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护理论文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干预论文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病人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的状况。
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病例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程序(采用bobath 成人偏瘫训练法),患侧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双手交叉上举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屈曲伸展训练、桥式训练),adl训练。
由专职康复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护理,每日1次,每次60min,疗程15d。
1.3 评测方法[3]残损程度采用简式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其中上肢的最高分65分,下肢的最高分为35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mbi进行评测,正常:loo分;极严重的功能缺陷:0分-20分;严重的功能缺陷:25分~45分;中度的功能缺陷:5o 分~70分;轻度的功能缺陷:75分~95分。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用spssl3.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和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比较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
2.2 两组barthel adl 指数的比较观察组的barthel adl 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
3 讨论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部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大部分卒中病人存活且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残疾。
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论文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浅探【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及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如病情观察、对症支持等。
观察组应用上述方案的同时,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心理干预患者疾病急骤发生,加之对预后过分担心,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强调抑郁等负性情绪与脑卒中康复的不利影响,指导患者加强修养,注意塑造性格,心境保持平和,情绪稳定,乐观积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和消除抑郁或紧张。
可鼓励患者参与打牌、看电视、下棋、听音乐等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增强遵医依从性[1]。
1.2.2 健康宣教就脑卒中症状及危险因素向患者告知,需禁烟限酒、合理饮食,并掌握常用药物使用方法,明确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意义及方法,加化指导,依据患者病情及特点对健康教育清单行个性化制定,向家属及患者发放,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1.2.3 康复干预应用分阶段护理模式,将患者按早期、非稳定期、稳定期划分,行针对性的训练,对肢体废用综合征的出现加以预防,减轻或减少异常行走方式,使患者的交流现状和功能性表达改善,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2]。
具体包括:①②早期护理干预:可在病发后24-48h,患者病情稳定后行早期康复护理,除可使继发性神经损伤有效避免外,还利于下步训练。
具体为良姿位摆放,为对萎缩进行预防的有效手段;其次为挛缩预防:对瘫痪关节有规律的活动,3-4次/d,由上而下、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进行,对挛缩的肌腱、肌肉、关节周围组织的牵伸幅度由小至大,至恢复主动运动功能;同时,按摩可促进淋巴回流及血液回流,减少肿瘤形成,采用安抚性质对心肌张力高的肌群行按摩操作,促其放松,肌张力低的肌群需揉捏和擦摩[3]。
护理论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护理论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护理论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情绪。
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并统计分析,发现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存在显著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疾病严重程度等。
基于这些发现,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等方法来帮助脑卒中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焦虑;抑郁1. 引言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或者中断,从而造成大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疾病。
脑卒中的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前几天,而恢复期则是指急性期之后的康复阶段。
脑卒中患者在这两个阶段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的情绪,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2. 焦虑抑郁情况的调查结果2.1 急性期据统计,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中有约50%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这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情绪低落、自卑、丧失兴趣和对未来感到恐惧等。
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还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程。
2.2 恢复期在脑卒中的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仍然普遍存在。
研究发现,约60%的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时有焦虑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波动频繁、易激动、对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不信任等。
这种情绪状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3. 影响因素的分析3.1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得到及时且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而缺乏社会支持则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3.2 家庭功能良好的家庭功能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护理论文
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摘要】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近几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生存率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脑卒中的致残绝对增加防止和减少脑卒中的致残是急待解决问题。
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防止、减少致残的有效手段,在治疗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此就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关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77-021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早期康复介入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3~6],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1],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2]。
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
因此,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康复时间我国学者多认为:在脑卒中发病早期,应以床上活动为主。
有的在发病24 h内介入[3],如重症脑出血病人,在监测、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同时介入康复护理(保持良肢位)。
也有的提倡脑梗死后3 d、脑出血后3~5 d介入。
多数意见是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再行康复介入[4-7]。
卒中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技术要求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
一般的治疗开始时间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
3 功能康复脑卒中后的功能训练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患侧的恢复和健侧的代偿,重点在患侧的恢复。
3.1 在床上正确的姿势摆放急性期卧床阶段正确姿势摆放,有利于预防褥疮,预防关节变形和挛缩,同时预防异常痉挛模式。
148例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论文
148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079-02【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于康复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制定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结果:两组末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mbi评分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论:早期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残存的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丧失,甚至伴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小时或以上,是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常见疾病,幸存者中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率40%以上。
我科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入住的148例脑卒中患者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在减少致残、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残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可收治的1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
对照组48例,其中脑梗死30例,脑出血18例;康复组100例,其中脑梗死81,脑出血19例。
两组年龄、既往史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病评分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康复组较对照组高。
2 方法2.1 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护理2.2 康复组:与科室康复护士一起制订了一套脑卒中康复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康复护士一起共同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
具体康复护理方法如下:2.2.1 心理和情感障碍护理:心理康复与神经康复直接相关,在实施康复计划与程序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是“学习锻炼的反复过程”是脑功能的重组和自建通过接触和交流逐渐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忧郁焦虑愤怒有依赖心理的患者的不同情况,与家属一起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所需护理,制定康复目标和措施,分别采用支持性启发性等心理护理方法,以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障碍,同时通过已治愈患者的现身说法,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患者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促进患者主动参与。
脑卒中患者护理论文
脑卒中患者护理论文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49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34~86岁,平均(60.13±11.24)岁;其中脑出血后19例,脑梗塞后31例。
调查的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病史。
1.2调查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住院1周内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计算出百分率。
问卷填写时需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解释说明,失语或肢体活动障碍而不能独立完成的,由护士征求同意后代为填写。
2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结果,见表1。
3护理对策3.1自卑、挫折心理护理自卑是自我否定信念,由于脑卒中导致患者身体部分功能丧失,如肢体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失语或言语不清、沟通困难,造成自我贬低,在情绪上表现为悲观、生气等。
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充分理解患者的这种心理和内心的感受,用和蔼的态度安慰患者,多与患者接触交谈,努力改变患者消极心理。
表1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表(略)3.2烦躁、焦虑心理护理焦虑是个体对一种模糊的非特异性的威胁做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感。
表现为烦躁、紧张、易激动、失眠、考虑问题多而复杂,是早期的心理活动,最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四肢发凉等症状。
加上大部分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认识不足,特别有些较年轻的患者,身体一向很好,突然发病,一下接受不了,担心预后,担心家庭,担心经济问题,焦虑不仅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痛苦,还会对治疗、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给予安抚劝解,做好健康指导,给患者讲解有关的知识和以往患者的治疗情况,教患者自我放松,如看电视、听音乐、深呼吸等[1],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鼓励患者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为机体康复创造良好的心境。
3.3孤独、被遗弃感心理护理患者精神呆板,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谈。
特别有部分患者由于以往地位和生活条件优越,常有今不如昔的感觉,加之身体遗留残疾,卧床,身边较为冷清,无形中产生被遗弃感,消极对待治疗,不利于康复。
脑卒中护理治疗观察应用研究进展论文(共6篇)
脑卒中护理治疗观察应用研究进展论文(共6篇)第1篇: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脑卒中患者发病急骤,恢复较慢,易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发病初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防止肢体关节挛缩和废用性肌肉萎缩,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肢体功能,充分发挥残余功能。
1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时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早期时间窗内(24h)功能锻炼,能纠正和改善预后以避免脑损伤加重,抢救损伤而死亡的脑细胞,修复脑组织。
多数研究者认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神经学症状进展后48~72h内为宜。
还有研究者认为,对于中量脑出血患者为发病后7~14d,小量脑出血患者为发病后6~7d,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6d[1]。
2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方法2.1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即早期抗痉挛的体位,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預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防止废用性萎缩、患肢水肿、关节畸形、痉挛和失用性综合征[2]。
良肢位是一种临时体位,需2h变换一次体位。
2.1.1患侧卧位尽量多采用此体位,可增加患者偏瘫侧的感觉输入,增加患者对偏瘫侧的认识,同时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活动,利于患者独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姿势为患侧肢体在下方,患侧肩部前伸,肘伸直,前臂外旋放后,手指伸展,背部垫软枕,60°~80°倾斜为佳[3]。
患侧下肢稍后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小腿下垫一软枕。
2.1.2健侧卧位将患者头颈部垫舒适软枕,避免头屈向患侧,健侧肢体在下方,取舒适体位,患侧肢体向前伸,肩关节保持屈曲100°的位置[4],胸前放置枕头,肩肘关节置于枕上,肩胛骨上提及前神,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屈,手指伸展,手心向下,患侧下肢下垫一枕头,患肢屈髋屈膝垫于枕上,踝关节背屈90°,足部也垫于枕上,防止足下垂[4]。
脑卒中早期康护理论文
脑卒中早期康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84-02脑卒中是我国成人的常见疾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医疗支出的特点,一旦发病将会给社会、家庭和经济上带来沉重的压力[1]。
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现代医学模式提出:生理.心里.社会的医学模式使我们医务工作者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本身,更应把患者当成整体的人,大量的临床康复事实表明,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预防并发症[如压疮.呼吸道.泌尿系统的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残障程度,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早期康复介入的时机:为避免过早的主,动运动使原发的神经病原学疾患加重,影响受损功能的改善,通常主张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特征稳定,神经学缺陷不再发展的四十八小时后介入。
1评定(1)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意识,瞳孔,生命特征,梗塞或出血情况,有无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疾病等,用药情况。
(2)心里状况有无心理障碍,情绪反应。
脑卒中患者由于起病危急,病人突然出现失.语,运动.功能障碍,常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状况,部分患者由于脑部功能区域受损会出现心理障碍,如:出现攻击性,呆傻,冲动,幼稚,类妄想狂,强迫观念等症状。
(3)运动功能障碍评定:徒手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张力评定,耐力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语言功能评定,摄食和吞咽功能评定等。
(4)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5)社会支持系统评定包括经济能力家属支持系统评定。
2康复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评估病员病情发展动态情况,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了解病员用药情况,如脑梗塞病员抗凝药物运用,高血压.糖尿病员的用药情况,指导按时按量用药,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小板。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注意沟通技巧。
脑卒中病员发病急.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所以特别注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脑卒中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28-01【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护理安全的管理方法。
方法:通过观察150例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将干预前后的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对脑卒中患者尽早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能降低死亡率,提高和改善预后。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丧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易发生跌倒、烫伤、误吸、压疮等护理安全问题。
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阶层理论认为: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其被满足的程度与心理健康成正比[1]。
护理安全在医疗过程中对于引起的不良结果所采取的预防与改善措施,这些不良的结果包含了错误、偏差与意外[2]。
加强安全护理,做好危险因素的评估与预防,提供周到的安全设施和护理,将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病情的恢复。
1 临床资料对2009年元月一2010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
男108例,女42例;年龄65—91(平均80)岁。
其中脑出血46例,脑梗塞98例,脑血管性痴呆6例。
2 影响脑卒中患者安全的相关因素及常见安全隐患2.1 脑卒中患者因疾病的影响,两脚承重差异,肌力减弱及平衡机能障碍而发生运动障碍;家具及设备摆放不合理,阻塞通道、地滑、病人年老体弱、骨质疏松及视力障碍等原因,均可能导致病人跌倒。
2.2 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降低,感觉障碍。
患者家属应用热水袋局部热敷,洗澡水过热因素,病人均易发生烫伤。
2.3 病人肢体长时间僵硬及营养不良,造成皮肤弹性降低,皮肤免疫力减弱,局部循环差;或大小便失禁,床单位污染,可导致褥疮的发生。
2.4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退行性变化,引起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等均能成为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3]。
嗅觉降低,短程记忆力欠佳加之听力减退,易误服。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论文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
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102例,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治疗同时,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
结果:本组10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54完全自理,41例部分生活自理,3例无明显好转,2例重残完全他人照顾,2例死亡。
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及早介入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及智力等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致死率。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脑卒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起病的颅内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中枢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有些发病后病情迅速进展,治疗不及时,短期内导致死亡。
它是一种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杀手。
幸存者中3/4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重残率在40%以上。
为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0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49~86岁,平均62.3岁。
其中脑栓塞19例,脑梗死50例,高血压脑出血33例。
大面积脑栓塞合并脑疝形成2例,脑出血合并脑疝3例。
出血量15~30ml 15例,31~50ml 75例,50~70ml 8例,70ml以上4例。
急性期康复护理:⑴康复护理目标: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枝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修复起到积极作用,可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就是利用刺激运动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促进偏瘫肢体康复。
此期的目标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树立康复信心,尽早恢复健康,使患者回归社会。
⑵康复护理实施:1对清醒无力变换体位的患者,根据情况1.5~3小时翻身1次,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置,平卧时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在其手掌下放一软枕,呈自然握物样,足底部放一硬枕,或双膝关节下放软枕,双下肢程屈曲位,避免足下垂、内翻等畸形;侧卧位时,头稍向前,下面上肢伸直,和上身躯干保持一定夹角,另一上肢放于胸前,下面垫一头枕,肘关节稍曲,上面下肢弯曲,保持屈髋屈膝位;另一下肢伸直,呈近似三角形,两小腿之间垫一头枕,以支撑体重,避免压伤,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卒中患者偏瘫护理论文
脑卒中患者偏瘫的护理体会摘要:目前脑卒中作为全球人口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我国,因为脑卒中导致偏瘫等肢体障碍的占到了存活患者的一半以上,因此做好这些偏瘫患者的早期护理,使他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在对这些患者的护理上我们坚持循序渐进、主动及被动结合的护理原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17.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68-01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临床主要包括脑血栓、脑梗死及脑出血等病变。
近年来我国中脑卒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也成为导致我国肢体障碍及高病残率的主要因素。
如果做好这些因脑卒中导致偏瘫患者的有效护理,使其及早恢复身体机能,达到自理甚至重回社会的目的,成了众多医护人员及一些学者研究的重点。
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这些偏瘫的患者越早进行康复护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越好。
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身心残障,使患者能够及早重返社会。
1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脑卒中,因为出血或栓塞,会使脑部的中枢神经受损,因此才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活动的障碍。
但是在脑卒中的早期,这些神经不论在结构及能力上都还存有一定的代偿功能,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以为这些神经代偿及修复创造条件,使受到破坏的神经的运动反射弧能够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从而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并且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关节脱位及足下垂还有足内翻这些运动系统的并发症,这个作用是所有药物都不能替代的。
所以说,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2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最佳时间学术上,一般讲从脑卒中发生至三个月,这个时期间的康复为早期康复治疗。
但是还有学者认为脑卒中发病的24小时之内是进行主动及被动结合的康复锻炼的最佳时间,且不论是脑梗塞还是脑出血的患者,康复护理训练导致再次出血的几率很小。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进展论文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进展【摘要】脑卒中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急性期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后期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所以,对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这个问题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45-02脑卒中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使人身体残疾,也有可能造成失语、痴呆或严重的造成死亡。
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了43.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
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后期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所以,对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这个问题的护理进展进行以下综述:1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一般多在神经内科进行系统治疗,故提倡在综合性医院的神经内科开展康复治疗,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卒中单元,以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多数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准则中指出,脑卒中的康复应该在早期开展。
altert[3]认为脑卒中发病30d以内开展的康复为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4]。
巩尊科[5]等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患者,并对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证实,康复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下肢运动功能和adl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改善。
且在后来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因康复治疗而使病情加重的情况。
相反,早期的康复治疗明显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极大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大量的理论实践证实,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国内外对于急性期患者康复护理的时机选择我国学者多认为:在脑卒中发病早期,应以床上活动为主。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论文
浅谈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201-01【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存活者中50%-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及知觉,认知,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为使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得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运动及训练,我科从2008年9月-2009年9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1.临床资料对于我科2008年9月-2009年9月 44例脑卒中的患者经康复治疗训练,其中脑梗死21例,脑出血23例,均为首次发病,发病即入院或1周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经过14-50d的康复训练,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2.护理方法脑卒中发生后,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在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而肢体康复时间必须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早期以良肢位介入为主。
2.1预防并发症包括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及深部静脉炎等。
2.2心理护理严密观察脑卒中病人有无抑郁,焦虑,他们会严重影响康复进行和功效。
2.3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与功能位置不同,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偏瘫急性期大部分患者肢体呈迟缓状态,此阶段不仅不能运动,还会导致关节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甚至由于长时间异常体位造成关节挛缩。
正确的卧位,坐位,站位以及训练都对抑制肌肉痉挛,预防关节半脱位,对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起到良好的作用。
2.3.1仰卧位的方法:头部枕在枕上,稍偏向健侧,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
患者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者骨盆向前突,用以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患者肩关节下方垫一个小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论文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心理;失语【中图分类号】r 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153- 01脑卒中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有研究表明:在脑卒中存活的患者中,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恢复步行能力和生活自理[1]。
并且,康复治疗介入越早,功能恢复就越好。
因此,早期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我们从2010年4月到2011年12月收治40例脑卒中患者, 现将早期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男26例,女14 例,年龄38 ~ 98 岁,平均70 岁。
40 例患者均经ct 或mei 检查证实,其中脑出血28例,脑血栓12例2 康复时机脑卒中急性期应以临床抢救为主。
康复护理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
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 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2]。
3 护理方法3.1 心理护理患者因生活不能自理,对预后的担心,对生活失去信心。
易产生孤独、抑郁、悲观、焦虑等心理变化。
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有很大帮助。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理解,并深入浅出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使其对所患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以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还可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鼓励患者家属经常探望患者,空闲时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
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患者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肢体康复训练。
3.2 饮食康复护理饮食护理对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及促进康复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低糖,低盐、低脂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含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较少的低脂奶制品及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
宜少食多餐。
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可完全肠外营养或者肠道营养,吞咽障碍者,可采用座位或半卧位饮食,选择易吞咽,不松散的食物等。
缺血性脑卒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论文
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38-01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约80%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其后遗症偏瘫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生活,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1心理需求及护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难以接受,患者常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而在偏瘫恢复期,有些患者因为住院治疗和病后长期需要别人帮助而自卑,需要家人和亲朋的谅解和帮助。
因此医护人员应对他们高度重视,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使其尽快适应自身角色,解除思想顾虑,保持情绪稳定,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
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可信、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使患者感到有安全感。
2早期康复时机及方法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时机的选择为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缺血性脑卒中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相对较早(病后3~5d),出血性脑卒中则相对较晚(病后2周左右)。
2.1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早期康复应为患者保持良好的肢体位,防止患肢挛缩和关节变形,每2h翻身1次,按摩受压皮肤,并注意保持抗痉挛体位。
上肢姿势:肩上抬,前伸;上臂外旋稍离开躯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指分开、伸展、拇指外展。
下肢姿势:骨盆前挺;髋关节轻度屈曲,大腿内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背伸。
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对患者进行按摩、关节被动运动,根据情况逐步进行床上动作训练如十指交叉握手运动训练、桥式运动训练、翻身训练、坐位和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洗脸、刷牙、更衣、进食、入厕等。
康复训练以患者耐受为度,1次/d,30min/次,连续4周。
运动量有小到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2?促进语言障碍的康复:语言障碍影响理解和表达,语言障碍存在着自然恢复现象,但进行语言训练可增加脑卒中的语言功能恢复的速度和程度。
脑卒中患者护理教育论文
脑卒中患者护理教育论文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脑卒中患者护理教育,是为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病情管理,降低病情复发率而进行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阐述脑卒中患者护理教育的必要性、方法和实施效果。
一、脑卒中患者护理教育的必要性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无限痛苦和负担。
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和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管理。
同时,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不断加剧,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不断攀升,护理教育的重要性也显得尤为突出。
根据统计数据,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烟民和酗酒者等,日常生活习惯和保健措施的指导对于他们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至关重要。
同时脑卒中患者需要持续的药物治疗和生活管理,如不加以注意和实施,会导致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复发,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质量,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加强护理教育,是减少脑卒中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脑卒中患者护理教育的方法1.生活习惯指导脑卒中患者严格控制饮食,不吃高脂、高盐、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保持清淡饮食,摄入足量的高纤维、低脂肪、低盐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轻体重、控制血压。
同时,戒烟、戒酒,减少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2.药物管理指导脑卒中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如抗凝、抗高血压、调脂等药物,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时间,以及药品的副作用、作用机理和注意事项,极为关键。
护士应加强病情的宣教和药品说明,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药品的用法和食用规律,提醒患者及时注意药品的副作用。
3.健康心理指导脑卒中患者因病情原因,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护士应加强心理关怀和疏导,指导患者学会运用各种调节情绪的技巧,使其良好地调适和帮助恢复健康的积极心态。
三、护理教育实施效果1.降低复发率一项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护理教育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护理分析论文
脑卒中护理分析论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0±1.5岁;其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5例、糖尿病史10例、冠心病、房颤病史10例。
1.2鼻饲情况及结果在入院24-48小时内,由于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情况,不能进食的患者,即给予鼻饲饮食。
鼻饲液为营养液,蔬菜汁、水果汁等液体。
结果:鼻饲后出现胃管脱出20例,堵管5例,误吸9例,口腔炎、口腔溃疡、腹泻各10例。
2并发症的预防及相应护理对策2.1胃管脱出放置胃管后,在出鼻孔处贴小胶布,标记胃管放置的长度。
用小棉绳双向反折固定于胃管上,再将小棉绳挂于患者的双耳后,胃管固定牢固[1]。
咳嗽、恶心一般不会致胃管脱出,要严防患者自行将胃管拔出。
对意识不清、不合作的患者,嘱照顾者24小时陪护。
必要时给予患者上肢约束带固定,双手可戴无分指手套。
2.2胃管堵塞胃管堵塞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鼻饲液的食物颗粒太大;二是鼻饲管在口腔内有扭曲;三是在鼻饲后未及时冲洗鼻饲管。
根据以上因素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首先,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其次,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未服用,牛奶不要与果汁同时喂;另外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管道。
2.3便秘与腹泻胃肠道并发症是肠内营养治疗时最多见的,其中腹泻最为常见。
引起腹泻的原因主要有:鼻饲用具及鼻饲液被细菌污染;鼻饲液温度过低,刺激肠蠕动过快;每次鼻饲液注入量过多等。
要减少其发生,要注意鼻饲液及鼻饲用具的清洁,鼻饲液要现用现配,低温冰箱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餐前充分热透(煮沸5分钟)鼻饲温度38-40℃,每日更换注射器,管道接头处应保持无茵。
一般每次注入量为200-300ml。
由于腹部受冷会使肠蠕动加快,而引起腹泻,故应注意腹部保暖。
腹泻严重时,应暂停鼻饲,使胃肠充分休息,每次排便后,清洗肛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局部浸渍、破溃。
脑卒中护理论文
脑卒中护理论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观察组50例系2007年4月~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
年龄32~76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32例。
对照组50例系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
年龄36~78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30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偏瘫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时将患者瘫痪肢体摆放在对抗痉挛的位置,不论在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后、体位变换、大小便后等按良肢位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并加强病房巡视,随时检查良肢位的保持情况。
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
1.3评价根据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标准[1]。
利用患者看专科时间进行评价,根据患者走路姿势评定足下垂及足内翻的存在。
1.4结果50例观察组中,发生肩关节半脱位6例(12%),患手肿胀8例(16%),足下垂15例(30%),足内翻12例(24%);对照组中,发生肩关节半脱位35例(70%),患手肿胀30例(60%),足下垂30例(60%),足内翻23例(46%)。
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护理2.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保持良肢位对预防和减轻异常模式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让家属共同参与良肢位的护理,同时宣传早期康复的时间,脑出血在发病1周,脑梗死3d,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康复,同时脑卒中偏瘫康复时间较长,要有信心、耐心。
持之以恒十分重要。
2.2用物准备枕头5个(充填物以荞麦皮为宜),方形海绵垫1个,沙袋1个,小软枕2个(大小为正常枕头的1/3)。
必要时家属可根据需要自制良肢位摆放所需要的一些物品。
2.3良肢位的摆放2.3.1健侧卧良肢位患者健侧卧,胸前放2个枕头,将患侧上肢放于枕头上并高于心脏水平,与躯干呈30°~45°,肩前伸,肘伸直,腕稍背屈曲,五指伸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脑卒中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 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观察组50例系2007年4月~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
年龄32~76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32例。
对照组50例系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
年龄36~78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30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偏瘫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时将患者瘫痪肢体摆放在对抗痉挛的位置,不论在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后、体位变换、大小便后等按良肢位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并加强病房巡视,随时检查良肢位的保持情况。
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
1.3评价根据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标准[1]。
利用患者看专科时间进行评价,根据患者走路姿势评定足下垂及足内翻的存在。
1.4结果50例观察组中,发生肩关节半脱位6例(12%),患手肿胀8例(16%),足下垂15例(30%),足内翻12例(24%);对照组中,发生肩关节半脱位35例(70%),患手肿胀30例(60%),足下垂30例(60%),足内翻23例(46%)。
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护理2.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保持良肢位对预防和减轻异常模式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让家属共同参与良肢位的护理,同时宣传早期康复的时间,脑出血在发病1周,脑梗死3d,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康复,同时脑卒中偏瘫康复
1/ 4
时间较长,要有信心、耐心。
持之以恒十分重要。
2.2用物准备枕头5个(充填物以荞麦皮为宜),方形海绵垫1个,沙袋1个,小软枕2个(大小为正常枕头的1/3)。
必要时家属可根据需要自制良肢位摆放所需要的一些物品。
2.3良肢位的摆放2.3.1健侧卧良肢位患者健侧卧,胸前放2个枕头,将患侧上肢放于枕头上并高于心脏水平,与躯干呈30°~45°,肩前伸,肘伸直,腕稍背屈曲,五指伸展。
患侧下肢,腿稍屈曲放于体前一支撑枕上,髋前伸,膝关节自然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侧下肢稍后自然放置。
2.3.2患侧卧良肢位患者患侧卧,患臂前伸,患侧上肢与躯干约呈90°,肘伸直,前臂外旋,手指张开,掌面朝上,注意将患肩平拉出来,避免患肩受压和后缩。
健腿屈曲放于体前一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关节稍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
在以上两种侧卧中,因早期患者处于软瘫期,腰背肌力差,躯干不平衡,常不能很好保持良肢位,我们在患者背后以及接近臀部处各放一个枕头加强躯干的平衡来保持良好的肢位。
2.3.3仰卧良肢位患者仰卧位,患肩下垫一小软枕,患侧上肢放于枕头上并高于心脏水平,使肩上抬前挺,上肢与躯干呈外展外旋位,肘伸直,腕稍背屈,掌面朝上,五指分开并伸展,患侧臀部垫一枕头使骨盆与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下肢外侧或踝关节用沙袋垫压防下肢外旋,足内翻。
膝关节下垫一小软枕使之稍屈曲,防下肢伸肌亢进,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足底用方形海绵垫支撑,防止足下垂。
3讨论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脑卒中的药物治疗在急性期主要是挽救生
---------------------------------------------------------------范文最新推荐------------------------------------------------------ 命。
如患者病情不稳定,也谈不上康复。
临床药物治疗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因此,脑卒中后康复时机的掌握尤其重要,我国方定华等用随即对照的方法对387例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早期康复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比无康复者在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水平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以及继发足内翻,足下垂发生率降低等均有显著性差异。
脑卒中患者瘫痪早期,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处于软瘫状态而无法将肱骨头固定于肩胛盂内,造成肩关节半脱位,由于肌力的下降,髋及下肢外旋而发生足内翻,由于足部肌力降低,而发生足下垂。
采取正确的肢体摆放,抬高患侧上肢,可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液淤滞,可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和患手肿胀。
有研究[2]表明,正确采取偏瘫肢体良肢位是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关键。
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的护理,并做好家属及患者的健康教育,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进行良肢位摆放护理的患者。
这与王翠玲[3]等研究一致。
由于我院处于城乡结合部,农村患者较多,对康复知识知之甚少,患病后就是吃药输液,加之经济原因,患者多在急性期后即出院。
因此,在出院前强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健康教育和其他康复知识指导,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
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降低残障程度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1]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6.[2]陈爱,郑真,陈逢俭,等.脑卒中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
3/ 4
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8-10.[3]王翠玲,徐明,刘向荣,等.良肢位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10-12.[论文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良肢位;护理[论文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对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影响。
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良肢位护理,50例作为对照组不予良肢位护理。
比较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摆放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能降低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发生。