}度量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使秦国政治制度更加完善,为秦朝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提出了田赋制度,使国家对土地有了更大的控制权,赋税制也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
在军事方面,商鞅主张士农合一,使农民在兵役上有一定的义务,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为后来的统一战争提供了基本保障。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秦朝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小学历史教学应该站在时间的起点深度去阐述起点的背景与前因后果,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的演变,同时也让小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主题:商鞅变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目的;
2.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2. 分析商鞅变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兴趣。
二、讲解商鞅变法(15分钟)
1. 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动机;
2. 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3. 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影响。
三、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学生完成商鞅变法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5分钟)
回顾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总结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商鞅变法的文章,总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提高了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商鞅变法的脉络,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结合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商鞅变法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首先,我通过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社会状况,使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背景有直观的了解。然后,我详细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背后的原理。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最后,我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分析商鞅变法的过程,认识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商鞅变法进行客观评价,认识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4.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从多元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献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秦国地图和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商鞅变法产生好奇心。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商鞅变法时期的的社会状况,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土地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军队制度改革等,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历史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具体措施、变法的过程及效果,识记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案例: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变革,它的实施使得秦国的势力逐渐扩大,从而创造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秦朝。
商鞅变法从许多方面来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可以在中学历史课堂上进行阐述。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初衷,从根本上剖析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病根,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社会的原始状态,让学生认识到商鞅变法的意义所在。
商鞅变法具有开拓历史新时期的启示,它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也为古代社会的信仰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后来的秦朝巩固和延续了种种政权基础。
在历史教学案例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组成小组深入研究商鞅变法的实行过程和变革的结果。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记载,梳理出商鞅变法的各个环节,包括法律制度、土地制度、管理制度、军队制度等等。
研究完这些内容之后,再让学生围绕着“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这一议题进行小组讨论,口头报告或展示出后,应用中间总结和评判手段,来展示每组同学在该讨论项目中所学习到的内容和思想格局。
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思维,例如,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实例告诉学生,当时秦国的时局一困,国内贫穷弱小,不能养活人民,农民被逼上梁山,而商鞅变法的出台,恰恰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减少人民的负担,推动秦国在行政、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进步。
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从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等不同的角度来剖析商鞅变法所引起的影响,从中寻找答案。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多层面的分析,探讨商鞅变法对中国社会中农民和地主的矛盾组织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这就是引导学生站在几种不同层面来比较,展示不同观点的亮点和弱点,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远影响。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级教学、阅读教学、团体学习、对比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创新课堂内容和形式,在产品化的实践中,更好地推动历史课程创新。
特别是通过多元化、建构主义、探究式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关注超越课本节点的元教育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了解变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帮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中重要的改革措施。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讨论,自主构建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教会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是不断进步的过程,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变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商鞅变法中的重要改革措施。
教学难点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学生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的理解。
学生对商鞅变法意义和评价的综合把握。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为商鞅变法的出现做铺垫。
通过提问激发兴趣,如:“你们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需要改革?”展示商鞅变法时期的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新课讲解详细介绍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秦国的内部矛盾。
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如重农抑商、奖励垦荒、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民风民俗等。
探讨商鞅变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其对农业生产和国家统一的作用。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意义,每组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交流。
教师点评,强调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在当今社会的启示,如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选取商鞅变法中的具体案例,如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让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商鞅变法的实际效果,并讨论其成功的原因。
教师总结,指出商鞅变法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其对后世的影响。
课堂小结回顾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历史上《商鞅变法》教案案例
一、教案概述历史上《商鞅变法》教案案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从商鞅变法中汲取智慧,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深入理解和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短视频或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实施过程及其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6. 总结评价:对商鞅变法进行总结,强调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商鞅变法背景1. 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矛盾尖锐,诸侯割据,战乱不断。
2. 秦国的崛起: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落后,但在崛起过程中,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3. 秦孝公的雄心:秦孝公为了实现秦国崛起,积极寻求变革,以求国家富强。
三、商鞅变法内容1. 土地改革: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开荒种地。
2. 重农抑商:重视农业生产,限制商人地位,禁止商人买卖粮食。
3. 法治建设:制定《秦律》,实行法治,强化中央集权。
4. 军制改革:实行军功爵位制,激发士兵战斗力。
5.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四、商鞅变法影响1. 经济发展: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2. 政治变革:商鞅变法强化了中央集权,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 社会进步:商鞅变法推动了社会制度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 军事优势: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最强国家。
五、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1. 勇于改革:商鞅变法体现了改革者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
2. 实事求是:商鞅变法立足国情,注重实效,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借鉴。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作用及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作用。
2.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作用及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古代秦国为什么需要进行变法?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有哪些影响?2.商鞅变法的原因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内部存在哪些问题?商鞅变法的原因有哪些?3.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分别对秦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4.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商鞅变法对秦国统一六国有哪些积极影响?5.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商鞅变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有哪些?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秦国为什么需要进行变法?二、商鞅变法的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
三、商鞅变法的内容1.教师介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项改革措施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四、商鞅变法的作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五、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六、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课后作业1.结合商鞅变法,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举例说明商鞅变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秦国吗?它从一个西部小国最终成为统一六强的强国,这一切的起点是什么呢?学生:商鞅变法!教师:对了,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秦国要进行商鞅变法呢?2.商鞅变法的原因教师:请大家翻开书本,找到商鞅变法的背景部分,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问题?学生: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政治腐败……教师:很好,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秦国的稳定和发展,那么,商鞅变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变法主张。
案例之一:商鞅变法
案例之一:商鞅变法一、选题缘由1.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大变革的时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课题。
从内容看,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和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而教学实践表明,商鞅变法的背景及影响,历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预设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学科,故事的穿插能够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史料的运用和分析又能帮助其逐渐培养学习历史的能力。
四、故事教学程序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便于学生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商鞅舌战守旧群臣》的故事,导入并贯穿其中。
1、在结束本课第一、第二部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著名的都江堰”的内容后,出示图片《商鞅舌战守旧群臣》2、故事描述:秦孝公在听取了商鞅的治国思想后非常欣赏,决定任用他主持变法。
但在变法之前却遭到了巨大的阻力。
为了排除阻挠和非议,商鞅与守旧大臣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守旧大臣认为,必须遵循现有的礼仪和制度,不能改变,才是圣贤之举,治国良策。
商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三点见解,说得众人哑口无言。
最后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3、材料展示(商鞅的三点见解):材料一:(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材料二: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4、设问:(a)根据材料,概括商鞅的主张?生:变、变法(b)为什么要”变”?(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可能回答:“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追问并提示,社会在进步,因此政策也要相应地改变。
由此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进步表现: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以及新修水利(都江堰等)。
并在此基础上阐发商鞅变法的背景。
(C)商鞅如何”变”?学生回答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逐条分析。
导出商鞅变法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范本范文
本文主要介绍七年级上册历史中的一篇教案范本范文,即《商鞅变法》教案范本。
本篇教案范本融合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课前预习1. 学生阅读《史记》中有关商鞅变法的篇章,并完成以下练习题目:(1)商鞅变法是在哪个时期进行的?(2分)(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4)商鞅变法有哪些影响?(2分)2. 学生收集有关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资料,并按照教师要求,分类整理,输出成品。
二、课堂教学1. 教师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途径和意义。
通过读史料、分析情境,呈现出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2. 教师与学生分组讨论,就商鞅变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辩论。
教师分别出示“商鞅变法推翻了封建专制,开启了统治者倾听于民”的标语及“商鞅变法扰乱了秩序,剥夺了人民的权利”的标语,以不同的偏见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 教师让学生交换自己的预习成果,并基础上进行现场问答和小组汇报,使学生得以深入掌握商鞅变法的核心知识点。
三、课后作业1. 学生运用商鞅变法的思想,结合现实,探讨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如何解决它们。
2. 学生完成作文题目“商鞅变法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写出具有创意性与思辨性的文章。
本教案范本范文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法,使学生在学习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既接受知识的传递,又得到了实践和发展。
学生通过预习、讨论、与现实结合等过程,积极参与学习,全面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历史素养。
同时,本教案范本范文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挑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安排进行深入思考,使得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时间的大趋势。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的案例研究:商鞅变法教案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的案例研究:商鞅变法教案商鞅变法教案是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在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54年之间,是秦国的大政治家商鞅所主导的一次政治和法律制度改革。
这次变法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封建化和中央集权化进程。
回顾这一历史事件,可以看到它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背景与原因在商鞅变法出现之前,秦国虽然是东周时期少数的强国,但其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在东周晚期,秦国内部经常发生内乱和战争,社会的矛盾激化,秦国的统治阶级不仅长期不能解决战争问题,而且整个境况趋向平庸和萎靡。
这种局面在公元前356年达到顶峰。
当时,秦国国君惠文王踩着三级台上督阵,然而他手中的权力却已经枯竭到极点。
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商鞅的人出现了。
商鞅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商人,然而他并不满足自己的现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先后去过几个国家,学习了不少有关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管理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回到秦国后,他成为了惠文王的大臣,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变革建议,这就是商鞅变法。
二、变法的产生和意义1.贯彻“严刑峻法”商鞅认为,秦国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把国家的法律和政令做到最严格和最公正。
在他的提议下,秦国开始贯彻“严刑峻法”的原则,凡是触犯了国家法律和政令的人,都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同时,在国家法律和政令执行上,商鞅不仅实行严格的计划制定和执行,还完善了法律制度、规范了体制和监察权力,极力推进国家上下统一的政治制度改革。
2.实行郡县制商鞅认为,秦国要想掌管领土和发展经济,就必须完善行政机构和管理制度。
因此,商鞅在秦国实行了郡县制,精简了中央官员,让地方官员实现了高度的自治和权力分配,并逐步消除了各地方上的割据现象,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和中央集权化的发展。
3.开创土地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是生产力的主要载体。
《商鞅变法》情境教学的实例
教师:通过预习,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商鞅及他未到秦国之前的故事吗?
教师:好,看来大家已经体会到了商鞅变法的必要性。即时代的变化发展需要改革。急于富国强兵的秦孝公听了商鞅的变法主张后,支持变法,这是变法得以实现的关键。商鞅为了保证新法的在百姓中顺利进行,又采取“立木为信”的方法,在百姓中得到了信任,提高了威信。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片段。(播放商鞅立木取信的历史片段)。(影片运用,再现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
教师:通过这些变法,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
学生: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实力。有利于提高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有利于发展农业,增加国家的财政实力。总之,有利于秦国的富国强兵。
教师:对了,商鞅的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提高,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四位同学上台表演,他们分别扮演秦孝公、商鞅、甘龙、杜挚)
(学生表演完毕,谢幕)(表演体会情境,展示学生自我)
教师:感谢这几位同学精彩的表演,同学们看得很认真。那么,大家认为秦王为什么支持商鞅变法呢?
学生发表看法:“因为商鞅讲得游道理”;“因为旧的秦律不能让秦国富强起来”;“因为秦孝公想利用商鞅变法把秦国变得富强”;“只有改革,才能废除腐朽的奴隶主旧贵族的特权,让有才干的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根据形势的变化管理国家,国家才能强大。”;“只有改革,发展封建经济,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生产的粮食布帛多了,国家才能富裕。”……
《商鞅变法》教学案例反思与总结
《商鞅变法》教学案例反思与总结一年多的历史教学中,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1+1自主加展示”教学方法就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
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让学生充分自主,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
以《商鞅变法》为例,我们可以采取许多手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为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
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
这种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
此外,在讲《商鞅变法》时,我们可以和别的改革变法作比较,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
这样的联系对比,使学生得出高于史实的史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历史教学案例——以《商鞅变法》一课为例
丹凤中学历史组赵媛
乡土历史是乡土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素材,因此,切实搞好乡土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乡土历史”,顾名思义,它是指家乡或故乡的历史,其范围是可大可小的。
大而言之,是指本市、本省以至邻省的地区。
小而言之,可指本村(屯)、本乡(镇)、本县(区)的历史。
乡土历史资源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课程资源,具有可探究性、真实感、亲切感等特点,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可以丰富历史教学,也可以增强老师和学生的情感素质。
丹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旅游资源丰富,也为我们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
为此,结合丹凤县本土历史文化,从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方面作一些探索。
关于乡土历史资源如何引入课堂进行历史教学,目前我们主要采取渗透式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到解放战争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我县的烈士陵园去思考拿着落后武器、穿着草鞋的革命先烈何以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部队。
在讲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也可引入创建于清末时期(1911年)丹凤县的葡萄酒厂,进一步理解清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葡萄酒厂创办的政策性因素。
在讲解古代和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时可引入丹凤县的船帮会馆和马帮会馆,因为在陇海铁路未通之前,龙驹寨(今丹凤县)自古是“北通秦晋,南接吴楚”的交通要道,东路贷物沿长江入汉江逆水而上至龙驹寨镇,然后由北向西驮运分散至西安、甘肃,北经洛南转运至潼关、山西等地,所以旧有水旱码头称誉。
在讲解近现代以来物质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去回顾丹凤县的老街道和棣花的清风街,遥想当年人民的市民生活,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丹凤也有了自己的天主教堂及众多教徒。
在讲解充满魅力的书画与戏曲艺术时可以让学生去四皓墓参观里面的碑文,这些古诗词文与历史文物、书法雕刻艺术融通一体。
让学生真切的去感受书法的魅力。
而关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身边的历史,去找老照片或者向周围的老者了解我们的服饰变化,文化大革命和人民公社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变化。
在过年的社火表演中也可近距离感受土生土长的商洛花鼓艺术。
选修教材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课为为进行乡土历史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课例,因为丹凤县古城村就是商鞅的封邑。
商鞅封邑在今丹凤县城西2.5公里处的古城村,建于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为商於古道之中心。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卫鞅计擒魏公子卯,大破魏军,遂封于商城,号商君。
由于卫鞅封于商,遂使当地成为变法之首善地区,“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后商县、商洛县治亦均在古城。
对于高二文科的学生来说,商鞅的结局、商鞅变法的作用,已经很熟悉,虽接受了有关商鞅变法的一些观点,但又没有对其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1、关于商鞅之死。
让学生看课本了解商鞅之死的原因和过程,然后提问,商鞅之死的原因,真如教材所说,就是因为旧贵族的反对吗?让学生穿越到商鞅变法时期,想象自己作为商鞅封邑的古城人,若商鞅被通缉时请求你收留他,你会收留它吗?学生的回答惊人地一致“不会”,理由是此时商鞅已是戴罪之身,收留他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还会连累其他邻家。
在问及“关于商鞅之死,你有什么感觉?”时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有同学答:“真可惜!要不是商鞅,我哪里能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将军呢?”有同学答:“他怎么不早点死啊!我就是到街道倒了个垃圾就被砍去了左手,落下一辈子的残疾。
”有同学回答“都怪这个家伙,本来我就要继任我爹的位子了,谁知道他还搞个军功授爵,我还得在部队里面吃
苦受罪。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设问:“为什么?”,进而让学生去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去评价商鞅变法。
2、商鞅死了那么商鞅变法还能继续推行吗?商鞅被处死是因为他的变法措施,所以按照常理,处死商鞅之后,他的变法措施也接着就要被废除,但事实是,“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学生感到疑惑不解,这时候再次让学生回到商鞅变法后的古城,设问“商鞅死后新到任的官员为什么没有废止商鞅变法的措施?”给出几则资料之后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学生可从商鞅变法对秦国经济实力、军队战斗力和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作答。
从这节课引入商鞅邑城来讲学生兴趣较浓,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神入”历史,学生反映较好。
希望在课堂中更多的引入乡土历史资料,了解自己的家乡。
不过也反映了我们在进行乡土历史教学中的诸多弊病。
比如对乡土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吧,浮在表面。
另外不能很好地将乡土历史资源与教学设计进行衔接。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做更多研究工作,教研结合、以研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