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诗词赏析 I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词赏析 I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词赏析|〔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老树上,黄昏时乌鸦归巢。

小桥下流水潺潺,村庄里炊烟袅袅。

秋风中骑着瘦马,行走在荒凉古道。

夕阳从西边落下,游子漂泊在异乡。

【赏析】其一,作者郁郁不得志,流落他乡,悲秋而作。

曲牌名“天净沙”又名“塞上秋”,属越调。

这首曲只有28个字,虽无一个“秋”字,但题目《秋思》直接表明了游子浪迹天涯的困顿心境。

蒙古人入关后,盛行“九儒十丐”之说。

如宋代郑恩肖《心史》中记载:“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按职业细分,把人划分为十等臣民。

于是,元代的大批儒生(读书人)被称为“臭老九”。

马致远,没有太多生平记录。

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卷上》记载:“大都人,号东篱老,江浙省务提举。

”元朝奉行民族高压政策,尽管马致远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却一直不得志,未能施展才华;他一生穷困潦倒,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离生活,晚年无奈隐退。

其二,这首曲情景交融,言简意丰,意象愁苦。

开篇布景,满目萧瑟。

巧妙运用“蒙太奇”手法,通过9组画面叠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9个物象看似彼此孤立,却又愁意绵绵贯穿期间,极富画面感,赖人寻味。

秋气肃杀,草木凋零。

容易令人触景生情,感叹年华似水、生命衰老。

如小令中,“枯”“老”“昏”“古”等字样,尽显凄凉;再加上“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情反衬之下,自己却四处漂泊,不知何以为家?于此,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实乃点睛之笔;简洁有力,把作者的悲苦与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马致远(生卒不详),字致远,号东篱,传闻元代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省务提举,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存有散曲辑本《东篱乐府》,小令百余首;文词豪放,义愤填膺,含有遁世和归隐情调。

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作者:佚名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作者:佚名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

中国古代不少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

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

天净沙秋思的古诗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的古诗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的古诗翻译及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是否了解它的翻译和想要表达的意境呢?这首古诗的翻译和赏析已经整理好了。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天净沙秋思的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天净沙秋思的原文及翻译原文天净沙·秋思枯藤②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①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②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迎着凌冽的秋风,缓缓行进在古老苍凉的道路上。

傍晚的太阳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极度忧伤,漂泊在远离故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一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比较明显的特点是:1.简约与深细相依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

《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

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天净沙·秋思》古诗翻译

《天净沙·秋思》古诗翻译

《天净沙·秋思》古诗翻译《天净沙·秋思》古诗翻译《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天净沙·秋思》古诗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

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天净沙-秋思》原文、译文及注释

《天净沙-秋思》原文、译文及注释

《天净沙·秋思》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原文: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对照翻译: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欢迎大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天净沙·秋思》鉴赏

《天净沙·秋思》鉴赏

《天净沙·秋思》鉴赏《天净沙·秋思》鉴赏《天净沙·秋思》鉴赏1《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天净沙·秋思》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

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3篇)《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1一、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赏析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赏析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赏析【作者:马致远】【年代:元代】【诗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备注】马致远,(1250-1324),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的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故有“马神仙”之称。

其曲词豪放洒脱,散曲成就尤为世人推崇。

【古韵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馬致遠的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作品內容本身,簡簡單單,普普通通,敘述羈旅漂泊人,時逢黃昏,感應突襲。

感而發,發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这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以其意境高远而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

整篇二十八字,由十一个意象构成,看似杂乱,实则经过精心布置排列在一起,孤立的景物就构成有机整体,显现出一派萧瑟与黯淡。

前三句十八字之间无任何动词连接,前两句写的是眼中所见,第三句乃游子自身描述,这三组意象组合到一起,就勾勒出旅途中的孤单与寂寥。

后两句写游子的心理感受,夕阳独立,寂寞无言,恍若日暮途穷一般。

如果说前面三句还只是烘托了一种悲伤的、萧瑟的氛围,那么这两句就把这种氛围推到了极端。

古代诗文在铺排多种意象时有两种写法,一是平行,二是加倍。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导语:《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天净沙·秋思》是我国元代诗人马致远所作,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

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天净沙·秋思》古诗翻译

《天净沙·秋思》古诗翻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天净沙·秋思》古诗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射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赏析小令的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了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的一曲小令,短短的28字,但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注释⑴天净沙:曲牌名。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翻译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天净沙·秋思》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

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

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导读:《天净沙·秋思》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⑵,
小桥流水人家⑶,
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注释
⑴天净沙:曲牌名。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翻译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赏析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
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

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

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上文是关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